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印度洋的季风、季风环流、澳大利亚)考点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印度洋、季风、洋流、航行、农业区位)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印度洋、季风、洋流、航行、农业区位)

知识点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总体上呈先的规律是:冬逆夏顺。

①冬季,陆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②夏季,陆地为低压中心,因此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图1 印度洋冬季、夏季的季风与洋流农业的区位在进行农业区位分析时(分析这块土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种作物),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入手: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学技术等。

图1 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例题图3 例题精讲精析:(1)商品贸易发达、就业岗位多、服务设施完善。

因为义乌市是国际商品集散地,能为外来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且义乌市的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为外来人口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2)①盛行偏北风、洋流向西流,节省燃料,节约运输时间;②冬季的海上台风更少,航行更加安全。

因为冬季时,印度洋盛行东北风,并且洋流为逆时针(自东向西),因此有利于船舶自东向西的航行,节约更多的能源与时间。

(3)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①自然条件方面,位于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有利于咖啡的生长;位于河流沿岸,灌溉水充足;位于山谷地带,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②社会经济方面,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总结农业区位在考试中,经常会让同学们分析:那块土地适合种咖啡?为什么这块土地适合种咖啡?这时候应该从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方面来作答,可以背诵一个口诀:气地土水市,交政劳科耕(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化与科学技术、耕作制度)。

图4 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科技)。

[全]高中地理(澳大利压、我国的气候、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澳大利压、我国的气候、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澳大利压、我国的气候、世界气候)考点详解•1、澳大利压的气候澳大利压位于南半球(10°S~42°S)、东半球(113°E~153°E),南回归线穿过其中,四面都是海洋。

澳大利亚主要分布着7种气候,大致关于南回归线对称,各种气候的成因分别为: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迎风坡、沿岸暖流;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迎风坡、沿岸暖流;③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沿岸暖流④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⑤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背风坡;⑥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背风坡、沿岸寒流。

从澳大利压的气候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东岸的气候更加湿润,西岸更加干燥,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①地形。

澳大利压东岸为大分水岭(山地),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②洋流。

东岸为暖流,可以增温增湿;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

图1 澳大利压的气候分布图•2、我国的气候我国主要分布着5种气候类型,各种气候的成因与特点分别为:①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③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较远,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

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全年少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大;⑤高原山地气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气候干燥寒冷,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迎风坡、山腰的降水较多。

图2 我国的气候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1)①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可以涵养水源。

②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①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②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海洋环流:第三节 印度洋洋流介绍

海洋环流:第三节 印度洋洋流介绍
海盐 度最高
孟加拉湾盐 度最低
13
印度洋夏季海表盐度
14
印度洋年平均海表盐度
• 北半球盐度 最高的地方 在红海和阿 拉伯海
• 南半球盐度 最高的地方 在副热带海 区
15
印度洋的季风与环流
南部的环流型,在总的特征上与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
的环流型相似,而北部则为季风型环流,冬夏两半年
31
索马里海流
• 东北季风时期,10°N以南,方向向南。12 月在5°N以南;1月扩展到10°N,速度达 到0.7-1.0 m/s;3月缩短到4°N;4月表层流 反向
• 西南季风时期,形成北向急流。速度5月达 到2 m/s,6月达到3.5 m/s甚至更大
• 5°N以南,索马里海流很浅,150 m以深常 年为南向流
32

春 夏秋
表层流速存在着 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夏、秋季都 存在着北向流,
200 m以深则常年 都存在着南向流
5°N索马里海流沿岸速度
33
索马里海流
Great Whirl
两支北向流 两个冷水中心
强西边界流
特殊的西边界流,只存在于夏季,带来冷的上升流
34
Ras Hafun Gyre (哈丰角涡旋)
28
29
桑吉巴海流与索马里海流
6-9月
12-2月
赤道经向流速断面
30
桑吉巴海流(东非沿岸流)
• 位于10°S以北,全年方向向北 • 东北季风时期,与南向的索马里海流相遇。
交汇点12月为1°N,2月达到4°S,此时流 量最弱;然后重新向北移动,4月达到赤道。 表层以下始终向北越过赤道,成为索马里 海流的潜流 • 西南季风时期,流速增大达2.0 m/s,流量 增强达15 Sv,汇入北向的索马里海流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1、夏季风、冬季风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洋流的流向。

①从经纬线及大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索马里半岛以东、也门以西,位于印度洋的西侧;②印度洋北部为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岛屿东侧的油污,将会顺着洋流向东流动,可能会漂向印度西海岸。

