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为什么说诗歌开启性灵,给人的生存以意义,让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
同样,因为门依然遵循着自然,
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
纯真毕竟也是美。
严肃的心灵生自逝去之物的内部。
影像如此单纯、神圣,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拥有富足、德行与愉悦。
人或可仿效。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④性灵说由于把能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袁宏道就说:“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序小修诗》)袁枚亦赞扬《诗经》“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生,必为低首者”(《随园诗话》)。他们对戏曲、小说也都很重视。他们认为不论是官僚大夫还是士女百姓,只要能咏得真性情便是好作品。
③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公安派强调诗歌的“真”、“趣”、“淡”,认为这是“真性灵”的体现。他们提倡质朴,反对铅华:“夫质犹面也,以为不华而饰之朱粉,妍者必减,□者必增也。”(袁宏道《行素园存稿引》)主张文学语言要接近口语:“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袁宗道《论文》)但是,公安派又有流于浮浅之病。袁枚则和公安派有所不同,他主张由藻饰而达到自然之美:“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随园诗话》)强调由功力、磨炼而达到平淡、自然:“明珠非白,精金非黄,美人当前,烂如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妆,匪沐何洁,非熏何香。西施蓬发,终竟不臧。若非华羽,曷别凤皇。”(《续诗品·振采》)认为“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澹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澹”;并引叶书山的话说:“然人工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随园诗话》)袁枚“性灵说”与公安三袁性灵说也有差异。袁枚之“性”如果说即是“情”,那么“灵”则近于才,如“用笔构思,全凭天分”,“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同前)等,“木”即缺乏才灵的表现。
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文
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文哇哦!你知道吗?其实人类住在大地上可太美好了!就像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一样。
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窗外。
哇!那些绿油油的树,还有小鸟在唱歌,简直就像是自己住在一个大公园里一样!
有一天,我问妈妈:“妈妈,我们怎么才能在大地上过得像诗一样美好呢?”妈妈笑了笑,说:“亲爱的,那得看你怎么看待大地啦!”
我就开始仔细观察我们家附近的大地。
哇!原来大地上有那么多小秘密呀!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蚂蚁窝,里面好多好多小蚂蚁在忙忙碌碌地工作。
我问它们:“你
们为什么这么辛苦呢?”小蚂蚁说:“因为我们要为家族添砖加瓦呀!”哎呀,原来它们也像我们一样,都在努力生活啊!
不光是小蚂蚁,我还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它的翅膀像彩虹一样漂亮,吸引了我好久。
我问它:“你怎么才能在这么美丽的大地上自由飞翔呀?”蝴蝶笑着说:“因为我相信大地的每一寸都是属于我的天空!”哎呀,原来自由也可以这么简单啊!
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
爸爸说:“看,孩子,这是大地给我们的礼物,我
们要爱惜它哦!”我们站在山顶上,看着远处的田野和小村庄,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好
小好小,但是又好大好大。
晚上,我在床上想了很多很多关于大地的事情。
我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像大地
一样坚强呢?”我决定每天都要用心去感受大地的美好,像蚂蚁一样努力工作,像蝴蝶
一样自由飞翔,还要像爸爸一样爱护大地。
这样,我就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啦!
