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胡同的类型学分析
介绍北京的胡同建筑特点
介绍北京的胡同建筑特点北京的胡同建筑是中国传统的居民区建筑形式之一,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是一种独特的巷道形式,由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围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院落式”住宅群落。
北京的胡同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四合院结构:胡同建筑的主体是四合院,即以一个中心庭院为核心,四周围合着房屋。
四合院的布局十分讲究,一般包括正房、厢房、厨房和杂屋等,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中心庭院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家人聚会、活动的中心。
2. 单层平房:北京的胡同建筑多为单层平房,即所有房间都在同一层,没有楼上楼下。
这是因为胡同建筑一般位于老城区,地理条件有限,无法扩展建设更高的楼层。
3. 石头砖木结构:胡同建筑的结构多采用石头砖木结构,即以石头或砖块作为墙体,木材作为横梁和柱子。
这种结构使得胡同建筑更加稳固耐用,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
4. 低矮平缓:胡同建筑的房屋一般都比较低矮,平缓的屋顶没有尖顶。
这是因为北京地处地震带,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胡同建筑的屋顶设计成平缓的形式。
5. 独特的门头:胡同建筑的门头是其独特之处,门头一般由木材制成,上方通常有对联或者牌匾,寓意吉祥。
门头的设计也反映了居住在胡同里的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6. 社区文化:胡同是北京老城区的一种特有的社区形式,胡同里的居民往往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胡同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邻里互助、交流沟通的场所。
胡同里常常可以看到邻里间的交谈、孩子们的嬉戏和老人们的聚会,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总的来说,北京的胡同建筑以其独特的四合院结构、低矮平缓的屋顶、石头砖木结构和独特的门头设计,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胡同里的居民在共享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胡同建筑也成为了北京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北京的胡同建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但是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仍然让人们不断关注和保护。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近景的胡同与远景的 摩天大楼
04
仿古建筑是好是坏?部分仿古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开发商看上的是其商业价值,导致普通民众对仿古建筑 有很大的意见。
“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 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建筑师将书本中的建筑实体化,一方面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可 以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复原是对古建筑的一个思考与学习过程。潮流 之所以成为潮流,在于大多数人的追求与推崇,高度的文化认同使我们对传统有着不加思考的崇拜,在“建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追求发扬本土特色的目的很容易产生歧化,将“中国特色”符号化、 边缘化,就会流于表面,在表现形式上陷入语汇贫乏。当我们思考仿古建筑建造的初衷与意图,便会理解 中国在古建筑文化上的探索与进取。
3
低,不利于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
实现。
而位于北京二三环间的西城区,其旧城胡同居住容纳量却很低。
2
这就导致建筑与规划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将古城区面积缩小,对
区内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四合院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应用现代技
术适应新文化需求。
不同意见的提出看到了人民对民生和文化的重视,而这些思考也将继续。
4
T..h. ank You
市民观点
01
在走访中市民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 是希望胡同中的四合院、大杂院尽可能完 整保留。
另一种如菊儿胡同,历史上是妓女等 群体的居住区,认为影响不好,应全部拆 除。同时提出仿古建筑仿的尴尬,为何不 直接完整保留优秀建筑的疑问!中国国力 和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为何依然不能留 下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建筑?
02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 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北京胡同的介绍
北京胡同的介绍北京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街巷形态,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是指两排房屋相对而建,中间是狭窄的巷道,是传统的北京居民区布局形式。
北京胡同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元代。
胡同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北京胡同的布局形式独特,多呈“一字形”或“凹”字形。
胡同里的房屋多为四合院,院落中有前厅、正房、厢房和后花园等。
胡同里的房屋一般都是砖木结构,屋顶多为灰色瓦片,形成了独特的北京建筑风格。
在胡同里,房屋之间的距离很近,往往只有一两米,相邻的居民之间可以隔着窗户互相交流。
胡同是北京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胡同中,可以看到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胡同里有很多小商店,卖各种生活用品和食品。
有的胡同还有传统的社区文化活动,如北京胡同剪纸、胡同春联等,这些活动使胡同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北京胡同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胡同里,可以感受到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胡同里的居民多是老北京人,他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胡同里,可以看到老人们在胡同口下棋、聊天,孩子们在胡同里嬉戏玩耍。
胡同是老北京人的精神家园,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元素。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胡同的布局也是具有历史传统的。
胡同的布局和风格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城市景观。
胡同是北京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胡同被拆除,许多胡同里的老房子也被改建或拆除。
这使得北京胡同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价值,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复老房子、保护胡同风貌等。
同时,北京市也鼓励胡同的创新发展,引入一些创意产业,使胡同焕发新的活力。
