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的辨证施护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颈愈汤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
颈愈汤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中医: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并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症、痿证、头痛、眩晕、项强等。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并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症”、“痿症”、“头痛”、“眩晕”、“项强”等。
中医书籍也有所谓“骨错缝,筋出槽”等描述。
早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痹症就做过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还根据症状和部位,将痹症分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
这些描述中包括了对颈椎病的描述。
这样看来颈椎病多见于外感风寒湿邪伤及经络,或长期劳损,肝肾亏虚,或痰瘀交阻,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
《杂病源流犀烛》中:“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
”1、太阳经气不利:风寒湿邪或暑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或津失血耗,气滞血瘀,致使经气不利,太阳经络循行部位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头项,颈背,肢体痛疼,活动不利,拘紧麻木,屈伸不便等症状。
治则:解表祛风,除湿止痛方药:羌活胜湿汤2、经络痹阻:风寒湿邪客阻经络,长期劳损血行不畅等可致肌体气血运行失调,经气不和,脉络痹阻,气血淤滞不通则全身疼痛。
因其主要伤及太阳经气故而以上肢为著。
气血运行不畅,机体失养故而出现麻木,萎缩,僵硬等症。
虚,寒之邪痹阻经络,阳气受损,清阳不升则头重。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除痹方药:蠲痹汤3、气滞血瘀:外邪侵袭,停滞经络,或肝肾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劳损外伤,气血郁滞,,或病久邪客经络等均可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气滞血瘀。
血瘀于经络则不通,不通则痛且固定不依,拒按。
气滞血瘀日久,累及肝肾,肝血肾精亏虚,不能荣养清窍则头晕,眼花,视物模糊。
心神失养则失眠,健忘,惊惕。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涩乃气滞血瘀之症。
治则: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方药:身痛逐瘀汤4、痰瘀交阻:风寒湿邪停滞经络,凝聚为痰,或经络痹阻,气滞血瘀,致使血津不布而为痰瘀交阻,血瘀则疼痛,痰阻则头重,眩晕,恶心,咽喉不利。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颈椎病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
病因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痹着。
病机为筋骨受损,气血瘀滞。
治疗分标本、辨缓急,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予温经散寒除湿,重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搜风剔络、舒筋活血止痛之功;缓解期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1.对颈椎病的认识西医认为颈椎病乃属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临床常见颈部僵硬不适,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严重者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以顶枕部胀疼为主,肩背部疼痛,恶心欲吐,猝然晕倒,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正、侧、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项韧带钙化等。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痹证”表现类似,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因此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2.风寒湿痹着,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百病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风寒湿阻型症状表现1.颈部酸痛,困重感明显;2.痛感加重或缓解随着天气情况变化;3.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辛温散寒、祛湿痰药物进行治疗,如桂枝汤加减、羌活胶囊等;2.中药外治法:可采用草药熏洗、贴敷等,如草药膏药、艾灸等。
二、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固定,无法自由转动;2.疼痛常局限在颈部一侧;3.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必净注射液、川芎茶等;2.中药外治法:可使用艾灸、刮痧、拔罐等,促进气滞血瘀的疏通。
三、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痛感较轻,但时间较长,难以缓解;2.颈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伴有精神疲倦、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肝肾:选用补肾壮阳、滋养肝肾药物进行治疗,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2.针灸疗法:可选用肾俞、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调节肝肾功能。
四、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2.颈部酸胀感明显,症状较轻;3.容易疲倦,精神不佳。
中医辨证治疗1.脾胃健运:选用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2.饮食调理:可适当增加消化容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五、气血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2.颈部酸软无力,且容易疲倦;3.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益气血:选用补气养血、调理气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养血生发丸、香附养心丸等;2.合理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结论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包括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等。