所以,大家啊,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感受一下大地送给我们的每一份美好吧!这样,你也能像我一样,诗意地栖居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哦!。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诗意的栖居方式”写作训练
高考模拟作文“诗意的栖居方式”写作训练试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怎样才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的栖居。
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诗意的栖居方式呢?请从以上四种方式中选择你最赞赏的一种,并谈谈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守拙归园田,享诗意栖居海德格尔曾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人都栖居于大地,或安闲,或痛苦。
那么,如何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呢?愚认为,守拙归园方为诗意栖居。
什么是诗意地栖居?居于尘世,时而喧嚣至极,时而兵荒马乱,观其陶渊明,既不为五斗米折腰,又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无疑为自己在东晋之乱世中寻得一方清静天地,得之诗意。
在乡村田园的如诗意境里,他提笔描绘“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居士住所,也刻下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诗意。
在“守拙归园”的日子里,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诗意。
因此,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游于山水之间,方为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守拙归园能涵养人之性情。
纵览古今中国,无数文人在诗意的栖居生活中修身养性,成就良好品性。
前有汪曾祺,“文革”中被流放下乡到一个极小的马铃薯研究站,却不曾担心颜面尽失,丧失生活信心,整天流连于乡村景色,日复一日画着“马铃薯图谱”,于诗意中感悟人生,方得其乐观之性,笑对苦难,成为文学大家;后有钱钟书,学贯中西,新闻记者数次要求采访,均被拒之门外。
相反,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
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文
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是忙忙碌碌,为了生活而奔波。
有时候,我们会想,人如何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呢?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点滴。
就像诗人杜甫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们要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远方,而忽略了眼前的风景。
每天早晨起床,看到窗外阳光明媚,鸟儿欢快地歌唱,这就是生活中的诗意。
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这些美好时刻,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相处。
就像成语所说的“和睦相处”,我们要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会向别人求助。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
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陪伴家人朋友,增进彼此的感情。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
我们要感谢生活中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朋友的陪伴,感谢社会的包容。
只有心怀感激之情,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让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还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
我们要学会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变得更加坚强。
正如古人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要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需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与他人和谐相处,珍惜时间,心怀感激之情,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像一首美妙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
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原文
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原文
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原文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大概是这样,在世间兜兜转转,然后悄然离开,便自有了几分诗意。
而真实的情况是,走在光阴之上,人们往往习惯于寻找厚重,几乎遗忘和舍却了轻描淡写的美好。
诗意并非只有风花雪月,还有围炉煮酒,还有野渡舟横。
其实,在这个喧闹得几近狰狞的年代,诗仍是存在的。
只不过,在大多数人追逐宝马香车、华屋美服的时候,诗人们只得躲在角落里,借着月光默然落笔。
他们和他们笔下的文字,极少因其清雅写意而被推崇。
至于箪食瓢饮陋巷,更是被人们嗤之以鼻。
可以说,诗意缺失,无论对于哪个时代,都是悲哀。
为了打捞诗意,我们必须去到那个遥远的地方。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于岁月长河,是流光溢彩的刹那;于我们,是念念不忘的小楼烟雨。
无疑,那是个诗意纵横的年代,有着唯美的情怀和韵味。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005年3月17日晚上,正在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写了一首《春雨》小诗,请我欣赏。
我很高兴,因为对她的写作我一向是非常支持的,投入的热情也特别多。
我对她的要求非常简单:文体不限,不要有“除诗歌外”的禁锢;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百无禁忌;写真话,不要假大空。
“什么是好文章?——很简单,写出来能打动自己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我总是这样对女儿说,女儿也一直按这个原则操作。
她的诗原文如下:春雨沙沙沙,沙沙沙,下春雨啦,下春雨啦!你们看——春雨就像一个画家,把小草、柳树画绿了,把桃花、杜鹃画红了,把梨花画白了……春雨也像一个歌唱家,把冬眠的动物唱醒啦。
把小朋友变得活泼起来……我在肯定她文章的前面部分后,还建议她最后能否写出小朋友在春雨中的一些真实情形或小朋友对春雨真实的内心感受。