北京胡同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北京市政府应加大对胡同的保护力度,加强胡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北京的胡同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胡同文化总结重要的知识点
胡同文化总结重要的知识点胡同,是中国古老城市中的一种独特社区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街巷的特有文化景观,代表了中国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在北京地区,胡同城区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块,内城就是现今的东城、西城和南城,而外城就是现今的海淀、朝阳以及丰台、石景山等地。
胡同文化是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街巷结构、社区关系、传统风俗、民俗文化等元素,构成了中国城市独特的历史性文化景观。
胡同是中国古代城市中一种独特的社区形态,其形成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在北京等古代城市中,胡同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以四合院为主体,衔接城市空间,反映市井生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胡同街巷的设计对城市的社会生活、文化传承和社区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胡同文化的特点和特有性值得充分理解,总结其重要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城市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
1. 胡同的定义与演变胡同是中国传统古代城市中的一种独特社区形态,通常以四合院为主体,衔接城市空间,是城市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胡同的演变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胡同作为城市基本单元,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城市社区的形态和结构,衍生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承载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胡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规划和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人们对中国传统城市文化的深入探究。
2. 胡同的特点与结构胡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社区结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胡同通常以四合院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街巷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划和风格特征。
胡同中的四合院布局紧凑,建筑密集,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精妙与复杂。
此外,胡同中还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情。
北京旧城胡同与四合院类型学研究
北京旧城胡同与四合院类型学研究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北京旧城区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是北京独有的城市巷道,而四合院则是北京传统的居住建筑类型。
对于北京旧城胡同和四合院的类型学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的城市文化。
首先,北京旧城胡同的类型多样而独特。
胡同是连接北京城市街道的狭窄巷道,形成了独特的胡同网络。
根据街道的宽度和胡同的长短,可以将北京旧城的胡同分为三种类型:大街胡同、小巷胡同和弄堂胡同。
大街胡同是连接主要街道的胡同,宽敞而繁华,街道两旁常有商店和市场。
小巷胡同则较为狭窄,街道两旁多为居民住宅,居住着大量的居民。
而弄堂胡同则是连接小巷胡同的狭长巷道,形成了复杂的胡同网络。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居住建筑类型,一般由四周围合而成,中间有天井的院落组成。
根据四合院的布局和规模,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大四合院、中四合院和小四合院。
大四合院一般由多个院落组成,院落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庞大的居住空间。
中四合院则规模适中,一般由两个或三个院落组成,居住面积适中。
小四合院则较小,一般只有一个院落,适合小家庭居住。
最后,北京旧城胡同和四合院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北京城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胡同和四合院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北京旧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胡同和四合院的保护和修缮也具有指导意义。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胡同和四合院的独特价值,使其在现代城市中焕发新的活力。
总之,北京旧城胡同和四合院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了解、保护和传承北京城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胡同和四合院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城市文化遗产。
同时,在城市发展和改造中,也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胡同和四合院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胡同探秘
北京胡同探秘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
而在这座城市中,胡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和变迁。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秘北京的胡同,了解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状。
一、胡同的起源和历史胡同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城市巷道形态,起源于元代。
它们通常是东西向或南北向排列,形成了一幢幢独立的四合院,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胡同的名字有很多来源,有的是因为是某个家族姓氏的代表,有的是因为胡同中曾经有过的骑兵部队等。
胡同不仅是北京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代表。
二、胡同的文化内涵胡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胡同是传统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在胡同中,人们可以体验到浓厚的社区生活氛围,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亲密关系。
其次,胡同是北京传统建筑的典范。
胡同四合院是一种兼顾功能性和美感的建筑形式,其布局讲究五进院落和七进院落等。
最后,胡同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在胡同中,可以发现很多传统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如门楼上的木雕和四合院内的砖雕等。
三、胡同的现状与保护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胡同已经受到了破坏和改造。
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胡同人口的流失,原本热闹的胡同变得冷清。
