汪曾祺的文学价值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1. 引言1.1 引言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文坛。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仅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
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将人性的善恶、矛盾和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尝试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
他善于运用夸张、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使作品更具张力和生命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思路,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他强调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世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2. 正文2.1 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强调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矛盾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
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代小说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小说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现实感。
汪曾祺的小说也注重描写生活的细节和日常的场景,将平凡的生活转化为文学艺术的表达,赋予小说更加丰富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激发了当代作家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细节的重视,使当代小说更加注重真实和细腻的叙述。
汪曾祺的小说受传统文学的影响,注重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在小说创作中融合了传统文学的意境和格调,使小说更加具有文学的深度和内涵。
这种对传统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也为当代小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渊源和创作方向。
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作品不仅在叙事方式和人物描写上开拓了新的可能性,还强调了对生活的关怀和对传统文学的继承。
他的作品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汪曾祺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与价值
浅析汪曾祺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与价值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至今为止受到争议很少的一位,汪曾祺小说以独特的语言艺术受到文学界高度推崇,探究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有哪些出众的特色,并从中寻找根源和发现价值,对现代的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标签:汪曾祺;小说语言;审美特色;价值影响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至今为止受到争议很少的一位:他作品的审美价值、本人的文学气质、在文学界的地位都得到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高度认同。
汪曾祺的相关创作,别人都赞同他的散文十分出众,但他在小说中表现的文采,也不见得比散文逊色。
他的小说,每篇都很独到。
它不仅内容充实,艺术表现也很出彩。
他的小说情节简单,但他随意挥洒,语句优美,句式独特,句句留有余韵,富有感染力,既让读者赞叹,又给人以无穷的魅力。
汪曾祺小说的魅力,除故事本身外,叙述人的语言可谓功不可没,该论文主要在其语言上加以探讨和论述。
一、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1.通俗化读汪曾祺小说的人基本都知道,汪曾祺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设置非常普通,人人都能看得懂,散漫浏览也容易不知不觉中陷入那淡淡的温馨中。
通俗易懂的文字,淡雅的笔触,加上那平易近人的写作态度给汪曾祺的作品带来了出众的人气,让很多喜欢文学的人了解到这么一位有个性的作家。
对一篇节选自《受戒》的小短文至今记忆犹新。
两个小孩天真烂漫,一个是想去当小和尚的傻小子,一个是可爱的小姑娘。
刻画两人互踩脚丫的嬉闹画面仍时常浮上脑海,惹人一笑。
看到那就有一种轻松和舒畅的感觉涌进内心,让读者被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感动。
我常看汪曾祺的小说,他的语言也许并不华丽,但却从不矫揉造作。
他的笔触里没有过多的渲染和意想不到,即使在生活贫困的年月里他也能保持独有的那份优雅,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调叙说他在抗日战争时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每当读及他的大学时代,你会产生错觉,会误认为抗日战争时的昆明城趣味十足,小说里汪曾祺的那些同学,人家可乐着呢——许多的男生在跑警报的时候会带着女生爱吃的瓜子、花生,守候在女生的宿舍门口,所以跑警报的时候正是他们谈恋爱的绝佳时期,所谓的“患难见真情”,于是在那千百次的警报中,有些女生发现一个是真情的,有的女生则发现多个真情实意的男生。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汪曾祺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中国现代作家,其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笔触而著称。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文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探索和影响。
本文将从汪曾祺小说作品的风格特点、文学意义和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作品的风格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其真实、生动的叙事风格闻名。
他的小说常常以平凡人的生活为题材,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白鹿原》中描写了白鹿村的农民生活,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挣扎;《人间草木》则展现了上海市井小民的生活,勾勒出一个真实丰满的现实世界。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风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和社会。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
他的小说作品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通过对人性的探讨、社会现象的揭露,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在《人间草木》中,汪曾祺通过对上海市井小民的生活和梦想的描绘,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现代城市;在《白鹿原》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和传承,使作品不仅具有了永恒的意义,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次深刻审视。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仅是文学的表达,更是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探求和思考,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更是对小说文体的一次创新和重塑。
