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原理
提高采收率原理期末备战

一、名词解释1.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油量的比值。
2.所谓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液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3.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它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反映地下原油的采出情况。
采出程度高,地下剩余可采储量愈少,因而开采难度也愈大。
4.采收率:指在一定经济极限内,在当前工程技术条件和开发水平下,可以从油藏中采出的石油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它是一个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标志。
5.采油速度:指年产油量占其相对应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它是衡量油田开采速度快慢的指标。
6.水驱采收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累计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7.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
8.剩余油:水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数量较大。
9.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10.二次采油:继一次采油之后,向地层中注入液体或气体补充能量采油的方法。
11.三次采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的方法。
12.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13.聚合物的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14.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的一种驱油方法。
15.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可自发地浓集于相界面,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16.微乳液: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和盐五种组分组成的油水高度分散体系。
17.活性剂稀溶液:活性剂浓度低于CMC的溶液称为活性剂稀溶液。
18.乳状液: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不能互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19.胶束:当水的表面聚集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得到饱和时,溶液中大部分活性剂的烃链便相互吸引而缔合成以烃链束为内核、亲水基外露的分子聚集体,这种聚集成团状的活性剂称为胶束。
提高采收率原理

提高采收率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提高采收率原理。
你想想看,咱们开采石油啊,就像是去果园摘果子。
可不能随随便便摘一点就拉倒了呀,得想办法把树上的果子尽可能多地都摘下来,这提高采收率不就跟这一个道理嘛!
比如说注水开发,这就好比给果园浇水。
本来那些藏在角落里的石油,就像藏在枝叶后面的果子,不太好弄到手。
但是通过注水,把它们给“冲”出来了,哎呀,这不就多收获了嘛!再比如化学驱油,这就像是给果子涂上一层魔法药水,让它们变得更容易被我们得到。
还有气驱呢,像是一阵神奇的风,把石油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吹。
想想看,如果我们不用这些方法,那得浪费多少石油啊,那多可惜哟!就像果园里明明还有好多果子,你却不去摘,那不就白瞎了嘛!
“哎呀,那提高采收率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啦!这就好比你去挖宝藏,你是随便挖两下就走,还是想尽办法把能挖到的宝藏都挖出来呀?石油可是宝贵的资源呢,我们得珍惜呀!
咱们在这个领域不断钻研,就是为了能把更多的石油采出来。
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责任呀!我们不能让那些石油就那么白白地留在地下,得
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发光发热呀!所以啊,提高采收率原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去实践,让我们一起为了更高效地开采石油而努力吧!
总之,提高采收率就是我们石油开采的法宝,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把地下的石油尽可能多地弄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就这么简单,没那么复杂,但是却超级重要!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哟!。
chapter6提高采收率原理ppt课件

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
南方某农场采用了新型的高效收割机器,每 人每天的采收量从3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以 上。
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在正确的时间、方法和技术指导 下,采收率可以显著提高,同时将收成损失 降至最低。
留意作物情况
了解农作物当前的情况对提高采收效率十 分重要。气候、土质、农艺技术等因素都 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影响。
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
掌握农作物的特点
2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品种特点、 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收割时间和方式。
3
采用先进技术
高效的农业机器能够减轻农民的劳 动强度,提高采收效率。
人工补救
提高采收率原理
本课程将向您介绍提高采收率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来优化农作物 的收割方式。
采收率的定义
1 采收率
指农作物从实际产量到可收获部分的比率
2 公式
采收率=可收获部分的重量/实际产量(包括损耗和不可收获部分)
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增加收入
通过增加采收率,农民可 以在相同的土地上种植更 多的农作物,从而增加收 入。
总结
本课程介绍了提高采收率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方法。
工具和设备