同时,一些胡同被改造成商业区或者住宅区,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为了保护北京的胡同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对于历史悠久的胡同进行了保护修缮,修复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对胡同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美化了胡同的外观;还开展了胡同文化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四、探访北京著名的胡同在北京有很多著名的胡同,其中一些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比如,在什刹海地区有很多有名的胡同,如什刹海北侧的德胜门内大街、后海北沿、什刹海南沿等。
这些胡同既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又集聚了许多商业和文化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此外,南锣鼓巷也是北京著名的胡同区之一,这里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和胡同风貌,成为了年轻人和游客热门的打卡地。
北京胡同建筑的传统社会功能研究
北京胡同建筑的传统社会功能研究北京胡同建筑是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社会功能。
在这座千年古城中,胡同建筑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一直是北京人民的居住和生活场所。
本文将对北京胡同建筑所承载的传统社会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演变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由胡同巷道以及围合在巷道两侧的四合院组成。
胡同巷道狭窄而曲折,这种设计早已成为北京城市规划的经典样式。
胡同巷道的独特形态给人一种亲密感,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胡同里的四合院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社会住宅形式,其内部结构精巧,有着封闭的外部空间和内部院落,为家庭成员提供了独立私密的生活和活动场所。
北京胡同建筑的传统社会功能主要分为居住、社交和商业三个方面。
首先,胡同建筑作为传统的居住形式,给予居民们一个相对稳定且传统的生活空间。
胡同里的四合院通常由一片院落和若干个住房组成,每个住房面向院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居民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互相照应,形成了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这种居住形式沿袭数百年,虽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但仍然保留着一部分传统胡同住宅供人居住。
其次,胡同建筑还承载了社交功能。
胡同内外都是居民们的集聚场所,从生活琐事到重要庆典,人们在胡同中进行社交互动。
胡同里的街道通常是狭窄而熙熙攘攘的,人们在这里交谈、嬉戏、唱歌、跳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氛围。
胡同社交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互助的精神,也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
此外,胡同建筑还承载了一定的商业功能。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胡同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胡同内常常有各类小商店和手工艺品店,供居民和游客购买各类商品。
胡同作为传统社会的商业中心,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和消费的机会,也成为了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胡同内的商业活动逐渐减少,不少传统商店被现代商业的进入所替代。
浅谈北京胡同文化
浅谈北京胡同文化第一篇:浅谈北京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文化去北京旅游的人们,多少都会被北京的胡同文化所感染。
胡同作为北京的一大地域特色,历史悠久。
它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而且是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成为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舞台。
胡同文化是北京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北京传统文化在民俗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北京胡同由四合院民居组成。
老北京们世代居住于“皇城根儿”下,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形成了乐观悠闲的气度和善良恭谨的品格。
下面通过资料考察,从北京胡同的历史、四合院建筑特点以及“老北京”的朴素民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北京胡同文化认识。
一、北京胡同的历史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是伴随着元大都城的建立开始出现的。
忽必烈定都北京后,谋臣刘秉忠以琼华岛(今北海公园)金代离宫为中心,开始主持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与修建工程。
按照《周礼??考工记》关于帝王都城的设想,皇城居城内繁华区当中,皇城以外分布着阡陌纵横、状如棋盘的街巷,其布局体现了浓厚的井田制色彩。
全城街道以南北干道为主导,小街、胡同基本上沿其两侧平行排列,与南北干道呈东西交叉状。
据《析津志》载,“元大都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胡同宽六步……元朝的一步为五尺,当时的尺合0.308米,那一步就是1.54米。
可见当时的胡同宽为9.24米”。
所谓“通衢交错,列巷纷纭”,这就将大都城里皇城以外的居民区划分为五十个坊。
关于坊内民宅,据《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都城基本建成以后,“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富有)及居职(当官)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
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名作室”。
元世祖忽必烈将一块块八亩见方的地盘分赐给臣民建屋造宅,就意味着将其固定在他所规划的坊巷格局中加以统一管理.这是坊巷胡同形成的政治原因,也体现了坊巷胡同的政治功能。
明朝的北京,仿“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之制,将皇城之外,又分内城、外城两重。
北京旧城四合院形态的类型学分析8100字
北京旧城四合院形态的类型学分析8100字摘要: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北京旧城现存的四合院,受到长时间的损蚀、城市拆改和私搭乱建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对四合院传统优美典雅形态的破坏。
针对这种现状,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论,甄选出现存四合院形态的各种类型,并区分其价值层次,对于四合院的保护和改造创新,乃至于北京旧城的保护更新,都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文章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四合院、四合院形态的现状及类型分析、四合院形态类型形成的原因、新北京四合院代表类型探讨、北京四合院形态类型分析启迪。
说到四合院,人们可能很快会想到经常见于各种相关典籍的“清代典型四合院”长期以来,这种形态一直是作为四合院的经典代表出现。
事实上,北京旧城现存的四合院形态已经很少有符合这种“经典形态”的模式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合院,是指现存的经过了清代的巅峰期,在近现代被分割、改造、瓜分后形成的房屋群体。
有必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建立新的四合院代表类型。
