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爱莲说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XXX:“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XXX:“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XXX?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XXX过寻阳,与XXX论议,XXX:“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XXX:“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XXX之晚乎!”XXX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XXX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XXX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XXX,XXX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XXX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XXX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XXX()(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XXX在短工夫内才略惊人上进的原因是什么?4.XXX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XXX、XXX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XXX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XXX:“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XXX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XXX笑而遣之。
【乙】XXX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XXX登之,患其塔动。
XXX:“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七年级(部编版)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跟进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跟进练习(附有标准答案)第一课《孙权劝学》第一篇:【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A.援.疑质理:________ _ B.刮目..相待:_____ _C. 见.往事耳:D. 门人弟子填.其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3分)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
(3分)答:第二篇:(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算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贡①问政②。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节选自《论语·颜渊》)【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弟子。
②政:治理国家的方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省:(2)人不堪其忧堪:(3)民信之矣信:(4)自古皆有死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3.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简要阐述。
4.【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西河美楼: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史。
七年级(部编版)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1)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第一课《孙权劝学》第一篇:(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A.恐已暮.矣() B.盲臣安.敢戏君乎()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此独以.跛之故B.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暮而.果大亡其财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众服为.确论D.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其邻人之.父亦云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画两处)(2分)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第二课《木兰诗》第一篇:【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对比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选自《彭玉麟家书》)注:①[倥偬]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士别三日.日.必了此功课为佳B.蒙辞以.军中多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C.但.当涉猎但.微颔之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险躁则不能治.性(2)下面句子断句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3)上面两篇文章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
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一)(期末复习)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状元之路之每日一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一)(期末复习)典例在线【2019年中考广西百色卷】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②也。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注】①书:指《尚书》。
②杵(chǔ):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
③深造:高深的造诣。
④资:积累。
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请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从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军事将领,吕蒙从借口军务繁忙推辞学习到听从劝告、努力学习,显示了怎样的品格?2.吕蒙是怎样巧妙应对鲁肃的赞叹的?其神态如何?3.《孙权劝学》的历史故事包含了怎样的深刻意义?5.从文中找出一个形容吕蒙变化的成语。
说说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二、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词。
(1)恐已暮矣________(2)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一、《咏雪》对比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公①与人围棋②,俄而谢玄③淮上④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⑤。
客⑥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释】①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
②围棋:下围棋。
③谢玄:东晋名将。
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④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
⑤向局:面向棋局。
⑥客:客人,这里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的意思。
C.“意色举止”的“色”解释为“颜色”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解释为“慢慢地”的意思。
2.翻译句子(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甲)文中“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表现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4.(甲)(乙)两文都与谢太傅有关,但塑造人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怎样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甲)(乙)二、文言文阅读《谢工泛海》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②使还。
太傅神情③方王④,吟啸⑤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⑦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①谢太傅:谢安。
②唱:提议。
③神情:精神兴致。
④王:通“旺”。
⑤吟啸:同“啸咏”。
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
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部编版】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全国初中语文教师群53425608,全国初中语文资料群625385443,全国初中语文资源群551791027,全国八年级语文教师群882779294,全国九年级语文教师群930725826,全国七年级语文教师群930777369,全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群860953416,全国班主任教师总群104435893,全国班主任资料总群251813426,全国德育工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恒.装一囊( ) (4)逃走.山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二)(期末复习)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状元之路之每日一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二)(期末复习)典例在线【2019年中考江苏常州卷】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时,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日喻》)【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字词的意义。
(1)但.手熟尔但.(2)日.与水居也日.(3)康肃笑而遣.之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子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司马牛①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②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司马牛问兄弟》)【注】①司马牛:孔子的弟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请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从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军事将领,吕蒙从借口军务繁忙推辞学习到听从劝告、努力学习,显示了怎样的品格?2.吕蒙是怎样巧妙应对鲁肃的赞叹的?其神态如何?3.《孙权劝学》的历史故事包含了怎样的深刻意义?5.从文中找出一个形容吕蒙变化的成语。
说说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二、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词。
