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初中生物《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96d89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0.png)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 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常规资源: 新鲜猪肾 镊子 解剖剪 探针
教学支撑环境:生物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实验研究——观察肾的结构 问题引领: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1.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按要求进行观察。 2.观察肾脏的结构,注意动物肾脏颜色及肉眼看到的结构差别。 3.根据教材中所示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教材中的文本和图片资料 得出结论。 4.结果交流:学生代表列表展示。 5.教师点评总结。 【活动二】合作探究——肾单位 问题引领:肾单位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1.对照课件所示肾单位模式图介绍肾单位的结构。 2.观察肾小球、肾小囊、肾小体的放大图以及肾小体内的液体流动情 况动画,思考讨论问题。 3.小组汇报,展示。 4.教师点评总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三】问题探究——尿的形成 问题引领: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1.学生观看动画,大致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分析图表资料——血浆、原尿(肾小囊液)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表。分析讨论:尿的形成主要有几个步骤?
4.识别皮肤的各部分结构,感知皮肤的功能。 5.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进一步确立排泄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肾和皮肤的结构模型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 察、识图能力。 2. 通过讨论皮肤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的观察方法,认同“人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 2. 感悟肾和皮肤等器官的结构精妙性和功能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对应课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主 题 单 1.人体中的废物是怎样产生的?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生理活 元 问 题 动有关?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e252b1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7.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问题引领:
(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哪里?
(2)肾脏是由哪些结构组成?
(3)每一个肾单位是又哪些部分组成的?
(4)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
小组讨论,表达,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尿液和血浆中的成分,说出排尿是排出了哪些物质?
(2)比较血浆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比较尿液和肾小囊液中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看一下尿液形成的FLASH。
(多媒体展示FLASH)观看完FLASH,同学们能用语言归纳尿液形成的过程吗?
【活动三】尿液的排出和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图,并阅读教材69页的内容。
问题引领:
(1)肾脏形成尿液在腹腔脊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2)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3)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
1.尿液的排出过程:
2.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内环境平衡,维持细胞功能。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3f4b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d.png)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发育为成熟植株,然后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种瓜得瓜体现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照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
-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向日葵向光生长;光还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时间等,如蛾类多在夜间活动。
-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例如,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温度较高的地方,苹果适合生长在北方温度较低的地方。
- 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干旱会使植物叶片萎蔫,水多会导致土壤中氧气减少,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捕食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304e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4.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 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 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
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 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 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
新课讲解
一、排泄
产生 废物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
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
泌尿系统
总结收获
看看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 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四、其他排泄途径 1、以气体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2、以汗液形式由皮肤排出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单位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尿的形成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 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浆中 (克/100毫升)
90 8 0.1 0.72
0.03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98 0.03 0.1 0.72
0.03
尿液中 (克/100毫升)
96 0 0 1.1
1.8
讨论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 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量则略有增加;尿液主 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 液里,而剩下的未被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比原尿少了许多。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6484dd453610661fd9f43f.png)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称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内
容之后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
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 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 教学策略选 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 择与设计 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 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
尿液的形成 教师活动: [资料分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9 的短文和“蛙 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表”,看一看表中的数据 教学过程 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 1.什么是原尿?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 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板块结构分割和任务驱动模式,通过分解任务后目标明
确,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难度。
析出尿液排出的主要物质,并推测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
的透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在本节课中,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
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课 课例研究综
堂既要有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还要有趣味性,在设计教学时,采用多 述
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而采用
教学目标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3、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
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搜集、分析资 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初中生物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93cf0844769eae109ed33.png)
初中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6→8→7→3→2→1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2.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3.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4.北京电视台在国内最早推出手语节目,方便听障人士了解时事新闻。
他们观看节目时,图像信息成像于()A.角膜B.晶状体C.睫状体D.视网膜5.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C.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D.由远眺转为看书,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6.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中表示树突的是A.①B.②C.③D.④7.下表中能正确表达其左侧图所示关系的是()甲乙丙丁A眼球壁的中膜角膜虹膜脉络膜B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C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器官消化腺D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A.A B.B C.C D.D8.下图为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②接受刺激后能将兴奋传到至①或④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剌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9.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耳蜗B.鼓膜C.听觉中枢D.半规管10.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下图所示的细胞。