汪曾祺的小说以其真实、生动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对当代小说的叙事方式、风格和主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风格特点和文学意义为当代小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小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生气。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为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文学地位
汪曾祺的文学地位 翻开当代的文学 史,汪曾祺 的地位有些尴尬,在潮流之外,在专章论述之外,常常处于 “ 还有 ”之列。
“还有”在文学史的编写范畴中,常常属于可有可无 之列,属于边缘,属于后缀性质,总之,这样一个大师被遮蔽了,为何会如此呢? 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20 世纪 40 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 80 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 他的小说 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 “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 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
他 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
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 的命题, 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汪曾 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 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普遍认为刘心武的 《班主任》 是新时期小说的开山之作, 但从新的视角分析, 1980 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 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 小说。
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 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
”《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 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
“新”在与“十七年” 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 《班主任》 为代表的“伤痕”、 “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 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挨挨挤挤句子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挨挨挤挤句子
(实用版)
目录
1.汪曾祺及其作品简介
2.汪曾祺的文学特点: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3.汪曾祺的作品主题:关注普通人生活,抒发人间真情
4.汪曾祺的文学价值:记录时代、反映人性、传递温暖
正文
汪曾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描绘被誉为“文坛的小儿女”。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关注普通人
的生活,抒发人间真情。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汪曾祺都以真挚的
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间百态,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首推其语言的简练。
他的文字,犹如一股清泉,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他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出最真实的生活,用最平
实的语言,传递出最深刻的情感。
他的语言,不花哨,不矫情,却能让人在平淡中品味出真实,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的作品主题,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汪曾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这些人物的生活琐事,描绘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汪曾祺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更在于他作品中所传递出的人性的温暖。
他的作品,无论是对人性的揭示,还是对生活的描绘,都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让人在生活的困境中,看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汪曾祺是一个真正的“世间小儿女”,他以真挚的情感和
独特的视角,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着人性的真实,传递着生活的温暖。
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
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一汪曾祺的个性偏于阴柔和平淡,是个“平和的人。
”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莫过于“中庸”之道。
汪曾祺在《翠湖心影》中,极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中庸”之道:“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太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
”“不大”、“不小”,“正合适”,也就是“适度”,这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庸性格的传统文人心中的审美尺度。
这种“中庸”的美学观,自然排斥那些属于“崇高”审美范畴的东西。
《泰山片石》是这样夫子自道的: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
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
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
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
泰山是强者之山,——我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
在这种“中庸”思想的主导下,汪曾祺甚至以“常人”之心,度“伟人”之腹,得出相当有趣的“蛮式”妙论: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
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
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点底气不足之感。
汪曾祺这样评点“前人”,固然是由于他的“中庸”之道使然,但倒也让我们看到“中庸”之下,仍然时时涌动着一股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
这是很让人玩味的奇特现象。
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注:《中庸》右第一章)“中庸”具有“时中”的特点,何谓“时中”?朱熹是这样解释:“随时以处中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