经过斟酌,我们最后把它修改为——春雨沙沙沙,沙沙沙,下春雨啦,下春雨啦!你们看——春雨就像一个画家,把小草、柳树画绿了,把桃花、杜鹃画红了,把梨花画白了……春雨也像一个歌唱家,把冬眠的动物唱醒啦。
我们走出教室,跑进春雨,细数着春雨的点点滴滴……第二天,语文老师批下来了,居然获得了“两只蝴蝶”的最高奖励。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老师还对“细数着春雨的点点滴滴”一句特别赞赏有加,连连赞叹它不但把小孩子天真活泼充满情趣的天性一览无余地显现了出来,而且把整首诗都写活了。
——好诗!好文章!老师说。
女儿高兴地对我讲述了这些经过。
但我听了之后,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相反,内心里却突然涌出了一丝悲哀:为什么只有大人(而没有小孩)才对大自然有亲近感?有由衷的赞叹?现在的电视剧、现在的大人们都很是欣赏淋雨的浪漫、躺在草坪上的悠闲,而这些本来应该是小孩的率真之举自然之举呀?这难道不是悲哀吗?我记得肖川博士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基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基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赵佳燕国贸102班 2111004035 摘要:本文基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时代背景,阐释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和技术的本质理论,旨在表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寻求人与自然之关系和谐有着深刻的启示。
海德格尔关于人、自然、技术三者间的关系可总结为:人是自然存在的看护者;技术是存在的“促逼着的解蔽方式”;拯救技术危险的方法是“诗意地栖居”。
结合我们正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文章最后指出: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人及一切存在者应该诗意地存在,诗意地安居。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的本质现实意义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能力不断增强。
一种征服、控制和改造自然的人类欲望便不断膨胀。
如今,当人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辉煌成就时,却不幸地发现自己也置于钢筋混凝土所构筑成的冰冷世界里。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绿地面积迅速减少,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洪水泛滥,能源短缺、资源匮乏,使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受到挑战,人们不禁要问“技术是福是祸?”,“长此以往,人类的‘栖居之地’究竟何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海德格尔在20世纪上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海德格尔展开了对技术之本质的追问,并指出拯救技术危险的最后归宿: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对于今天我们寻求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着深刻意义。
一、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理论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
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新方式来进行,重踏哲学历史足迹,一步一步出发。
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海德格尔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系统性的阐释。
他从现象学的、解释学的、存在论的角度研究了一些重要哲学家的著作,并且试图将这些著作未被思考过的前提和偏见展示出来。
荷尔德林 人,诗意的栖居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同样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
花是美的,因为花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哦,我对此颇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纯真,
在柔媚的湛蓝中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Dasha 译
在柔媚的湛蓝中
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
燕语低回,蔚蓝萦怀。
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属尖顶,
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因为
一旦外表被极度隔绝,
适应性便在人之中彰显。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
译后记:
荷尔德林的汉译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是出自本诗。荷尔德林在汉语语境中成为神圣,“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诗句想来是其根本魅力——面对冷漠现实而无可奈何地归隐心灵,原因自然颇多。荷尔德林的诗歌汉译,钱春绮是目前最常见的,但篇数寥寥;北大出版社1994年也曾出版过一个叫顾正祥的人的译文集(顾的译文,在Dasha眼中,绿原的徒弟罢,从略)。而目击思想界,则荷尔德林的流传离不开马丁·海德格尔。不想揣度颇有争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大陆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海氏热中于用哲学思辨阐述荷尔德林的诗思(或者说借荷尔德林来阐明自身),却因此引进了荷尔德林,以至于许多人谈论海氏便自然而然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意”。海氏谈论“诗意栖居”的专文全译,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Dasha是在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的《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上看到。Dasha手中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精装本,里面“……人诗意地栖居……”,译者陈维纲,译自海氏的Vort?ge und Aufs?tze。可惜:一,海氏没有援引荷尔德林全诗;二,抛开将荷诗第一句blühen(动词,开花、花开)轻率误译外,关于“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句,海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良善’一语究指何物?它只是一无关紧要的字,但荷尔德林却用大写的修饰词‘纯真’来命名它……”,而这样的译文我们能看出“纯真”是“良善”的同位语指称着同一个物么?(而大陆学人引用的某些不知从什么地方译来的这句话,竟成为“只要良善和纯真……”),海氏的论述如何在译文中自圆其说?然而,说实话,在看到戴晖的《荷尔德林文集》前,陈维纲却是我最折服的人。因为他的译文中的“彰明”、“较著”、“劬劳”、“功烈”,我一直畏惧于动笔翻译荷尔德林。Dasha一直坚持,荷尔德林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高古诗人”,译诗必须文质彬彬、好尚古文(他的原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也是令如今普通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费解的),也是这个原因,本诗的翻译建立在陈维纲先生的译笔之上,仅致谢忱。