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C.这种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B.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小脑C.人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D.某同学因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而流泪,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12.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①~④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不同结构,其中④代表的结构是()A.感受器B.效应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13.如图是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B.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用小锤敲击5所示的部位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④→②→①→③→⑤14.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用小锤敲击5所示的部位B.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5→4→3→2→1C.膝跳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15.下图是人体膝跳反射活动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没有橡皮小锤,也可用手掌内侧边缘叩击B.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C.膝跳反射大脑没有参与,大脑不能影响完成D.膝跳反射属于先天性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16.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C.尿的形成和排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D.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1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C.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里D.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B.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C.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D.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19.乐乐在整理“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节的相关概念时,制作了如下概念图,其中对相关概念解读不正确的是A.③是周围神经系统B.⑤具有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C.④是脑干D.②是①与人体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20.植物人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意识朦胧。
初中生物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初中生物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1723b5fbfc77da369b1e9.png)
初中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人被玫瑰针刺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2→1→3→4→5B.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骨髓具有反射功能C.[b]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D.当这个人再次遇到玫瑰时会特别小心,说明他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条件反射2.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借助网络,在“空中课堂”与老师相见。
同学们在线学习时的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分别位于下图中的()A.6、a、e B.3、c、e C.4、c、f D.3、d、g3.如图为耳的结构模式图,作为听觉感受器的是()A.①B.②C.③D.④4.下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5.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B.巩膜和角膜C.巩膜和虹膜D.角膜和瞳孔6.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能熟练地完成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见如图),协调体操运动员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是()A.大脑B.脊髓C.小脑D.骨骼和骨骼肌7.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它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C.该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8.杂技演员们做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协调杂技演员的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无法确定9.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
醉酒人的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10.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树突,可接受信息,③是轴突,可传出信息B.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C.神经纤维是由③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④→③→②1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小学生为22.8%,初中生为55.2%,高中生为70.3%。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https://img.taocdn.com/s3/m/f50589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2、肾单位的结构 1、肾单位由 肾小球 、 肾小囊 和 肾小管 组成。 ①肾小球:是 毛细血管 球,由 入球小动脉 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
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②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③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 毛细血管 (由 出球小动脉 分出的
)。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动脉血 肾动脉 肾 脏 肾静脉 静脉血
泌尿系统的 组成示意图
9
考点二 泌尿系统的组成
1、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肾脏 。
10
考点三 尿的形成和排出
1、 肾单位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多万肾单
位。
肾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11
考点三 尿的形成和排出
4
( D )2. 汗液、尿液和呼出的气体中都含有的成分是
A. 无机盐 C. 尿素
B. 二氧化碳 D. 水
( C )15.(2020·泰安)如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 泌量随外界温度变 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外界温度低于24 ℃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 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
8.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葡萄糖过滤到肾小囊腔中,至少要经过几层 细胞膜( D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考点三 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因为肾 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 用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 间断的,因为有膀胱能暂时 贮存尿液。
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19
三、训练与提高
四、中考真题演练
3.(2018齐齐哈尔)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则此人肾单位中发生 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 )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https://img.taocdn.com/s3/m/751fba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48.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四课时,每周三课时,课外两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诉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之后的最后一个系统,体现知识的连续性,本单元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第一专题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专题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三专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本单元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难点:尿的形成。
本单元采用实物直观和动画演示的方式处理教材,教师堂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本专题是在知识层次上实现问题的整合,从循环系统延伸到泌尿系统,进行实现四大系统的综合分析,加深人体新陈代谢的巩固和提高,进一步研究疾病的产生特点与预防措施,实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将知识拓展到课外,实现问题的趣味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3.理解皮肤的功能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和皮肤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讨论皮肤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并分析皮肤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与创新。
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2.通过对皮肤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进一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通过对皮肤的卫生保健常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对学生教学审美教育。
4.通过对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对应课标“人体的废物的排出”是《课程标准》内容中“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
本章教学内容与前面三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泌尿系统的组成(2)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3)尿液的形成及排出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件(共38张PPT)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d6879abb4cf7ec4bfed046.png)
血尿和蛋白尿
含有红细胞的尿叫血尿,含有蛋白质的尿叫 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大分 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肾小囊中,所以正常人 的尿中不会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当患有急性肾 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加, 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可以滤过到原 尿中并进入尿液。这样,患者不仅尿量增加, 而且还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同时还伴有发烧、 水肿等症状。
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液中没有了蛋白质和葡萄糖,但无机盐和尿素 的含量增加。 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分。
1、一个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的量与排出 的尿液的量会是相等的吗?为什么?
