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思政融合教学设计出塞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塞”“还”“将”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大致理解古诗诗意,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难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资源与工具:PPT课件、搜集诗人相关资料、配套微课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开门见山解诗题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出塞》。

师:接下来将从知诗人、解诗题;正字音、解词意;品诗句、悟诗情三个方面展开学习。

师:一起来看看诗题吧!注意,这儿塞读第四声。

是边关要塞的意思。

出塞就是指到边疆戍守边关。

另外,它还可以读塞(sāi)组词(活塞);塞(sèi)组词(闭塞)Ppt12.结合背景知诗人师: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边塞从军。

他看到了边塞旖旎的风光,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格调雄浑的边塞诗《出塞》,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著名边塞诗人。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3.语文知识:边塞诗师:王昌龄被称为边塞诗人,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边塞诗是什么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除了王昌龄之外,还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那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首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吧!读时注意平仄与节奏划分。

二、正字音解词意师: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多音字“还”读作huái,是归家的意思。

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将”读作jiàng,根据书本上的注释我们知道,龙城飞将是指汉朝名将李广,也泛指所有英勇善战的将领。

因此,读第四声jiàng。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出塞》教案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构想】课前预热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

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

(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⑶说一说。

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⑷学一学。

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⑸叹一叹。

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

2. 能够理解《出塞》的诗意和背景。

3. 能够分析并欣赏《出塞》的文学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出塞》的意境。

2. 通过研究相关历史背景,了解《出塞》的创作背景。

3. 通过比较分析,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王昌龄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理解战争对人民的痛苦,珍惜和平。

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出塞》2.2 教学重点1. 《出塞》的诗意和背景。

2. 《出塞》的文学特色。

2.3 教学难点1. 《出塞》的意境的理解。

2.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与诗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诗歌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出塞》。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诗意1. 讲解《出塞》的诗意。

2. 讲解《出塞》的创作背景。

3.4 欣赏文学特色1. 分析《出塞》的文学特色。

2. 引导学生欣赏《出塞》的文学美。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布置1. 背诵《出塞》。

2. 写一篇关于《出塞》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出塞》的诗意、背景和文学特色,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背诵和读后感)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出塞》的掌握程度。

6.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作品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边塞的诗作,如《凉州词》、《塞下曲》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资源与工具:PPT课件、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进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到唐朝,去游历西域。

来看看那里的环境(PPT展示图片)与咱们湘西的青山绿水比较一下,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图画上的环境。

(荒无人烟)是啊,如此荒无人烟的地方在哪里呢?它在阴山的附近。

有谁对阴山有了解吗?阴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防线;山南是气候适宜,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山北是靠游牧为生的民族,称为匈奴,西汉时被称为胡马,而阴山刚好是两个民族分界线。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了西域游历,写下了一首诗。

板书:咱们一起写诗题。

21.出塞(齐读诗题,“塞”是什么意思?那“出塞”呢?)二、初读古诗,明诗意。

那么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同学们请看学习提示。

谁来读一读学习提示:1.我要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和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意。

(明白你们要做什么了吗?先读正确、读流利,再借助注释,说诗意。

)(一)初读古诗。

(刚刚你们读得非常认真、和同学也交流的很激烈。

)1.自由朗读故事,两个人一组读。

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很准确、很流利,请坐。

师:(读的真不错,达到了要求)师:我们全班像他一样,流利地读出来。

(生齐读)2.(生齐读)3.师:诗读得非常流利,那这首诗的内容都理解了吗?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有点难度,先和你的同桌说说吧)4.指名反馈,其他组有不同的意见吗?(你是怎么理解这么难理解的古诗的?)方法总结:看注释、查资料5.对于这首诗,我是这样理解的。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出塞》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以“1+x"阅读理念为指导,组串式整合诗词内容,迁移式积累诗词名句,浸润式渗透诗词文化。

3.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方法】组串式语文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开启单元学习1.情境创设。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回首我们这个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发展繁荣,是因为一代代爱国人士心中坚守着“家国情怀”。

你还记得宁愿牺牲也不出卖秘密的刘胡兰吗?你还记得电影《长津湖》中在冰雪战场的志愿军战士吗?你还记得井冈山上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朱德吗?你是否还记得八角楼上毛主席在寒冬的深夜里思考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吗?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咱们班级要举办一场“感动中国百年人物"主题展览,铭记爱国人物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