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可以提高 农作物收割的效率,从而提 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优化收割时间
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 收割的损失。不同时期的农作物最适宜的 收割时间也不相同。
把握天时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采收农作物,把握天时 可以最大限度减小农作物收成损失的可能 性。
chapter6提高采收率原理ppt课件

目的与意义
提高采收率可以增加油田的最终可采 储量,延长油田的开采寿命,提高油 田的经济效益。
提高采收率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 破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02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聚合物驱油
1 2 3
聚合物驱油
通过向油层中注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油层中水 溶液的粘度,降低油水流度比,从而提高采收率。
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采收策略和管理的研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采收技术和设备的 创新,探索更高效、智能的采收方法和设 备,以提高采收率。
应加强对采收策略和管理的研究,优化采 收计划和组织,提高采收效率和可持续性 。
拓展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关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与 交流,共同推动提高采收率原理的研究和 应用。
较好的应用前景。
热力驱油
热力驱油
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热能,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提高 采收率。
原理
热能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使其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此外, 热能还能使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挥发,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能力。
应用
热力驱油技术适用于稠油油田和重质原油油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3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分析
提高采收率原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分析 •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实例 • 提高采收率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的重要 能源和化工原料,提高采收率对 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采收率原理(李萍)

西北大学地质系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业提高采收率原理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生:李萍年级:硕研2005学号:200521338二〇〇六年十一月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进展目前,常规方法生产的原油产量不断下降, 提高采油率就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次采油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将在资源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三次采油方法可分为四大类: 一是热力驱, 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等; 二是混相驱, 包括CO2混相、烃混相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 三是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和注浓硫酸驱等; 四是微生物采油, 包括生物聚合物、微生物表面活性剂驱。
其中表面活性剂是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适用较广、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化学驱油剂。
采用表面活性剂驱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原油储量展示了广阔的前景[2]。
表面活性剂单体一般是由一个非极性的亲油基和一个极性的亲水基构成[3]。
根据极性基团的性质可以把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非离子型和混合型[4]。
表面活性剂溶液具有降低表面张力、乳化、形成胶束、形成微乳液和增溶等作用[5],一、三次采油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使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可以降低油与水的界面张力, 增加洗油能力。
一般认为, 能使原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以下条件[6]:①在油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高, 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01~0.001mN/m以下, 具有适宜的溶解度、浊点、PH 值, 降低岩层对原油的吸附性。
②在岩石表面上的被吸附量要小。
③在地层介质中应有较大的扩散速度。
④当在水中浓度较低时, 应有较强的驱油能力。
⑤应具有能阻止其他化学剂副反应发生的能力, 即所谓的“阻化性质”。
⑥注水用表面活性剂应考虑到它与地层矿物组分、地层水注入水成分、地层温度以及油藏的枯竭程度等相互关系。
⑦应具有抗地层高温、高盐浓度的能力。
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投入产出比具备优势。
二、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的机理及油层条件注水采油后,还约有三分之二的原油滞留在油层中,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这部分油陷留在较细的毛管孔道中,要把这部分油驱替出来,单靠增加压差是很难办到的。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原油采收率是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采油技术限制,无法完全开采油田中的原油量与油藏中原油量的比值。