以北京东城区前鼓楼苑胡同和帽儿胡同之间面积约15公顷的地块为例,之所以选择该地块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作为北京旧城比较核心的区域,该地段内的四合院形态留存较为完整,代表性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以该地区地形图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的界定与统计发现:截至2005年底,该地块内大小院落共计255处,形态各异。
从现存这些院落的结构形式和组成形态入手,将这255处院落形态抽象简化,在此以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模拟简易模型,便得到了这些院落形态类型的表达形式。
以类型学角度分析研究北京四合院形态的演变,能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和区分出北京旧城四合院的价值层次,从而服务于北京胡同的保护和更新,进而为整个北京旧城的保护性改造和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带有根本性和学术性价值的思考。
毕业关键词:典型四合院;基本元素;组合;新类型;组合类型;类型学Typology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urtyard in BeijingTao shandan Cai FengnianAbstract:Beijing courtyard is the main architectural forms lived for generations, has a l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However, the existing old Beijing courtyard, by the time the wear and tear, the city demolition and conversion and other factors, its morphology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For this situation,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methodology, the selection there exist various types of courtyard forms,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value of level of protection for the courtyard and transform innovation, as well as updates on the protection of Old Beijing, have a very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typical courtyard, courtyards and the status and type of form,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rphological types courtyard, the new representative of the type of Courtyard Beijing, Beijing courtyard morphological types of enlightenment. Talking about the courtyard, people are often thought of the "typical Qing Dynasty courtyard, " which may be seen in a variety of related books a long time, this pattern has been ther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lassic courtyard. In fact, the existing old Beijing courtyard house form has been found that very few "classic form " of the pattern. The courtyard which we are talking about, is the existing peak period after the Qing Dynasty, was divided in modern, transformation, divide to form the housinggroup. 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detailed research on behalf of a new type of courtyard. The land between the Louyuan alley and Mao’r alley which is about 15 hectares,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of the land, because the comparison as the core of Beijing's old city area, the courtyard of the lot Retained a more complete form, representative, and has a high research value. Topographic map to the region, combined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field survey and statistics found that: at the end of 2005, the size of the land within the courtyard of a total of 255 different patterns. Those from the existing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mpound in the form of start, this 255 yards simplified form of abstraction, by using Aautocad, SketchUp, Photoshop and other computer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simple model, we obtained the compound forms of these types of expression. The researching the Evolution of Beijing courtyard in the view of typological point can help us distinguish between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the value of a Beijing courtyard level of the old city. So as to help to protect and update the Beijing alley, and then provides the whole transformation of Beijing city conserv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and academic valuable thinking.Key words:Typical courtyard;the basic elements;combined;the new type;combined type;typology一、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四合院”说到四合院,人们可能很快会想到经常见于各种相关典籍的“清代典型四合院”(图1)。
北京胡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胡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遗产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胡同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标志之一。
这些狭窄的巷道和传统的住宅群落见证了许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探讨北京胡同的历史演变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胡同的起源与发展胡同,又称为“衚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的元代。
