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传染病临床知识应知应会
预检分诊人员应知应会
预检分诊人员应知应会1、预检分诊人员工作要求: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负责,做好自我防护。
(一级防护,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2、预检分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即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3、预检分诊处配备物品:登记处摆放体温枪、、消毒液、免洗手液、应急用品、口罩,人员出入登记册等。
4、预检分诊人员熟知最新疫情风险区划分。
5、预检分诊人员工作流程:坚持“三必查一询问”:必查健康码、行程码,查体温、查口罩佩戴情况,询问具体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
①查码:对黄码、黄码人员禁止进入医院。
②询问:一是询问来院目的,非就诊及业务办理人员一律禁止进院,陪护人员出示陪护证;二是询问症状体征,重点是呼吸道症状,如有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涕,发热以及乏力,嗅觉味觉丧失,肌肉痛,结膜炎,还有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消退、腹泻等,建议到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三是询问流行病学史,询问有无国内等高、中风险疫区以及其他疫区、国外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有无接触过从疫区返回任何人员或新冠肺炎患者,如有禁止进入医院。
具体操作:①最近有外出史的(指渭南市以外的地方)外出的都去过什么地方,如果有外出动态,就不用让扫医院行程码、也不用做门口登记,如不属于中高风险区的人,立即返劝撤离预检分诊区。
②蒲城本地且没有外出史的,才能扫行程码测体、登记、戴口罩、再进二检区。
③凡是属渭南地区的患者或者是流动的外来人员,不属于蒲城县内的,例如:富平、大荔、渭南、白水等周边县城的患者或是流动人员,必须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才能进院。
6、消毒处理①体温枪:75%的酒精适时消毒;水银体温计: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
②物表、地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台面、桌椅每天三次,若有污染立即消毒处理。
③空气:人机共存消毒剂3次/天消毒,2h/次,若有污染立即消毒处理。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doc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特制定本办法:一、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规定,在门诊大厅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分诊点,并负责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由科主任负责进行组织管理。
二、预检分诊点标识、流程醒目明确,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防护程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三、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同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医院当接到卫生部和省市地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并引导分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医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病人能力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及医务科,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院。
七、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病人时,应按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八、感染性疾病科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九、科主任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十、医务科加强对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应依法查处。
传染病知识要点
传染病基本知识要点一、预检分诊:预检分诊要特别注意发热和腹泻病人,发热病人分诊到发热门诊,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分诊医生戴口罩和乳胶手套,穿工作服。
1、腹泻: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改变,如稀便、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等,要特别留意无痛性腹泻(询问肚子痛不痛)、每日腹泻次数十次以上的患者,考虑是否为疑似霍乱病例,立即分诊到肠道门诊。
2、发热:腋下体温高于37.4℃的患者(使用的是电子体温计,需要调试:测量十人左右,如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为37℃,电子体温计测量为36.5℃,则此电子体温计使用时每次测量值需要加0.5℃后,作为此人的最终体温),发现发热患者后,要立即为患者带上口罩,并及时分诊到发热门诊。
3、分诊后要做好预检分诊登记,特别是将患者分诊到的具体科室要填写详细。
4、肠道门诊开诊时间:每年的5-11月,发热门诊全年开诊。
二、肠道门诊:1、医疗机构发现霍乱疑似病例应于2小时内上报。
2、典型霍乱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腹泻。
3、霍乱的高发季节是夏季。
4、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5、常用的霍乱弧菌增菌液为碱性蛋白胨水。
6、采集疑似霍乱病例肛拭样本时,直肠棉拭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处采取。
7、霍乱病人的解除隔离标准是:患者隔离治疗后,大便细菌培养每日1次,停药后粪便或肛拭子连续2次阴性时可解除隔离。
8、肠道门诊应设置在平层靠边的位置。
9、腹泻病人吐泻物常用漂白粉消毒。
10、近年,我市霍乱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聚餐食用不洁食物引起的,其血清型以O139为主。
三、发热门诊:1、医生熟悉《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制度》、《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2、发热门诊医生做好一级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
注意:发热门诊多准备几个体温计,消毒备用。
(一般社服中心5个左右,二级医院10个左右。
)。
预检分诊应知应会
预检分诊应知应会一、简述预检分诊流程?患者来到预检分诊台,医务人员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有无流行病学史,如有无国内外旅游史或到过疫区、有无家禽和(或)野生动物接触史;为患者测量体温并在预检分诊登记本上登记。
对发热、咳嗽、皮疹、有流行病学史者,指导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将患者及其家属引领至发热门诊,由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再次排查鉴别诊断;腹泻患者引领至肠道门诊,由肠道门诊医护人员再次排查;其他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引领至感染性疾病科。
确定为传染病或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或留院观察;排除传染病者,分诊至相应普通专科门诊。
做好手消毒。
二、简述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该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纵标准、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流行症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和院感管理科应定期构造流行症防治和院感知识培训。
3、传染病预检由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医务人员负责,在接诊过程中,必须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职业史,并结合其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即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甄别),同时做好登记工作。
4、预检分诊后初步诊断为流行症患者或疑似流行症患者的,应由医务人员指导至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或发热门诊或普通流行症门诊)就诊,其中疑为呼吸道流行症的由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为其发放防护口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戴好。
5、医务人员在接诊流行症患者过程中,应按响应要求做好消毒断绝工作及小我防护。
6、经预检分诊处、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排除的流行症,分流到普通门诊就诊。
7、经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或发热门诊或普通传染病门诊)鉴别诊断后,确定为传染病或疑似患者的,应及时收入感染性疾病科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方案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方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详细阐述一套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和方案。
我们要明确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目的。
