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由某种基本元素构成,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
这种自然观直观、朴素,但缺乏科学依据。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视为一部机器,按照严格的机械规律运行。
它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可还原性,但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自然观是对以往自然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观科学观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结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认识形式。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创新性等特征。
科学的结构包括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社会建制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体系由概念、定律、原理等组成;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推理等;社会建制包括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科研管理等。
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多种,如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等。
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革命的过程。
三、技术观技术观是对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技术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手工技术、近代机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阶段。
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科学进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1.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过程集合体”2.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5.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6.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7.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8.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
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物质观: 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 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 按力学规律形成的, 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 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 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 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 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 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 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 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 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 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 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 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 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 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 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 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自然科学基础: 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二、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 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 对研究目的来说, 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 与系统发生作用, 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 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笔记第一讲 绪论一、自然辨证法的定义,性质,内容,对象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两条主线 一般来说,⎧⎪⎪⎨⎪⎪⎩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功能第二讲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自然观的定义主要讲解的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原始社会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2. 形而上学自然观:有牛顿经典力学做支撑3.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如何对待疯狗? (辨证看待)第三讲 可持续发展观(重点考察)一、传统自然观及其负面影响1. 发展 = 经济(生产力)和科技2. 完全不考虑自然成本,高收入高消耗3. 缺乏整体协调观念严重后果:引发全球环境问题 ① 人口爆炸②生态破坏严重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环境恶化加剧二、根源与对策1. 根源:①持有的自然观有限②科学技术水平有限③社会根源2. 对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定义:b.核心思想,目标,原则: 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优先解决贫困问题各国必须共同遵守持续性原则——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三个深层含义: ① 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共同进化 ② 代际之间,代内之间要有互相兼顾的伦理思想 ③ 效率和公平目标要兼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各个国家都在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21世纪日程” 国情:①耕地少,人口多 ②东方文明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④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补充调节,实施“1+3”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为一个前提,发展是硬道理;3:一个关键——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一个保证——节约资源;一个根本——环境保护;第四讲 科学观及科学方法发展的历史简介一、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方法12233n n a p a p a p a p ⎧→⎧⎪⎪→⎪⎪⎪⎪→→⎨⎪⎪⎪⎪⎨→⎪⎩⎪⎪⎪⎪⎪⎩1简答枚举法归纳法直觉归纳法:具有某种洞察力,从感觉出发,透过这些资料/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仅仅具有逻辑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感 理智性和非理智性要达到统一可靠的演绎法——三段论 大前期:凡生物必死 小前提:人是生物 结论: 人必死欧几里得几何——不正自明的公理 科学的功能:解释二、实验法的提出罗吉尔·培根(1214-1292)三、数学方法的引进——伽利略(1564-1642)⎧⎨⎩西方——透视原理(近处大,远处小)东方——地位理论物理——很抽象,推理而来。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学科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2)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3)学科性质:①哲学的分支: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③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第一章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6世纪、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形成了系统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1)系统自然观:①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②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③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 pdf 《自然辩证法》重点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3)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
(3)演化性。
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4内容:(23界。
特征:(1))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能动性。
人工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3)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3. 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2)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2)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生产实践触发科学技术的产生,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 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4 理解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同等地位?5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1、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观的角度回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自然观?2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5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6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7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定的自然科学基础?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9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型的统一?10 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1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2 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4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
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的例子?15 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相互连接?16 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特点?17 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18 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9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20 按照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进入有序状态?21 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22 进化与退化的特点及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表现?2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基本观点?24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基本特征?25 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26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27 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28 生态自然观?29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内涵解读?30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局限性?31 为什么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是总的认识、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
7-8页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数学自然观核心思想:1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2认为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相信大自然是能够被人所理解认识的3大自然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例子:开普勒惯性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旦静止,所有的物体凭本性都要趋于保持这种静止,抛弃了天然运动的观念;吸引力思想:每当一个物体靠近另一物体,它的静止就被一个相互作用力破坏了,这种力趋向于把每一物体拉向它的附近;机械论代替活力论:认为物理学中灵魂这个词应当用力来代替,或者说自身是数量性的机械能产生量变的概念,应该取代活力能引起质变的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1)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自然辨证法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交叉学科自组织:是相对于组织(其他组织)而言的:组织是指从系统外部直接引入模式信息,并按此模式建构系统模式的过程。
理解组织概念的关键在于:模式是由外部输入的,而不是由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
自组织是在开放背景下,系统自发形成内部有序结构的过程。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结论的方法。
在逻辑学中演绎法称为演绎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方法最一般的形式,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假设,小前提是所研究的个别事实的判断,结论就是从一般已知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个别事实的新判断。
系统及其基本特点: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
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
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系统论包括了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混沌理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得到解决的矛盾。
技术问题:围绕着如何做的问题,可以把技术问题看成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社会需求推动下,根据自然规律提出的,要求创造、改进或革新旧技术各形态的,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历史主义学派:着眼于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在科学中引进了科学以外的因素,如社会因素,科学家的心理因素,科学家集团的要求和心理状态来审视科学范式的形成与科学发展的科技哲学派别。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哲学的确立,标志着‘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复习
自然辩证法概论问题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优缺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意义: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开始从物质的宏观到微观探寻世界的本源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贡献:抛弃了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19世纪马恩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特点:运动、变化、发展,自然界是物资的,意识是物资发展的产物;运动不灭,时空是物资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统一体,由此推动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特征:是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式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重大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
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1. 矛盾
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
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
在动力。
2. 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
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
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
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
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
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
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它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在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中,矛盾是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之中,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存在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促使事物不断改变,并最终达到新的状态。
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事物才具有了动力和活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其性质、特点和属性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
的内在动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质量互变的现象,比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这种质量互变的现象
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也是自然辩证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
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这种规律
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进化论中的生物进化和物种的灭绝。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说明了事物发展的不断前进和进化的过程,使我们
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演化。
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
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相互依存的。
在处理问题和分析事物的
时候,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事物,而是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
背景中去考虑,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更好
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际生
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
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然辩证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原
理和方法,我们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