胡同最初是为了供应品牌和马车通行而修建的,起初只有两三米的宽度。
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发展,胡同不断延伸和分支,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
在明清时期,胡同作为北京市民的主要居住空间而兴盛起来。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家族传统在胡同中得以延续。
胡同成为人们交流、互相帮助和彼此认识的重要场所。
二、胡同的历史演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划的改变,胡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20世纪的木构建筑禁令中,许多传统的胡同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为现代化建筑。
胡同的独特风貌逐渐消失,被高楼大厦和道路所取代。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胡同的重要性,并提倡胡同的保护与活化。
胡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逐渐被重新认可。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北京的胡同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一座城市的历史遗产,更是为了保护人类宝贵的文化记忆。
胡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胡同的保护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胡同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
四、胡同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胡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胡同区域面临着拆迁的威胁。
其次,胡同居民的流动性增加,传统的胡同生活方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此外,胡同的建筑老化和维护成本的增加也是一大困扰。
为了有效地保护胡同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大对胡同保护的扶持力度。
同时,公众教育与宣传也至关重要,人们应该意识到保护胡同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胡同名称大全介绍
胡同名称大全介绍
胡同是北京的一种独特的地名,指小街巷。
在北京,胡同名称有很多种,以下是部分分类介绍:
1. 借代名称:这类名称中,胡同借用了官署衙门、人物住宅、宫坛寺庙、文物古迹、仓场卫所、建筑树木等各种显著标志来命名。
例如,槐树胡同、石碑胡同、砖塔胡同、东厂胡同等。
2. 象形名称:这类名称是依据河流水系、地形地貌以及街巷胡同的走向等某些形状特征来命名。
例如,南河沿、九道弯(弓字胡同)、门框胡同、月牙胡同等。
3. 表意名称:这类名称主要是表达人们的某种心愿或意愿,以体现人们期盼吉祥、平安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例如,什锦花园胡同。
此外,北京胡同还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
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
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总之,北京的胡同名称多种多样,每个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北京胡同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当地居民。
老北京胡同建筑
老北京胡同建筑胡同是北京老城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代表了传统的老北京风貌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如今,尽管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但依然可以在一些地方找到保存完好的老北京胡同建筑。
本文将介绍老北京胡同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一、老北京胡同建筑的历史背景老北京的胡同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胡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明代达到鼎盛,清代时期又有了重大发展。
胡同建筑是由大量的四合院、天井和小巷组成,形成了典型的胡同街区。
这些街道强调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社区意识,也是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的体现。
二、老北京胡同建筑的特点1. 四合院结构:四合院是老北京胡同建筑的典型结构形式。
四合院由四面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院子。
这种结构形式适应了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很好地保持室内的通风和采光,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居住和交流。
2. 石砌墙和琉璃瓦:老北京胡同建筑通常使用石砌墙和琉璃瓦,这些材料耐久且经久耐用,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雨侵蚀,同时也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琉璃瓦的颜色丰富多样,营造了浓厚的古老氛围。
3. 高墙深院:老北京胡同建筑的墙壁一般比较高,主要是为了保护家庭安全和隐私。
院子通常比较深,也起到了隔绝尘嚣、保护隐私的作用。
三、保护老北京胡同建筑的意义老北京胡同建筑是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历史传承:老北京胡同建筑代表了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保护它们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后代了解和感受到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2. 城市形象:老北京胡同建筑给北京增添了独特的城市韵味和人文气息,是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这些建筑有助于保持和强化北京的城市特色和形象。
3. 社区凝聚力:胡同建筑形成的街区通常由邻里之间的互动和社交组成,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保护老北京胡同建筑可以保持社区的稳定性和和谐氛围。
四、保护老北京胡同建筑的措施为了保护老北京胡同建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法律保护:加强对老北京胡同建筑的法律保护,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加强对违法建设和破坏胡同建筑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胡同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北京游玩探寻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
北京游玩探寻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北京是一座充满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而北京的胡同则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玩北京,探寻胡同的历史文化,可以带给游客一种独特的体验,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韵味。
一、胡同的起源与发展胡同是北京特有的背街小巷,形成于元朝时期。
胡同是北京城标志性的景观,犹如北京城市的血脉,承载了老北京居民的生活和记忆。
胡同因其狭窄而得名,两边是高墙,形成了典型的胡同风貌。