”(注:朱熹:《中庸章句》,《四书章句集注》第20页,第19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墨、深刻的思考和文化趣味著称。
本文从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出发,探讨其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一、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汪曾祺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符号,比如“旗袍”、“大轿”、“年货”等等,这些符号不仅具有文化特征,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关注。
二、汪曾祺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作家,汪曾祺对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作品中不乏反映民俗文化的情节和艺术形式,比如《窗外》中的“分财饼”和《生活在光辉中》中的“戏台”。
三、汪曾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汪曾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拓展,例如《太阳》中的“四字箴言”、“金钱镇”中的民谚等。
四、汪曾祺作品中的历史文化汪曾祺的作品也涉及到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历史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五、汪曾祺作品中的艺术文化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汪曾祺的作品中不仅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使其作品深具魅力。
六、汪曾祺作品中的地域文化汪曾祺的创作思路常常源于他广泛的阅读和对生活的观察,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七、汪曾祺作品中的传统价值观作为一个身处现代文明的作家,汪曾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他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关怀。
八、汪曾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汪曾祺的作品贯穿于中国现代历史和社会变迁中,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时代精神具有普遍意义,为读者提供了解析当代中国的一种思路和视角。
九、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认同汪曾祺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坚守,这种文化认同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汪曾祺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文化符号,如旗袍、大轿、年货等,这些符号有着浓厚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展示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论汪曾祺小说的美学价值
论汪曾祺小说的美学价值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其小说以其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表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汪曾祺的小说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让读者对人的内心世界及其矛盾感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在《山楂树之恋》中,汪曾祺通过描写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探究了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生存问题,表现出了人性和社会的错综复杂,使读者思考和挖掘小说背后的深层含义。
小说的善恶、正邪、斗争和胜负,都直接与生活有关,让人深有感触。
汪曾祺的小说还呈现了优美的文学形式。
他的语言简短、朴实、富有诗意性,而且既能传递真实的生活情感,又不失优美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七十年代的灵魂》中,汪曾祺以流畅的叙事方式,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苦涩和迷茫表现了出来。
汪曾祺的文学风格独特,兼容并包,潜力十足,展示了他对现代文学的深入理解和扎实的文学功底。
汪曾祺的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说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性观和独特的美学意义,具有很高的读者价值,也是汪曾祺小说美学价值的核心。
小说之所以能够永久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透过文学的形式,让人们对生活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汪曾祺的小说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让读者深受启发,丰富了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们思考和挖掘小说的深层含义。
其小说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应受到高度关注和推崇。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已经开始问世,至今仍然是当代文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汪曾祺的小说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种种人和事,还展示了优美的文学风格,带有深刻的人性和社会洞察力,从而提供了很多思想和文学上的启示。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在表现现代都市人的复杂性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贡献。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汪曾祺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他的作品中,他以沉静、洗炼的文字展现出生活的真实,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社会现象进行鞭挞和反思,使得小说文体更富有厚重的思想内涵和人文情怀。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为当代小说文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他大量运用形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对细节的精细描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意象美,展现了小说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他的代表作《古陶》中,通过对窑民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情而又深邃的文化意识,使得读者们可以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人物的塑造和人性的探讨。
他不仅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具有丰满性格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在《页游》中,他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中年男子的生活困境和对家庭、事业的追求,既展现了社会的冷酷现实,又表达了作家对人性的关怀。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还曾经以独特的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了鞭挞和反思。