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颈椎病
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有眩晕、颈僵、肩臂手指麻木或疼痛等症,西医将此病分为五个类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
中医治疗本病时大多将其归人眩晕范畴。
根据常见症状和体征,临证以辨证为主,并结合辨病治疗本病效果良好。
1.发病机理肝肾不足为本,肝肾不足是导致眩晕的根本病因。
从临床表现可见,就诊者大多为40~60岁患者,下元自然亏损。
除眩晕主症外,又兼夹颈僵及肢体麻木疼痛等。
肝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日久,则脑海、筋脉失养,若遇过劳、过食肥甘等因素即可诱发本病。
风痰瘀为标,本病发病时头昏甚至头目眩晕是为肝风内动之症,由肝肾亏虚、水不涵木所致。
故内风实为发病之标,而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的病理过程。
由于风痰互结为患,故痰蒙于上则眩晕加重,阻于络则筋脉失养,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僵硬不遂或沉重无力。
一般而言,本病始发以风痰上蒙阻络,病久则风痰瘀互结使病情反复加重或缠绵难愈。
2.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本病大多以眩晕、肢麻、颈僵为主诉就诊,但要详审眩晕之性质、程度及伴随症,判断属于哪种病型的颈椎病,灵活治疗。
若眩晕不剧而头痛伴颈僵、头颈肩活动不适者,大多属于颈型或根型颈椎病,应以熄风化痰活血,佐以补益肝肾治疗。
若眩晕且空,头痛不显,视物旋转甚则出现猝倒,并伴乏力神疲、耳鸣、恶心呕吐者,属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熄风化痰活血治疗。
若眩晕不剧,仅感眼花、耳鸣、手麻、心悸等者,则大多属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以调理肝脾肾为主,佐以熄风化痰。
3.方药应用据本病之病因病机及症情,临床治法以平肝息风、补益肝肾、化痰活血为主,针对标本主次及辨病辨证的不同,调整治法,立方遣药。
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
基本方药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怀牛膝、夜交藤、益母草等。
加减法:①眩晕显著肢麻不适者,宜熄风化痰活血为主,方中可加僵蚕、全蝎、胆南星、葛根、川芍、姜黄等。
②眩晕且空,视物旋转,腰酸耳鸣者,宜补益肝肾为主,可加枸杞子、制黄精、制何首乌、褚实子等。
颈椎病的辩证施护1
颈椎病辩证施护概述:指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
压迫颈部的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
证治分类:1、风寒痹阻调护原则: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饮食护理:宜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品。
2.情志护理;给予耐心安慰和劝说,消除不良刺激。
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3.生活护理:居室宜温暖,干燥,向阳,颈部应注意保暖,防止风寒湿邪侵入。
4.用药护理:中药宜热服或温服。
2、气滞血瘀调护原则:补气养血。
通络止痛。
1.饮食护理:多食活血化瘀之品,如橙子等。
2.情志护理;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
精神愉快,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3.生活护理:注意保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选择合适的卧位,避免疼痛部位剧烈活动及压迫。
4.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3、痰湿阻络调护原则;补气温阳。
除湿化痰。
1.饮食护理;饮食规律,多食化痰利湿之品,如大枣等。
2.情志护理:避免劳累,忌烦躁,保持情绪稳定。
3.生活护理:居室宜温暖,干燥,穿着注意防寒保暖。
4.用药护理:治宜涤痰化浊通络,佐以和胃降逆行,可用温汤,同时配用活血胶囊。
4、肝肾不足调护原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1.饮食护理;多食补益肝肾之品。
如瘦肉等。
2.情志护理: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
3.生活护理:卧床休息。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病房保持安静,舒适。
4.给药护理:中药宜分次温服。
5、气血亏虚调护原则:补气养血,益气生血。
1、饮食护理:多食营养丰富及补气养血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
2、情志护理:保持乐观的情绪,关心体贴病人,鼓励病人主动进行有氧运动。
3、生活护理;注意保暖,不吃冷的食物,宜吃热性,温性食物。
4、给药护理:应气血双补,可服八珍汤。
也可服用阿胶补血颗粒。
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平稳,少作或不作旋转动作。
2、注意保暖,避免当风受凉。
3、指导功能锻炼,改善颈椎病症状,方法因人而异。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表现为颈椎不适、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风、寒、湿、热、痰等内外因素导致。
病机表现为气血不畅、筋脉受阻、气滞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1. 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质状态进行辨证施治,注意区分病证和病机。
2. 通调气血: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和僵硬。
3. 疏风散寒:祛风散寒,祛湿润燥,消除患者身体的邪气。
4. 调理脏腑:通经络、理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方法1.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灸疗等手段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舒筋活络,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 中药治疗: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活血的中药配方,服用中药调理体质,缓解颈椎病症状。
4. 艾灸疗法:运用艾灸温经、散寒、祛湿的特性,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颈椎病的不适。
四、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2. 长期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治疗需持之以恒,长期调理,注重预防。
3.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活血化瘀、祛湿散寒的食物,有益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4. 合理运动:适量的颈部锻炼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
