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论文

合集下载

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章节内容

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章节内容

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章节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谈美》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悲剧心理学章节探讨了悲剧的本质、悲剧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悲剧对人们的启示。

本文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叙述,以深入探讨朱光潜先生对悲剧心理学的独特见解。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对悲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悲剧的核心是人类命运的悲剧性,即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经历一系列挫折和磨难,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无奈和苦难,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常。

在悲剧中,人们往往面临着无法逃避的命运之网,这种命运的悲剧性使得悲剧成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探讨了悲剧人物的心理特征。

他认为,悲剧人物往往具有强烈的内在冲突和复杂的心理矛盾,这种矛盾使得他们在悲剧中陷入绝望和苦难之中。

悲剧人物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深层次矛盾和挣扎,揭示了人类心灵中的脆弱和无助。

悲剧人物的形象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他们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一部分。

朱光潜先生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对人们的启示和反思。

他认为,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选择。

悲剧对人们的启示在于,面对困境和苦难时,人们应该坚强、勇敢地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悲剧的反思使得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珍惜周围的人和事,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对悲剧心理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揭示了悲剧的本质、悲剧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悲剧对人们的启示。

通过对悲剧的研究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心灵的奥秘,更好地面对困境和苦难,更好地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朱光潜先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心灵启示和人生指导,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此处应有个人心得体会】。

第二篇示例:朱光潜的《谈美》是一部探讨美学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元素。

悲剧中的审美经验——从悲体验谈起

悲剧中的审美经验——从悲体验谈起

109[摘 要] 审美经验是朱光潜先生《悲剧心理学》开篇的第一个问题,问题缘起为悲体验是如何成为完成悲剧审美体验的必要一环。

悲剧人物何以振奋、净化人心?人观看悲剧后为何可以更平静地面对现实生活?每个人对切己性的没有崇高目的的平庸的痛苦有所感悟等都是审美经验的积累,悲体验是观者可以感受悲剧的基础和现实材料,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可以形成悲剧。

而对绝望的彻底体会和反抗,是人能从悲剧人物身上体会到的第二重审美感受的涤荡。

[关 键 词] 悲体验;绝望;净化悲剧中的审美经验——从悲体验谈起王 静一、悲体验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中明确地表达了“为什么中国人、印度人和希伯来人这些伟大的民族,当他们满足于哲学和科学的时候,虽然在文学各个领域里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却根本没有写出一部真正的悲剧”①。

也就是说,朱光潜先生并不承认中国写出过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透视悲剧主要基于对人性的复杂性的认识。

在相当程度上,复杂性其实就是可能性。

人在被孕育阶段,首先长出来的是一颗心,其次是大脑。

可见,在自然规律中,心是比大脑更重要的。

大脑控制人的理智,而心掌控人的情感。

如何更好地疏导人的情感滞塞,让人更好地将理智与情感统一起来,这是本文关心的问题。

在《诗学》第6章中,亚里士多德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取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感得到净化。

”②亚氏强调情节乃是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模仿某个行动。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中就是对已去的时间的一种再现,即此情节是已经逝去的矛盾,从时间的焦点中已然退居二线,不再是人们奋力挣扎的原点,就如同人们回忆往事。

悲剧之所以可以勾起人们的怜悯和同情,是因为这些悲剧人物与事件以一种不会伤害观众但又可以勾起观众类似经历的情感回忆,即所谓的审美经验。

论悲剧美感

论悲剧美感
,但是 该人物所 代表 的美好 理想 却 能够 存活 。 “ 所 以悲剧 的结局 虽是一种灾 难和痛苦 ,却仍是 一
种 ‘ 调 和’或 ‘ 永 恒 正 义 ’的 胜 利 。” ( 3)尼 采 尼 采认为悲 剧是 日神 精神 和酒 神精神 的结合 ,但悲剧 打分 是 命 运 所 引 发 的灾 难 。
( 2)黑格尔 黑格 尔将悲剧 称之为 两种力量 的冲突 和调 解 。但 从其一方 面来 看 ,他们 都没有什 么错误 ;但 是将之放 置在整 个大环境 中 看 时 ,他们各 自有偏 于片面 ,存 在明显 的不足 ,面 对这样 的状 况 ,最好 的办法 就是将 悲剧 中代 表这种 片面观点 的人物放置 于
悲剧感区别于一般的崇高感 ,可以说悲剧 仅是崇 高的一 种。 同时 ,悲剧 感 与崇 高感 还有 一 些差 别 ,那 就是 悲剧 感 中 包含 “ 怜 悯 ” 。作 为一种 美 的形式 ,可 以说 崇 高恰 恰是 可怜 悯的对立 面。而 “ 悲剧 的奇迹就 在于能够将这两对立 面结合在 起 !”通过对悲剧和 崇高感 的分 析 ,朱光潜发 挥与拓展 了亚 里斯 多德 关于悲剧 的理沦 。他根据 “ 崇高会激起 两种不 同的情 感 ,首先 是恐惧 ,然后 是惊奇 和赞美 ”的结论 ,指出亚里士多 德列举 的悲剧情感大 概不完全 ,更 赞同于 “ 在怜悯 和恐惧之外 应加上赞美 。” 3结语 在实 际生活 中 ,在很 多时候 ,一些灾难性 的后 果并不是人 们 自己选 择的 ,而是 有一种个人所 不能选择 的、个 人不能支配 的 、不 可抗拒的力量所 决定 的 ,那 就是命运 ,而 悲剧 的意蕴正
尽管激起恐惧 ,或者说恰 恰 因为它激起 恐俱 ,便使 我们感到振 奋 。它唤起不同寻常的生命 力来 应付 不同寻常的情境 。 在所有这 些 “ 恐惧 ”的情形 中 , “ 正是命运女 神造成所有