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文
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文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总是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如果我们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需要学会放慢脚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总是追求速度和效率,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如果我们能够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风景,那么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可以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感受那份纯真的快乐;或者在傍晚时分,你可以漫步在江边,看着夕阳慢慢落下,感受那份宁静的美好。
我们需要学会感恩。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意。
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
比如,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的力量;感谢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感谢朋友在我们困难时给予帮助;感谢工作让我们有了生活的保障。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生活的诗意。
我们需要学会珍惜。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总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如果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比如,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珍惜与朋友聚会的机会;珍惜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挑战;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成长。
只有学会珍惜,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诗意。
我们需要学会付出。
在这个自私自利的社会里,人们总是关注自己的利益,却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付出,关心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关心身边的老人、孤寡儿童等弱势群体;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学会付出,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诗意。
要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需要学会放慢脚步、感恩、珍惜和付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让生活充满诗意。
吴良镛,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吴良镛,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1940年,他18岁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便做出了“匠人营国”的人生选择。
1946年,他协助建筑大师梁思成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正是在导师梁思成的影响与感染下,吴良镛成长为新中国建筑界及建筑教育事业上的开拓者之一。
而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学术带头人,吴良镛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
他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入行以来,他起草过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宪章》,为世界建筑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划出路线图;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上海浦东规划、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规划、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等。
不过他说,与公共建筑相比,自己更在意的是民居。
而操刀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探索出一条旧城有机更新之路,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充分肯定,更凭此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世界人居奖”。
吴良镛曾说,菊儿胡同实现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想,“北京的旧城不能让它毁坏下去。
从太和殿前面的广场到小胡同里的四合院,都反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为此,吴老曾屡屡“怒发冲冠”,批评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特色,使得一幢幢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不讲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也反对一些人盲目追随西方,不来个国际招标就凸显不出所谓的“规格”。
面对北京的旧城开发,他警告存在过度倾向,提醒北京有可能成为“二手货城市”;他痛惜,北京旧城以剃光头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改造,“已经像一个瘌痢头”,“出现一片片‘平庸的建筑’和‘平庸的街区’。
”吴老认为出现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
吴老的所作所为,更像今天所热议的有学术有良知有正义的“公共知识分子”。
在谦谦风度的吴老身上,似乎艺术家的气质更浓于建筑师的气质。
