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案: 第一单元 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3)

合集下载

_第1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学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_第1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学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一、儒学的危机1.背景(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编者: 李颖秋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进入新课 】前言: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绵延700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1:儒学的危机思考1:儒学危机因何出现?客观: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使佛教和道教兴盛发展;主观: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赤裸裸的恐吓已经无法控制人心。

思考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表现: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日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到宋代形成理学。

探究2:程朱理学问题1:理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儒学出现危机,需要振兴。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儒学危机;三教合一;理学兴起;理学概念、代表人物、主张、特点;心学产生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理学影响。

☆★ 过程与方法儒学的危机,主要讲解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三教合一的原因及表现;程朱理学产生原因、概念、实质、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分析陆王心学产生原因及主张,共同归纳概括宋明理学的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理学是中国古代第二次思想大融合,是儒学的第二次更新。

【 教学重点 】理学产生原因、思想主张及特点;心学主张;宋明理学的影响。

————————————————————【 教学难点 】理学产生原因及实质。

————————————————————【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主观:儒家学者为重兴儒学而积极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到宋朝形成理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设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设问,不断的将问题引向深入充分运用课文中党家村的乡土资源材料及课后的解析与探究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理解宋明理学的内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以生活来疋进历史,以身边浅显的生活经历来破解理学深奥复杂的理论,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理学的影响则采取与学生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述,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具备一泄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较强。

高二政治课已经开始学哲学部分。

经过前几节的学习,对儒学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理解。

高二(文科)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还停留在单纯记笔记的阶段,没有具备真正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

知识储备量不大,具备一左的归纳整理能力。

据此应从两方而进行调节。

一方而是心理的调节,用舒缓的、富于感召力的话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对已经参与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另一方而是设汁合适的探究题,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组内成员的交流,也有不同组別之间的探讨,具有良性的竞争气氛。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指导他们学会如何与其他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交流。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学习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学习文档

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重庆外国语学校王文君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标准】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二年级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4课。

上承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下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峰,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本课是新课标出台后首次入选中学教材的新课,涉及很多哲学概念,是儒学理论化、抽象化的重要阶段。

本课的核心是理学的内容,以及理学出现的背景及影响等。

【学情分析】上课对象是鲁能巴蜀中学高一年级的理科生。

本课是高二历史的内容,所以学生可能对儒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不够深入。

同时,宋明理学作为一堂哲学史课程,自身知识难度大,哲学概念多,内容相对枯燥,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儒学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理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哲学史具有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内容。

【教学难点】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理”、“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督促同学们整理预习导学案。

【教学详案】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宋明理学》。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内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观点。

2、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认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其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拓展课本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程朱、王陆思想观点,观察发展变化,比较综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

2、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

3、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它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的形成也有积极影响。

【教学重点】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的历史地位。

【教具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2、有关理学人、物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二程、朱子、王阳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丁云鹏《三教图》师: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1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1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重庆外国语学校王文君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标准】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上课对象是鲁能巴蜀中学高一年级的理科生。

本课是高二历史的内容,所以学生可能对儒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不够深入。

同时,宋明理学作为一堂哲学史课程,自身知识难度大,哲学概念多,内容相对枯燥,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儒学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理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哲学史具有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内容。

【教学难点】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理〞、〝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督促同学们整理预习导学案。

通过呼应危机应对部分横渠四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检验理学是否完成了张载的目标。

总结升华1.以古鉴今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的过程能够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提供哪些借鉴?2.总结陈述引用钱穆的话做总结。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对外来文化既要包容、吸取精华,又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

通过最后的总结陈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详案】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考点解读】考点: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解读: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核心主张是“理"或“天理”,故他们的思想统称“程朱理学”。

南宋陆九渊和明中期王守仁又提出“心即理也”的主张,使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又产生了消极影响。

【知识梳理】一、兴起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唐宋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为重兴儒学,不断思考、探索,弘扬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二、形成:北宋儒学家把关于、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学对的关怀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三、发展过程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颐和程颢起突出作用;南宋是集大成者。

(2)主张: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法是“”。

②当个人私欲与准则冲突时,要“,”。

(3)发展: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哲学;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的内容;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

2.陆王心学:(1) 代表人物: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中期的王守仁。

(2)主要主张:①“”是世界的本原。

②求理方法分别是“”和“”。

四、评价1.历史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

2.影响(1)积极:重视力量,注重、等;讲求、和,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强调和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点突破】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突破提示:关键词分析法(1)“格物致知”: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但这个“物”却是主观的“事”,说明其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3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3 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理学兴起的背景内容及评价【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一、儒学的危机1、背景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表现儒、佛、道三家在彼此反复辩驳中互相吸纳与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儒家学者为了重兴儒学,吸收和融合、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二、程朱理学1、概念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称为“”。

2、代表程颢、程颐和。

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

3、主张(1)“”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

(2)求“理”的方法:“”。

【思维拓展1】想一想: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4、统治地位的确立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思维拓展2】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理论(1)提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他的思想被称为“”。