五、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与局限性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能提高疗效,减少病症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中医治疗颈椎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缓解急性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有限。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二、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5、气血亏虚型: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运动疗法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米字养生功”等。
四、辩证施护一般护理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颈项部强硬、疼痛程度、麻木感觉、异常等情况。
2.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适当卧硬板床休息。
3.运动功能受限,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给药护理1.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冷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2.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3.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情志护理要关心患者,給于心理安慰。
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健康指导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防潮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不适随诊。
于是,渴望一种懂得,可以一眼洞穿你所有清寂的薄凉。
是恰好的温度,闪耀着阳光的味道,柔软又美好。
那么这一路上的爱恨欢愁也就有了归宿,以后的日子,既便是山长水远,也都会坦然面对,给尘世以最初的温柔。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中医辨证一、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二、病因与病机1.病因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姿势不良、劳动方式不当、颈椎长期受风寒侵袭等。
2.病机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肾不足等。
三、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局部或弥散性的疼痛,常伴有僵硬感。
2.头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头痛症状,可以表现为前额疼痛、枕部疼痛等。
3.上肢麻木、无力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常导致上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疼痛部位可有紫瘀斑点。
2.痰湿阻滞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沉重感,容易疲倦,舌苔多腻。
3.肝肾不足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骨质疏松、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
五、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
1.气滞血瘀型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行气止痛:采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药物治疗。
●肌肉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可采用推拿、针灸等物理疗法。
2.痰湿阻滞型治疗原则:●消痰化湿,通络止痛:采用平胃散、川芎茶等药物治疗。
●温经理阳,促进湿气排出:可采用温灸、艾灸等物理疗法。
3.肝肾不足型治疗原则:●补肝肾,滋养筋骨:采用六味地黄丸、益智丸等药物治疗。
●加强腰膝部保暖,避免寒湿侵袭:可采用腹部贴敷、温灸等物理疗法。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1: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退变、增生,引起神经和血管受压,导致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2.辨证: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通过观察、问诊、切诊等手段,来判断病情及病理机制。
3.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术语,指气血循环受阻,不能正常运行的状态。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颈椎病进行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后进行对症治疗的。
对颈椎病进行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
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瘫痪型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
临床上以脊髓型多见。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
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痹痛型颈椎病以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
临床上以神经根型多见。
治宜温经活血,以桂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三、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眩晕型颈椎病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
临床上以椎动脉型多见。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的辨证施护
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的辨证施护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头昏、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1]。
本科2009~2012年共收治99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75例,女515例;其中30岁以下71例,3l-43岁108例,41—50岁232例,51—60岁289例,60岁以上290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最大者为89岁,最小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最长20年以上,最短3天;多无明显外伤史;神经根型289例,椎动脉型291例,脊髓型130例,交感型89例,混合型19l例,均有反复落枕史,头昏、颈肩部、或颈臂部不适,疼痛及颈部活动障碍等症状。
