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中国的自然环境罗游疆《气候》教学设计
《气候》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着重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学生:雨热同期)那么我国季风气候又分为哪两种气候类型?我国还有什么气候类型呢?(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讲授新课](投影)《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从图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教师及时表扬)(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和图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均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了解中国大陆性特征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教学重点1.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3.中国大陆性特征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夏季风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3课时课时数3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指导学生阅读P41“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材料,教师设疑:这是为什么呢?(与季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承转〕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了解我国的又一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二、讲授新课(25′)
〖师〗〔展示〕多媒体展示课本P40图2-30“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讲授〕什么是季风?季风是指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风。
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那么,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呢?
〔展示〕多媒体展示“世界政区简图”。
〔讲授〕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位置差异显著。
(海陆因素和纬度因素)
那么,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哪些呢?。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课时分配上分为4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春风指的是什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从而引出正文内容。
首先读图学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以及季风区的范围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冬夏季风的来源。
继而列表总结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区别,并据此呼应引入中的“春风”的概念。
接着通过示意图来分析冬夏季风的成因。
最后通过雨带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季风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1.下列盆地位于季风区的是()A. 准噶尔盆地B. 四川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塔里木盆地2.下列关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湘教版教与学目标: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与学重点: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教与学难点: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教与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
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亚洲的气候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季风气候显著,也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特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5页——37页和图2——2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2)、季风区与非季有人说“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
通过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从而发现自然规律,并能够科学的利用自然规律,来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综合能力训练56页13题,57页3、4题。
附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影响二、我国的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三、多旱涝灾害教与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38931 9813 頓Zx37060 90C4 郄22326 5736 圶` 34743 87B7 螷21071 524F 剏30278 7646 癆3E25367 6317 挗W34659 8763 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教案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
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二、新课学习(一)季风气候显著★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
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
(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
)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不同。
提问: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还是冬季风带来的?为什么?②为什么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海洋水汽,使我国夏季湿热多雨。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和类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等。
b. 介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c. 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 课堂互动:a. 提问学生关于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了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
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
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
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4.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5.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
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
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篇:《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课题】中国的气候【年级科目】高二年级地理科(文科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让学生明白我国气侯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气候分布图等的分析阅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与地理思维。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例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成因,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人民实际生活、生产的影响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二)教学难点: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我国南北方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风,夏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风,冬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冬季风。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思考】夏季风对我国降水规律的影响。
分析:由于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形成高气压,陆地上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到陆地,带来了海洋上暖湿的气流,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在东南沿海登陆时,与较冷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雨带,4-5月,雨带登陆,华南地区进入雨季;6-7月,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这里进入梅雨季节;7月以后,雨带陆续来到华北、东北地区,北方雨季来临;随着9月冷空气增强,雨带被迫南移,10月,在我国大陆完全消失,第二年依旧如此。
【小结】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思考】我国的降水在空间上有何差异?分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一线以西以北,夏季风难以达,成为非季风区,以东以南,则是深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2.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冬夏季节有何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有何规律?我国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几个干湿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总结)这些说明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二、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我国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这说明我国气候的什么特征呢?学生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地势高低悬殊,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教师:读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说说我国山地地区气候有何特点.学生读图,阅读左上角的文字,分析讨论.学生: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设问: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学生: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低悬殊.从山下到山顶出现热带森林到高山寒带的不同景观.读图:阅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对照图例中的气候类型,说说我国气候有几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些地区.