胡同多为直角或弯曲的街道,蜿蜒曲折,道路狭窄,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二、胡同的文化底蕴北京胡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传统社会生活的缩影。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传统的居住形式,反映了老北京的传统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
四合院由四面围合而成,中间是院子,院子里有井,代表着家庭的财富和生活的源泉。
胡同里的居民过着悠闲的生活,周围有着丰富的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
三、胡同的名人故事胡同里还有许多知名人物的足迹和故事,这增添了胡同的历史文化色彩。
比如称为“四合院的百科全书”的郭守敬,他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科学家,他的四合院成为了他研究科学和军事的场所。
还有著名的清代文人曹雪芹,他的小说《红楼梦》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他曾在胡同里寓居和创作。
四、探寻胡同的历史文化之旅想要深入了解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可以选择一条适合的胡同进行探寻之旅。
首先,可以选择南锣鼓巷这条有着明清风格的老胡同,这里保存着许多老北京的特色建筑和文化场所。
其次,可以参观什刹海地区的胡同,这里有着美丽的湖泊和古老的建筑,还可以品味到传统的北京小吃。
最后,还可以选择簋街,这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吃一条街,这里的小吃代表了老北京的味道和风情。
五、胡同保护与传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胡同正在逐渐消失,这使得对胡同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胡同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同时也要注重胡同的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使得胡同能够在现代城市中保持其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浅谈老北京的胡同
浅谈老北京的胡同胡同二字的来源与解释为什么叫胡同来自于哪个民族--蒙古族元代蒙古人把“街巷”成为“胡同”,故“胡同”这个词来源于蒙古族。
胡同是蒙古语gudum的音译词,这是元代蒙古人对街巷的称呼,而元朝的都城也是现在的北京,这也成了只有北方街巷的通称。
胡同也叫“里弄(long)”“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
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
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
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
但苏州称为“巷弄”。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
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
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
”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一直未变。
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
”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
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
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
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学术界对“胡同”一词含义和来源的解释主要有三种:1、水井:在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中,水井一词的发音与胡同非常接近,在历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了胡同一词。
但是有相关学者不赞同此观点。
2、元朝时遗留的名称:蒙古语将城镇称为“浩特”,蒙古人建元朝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来“浩特”演化为“火弄”或“弄通”,进而演化成今日的“胡同”和“弄堂”。
3、胡人大同:认为胡同一词是元朝时政治口号“胡人大统”的简化版。
4、“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自称。
同通“通”,简单理解就是胡人的通道。
北京胡同介绍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老话儿里的北京城,也叫四九城,指的是“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北京的胡同风情
北京的胡同风情胡同是北京独有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些狭窄的巷道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老北京风情。
本文将介绍胡同的起源与发展、胡同的特点、胡同文化的内涵以及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一、胡同的起源与发展胡同是北京城的街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盛行在杭州的巷弄被称为“胡同”。
胡同的发展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是封建社会背景下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胡同的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多呈东西走向,形成了北京城的独特格局。
二、胡同的特点1. 狭窄:胡同的宽度通常只有3到10米,因此行人和车辆很难并行。
2. 复杂:胡同纵横交错,错综复杂,形成了独特的胡同网格。
3. 四合院:胡同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四合院,有着明显的传统建筑风格。
4. 生活氛围:胡同是老北京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有邻里间的交流、悠闲的生活节奏和深厚的人情味。
三、胡同文化的内涵1. 历史文化:胡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
2. 社区文化:胡同是邻里之间紧密联系的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3. 饮食文化:胡同里有许多传统的小吃摊点和餐馆,体现了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4. 表演文化:胡同是各种传统表演艺术的聚集地,如京剧、评弹等。
四、保护和传承的意义1. 历史遗产保护:胡同是北京城市的历史遗产,保护胡同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2. 城市形象塑造:胡同是北京的城市名片,保护和恢复胡同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3. 传统文化传承:胡同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保护胡同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 社区发展:保护胡同有助于维系社区的稳定和居民的认同感。
总结:胡同是北京城市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不仅是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塑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让我们一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北京的胡同风情,让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永远绽放光彩。
温馨胡同漫步感受老北京的文化底蕴