(2)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

①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

因为该地西侧的索马里半岛、北侧的也门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从该地植被可以看出,多刺、硬叶,说明气候炎热且降水少。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
知识点
1、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着冬季与夏季的季风方向不同,洋流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印度洋北部洋流的方向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亚洲为高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低压中心,因此盛行东北季风。

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
②夏季:亚洲为低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高压中心,因此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图1 不同季节的印度洋环流
2、洋流的分类。

澳洲季风知识点总结

澳洲季风知识点总结

澳洲季风知识点总结
澳洲的季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大陆性气候、热带气旋等。

下面从这几个
方面来总结澳洲季风的知识点。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它的北部和东部面向赤道和南太平洋,所以受赤道地区和南太平洋
的季风影响。

澳洲的西部和南部则面向印度洋,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这些季风的影响
使得澳洲北部和东部的季风气候明显受到南太平洋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而西部和南部
则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
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是大陆性气候,而沿海地区则是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气
温差异较大,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湿度低。

而海洋性气候则是气温变化相对稳定,降
水充沛,湿度高。

澳洲的季风气候在这两种气候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多样性,在内陆地区季
风主要表现为干旱和明显的气温变化,而沿海地区则表现为湿润和温和的气候。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澳大利亚季风气候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热带气旋在夏季季风季节时主要在
北澳大利亚沿海地区活跃,它们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和强风,影响了澳洲北部和东部的气候。

热带气旋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夏季季风更为明显,降水量更大,气温更高。

总结
澳洲季风的形成受到地理位置、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气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使得澳大利亚的季风气候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了解澳洲季
风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澳洲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特点,对气候变化和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高中地理(澳大利亚、气候、地形、混合农业)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澳大利亚、气候、地形、混合农业)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气候、地形、混合农业)考点详解(1)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南回归线横贯其中。

在回归线的两侧,主要分布着7种气候: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中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分布着亚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气候较为湿润,适宜居民的居住和工业的发展。

图1 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2)澳大利亚的地形、河流湖泊分布澳大利亚主要分布着三种地形:①西部:低矮高原(巴克利高原)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在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主要分布着墨累河、达令河,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中部的北艾尔湖为当地牧草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于粗放牧羊业的发展。

图2 澳大利亚的河流湖泊分布例题图3 例题(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的有利条件。

(8分)答: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自然条件:①靠近港口,水运交通方便;②地势平坦,河流广布,气候湿润,降水充足,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工业用水。

社会经济方面:①东南沿海地区开发较早,基础配套设施完善;②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③人口众多,市场的消费市场较大;④铁路线广布,汽车销售较为方便。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8分)答:①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本地市场的规模较小;②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气候)分布多样,需要多种种类、型号的汽车,但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的汽车品牌大量涌入澳大利亚,加剧了本地汽车的竞争,本地人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国外汽车,因此对当地的汽车需求更小。

总结澳大利亚的气候、河流湖泊、混合农业的分布,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其中澳大利亚地域辽阔,主要有4种农业地域类型:粗放牧羊带、小麦-牧羊混合经营带、经济作物-羊牛混合经营带、未利用/少利用土地带。

[全]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考点详解•1、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着冬季与夏季的季风方向不同,洋流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印度洋北部洋流的方向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亚洲为高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低压中心,因此盛行东北季风。

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②夏季:亚洲为低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高压中心,因此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图1 不同季节的印度洋环流•2、洋流的分类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流动,即为洋流。

洋流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三种: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①风海流: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沿着同一个方向流动)。

世界上大多数的洋流,都属于风海流;②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的不同(温度、盐度),导致海水水位存在着差异,密度越大、海水海面越低。

因此在海洋表面,海水将从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在海洋深处,由于密度很大(压强大),因此将从密度大的海域流向密度小的海域;③补偿流:当某一个海域的表层海水被吹拂走后,其他海域的海水过来补充,或者深层的海水来补充,即为补偿流。

例如秘鲁寒流、索马里寒流。

图2 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密度流例题图3 例题答案:D、A精讲精析:(1)分析各地洋流的性质。

①甲地位于印度洋的北部,盛行季风环流,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因此甲地的洋流主要是由于季风的吹拂,为风海流;②乙地位于非洲东部,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产生离岸流(索马里寒流),表层海水被吹走后,深层冷的海水上涌,因此为涌升流;③丙处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因此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深层海水相反;④丁处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因此为风海流。