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注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学生1:我国主要有5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学生2:除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外,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教师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1.对照图2.24,说出图2.27中四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名称.学生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结合图例中各气候类型的名称,查找各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漠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五道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2.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并填在图2.27中的横线上.学生结合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高低,分析出海口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吐鲁番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五道梁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凉,降水集中在夏季.3.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它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学生:由于漠河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寒冬季节冰封雪飘,漠河可以充分发挥“大冰雪”的资源优势,发展滑雪、冰雕等一系列活动.海口由于全年气温高、降水多,可以借助多水、气温高来开展游泳、划船等项目.过渡: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教师:我国南北跨纬度50多度,会不会影响我国的气候?学生:由于我国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纬度因素.教师: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离印度洋也较近,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风向有规律改变的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学生:与季节有关.教师:联系生活中的自身体验,说说我国冬季、夏季各刮什么风.学生:我们这里冬天经常刮偏北风,夏天经常刮偏南风.教师:读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讨论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风向及影响情况,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冬季风与夏季风怎样影响我国气温和降水呢?学生1:我国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吹来的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学生2: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学生3: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越少.过渡: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外,地形对我国气候是不是也有影响呢?教师:我国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脉,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或生活体验,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生1: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学生2:前面我们讲的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分布.教师: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活动,讨论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阅读图2.29,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学生: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气候差别却很大.因为我国背靠世界最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受海陆因素、太阳辐射、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但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阿拉伯半岛则因位于大陆西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东北信风带的影响下,气候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呈现热带荒漠景观.2.阅读表2.3,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表2.3(1)1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低多少?(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4)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1月齐齐哈尔比巴黎低22.7摄氏度,北京比纽约低3.9摄氏度.(2)7月齐齐哈尔比巴黎高4.4摄氏度,北京比纽约高1.7摄氏度.(3)齐齐哈尔比巴黎的气温年较差大27.1摄氏度,北京比纽约的气温年较差大5.6摄氏度.(4)根据计算的结果可知:由于我国冬夏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比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冷,夏季比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也大.三、课堂小结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差异大,使得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地形复杂多样,高低悬殊,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征—⎩⎨⎧复杂多样—⎩⎪⎨⎪⎧跨纬度广—纬度位置地形复杂多样—地形季风气候显著—海陆差异大—海陆位置。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主要气候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
o学生能够理解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o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o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o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理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气候类型形成的地理原因、分析气候图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气候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小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气候图表和实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具:地图、气候图表、投影仪。
-多媒体资源:课件、气候相关视频、互动地图软件。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可选,用于实地观测)。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作业,如绘制家乡的气候图表、撰写气候对当地农业影响的报告等。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了解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利用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气候特点;2.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气候图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a.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b.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中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将其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五个气候区;-东北气候区: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华北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东南气候区:暖湿气候,雨量充沛,冬季温暖;-西南气候区:高原山地区,气温递减带,雨量充沛;-西北气候区:干燥、寒冷,年降水少。
c.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影响植物生长、人们的生活;-降水:决定地区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风向和风速:影响气温、降水分布。
3.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给学生一个气候图或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图和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讨论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
4.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并提问学生几个复习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气候图和气候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3.学生对复习问题的回答。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和整理一个中国气候的分区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各个气候区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生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当地的气候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课时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从而体会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
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从而体会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温故知新: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新课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导致了我国气候的差异。
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复杂多样(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吐鲁番、漠河、海口、五道梁、南京的气候类型。
(学生)吐鲁番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39页活动题,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1 湘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8——41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图表。
2、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气候的认识。
