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8步骤
一、往届的学生提交的作业存在问题归纳如下:1、缺少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假说2、变量之间关系牵强,无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如: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粮食出售量与蔬菜出售量;农民收入与居民收入;日照时间与粮食产量;等等。
3、自变量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日照时间就不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4、变量的度量指标不具体,模糊不清5、指标数据的类型不明确,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还是截面数据。
二、提供可参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1.生产函数:农业总产值与农业从业人员、财政用于农业资金、农业机械总动力关系工业总产值与固定资产、职工人数之间的关系2.消费函数:(1)食品消费支出与食品价格、家庭年(月)人均收入(2)不同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3)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4)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业经营纯收入、其他来源的纯收入3.需求函数:Y:居民对食品的消费量;X1:消费者消费支出总额;X2:食品价格指数三、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8个基本步骤现实问题:经济形势对人们工作意愿的影响?第一步,建立一个理论假说假说一:受挫—工人假说。
即经济形势恶化(表现为高失业率),则工人的工作意愿下降(表现为低劳动参与率);假说二:增加—工人假说。
即经济形势恶化(高失业率),许多后备工人进入劳动市场以补贴家庭开支(尽管薪酬很低),进而导致劳动参与率上升。
第二步,收集数据变量:经济形势,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具体的度量指标:城市失业率(%),城市劳动力参与率(%)数据一般来源:权威部门向社会发布的统计信息、公开出版物、亲自调查资料来源:总统经济报告,2008年 第三步,设定数学模型第四步,设立统计或经济计量模型 第五步, 估计经济计量模型参数第六步,检查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设定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2.统计学检验:3.计量经济学检验:第七步,检验源自模型的假说;1.验证估计的模型是否有经济意义;2.估计的结果是否与经济理论相符。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壹、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且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壹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俩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能够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能够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壹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和“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壹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和劳动。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一、计量经济学的步骤答:选择变量和数学关系式 —— 模型设定 确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 —— 估计参数 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 —— 模型检验 作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 —— 模型应用 二、模型检验答:所谓模型检验,就是要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判,判定在理论上是否有意义,在统计上是否有足够的可靠性。
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经济意义的检验。
2、统计推断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
4、模型预测检验。
三、模型应用 答:(1)经济结构分析,是指用已经估计出参数的模型,对所研究的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的考查,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2)经济预测,是指利用估计了参数的计量经济模型,由已知的或预先测定的解释变量,去预测被解释变量在所观测的样本数据以外的数值。
(3)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作出评价。
(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去验证既有经济理论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四、普通方法的思想和它的计算方法答: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确定总体回归函数12,然而能够得到的知识来自总体的若干样本的观测值,要用样本信息建立的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接近”地去估计总体回归函数。
为此,可以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建立样本回归函数的准则,也就有了估计回归模型参数的多种方法。
例如,用生产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回归函数,成为极大似然发展;用估计的剩余平方和的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
称为最小二乘法则。
为了使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接近总体回归函数,要使样本回归函数估计的与实际的的误差尽量小,即要使剩余项越小越好。
可是作为误差有正有负,其简单代数和∑最小的准则,这就是最小乘准则,即∑∑∑五、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 答:(1)对模型和变量的假定,如12i i iY X u ββ=++①假定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是非随机的,这是因为在重复抽样中是取一组固定的值.或者虽然是随机的,但与随机扰动项也是不相关;②假定模型中的变量没有测量误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2)数据来源
• 计量经济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可以充分利用统计部 门提供的资料或是其他一些诸如网上期刊得到的 二手资料,以减少收集数据的工作量。
• 在没有有效来源时,可由自己通过调查得到。
(3) 样本数据的质量
数据高质量的标准: 完整性; 准确性; 可比性; 一致性
(1)完整性—— 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拥 有相同容量的样本观测值。 例如:P54表2.6.1 对于“遗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法一:样本容量足够大且样本点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时,将出现遗失数据的所在样本点整个去掉。 法二:样本容量有限,样本点间的联系紧密时,采 取特定技术将遗失数据补上。
§1.2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重 点)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重点)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次重点)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四、模型的检验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讲述流程
一、用例子阐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二、具体实施中各步骤需完成的工作及各步 要点
一、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示例
(2)准确性有两方面含义: 第一:所得到的数据必须准确反映它所描述的经 济因素的状态,即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本身是准 确的;
α和β的经验值。
Q 76.05-3.88* P
Q顶上的帽子符号表示一种估计值。 根据估计结果,空调价格上涨100元,空调需 求量下降0.388万台。
④模型检验 以一定的标准,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 如:斜率是否小于0?估计结果是否可靠?