那就是确保及时发现、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预检分诊流程1.设置预检分诊台:在医疗机构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2.询问病史: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旅行史等。
3.测量体温: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发热患者要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4.筛查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疑似传染病症状。
5.分类引导:根据患者症状和病史,将患者分为普通患者、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引导至不同区域就诊。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检分诊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确保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3.完善设施:配备必要的预检分诊设施,如体温计、口罩、手套等,确保医护人员在预检分诊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4.加强信息沟通:医疗机构要与当地疾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为预检分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5.落实防控措施:对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三、传染病预检分诊方案1.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组织架构: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预检分诊工作。
2.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计划:明确预检分诊工作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预检分诊队伍建设:选拔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医护人员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和业务交流。
4.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确保患者快速、高效就诊。
卫生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卫生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卫生院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 发热门诊的设置:卫生院应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配备有发热室、检查室、隔离区等设施,以便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筛查,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
2. 预约挂号:患者需提前预约挂号,以便控制每日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并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早晚班交接工作:早晚班之间需要进行工作交接,将已登记的患者病历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沟通。
4. 患者接待和登记:接待室应设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登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和体温等,以便后续的分诊工作。
5. 分诊工作:分诊室应设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症状轻微的患者安排在普通发热门诊,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则安排在隔离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隔离措施。
6. 医生诊断和治疗: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记录和身体检查,然后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开具处方。
7. 定期报告:发热门诊应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病例情况、诊疗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调整工作措施。
8. 消毒和清洁工作:发热门诊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就诊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9. 建立备选医疗队伍:为了防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出现疲劳和感染风险,卫生院可以建立备选医疗队伍,随时替换和补充人员。
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管理规范(试行)
诊治卫生机构发热门诊治理标准〔试行〕为全力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标准指导各级各类诊治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设置与运行,充分发挥其“哨点〞作用,提高诊治卫生机构对传染病患者的发觉和预警能力,保证群众诊治效劳需求,制定本标准。
一、标准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各诊治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在独立地域设置发热门诊(诊室〕,远离共他门诊、急诊。
必须做到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及三区之间的缓冲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要进行严格区分、物理隔离。
发热门诊(诊室)要至少设置3间独立的隔离留观室,有条件的可设置5间左右。
未设置发热门诊的诊治机构(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效劳站、村卫生室、门诊部、医务室、个体诊所)不得违规接诊发热病人。
二、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各级各类诊治卫生机构均应当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并完成“哨点〞功能。
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预检分诊、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
(一)在门急诊标准设置预检分诊点,不得用导医台(处)替代预检分诊点。
(二)预检分诊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预检分诊点可设在急诊,但应设有醒目标识)。
(三)全部进入诊治机构的患者(包含预约挂号的患者)均需经过预检分诊前方可进入诊区。
(四)必须严格催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
对无法提供健康码人员的信息要进行登记,并向其居住地村(社区)汇报,有可疑病症的需进一步核实。
(五)必须详细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病症,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是否有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居史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和入境人员接触史,是否有冷链或进口商品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病症病例等情况。
(六)发觉有发热(>37.3°C)伴乏力、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可疑病症的患者,应由专人陪送至发热门诊(诊室)就诊;未设置发热门诊的诊治机构〔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效劳站、村卫生室、门诊部、医务室、个体诊所)将患者就地隔离,做好信息登记汇报,并通知辖区卫生院转运至具备条件的发热门诊。
医务处应知应会
医务处应知应会(22项)一、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1、你知道医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吗?(1)医院设立感染科及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从业人员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
(2)各科医师接诊时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发热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如何上报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以下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尤其是经治医师)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发现传染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必须按传染病类别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1)甲类传染病以及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必须在确诊或疑诊后2小时内填写报告卡;其他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必须在确诊或疑诊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
(2)如何上报:门诊医师站或住院病人电子系统,输入诊断即自动弹出申报表。
或点击传染病上报按钮。