采收率的提高对于有效利用油藏资源、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地质条件、油藏特征和采油技术三个方面简要阐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
首先,地质条件是影响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油藏中的原油分布和流动性。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包括岩性、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等,从而选择合适的采油方法。
例如,对于有较高渗透率的油藏,可以采用自然驱动法或辅助驱油法,以提高采收率;对于孔隙度较高的油藏,可以采用水驱法以增加原油产量。
因此,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采油方法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础。
其次,油藏特征也对原油采收率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油藏特征包括油藏类型、油藏压力、流动性等。
油藏类型主要分为油气藏和油藏,不同类型的油藏对于采油方法和工艺的选择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气藏,可以采用注气法或气开采技术;对于稠油藏,可以采用热采、溶解气驱等方法。
油藏压力是控制原油流动的重要因素,当油藏压力较高时,原油易于流动,采油效果较好。
在采油过程中,通过合理地降低油藏压力,比如通过地下水注入或人工注水等方式,可以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此外,油藏流动性也是影响采油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油藏流动性较低时,原油流动困难,降低采油效果。
因此,在采油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油藏流动性,比如注水、注泥等方式。
最后,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采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采油面积、改善原油流动性、降低采油阻力等。
其中,常用的采油技术包括增加井数、改造井筒、增加注水井、改善采油方法等。
例如,通过增加井数,可以增加原油的开采量;通过改造井筒,可以改善油井的生产能力;通过增加注水井,可以提供足够的压力将原油推出油藏。
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驱油、热采技术、燃烧驱油等方法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第八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三、化学复合驱
根据现有的化学驱室内研究和矿场应用情况来看,聚合物驱已进入 工业性应用阶段,但聚合物驱是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要机理,洗油效率 很小,因此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有限;表面活性剂驱可以大幅度提高洗油 效率,但由于活性剂的价格昂贵而难于推广;碱驱对于含有石油酸的原 油能够起到与表面活性剂驱相似的作用,但应用条件和浓度使用范围的 要求,使得现场应用难以控制。为了克服单一化学剂驱的缺点,人们提 出了化学复合驱,化学复合驱是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以各种形式 组合驱动,包括二元和三元复合驱。这种方法是通过多种化学行了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提 高采收率分别达到13.4%和21%;辽河油田进行了二元复合驱先导性试 验,试验井含水下降,产油量上升,改善了开发效果。
第八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一节 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 第二节 化学驱 第三节 混相驱 第四节 热力采油
第二节
化学驱
化学驱油是在注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善注水驱油方法,保留 了注水的优势,同时加入的化学药剂对于增加波及系数和(或)驱油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化学驱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和表 面活性剂驱。
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主要是指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和蒸汽干度。注汽时间 与注汽量、设备、井况和地层条件有关,一般为10~15天。焖井过程是将注入 蒸汽的热量充分释放给油层,合理的焖井时间应该满足蒸汽释放完潜热为止, 焖井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将影响注入蒸汽的热效应,焖井时间一般为3~5天;生 产阶段是将蒸汽凝结的流体和被加热的油藏流体一起开采到地面上来,与常规 生产井的过程基本相同,生产时间可长达上百天甚至一年。 (二)蒸汽驱 油井经过几个吞吐周期以后,地层压力下降,同时井底附近的含水饱和度 增加,井间储量动用程度小,随着吞吐周期增多,增产效果越来越差,油汽比 (OSR)越来越小;蒸汽吞吐采收率一般为15%~25%,因此单纯依靠蒸汽吞吐增 加采收率是有限的。蒸汽吞吐最终被蒸汽驱开采所替代。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第二章-1-b

• 引言 • EOR的原理 • 提高采收率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提高原油采收率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目标,通过研究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原 油采收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经济效益。
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石油资 源的有限性和开采难度不断加大,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了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研究和应用提高原油 采收率的方法和技术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化学驱油案例
总结词
利用化学剂改变原油或水的性质,提高采收率。
详细描述
化学驱油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化学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以改变原油 和水的性质,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和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