同学们转过身,往后面看,本次主题展板已经在制作好了,让我们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推荐爱国人物,为他们制作海报,办好这次展览。

2.单元概览。

(1)快速阅读。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里有边关将士,有女诗人有少年周恩来,还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他们能不能登上本次展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对单元课文再来一次大扫描。

(2)读后交流。

3.引出单元主题、任务主题。

出示单元篇章页。

是啊,他们的事迹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国人物;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里,闪耀着无一篇又一篇的爱国诗作,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诗三首》,一起去“追寻,诗人笔下的爱国情"(齐读)。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感悟古诗的方法,加强对古诗理解、感悟的能力教学准备古诗教学的幻灯片教学过程自主设计一、由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写的这个字,(板书“塞”)你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它是多音字,在本课是古诗的题目,读四声。

古诗的题目是——出塞。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那么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善于写边塞诗的唐朝诗人王昌龄。

二、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3、根据书下的注释,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如果英勇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建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度过阴山的。

4、理解感悟诗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古诗的朗读当中。

5、自由朗读古诗6、指名读古诗。

7、完成课后练习一。

三、谈方法,讲感悟。

说一说自己理解、感悟古诗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学习积累古诗《塞下曲》五、背诵古诗六、作业1、查找其他的边塞诗。

2、背诵古诗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篇2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1、师导语: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古诗,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边塞诗吗?(《碛中作(唐·岑参)》、《凉州词(唐·王翰)》)来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大家有兴趣吗?4、板书课题。

(指导“塞”的读音,理解其意)齐读课题。

(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有的题目)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出示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联系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文,老师准备了自学提示,谁愿意来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同学们,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

”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还”“将”“教”,再指名读】(2)诗是有节奏的,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3)听古诗录音。

咱们再来听听这首诗的录音吧。

读得怎么样?咱们也像这样试着读读。

齐读。

(4)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三)细读古诗,入境悟情.1、品读第一、二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这二行,边读边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出塞》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单元导读页提示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书信”,其中唯“学习写书信”与本文教学无关。

《古诗三首》中两首为边塞诗,包括本诗。

王昌龄《出塞》二首,本诗为其一,被后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

本诗融人、事、景、情、议为一体,艺术价值极高。

领学生阅读本诗,可由艺术角度着眼,且赏、且析、且悟。

教学目标:1、读懂《出塞》,能够解人、解事、解景、解情,体验边塞诗阅读方法,尝试运用。

2、能够与作者、与诗中人产生情感共鸣,联系现实,根植家国情。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解人、解事、解景、解情的边塞诗阅读方法,并运用。

图片教学过程01一、课前活动,建立三方联系(一)聊阅读习惯,借以了解学情。

(二)聊兴趣爱好,拉近情感距离(师生距离、生文距离)。

1、游山玩水——爱我美丽的家乡,爱生我养我的土地2、十·一电影——民族文化精神的投影(三)转入课堂初始:看十·一国漫《花木兰》片段。

【课堂与设计对比:相符。

学生对《出塞》的预习与教师预期相符,对“兴趣爱好”话题内容的反应与预期相符;十·一看电影情况与预期相符;对观看《花木兰》片段的期待度与预期相符。

】图片02一、观影思考,直指人文主题(一)观看《花木兰》主题歌视频片段,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提出观影要求,播放视频学生活动:轻声读课件中的观影提示,按要求边看边思考问题1:花木兰最初当兵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她和战友们一起做到了什么?(二)回答观影问题,交流相关信息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观影所获信息学生活动:自由发言,信息交流交流1:观影前两个问题。

交流2:如何做出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判断?交流3:战场在哪里?敌人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课堂与设计对比:基本相符。

四年级《出塞》古诗词教案——一次多学科综合教学

四年级《出塞》古诗词教案——一次多学科综合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正值学习诗词的黄金时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学习诗词,教师们常常会采用多学科综合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一次多学科综合教学的案例——四年级的《出塞》古诗词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出塞》古诗词的词汇和意思。

2. 了解《出塞》的背景历史。

3. 能够朗读《出塞》古诗词。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创作相关的诗歌。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出塞》古诗词的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诗的来龙去脉。

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出塞》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诗的背景和历史。

2. 词汇学习教师将《出塞》中的生僻的词汇一一解释,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一个生字生词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将这些生字生词制作成闪卡,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记忆词汇。

3. 诗词朗读让学生听课文,先由教师带领朗读,让学生一句句跟读,整体朗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声调和节奏,增强记忆,提高朗读水平。