(2)分析东亚的夏季风方向。

①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由东南向西北),且该处盛行日本暖流(由南向北),因此该处油污扩散的方向,应该主要向西北或者北方扩散;②E处位于我国台湾的北部,因此E处的西北部为东海,油污可能飘向东海。

印度洋季风环流方向

印度洋季风环流方向

印度洋季风环流方向
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海水向东流动〔顺时针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动〔逆时针方向〕。

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海水向东流动〔顺时针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动〔逆时针方向〕。

在世界洋流中,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海水向东流动(顺时针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动(逆时针方向)。

世界洋流按成因可分三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

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东北信风不非常兴旺,因此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挪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造成的热带季风就占了优势地位。

它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并集合北赤道暖流,在赤道附近转折,沿赤道东流至苏门答腊岛,形成相当明显的赤道逆流。

于是,在北印度洋海水呈反时针方向流动,为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从5月到9月,西南季风盛行,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向东或东北流动,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
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

[全]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河流流向、工业区位)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河流流向、工业区位)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河流流向、工业区位)考点详解•1、冬季风、夏季风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2、河流的流向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地势高低、海陆关系等。

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①地势的高低:海拔高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②等高线的凹凸: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③海陆关系: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④断点:河流断点处,一般为河流的上游(如果该断点可以判断为岩溶漏斗,则不是河流的上游)。

如下图所示,采用两种办法来判断河流流向:①左侧的支流有多条等高线,则等高线数值较高的西北方即为河流的上游,即河流流向为西北-东南(红色箭头);②右侧支流仅有两条等高线,且只有一条等高线有数值,不能判断地势高低,因此采用“等高线的凹凸”来判断,等高线凸向东北,即东北方为何六的上游,即河流的流向为东北-西南(蓝色箭头)。

图2 河流流向的判断例题图3 例题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2)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水源地的上游,易对京津冀地区造成大气和水源污染;(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增加能源和交通压力;(4)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季风环流是指大气中的一种大规模的气流系统,季节性改变风向和气压,从而引起地球上降水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环流对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气候影响很大,是这些地区重要的气候特征之一。

季风环流的特征季风环流是一种大规模的东南亚和南亚气候现象,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的风向和温度变化。

典型的季风环流包括夏季的湿热气流和冬季的干冷气流。

其中,夏季的季风带来的降水量很多,对于印度、孟加拉国、南亚和中国南部的农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冬季的季风则几乎没有带来任何降水。

季风环流的形成季风环流是由于地球上的不同区域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导致了大气压力和风向的季节变化所引起的。

通常,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会导致空气上升,并形成低压区域,而太阳辐射较弱的区域则会形成高压区域。

这种气压差异会导致空气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从而形成季节性的风向和气流环流。

具体来说,季风环流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影响的。

首先,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大气层从赤道向极端旋转,从而形成惯性环流。

其次,唯一的一大影响因素是距离地球的纬度。

以亚洲为例,在夏季,印度洋水温升高,形成了可供水汽蒸发的大气湿度,此时来自南半球的季风正好可以吹过暖海面并汇聚,形成了季风风系统。

而冲浪也是因为波浪受季风影响,所以它会在这里被更频繁地产生。

季风环流的应用季风环流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季风环流对于地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大气环流系统能够改变地球上的气温和降水,对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季风环流对于人类社会也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天气现象会影响到农业和渔业生产等各个方面,尤其在亚洲地区,季风环流更有巨大的影响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总之,季风环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候现象,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示意图解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示意图解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意图解
*此图为北半球夏季洋流图,红⾊实线为暖流,蓝⾊虚线为寒流,⽩⾊箭头线为风向.
所谓季风环流,即具有季节性的洋流环流,它是有季风决定的.
季风的产⽣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的.
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在澳洲⼤陆形成⼀个热低压,亚欧⼤陆形成⼀个冷⾼压,因⽽⼤⽓由亚欧⼤陆流向澳洲⼤陆,⼜由于地转偏向⼒的作⽤,在⾚道以北,风向向右偏,所以为东北季风;⾚道以南,风向向左偏,所以为西北季风.
由于北印度洋恰好位于亚欧⼤陆和澳洲⼤陆的主风向之间,所以季风性洋流尤为明显.冬季受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向西南流,受⼤陆的阻挡和风向的变化,呈逆时针运动.
⽽夏季则恰恰相反,为顺时针运动.,我将这⼀现象简称为"夏顺冬逆".(因为在夏季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北半球形成⼀个印度低压,⽽南半球澳洲⼀带则恰为⾼压,所以风由南⾄北,偏向为西南季风,海⽔想东流,受⼤陆及风向的影响,呈顺时针运动.)。