气体驱动驱油案例
总结词
利用气体膨胀的能量将原油推出井口。
详细描述
气体驱动驱油是将气体(如二氧化碳、 氮气或天然气)注入油藏,利用其膨 胀的能量推动原油流出井口。这种方 法可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可以增加地层中水的粘度 ,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从而提 高采收率。
碱可以与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降低酸碱度,改善原油的流变 性。
气体驱动EOR原理
气体驱动EOR原理是通过向地层注入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或烟道气等,利用气 体的膨胀和压缩作用,将原油驱替出来。
二氧化碳驱是一种常用的气体驱动方法,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利用二氧化碳 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提高采收率。
化学剂的应用
使用化学剂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等,可以 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但需要合理选择和应用。
2 提高采收率基本原理

三、渗透率
渗透率的测定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油层的非均质性
1油层的微观非均质性 2油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五、流变学基础
• 流变学是现代化学工程的三大基础之一 • 在聚合物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分子量测定、聚合物加工
• 在胶体和表面化学中的应用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正电胶泥浆 • 在现代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管路阻力和泵的计算、对流热、质传递 • 在石油工业中应用
4)矿物颗粒形状
一般来说,在相同的粒径中值条件下,颗粒间无接触的孔隙 尺度比点接触的大,其连通性也好;点接触的孔隙尺度比线接触的 大。
二、孔隙度
1定义 孔隙度是岩心中的孔隙体积与岩心的总体积之比。 2孔隙度的测量方法 1)岩心骨架体积测定方法
(1)氦孔隙法。 测试原理为波义耳定律。 (2)润湿法。 此方法适用于纯砂岩。
二者的共同特征:材料中的各点发生了一定的相对位移。
• (2) 三种基本形变模型(典型流场)
① 简单拉伸(或压缩)(拉伸流场)
例如:纤维纺丝
薄膜吹塑
• ② 简单剪切
材料中平行于力作用方向的相邻面发生相对滑移,材料 线的夹角改变,但尺寸不变。
十五863子课题验收
• ③ 体积压缩(或膨胀)
仅改变体积元的体积,材料线,面发生相似变 化,但线.夹角和长度比保持不变。
1)孔隙尺度及其分布 油层中孔隙大小具有随机分布特征,一般用孔隙半径中值(R50) 来表征油层孔隙尺度的统计平均特性。R50为毛管压力曲线(压 汞曲线)上水银饱和度50%所对应的孔隙半径 。
孔隙的尺度分布可用孔隙的分选性和孔隙分布歪度来表征。
2)孔喉比
孔喉比为孔隙与喉道的直径之比,可由岩样薄片统计求得。
西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原理》

1绪 论
水驱或非混相注气驱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最终采
收率通常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0~40%。
非混相驱
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如果把油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并放
置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液相,而且具有明 显的分界面。因此可以说油水是不混相的。
同样,尽管天然气在原油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但原油
,当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大和/或水驱流度比较高时,聚合物 驱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3 聚合物驱及其相关技术
聚合物驱发展历程
聚合物驱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于1964年进行了第一次聚
合物驱矿场试验,随后在1964~1969年间,进行了61个聚合物驱项目。从 70年代到1985年,共进行了183个聚合物驱项目,且一般都取得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
射频法采油(Radio Frequency Recovery) 超声波法采油(Ultra-Sonic Recovery) 振动采油(Vibrating Recovery) 磁法采油(Magnetic Recovery)
1绪 论
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 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油原始储量之比。在经济条件
提高采收率原理
施雷庭
西南石油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内容
1 绪论 2 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原理概述 3 聚合物驱及其相关技术 4 表面活性剂驱油 5 碱水驱 6 复合驱(二元、三元驱、泡沫复合驱等) 7 气体混相驱 (天然气、二氧化碳、氮气、液化气驱等) 8 热力采油(热水、蒸汽驱、蒸汽吞吐、火烧油层) 9 微生物采油(微生物调剖、堵水、微生物驱油、降解原油) 10 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
石油开采中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石油开采中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石油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之一,而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采收率的提高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至关重要。
因此,探索和应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对于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些目前常用的石油开采中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并对其原理和效果进行分析。
一、增强油藏驱替效应油藏驱替是指从储层中驱替原油的作用,有效的油藏驱替可以提高采收率。