悲剧美学

悲剧美学

浅谈悲剧美学摘要本文从“视悲为乐”这个普遍的现象入手谈论为什么悲剧这么受欢迎。

结合近代美学大家朱光潜的对这方面的研究和评论,深化研究悲剧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悲剧美学“视悲为乐”朱光潜一、谈谈悲剧美学里的“视悲为乐”的因素以及美学史上对它的理解文艺学上常常有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不断因为人世间的苦难而呻吟,却又喜欢看舞台上演出的悲惨事件。

“他们看过美狄亚杀死自己的女儿,或李尔王收到亲生女儿的虐待,却心满意足地离开剧院回家去。

”因而这种“视悲为乐”现象就是破解悲剧美感体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其实这个命题的提出是人类的两种最基本的情感体验:第一是日常生活体验,第二是艺术生活体验,这两种体验所形成的反差做基础的。

众所周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除了病态的人以外,正常的人都有这么一种心理特征,就是接受并欢迎美好的东西,或令人快乐的东西,进而排斥与拒绝另人伤感的、痛苦的东西。

但在审美活动中却有另外一种的情况,那就是很多观众愿意接受那些令人哀痛的审美经验,从中得到美感。

人们在艺术中的表现悲痛与死亡的东西感到欢乐,甚至是得到解脱。

这个现象的破解成为了悲剧美学的一个线索。

在西方美学史上,曾一度有人把悲剧的快感的原因归结于与生俱来的“恶意”。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欣赏悲剧是处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的本能。

因为“死亡意识”的出现,最初的悲剧意识就出现了。

当人们进入剧院,看到大人物看到英雄也会死,在心中获得了平衡感就是视悲为乐的一个依据。

叔本华与尼采则认为,人类的痛苦和悲剧的根源是人有生命的欲望和意志,而现实中这种欲望与意志又经常受压迫。

艺术上尼采所提出的酒神精神,艺术创造是一种生命满溢状态的迸发,哪怕是一些些的颓废或者不充盈的东西都是丑的。

最后马克思美学中,恩格斯提出了悲剧冲突的模式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

有关于悲剧快感,圣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里面有过这么一段精湛的描写:“戏剧也曾使我迷恋,剧中全是表现我的痛苦的形象和激起我的欲望之火的形象。

你缘何喜爱悲剧—重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有感

你缘何喜爱悲剧—重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有感
2、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
3、尼采《悲剧的诞生》,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4、《外国美学17》《外国美学》编委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一版
5、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1
(三 )结语
先生在其著作的结尾中下结论认为悲剧之所以得到人们的亲睐,是因为悲剧快感。悲剧同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事件不同点之一就是悲剧通过艺术手段使得它与现实生活距离化了,虽然其中表现的内容与人类现实生活还有一定联系,但是它与现实已经有了距离,这就让人类易于接受,容易产生悲剧快感。另外悲剧如果仅为表达人世间的不幸和苦痛的话,也不会引人注目的。它只中总有人的尊严意识和生命力感在其中支持悲剧人物,同时也鼓舞着观众在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时昂首向前。它之中蕴含的一些理念能给人一种信仰和寄托,使人们产生一种近乎宗教的情怀。
悲剧快感是一种审美经验,根据朱先生对美感经验的分析,它必定是超功利、超逻辑、超道德的,既然观众在欣赏悲剧时完全是一种审美的态度,那么它必定不会涉及到人性善恶的问题。
2、 同情说
同情说与亚里士多德的“怜悯”说在某种层面上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的。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人们在观看痛苦中得到快感,是因为他同情受苦的人。法国的人道主义者博克就持此论点。他认为“悲剧快感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需要,它有益于人类的健康”。[3]从现实苦难中得到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是基于人类更深程度上的同情心,所以现实痛苦比悲剧更具吸引力。朱先生认为博克的生物学论点缺少科学根据,博克认为现实中的悲剧比舞台上的悲剧更具有吸引力,他的同情学说属于道德同情,而非审美同情。所以博克是抱着道德同情观点去分析悲剧快感的,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只是一种伦理道德上的论点。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笔记及心得.doc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笔记及心得.doc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笔记及心得.doc《悲剧心理学》这部著作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悲剧的本质和悲剧展现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我关于这本书的笔记及心得。