高一地理印度洋知识点

高一地理印度洋知识点

高一地理印度洋知识点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洋,以印度半岛为名,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界与非洲沿岸相连,东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南抵南极洲。

印度洋面积广阔,海岸线漫长,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和资源开发区。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多个方面阐述印度洋的知识点。

一、地理:印度洋面积约为7,680万平方公里,占总地球面积的14.2%。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海洋之一,年平均水温高,海水稳定性好。

印度洋的深度较大,最深处达到7,725米,平均深度为3,890米。

印度洋中还存在着一些珊瑚岛、孤立岛屿和海底山脉,如马尔代夫、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中印洋岛、印度-澳大利亚海岭等。

二、气候:印度洋地区气候多样,主要受赤道西南季风的影响。

南部海域属于温带,水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北部海域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降水充沛。

印度洋还是全球季风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冬季主要受到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影响,夏季则受到南半球的东南季风影响。

这种季风现象对周边国家的农业、渔业、水资源和气候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地质:印度洋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地质现象多样。

其中,东半球是最重要的洋底扩张区,以中印洋脊为界,印度洋向东南扩张速率较高。

这里也是地壳与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区,形成了许多火山岛屿和地震活动。

莫桑比克海槽和南岬海槽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两个重要裂谷,它们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

四、生态资源:印度洋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珊瑚礁区,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这里有各类鱼类、贝类、虾类、蛤类等众多海洋生物,其中一些物种还具有重大经济价值。

此外,印度洋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分布区之一,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海洋生物群落。

印度洋中的一些岛屿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区和旅游胜地,如马尔代夫的马累环礁、塞舌尔的阿尔达布拉环礁和马达加斯加的诺西贝等。

五、交通运输:印度洋是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

东南亚国家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连接欧洲和非洲,形成了广阔的航运网络。

[全]高中地理(世界气候、洋流、四大渔场、地带性)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世界气候、洋流、四大渔场、地带性)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洋流、四大渔场、地带性)考点详解(1)世界气候、洋流世界的气候、洋流分布图如下所示。

气候的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盛行风、洋流的影响。

其中洋流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暖流可以使得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则使得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例如澳大利亚的东侧是暖流,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西侧为寒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形也是一部分原因,东侧为迎风坡,降水更多)。

在寒暖流交汇的地区,深层海水受到扰动、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往往引得大量鱼类聚集,形成大型的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由于离岸流的影响,深海大量营养物质上涌,也会形成大型的渔场(秘鲁渔场)。

图1 世界气候与洋流分布图(2)经度、纬度、垂直地带性不同地区的经度、纬度与海拔高度不同,所生长的植被也会存在差异。

①经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光照、热量、温度都会发生变化,植被也会发生变化;②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海洋水汽越来越少,气候会变得更加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大,因此植被也会发生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③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并且阳坡和迎风坡的水热条件更好,因此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植被也会有差异。

在山地中,南坡≠阳坡,具体要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例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3°S),当太阳直射点在3°S以南时,南坡=阳坡;当太阳直射点在3°S以北时,北坡=阳坡。

图2 垂直地带性例题图3 例题精讲精析:(1)分析地带性规律。

从温尼伯到落基山脉,即为从沿海到内陆,因此遵循的是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海洋水汽越来越难以达到,因此气候越来越干燥,植被逐渐从森林带,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2)分析气候的差异和原因。

两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莱斯布里奇的全年温差更小、降水更少、冬季温度更高。

这主要是由于两地都处于盛行西风带,常年吹拂西南风,而莱斯布里奇恰好处在背风坡,会产生焚风效应,增温、减湿。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整合4A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整合4A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整合4A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一个季风区必须表现为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维持着相对的湿或相对的干,既存在着干与湿的转换,在全球区域范围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即4A季风区,亚洲季风(Asia),澳大利亚季风(Australia),非洲季风(Africa),美洲季风(America北美西部)。

(1)亚洲季风人们对东亚(印度)季风的研究历史悠久,内容很多并且特征最明显,人们对季风的研究就是从南亚季风开始研究的。

东南亚季风区是亚洲最早的季风降水的地区,它以中国南海为中心,包括南海,中印半岛和菲律宾等地。

长期以来缺少观测资料故对东南亚季风认识较少,但由于发现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对亚洲季风有重要作用,故在20世纪末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联合在南海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所谓的“南海季风实验”由此获得的大量观测数据,提高了人们对东南亚季风的认识。