1.2方法1.2.1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方法:①颈椎牵引,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颈椎前屈20度,开始重量为8kg,时间20 分钟,1次/日,逐渐增加牵引重量和时间,在此期间注意患者的承受能力,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增减重量、时间;②手法:点按太阳穴、百会、曲池、内关;揉按颈项及肩背部;③中药治疗:肝阳上亢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亏虚者,用归脾汤加减;痰湿中阻者用温胆汤加味;④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气血亏虚者,避免过度疲劳,耗伤气血,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痰湿中阻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痰不易咳出者,可拍其背部,或给鲜竹沥30g以化痰;⑤饮食护理:肝阳上亢者,多食苹果、香蕉,并用玉米须25g,夏枯草30g,煎水代茶饮;痰湿中阻者,忌食油腻,辛辣之品;⑥局部用药:局部中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
护士应讲清使用方法及目的,注意事项,取得合作,防止烫伤;不宜给强热或时间太长,以免增加肌肉痉挛。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现代人群。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表现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一、辨证分型中医认为,颈椎病可以分为风寒湿痹、阴虚阳亢、肝肾不足等不同的证型。
在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病情具体属于哪一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疏风散寒、祛湿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采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温经通络的艾灸、拔罐疗法、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气,缓解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滋阴降火、益肝肾阴虚阳亢型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滋阴降火、益肝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龟板、胡黄连等,帮助平复肝肾的失衡,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四、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对于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推荐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治疗方案。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料,如川芎、赤芍等,帮助患者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疏风散寒、祛湿止痛、滋阴降火、益肝肾、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地调理身体,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颈椎病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有所帮助。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疾病辩证施护
颈椎病的辩证施护一:辩证(一)、寒湿阻络主状: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血瘀阻络主症:头昏、眩晕、倦怠乏力、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或伴有胸闷心悸。
二、施护1、减少低头伏案工作时间,常抬头作颈肩部活动。
2、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3、拔罐治疗时要配合推拿,加强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4患者所用的枕头的高度以被头劲部压缩后与患者的拳头的高度为宜。
5在针刀治疗和手法复位后,颈围固定,限制颈部的旋转,前后方活动一至二周。
6针刀治疗一至二周,待解除颈围后,自主缓慢的进行颈部各个方向的活动锻炼,再过一周后,颈部才可以自由的活动。
三、针灸治疗(1)寒湿阻络: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2)血瘀阻络: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落枕的辩证施护一、辩证(一)、风寒阻络主症: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
(二)、气滞血瘀主症:症状反复发作,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部位固定,转动不利,肌肉痉挛酸胀,多在劳累、睡眠姿势不当后发作。
二、施护1、劳逸结合,定是睡眠,枕头的高低软硬要适宜,并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2、拔罐治疗落枕效果显著,配合按摩可立竿见影。
三、针灸治疗(1)风寒阻络:风池、大椎、风门、外关、后溪(2)气滞血瘀:风池、大椎、膈俞、后溪、血海。
肩周炎的辩证施护一、辩证(一)、风害阻络主症:肩部疼痛,痛牵肩背、颈项,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恶风畏寒,复感风寒则疼痛加剧,得温则痛减,或伴有头晕、耳鸣。
主症:肩部疼痛,痛势较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较明显,局部肿胀。
青紫。
二、施护1、治疗期间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积极开展肩背部的功能锻炼。
2、肩部注意功能锻炼。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通过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下面将会介绍颈椎病四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分别是寒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和风寒湿三虚型。
一、寒湿阻络型颈椎病寒湿阻络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受凉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导致的。
其主要表现为颈部酸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祛除寒湿为主。
可以采用温灸艾叶或者使用温毛巾进行局部敷贴来发散寒湿。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如桂枝汤和逍遥丸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正气运行。