他以一种坦率而又深入的方式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且没有回避与掩饰。
他通过小说作品呈现出的生动形象,使得读者们能够深入地思考社会现象,并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荔枝山张罗》中,他以精湛的笔法描写了农民工的艰辛生活和社会地位的尴尬,且表达了小说对社会现象的忧虑与呼吁。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丰富了小说的写作方式,注重人物的塑造和人性的探讨,并以独特的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了鞭挞和反思,使得小说文体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现实、思考生活的重要途径。
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
汪曾祺散文文化价值汪曾祺的散文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叙事类的,还一种是写物写景的。
不管是哪种散文,都使人读起来异常轻松,好像是在听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亲切与你交谈,给人一种很安逸的感受。
汪曾祺的散文始终是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即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善于发现,你就会觉得生活处处都充满着乐趣,人无论碰到什么情况,也应该保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正如他所说的,“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对于生活,我朴素的信念是:人类是会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我自觉的先要对读者产生一点影响的,也正是这点朴素的信念”。
而这种朴素的信念正是我们如今生活在这个社会最需要的。
一、饮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在汪曾祺的散文中,你会发现一些很平常的生活琐事或者事物,在汪曾祺的笔下变得如此有趣,心里会由衷的发出感叹: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汪曾祺教给我们的是欣赏生活,品味人生的方法。
在如今的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努力的拼搏奋斗着,却遗忘了生活原本乐趣。
汪曾祺的散文还原了生活本来的面貌,使人们看到一个宁静安逸的生活画面。
他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在于欣赏生活,留意生活的每个细节,从中发现出乐趣。
汪曾祺特别中意“吃”的文化,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们仅作为一个品尝者对美食做出啧啧称羡的姿态,而是更愿意做一个制造美食的美食家,这种制造美食的过程也是他最为享受的,从最初的准备原料,到精细制作,再到最后完工,这种过程使人感受他生活的精致,充分享受着烹饪的乐趣。
为了能够做好菜,他对做菜也是吸收别的地方的优良做法,不断地进行总结改变。
比如在提高炒青菜做法时,他认为“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为:菜新鲜,油多,火爆,慎用酱油,起锅时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极少,不盖锅(饭馆里炒青菜多不盖锅),或盖锅时间甚短。
这样炒出来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变色,视之犹如从园中初摘出来的一样。
”就是这样不断地吸收他人的长处,汪曾祺厨艺之高也是为人所知的。
美籍华人聂华苓到北京,指名要到汪曾祺家吃一顿他亲手做的饭菜。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小说作品以古朴自然、文情并茂、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为特色,被誉为“笔下语言朴实,人情味儿极浓”的高峰。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意义。
首先,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关注社会的基层生活,写实真切、情感真挚,强调尊重生命、关注人性。
当今社会,小说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富人、名人、权贵的故事,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则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真切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生命价值。
这样的创作理念也是当今小说文体需要回归的道路,倡导文学回归人性、回归生命的本质,去探讨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其次,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极富生命力,其文学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他的小说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极为纯熟,笔法精练而不失情感,人物形象刻画淋漓尽致。
他的小说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出自然、生活、人的关系,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
这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当代小说的创作具有启示意义,鼓励小说作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关注细节,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深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情感变化,并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创作出新的、有感染力的小说作品。
另外,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在语言上也具有很大的魅力。
他的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共鸣。
他写作的语言丰富而又不夸张,富有审美意识,却不失接地气。
他的语言运用恰到好处,情感真挚,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这样的语言风格对当代小说的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告诉我们,小说应该回归生活、回归人性,关注基层生活的问题,挖掘生命中的小事,通过纯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当代小说的方向和必由之路。
汪曾祺散文集导学案
汪曾祺散文集导学案汪曾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散文创作见长。
他的散文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闻名。
本文将以汪曾祺的散文集作为导学案,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和价值。
一、汪曾祺散文的艺术风格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细腻入微、质朴真实的表达见长。
他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与人情世故有关的意象,通过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纠葛和互动。
他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方式,使得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常常能够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呈现出真实而立体的场景。
