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本科)汇总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900010所属系部:体育系周学时:5 学时总学时:85 学时学分:5 学分教学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方式:理论教授与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动作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了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

使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为正确组织体育教学和指导运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是讲解与实验相结合课程教材:《人体解剖学》卢义锦、姚士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1、《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 年。

2 、《组织与胚胎学》成令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 年。

3、《人体解剖学》于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 年。

4、《运动解剖学图谱》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编写日期:2006 年8 月制定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讲授纲要绪论[教学目标]明确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作用。

掌握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讲授内容]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学习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阐明人体的解剖姿势、方位、轴和面。

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掌握细胞的一般结构,了解细胞周期[讲授内容]1、阐明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重点阐述细胞膜和某些细胞器的结构。

第二章基本组织[教学目标]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分类和主要功能。

[讲授内容]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分类和主要功能。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概要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概要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是新生入学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系统的功能。

根据学院的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的针对性,本学期计划做两个实验和一个实训环节的教学。

本学期要求学生最少要完成1个实验和至少1个实训环节的报告。

实验和报告共占总成绩的20%。

这两个报告要求每人一份,未参加实验和实训环节不能完成实验报告的学生,按文理学院的要求,不能给最终的总成绩,也就是该门课程为不及格。

下述内容根据教学情况任选2个。

一、关于骨骼的实验(一)实验内容1.观察骨的一般形态和结构2.观察新鲜骨内部结构(二)实验目的1.观察4种形态骨,掌握骨的分类方法及形态结构特征。

2.通过观察长骨的纵切标本、解剖猪股骨,掌握骨的构造。

(三)材料与器具人体骨架、4种骨标本及剖面标本、新鲜猪股骨。

解剖镊、骨锯。

(四)方法与步骤1.观察4种形态骨取干枯的肱骨、腕骨、颅顶骨、椎骨个一块,根据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形态特征,能区别上述骨个属何形态的骨,注意观察长骨两端(骺端)游离面较为圆滑的关节面。

结合观察骨剖面标本,注意骨密质与骨松质的分布情况。

2.解剖猪股骨取猪股骨,用骨锯从股骨头沿股骨颈及股骨体长轴,将骨锯成前后两半,并将锯开的骨取下,观察以下结构:①用解剖镊将骨体表面骨膜撕开,观察骨外膜,其外层致密,内层较疏松。

骨内膜紧贴着骨髓腔表面。

②观察剖开骨两端关节表面覆盖关节软骨,骺端内部为骨松质骨体内部为骨密质。

结合观察干枯骨的股骨纵切标本,仔细观察骺端的骨松质骨小梁排列特点,辨认出压力线和张力线。

思考压力线和张力线的功能。

③观察剖开新鲜猪股骨,可见充盈骺端骨松质小腔隙内鲜红色的红骨髓,在骨体中央骨髓腔内充盈着黄骨髓。

思考红黄骨髓的功能。

(五)实验作业按文理学院体育系实验报告的要求,根据实验的观察结果,写一份实验观察报告。

二、关于骨骼肌的实验(一)实验内容1.观察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下,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一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及基本的了解,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影响的有关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体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为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活动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4学时,理论24学时。

四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3版,2015年3月。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其基本观点与方法。

(二)通过列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事例,提高学生对学习运动解剖学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四)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和目的。

(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运动轴、基本切面)。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和性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属于形态观察为主,并通过与体育技术动作的联系,达到在运动锻炼、体育训练中应用解剖学知识,并为学习人体科学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奠定解剖学基础。

该课程主要观察分析人体基本组织、人体各大系统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

基本要求:重视实验课教学,做好实验准备、并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

每6人为一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三、课程学时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24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笔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

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五、大纲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