在院内网上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地址准确、详细,项目完整,报卡及时。
3、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1)发热门诊对发现的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需要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救治。
(2)准备好病人的个人物品,病例资料,影像资料,专家会诊意见,一并交与转运人员。
(3)做好登记:来接病人时间,离开时间,车号,转运工作人员姓名,并签名。
(4)病人转运后,做好终未消毒。
4、传染病特征是什么?传染的过程必须有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三个因素。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免疫性为其特征。
发热门诊筛查工作制度
发热门诊筛查工作制度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热疾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筛查对象1. 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如有发热(体温≥38℃)症状,均应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2. 具有传染病接触史、旅行史、暴露史等高风险人群,如有发热症状,应优先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三、筛查流程1. 预检分诊:患者到达医院后,由预检分诊护士进行初步评估,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
2. 详细询问:发热门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旅行史、接触史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 体格检查:发热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4.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6. 初步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7. 报告和转诊: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并根据规定进行转诊或就地隔离治疗。
四、防护措施1.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预防制度,穿戴隔离服、工作帽、口罩、防护眼镜、鞋套等防护用品。
2. 发热门诊应保持清洁、通风,每日进行消毒处理。
3. 患者在发热门诊等待检查和治疗期间,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五、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定期组织发热门诊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考核和监督1. 医院定期对发热门诊筛查工作进行考核,确保筛查流程的顺利进行。
2.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发热门诊进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烧患者给予体温计测温,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与发热门诊分诊人员进行交接.体温37。
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三、二次预检分诊处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再次预检、分诊,将病人分诊到相应的诊室就诊。
四、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五、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预检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六、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七、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八、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九、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十、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十一、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院感防控要求
预检分诊点其他管理要求
➢ 医务人员健康管理: ➢ 加强针对门急诊工作人员(含保洁、 保安等工勤人员) 的健康管理, 每日开展
体温检测和呼吸道症状监测; ➢ 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应暂停工作, 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11
发热门诊院感防控要求
一、发热门诊设置:相对宽敞的空间,“三区两通道” • 原则上能够满足患者所有检查、检验在该区域独立完成; • 患者移动过程应当严格符合“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少,专人防护陪同”的原则; • 发热门诊应当设置独立的患者卫生间,卫生器具应当采用非手动开关。
发热门诊院感防控要求
四、患者交费、取药管理 ➢ 患者或家属在发热门诊内的自助交费机/人工交费或使用手机扫码交费,在发热门
诊药房取药; ➢ 如无设置药房,医院药房应设专窗接收发热门诊处方,配好药后由专人佩戴好口罩
送至发热门诊,再由发热门诊护士发给患者。
发热门诊院感防控要求
五、加强隔离留观室管理
1. 隔离留观室应为单人间,并设置独立卫生间,隔离留观室(病房)的数量应依据传染病疫情防控需 要和发热门诊诊疗量确定。
2. 隔离留观病室要标识明显,与诊室保持一定距离;室内必须通风良好,禁用中央空调,并加强消毒; 3. 隔离病房内安装摄像头和无线传输设备及监护设备,以便与外界及时沟通并满足远程会诊功能。 4. 安排专人管理,限制出入留观室人员; 5. 留观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正确配戴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发热门诊院感防控要求
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去除可见污染物后立即采用双层专用袋逐层密闭包装,做好 标 识,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可实行先消毒,再处理。 2或使用后立即使用有消毒杀菌的医用清洗剂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采用双层专用袋逐 层 密闭包装,做好标记,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 3 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4建议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如非一次性餐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 为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
发热门诊应知应会一、发热门诊患者如何就诊及会诊?发热门诊患者就诊、会诊流程如下: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如何就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就诊流程如下:三、感染性疾病科医师职责有哪些?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执业。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四、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职责有哪些?1.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在诊疗工作中规执业。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负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等。
4.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7.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哪些?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1.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并常年开设发热门诊,配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门诊设预检分诊台,由门诊部负责安排专职护士负责预检分诊工作。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卫传染病临床知识应知应会一、新冠肺炎相关知识:(1)流行病学病史:a.发病前2周内从国外返回国内;b. 发病前2周内有疫区旅居史;c.发病前2周内与新冠确诊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史;d.居住小区有新冠确诊患者;e.发病前2周与疫区返回人员密切接触史(与疫区归来人员密切接触时,该人员返回期限在2周内);f.是否有聚集性病例出现(2例及以上)。
目前重点疫区为乌鲁木齐、大连。
疫区为:乌鲁木齐、大连、湖北、北京。
(2)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相对密闭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和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注意粪便和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不能排除存在可能性。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临床表现:潜伏期: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大多数多为3-7天。
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也有少数报道出现嗅觉和味觉减退的症状,甚至仅表现为味觉、嗅觉减退。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