笔记:一、人类对悲剧的神秘、兴奋和满足感悲剧通过体现人生的难题来符合人性的复杂,满足人们对于美和真实的追求。

悲剧性展示了人生不可能避免的意外和悲痛,吸引了我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艺术家的兴趣和高度的审美意识,使得悲剧成为一个表达最强烈的情感和最严肃的思想的途径。

二、悲剧的本质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展现人类生存的困难和意外来表达人类本质的哲学问题。

它的目的是在人的内心深处引起情感震颤。

三、悲剧的构造悲剧是由情节、角色、语言和为快感而预期的主题构成的。

情节应包含展示人生中难题和悲剧性的强烈动机。

角色应该得到深入发展,以便他们的冲突和激情甚至在场景之外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悲剧语言通常是解说性质的,是对人物行动的评价和对局势发展的预示。

主题应改变人类思想或道德的理念或观点,或揭示人生的真相或儿戏。

四、悲剧的几个要素悲剧有两个显著的要素,一个是情感激发,另一个是智力激发。

悲剧的情感部分主要涉及艺术家所渲染的情感,智力部分要求人们从这些情感中推理和深入思考。

心得:此书深刻阐述了悲剧的叙述特点和艺术原则,对于初学者和已经懂得的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经作者的深入分析和对学术场内外的广泛研究,本书对于对悲剧本质的理解以及对悲剧艺术魅力的体会都更进一步。

通过阅读该书,我认为,悲剧是我们生活过程中必然要接触的一种情感体验,它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

除了追寻快乐和成功之外,悲剧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复杂,思考人类的本质和道德。

总之,《悲剧心理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悲剧的精髓。

我相信,阅读了这本书,我们对于人生和艺术的认识将更深入、更广泛,受到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悲剧心理学〉读后感》最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思绪万千的书。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对悲剧的剖析那叫一个深刻,让我对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往吧,我总觉得悲剧就是让人哭哭啼啼、心情低落的东西,没啥特别的。

可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朱先生说,悲剧不是简单地描绘苦难和不幸,而是通过这些展现出人类精神的坚韧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小事,虽然和那些伟大的悲剧作品没法比,但也让我对“悲剧”有了点儿切身的感受。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一个朋友组织的户外活动。

原本想着能好好放松一下,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一群人来到了郊外的一座小山脚下,准备来一场小小的登山挑战。

一开始,大家都劲头十足,有说有笑地往上爬。

我呢,也不甘示弱,冲在了队伍的前面。

可爬着爬着,我就发现这山比我想象的要难爬得多。

山路崎岖不平,杂草丛生,有些地方甚至还很陡峭。

但我这人吧,有点倔,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我咬着牙继续往上爬。

就在我好不容易爬上了一个比较陡的坡,正准备喘口气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就不受控制地往下滚。

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只感觉到心跳急速加快,耳边是呼呼的风声。

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要摔惨了!”就在我以为自己要摔个鼻青脸肿的时候,幸运地被一棵大树给挡住了。

我躺在那里,惊魂未定,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朋友们听到动静纷纷围了过来,关切地问我怎么样。

我强装镇定地说:“没啥大事,就是吓了一跳。

”可实际上,我的腿和胳膊都擦伤了,火辣辣地疼。

但我还是决定继续往上爬,不能因为这点小挫折就放弃。

于是,我一瘸一拐地跟在大家后面,每走一步都疼得直咧嘴。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心里确实有那么一瞬间的喜悦。

可当活动结束,回到家后,我的伤口开始疼得厉害。

晚上睡觉的时候,翻个身都疼得要命。

那几天,我简直是度日如年,干啥都不方便。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算不算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小悲剧呢?原本期待着一个愉快的周末,结果却弄得伤痕累累。

理想、崇高与命运——浅析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的悲剧思想

理想、崇高与命运——浅析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的悲剧思想

理想、崇高与命运——浅析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的悲剧
思想
张琼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22(6)5
【摘要】《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这部著作围绕悲剧快感问题对诸多西方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解读,并表现出了对悲剧的强烈偏爱。

在这些批判与倾向的背后潜藏着朱光潜先生个人的悲剧思想。

朱先生悲剧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悲剧是将人生“距离化”的理想世界,具有崇高感,并充满了命运感。

探究朱先生悲剧思想的来源可以发现,它既与其悲剧人生观密切联系,也受到了尼采悲剧哲学思想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73-176)
【作者】张琼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
【相关文献】
1.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2.从拉康心理学角度分析《美国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
3.从拉康心理学角度分析《美国
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4.浅析鲁迅笔下思想启蒙者的悲剧性命运5.坚守中的崇高,净化后的愉悦——浅析《苏武传》的悲剧审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朱光潜先生真的很厉害,他就像一个心灵捕手,把悲剧这个神秘又有点沉重的东西剖析得明明白白。