七、实验内容简介实验一观察细胞和组织切片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二、实验器材: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实验二上肢骨及其骨连接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4.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二、实验器材:人上肢骨干标本,上肢骨模型,人体骨架模型实验三下肢骨及其骨连接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2.掌握骨盆的构成及髋、膝、足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二、实验器材:人下肢骨干标本,人体骨架模型实验四:中轴骨及其骨连接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躯干骨及椎骨的形态、结构2.掌握躯干骨颅骨的连接方式3.掌握脊柱的连接方式及胸廓的构成二.实验器材:人中轴骨干标本,椎骨模型,人体骨架模型实验五上肢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上肢肌肉的分布和组成2掌握常见肩关节、肘关节运动肌群的分布、名称、起止点及功能二. 实验器材:人体全身肌肉模型实验六下肢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下肢肌肉的分布和组成2掌握常见髋关节、膝关节运动肌群的分布、名称、起止点及功能二、实验器材:人体全身肌肉模型实验七躯干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躯干肌、头肌的分布和组成。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0547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授课对象:运动训练专业开课学期:第1学期课时总数:54学时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朱国生指定教材:《运动解剖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教学目的:运动解剖学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体育实践中的技术动作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学基础。

绪论课时:0.5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定义及分析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作用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基本观点、方法四、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姿势人体基本面、人体基本轴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课时:0.5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的形式多种、多样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重要细胞器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第二节细胞间质一、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二、基质思考题:1、简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

2、简述细胞质内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3、试述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基本组织课时:1周,共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其分类单层上皮、复层上皮二、上皮组织游离面的特殊结构绒毛、纤毛第二节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细胞间质二、致密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筋膜三、网状结缔组织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基质四、软骨与骨组织软骨、骨第三节肌肉组织一、骨骼肌肌纤维结构、肌纤维收缩、肌纤维分型二、心肌结构特点、功能三、平滑肌结构特点、功能第四节神经组织神经元结构特点、分类、神经纤维构成二、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构造、功能思考题:1、简述神经元结构及其功能。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运动解剖学是...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运动解剖学是...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旨在为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解剖学基础,为学生成为21世纪新型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提供必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

具体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一)了解细胞和组织结构;(二)掌握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三)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四)熟悉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五)了解人体的形态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以及完成运动与日常活动时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结构基础;构成人体基本单位的细胞;4种基本组织的构成与功能;器官和系统的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构造和功能;全身骨的分布和形态特点;关节和整体结构的构造、功能及运动;肌肉分类与命名以及主要肌肉的位置和功能;关节的形态与机能分析、肌肉工作的原理、运动技术分析的依据和具体方法以及运动技术的实例分析,常用的人体形态测试方法;内脏的概念、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胃、小肠、肝、胰、气管、肺、肾、睾丸、卵巢和子宫等器官的位置、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基本概念;心脏的构造;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和组成;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调节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用的基本概念;参与运动调节的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相关结构的名称、位置、主要器官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征;参与运动调节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的名称、激素及功能;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英文名称:SportsAnatomy课程编码:学分:2分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执笔人:张延审订人:范克全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才能很好地学习后读的人体科学类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环节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解剖学依据。

要求掌握:1.掌握人体的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掌握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

3.应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和力学特性。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目的、观点和方法。

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

重点与难点:人体基本方位术语教学内容: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2.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3.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4.运动解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5.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6.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的结构及主要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掌握细胞间质的概念,了解细胞间质的形态、成分,了解细胞间质的功能。

重点与难点:细胞的结构及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内容:1.细胞2.细胞间质第二章基本组织(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的概念、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分布与主要功能。