二、国外输入性传染病:1.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3〜18天。
主要为接触传播,接触患者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表现为发热、出血、多脏器损害。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
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
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
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
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
主要疫区:非洲。
流行病学病史:3周内来自疫区,有接触疫区患者或感染动物或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病史。
2.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潜伏期2-14天。
单峰骆驼可能为中间宿主。
人可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单峰骆驼分泌物、排泄物、未煮熟的乳制品或肉感染。
人际间主要为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
主要表现为:早期症状:突发起病,发热、畏寒、寒战、咳嗽、气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流感样症状;后期症状:在肺炎的基础上,病情进展迅速,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肾衰竭。
典型影像表现:肺内局灶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和毛玻璃样变。
通行病学病史:2周内中东地区旅居史。
3.疟疾: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少数可经输带疟原虫的血液传播或者母婴传播。
主要临床症状:发热、畏寒寒战、大量出汗、贫血、脾肿大;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酱油色尿,可伴有腹痛、腹泻。
周期性发作,间日疟隔日发作,三日疟隔2天发作。
脑型疟是恶性疟的严重临床类型,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血常规长表现为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
4、登革热:潜伏期3-15天,通常5-8天。
蚊虫叮咬传播。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皮疹、“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出血倾向)。
疫区:东南亚主要为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中国。
中国国内主要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岛。
5.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潜伏期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
蚊虫叮咬传播。
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
小儿感染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主要疫区:主要为美洲,欧洲多国也有报道,呈全球蔓延之势。
十二、春季常见传染病及其症状和传播途径。
答:春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流脑等。
1、流感(流行性感冒)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 一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禽流感:临床症状同流感。
流行病学病史:发病前10 天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2、流行性腮腺炎: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额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或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3、麻疹症状: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4、水痘症状:感染后大多数病人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及咳嗽,一天后,出现皮疹。
皮疹首先出在身上,逐渐蔓延到头面部和四肢,但手和脚上的皮疹较少,开始的皮疹为红色斑疹,以后变成疱疹,再经结痂,脱痂后逐渐愈合。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较强。
5、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症状: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严重时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样呕吐、昏迷、休克。
传染源:流脑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十三、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及其症状和传播途径。
答: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等。
这类传染病经“粪一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禽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
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1、手足口病:潜伏期3-7天。
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
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主要经粪-口传播,其次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2、细菌或病毒性腹泻病: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常见症状为腹泻,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就诊,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做相应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消化道传播。
3、猩红热:潜伏期1-7天,一般2-3天。
儿童少年多发。
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主要经飞沫传播。
4、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额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主要经飞沫传播。
5、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4-46天,一般7-14天。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经口腔和胃肠道粘膜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破损的伤口或粘膜接触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或血液。
垂直传播:孕妇经胎盘感染胎儿。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本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
典型症状“三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颜面、颈部、胸部充血潮红(三红),颜面潮红呈现“酒醉貌”。
发热病人高烧可至40℃,持续3—7天。
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
6、登革热:潜伏期3-15天,通常5-8天。
蚊虫叮咬传播。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皮疹、“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出血倾向)。
疫区:东南亚主要为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中国。
中国国内主要犷东、广西、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岛。
7、寨卡病毒病:潜伏期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
蚊虫叮咬传播。
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
小儿感染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主要疫区:主要为美洲,欧洲多国也有报道,呈全球蔓延之势。
8、鼠疫:潜伏期: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 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主要流行与鼠类、旱獭、及其他啮齿类动物。
传播方式:经带菌的鼠蚤叮咬传播,经呼吸道吸入传播,接触患者的脓液、痰液或者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的皮肤或者粘膜感染。
腺鼠疫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坚硬、周围组织水肿,可有充血和出血。
肺鼠疫表现为胸痛、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或鲜红色泡沫血痰。
败血症型鼠疫表现为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瞻望或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发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流行情况:非洲、亚洲、美洲。
我国发病最多的是滇西黄胸鼠疫源地和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