东亚季风区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中国把季风称为梅雨Meiyu韩国称为Changma日本称为Baiu.(2)澳大利亚季风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的沙漠热低压的气旋性环流组成有限的夏季季风,它的影响向东一直延伸到所罗门群岛,并且在海陆温度梯度大的西部是最强的。

7月份澳大利亚高压向东移动,此反气旋可以在相对冷的内陆暂时减慢和加强[拉塞尔;有些能跨越赤道进入东南亚热低压区。

(3)非洲季风非洲大陆横跨赤道,其东部在1月份辐射冷却导致在撒哈拉和阿拉伯形成高气压;辐射增热在卡拉哈里沙漠形成热低压,由此发生的南北气压梯度使气流自北向南越过赤道。

7月份与1月份相反,辐射冷却的结果使卡拉哈里沙漠成为高压区,而辐射增温的结果使撒哈拉成为低压区。

南北气压梯度形成越过赤道的南来气流,最后在南印度洋与东南信风合并,在赤道以北则与西南季风合并;由于涌升的作用,促使它成为的偏南季风要比1月份的偏北季风强一些。

在非洲西部,在1月份时,撒哈拉反气旋是冷空气南流的源地,但是从欧洲爆发的极地空气因受到相对温暖的地中海的阻碍而不能加强西非的季风(正如喜马拉雅山屏障对南亚季风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故地中海和另一因素本格拉洋流联合作用,把西非冬季季风的范围限制在北半球的15个纬度内,而东非以东的季风范围超过了40个纬度。

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

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

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印度洋季风是指印度洋上风向、风力、风速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印度洋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季风系统在该地区形成并影响着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气候环境。

本文将探讨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印度洋季风的形成与特点印度洋季风是由于季节性气压差异引起的。

在夏季,东部印度洋上的海洋高温和季节性的低气压有利于形成西南季风。

这时,来自东部的暖湿空气会流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给这些地方带来大量的降水。

而在冬季,印度洋上的气压分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逆季风。

这时,来自北面的干冷空气会刮向南方,为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带来较干燥的冬季气候。

印度洋季风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季节性:印度洋季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2. 湿度差异:由于夏季的西南季风带来了潮湿的气流,因此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的逆季风则导致这些地区相对干燥。

二、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的相互关系1.印度次大陆印度次大陆地势较高,西面被喜马拉雅山脉环绕,阻挡了来自孟加拉湾的季风,导致印度洋季风在印度次大陆的分布具有复杂性。

在西部和南部地区,西南季风为这些地区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

而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影响,气候较为干燥,以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为主。

2.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受到印度洋季风的直接影响,夏季西南季风给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这里的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等。

东南亚地区的丰富雨水为这里的热带雨林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造成了独特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季风的逆风区,冬季逆季风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或半荒漠气候,而少数西部和南部地区受到季风系统的影响,具有温和的气候。

4.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印度洋季风的季节性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高中地理(季风环流、12种世界气候、地中海气候)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季风环流、12种世界气候、地中海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12种世界气候、地中海气候)考点详解•1、季风环流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索马里洋流比较特殊,冬季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却是暖流;夏季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却是寒流。

这主要是因为:①索马里洋流为补偿流(涌升流),当表层海水被吹拂走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②冬季,表层海水寒冷,深层海水温暖,因此表层海水被吹走后,深层上涌的海水温度较高。

因此虽然索马里的源头处于高纬度,但是水温较高,因此是从高水温流向低水温,因此是暖流;③夏季:表层海水温暖,深层海水寒冷,因此表层海水被吹走后,深层上涌的海水温度较低,因此源头为低水温,因此为从低水温流向高水温,为寒流。

图1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2、世界气候常见的气候类型主要有12种,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4种热带气候(雨林、草原、季风、沙漠)、2种亚热带气候(季风、地中海)、3种温带气候(海洋性、季风、大陆性)、2种寒带气候(苔原、冰原)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纬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得寒冷;②海陆位置,从沿海到内陆,水汽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得干燥;③海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④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⑤盛行风,由海洋吹来会带来大量的水汽,由内陆吹来则会使得空气更加干燥;⑥洋流,暖流使得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寒流则会降温减湿。