2、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检查出了蛋白质 和红细胞,请你推断此人的什么部位可能 发生了病变?
2、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 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说明肾小管能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 部葡萄糖的作用。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血浆
90 7.00 0.10 0.72 0.03
原尿
99 0.00 0.10 0.72 0.03
尿液
95 0.00 0.00 1.50 2.00
主要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1、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原尿)成分的变化, 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2、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 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初中生物】排泄PPT课件
![【初中生物】排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317da484868762caaed570.png)
1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输尿
形成尿的场所
膀胱
尿道
贮尿
排尿
排尿的通道
四、尿的排出
(一)排尿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 →尿道→体外
原尿的形成是连续的, 而尿的排除是间断的, 为什么?
(二)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解释一下血尿是如何形成的?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增大,红细胞经过肾小球 进入肾小囊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比如肾小 球肾炎,肾结石等都可能造成血尿。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尿液从何而来呢?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而来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液的成分如何?
血浆
水 无机盐 营养物质: 蛋白质,葡萄糖 等 废物:尿素等
血细胞
血液 物质的 滤过 入球小 动脉 出球小 动脉 毛 细 血 管 血液 原尿
三、尿的形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 用——形成原尿
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 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 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能 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
复 习 提 问
问:人体循环系统的作用?
答:对物质进行运输。
问:人体细胞内有机物分解时会产生 那些废物呢? 答:二氧化碳、水、尿素、以及一些无 机盐。
第六章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一)排泄的概念
排 泄
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水、尿素、以及一些无机盐排出体外 的过程,叫排泄。 (二)排泄的途径
1、通过皮肤排汗排出
B.肾小囊
4、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D
)
A.尿素
B.无机盐
C.葡萄糖
D.细胞
中考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中考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https://img.taocdn.com/s3/m/27897b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6.png)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知识点四 尿的排出
1.排尿的过程 肾脏→输尿管→ 膀胱 →尿道→体外。
名师点拨
肾脏形成尿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性的,这是因为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人每天形
成约180 L原尿,而最终只形成1.5 L尿液,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排尿的意义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 体内代谢废物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持 组织细胞 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2)尿液的形成包括了 肾小球的过滤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肾小管不仅
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还重吸收了大量水分。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 .