以前我看悲剧,就只知道跟着主角哭哭啼啼,或者感叹一句“好惨啊”。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悲剧背后有这么多的学问。

从书里我了解到悲剧的起源那可是源远流长啊。

就像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悲剧一开始就像河底的一块大石头,稳稳地扎在那儿。

它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小水花,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比如说古希腊的悲剧,那时候的人在舞台上又是唱又是跳地演那些英雄的悲惨命运,这可不光是为了娱乐大众,那是在探索人和神的关系,探索命运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主宰一切的东西。

书里还讲到悲剧产生的心理机制。

这可有意思了。

原来我们看悲剧的时候,心里就像在玩跷跷板。

一方面我们为悲剧人物的遭遇感到痛苦,同情心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可另一方面呢,我们又能从这种痛苦中找到一种奇特的快感。

这就好比吃辣椒,辣得嘴巴疼,可还是觉得爽。

我就想啊,我是不是有点“变态”,怎么看别人倒霉还能有快感呢?不过朱先生告诉我,这可不是“变态”,这是人类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在悲剧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可同时也看到了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的抗争精神,这种抗争精神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我们既敬畏又钦佩,而我们感受到的快感就是从这种对人性伟大之处的领悟中来的。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对各种悲剧理论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理论就像武林中的各个门派,各有各的绝招。

有的理论强调命运的捉弄,就像命运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总是把人往绝路上逼;有的理论关注人物性格的缺陷,就好像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人物自己的性格弱点把自己拖进了悲剧的深渊。

先生把这些理论都摆出来,就像一个武林大会,让它们互相切磋,然后又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评判它们的优劣。

悲剧

悲剧

悲剧摘要: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被称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和冠冕”历来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它包括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展示的人生悲剧性所构成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本文悲剧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悲剧的含义,悲剧的本质特征,审美形态理论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悲剧理解本质审美“悲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悲剧主要是指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悲剧即广义的悲剧,而不是作为喜剧样式之一的悲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指那些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到不可避免的苦难或者毁灭。

朱光潜在《悲剧的心理学》之中认为现实生活中没有悲剧。

他说:“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悲剧。

正如词典里没有诗,采石场里没有雕塑品一样”,悲剧同样也是广义的美得一种,是一种审美的意向,因此它同样离不开审美主体,同样需要人得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

1.关于悲剧定义的三种理解<1>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陶冶”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艺术的性质,主要表现在:1悲剧是人得行为动作表达。

2,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3。

悲剧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而使情绪得到陶冶。

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西方美学史上对悲剧很重视,悲剧一向被称为崇高的诗,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结局,还是哈雷母特的悲惨命运,其中表现出来的现代西方社会悲剧意绪,悲剧所给予人的惊魂动魄的感受,并不在乎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可抗拒的矛盾法则以及那些摧残人、拨弄人的来自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人自身,来自主人公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并以有限的力量向强大的环境所做的抗争。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论文]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论文]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摘要:本文从“直觉”、“距离”“移情”三个维度,对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的美学观点进行细微解读,运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尝试对看似艰深的美学做出世俗化解释。

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美”是怎样产生的。

关键词:直觉距离移情朱光潜被誉为“美学大师”,著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谈美》等多部文艺理论著作。

其美学理论虽未能成为主流文学的佼佼者,但不失为文艺理论界的一朵奇葩,为世人所瞩目。

朱光潜在一九三六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文艺心理学》序言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自白:“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

因为喜欢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等问题;因为喜欢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文学趣味上的个别差异;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的美学著作。

”广泛的兴趣,是朱光潜在美学研究领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朱光潜幼时接受了近十年的私塾教育,有十年时光都在进行议论文写作,这使他练就了出色的文笔,同时具备了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

他曾在港大文学院就读,并赴英、法留学,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翻译了三百多万字的作品,尤以黑格尔的巨著《美学》享誉国内。

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在学习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进了中国元素,成为沟通中外文学的桥梁。

他的美学理论是嫁接西学和中国文学的硕果,深入浅出的论证,通俗易懂的语言,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望。

在《文艺心理学》中,朱光潜以直觉说、距离说、移情说来解释美是怎样产生的。

他指出美的本质是“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认为“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1]。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不但“忘却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自己的存在”。

这种美学思想既和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物我合一”一脉相承,又受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以为“人生大患在有我,人人都是“自己意志的奴隶”。

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论文

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论文

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论文《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留学法国的毕业论文,也是我国现代第一部研究西方悲剧理论的专著。

这本著作在对各种西方悲剧快感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融汇中西,折衷调和”的创新性见解。

朱光潜的悲剧观强调欣赏者的主动参与,站在独特角度,探求欣赏者的心理反应,无疑是一大创新,但其站在审美经验里所谈及的审美体验,也与现实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本文主要从悲剧快感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探讨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