4. 书法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出塞》古诗词的书法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体会和领悟古书法的精髓。

书法练习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笔画和字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 绘画小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出塞》古诗词进行创作,让学生自由想象绘制相关的图画,发挥自己的创意,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让学生通过绘画更深入地理解该古诗词的意义和感受。

6. 写作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与《出塞》相关的诗歌,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出塞》古诗词的读后感或赏析,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三、教学效果该教学案采用多学科综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出塞》古诗词的同时,注重词汇学习、朗读、书法、绘画和写作等方面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和收获。

《出塞》古诗词教学案的实施不仅在学生们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了解古代文化。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出塞史的主要历史事件;- 了解出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契丹、辽、西夏、金等民族对我国古代出塞进行的侵略或对抗。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共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我国古代出塞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分析契丹、辽、西夏、金等民族对我国古代出塞的侵略与对抗。

2. 教学难点:- 理解出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2. 教学策略:- 情景再现:通过信息获取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出塞情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亲近感。

-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将以我国古代出塞史为主要内容,重点包括:- 第一部分:出塞史概述,包括秦、汉、唐时期的出塞史;- 第二部分:辽金时期的出塞史,主要包括契丹、辽、西夏、金四个民族对中原的侵略;- 第三部分:出塞史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出塞史概述及秦汉时期的出塞史- 情景再现:学生分组模拟秦汉时期的出塞情景,通过信息获取理解出塞史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秦汉时期的出塞史,让学生对地理环境有直观了解;-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秦汉时期的出塞史,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出塞》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出塞》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了生动的边塞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时代,感受边塞的壮美和诗人的豪情。这种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出塞》这首古诗的情境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和战马奔腾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边塞的壮美和战争的激烈。其次,我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化身诗人,站在边塞之上,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此外,我还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古诗的韵律美,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课后,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此外,我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激励性评价,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出塞》的字词、句式和意象。首先,让学生自读古诗,感受诗句的韵律美。然后,我逐句解析诗句,解释重点词语,如“关”、“长城”、“龙钟”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以下问题:
1.《出塞》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景象的?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1. 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出塞》)了解诗人图片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3.自由朗读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出塞》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出塞》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出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出塞》是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选编了不同体裁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培养爱国情感。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

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的开头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一幅明月照耀着边关的苍凉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漫长和残酷。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来保卫国家,使敌人不敢侵犯。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苦难,对于学生了解历史、培养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塞、秦、征”等生字,会写“塞、秦、征”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想象、感悟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2.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1.体会古诗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策略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古诗,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画面、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设计.doc

四上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出塞》是统编语文四上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几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借助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了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上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学段要求,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提炼“爱国志士,闪耀时空”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本单元文本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出塞》作为本单元的第一首古诗,主要学习任务是感受古代爱国人物的家国大义。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积累古诗。

2.借助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抓关键语句,阅读资料等途径领悟诗歌大意,初步体会作者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领悟诗歌大意,初步体会作者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明确任务同学们,回首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人士心中坚守家国情怀。

这个单元我们将认识从古至今不同的爱国人物,他们的诗句,他们的事迹汇聚成一句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知道何为匹夫?是你,是你,是我,是每一个中国人。

现在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本单元,我们将追寻“家国大义”,理解“民族气节”,传承“延安精神”,表达“我的中国心”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后,我们要举行“爱国志士,闪耀时空”主题展。

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先来学习《出塞》,一起去追寻古代爱国人物的家国大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爱国志士,闪耀时空”主题展这一学习任务,符合单元人文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古诗三首出塞》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体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2.让学生对古代出塞战争有更深刻的了解;3.通过古诗的朗读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和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片,这幅图片展示了出塞战争的场景。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并与同学交流。

•让学生了解一个新的词汇“出塞”。

请学生自己猜测这个词的意思,并借助课前预习的任务,了解“出塞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诗歌《关山月》•让学生先自己朗读一遍诗歌《关山月》,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始朗读本诗歌。

注意,要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

•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这首诗歌反映的是什么内容?–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这首诗歌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关于诗歌《关山月》的图片,并谈谈他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3. 阅读诗歌《塞下曲》•让学生自己朗读一遍诗歌,然后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进行朗读。

同样要注意韵律感和情感。

•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内容?–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诗歌结构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再次画一幅关于诗歌《塞下曲》的图片,并谈谈他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4. 阅读诗歌《出塞》•让学生自己朗读一遍诗歌,然后跟随老师的朗读进行朗读。