在他眼中,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
他追求“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融合。
海德格尔 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书系海德格尔著 孙周兴译“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play5300倾情制作 存在的被遗忘这个诗句引自荷尔德林后期一首以独特方式流传下来的诗歌。
这首诗的开头曰:“教堂的金属尖顶,在可爱的蓝色中闪烁……”(斯图加特第二版,第一卷,第372页以下;海林格拉特版,第六卷,第24页以下)。
为了得体地倾听“……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我们就必须审慎地将它回复到这首诗歌中。
因此,我们要思量这个诗句。
我们要澄清此诗句即刻就会唤起的种种疑虑。
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开放的期备姿态,去追踪这个诗句从而应答这个诗句。
“……人诗意地栖居……”。
说诗人偶尔诗意地栖居,似还勉强可听。
但这里说的是“人”,即每个人都总是诗意地栖居,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一切栖居不是与诗意格格不入的吗?我们的栖居为住房短缺所困挠。
即便不是这样,我们今天的栖居也由于劳作而备受折磨,由于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由于娱乐和消遣活动而迷迷惑惑。
而如果说在今天的栖居中,人们也还为诗意留下了空间,省下了一些时间的话,那么,顶多也就是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是书面文艺,或是音视文艺。
诗歌或者被当作顽物丧志的矫情和不着边际的空想而遭到否弃,被当作遁世的梦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们就把诗看作文学的一部分。
文学的功效是按照当下的现实性之尺度而被估价的。
[1]现实本身由形成公共文明意见的组织所制作和控制。
这个组织的工作人员之一(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推动者)就是文学行业。
这样,诗就只能表现为文学。
甚至当人们在教育上和科学上考察诗的时候,它也还是文学史的对象。
[2]西方的诗被冠以“欧洲文学”这样一个总名称。
但是,如果诗的惟一存在方式自始就在文学中,那么,又如何能说人之栖居是以诗意为基础的呢?“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毕竟也只是出于某个诗人之口,而且正如我们所知,这还是一个应付不了生活的诗人。
[3]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
诗人们无所作为,而只是梦想而已。
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一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说."我在等待神的来临。
"有时候人信仰宗教,却离开了存在的根源,因为人把宗教视为现实世界中的工具来使用,相信自己死后可以升天堂,但这往往只是心理自我安慰的心灵幻觉而已!海德格尔则告诉人们要以真诚、开放的态度,揭开被遮蔽的世界,寻找真理的真相,以等待神的来临。
引言时代背景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
他的影响力极为广泛,也极为深刻。
这是因为他充分掌握到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形而上学。
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偏重于有形可见的一切,譬如,努力追求对宇宙的认识,他所能产生的心得就仅止于向外了解物质世界。
或者,如果他只注意到人的问题,如加缪、萨特等哲学家,便仅能专注于人的世界,对历史、社会、文化有其评论与见解。
然而,形而上学则是探讨这两者最后的根源。
天地间的存在之物有二:自然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
但是,这两者的存在均无必然的理由。
世界可能因战争而整个毁灭,人的生命更是短暂,连文化也可能被我们自己所破坏。
既然这两者没有最后的保障或内在的根据,它们为什么又会存在呢?因此,哲学家研究形而上J学,就是要深入这些现象的背后,询问这两个世界既然没有内在的基础,但它们事实上又存在,那么一定有别的理由,这个理由便称作"终极的世界"。
相对于我们的有限,它是无限的;相对于我们的变化万千,它是超越的;相对于我们的浮面,它是根本的。
形而上学就是要研究这第三个世界,换言之,就是要去找寻前两个世界的最后基础何在。
由此观之,海德格尔的关怀焦点是非常准确的。
海德格尔生于188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正好是他的盛年时期。
他三十八岁出版代表作《存在与时间} (Sein und Zeit; Beingαnd Time)广受重视,成为当代的大哲学家之一。
1933年,纳粹统治德国,海德格尔四十四岁,竟接受纳粹的指示,出任弗莱堡( Freiburg)大学的校长。
这件事一直为后人所批评。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第七主题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家园”主题读写“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哲学思辨中遨游半辈子后的幡然醒悟。
的确,除了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诗意的家园在。
在这一家园中,我们可以享受文学、音乐、爱情、亲情……从而获得精神的幸福与满足。
不管你闲居陋巷还是身陷缧绁,只要你的心灵是自由的,只要你有放飞心灵的那一片蓝天,只要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汲汲于富贵,不醉心于功名,那么你就能超越物质化的生活,摆脱尘世的羁绊,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诗意家园,获得诗意般的美好人生。
开辟心灵的后花园作者:王开林先引用一则小笑话,版权归大文豪苏东坡所有。
当年,东坡先生因为写讽刺诗得罪了当权派,被贬谪到穷荒之地的黄州(今湖北黄冈),挂职为团练副使。
其政治处境和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必须亲自种地才有口粮。
真可谓人不堪其忧。
轼也不改其乐,茶余饭后,编出许多小笑话,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讲的人姑妄言之,听的人姑妄信之,一笑能解万古愁。
一则小笑话的译文是:有两个人在一起交谈各自的理想。
一个说:“我生来未满足的只有吃饭和睡觉两件事,往后发了财,要吃饱了饭便睡觉,睡足了觉又吃饭。
”另一个说:“我的想法跟你不同,要吃饱了接着吃,哪有闲工夫再去睡觉?”这两个人在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直讲得唾沫飞溅,其最高理想却远在基准线之下,所以令人喷茶喷饭。
笑过之后,你我反躬自省,比起这两个可怜虫来,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当然啦,你我都不是那种吃了又睡、睡了又吃的蠢猪,也不是那种吃了又吃的饕餮之徒。
我们会将理想的基准线至少拔高一千米,从生存层面拔高到生活层面上来。
但离生命的层面仍有一千米的落差。
活着(生存)——活得体面(生活)——活出意义和乐趣(生命),理应层层推进。
“我将不甘平庸!”你也许会指天发誓。