一、悲剧快感的由来在《悲剧心理学》第一章也就是绪论部分就谈及到了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悲剧这个问题,我们的天性使我们被美好的东西所吸引,流连忘返;在现实生活中,痛苦和灾难可怕到让人躲避不及,而悲剧中的痛苦和灾难却能给人带来快感,悲剧中的事物总能在不知不觉间引起人们审美体验,其中的痛感是如何转化成快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朱光潜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他先是介绍了以法国学者法格为代表的“恶意说”,“恶意说”认为人们之所以愿意观看悲剧源于“人是稍稍有些变化的野蛮的大猩猩的后代”,正是因为人们内心的这种邪恶力量使得人们在观看他人遭遇灾难时感到快乐,也正是因为这种快乐而产生快感,不为痛苦和灾难所动。

与法格“恶意说”相对立的则是以英国学者博克为代表的“同情说”,“同情说”则认为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则是在悲剧的观看中体现出来了,幸运的人们因不幸人们的遭遇而感动同情,不幸的人们因不幸的遭遇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言外之意,人性善是喜爱悲剧的首要原因。

朱光潜否定了“恶意说”和“同情说”,认为两者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混淆了现实苦难和悲剧苦难之间的区别,混淆了现实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当然并不排除有人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观看悲剧,也不排除有人抱着同情的态度加以欣赏,但这终究不是促使痛感转化为快感的首要原因。

从而,朱光潜更加确定悲剧快感是独立于个人利害得失之外的审美体验,否定了人的善与恶对悲剧快感产生的首要作用。

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章节内容

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章节内容

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章节内容《谈美》是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悲剧心理学章节探讨了悲剧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深入剖析了悲剧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悲剧心理学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悲剧的基本特征悲剧作品以人物的悲剧结局为主要特征,通常是主人公由于某种缺陷或错误而走向灭亡的故事。

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是悲剧不可或缺的元素,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冲突使得悲剧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二、人物的悲剧性格悲剧人物往往具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比如鲁莽、傲慢、贪婪等特点。

这些缺陷导致了人物走向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同时也展现出人性的弱点和脆弱性。

朱光潜指出,悲剧人物的性格设计需要符合人性的普遍规律,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心理冲突与故事发展悲剧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矛盾常常推动故事的发展,产生许多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

朱光潜讲到,人物的心理变化需要符合情节的逻辑性,才能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和引人入胜。

而这种心理冲突的渲染也正是悲剧作品引人注目的地方。

四、命运的悲剧色彩悲剧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人物往往被命运所左右,最终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运。

朱光潜在文章中强调,命运对于人物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正是这种对命运的顺应和反抗构成了悲剧的内核。

五、悲剧结局的意义悲剧作品往往以主人公的死亡或悲惨结局结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光潜在《谈美》中指出,悲剧结局的意义在于通过主人公的牺牲和遭遇,来反衬出人类的尊严和价值观念。

这种对悲剧的肯定和认同,正是悲剧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六、悲剧心理学的启示悲剧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启示我们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朱光潜认为,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冲突可以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生活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七、对悲剧的审美情感悲剧作品常常引起人们强烈的审美情感,使人在阅读或观看时产生共鸣和感动。

从_悲剧心理学_看朱光潜对悲剧快感的创新性论述

从_悲剧心理学_看朱光潜对悲剧快感的创新性论述

2007年10月第20卷 第5期阴山学刊YI NSHAN ACADE MIC JOURNA LOct.2007Vo1.20 No.5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对悲剧快感的创新性论述Ξ杨 菊(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 要:《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留学欧洲期间写作的博士论文。

这本著作在对各种西方悲剧快感理论批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于悲剧快感的创新性理解,在悲剧快感、悲剧精神、悲剧缘由这几个方面尤其见出作者思考的深入和见解的创新。

他强调悲剧快感是由于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从而消除了因郁积的能量导致的高强度的紧张,郁积的能量在得到宣泄和缓和后,就引起了快感。

在悲剧精神上,他是既悲观又乐观,但归根结底是乐观的。

他看重的是悲剧中体现出来的虽然失败毁灭但依然强烈的人类的尊严以及由此而生的振奋之感。

关于悲剧缘由,朱光潜由于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特别重视命运在悲剧中的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悲剧;悲剧快感;悲剧精神;悲剧缘由中图分类号:Z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7)05-0017-05 起源于古希腊宗教祭祀仪式和民间歌舞的悲剧,自诞生之日起便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类型,悲剧被大家誉为是“艺术的冠冕”和“艺术的顶峰”,是最高的文学形式,那些杰出的悲剧家也被看作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天才。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古往今来的美学家、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剧作家们对悲剧研究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心血,他们从哲学、美学等角度对悲剧的本质、特征、类型等重要问题作了阐述和分析。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是他留法期间用英文写作的博士论文。