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多与劳累过度或情绪不畅有关,其特点是颈项强直、疼痛不适,甚至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此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舒缓气滞、活血化瘀。
可以选择风湿药浴或者经络穴位推拿作为外治方法。
中药方面则常用于调和气机,活血祛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和拔罐等手法来促进气血的循环。
三、肝肾亏损型颈椎病肝肾亏损型颈椎病多见于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者。
其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颈椎病需要重在益肝养肾,健脾温阳。
可以采用牛膝汤配合生姜片进行局部温敷来缓解颈部不适。
内服方面,则可使用大枣和当归来补益血气,同时再加上泽漆松筋丸以温阳助阳。
四、风寒湿三虚型颈椎病风寒湿三虚型颈椎病是由于长期居住在湿冷环境导致的。
其典型症状包括颈部肌肉紧张、酸胀疼痛以及气血不畅等。
治疗该类型的方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可以通过温灸或者艾灸来舒缓颈椎周围的毛细血管以增强局部的循环功能。
中药方面则常用于散寒祛邪、温通经络的药物,如羌活、薄荷。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辨证施治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辨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中药内服与外用来达到缓解和治愈效果。
然而,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用眼和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以预防颈椎问题的发生。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传统中医对颈椎病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常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血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颈部酸痛,身软乏力,有时也感到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舌淡胖边缘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时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宁神为主。
2、寒湿阻络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部感到僵硬,无法顺畅地转头,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时以祛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3、气阴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经常眩晕,严重的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也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不稳,或烦躁易怒,心悸气短,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
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疗时以益气养阴、调和气血、安神醒脑为主。
中医治疗须注意(关键点)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顾,特别是中药外敷法效果更佳,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安全无副作用,持续调理,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
大家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名家验方,比如——淮盛堂筋骨贴,200多年的传承秘方,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界少有的),因药效显著,也是膏药协会的理事单位,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广,网络发达,(掏宔)上很容易找到。
临床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持续调理一个疗程以上,都达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颈椎病的日常保健:1.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2.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
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3.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中西医结合辨治颈椎病经验
中西医结合辨治颈椎病经验1.中药内服与推拿治疗相结合,内外兼治颈椎病是指由于颈部脊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头晕、头痛,颈、肩、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率为3.8%~17.6%,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多从“痹证”、“眩晕”、“头痛”进行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因为多数患者的颈椎X线片上有颈椎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椎间盘膨出、椎间隙狭窄等改变,但同时也发现,颈椎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局部解剖的改变并不成正比,可见颈椎病临床症状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或脊髓所致,这其中存在许多中介因素,如漏逸到椎间盘外作用于窦椎神经末梢伤害感受器的髓核,PLA2、PGs、IgG、IgM等盘源性致炎物质和神经元本身所生成和释放的P物质、血管活性肽等,它们可导致颈椎持续性疼痛。
现已证实,用抗炎药物可抑制这种疼痛。
以上机理,为临床以推拿、理疗、药物内服、外用等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大部分患者(脊髓型者必须手术者除外)通过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后,改善了局部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吸收,即可达到缓解疼痛,消除症状的效果。
但推拿、理疗往往只能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存在疗效难以巩固的问题,根据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治为主的方法,配合推拿疗法来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2.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相结合,分型辨治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五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