(2)提出“”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2、明中期王守仁的心学理论(1)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

这种思潮的结晶是“”。

(2)思想核心:“”。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理学的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理学重视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宋明理学用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4课 宋明理学 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4课 宋明理学 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1)世界观: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伦理观: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3)方法论:“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2)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图解示意】图示法解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史论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思想范围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扼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2)都强调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强调“格物致“致良知”,提出论知”方法认识和把握“理”“发明本心”以求理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

这反映出() A.道教、佛教对儒学的巨大冲击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学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答案 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学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项符合题意。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答案 D解析理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3.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

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 B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处也有理,故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C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经验的总结,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岳麓版必修3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解惑答疑】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实质相同: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冋: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哲学范畴不同: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考向调研】1. (2016?北京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3.(2016 年复礼为仁,一本心之全德。

文也。

”这就A "人伦者,B.“存天理,C.“宇宙便是D.“心外无物答案:B【总结升华】【测评反馈】【推荐作业】板书设计:。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案:第4课 宋明理学课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案:第4课 宋明理学课案

第4课宋明理学课案【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自主学习】1、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C、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 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2、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B、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C、把握理的方法,就是凭空想象,无需接触世间万物D、理是先天而存在的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6、“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7、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8、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设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设问,不断的将问题引向深入充分运用课文中党家村的乡土资源材料及课后的解析与探究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理解宋明理学的内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以生活来走进历史,以身边浅显的生活经历来破解理学深奥复杂的理论,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理学的影响则采取与学生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述,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较强。

高二政治课已经开始学哲学部分。

经过前几节的学习,对儒学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理解。

高二(文科)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还停留在单纯记笔记的阶段,没有具备真正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

知识储备量不大,具备一定的归纳整理能力。

据此应从两方面进行调节。

一方面是心理的调节,用舒缓的、富于感召力的话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对已经参与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设计合适的探究题,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组内成员的交流,也有不同组别之间的探讨,具有良性的竞争气氛。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指导他们学会如何与其他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交流。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2017-2018学年历史岳麓版3教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历史岳麓版3教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含解析

第4课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危机1.背景(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求理的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 必修3

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2.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疑点:程朱与陆王对理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二.教材解读第一子目【三教合一】1.三教合一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2)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3)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

2.三教的主要内容: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

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

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

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第二子目【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1)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

(2)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3)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

理学由此而生。

3.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1)“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宋明理学【考点解读】考点: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解读: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核心主张是“理"或“天理”,故他们的思想统称“程朱理学”.南宋陆九渊和明中期王守仁又提出“心即理也”的主张,使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又产生了消极影响。

【知识梳理】一、兴起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2.唐宋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为重兴儒学,不断思考、探索,弘扬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二、形成:北宋儒学家把关于、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学对的关怀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三、发展过程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颐和程颢起突出作用;南宋是集大成者。

(2)主张: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法是“”.②当个人私欲与准则冲突时,要“, ”。

(3)发展: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哲学;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的内容;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2.陆王心学:(1) 代表人物: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中期的王守仁。

(2)主要主张:①“”是世界的本原。

②求理方法分别是“"和“”.四、评价1.历史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

2.影响(1)积极:重视力量,注重、等;讲求、和,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强调和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点突破】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突破提示:关键词分析法(1)“格物致知":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但这个“物"却是主观的“事",说明其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心即理":说明陆王心学同属于理学的范畴,但其认为“心”而不是“事”是事物的本原,这说明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突破归纳】1.相同点(1)思想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1)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总之,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

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典例探究】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选D.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故排除。

2.(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浓缩题中材料信息,“天生万物,生即仁”,即选A项;BCD 三项在题中材料没有体现.3.(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备考指导】宋明理学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多次涉及,考查角度既有创立新情境的材料型选择题,也有单纯的叙述题。

复习时注意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1)比较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内涵;理解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两者的不同点和本质的相同点。

2.热点角度:分析宋明理学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影响,注意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

3.批判继承: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历史影响极为深远,但它也有历史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要去其糟粕,吸取并弘扬其精华。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2.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3.“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守仁4.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

”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5.朱熹说:“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辩,以裁处事务。

”这段话反映出( )A.“存天理,去人欲"的合理性B.“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C.压制人欲,迫害百姓D.要皇帝带头修养,以身作则6.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

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之寻时,先从自已身上寻起。

”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B.人性与天理一致C.主张“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7.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

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 )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8.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

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9.朱熹在《过分水岭有感》中写道:“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了他与陆九渊既有分歧又有相通之处.这里的“合处同”是指两人()A.对万物本原的看法相同B.对封建纲纪伦常的态度相同C.探求天理的途径相同D.认为人性良知的起源相同10.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使儒家学说发展到顶峰D.探索到了世界的真正本原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2)材料二思想主张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4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4 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8分)第4课宋明理学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ACCCD BADBB11.(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