(1)恐已暮矣________(2)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上专题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i 陈太丘与友期.行ii 相委.而去iii 待.公而食iv 恐.其自食其言也(2) 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3)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ii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 【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2.【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黄琬巧对》)(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i 俄而雪骤.ii 撒盐空中差可拟.iii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iv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未若柳絮因风起。
ii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建和元年正月日.食/吾日.三省吾身B.太后诏问所食.多少/饭疏食.C.即以.其言应诏/爱人以.德D.琬年.七岁/年.与时驰(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世说新语一批文人编写的。
他是_____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2)相委.而去()(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下车引.之()3.指出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
(5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相委而.去()(5)友人惭,下车引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文中出现了“君”“家君”“尊君”三个称谓语,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们的意义与区别吗?(3分)()6.《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2分)()7.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
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3分)()()【参考答案】1.刘义庆2.(1)相比(2)丢下、舍弃(3)家庭聚会(4)拉3.(1)趁着、乘着、(2)才(3)就(4)表承接(5)代词、代友人。
4.(1)还不如把它比作成柳絮乘着风飘起。
(2)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XXX,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XXX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XXX贼出吴郡,XXX即日便征。
XXX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XXX以XXX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XXX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参军。
天下初中语文教师群,天下初中语文资料群,天下初中语文资源群,天下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天下班主任教师总群,天下班主任资料总群,天下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插手指点!④⑤①②③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与友期行X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XXX与XXX猎XXX与XXX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XXX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XXX:“吾与XXX 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XXX(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XXX与虞人期猎(约定)、..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是日,饮酒乐,天雨(这)..D.中不至,XXX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天下初中语文教师群,天下初中语文资料群,天下初中语文资源群,天下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天下班主任教师总群,天下班主任资料总群,天下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插手指点!②①(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XXX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不思则罔()(2)腰白玉之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全国初中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料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源群,全国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全国班主任教师总群,全国班主任资料总群,全国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加入指导!3【甲】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XXX的为学之道。
【乙】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研究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诫子XXXXXX于鲁。
XXX:“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XXX之子,XXX之弟,成XXX也,又相皇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XXX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品德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阔,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XXX;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XXX也。
XXX为皇帝,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失慎欤?”(乙)诫子书男子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恬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全国初中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料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源群,全国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全国班主任教师总群,全国班主任资料总群,全国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加入指导!(3)男子子之行()(4)险躁则不能冶性()..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夫此六者,XXX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中心内容。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XXX,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XXX,恐前后受其敌。
XXX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XXX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XXX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天下初中语文教师群,天下初中语文资料群,天下初中语文资源群,天下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天下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天下班主任教师总群,天下班主任资料总群,天下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插手指点!【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XXX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仍旧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促....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XXX 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③②①全国初中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料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源群,全国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全国班主任教师总群,全国班主任资料总群,全国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加入指导!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XXX,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XXX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XXX于XXX。
XXX令人问之于XXX,XXX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3)是吾剑之所从坠( )(4)遽契其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是吾剑之所从坠。
3.说说甲乙两文划分给了我们甚么启迪?全国初中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料群,全国初中语文资源群,全国八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九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七年级语文教师群,全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群,全国班主任教师总群,全国班主任资料总群,全国德育工作资料群欢迎各位语文同仁加入指导!参考答案一、1.(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趁、乘(3)经常、常常(4)跑2.(1)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兴奋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甚么?”(2)XXX曾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3.最后补充交卸了XXX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表示,解释他观赏及赞扬XXX的才气,并写出了XXX是“咏絮才”。
4.参考例如:(1)孝顺怙恃,是做儿女的天职。
(2)孝顺怙恃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锲而不舍。
(3)百善孝为先(4)怙恃为儿女支付了良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便可。
二、1.B2.(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3.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三、1.(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腰佩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