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季风气候显著和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成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季风气候显著,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成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的教学设计设计者:佛山华英学校地理科组梁健玲一、教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本来,气候的知识就比较抽象,所以这部分教材是中国地理的难点所在。
而且季风气候又与后面学习的资源、区域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部分教材同时也是中国地理的重点所在。
笔者认为,要攻克难点,关键是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利用图片、视频和Flash动画演示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而要讲清重点,则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深入浅出,把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和实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就学习过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到了初二,他们的自尊心强、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在一些问题上有着个人独特的看法。
因此,笔者设计的“互问互答”和“招募2007佛山旅游文化节义务导游”环节,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互问互答中善于思考,乐于“发现”,在学以致用中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了解季风的知识(发源地、风向、性质、成因)。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影响。
(二)能力目标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对比学习”、“以图忆文”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体会生活当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学问。
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季风的知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2、难点: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六、教学流程图。
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课件地理八年级上册(完整版)3
有的年份夏季风强,有的 年份夏季风弱
季风气候显著
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高温, 空气湿度大,大都十分闷热; 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年际变 化大,极易造成旱涝灾害……
在世界北纬15 °~30°的纬度带 上,不少地区是沙漠,我国处 于这一纬度带上的长江以南地 区却是“鱼米之乡”……
季风气候显著
气象站名称
齐齐哈尔 巴黎
纬度
47°23′N 48°58′N
海拔
146米 65米
1月平均气温
-19.2℃ 3.5 ℃
7月平均气温 气温年较差
22.8 ℃ 18.4 ℃
42.0 ℃ 14.9 ℃
表现一
我国气温的年变 化和日变化较大
表现二
与世界同纬度地 区相比,冬季气 温偏低,夏季气 温偏高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5月1日星期三10时24分3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
退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总结
华北、东北 7—8月
北 开始迟 方 结束早 雨 季 雨季短
9月 江淮流域
6—7月 南部沿海地区
南 开始早 方 结束迟 雨
4—5月 10月
季 雨季长
夏季风强
雨带推进迅速,在北 方滞留时间长,形成 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
雨带推进迟缓,久久 徘徊在南方,形成南 涝北旱。
夏季风与雨带 进退失常
1.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 C.年降水量稀少
2.下列界线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A.一月0°C等温线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本节课标内容要求】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及原因、对农业的影响【本节教材内容分析】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雨带移动与雨季【本节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的知识(发源地、风向、性质、成因)。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当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学问。
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因为季节不同而风向发生变化的风叫季风。
由于大陆相对海洋增温快,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更高,那风就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之为夏季风。
而在冬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很快降低,那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我们称之为是冬季风。
二、新授1、读图2—30“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思考:?可以看到,夏季风停止前进的地方就是一些山脉,他们分别是什么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正是由于这一些高大山脉的阻挡,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使得夏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以这一系列的山脉为界,把我国分为了东北的季风区和西北的非季风区。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其中的春风就是夏季风,而玉门是西北甘肃省的玉门市。
真正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区域就是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正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使得在时间上,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较少。
那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还是由冬季风带来的?(夏季风)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因为我国各地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由夏季风从海洋上空吹来,所以各地的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夏秋季节,而冬春季节降水较少;这样就产生了降水的季节变化;又由于各地每年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不同,就产生了降水的年际变化;再加上夏季风对不同地区影响的时间早晚和强弱都不同,因而形成了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气候(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气候》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1.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2.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准备制作PPT。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的景观和长江以南山清水秀的景观。
教师:从地图上看,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两地纬度相近,是两地的景观却一个沙漠广布,一个山清水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新知讲解】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多媒体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问题设置(1)我国分布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些?(2)从中你能分析得出我国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学生读图,讨论回答:(1)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多媒体出示“横断山区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观察高原山地气候有什么特点?相应的植被类型和农业利用类型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气候类型和地面植被呈现垂直变化:海拔低处为热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香蕉林)、海拔较高处为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海拔更高处为寒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针叶林)、海拔最高处为寒带气候类型和植被(冰川广布)。
活动: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1.对照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下列四图中四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名称及气候特点。
2.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它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参考答案:1.漠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
洪涝
(展示一幅洪涝的图片)
1 .请同学们思考洪涝会带来哪些危害?
引导学生总结:威胁人身安全、破坏基础设施、破坏农业生产等。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 .看图思考洪涝多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
引导学生总结:主要出现在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和我国东部的平原、盆地地区。
活动:
1 .我们的家乡宿州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发,播放2018年宿州市因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视频,以城市内涝为例,让学生探讨,中学生应如何做好防灾减灾?
先播放视频再引导学生总结。
过度:除此以外我国还有哪些特殊天气可能会带来什么危害?
寒潮
教
E
(指导学生理解寒潮的概念、标准、天气现象以及危害)
学 过1.读图2-23,说出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程引导学生回答: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以及广东、台湾、海南受寒潮影响
较小,大部分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大。
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这些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四川盆地(受山脉阻挡);广东、台湾、海南(纬度较低)。
2 .讲解台风、梅雨、沙尘暴的概念、多发时间、影响地区以及它们带来的危害。
情感教育:多难兴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多难,兴邦。
只要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人们在面对灾害天气时就会更加从容。
课
堂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