小结: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四个步骤
步骤
例子
1 理论模型的设计 2样本数据收集 3模型参数估计 4 模型检验
69
x
63
60 -
xx x
60
58
专题2.1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1.2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检验
一、居民人均消费模型—建模与统计检验
例2.5.1 考察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GDP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不变价)
CONSP:人均居民消费(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0=100)缩减)。
表 2.5.1 年份 人均居民消费 CONSP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395.8 437.0 464.1 501.9 533.5 572.8 635.6 716.0 746.5 788.3 836.4 779.7 中 国 居 民 人 均 消 费 支 出 与 人 均 G D P ( 元 /人 ) 人 均 GDP GDPP 675.1 716.9 763.7 792.4 851.1 931.4 1059.2 1185.2 1269.6 1393.6 1527.0 1565.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人均居民消费 CONSP 797.1 861.4 966.6 1048.6 1108.7 1213.1 1322.8 1380.9 1460.6 1564.4 1690.8 人 均 GDP GDPP 1602.3 1727.2 1949.8 2187.9 2436.1 2663.7 2889.1 3111.9 3323.1 3529.3 3789.7
(万千瓦) 18022 19497 20913 22950 24836 26575 28067 28708 29389 30308 31817 33802 36118 38547 42016 45208 48996 52574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1、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数据事实为依据,以数学统计为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数量规律及其应用,并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5、(填空)样本观测值与回归理论值之间的偏差,称为____残差项_______,我们用残差估计线性回归模型中的_______随机误差项____。
3、1620(填空)(1)存在近似多重共线性时,回归系数的标准差趋于__0___, T趋于____无穷___。
(2)方差膨胀因子(VIF)越大,OLS估计值的____方差标准差_________将越大。
(3)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时,OLS估计值是______非有效____,它们的方差是______增大_______。
(4)(5)一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回归分析、_______相关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差分析__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回归分析。
a)高斯—马尔可夫定理是指在总体参数的各种线性无偏估计中,最小二乘估计具有_______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____________的特性。
b)检验样本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_简单系所分析__________和逐步分析检验法。
处理。
c)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_______序列相关性___________、多重共线性检验、__________异方差性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为达到此目的,将该99户家庭划分为组内收入 差不多的10组,以分析每一收入组的家庭消费 支出。
每 月 家 庭 消 费 支 出 Y (元)
第一周 回顾
•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理论模型的设计(变量、模型的数学形式、随机项的 分布、参数估计的预期)
样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三种类型,数据质量——完 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模型参数的估计
模型的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 检验、模型预测检验)
第一周 回顾
• 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第二周 答疑
• 为什么在回归参数的推导中我们仅看了一阶 偏导,就确认是残差平方和最小而非最大? 因为是平方和
• 求和: XY nXY
第三周 回顾
• 回归方程两个参数的估计量及其性质 • 随机误差项的估计量
第四周 课下作业
• 假设检验中,什么是第一类错误,什么 是第二类错误
第二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 – 负相关(negative correlation) – 不相关(non-correlation)
• 回归分析仅对存在因果关系而言。
• 注意:
–不存在线性相关并不意味着不相关。
• 统计依赖或相关关系:研究的是非确定性现象 随机变量间的关系。(非一一对应)
农作物产量 f 气温, 降雨量, 阳光, 施肥量
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与应用方法
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与应用方法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来量化经济关系的工具。
它通过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建模,以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文将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方法,并探讨其在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包括模型的选择、变量的设定和参数估计。
首先,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可得性选择合适的模型。
常见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模型的选择应基于理论依据和经验判断,既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又要能够捕捉到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
其次,研究者需要设定模型中的变量。
在经济学中,变量分为因变量和自变量。
因变量是研究目标,自变量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变量的设定需要考虑变量的可量化性和数据可得性。
同时,还要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即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情况,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通过拟合模型与实际数据来确定模型中的未知参数。
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仪表变量法等。
参数估计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量化经济关系,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推断和政策预测。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广泛存在于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分析的各个领域。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模型常用于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宏观现象。
例如,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可以估计出生产总值(GDP)与劳动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并制定经济政策。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模型常用于分析市场结构、消费行为和生产效率等微观现象。
例如,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可以估计企业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计量经济学模型还可用于政策分析和评估。
政府制定政策时,常常需要通过评估其经济效果来确定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用于估计政策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并进行政策效果分析。
毕业论文中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毕业论文中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经济计量模型是毕业论文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
本文将介绍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一、引言在毕业论文中,经济计量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
它可以用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释经济现象,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需要经济理论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合适的数据和计量方法。
下面将介绍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过程。
二、模型构建1. 确定研究对象在构建经济计量模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对象。
可以选择宏观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也可以选择微观经济变量,如企业利润、消费者支出等。
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数据可得性,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
2. 收集数据构建经济计量模型所需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学术论文等途径获取。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3. 确定理论框架在构建经济计量模型之前,需要基于相关的经济理论来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GDP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来构建模型。
理论框架的选择将指导后续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4. 模型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可以分为单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
单方程模型是指只包含一个因变量和若干个自变量的模型,多方程模型则包含多个因变量和自变量。
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模型类型。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确定变量的函数形式、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以及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等。
三、模型应用1. 参数估计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参数估计以确定模型中的系数。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等方法进行。
选择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对模型的结果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模型诊断模型诊断是评估模型拟合优度和模型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
47个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答案汇总
47个经典计量经济学问题答案汇总(精华版)1、比较普通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异同。