含量增加了
。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请写出肾小管适于重吸收的两个结构特点:① 管壁薄
;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6.(2022广安)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在肾内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肾内的有 关结构。请据图判断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据图可以看出,经过①②两个结构葡萄糖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可见①②分别是肾小球和 肾小囊;经过③后,葡萄糖的浓度变为0,可见③是肾小管。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7.(2022东营)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下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4和5构成肾单位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8.(2021株洲)下面是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成分的比较表及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考点讲解PPT课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考点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29ff67be23482fb5da4c2b.png)
肾脏
尿液
肾单位
输尿管
膀胱
储存
尿道
2.尿的形成: (1)肾单位的组成:
①动脉 ③_肾__小__球__ ⑤肾小囊
②_入__球__小__动__脉__ ④出球小动脉 ⑥_肾__小__管__
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管
毛细血管
(2)原尿的形成。 ①起过滤作用的结构:肾小球和_肾__小__囊__内__壁__。 ②原尿的成分:_水__、__无__机__盐__、__葡__萄__糖__和尿素等物质。 (3)尿液的形成。 ①重吸收的结构:_肾__小__管__。 ②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和_尿__素__等。
3.血液成分的变化:
动脉血
4.尿液成分的变化:
5.尿的排出: (1)过程:肾脏→_输__尿__管__→膀胱→_尿__道__→体外。 (2)意义:排尿不仅能排出_废__物__,还能调节体内_水__和__无__机__盐__的 平衡,维持_组__织__细__胞__的正常生理功能。
考点三 汗液_无__机__盐__等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 汗液排出。 2.汗腺: (1)组成:分泌部和_导__管__。 (2)功能:_分__泌__部__形成汗液,经导管排出体外。
4.(2013·临沂学业考)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 物质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选A。本题考查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血浆中含有 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等;原尿中含有水、无机 盐、尿素、葡萄糖等;尿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三者 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
3.三种途径的比较:
排泄途径 水 无机盐
初中生物总复习 专题1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初中生物总复习 专题1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https://img.taocdn.com/s3/m/a70b192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4.png)
血浆
肾小囊中
肾小管末端
甲 0.72%
0.75%
1.25%
乙
0.1%
0.1%
0%
四、中考真题演练
17.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C ) A.尿素 B.无机盐 C.葡萄糖 D.水
三、训练与提高
18.依据下图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 ) A.甲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与肺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 次呼气过程 B.乙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 C.丙图表示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A.①
B.②
C.③
D.④
四、中考真题演练
3.(2021太原)人体肾单位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对血液起过滤作用的是( B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四、中考真题演练
4.(2019邵阳)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③表示的结构和生理作用分别 是( D ) A.静脉、过滤作用 B.动脉、过滤作用 C.静脉、重吸收作用 D.动脉、重吸收作用
三、训练与提高
2.(2019广东)题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 生理结构。
三、训练与提高
(1)A系统 为 _____呼 吸 _____ 系 统。 过程 ① 中 ,胸 廓容积扩 大时 ,人 体处于 ____ 吸气 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的氧含量将会_____增加_____。 (2)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为____葡萄糖______,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小肠____。过程③中,无机盐由B系统进入C系统的过程称为_____吸收_____。 (3)C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____毛细______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C系统的动力器官 是_____心脏_____。 (4)在D系统中,血液经过⑤的___过滤_______作用和④的___重吸收_______作用最终形成 尿液。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https://img.taocdn.com/s3/m/eece0e1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c.png)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初中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生物导致生物成果不志向, 那么生物有哪些学问点呢。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生物初中学问点总结归纳, 盼望大家喜爱!生物初中学问点总结1、科学探求平凡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沟通。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求养分:绝大多数植物经过光协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那么从外界获得现成的养分(异养)。
2)生物能进展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抚慰做出反响——应激性。
例:斑马发觉敌害后快速奔逃。
含羞草对抚慰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供应的根本条件:养分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必须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活的环境要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因素, 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6、生物对环境的顺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是指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进展自身的改变,从而到达与所生存的环境相协调的目的,而环境影响生物除包括以上事务外还包括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必须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相同全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局部和非生物局部。
生物局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局部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 把生物与生物严密地联系起来, 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养分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 由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结成的困难养分关系为食物网。
9、陈列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排除》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排除》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6ec5ec5f0e7cd18525367f.png)
2.泌尿系统的组成
3.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教学
3.尿的形成和排出
(3)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4、75页内容,观察图4-45“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了解尿的形成过程。
说明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室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排除》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人体内废物排除》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章主要学习:1、什么是排泄?2、泌尿系统的组成3、尿的形成4、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异同
单元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1、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五、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
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
高温堆肥
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初中生物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