同样要注意韵律感和情感。

•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这首诗歌反映了什么内容?–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诗歌结构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再次画一幅关于诗歌《出塞》的图片,并谈谈他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5. 总结•请学生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并与同学交流。

同时,也要让学生回顾诗歌和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反思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古诗的特点和体裁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通过旧识点的巩固,做到知识的运用;•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古代出塞战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出塞》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中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4、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对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并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味诗情,激发学生对于唐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探边塞,破诗题一、视频导入,引发感知。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们认真的观看,看看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播放视频)2、指名谈感受。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总而言之,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3、同学们都说出了我的心声。

是啊,战争是残酷的。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民族也饱受了战乱之苦。

许多爱国的将士,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万里,守卫边疆,抵御外敌,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来自于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塞”)二、出示诗题,了解背景。

谁知道这个“塞”字是什么意思呢?师介绍: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即是边塞。

那么出塞是什么意思?师:字面:出使边塞、出边塞。

“出塞”也是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的所见所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何为边塞诗,目的在于,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对于边塞诗的感知上来,为下一环节学习古诗作好铺垫。

】板块二:熟读古诗,解诗意一、导语:诗中到底写到了怎样的内容,又饱含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出塞》。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评价。

三、指名读古诗,正音纠字。

“但使”、“飞将”、“不教”注意正音提示。

《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第七单元的学习主题。

有许多爱国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

《边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一首边塞诗。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尝试借助注释等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接着进行疑难交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积累古诗。

三、教学对象及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成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书面表达水平逐渐超过口头言语表达。

四、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2.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出示边塞风光图)【设计意图】开头解题,了解边塞风光,为接下来感受将士们环境艰苦做铺垫。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作者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2.出示王昌龄视频和文字资料。

3.学习生字(汉字助手)塞、秦、征、教、还“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解决字音字形,为学好古诗,领会感情打好基础。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希沃古诗工具)2. 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停气不停,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思政融合教学设计出塞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记叙文和现代诗,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除了课文以外,在语文园地的语句段栏目中安排了形容英雄人物英雄气概、革命精神的四字词语,这既是对词语的学习,也是对革命文化内涵的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的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本册的第四单元提出了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学习通过梳理文章中的几件事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将人文主题融入语文要素的落实中是统编教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具体体现,在革命文化题材文章的教学中尤为突出。

本单元无论是古代戍边战士还是国家领导人,或是文艺界的大家以及为解放新中国的共产党人,他们都怀揣着爱国之心,在根植于身体的家国情怀的激励中守卫祖国边疆,为振兴中华奋斗终身,为解放新中国甘于奉献,不畏牺牲,这些革命精神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食粮,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伟大精神融入到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中,能力提升的训练中,素养发展的实践中。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15个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单元内的古诗,默写
《出塞》《夏日绝句》。

3.能关注主要的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爱国情怀。

5.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6.积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7.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8.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思政融合目标:
1.能从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感受文字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延安精神、民族气节,能通过朗读、诵读、读写结合体会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

2.在拓展阅读中,提升对爱国精神、延安精神、民族气节的认识和理解。

3.走进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思政融合)
体会诗句中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对国无良将的感慨,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出塞》
课时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思政融合:在诵读等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一、解字释题,初入诗境
1.认读“塞”,给“塞”组词。

2.补充诗题,猜测“出塞”意思。

(1)课件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及意思。

[sāi]①堵,填入。

②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sè] 义同“塞(sāi)①”,多用于某些合成词或成语中,如“闭塞”“阻塞”“茅塞顿开”等。

[sài]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2)明确题目意思:到险要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3)出示边塞图片:感受边塞恶劣环境
(直观感知诗歌环境,为体会诗歌中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做铺垫)
二、读通读懂诗句,初步了解诗中情感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强调:“秦”前鼻音,“将”第四声,“教”第四声,
借助注释理解:“教”的意思是“使、令、让”。

2.标出声调,以腔行调,读出韵味。

(在诵读中感受诗行的音韵美,传授古诗中音调知识和古汉语音调文化)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诗文中写了哪两个朝代的什么景物?
(2)借助注释理解:但使,飞将,教,胡马的意思?
(3)连起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诵读诗句,初知情感
诗中写了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作者寄予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关注诗句中人物的事件和突显人物的精神主题。