他以自然的景色和常见的事物作为载体,借以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文字简练、直观,但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他常用丰富的形象和比喻,使得散文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汪曾祺散文的价值和意义1.启迪人性,寄托情感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使读者更加关注人性的纯净和善良。
他通过对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叙述,唤起读者对生活中真挚情感的共鸣和感受。
2.咏史抒怀,反映社会变迁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回忆和思考。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反映出中国社会在变革中的困惑和迷茫。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
3.文学价值,艺术享受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观点独特,而且语言简练、优美。
他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享受价值。
读者在阅读他的散文作品时,不仅能够感受文字的美感,还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沉思考。
三、汪曾祺散文的阅读方法1.以情动人,用心体会阅读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时,应该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他的散文作品常常涉及人情世故和生活琐事,读者需要用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
2.辨析细节,挖掘深意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细节描写能力。
汪曾祺的人物故事和名人事例
汪曾祺的人物故事和名人事例摘要:一、介绍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二、汪曾祺笔下的人物故事特点1.真实与虚构的结合2.人物性格鲜明3.生活细节的描绘三、汪曾祺的名人事例及其启示1.鲁迅与汪曾祺的关系2.汪曾祺对文学的影响3.汪曾祺的作品价值四、汪曾祺作品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分析1.生动的语言2.深刻的人生哲理3.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提纲】一、介绍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汪曾祺(1910-1997),原名汪润,江苏高邮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文学界的怪杰”。
汪曾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曾在清华大学学习,与钱钟书、吴组缃等著名文学家同窗。
毕业后,他从事过教师、编辑等工作,历经磨难,始终坚持文学创作。
汪曾祺的创作背景丰富多样,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汪曾祺笔下的人物故事特点1.真实与虚构的结合汪曾祺的人物故事,既有真实人物的影子,又有虚构的成分。
他的作品中,真实与虚构相互交织,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如,《晚饭花集》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他家乡的人物为原型,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展现了真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
2.人物性格鲜明汪曾祺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他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如《八旗子弟》中的主人公贵宝,一个既善良又自私、既悲观又乐观的矛盾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生活细节的描绘汪曾祺在作品中,注重生活细节的描绘。
他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如《岁寒三友》中,通过描绘三位朋友的生活琐事,展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
三、汪曾祺的名人事例及其启示1.鲁迅与汪曾祺的关系汪曾祺曾表示,鲁迅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时,受到鲁迅的熏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并以鲁迅为榜样,投身文学创作。
鲁迅对汪曾祺的影响可见一斑。
2.汪曾祺对文学的影响汪曾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志于道——汪曾祺的文化丰富性,创造力及当代价值
士志于道——汪曾祺的文化丰富性,创造
力及当代价值
汪曾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富含文化丰富性、创造力以及当代价值。
他出生于1903年,192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离婚》,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被誉为“抒情小说之父”。
汪曾祺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和谐性,强调了家国和谐的重要性。
他的作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表达出来,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他的作品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让中国传统文化新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汪曾祺还把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出当代人生活的种种状况,把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让他的作品不仅有文化丰富性,而且有现实意义,具有时代意义。
汪曾祺的作品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凸显人的精神修养,强调和谐、美德、责任、勇气和仁爱的重要性,他的作品把中国传统美德、高尚人格表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了文化精神的无穷魅力。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不仅有文化丰富性,创造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的现实,从中获益,在思想上有所提高,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汪曾祺作品的感受
阅读汪曾祺作品的感受
摘要:
1.汪曾祺作品的特点
2.汪曾祺作品的主题
3.汪曾祺作品的价值
4.对汪曾祺作品的感受
正文: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阅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首先,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独特,他的文字清新自然,既有古典文学的优美,又有现代文学的直白。
他的语言运用自如,简练而不简单,深刻而不晦涩,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汪曾祺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他关注人性,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他的作品涵盖了人性的善恶,生活的酸甜苦辣,社会的变迁发展。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得到深刻的思考。