温馨胡同漫步感受老北京的文化底蕴老北京的胡同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标志,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一条胡同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展示着老北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这里,我将带您一起漫步在温馨的胡同中,感受老北京的独特魅力。
1. 胡同的起源和特点胡同,即巷,是北京城独特的城市形态。
它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城区,串联了各个繁华地段和历史名胜。
胡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这是北京城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印记。
胡同狭长而曲折,融合了古老城市规划的智慧,它不仅提供了交通便利,更是老北京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2. 胡同里的老北京文化胡同作为老北京文化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老北京胡同建筑风格,红砖灰瓦的古朴和残破墙壁上的剥落痕迹都带有岁月的痕迹。
在胡同中漫步,您可以看到老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小摊贩们正在售卖着传统的小吃和民间手工艺品。
胡同里充满了浓厚的社区氛围,邻里间的亲近和帮助在这里得以体现。
3. 胡同小吃和美食文化老北京的胡同小吃是一大亮点,它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色食材和烹饪技巧。
您可以品尝到炸酱面、豆汁、羊脖子等传统美食,每一道菜肴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而且,胡同小吃店通常都是老字号,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
品尝这些老字号的美食,也是品味老北京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
4. 胡同内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在胡同里,您还可以欣赏到各种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老北京的胡同里有很多工艺品店和画廊,陈列着国画、剪纸、布艺等同样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老北京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传承和弘扬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
您可以在这里选购到各种独特的礼品,作为对老北京文化的纪念。
5. 胡同里的传统活动和庆典胡同是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传统活动和庆典的举办地。
如北京的农历新年庙会、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等,这些传统庆典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也给老北京人带来了欢乐和温馨。
北京胡同的大概介绍
北京胡同的大概介绍"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
"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 ,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
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
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
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
北京旧城胡同现状调研报告(2005~2006年)
北京旧城胡同现状调研报告(2005~2006年)
李楠;冯斐菲;汤羽扬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2007()4
【摘要】说到老北京,除了故宫、天坛、颐和园这些皇家的建筑群,人们再想到
的就是平房四合院以及它们围合而成的胡同了。
胡同是有别于实体建筑的街巷空间,是构成市廓街坊的基本架构,具有不可或缺的编织经纬和空间组织功能。
深深的胡同里埋藏着老北京过去的故事,饱含着市井的生活,是北京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的重要载体。
【总页数】5页(P89-93)
【关键词】北京旧城;胡同;调研;街巷空间;空间组织;历史文化;建筑群;颐和园
【作者】李楠;冯斐菲;汤羽扬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从老北京胡同到京城"创意空间"——南锣鼓巷特色店调研报告 [J], 赵文婕;卢璐
2.北京市旧城区内胡同路网的现状与功能 [J], 张金喜;樊旭英;郭伟;韩艳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r——基于2015年北京市的调研数据[J], 冯喜良;孙亚舒
4.基于GIS技术的北京旧城胡同现状与历史变迁研究 [J], 董明;陈品祥
5.北京旧城“胡同-四合院”系统现状与保护建议 [J], 毛其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都北京的街巷坊市
北京胡同的命名
(7)吉祥话
喜庆胡同、福盛胡同、寿长胡同、平安胡同、 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
(8)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
禄米仓、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 胡同、兵马司胡同 (9)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 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珠市口、灯市口 米市、煤市、
北京胡同的命名
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 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 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 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钱市胡同临近大栅栏, 是北京最窄的胡同。 平均宽仅0.7米,最窄 处仅40厘米。
最宽的胡同:灵境胡 同,最宽处32· 18米
最古老的胡同:元朝 的砖塔胡同
拐弯最多的胡同: 九湾胡同
北京胡同的命名
第二节
街巷坊市
一、北京街巷坊市格局的特点
1.帝都性质决定街巷坊市的格局
•以皇帝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皇权。 •限制很多,等级森严。
•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众人服从于皇帝。
2.规划与自发叠合的街巷坊市格局
内城是规划建成的,外城属自发形成
3.历史沉积的街巷坊市格局
•政治的变迁使城市的格局发生变化
二、棋盘式街巷格局
(10)以寺庙命名
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 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 (11)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 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 (今汪芝麻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 (12)以功臣、皇亲国戚命名 永康侯胡同、武安侯胡同 、祖家街
北京胡同的命名
明十三陵的石牌坊
十三陵前的石牌坊
(4)桥梁津渡牌楼
北海公园内的“堆云”、“积翠” 牌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旧城胡同的类型学分析
建筑类型学的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突破了建筑领域,在研究城市肌理、脉络的过程中,也开始运用类型学选择与分析类型。
按照类型学的理论,类型的研究目的,是要以类型的处理取得城市形态的连接,从而用类型来解释城市形态的形成。
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理论对北京旧城胡同形态的问题也照样适合。
一、北京旧城胡同类型学分析