增强油藏驱替效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水驱法:水驱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注水来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增强驱替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采取适当的注水压力和注水剂量,结合油藏特征和开发阶段的需求,来实现最佳的驱替效果。
2. 气驱法:气驱法主要是利用气体的浸润能力来驱替油藏中的原油,常用的驱替气体有天然气、二氧化碳等。
气驱法一般适用于压力较高的油藏或者已经进行水驱后的油藏,通过气体的相对低表面张力和较大的流动性,实现驱替效果的提高。
3. 辅助驱替技术:辅助驱替技术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界面活性剂驱和微生物驱等。
聚合物驱通过在驱替液中添加聚合物,提高液相黏度,减小流通道隙的流动,从而增加剪切阻力,增强驱替效果。
界面活性剂驱则是通过界面活性剂的作用来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实现油水乳化,降低粘度从而增强驱替效果。
微生物驱则是利用微生物的活性代替传统驱替剂,通过微生物的活性代谢作用,产生有利于油藏驱替的物质,提高采收率。
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处理技术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水井产生的垃圾及矽胶在油井中的堵塞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采收率。
1. 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细菌和藻类的生长,以避免对水系统的不利影响。
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水处理技术可以在不使用大量化学药剂的情况下降低水中的肉眼可见物质含量,提高水质。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不同的过滤膜将水中的杂质和沉积物分离出来,提高水的纯度。
ccuseor原理

ccuseor原理
CCUS-EOR是一种基于碳捕获和利用(CCUS)技术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注入到油藏中,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在CCUS-EOR中,二氧化碳被注入到油藏中,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膨胀作用:二氧化碳可以扩散和溶解在原油中,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油
藏压力,从而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2.溶解气驱作用:通过向油藏中注入二氧化碳,可以在油藏中形成溶解气驱,
利用气体的驱替作用将原油推出油藏。
3.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作用:通过二氧化碳的溶解,可以改善油水相对渗透
率,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CCUS-EOR技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氧化碳捕获、运输和注入。
在捕获阶段,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被捕获并压缩为液态或固态形式。
在运输阶段,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被输送到油藏中。
在注入阶段,二氧化碳通过注井注入到油藏中,并利用上述物理性质提高采收率。
CCUS-EOR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并且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

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石油采收率是指从油田中提取石油的比率,它是评估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石油采收率可以使石油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开采,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石油采收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1.有效驱替剂的应用:在油井注水或注气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驱替剂,如聚合物或地下水杂质治理剂等,可以增加石油的采集效果。
合理选择驱替剂能够提高石油的采集率,加快油井中石油的排出速度,并降低开采成本。
2.人工增油技术:包括常规压力维持、水驱、气驱、泡沫驱、高聚物驱等,可以通过在井口增加压力或改变地下油藏的渗透性、测井、射孔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
3.增加注水量:通过提高注水量,可以增加油井下面的水压力,从而使石油更容易被压出。
但是,必须注意注水量不能过大,过大的注水量会导致岩层塌陷,进而减少采油效果。
4.增加油井密度:在物探阶段,通过对地下油藏的详细研究,可以选择合适的油井密度。
增加油井密度可以提高采油的效率和采收率,但也会增加开发成本。
5.改进压裂技术:压裂是一种将低渗透油藏改造成高渗透油藏的方法。
通过在油井中注入压裂液,产生高压,将岩石断裂并形成裂缝,使石油在油藏中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6.运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如水平井和多段压裂技术,使用这些先进的提取技术可以增加石油井穿越岩石层的面积,提高石油的采集率。
7.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根据油井条件和油藏特点,合理选择开采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
例如,对于低渗透性油藏可以采用水驱或气驱等方式,对于高粘度油藏可以采用热采技术等。
总之,提高石油采收率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
只有充分发掘并合理利用油藏资源潜力,才能实现石油采收率的提高,进而增加石油产量,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一次采油 依靠 天然能量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二次采油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 学等宏观作用
三次采油 应用 (强化采油)
化学、物理、热 力、生物或联合 微观驱油作用
本章小结
1.影响波及系数的因素包括:流度比、岩石的宏 观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
Krw Sor o Kro Swc w
M<1:有较规则的流动前缘, 见水波及系数可达70%左右;
M>2:出现明显的粘滞指进 现象,波及系数降低。
五点法注采单元流度比对波 及状况的影响
结论
波及系数随水油流度 比的增大而减小。
降低M的措施:增大μw;减小μo; 增大Ko;降低Kw。
