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月光启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18 月光启蒙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笆、辰、澡、搂”等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落、混”;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混沌、芳香、长歌谣”等词语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选择自己喜欢的歌谣、童谣自读自悟。然后通过朗读,体味民歌民谣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真切地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童趣和母爱。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味民歌民谣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感悟课文内在的意蕴美。

2.难点:理解母亲用民歌、童谣、神话、谜语启蒙我,使我产生了对民间艺术的爱,对文学的爱。感悟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为学生营造情境,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了解课文内容。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借助民歌童谣和课文插图,通过朗读,感受夏夜的美妙和母爱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兴趣导入

1.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出示并示意学生吟诵);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知识,使孩子热爱文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齐读)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月光启蒙”什么意思?

(1)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启,开导;蒙,蒙昧无知。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谁能用“启蒙”说一句话?

预设:妈妈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我的小学启蒙老师是王老师。

大自然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教师因势诱导:童年的“我”在夏夜月光下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

(3)课题不叫《母亲启蒙》,而叫《月光启蒙》,多么富有诗意啊。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首先使你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的眼睛。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多种形式读,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注意:“落”在莲花落中读lào,“混”在混沌中读hùn,“辰、筛”是翘舌音,“笆”、“辰”两个字都读轻声)

luò() hún()

(2)多音字组词:落 lào ()混

là() hùn()

(3)理解词语:

莲花落:民间曲艺,用竹板打,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词语作托腔或结尾。俗称落子。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童谣:在儿童之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4)书写生字。

①在小组内交换批改课前预习书写的生字,用圈圈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

指出写错的字,并提出建议。

②教师示范书写易错的字,指导字形结构(“澡、轿、帐”左窄右宽;“辰”里有两横;凤与风不要混淆)

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集体纠正评议。

(2)通过读书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吗?

(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引导、认可,最后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聆听母亲唱民谣、唱童谣的!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感受月色下的恬静与安详)

是啊!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②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出

(三)品读语句,体会夏夜之“美”

同学们,用你的目光去发现:作者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儿呢?(根据学生发言,随机评点归结:①夏夜月光之美;②母亲形象之美;③母亲歌声之美)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圈划有关词语或句子,好好体会。(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交流“碰撞”,读出夏夜之“美”

教学过程预设:

(1)重点读悟之一:夏夜月光之美

①自由练读:这是夏夜的月光美。(板书:月光美)请你用最拿手的方式,动情地读,用心体会夏夜的种种美妙。

②指名朗读:好,谁能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这夏夜的美妙,让大家有如身临其境?

③相互评读:(对听者)你们觉得他(她)的朗读让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怎样的美?你觉得他(她)的朗读很有什么不足?你也读读,看能不能读出更多的美?

(归纳:凉爽的美,明朗的美,宁静的美,朦胧的美……;重点体会“柔和”、“洒满”)

④听读想象:闭上眼,静静地听老师读,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感觉?(自由发挥)

⑤全体齐读:清爽的空气,闪烁的星星,如纱如梦的月色,诗情画意般的篱笆小院!让我们齐声动情地读一读,美美地享受一番。

⑥回应结语:这样的夏夜,我怎能不心驰神往?所以作者说——

(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重点读悟之二:母亲形象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