具体的做法,说简单,真的很简单:多读几本好书;多听几首名曲;多看几场精彩的演出;多游历几处风光旖旎的山川;多结交几位见识不凡的朋友;或是集邮,收藏小玩艺;或是练习琴、棋、书、画;或是热爱体育运动。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1000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 1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写道: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这样解释:“如果生活纯属劳累,人还能举目仰望说:我也甘于存在吗?是的,只要善良,这种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就不无欢喜以神性来度量自身。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在滚滚而逝的江水前,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清风徐来的明月之夜,苏子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是短暂的。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阴炽盛。
生死的无常,欲望的牢笼,让很多人的灵性良心迷蒙在梅雨季节的烟雾中。
灵与肉终其一生,不断地争斗与牵绊。
窗外碧绿的湖水,轻轻的涟漪荡漾在风中。
即使告别了春天的阳光,绿树依然郁郁葱葱成长。
此刻,反复听着同一首歌,柔婉的歌声在空寂的办公室里回旋,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歌词:别说话,微笑吧,回头是灿烂的霞。
站在楼顶,看远处的高楼林立,马路上流水似的车来车往,天空苍茫,脚下的这片土地,依旧炙手可热。
终日案牍间劳形,到了周末,总期盼着去僻静的乡野感受原始的风。
离开乡土已经二十多年,颓败的老屋也倒了,空荡荡的园子里那棵桂花树也不见了,只有记忆不曾散去。
池塘里的荷叶片片如云,绿云间,袅娜的莲花盛开,“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无数的蜻蜓在荷田上飞舞,生活如此静谧美好!庸常日子里的那些琐碎、疲惫和无奈的叹息,在这里统统忘却,眼前只有大自然赐予的美丽与神奇。
夏蝉在它的舞台高歌,梧桐枝间,杨树林里,它欢快地唱着,一声声的鸣唤着我的童年,像春雨温润着我落寞的心灵。
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的作文
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的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诗意地栖居》哎呀呀,人生这玩意儿,可真是充满了劳绩啊!每天不是学习累得要死,就是为各种事情奔波,真的好累好累哦。
就说我吧,每天早上挣扎着起床,迷迷糊糊地去上学,在学校里一堆作业、考试啥的等着我,这不是劳绩是啥呀!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小机器人,不停地转啊转。
但我觉得吧,就算生活这么苦逼,咱还是得找点诗意呀!比如说,我喜欢在课间的时候,趴在窗边看看外面的天空,嘿,那一瞬间,我就好像从忙碌中抽离出来了一样。
或者有时候晚上回到家,我会打开音乐,跟着瞎哼哼几句,管它跑不跑调呢,自己开心就好啦!有人可能会说,这算啥诗意啊,这也太普通了吧!嘿,那又怎样呢?我觉得诗意不一定要多高大上啊,可能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
就像夏天吃一口冰凉的西瓜,冬天晒晒太阳,这都是诗意呀!人生嘛,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也许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
但咱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追求诗意呀!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有时候也会幻想,自己将来能去好多好多美丽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那多带劲啊!不过呢,话说回来,要真做到诗意地栖居也不容易啊。
有时候我也会偷懒,会想哎呀算了吧,今天就这样吧。
但过后又会觉得不甘心,还是得努力一把呀!哎呀呀,我这说得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反正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充满劳绩又怎样,咱还是要努力活出自己的诗意来!你们说呢?嘿嘿!示例范文第二篇:《诗意栖居》哎呀呀,人生啊,那可真是充满了劳绩!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上学得早起,写作业得熬夜,这一天天的,累得够呛。
就像那被抽打的陀螺,不停地转啊转。
可我觉得吧,就算这样,咱也得能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呀!这咋说呢,就好比说,咱学习累了,那就抬头看看窗外的蓝天白云,嘿,那一瞬间,是不是感觉心情好多了?这就是一种诗意呀!可能有人会说,这算啥诗意,这也太普通了吧。
但我就觉着,诗意不一定要多高大上,它可以藏在生活的小角落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人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出自《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
由海德格尔在其著作《诗语言思》中加以哲学阐释,广为人知。
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中明确表示:“正是诗意首先使人进入大地,使人属于大地,并因此使人进入居住。
”他所说的“诗意”是与基督教相关联的,被成全的大地是基
督教的大地而非其它的大地。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是合乎神性尺度地居住,诗意必得要有神性度量才是真正的
诗意,否则,人的栖居将成为独一的无根基的栖居。
海德格尔分析时正如此意:
“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
那么人仰望而问:
我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
人将幸福地
用神性度量自身。
神是不可知的吗?
神还是像天空一样显明?
我宁愿信奉后者。
它本是人的尺度。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
居住在此大地上。
星夜的夜色
如果我这样说
不会比人更加纯洁。
人,他被称为神性的形象。
大地上有一尺度吗?
这里没有。
”
海德格尔还说:“基督的牺牲意味着诸神白昼终止的开始,黑夜降临了。
甚至连三位一体的赫拉克勒斯、狄奥尼修斯和基督也离开了世界。
世界之夜达到夜半,黑夜弥漫了。
”
海德格尔认为,世界进去贫乏的时代,世界之暗的拯救唯有诗,因为,诗人最深切地意识到了时代的贫困。
诸神缺席了,人们没有发现诸神的远逝,但诗人却发现了并寻觅着他们的踪迹。
如果说,在旧约中,先知还能亲身倾听到上帝的话语;在新约中,人还能与耶稣同住,那么,在贫乏的年代,诗人通过诗仍能寻觅到神的踪迹。
“诗意地栖居”乃是用神性度量,是在诗意中承受神性的莅临,是诗意与神性的合一。
但诗性中的终极实在并非是诗性本有的,而是神性的屈尊下降,诗本身无法拯救“黑夜”中的人类,它所凭借的是神性。
神性的屈尊并非作为诗性的外在之物,而是驻足在其中。
总之,从文学的角度讲,海德格尔的谈论落足于诗性和神性关系的阐释,进一步是基督教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学的内在关联。
结论是:“诗意地栖居”表达的是诗性之思与基督教的关系。
“诗意地栖居”乃是用神性度量,是在诗意中承受神性的莅临,是诗意与神性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