②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2.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包括:岩石性质及其微观 结构和流体性质。
3.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 法、热力采油法和微生物采油法 。
第八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重点
➢采收率、波及系数、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蒸汽吞吐与蒸汽驱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油藏采收率:累积采油量(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
量的百分比。
最
终采
收
率
=可 采 地质
储 储
量量100%
产生微观指进现象,从而影响驱油效率。
④毛管数NC(Capillary number) 在一定润湿性和渗透性多孔介质中,两相流动排驱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采收率原理1.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2、二次采油:继一次采油之后,向地层中注入液体或气体补充能量采油的方法。
3、三次采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的方法。
4、原油采收率: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量的比值。
5、波及效率:一个井网为注入剂所波及的面积占井网面积的百分数。
6、排驱效率:已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
7、注水采收率:从开始注水到达到经济极限时期所获得的累计采油量与注水前原始储量之比。
8、毛管数:粘滞力与毛管力的比值称为毛管数。
9、剩余油:水未波及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称为剩余油。
10、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为残余油。
11、流度:是指流体流动的能力。
12、流度比:表示驱替相流度与被驱替相流度的比值。
13、油水前缘:分隔油区和油水两相区的界面称为油水前缘。
14、一次驱油效率:是指排驱前缘的驱油效率。
15、无水采收率:是指油水前缘突破时总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16、注水极限采收率:是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即产水率达95%-98%时,总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17、井网:是指按一定几何形状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系统。
18、微观驱替效率E D:是指在水波及区,水洗油的程度。
19、宏观扫油效率E V:水在油藏中的波及程度。
20、粘性指进:是指在排驱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差异引起的微观排驱前缘不规则地呈指状穿入油区的现象。
21、舌进:是指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凸进的现象。
22、水驱油藏中毛管准数:是指水驱油藏驱油的动力与阻力的比值。
23、水驱特征曲线:即累计产水量于累计产油量的关系曲线。
24、原始油带:油水界面前方的原始油水饱和区称为原始油带。
25、两相流动区:油水界面后方的水波及区称为两相流动区。
26、前缘突破:当前缘到达生产井井底时称为前缘突破。
1、聚和物:由大量简单分子(单体)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或合成的物质。
2、水解:聚和物分子中的酰胺基别羧基所取代的过程。
3、水解度:是指聚丙烯酰胺在NaOH作用下酰胺基转化为羧基的百分数。
4、不可入孔隙体积:聚和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有些孔隙能让水通过,却限制了聚和物分子的进入,通常将这部分孔隙体积称为不可入孔隙体积。
5、溶剂化作用:是指溶剂分子吸附在聚和物大分子表面。
6、机械捕集:是指比岩石孔隙大的分子进入并保留在岩石中。
7、阻力系数: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盐水和聚和物溶液的流度之比。
8、残余阻力系数:是指注入聚和物前后盐水的流度比。
9、堵水:向油井高渗透层注入封堵剂,对油井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迫使排驱水进入第渗透层的技术措施。
10、聚和物溶液的特性粘度:浓度趋近于零时,聚和物溶液的粘度减去溶剂粘度,然后用溶剂粘度与聚和物的粘度的乘积去除。
11、聚和物的降解作用:是指聚和物分子链被剪断,分子量降低。
12、粘度:剪切力与流动速度(剪切速率)的比值。
13、无限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聚和物溶液在相当高的剪切速度下(约>105s-1),其流动曲线斜率接近直线,称之为无限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14、零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聚和物溶液在相当低的剪切速度下(约<10-2s-1),其流动曲线斜率接近直线,称之为零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15、偏差系数:说明毛细管粘度计测量的视粘度与剪切速率曲线的斜率和由多孔介质对同一流体进行试验所得的斜率之间的偏差。
16、机械降解:在高速流动时,具有柔性的长链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被剪断,是分子间结合力下降,粘度降低。
17、化学降解:主要指热氧化、自由基取代、水解等。
18、挤出胀大比:挤出物直径与管口直径的比值称为挤出胀大比。
19、筛网系数:通过分别测定溶剂(盐水)和聚和物溶液的液面从顶部定时标记流到底部定时标记所用的时间t w和t p,则筛网系数为:t p/t w。
20、附加渗透率降低:经聚和物溶液流过的岩心,在等速下用水冲洗,至流出液中不含聚和物分子的冲洗渗透率,若降低压差其流量不是按达西定律成正比例下降,而是比达西定律预测的流量小得多,这是滞留分子粘弹效应造成的附加渗透率降低。
21、注入能力:一口井的注入能力定义为体积注入速率与井底流动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压降的比值。
1、表面活性剂:是指能够由溶液中自发地吸附到界面上,并能显著地降低该界面自由表面能(表面张力)的物质。
2、亲水亲油平衡值:定量地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部分的亲水能力对亲油部分的亲油能力的平衡。
3、胶束:当水的表面聚集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得到饱和时,溶液中大部分活性剂的烃链便相互吸引而缔合成以烃链束为内核、亲水基外露的分子聚集体,这种聚集成团状的活性剂称为胶束。
4、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活性剂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5、胶束溶液:含有胶束的活性剂溶液称为胶束溶液。