这本书1933年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大家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他独辟蹊径从心理学这个角度对悲剧是如何将痛感转化为快感的、悲剧的精神究竟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决定悲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关于悲剧快感的主要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富有创新性的论述。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摘要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这部论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光潜在那个时代对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哲学家们对悲剧快感问题的接受和评价,它被大家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

这部著作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切入问题的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自下而上的思维方法和整体系统的思想方法,还是“心理距离”说的批评标准都富有新意,且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悲剧快感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难题。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思维方法心理距离《悲剧心理学》这本关于悲剧快感的论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光潜在那个时代对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哲学家们对悲剧快感问题的接受和评价,也确立了他用心理距离说折中融合形式主义美学和道德论美学后的形式主义美学批评家的基本思路。

它被大家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

朱光潜也因为这部著作不仅被西方文艺理论家认可,同时奠定了他在中国美学、文艺学界的重要地位。

朱光潜这部著作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

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其主要原因。

无论是切入问题的角度,思维方法还是批评标准都富有新意,且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悲剧快感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难题。

一、现代心理学的切入角度从心理的角度研究文艺。

探讨悲剧历史上早已有之。

比如中国古代的“虚静”说,“发奋著书”论,西方的“迷狂”说等都是从心理的角度来阐释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心理条件,但是这些论述都还零星地点缀在文艺心理研究中。

不成系统。

真正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文艺问题,需待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熟。

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文艺问题促成了一个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的诞生。

确实文艺中的有些问题需要用心理学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对某些文艺问题的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哲学的层面上,如果不能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问题,那么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的秘密就会一直得不到真正的揭示。

在我国,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文艺,王国维要算是第一个。

他在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功底。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篇一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嘿,朋友!最近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思绪万千的书啊!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想:“悲剧心理学?能有多深奥?”结果,越读越发现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深邃的情感漩涡。

朱光潜先生的分析,那叫一个犀利!他让我明白,悲剧可不是简单的悲惨故事,而是有着深刻内涵和复杂心理机制的艺术形式。

也许你会问,悲剧不就是让人哭哭啼啼、心情低落吗?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可朱先生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在书中,他提到悲剧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越平凡生活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些悲剧作品,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那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觉得命运咋就这么不公呢?但现在想想,那种心痛的感觉,不正是悲剧的魅力所在吗?它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命运的无奈。

不过,我觉得有时候悲剧也会让人有点儿“犯怵”。

比如说,看完一部特别悲惨的悲剧,可能好几天都缓不过来劲儿,心里一直沉甸甸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副作用”吗?我一边读一边想,我们为啥要去欣赏悲剧呢?是为了找虐吗?可能不是吧。

也许是通过悲剧,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更珍惜眼前的幸福。

总之,读《悲剧心理学》这一路,我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又陷入迷茫,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但不得不说,这一趟“心灵之旅”,真好!篇二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读后感哎呀妈呀,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意思?”谁知道,读着读着就入迷了。

朱光潜先生对悲剧的解读,那简直是深入骨髓啊!他说悲剧能让人产生一种“净化”的感觉,啥是净化?我一开始也懵圈。

后来琢磨着,可能就是把我们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情绪都给清理了一遍。

就像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纠结、痛苦,让我也跟着揪心。

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我能咋办?可能早就崩溃了吧!但这就是悲剧的魔力,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不过,我也在想,为啥我们非得从悲剧里找这种感觉呢?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还得在书里、戏里找虐?也许,正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我们才需要从悲剧中找到一种共鸣,一种安慰,告诉自己:“嘿,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惨!”比如说,看到悲剧里的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还是没能有个好结局,我会感叹:“人生无常啊!”但同时,也会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去生活,去珍惜当下。

浅析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

浅析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

浅析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作者:杨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8期摘要: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终生致力于美学的研究工作,其所著的《悲剧心理学》一书,对我国的悲剧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讨论了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的来源,其次对朱光潜的悲剧美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最后对朱光潜的悲剧美学思想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朱光潜;悲剧美学;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4-0273-02朱光潜是我国最著名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对我国进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的一生撰写了许多美学方面的书籍,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美学和中国美术史》、《变态心理学派别》、《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他为我国美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来源要想研究朱光潜的悲剧美学思想,就要知道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从何而来,通过对《悲剧心理学》一书的研究发现,他的悲剧理论来源于西方悲剧理论,但他并不是一味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理论,而是在批判中继承,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悲剧美学思想。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世界悲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悲剧思想对后世许多哲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朱光潜也不例外。

对朱光潜影响最大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人心的作用,悲剧可以消除怜悯和恐惧这两种情感中让人痛苦的部分,从而使人的心情得到放松,达到净化作用。

朱光潜批判的接受了这种看法,他认为,悲剧可以缓和一个人的情绪,让人们合理的宣泄怜悯和恐惧这些负面情绪。

但是悲剧只能缓和这些情绪,却达不能净化它们。

(二)黑格尔黑格尔是世界哲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辩证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将辩证法引入悲剧理论之中,提出“戏剧冲突论”。