重点与难点: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分布与主要功能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组织4.神经组织第二篇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第三章运动系统(14学时)教学目的:掌握骨的形态、分类、结构与功能,了解骨的理化特性及年龄特征;掌握关节的结构与运动形式;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骨骼肌的辅助结构、分类和命名原则。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
运动解剖学
教育教材:《运动解剖学》
学期
第一学期
基准学时
48学时
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整体构造和基本的解剖结构;掌握基本的骨骼和关节结构,肌肉的构成、特点、配布规律以及体育运动对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熟练掌握主要关节的构成,参与重点关节活动的肌肉组成,主要肌肉的起止点及走向。能够为学生掌握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对运动损伤部位的判断打下基础。
第2章 骨与骨连结
第三章 骨骼肌
第四章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章 感觉器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教学方法建设:
视频播放
案例教学
讲练结合
实践操作
网络教学
考核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和技术的应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两者的比例一般为4:6。评价方法采用平时学习(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上课情况等)、实训表现、期中期末理论考核、期中期末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评价主题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兼职实践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整体构造和基本的解剖结构
2.掌握基本的骨骼、关节、肌肉的构成、特点、配布规律。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熟练掌握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主要关节的构成及参与关节活动的肌肉组成。
4.熟练掌握主要大肌群的肌肉起止点及走向。
学习内容:
第1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运动解剖学》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运动解剖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是研究运动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各器官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医学常识,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学时)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1、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2、重点、难点重点:运动解剖学的概念;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3、说明教学较容易,内容清楚。

(二)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1学时)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第二节基本组织第三节器官与系统1、基本要求(1)了解细胞质的组成;上皮组织的分类。

(3)掌握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2、重点、难点重点: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难点: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3、说明教学难度较简单,内容清楚。

思考题:上皮组织由哪些特点?(三)运动系统(2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上肢的结构与运动第三节下肢的结构与运动第四节躯干和颅的结构与运动第五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第六节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1、基本要求(1)了解骨的分类、表面标志、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以及骨的功能;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分类、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胸廓的连结和运动;颅骨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骨的结构;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骨骼肌的结构;上肢各骨和各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下肢各骨及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中轴骨的主要形态特征;脊柱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全身各关节及脊柱运动所需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和功能。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属性:必修(学科专业基础课)学时:14 学分:0.5开课学期:一、二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体育教育课程简介:《运动解剖学》课程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观察标本、模型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体育活动和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器官、系统组成;掌握运动系统(骨、关节和肌肉的构造和功能;全身骨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主要关节的构造、功能及运动;主要肌肉的位置和功能);掌握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胃、小肠、肝、气管、肺、肾、等器官的位置、主要结构特点和功能);脉管系统(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构造、血管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和组成;视器、前庭蜗器和本体感受器的位置、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主要器官(脊髓和大脑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点;主要的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的位置及其激素的功能)。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观察人体骨1、教学内容利用骨架和散骨,观察人体诸骨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

2、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骨的名称。

(2)掌握人体骨的形态。

(3)掌握人体骨的相对位置。

实验项目2:观察人体躯干骨1、教学内容观察人体椎骨、胸骨、肋骨的分布与结构特征,观察人体脊柱、胸廓的结构。

2、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躯干骨的组成和位置分布。

(2)掌握椎骨、胸骨、肋骨的形态结构及其表面特征。

(3)理解脊柱骨和胸廓骨的相对位置。

实验项目3:观察人体上肢骨1、教学内容观察人体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槎骨、腕骨和指骨的分布与结构特征。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汇总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汇总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28新版课程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

28新版课程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locomotive sports anatomy)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体育系课程代码:044061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运动解剖学》,徐国栋,北京:人民体验出版社,2012.92.《运动解剖学》,胡声宇,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版,顾德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人体形态学》,项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骨与骨连结(16学时)第一节骨与骨连结概述(6学时)1.了解骨的分类、骨的发生、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2.了解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了解体育运动对骨连结的影响。

3. 掌握骨的结构.第二节中轴骨及连结(4学时)1.了解躯干骨、颅骨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中轴骨连结的影响。

2.掌握躯干骨及其连结、颅骨及其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3.重点掌握躯干骨、颅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第三节附肢骨及其连结(6学时)1.了解上肢骨、下肢骨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掌握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和维持足弓的主要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附肢骨连结的影响。

2.掌握上、下肢骨及其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3.重点掌握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对于体育教育和运动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框架,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能够描述其运动学特征。