6、活性剂稀溶液:活性剂浓度低于CMC的溶液称为活性剂稀溶液。
7、溶胀胶束:在胶束溶液中加入油,油会溶解到胶束核心中,增溶后的胶束体积增大,称为溶胀胶束。
8、助活性剂:如果在胶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剂,其增溶能力会大大提高,这种化学剂通称称为助活性剂(简称助剂)9、微乳液:如果被增溶的油、助剂过量时,胶束会达到饱和肿胀程度,便以乳状液分离,形成新的乳状颗粒,当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时,调解水的矿化度,使系统界面张力改变,从而油、水、活性剂、助剂形成一个稳定的分散体系,称为微乳液10、外相微乳液:当水增溶在胶束核心中,油是连续相时,这种微乳液称为油外相微乳液。
11、水外相微乳液:当油增溶在胶束核心中,水是连续相时,这种微乳液称为水外相微乳液。
12、拟三元相图:在实际应用中,为表示方便,常将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分别视为三个独立的组分,有它们候车的三元相图称为拟三元相图。
13、分配系数:所谓分配系数是指油相和水相中表面活性剂的平衡浓度的比值。
14、非混相驱:是指驱替流体与被驱替流体在油层的任何位置都不能形成混相体系,而是形成两相体系的驱替。
15、部分混相驱替:是指驱替流体与被驱替流体接触时是混相的,随着驱替流体的前进,不断与前面的被驱替流体接触,因而不断被稀释,最后形成非混相。
16、混相驱:是指在油层任何位置,驱替流体与被驱替流体之间是完全混相的驱替。
17、泡沫驱油法:是在注入活性水中通入气体(如空气、烟道气或天然气),形成泡沫,利用气阻效应,使水不能任意沿微观大孔道、宏观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从而改善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18、泡沫质量(或干度):是指气体体积占整个泡沫体积的百分数。
1、碱水驱:通过将比较廉价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掺加到注入水中以增加其PH值,碱与原油反应降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使原油乳化,改变岩石润湿性并溶解界面薄膜,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2、酸值:所谓酸值是指中和一克原油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3、表面活性剂与碱二元的协同效应:是指表面活性剂与碱共同存在可产生超低的界面张力。
4、三元复合驱应用中存在的色谱分离现象:是指三组分的运移速度不同造成三组分分离的现象。
5、碱聚和物驱油:就是在碱驱的基础上,用聚和物进行流度控制,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6、三元复合体系驱(ASP驱):就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及碱降低界面张力,并结合聚和物进行流度控制,从而提高洗油效率和波及系数。
1、初次接触混相:注入的溶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能混相,把这种方法称为初次接触混相。
2、多次接触混相:由于物质传递作用,即使采用的不是初次接触混相溶剂,注入的流体与油藏原油经过多次接触也能达到混相驱替,称为多次接触混相。
3、相:指的是物质的均匀性区域,即由此区域内任一点移到另一点其性质不发生连续的变化。
4、组分:是指任何可识别的化学实体。
5、最小混相压力:能形成混相的最低压力。
6、多组分:是指含有一个以上,可单独区别种类或组分的液流。
7、多机理流动:是指有一个以上的物质运移机理出现的流动。
1、蒸汽激励法:蒸汽被注入井中,然后经历一个短暂的关井期后油井开始生产。
2、热驱:所谓热驱,是将流体(蒸汽驱:注蒸汽;火烧油层:注空气)连续地从一些注入油层驱替原油,从而另外一些井产油。
3、热力激励法:主要是靠加热生产井附近的油层,降低原油粘度以及解除射孔孔眼或储层孔隙中的堵塞而大幅度地提高该井的原油产量。
4、比热:定义为使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
5、导热系数:衡量热传导性大小的物理量为热传导率,即导热系数。
6、汽化潜热:对于单组分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如继续加热,其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热量完全用于使液体汽化,叫做汽化潜热。
7、正向燃烧:是因为先点燃注入井附近的油层然后燃烧前缘由注气井向采油井方向推进。
1、弥散力:是由相互作用的分子中瞬间诱导出的偶极矩而产生的力。
2、地面法:是在地面取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并注入油层,以求得采收率的提高。
3、油层法:直接将微生物注入到油层,使其在油层中繁殖,代谢出有利于原油流动的产物,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填空:1、一次采油中主要依靠的天然能量包括:(天然水驱)、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气驱及重力驱等。
2、为了保持地层压力,多数油田将注水与一次采油同时进行,因此,又将注水采油方法称为(压力保持法)。
3、注工作剂驱油时,油藏内原油采收率是(面积波及效率)、接触系数、洗油效率的函数。
4、由流度比的表达式可知,提高注入水的粘度或(降低)油的粘度,即可降低流度比,改善波及系数。
5、经过水驱之后,存在于油层内的油应分为(剩余油)和残余油两部分。
6、油藏内残余油的分布是微观的,一般不连续,多呈孤立的(膜)状、滴状、悬垂状、孤岛状、索状、丝状以及簇状等等。
7、理论上油水推进方式可分为活塞式和(非活塞)式前缘推进两种形式。
8、引起舌进的基本原因是:流度比M (>) 19、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相比,它们水驱后残余油:亲油( > )亲水。
10、在多孔介质中,(毛管)力是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因。
11、粘性指进,是指由于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粘度)不同,而在非均质地层中产生指进现象12、毛管准数是指油藏驱油的动力与(阻力)的比值。
13、如果毛管准数上升,则残余油饱和度(下降 )14、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15、由于水的来源广、价格便宜、(采收率高),所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采油方法。
16、世界上用“提高原油采收率”这个术语来概括除(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
17、当采用室内岩心分析法来测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时,应用(地层油体积系数)对残余油饱和度进行校正。
18、整个油藏的采收率是体积波及系数与(洗油效率)的乘积。
19、水淹带中留下的(残余油)是进行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20、毛管数是指粘滞力与(毛管力)的比值。
1、聚和物一般具有线型、支链型、(交联型)三种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