图2 世界气候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B、B精讲精析:(1)分析丝绸之路的东部与西部国家。

①丝绸之路东部主要是中国,西部主要为欧洲;②我国与欧洲的人口都较为稠密,其中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欧洲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渔场的成因、季风环流、索马里寒流)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渔场的成因、季风环流、索马里寒流)

知识点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着冬季、夏季的季风方向不同,洋流的方向也会不同:冬逆夏顺。

①冬季:亚洲为高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低压中心,因此盛行东北季风。

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非洲东部为索马里寒流;②夏季:亚洲为低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高压中心,因此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非洲东部为索马里暖流。

图1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例题下图斜线区域为季节性渔场,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渔场的成因主要是()A.寒暖流交汇B.水温高,浮游生物丰富C.底层海水上泛D.靠近陆地,营养物质丰富14、该渔场最适宜捕捞的时间是()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答案:C、B精讲精析:(1)分析渔场的成因。

①由图中可知,该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东岸,印度洋西岸,沿岸为印度洋季风环流(方向:夏顺冬逆);②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印度洋季风环流为顺时针,该地为索马里寒流。

西南季风将海水吹离海岸(离岸流),表层海水流走,深层海水上泛补充,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选项C正确。

(2)分析适宜捕捞的时间。

①夏季,该地为索马里寒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索马里寒流为“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补充,带来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因此夏季渔业资源丰富,适宜捕捞,选项B正确;②冬季,该地为索马里暖流,受东北季风的影响,索马里暖流为“向岸流”,表层海水不会快速流走,因此深层海水不会上泛,鱼类饵料不足,渔业资源一般。

总结渔场的成因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通过分析该地的洋流、盛行风(印度洋季风环流、西南/东北季风),进而分析该渔场的成因(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索马里寒流,该寒流为离岸流,导致深层海水上泛);②根据夏季、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分析洋流的流向,进而分析不同季节的渔业丰富与否。

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印度洋的季风、季风环流、澳大利亚)考点详解
1、印度洋的夏季风、冬季风
印度洋的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不同,具体的成因是:
(1)冬季: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①形成:在北半球的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②偏转:东北季风形成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变为西北季风。

(2)夏季: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①形成:在北半球的夏季,印度为低压,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左偏转,便形成了东南季风;
②偏转:东南信风形成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

图1 印度洋的冬季风、夏季风
•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着冬季、夏季的季风方向不同,洋流的方向也会不同:冬逆夏顺。

①冬季:亚洲为高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低压中心,因此盛行东北季风。

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
②夏季:亚洲为低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高压中心,因此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例题
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为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27~28题。

27、在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途中总体上()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 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渍化
D. 物种灭绝
答案:A、B
精讲精析:(1)分析航行途中的风向。

①从经纬度、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的西北部,铁矿石运往上海的路线,大致为由该地向北(即由南向北);
②7月为北半球的夏季,盛行上升气流,亚欧大陆(近地表)为低压中心;7月同时也是南半球的冬季,盛行下降气流,此时大洋洲(近地表)为高压中心;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因此此时风向由澳大利亚吹向我国(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偏移),风向依次为:东南风——(赤道)——西南风(马六甲海
峡、南海)——东南风;④航行路线大致为: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上海,总体上与风向一致,即“顺风”。

(2)分析航行途中的洋流方向。

①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运往上海的路线大致为:澳大利亚——(南赤道暖流)——(印度洋北部的季风环流)——马六甲海峡——上海;②此时为夏季,印度洋北部的季风洋流为逆时针,即靠近赤道的海域(环形的下半部分)为由西向东,即“顺水”。

因此总体来看,7月份航行途中“顺风顺水”,选项A正确。

(3)分析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较为干燥(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开采铁矿石会破坏地表植被(草原),导致土地沙漠化,选项B正确。

总结
•澳大利亚的气候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此时的季节,分析亚欧大陆、大洋洲近地表的气压,进而判断大致的风向;②分析航线中涉及的洋流,并根据此时的季节,判断季风环流的流向(夏季,逆时针),进而确定航行途中为“顺风顺水”;
③根据该地的气候(较为干旱,沙漠、草原),判断开采铁矿石的影响(破坏草原,土地沙漠化)。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10°S~42°S)、东半球(113°E~153°E),主要分布着7种气候,各种气候的成因如下:
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背风坡;
③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背风坡、沿岸寒流。

④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迎风坡、沿岸暖流;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沿岸暖流
⑥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

图3 澳大利亚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