现在临床进行推拿治疗时,多根据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分型选用相应的手法治疗,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颈椎病的西医分型与中医证候间有一定关系,因此将颈椎病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相结合,临证分四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
①风寒型多见于颈椎病神经根型及混合型,往往有感受风寒外邪、感冒后期、过劳等诱因存在。
临床表现为颈后、肩背部疼痛,拘紧不适,以一侧为甚,往往沿臂丛神经走行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等症,舌质淡红,苔白润,脉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的辨证施护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
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头昏、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颈椎病是多种疾
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1]。
本科2009~2012年共收治99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75例,女515例;其中30岁以下71例,3l-43岁108例,41—50岁232例,51—
60岁289例,60岁以上290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最大者为89岁,最小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最长20年以上,最短3天;多无明显外伤史;神经根型289例,椎
动脉型291例,脊髓型130例,交感型89例,混合型19l例,均有反复落枕史,头昏、颈肩部、或颈臂部不适,疼痛及颈部活动障碍等症状。
1.2方法
1.2.1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方法:①颈椎牵引,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患者取坐位或
仰卧位,颈椎前屈20度,开始重量为8kg,时间20 分钟,1次/日,逐渐增加牵引重量和时间,在此期间注意患者的承受能力,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增减重量、时间;②手法:点按太阳穴、百会、曲池、内关;揉按颈项及肩背部;③中药治疗:肝阳上亢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亏虚者,用归脾汤加减;痰湿中阻者用温胆汤加味;④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气血亏虚者,避免过度疲劳,耗伤气血,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痰湿中阻者,注意
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痰不易咳出者,可拍其背部,或给鲜竹沥30g以化痰;
⑤饮食护理:肝阳上亢者,多食苹果、香蕉,并用玉米须25g,夏枯草30g,煎水代茶饮;
痰湿中阻者,忌食油腻,辛辣之品;⑥局部用药:局部中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
护士应讲清使用方法及目的,注意事项,取得合作,防止烫伤;不宜给强热或时间太长,以
免增加肌肉痉挛。
1.2.2脊髓型:由于脊髓直接受压,或退变组织反复摩擦脊髓致伤,或导致脊髓血供障碍而
发病,病变多发生在颈脊髓较粗的颈椎下段。
由于受累的神经和受累程度不同,脊髓病的临
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护理方法:①手法:点按风池、肩井、外关;大杼及肩背部;②中药
治疗:选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或黄芪桂枝五昧汤加昧;每天饮用少量木瓜酒以温经通络;③
平时注意局部保暖,切忌风吹受寒;夏季避免游泳;④睡觉位置以侧卧为佳,忌用高枕头;⑤饮食方面,可以用薏苡米、白米按3:l配比,煮粥食用;⑥建议患者戴颈托,避免乘坐
高速汽车,以防紧急制动时引起颈椎脊髓性损伤而导致高位截瘫。
1.2.3交感型:颈交感神经受累可出现多器官,多系统症状。
护理方法:(I)点按风池、肩井、合谷,天宗;按揉颈项肩背;②解除患者精神负担,保持愉快的心情,忌长时间低头看书;
③多吃苹果、香蕉和山楂;④忌烟酒及油腻炸炒食物。
1.3疗效标准
主要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为痊愈;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颈部活动基本
恢复正常为显效;主要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颈部活动有所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未见好转,颈部活动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痊愈406例,占41%;显效356例,占36%,好转198例,占20%,无效30例,占3%。
3 讨论
该病属祖国医学“颈痛”、“痹证”、“眩晕”、“项强”等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内外平衡失调,颈椎稳定性下降,使颈椎解剖位置发生细微变化,引起神经根、血管、脊髓刺激和受压,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2]。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而脊髓型
颈椎病的护理等级较其他类型高。
说明该型患者病情较重,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亦高,应严
格按照等级护理常规执行。
急性期治疗后嘱患者颈部活动要小、少,不要猛回头。
枕头高度
要适宜,枕形符合颈椎生理曲度,勿睡硬枕。
恢复期严格遵遗嘱进行功能锻炼,活动量循序
渐进。
勿操之过急,以免造成肌肉劳损。
对失去自主活动的患者,除加强护理,防止各种并
发症外,对瘫痪肢体的肌肉要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恢复弹性,对所有关节进
行全范围的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畸形。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
需要和生活需要,尽量予以满足。
我们还应加强心理护理,多巡视、多开导,与患者建立良
好的医患关系。
向患者讲清各型的特点,嘱其不要与其他各型颈椎病患者比较,并运用所学
专科知识,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对治疗效果及时给予肯定,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配合医生治疗,遵遗嘱坚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疾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0-141.
[2]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