再者,汪曾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也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人性、生活和社会的窗口。
阅读汪曾祺的作品,我深受启发。
他的作品让我认识到,文学不仅是一种
娱乐,更是一种思考。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对人性、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他的作品也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主题和高度的价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汪曾祺小吕阅读理解
汪曾祺小吕阅读理解
摘要:
一、汪曾祺的简介
二、汪曾祺的作品特点
三、小吕阅读理解的概述
四、汪曾祺小吕阅读理解的启示
正文: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抒情小说家”。
他的作品以清淡、抒情的文风著称,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汪曾祺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等,其中《受戒》、《晚饭花集》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小吕阅读理解是一篇以汪曾祺作品为素材的阅读理解题目。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学生可以了解到汪曾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同时,小吕阅读理解也启示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
汪曾祺的作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优美:汪曾祺的语言简练、生动,具有独特的韵味。
他的文字既有古典文学的优美,又有现代文学的简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情感真挚:汪曾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赞美。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
3.寓意深刻:汪曾祺的作品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刻。
他的作品通
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让人深思。
汪曾祺小吕阅读理解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内涵。
阅读理解不仅仅是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寓意。
这样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阅读他的作品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感悟生活。
汪曾祺的我的母亲读后感
汪曾祺的我的母亲读后感汪曾祺的《我的母亲》读后感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汪曾祺的《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一、文学价值《我的母亲》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母亲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中,汪曾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和关爱。
同时,文章中也蕴含了对家庭、亲情、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
二、语言表达汪曾祺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却又富有诗意。
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例如,“母亲的手,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柔软,那样的有力量,那样的有魔力”,这句话用简单的词语,却表达了母亲手的温暖和力量,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三、情感表达《我的母亲》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散文,汪曾祺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文章中,他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例如,“我常常想起母亲,想起她那温暖的手,那慈祥的面容,那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思想深度《我的母亲》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母爱的散文,更是一篇对家庭、亲情、人生的思考。
文章中,汪曾祺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同时,他也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总之,汪曾祺的《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中,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对家庭、亲情、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更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汪曾祺的《云南茶花》赏析
汪曾祺的《云南茶花》赏析摘要:1.介绍汪曾祺及其作品《云南茶花》2.分析《云南茶花》的内容和主题3.探讨《云南茶花》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4.总结汪曾祺的《云南茶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备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云南茶花》是一篇描绘中国云南地区茶花文化的散文,通过讲述茶花的历史、品种和栽培技艺,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
《云南茶花》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云南地区的茶花展开,介绍了茶花的历史、品种、栽培技艺和文化意义。
作者通过对茶花的详细描绘,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同时,文章还穿插了对云南地区风土人情的描述,使读者对这一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主题方面,《云南茶花》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通过对茶花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挖掘,呼吁人们重视这一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文章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艺术特点方面,《云南茶花》以描绘茶花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将茶花的美丽和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的《云南茶花》占有重要地位。
这篇文章通过对茶花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一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他的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汪曾祺的《云南茶花》是一篇描绘中国云南地区茶花文化的散文佳作,通过对茶花的详细描绘和文化意义的挖掘,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
从言之有序对汪曾祺云南茶花阅读理解