答: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是使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好的拟合样本数据,反映在图上就是是样本点偏离样本回归线的距离总体上最小,即残差平方和最小。
只有在满足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古典假设时候,采用OLS才能保证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在不满足基本假设时,如出现异方差,就不能采用OLS。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对较小残差平方和赋予较大的权重,对较大赋予较小的权重,消除异方差,然后在采用OLS估计其参数。
在出现序列相关时,可以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这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是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特例,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广义最小二乘法的特列。
2、虚拟变量有哪几种基本的引入方式?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 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方式有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
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3、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结构式方程的结构参数为什么不能直接应用OLS估计?答:主要的原因有三:第一,结构方程解释变量中的内生解释变量是随机解释变量,不能直接用OLS来估计;第二,在估计联立方程系统中某一个随机方程参数时,需要考虑没有包含在该方程中的变量的数据信息,而单方程的OLS估计做不到这一点;第三,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系统中每个随机方程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相关性,表现于不同方程随机干扰项之间,如果采用单方程方法估计某一个方程,是不可能考虑这种相关性的,造成信息的损失。
4、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答:①结构分析,即是利用模型对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研究,分析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发生一定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②经济预测,即是利用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模型对被解释变量的未来值做出预测估计或推算。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在撰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以及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而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是指在实际研究中,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进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下面,我们将逐步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一、收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
选择合适的时间跨度和样本范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变量选择在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而因变量是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变量。
在选择变量时,需要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三、建立模型接下来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变量的选择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常见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
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功能形式、假设前提以及模型的适配性。
四、模型估计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通过统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模型的具体数值结果。
常见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等。
五、模型诊断一旦模型估计完成,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
模型诊断是为了检验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否成立,以及模型是否符合统计要求。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六、模型应用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实际问题的应用。
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市场预测、风险控制等实际应用。
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变量选择、模型建立、模型估计、模型诊断和模型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来灵活应用这些步骤,以达到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目的。
从个人观点来看,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详解
10户家庭的收入(X)与消费(Y)的资料
X
20
30
33
40
15
13
26
38
35
43
Y
7
9
8
11
5
4
8
10
9
10
若建立的消费Y对收入X的回归直线的Eviews输出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x
2
5
10
4
10
y
4
7
4
5
9
假设y对x的回归模型为 ,且 ,试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此回归模型。
26.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劳动投入L和资本投入K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0.237) (0.083) (0.048)
,DW=0.858
上式下面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估计量的标准误差。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由DW检验临界值表,得dL=1.38,du=1.60。问;(1)题中所估计的回归方程的经济含义;(2)该回归方程的估计中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进?
1988
3.6
7
1992
4.6
9
1996
5.8
12.4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货币供给量Y对国民收入X的回归方程,利用Eivews软件输出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李子奈
封面作者: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第一章绪论参考重点: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第一章课后题(1.4.5)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5.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
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考重点: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联系以及区别?2.总体随机项与样本随机项的区别与联系?3.为什么需要进行拟合优度检验?4.如何缩小置信区间?(P46)由上式可以看出(1).增大样本容量。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解答76025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壹、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且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壹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俩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能够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能够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壹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和“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壹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和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以
下几个关键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这是整个研究的起点,也是模型建立的基础。
研究问题可以是关于经
济现象的解释、因果关系的分析、政策的评估等。
2.收集数据: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需要收集和准备相应的数据。
数据的选择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而定,可以是时间序列数据、战区
数据或面板数据等。
收集到的数据应该是可靠、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
3.确定理论模型: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可以是宏观经济学模型、微观经济学模型或计量经济学模型等。
模型的选择要基于问题的实质和数据的可用性,并且考虑到模型的适用性
和解释能力。
4.规范化模型:在选择好理论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规范化。
规
范化模型包括变量的定义、假设条件的明确以及模型参数的确定等。
在规
范化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型的结构进行具体化和形式化的表达。
5.估计模型参数:在规范化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参数估计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技术,包括最小二乘法、极
大似然估计法等。
通过参数估计,可以得到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
影响程度。
6.模型诊断:在估计模型参数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
模型诊断
可以检验模型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判断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常用的
模型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假设检验和模型比较等。
7.模型应用:在模型通过诊断后,可以将模型应用于真实世界的经济问题中。
模型应用可以是预测、政策分析、实证研究等。
通过模型应用,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预测和干预。
以上是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研究中,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和扩展上述步骤。
此外,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还需要充分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分析方法和合理的判断力。
只有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出具有实证意义和政策启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