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物的性格会受到对立的、分裂的两种普遍力量的影响,至于这两种普遍力量是什么,需要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读后感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想,悲剧嘛,不就是那些让人看了特难受、特揪心的故事吗?但是朱光潜先生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他拿着笔这根魔法棒,一点一点地把悲剧背后那些复杂又深刻的东西给剖析出来,让我看得是目瞪口呆。

先生在书里讲了好多关于悲剧起源的事儿。

原来悲剧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产生的,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人类心理的根源。

就好比古希腊的悲剧,那可是古希腊人对命运、对神的敬畏和探索的一种表达。

那些悲剧里的英雄,不管怎么挣扎,最后好像都逃不过命运的大手,可他们又抗争得那么英勇,这就特别能触动人心。

我就想啊,这古希腊人可真是矛盾又伟大的存在,一边敬畏命运,一边又不服输地跟命运较劲儿,然后就诞生了这么震撼人心的悲剧。

再说说书中提到的悲剧快感这个事儿,这可真是个特别有趣的话题。

按照咱们平常的想法,看悲剧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哪来的快感呢?但是朱光潜先生就给我们解释得明明白白的。

他说啊,这种快感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混合。

就像是吃辣一样,辣得你眼泪鼻涕直流,可你就是停不下来,还觉得特别过瘾。

看悲剧的时候,我们在为那些主人公的悲惨遭遇难过的同时,也在欣赏着这种悲剧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就像是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们看到主人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伟大品质,就会被深深打动,这种打动和欣赏带来的满足感,就是一种特殊的快感。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先生对不同文化中的悲剧进行的比较。

东方的悲剧和西方的悲剧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小伙伴。

西方的悲剧往往更强调个体的抗争,那种对命运、对社会的激烈反抗。

而东方的悲剧呢,更多了一些含蓄和无奈,就像咱们中国的一些悲剧故事,主人公往往在命运的压迫下默默忍受,那种悲伤就像涓涓细流,慢慢渗透到你的心里,让你心里堵得慌。

通过这种比较,我就更能理解不同文化背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悲剧的理解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以前看悲剧就只是单纯地觉得难过或者好看,现在呢,我会去思考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论文
《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留学法国的,也是我国现代第一部研究西方悲剧理论的专著。

这本著作在对各种西方悲剧快感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融汇中西,折衷调和”的创新性见解。

朱光潜的悲剧观强调欣赏者的主动参与,站在独特角度,探求欣赏者的心理反应,无疑是一大创新,但其站在审美经验里所谈及的审美体验,也与现实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本文主要从悲剧快感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探讨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

一、悲剧快感的由来
在《悲剧心理学》第一章也就是绪论部分就谈及到了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悲剧这个问题,我们的天性使我们被美好的东西所吸引,流连忘返;在现实生活中,痛苦和灾难可怕到让人躲避不及,而悲剧中的痛苦和灾难却能给人带来快感,悲剧中的事物总能在不知不觉间引起人们审美体验,其中的痛感是如何转化成快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朱光潜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他先是介绍了以法国学者法格为代表的“恶意说”,“恶意说”认为人们之所以愿意观看悲剧源于“人是稍稍有些变化的野蛮的大猩猩的后代”,正是因为人们内心的这种邪恶力量使得人们在观看他人遭遇灾难时感到快乐,也正是因为这种快乐而产生快感,不为痛苦和灾难所动。

与法格“恶意说”相对立的则是以英国学者博克为代表的“同情说”,“同情说”则认为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则是在悲剧的观看中体现出来了,幸运的人们因不幸人们的遭遇而感动同情,不幸的人们因不幸的遭遇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言外之意,人性善是喜爱悲剧的首要原因。

朱光潜否定了“恶意说”和“同情说”,认为两者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混淆了现实苦难和悲剧苦难之间的区别,混淆了现实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当然并不排除有人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观看悲剧,也不排除有人抱着同情的态度加以欣赏,但这终究不是促使痛感转化为快感的首要原因。

从而,朱光潜更加确定悲剧快感是独立于个人利害得失之外的审美体验,否定了人的善与恶对悲剧快感产生的首要作用。

他认为悲剧快感是由于内心的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并得以表现,致使积存在内心的紧张复杂情绪被演绎、释放出来,从而得到缓解的过程,也便是悲剧快感产生的过程。

站在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视角独特,体悟深刻。

二、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
1.审美同情和道德同情
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强调欣赏者的主动参与,是一种主动感化和陶冶,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是对欣赏者审美过程心理反应的探讨。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既需要同情,又需要清醒与自制。

古今中外,也有不少因观看悲剧时同情主人公遭罪而怒冲上台报仇的人们,显然其混淆了现实与悲剧之间的差异。

同时,也不难看出审美同情和道德同情之间确实难梳理清晰,但其确实有着本质
的区别。

所以,要求人们在欣赏悲剧的时,要保持投入的同时拥有理智的头脑。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朱光潜特别推崇“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的文艺作品”。