从言之有序对汪曾祺云南茶花阅读理解摘要:一、汪曾祺简介二、云南茶花的文学价值三、从《云南茶花》看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四、对《云南茶花》的阅读理解正文: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广泛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尤为出色,被誉为“中国散文的一颗明星”。
《云南茶花》是汪曾祺的一篇描绘云南茶花美景的散文佳作。
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云南茶花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通过细腻的描绘,汪曾祺将云南茶花盛开时的壮美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陶醉。
从《云南茶花》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具有以下特点:1.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在《云南茶花》中,汪曾祺通过对茶花生长环境、花期、花色、花香等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茶花盛开的美景之中。
2.汪曾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他擅长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将地方特色与人物性格相互融合。
在《云南茶花》中,汪曾祺对云南茶花的描绘,既展示了茶花的美丽,又体现了云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3.汪曾祺的作品语言优美,具有诗意。
他的散文作品既有散文的叙事性,又有诗歌的韵律美。
在《云南茶花》中,汪曾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拟人等,使文章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4.汪曾祺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的作品往往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云南茶花》中,汪曾祺通过对茶花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总之,《云南茶花》作为汪曾祺的一篇描绘云南茶花的散文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生涯中能逃避文学史的“规约”,只不过有一些是有意识地去顺应文学史的长河,有一些是在无奈之下被文学史“圈”进了不能翻身的境遇当中而已。
“文学的创作,就是在一次次与文学史的‘告别’与‘重返’的过程中完成的。
”①在这种文学史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时代的“迟缓者”或者“先觉者”,前者被甩在文学史身后,后者成为引领潮流的“旗帜”。
而我们发现这两者又是相互转换的,随着时代更替,必然会出现这种身份的交替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所肩负起来的文学史意义就更明显了:四十年代开始从事写作,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停笔”之后又于八十年代“复出”。
这两个时间的断裂点将他的写作历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先觉者”——“迟缓者”——“先觉者”的有趣的循环(当然,这里的“迟缓者”是必须要加引号的)。
这样的现象在当代文学史上是比较典型的个例,因为他的“复出”与“归来者”的写作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本文将着重讨论一下汪曾祺80年代“复出”的过程及其原因,以及由这一“复出”所确立的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一、一个作家的“前史”汪曾祺在80年代重新被发现,并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可以说“对汪曾祺文学史价值的认识和确认,主要是一个‘倒叙’和‘回溯’的过程”②。
1.概述八十年代前的创作其实早在四十年代,汪曾祺就已经确立了其青年作家的身份,1947年他即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由于他这期间的创作与沈从文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成为了“40年代后期以沈从文为中心的‘北方青年作家群’的中坚”③,从事“现代小说”特别是“现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实践。
“唐湜当年即已指出,汪曾祺和他的老师沈从文的努力是给‘新文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树立了一个光辉的起点’的,但他的这一预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得到历史呼应。
”④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局动荡不安,汪曾祺基本上停止了小说创作,而深陷政治漩涡中。
1958年被追加为“右派”,名义上是单位为了充数,而实际上是汪曾祺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得罪了一些人。
《羊舍一夕》便是在这段时间内写成的,用汪曾祺自己的话说是:“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
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几年的“下放”让他有了更加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农民有了确切的认识。
“文革”时期汪曾祺算是比较幸运的,他所在的单位北京京剧团成为“江青同志的革命试验田”,而他本人也因为剧本创作上的才华而被江青赏识,在“文革”十年中主要从事“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与改编。
“与江青十多年的恩怨与纠葛,构成他一生写作中最奇异,最复杂,最微妙的特殊时期。
”⑤由于他的“右派”帽子,江青对汪曾祺采取一种“控制使用”的态度,使他始终不能得到充分的信任。
在改编《红岩》时,江青对阎肃说:“他不是同志,是右派。
”阎肃在后来的回忆中也说道:“江青用他,赏识他,但又不放心。
”这是中国“御用文人”的普遍命运。
汪曾祺自己曾在《我和江青、余会泳的关系》中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对她(江青)既是感恩戴德,又是诚惶诚恐。
”江青确实在“文革”期间拉了汪曾祺一把,但这一段奇特的经历直接导致汪曾祺在“四人帮”倒台后写了将近十几万字的交代材料,这成为他十年“样板戏”创作的副产品2.汪曾祺在四十年代可以说,汪曾祺早在四十年代西南联大时期就开始了创作上关于现代主义的探索,小说《复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用极具现代性的语言和意象,采用大段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把武侠题材和诗性语言熔为一炉,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的一种深度结合。
汪曾祺当时自称他理想的小说模式是:“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纵观汪曾祺几十年的创作历程,四十年代可以称立为他小说创作的“实验”时期,他在这期间大胆地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小说模式束缚,在文体方面也大胆创新,突破藩篱, 让短篇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在四十年代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试验时期的汪曾祺作品总特征是:现代主义意识贯穿始终,只是经过了外在和内在的同化后,现代人难以名状的人生体验往往隐藏在传统味道的牧歌背后,或隐或现地,形成东西方二元维度的双重奏。
⑥这些因素决定了他能在八十年代复出,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标杆。
汪曾祺之所以在四十年代能够大胆尝试现代主义手法,与他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汪曾祺就读的西南联合大学是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温床,九叶诗派中有好几个诗人即出身于此。