2. 理解人体肌肉系统的分类和功能,掌握肌肉与运动的关系。

3. 掌握关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 理解运动过程中涉及的动作和动力学原理,构建运动分析模型。

5. 能够应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评估和改善运动技能的执行。

三、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1.1 骨骼分类及特征1.2 骨骼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3 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2. 肌肉系统2.1 肌肉分类及特征2.2 肌肉结构及功能2.3 肌肉与运动的关系3. 关节系统3.1 关节的分类及特征3.2 关节结构及功能3.3 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4. 运动分析4.1 动作的分类及特征4.2 动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应用4.3 运动分析模型的构建5. 运动技能评估与改善5.1 运动技能评估方法5.2 运动技能改善的基本原则5.3 运动解剖学在运动技能改善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运动解剖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国内外运动解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素材。

3. 实验设备: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等。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是系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组成,器官的形态、位置,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并加深理解。

通过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主要构成,主要器官形态和位置,为运动人体科学类及其他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解剖学的基础。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四.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1版,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运动系统(骨)一教学目的学习人体骨的形态、颅骨的形态、各分离颅骨的位置。

学习躯干骨的形态和位置。

学习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胫骨、髌骨、腓骨、足骨的位置和形态及骨性标致志和体表标志。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颅骨的形态、各分离颅骨的位置。

(二)了解躯干骨的形态、各骨的位置。

(三)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胫骨、髌骨、腓骨、足骨的形态、位置、骨性标志和形成的体表标志。

三教学内容(一)骨的构造。

颅骨、分离颅骨、椎骨、胸骨、肋。

(二)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胫骨、髌骨、腓骨、足骨。

实验二运动系统(骨连结)一教学目的 1学习人体脊柱、胸廓和四肢骨的连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编号:01404201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开课目的: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生长和发育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课对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和结合观察标本模型的方法授课的方式,理论讲授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

(二)考核方法:采取笔试和平时考试、作业和表现等形式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

四、学时数分配
6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验8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
0.1阐述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
0.2人体解剖学的地位与作用
0.3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重点难点】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学生掌握要点】
1.人体解剖学定义
2.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3.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基本切面、基本轴、方位术语
第一篇人体解剖学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2学时)
【主要内容】
1.1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1.2.细胞间质
【重点难点】
分子结构的构型以及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的结构等
【学生掌握要点】
1.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保持细胞完整性。

2.液态镶嵌学说: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骨架;各种球状蛋白分子镶嵌其中;糖类分子与脂类分子和蛋白质结合。

3.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能量和供能的场所。

第一章基本组织(5学时)
【主要内容】
2.1上皮组织:1学时
2.2.结缔组织:1学时
2.3.肌组织:2学时
2.4.神经组织:1学时
【重点难点】
肌肉组织的超微结构
【学生掌握要点】
1.骨组织的结构
2.组织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的分型
第二篇执行运动功能的结构体系
第三章骨(6学时)
【主要内容】
3.1概述:2学时
3.2附肢骨:2学时
3.3中轴骨:1学时
3.4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1学时
【重点难点】
1.骨的骨的分类和形态;骨的基本结构、骨的发育与生长
2.上肢骨和下肢骨包括的骨骼以及上、下肢各骨表面重要形态特征
【学生掌握要点】
1.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质、骨髓以及神经、血管构成
2.附肢骨形态特征
第四章关节(9学时)
【主要内容】
4.1概述:2学时
4.2上肢的关节:3学时
4.3下肢的关节:3学时
4.4中轴骨连结:1学时
【重点难点】
1.关节的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关节的类型与运动
2.上下肢各关节的结构特征、运动
【学生掌握要点】
1.关节的结构:基本结构(关节面与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囊、滑膜襞)
2.关节的运动: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环转
3.关节分类:单轴关节(屈戍关节、车轴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
4.上肢关节包括上肢带关节和自由上肢关节两部分。