同情也被用来指审美观照中的同情模仿,即:移情。

按这种说法,审美同情和道德同情是相互吻合的,但究其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①道德同情中主体能够清楚的意识到与客体的差别,而在审美同情中两者的界限较为模糊;②道德同情完全离不开主体整个的精神气质,而审美同情是完全脱离功利活动之外的;③道德同情通常会引起一些实际效果,而审美同情则完全是心理精神活动,不会引起任何实际效果。

悲剧欣赏主要是审美意义上的同情。

此外,悲剧的不同剧本、不同演员、不同背景音乐等因素不同,悲剧同情也是不同的。

观众和演员应是“旁观型”和“分享型”,观众对于悲剧的受感染程度也会引起不同的审美同情。

无疑审美同情的确能够有助于审美悲剧快感的产生,但其并不是唯一因素,纯“旁观者”型的观众依然还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方式欣赏悲剧。

湖南台自制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就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看周边人的反应程度,有夫妻之间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用一种审美同情来呼唤人们的道德同情,当然拍摄现场也不乏纯“旁观者”型的看客,毋庸置疑,对于纯“旁观者”来讲,其所领会到的审美同情和道德同情都是微乎其微的。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建立在“旁观”基础上的欣赏,和剧情拉开一定的距离,可以使人们以一种更加理智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2.观照和行动
在看到灰姑娘的悲惨遭遇时,我们产生了同情;在看到灰姑娘嫁给王子的那一刻,我们为她而感到高兴。

可见,不光审美同情能够产生悲剧快感,观照也是产生悲剧快感的另一重要因素。

对悲剧的审美究竟是日神式的观照还是酒神式的行动,朱光潜的这一理论深受尼采的`影响。

在尼采的哲学理论中,酒神是在被日神点化之后,成为了艺术之神。

而朱光潜则更强调的是日神的观照,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沉思者、一个旁观者、一个崇尚日神的人。

在1947年,《看戏和演戏——两种人生理想》一文中,朱光潜就看戏——旁观者角度,演戏——分享者角度加以分析,突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理想。

可以更进一步,用儒道两家的思想加以说明,儒家强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重行动;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重观照。

不难看出儒家既演戏也看戏,而道家则只看戏,朱光潜的悲剧审美则更契合道家思想。

“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于看”充分表现出朱光潜融汇中西、折衷调和的人生观。

3.心理距离说
悲剧的欣赏是欣赏者带有一定的审美同情,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的观照,这种距离是欣赏过程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

朱光潜认为悲剧只是一种艺术样式,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艺术样式恰恰又是从现实的痛苦和灾难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

因此,在欣赏悲剧的时候,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给予观照和审美同情,这种距离产生的美也是必不可少的,若即若离。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悲剧,正如词典里没有诗,采石场里没有雕塑作品一样。

悲剧是伟大诗人运用创造性想象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明显是人为的和理想的。

”悲剧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过滤”,是距离化的现实生活,这种距离,使得悲剧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怎样使得审美观照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悲剧创作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悲剧的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基于现实生活,从而产生审美共鸣;另一方面,悲剧的创作要想产生悲剧快感,又必然要高于现实生活。

布洛提出“距离的自我矛盾”,最理想的距离就是:就是最大限度的扩大距离,又要最大限度的缩小距离,重要的是把握好度。

最理想的观众就是:既要做好分享者,又要做好旁观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智。

三、悲剧快感产生的效果
朱光潜认为悲剧快感应该是“我们先感到面对某种压倒一切的力量那种恐惧,然后那令人畏惧的力量却又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那里我们体会到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体会到的活力。

”也就是说,在欣赏悲剧时,我们先产生的情绪是建立在面对痛苦和灾难的恐惧,之后慢慢平复心里才产生怜悯之情。

同时,悲剧感和崇高感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朱光潜强调悲剧中的痛苦是由被察觉到被表现出来,淤积的苦闷在宣泄和释放之后得到了悲剧快感,之后崇高感随即而生。

崇高感是一种间接引起的快感,悲剧感是崇高感的一种。

悲剧和其他崇高感一样,能够引起心灵的震撼并给予人强大的力量,不同之处在于他通过怜悯来减缓恐惧。

然而怜悯和恐惧也是缺一不可的,在观看恐怖片时,我们也会因画面的凶险可怕而产生恐惧感,但这种恐惧并没有伴随着产生怜悯,因而恐怖片只是一种娱乐而非艺术。

综上所述,朱光潜对尼采的接受体现了融汇中西、折衷调和的思想。

在《悲剧心理学》中,朱光潜基于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成熟的文学素养,以独特的观照视角和思维模式,在对众多西方理论的批判之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真正做到了“融汇中西,折衷调和”。

朱光潜85岁时说他自己,“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