三、想象画面,深入探究诗中爱国情感
1.引导想象,入情
(1)师吟诵:在这首诗里,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的边塞画面呢?
(2)引导想象(声音低沉):(埙或羌笛)我们仿佛看到了一轮怎样的明月,(凄清,孤独)一道怎样的关口?(矗立在荒漠,戈壁滩
上,破败,寂寥)
(3)引导感情诵读:
在这宁静的夜晚,万里之外的边关,明月照在守边的战士身上,战士们手握兵戈,眺望关内的家园,和着这样的音乐,在这样的画面里,我们来吟诵这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4)小结:首句交代了戍边战士的生活环境。

2.互文印证,悟情
(1)引导探究:俗话说:“千里明月寄相思”,在这样凄清的夜晚,遥望一轮明月悬挂天边,戍边的战士,也就是征人,他们会想谁?
(2)指导感情诵读:
是呀!家中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还好吗?于是,他对着明月思念自己的父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同一轮明月下,他们思念的亲人此刻又在干什么?高适在《短歌行》中这样写到:“少妇城南欲断肠”,(一位少妇在城南哭断肝肠,悲痛欲绝)
她为什么哭断肝肠?(因为他们的丈夫为保卫国家再也没有回家。


她们在明月下等啊,盼啊,盼啊,等啊,可等到的却是:(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样的思念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是一年两年吗?(不是)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朝,中间隔着汉、三国、
晋、南北朝、隋朝,真是悠悠千年,------悠悠千年啊,(课件显示朝代更替)
(3)师引读
让我们回到远古的秦汉时期,在凄冷的夜晚,驻守边关的战士们和家里的亲人相隔千里,遥望同一轮明月,含泪这样倾诉:400多年过去了,三国时期的士兵和他的亲人们还在边关,还在这样的明月下倾诉:
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是那道边关,那一轮明月,晋朝的士兵和亲人们痛苦地倾诉者思念:
历史的篇章在200年后翻到了隋朝,一样的边关,一样的明月,只听到隋朝的士兵和亲人们依然痛苦地哀叹:
集体读:多少朝,多少代呀,这样的思念何时休,这样的倾诉何时才能到头呀!唐朝的战士和亲人们对着明月在呼唤:(全班吟诵)
(4)小结:时空在转换,不变的是人间真情,不变的是戍边战士的责任。

诗句拉长了年代的距离,凝聚了深厚的情感。

在“变”与“不变”中凸显了情感的厚度。

3.补充资料,凝练情感
(1)引出诗句:要想结束这样的状况,该怎么办呢?战士们此刻想起了谁?
课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齐诵)
(2)补充资料,解读诗句情感
李广是谁?假如李广出现的话,会怎样?
出示:李广的资料:汉朝初年的李广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李广一生和匈奴进行过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战斗,立下了辉煌的战功,连匈奴单于也十分敬畏他的威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他死的那天,全军将士都失声痛哭。

老百姓听到消息,也无不悲伤流泪。

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对比阅读,感悟诗句情感
多么坚定,多么豪迈,多么威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雄志,在王昌龄的另一首诗《从军行》(琵琶音乐起)这样写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件,强调“终不还”)
好一个“终不还”,这就是边关的战士,望着明月,思念亲人,怀念良将,坚定信念,同学们,用你们铿锵有力的声音来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拓展阅读,揭示诗人内心情感
在汉朝,有李广,胡人不敢侵犯,到了唐朝,为什么还想起李广?
出示背景资料:唐太宗时期,唐朝开始了上百年的拓边史,取得了辉煌胜利,平定了多个少数民族部落,但是频繁的战事扰乱了百姓的生活。

读了资料,你读懂了作者的内心了吗?
(搭建诵读的支架和平台,运用想象的阅读策略、互文印证的对比、背景资料的辅助在有层次的诵读中体验古诗中人物对家人的思念,对家国的守卫,并探究作者对爱国精神的表达,德育与语文学科的教
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融合。


四、联系生活实际,回归单元主题
1.古往今来,多少将士为了保家卫国奔赴边疆。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

假如你是一个即将出征的战士,你会对家人说什么?
2.用诗句填空,关注历史和生活中的爱国事件和人物。

(1)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2)新冠病毒袭击了人类,为了人类的生命安全,钟南山等医学专家和工作者,夜以继日地研究病毒,救治病人,有了他们的冲锋在前,人类终究会战胜疫情。

正如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说,有了钟南山这样的专家,绝不会教病毒侵害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