胡同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旧城城市形态的肌理和脉络,体现着组织旧城空间的基本功能,并规范着区域内功能空间的个性与基本特征。
以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为例,因为东城区、西城区是北京旧城中仅有的两个从元大都始建胡同以来一直具有典型性的区域,可比性较强。
笔者以地形图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统计发现截至 2005 年底,包括所有街、巷、胡同、条、夹道、里坊,西城区共有约 650 条(个),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 400 条。
东城区共有约 530条,其中胡同约350条。
众所周知,北京旧城胡同体系的基础,在元大都时便已形成。
在现在东城区、西城区旧城的位置,规则的长方形街坊、等距离的东西向布局、棋盘状的有序形态,是元大都胡同的特点。
经过了近八百年的演变,东城区、西城区的胡同现状(2005年)总体上呈现不规则网格状。
其走向以南北、东西向为主。
东城区局部地带的胡同布局规整,东西向胡同均匀分布,仍然可以见到元大都时期的影子,而西城区胡同则多已凌乱。
在分析中,复杂的胡同形态可以抽象为各种线型的组合,这些线型则代表了胡同的某种类型。
对已经选取的类型进行几何简化,还原后的类型元素可以直接用于解释胡同形态,也可以进行类型转换的研究,例如类型之间的相互结合产生新类型等。
根据以上分析,北京胡同主要有这样
一些类型:
1. 鱼骨形胡同
胡同呈东西向或南北向沿一条中轴主干线性均匀排布,形态如鱼骨纵横有致。
这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胡同形态。
如东城区南锣鼓巷和东四十条一带,西城区小市胡同、前后泥洼胡同一带。
(图1)
2. 篦梳形胡同
形态如同梳子,在一条主干胡同的单侧,生出若干条平行的枝干胡同。
例如西城区榆树馆胡同、后广平胡同一带。
(图2)
3. 长格栅形胡同
沿两端主干街道中间地带平行等距离格栅式地布置胡同,形成南北向或东西向(主),细长地块的胡同形态,称之为长格栅形胡同,如东城区净土胡同一带。
(图3) 4. 环形胡同
形状有如闭合的环形,在东、西城区的胡同形态中经常出现,也是一种基本的胡同形态类型。
如西城的前、后英子胡同。
(图4)
5. 树枝形胡同
形态呈现出明显的树枝状分叉,有主干与分枝的区别,自然生长的特性明显。
如西城的前后铁匠胡同、能仁胡同一带和东城的草厂北巷胡同和东板桥街一带。
(图5) 6. 斜线和折线形胡同
胡同走向发生明显的斜向变化或转折。
斜线和折线形胡同有别于元大都时期形成的胡同,一
般为直线的特点,具有典型的自然生长和因地就势的特性(沿特殊地形地貌如海子岸边缘等),是一种重要的胡同类型。
如东城区的胡花梗胡同,西城区西海南沿、烟袋斜街一带。
(图6)
7. 半截胡同(死胡同)
胡同两端只有一端贯通街道,另一端中断,这种半截胡同或称死胡同,在东城区和西城区也有不少。
例如西城北长街前宅胡同、西小巷一带,东城钟库胡同、箭厂南北巷一带。
(图7) 8. 混合形胡同
混合形胡同多种多样,现举两例加以说明,分别为环环相扣形胡同和环中有直形胡同。
环环相扣形胡同,是各种尺度的环形胡同叠加形成,代表了胡同基本类自身重复混合类型。
例如东城后局大院一带胡同和西城大院、小院胡同一带。
(图8)环中有直形胡同,是环形胡同和半截胡同或斜线和折线形胡同结合产生的类型,代表了不同的胡同基本类型互相混合产生的类型。
例如东城钱粮胡同一带和西城前、后帽胡同一带。
(图9)
以上 8 种胡同类型,是构成东城区和西城区胡同脉络的基本类型单元。
有的独立存在,有的通过自身的重复结合,或不同类型的胡同相互混合,构成胡同网络系统。
根据以上各种类型的胡同在东、西城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现在东、西城胡同的相当大部分都是以混合形态出现,其次是斜线和折线胡同、半截胡同共同构成的零散的胡同部分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些
结论:
首先,元大都的胡同可以看作是“原生态” [1]胡同。
元大都始建的“鱼骨形”、“长格栅形”和“篦梳形”胡同类型是老北京胡同体系中最“经典”[2]和最具“原生态”的类型。
其次,“经典”胡同不是北京胡同的唯一代表。
现在通常被大众及学术界公认及耳熟能详的老北京胡同,其实是明清以来的以混合形胡同为主的类型认知印象。
现存元代始建的“原生态”胡同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很显然,北京的胡同在“退化”。
[3]从元、明清至今,经过近八百年的历史演变,老北京的胡同类型走过了一条从简单划一到繁杂混合,从经典有序到模糊无序的退化道路。
二、胡同形态的类型演变
在当代类型学的研究当中,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Rldo Rossi)的新理性主义类型学认为,类型是人们生活模式的产物,建筑形式只不过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映。
[4]同样的道理,胡同的形态也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映。
北京胡同类型的演变是人口、交通、大型建筑和经济发展演变的结果。
元大都落成时,全城军民人口不过40万,到了明清时期,北京的城区人口已近百万,而截至 2005 年,北京旧城人口规模逾一百六十万。
与此相应,元大都共有胡同 410 条,明代为 460 条,清代已达 970 条。
[5]2005 年北京旧城胡同共计约 1200 条,仅东、西城胡同也已达到750 条。
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胡同数量的增加,而新增的胡同却并不都是原生态类型胡同。
人口从而成为影响胡同多样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元大都全城共有南北向干道和东西向干道各 9 条,[6]形成了许多方形或矩形的区域,即为坊。
在每个坊的东西两侧即两条南北干道之间平行排列着的就是小街和胡同。
这种简洁的交通形式也决定了元大都的胡同以原生态类型为主。
明朝时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发达,有些坊被进一步划分,出现了一些新的道路。
而清代则全盘继承了明代的格局,街道胡同又有所增加。
真正发生明显改变的是近现代以来的交通建设,而对北京老胡同形态的最大破坏莫过于 10 年前开始的拓宽加密的所谓以交通为第一要旨的详细规划。
这使得原生态胡同随着道路的变化而出现形态的异化,导致大量新类型胡同的出现。
交通的演变,也成为影响胡同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元大都大型建筑的基本模数为 50步 [7],这个数字也是当时两条胡同间的
距离,以此为单位,元代大型建筑仍能纳入其胡同系统,并没有破坏胡同体系。
但是这一模数,到了后来就不那么严格了,明朝废弃了元朝的一些大面积建筑群后,其原址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小胡同,清朝又废弃明朝的一些建筑,也形成
一些不规则胡同,而新建的建筑,也不是以 50 步为模数,有的跨了半个街区,有的不足一个街区,这样,又形成了一些不规则胡同。
现代一些海归派盲目效仿国外城市的古罗马小坊制和城市广场、集中绿地等现代派理念,修建的大型建筑占地广阔,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历史悠久的胡同消失,如交道口地区。
海运仓地区大量元代“经典”胡同已经不复存在,而新形成的街坊内的支路小街,形态也与过去明显不同。
大型建筑由元代的规整到现代的西化、异化,改变了城市肌理的形式,导致了很多异型胡同的产生,从而影响了胡同体系的结构。
所以,大型建筑的演变也是现在胡同多样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元大都人口规模不大,与其街巷体系建筑类型学认为,类型具有历时性的特征。
类型的历时性研究就是把一种类型放到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对它自身的结构变化、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等进行研究。
运用建筑类型学形态设计的一般理论,研究北京四合院居住环境再生的“原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有助于严谨地实现新、老建筑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实现新建筑对老建筑的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与发展。
北京四合院式居住环境的营造,必然要“寻根”于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即寻找四合院建筑的“原型”,研究其历史的延续和演变。
促发建筑类型演进和变革的因素有三:一是材料和技术;二是习俗、礼仪和审美观念;三是生活方式和起居习惯。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建筑类型的发展和演变,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