下肢关节包括下肢带关节和自由下肢关节两部分。

第五章骨骼肌(11学时)
【主要内容】
5.1概述:2学时
5.2运动上肢作用肌:3学时
5.3运动下肢作用肌:3学时
5.4运动脊柱和胸廓作用肌
5.5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3学时
【重点难点】
1.研究肌肉运动功能的方法
2.主要作用肌的起止点、功能、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
1.肌肉的结构:基本结构(肌腹、肌腱、肌肉的血管、肌肉中的神经)、肌肉的辅助结构(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
2.肌肉工作条件:近固定和远固定、上固定和下固定、无固定
3.运动的上肢作用肌、运动下肢的作用肌
第六章体育运动的解剖学分析(6学时)
【主要内容】
6.1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1学时
6.2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1学时
6.3动力性的动作分析:2学时
6.4静力性动作分析:2学时
【重点难点】
1.肌肉工作的分工与协作;肌肉的工作形式
2.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3动力性动作的分析步骤
4.静力性动作分析步骤
【学生掌握要点】
1.肌群的分工与协作: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
2.肌肉工作分类:动力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工作(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固定工作)
3动力性、静力性动作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第七篇消化系统
第七章消化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
7.1概述
7.2消化管
7.3消化腺
【重点难点】
消化管与消化腺
【学生掌握要点】
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胃的位置与结构
2.消化腺:肝、胰、唾液腺
第八章呼吸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
8.1呼吸道
8.2肺
8.3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
【学生掌握要点】
肺的位置、解剖结构
第九章泌尿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
9.1概述
9.2肾
9.3输尿管道
【重点难点】
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
【学生掌握要点】
肾的大体结构:肾的实质和肾窦;肾的微细结构:分泌部和排泄部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5学时)
【主要内容】
10.1.概述:1学时
10.2.心:1学时
10.3.血管:2学时
10.4.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学时
【重点难点】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途径。

2心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学生掌握要点】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心的结构:心腔的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心壁的构造(心内膜、心外膜和心肌层)、心传导系(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3.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第十一章淋巴系统(1学时)
【主要内容】
11.1概述
11.2淋巴管道的构造与分布
11.3淋巴结和脾:
【重点难点】
淋巴系统的组成、主要结构与功能
【学生掌握要点】
1.淋巴系统: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2.淋巴器官:淋巴结、脾
第七章调节人体功能的结构体系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6学时)
【主要内容】
12.1概述
12.2中枢神经系统:2学时
12.3周围神经系统:2学时
12.4传导路:2学时
【重点难点】
1.脊髓的内部结构与功能;脑的内部结构与功能
2.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
3.各传导路的组成、以及相关冲动的传导途径。

【学生掌握要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脊髓内部结构:灰质和白质
3.脑的内部结构: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的内部结构
4.周围神经系统:十二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及内脏神经分布与功能
5.感觉传导路与运动传导路
第十三章感受器(2学时)
【主要内容】
13.1概述
13.2.视器
13.3.前庭蜗器
13.4.本体感受器
13.5.体育锻炼对感受器的影响
【重点难点】
感受器的分类及位置和功能。

【学生掌握要点】
1.视器的结构:眼球和眼副器
2.眼球: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梭
第十四章内分泌系统(1学时)
【主要内容】
14.1概述
14.2主要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1学时
【重点难点】
主要内分泌腺
【学生掌握要点】
1.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具有调节基础代谢、维持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
2.甲状旁腺主要分泌甲状旁腺素,具有调节血钙浓度
第十六章人体的发生、生长、发育而后衰老(1学时)
【主要内容】
16.1人体的发生
16.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16.3青少年的解剖学结构特点
16.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6.5人体的衰老
【重点难点】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青少年的解剖学结构特点
【学生掌握要点】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头尾律、向心律
2.生长发育的特点:性别差异、长期趋势
3.青少年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一般器官特点、神经型器官特点、淋巴型器官特点、生殖器官特点
六、教材与教参:
(一)教材
人体解剖学.卢义锦,姚士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二)教参目录:
1.《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河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编写组,1981
2.《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