⑦西南联合大学欧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西化教育背景,而且自由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广泛接触到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
“当时西南联大的一百七十九位教授当中,留美的有九十七位,留欧陆的三十八位,十八位留英,三位留日,二十三位未留学……五位院长(文、理、工、法商、师范),全都是留美的博士。
”⑧另外,西南联大校园内有浓厚的哲学氛围,文学院院长都是由哲学系主任担任,庞大的教授阵容,系统地介绍引入西方哲学,“教授们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哲学的引入,直接影响了文学观念的变化。
”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期间博览群书,他虽然学的是中国文学,但是看的书多半是翻译小说。
卞之琳的很多译介作品也深受汪曾祺的喜欢,通过这些小说,汪曾祺广泛接触了国外的现代主义思潮,纪德、伍尔芙、阿索林、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实践和方法对他产生了尤为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汪曾祺的创作风格的形成,这也是他能在四十年代就跻身重要青年作家,八十年代又复出文坛,影响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重要原因。
汪曾祺对纪德的“纯小说”观念加以变化,保留了其淡化情节、人物、对话的因素,同时又采取了将诗歌、戏剧、散文等各种文体融入小说的手法,赋予短篇小说一个更加宽泛的尺度。
“汪曾祺试图融汇东西方的美学思想,用活泼、自由、跳荡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手法、新技巧去冲破传统封建的戏剧化的主流小说模式,打破小说与诗歌、散文的界限,创造出一种新式的现代小说形体。
”⑩我们可以在他后来的许多小说中找到这种“打破文体界限”的例证,《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等作品都是融汇了散文、诗歌、小说的特征,很难说具体是哪种文体,而是博采众长,融为一体。
伍尔芙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对汪曾祺有着很深的影响,四十年代他的许多作品里都可以看到对于这种手法的实验性运用,发表于1945年的《复仇》就大量运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整篇小说所呈现的是复仇者内心意识的流动历程,外部意象的切换也是随着人物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学者黄子平在《汪曾祺的意义》一文中说:“当新近作家笨拙地从头学习‘意识流’时,汪曾祺的小说令人惊喜地提供了可作参考的由‘生’至‘熟’的一条路径。
”(11)可见,汪曾祺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意识流手法的探索,因此对八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又一次泛起以及八十年代新潮作家的创作起到了一种借鉴作用。
四十年代汪曾祺对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还略显生硬,《复仇》中大段意识流的铺叙,还留有斧凿之痕,但到了八十年代的《受戒》,作品中的“意识流”运用不着痕迹,自然而然地穿插在叙述当中,技巧上较四十年代而言已经很纯熟了。
西班牙作家阿索林对汪曾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曾说:“阿索林是我终生膜拜的作家。
”(12)他们在精神气质和文体风格上都极为相通,汪曾祺特别钟爱阿索林的小品文,也受其影响进行了创作实践,那种对西班牙小城的描写风格被汪曾祺用在了描写故乡高邮的一系列小说中,安静且带一点忧伤。
另外,阿索林对于文体的反叛及创作上的散文化倾向对汪曾祺也有较大影响。
契诃夫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并且热衷于对小人物的描写。
汪曾祺曾说:“契诃夫开创了短篇小说的新纪元。
他在世界范围内使‘小说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重情节、编故事发展为写生活,按照生活的样子写生活。
从戏剧化的结构发展为散文化的结构。
”(13)汪曾祺本人是非常喜欢契诃夫的,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作家。
受他的影响,汪曾祺在一 开始从事小说创作的时候就对小说情节,对典型人物、典型环境非常漠视,而突出作家自己对于外部事物的感觉,在小说形式上也尽量依照生活本身的形式来结构,而非严格地遵循传统小说模式。
可以说契诃夫对于汪曾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后来创作的诸多描写故乡高邮的小说以及一些散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契诃夫与明代小品文共融的影子,这是汪曾祺“不今不古、不中不西”的一种有效尝试,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界限,为八十年代的一批小说家的实验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的这些尝试对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八十年代文坛的兴起,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以上这些作家为汪曾祺带来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一股强大潮流,汪曾祺把这些创作手法实际运用在自己的小说实验中,形成了一种人生形式与小说形式的共融,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性的相通,使其作品在显性层面上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在隐性层面上又是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合二为一。
他在四十年代关于文学现代性的实验决定了他在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的一种高度,在这样一种高度上,他的小说必然会成为文坛的一股清新之气,一扫“文革”时期政治化、教条化的陋习,又足以与当时的现代性思潮相呼应,成为众多新生作家效仿的一个对象。
二、“发现”了一个作家由于“文革”期间跟着江青从事过样板戏创作,汪曾祺的身份上出现了一个污点,深陷政治漩涡,“被宣布为重点审查对象,一挂就是两年。
有一个项目组专门审查他的政治问题。
”(14)因此,他就被冠以一个“有问题”的作家的称号,虽然他一直逃避政治,却总是被政治所纠缠。
直到1979年,才结束了其沉浮生活。
这一年“思想解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各种题材的小说纷纷出现,汪曾祺终于提起笔来开始重新写小说。
其实他新时期的第一篇小说并不是《受戒》,而是发表在《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上的《骑兵列传》,但小说内容完全符合主旋律,写得有些呆板,因此意义并不大。
真正让汪曾祺“复出”并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是《受戒》的发表。
当代作家李锐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认为新时期文学的文体自觉是从《受戒》开始的,《受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先锋小说。
”他的这一评价是很中肯的,《受戒》确实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式的范本。
“《班主任》只能说是对‘十七年’文学的改良,《受戒》才能算做一次小说革命。
”(15)这两篇小说虽然时间上有些错位,但是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更为确切的。
在我们“追认”汪曾祺《受戒》地位的时候,虽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也充分认识和肯定了他对于80年代文学的引领作用,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受戒》的发表实属不易,经历了一个异常艰难的与当时所谓的“正统文学”“博弈”的过程。
汪曾祺在1980年5月就写完了《受戒》,但一直只是在小范围内传看,没有正式发表。
杨毓珉在一次会议上偶然提到了这篇小说,激起了当时《北京文艺》主编李清泉的好奇心,他后来从汪曾祺那里拿到了稿子,还有一张汪曾祺的便条:“发表这样的稿子是需要一些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