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文化盛行单身文化与主流社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身文化盛行_单身文化与主流社会

*导读:现如今单身文化盛行,不少人主张单身主义,那么单身文化盛行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其发展态势将会如何呢?

*单身文化

英国结婚人数已跌至近150年来最低;美国单身文化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成熟期;法国每三户人,就有一户是单身;德国柏林独身人口达到54%;日本3034岁男青年未婚率为47.1%,女青年为32%;韩国正式宣布进入单身全盛时代;在中国,我们只恋爱,不结婚的口号在80后人群中甚嚣尘上作为一个维系社会的纽带,婚姻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让全球这么多人对她避之唯恐不及?

全球进入单身时代,生活越方便显得婚姻越复杂。

单身=自由、特立独行和成功

自由,特立独行,成功!单身贵族多么潇洒!这是德国一则着名产品的电视广告语。据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德独身人数已经上升到39.5%,柏林达到54%。尤根朵布里茨博士告诉记者,一些德国年轻人很早就立下誓言:1/3的年轻女性和40%的年轻男性表示不会结婚;离过婚的德国人中,也有70%表示不会再结婚,甚至连仍然保持婚姻状态的夫妇也流行起分居生活:工作时各自住,只在周末团聚。有的夫妻则在同一套公寓里,划分出妻子、丈夫的私人空间。

英国政府去年统计的结婚数字,是该国自1862年以来最少的一年。今年的预测结婚人数也不太乐观,据说单身家庭将高达40%。在日本,国家国情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529岁的男青年未婚率达到71.4%,女青年是59%。这只是未婚率,如果算上离婚后恢复单身的人,数字就更高了。

就像德国那则广告中所说,有些单身者图的就是潇洒。36

岁的佳子是日本独身女性的典型代表:收入高,工作忙,独自租住高级公寓,下班后和朋友吃饭,父母叫相亲就一躲再躲,挣得少的男人她看不上,挣得多的男人也不会找她,大多去找20多

岁的女孩。年近30岁的中国邹小姐则把婚后生活想象成:下班

回家做饭、看电视,然后睡觉,逢年过节回婆婆家,婚后一两年要孩子,从此过着永无止境的孩奴生活,到死才发现没为自己好好活过。幸福跟结婚的关系并不大。等我老了,就养条狗,让我哥的孩子做遗产继承人。我有自己的工作、爱好和交友圈,这就是幸福。她告诉记者。

在更重视婚姻的中国,人们如今也见惯了二十八九岁的剩男、剩女。过去二十五六岁就为人父母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现在,这样的人像珍稀动物一样让人羡慕。据国家权威统计数字显示,早在4年前,上海男性的初婚年龄就上升到31.1岁,女性上升

到28.4岁。1992年到2005年间,中国人口飞速上涨,但到民

政局登记结婚的人却少了350万,晚婚甚至不婚成为普遍现象。

*单身文化与主流社会

单身风气在社会上日益盛行,虽然没有成为主流,结婚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希望,但是作为一个巨大的群落而存在,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至少已经由那么一群人在质疑和批判传统的家庭文化了。

过去,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为家庭付出甚至牺牲,是每个人降生的使命,家与国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通常都很密切,节日、生日或其他重要日子都要讲究礼尚往来,家庭的范围也比现在的家庭大许多。过去,家庭成员之间都有一些约定俗成,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传承的文化。而现在的家庭,从规模上比过去的家庭小了许多,是小得不能再小了,三个人或者四个人,近来的丁克家庭和单身贵族也数不过来了。

然而,尽管婚姻已经不再是每个成年男女必须完成的事业,但那些男生女生们,内心还是很渴望走进婚姻,唯有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归宿。现代婚姻的意义,既是负担也是利益。家庭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家庭是人们承受繁重后休息的地方,它使人们得以实现心理调节,使人们得以归属感,而不会感觉被社会所孤

立,因为有家,累了倦了才有地方可去。有人形容,快乐的婚姻给人的感觉就像每年多了6万英镑的存款。

目前中国的单身不禁欲气候毕竟还没有达到宽容到可以看

不见的地步。前些时候的艳照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人们还是抗议滥性人群腐蚀社会的。人是生活在两种生活状态下的,即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尽管有很多已婚者在羡慕着单身的潇洒和自由,然而,处在游离状态的单身者们,长期的孤独感也不是很好过的。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家庭至少存在着三种关系:血亲关系、两性关系、供养关系。这三种关系组成了家庭的核心结构。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意义、家庭的观念、家庭的功能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改变了人们对家庭的看法,但人们对于家的渴望的理由都不尽相同。

中国的家庭文化起源于血缘文化,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单位,家族的繁衍对人们而言,就如同细胞扩散一样。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层这样说道:西方社会结构是像田里柴捆一样

的个体集合体,而中国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的差

序格局,这和西方的团体格局大不相同。在差序格局中,社会由不同个体按亲疏关系组成网状关系,是放大了的家,侯外庐先生说西方人的country在汉语叫做国家,就是因为家族血缘关系在国家社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国连在一起,是中国长久以来的社会模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三大件。治家与治国同样重要。而中国家文化则以孝亲、尊祖、仁义为主轴的文化。而孝道是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支柱,源于天然血亲之爱的情感,天生就有。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有着责任和义务,必须履行仁爱和牺牲的责任。中国的家文化有着独特的政治地位,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家文化能像中国这样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国人这样对家有如此强烈的依赖。在中国家文化观念中,家的地位和意义超越着个体,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义。家就是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可以永远依赖和寄托我们身心的居所。对许多人而言,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一个家,在精神上就会永远处于居无定所的心理感

觉中。若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会是人生一大憾事,甚至抱憾终生;若自己死后不能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将是一种很凄凉很孤独的感觉。总之,故乡和家的感觉,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特别是在生命将尽的时候,会很想很想到从小生长的地方去看一看。

现代家庭对人的影响和意义也是相当深远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细胞可能无法影响全局,但越多的细胞裂变,问题就会变得很严重。普遍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息息相关。为了避免更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需要规范。家庭文化仍然要作为主流文化,对整个社会起到规范作用。

首先,我们知道,随着老龄化结构的来临,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形成。独生子女的家庭占了很大一部分,老人的数量便成倍的上升着。老人的赡养问题开始演变成社会问题。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人们对生育功能的认识,但生育年轻一代也是必须的,否则很多人岂不是老无所养,年轻人的数量远跟不上老年人的数量,这个社会重担又将变得异常沉重。援引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38亿。届时,每

一位老人的养老平均将需要1.6名工作者来负担,而在197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