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环甲关节的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5b8e6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c.png)
名词解释1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 、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 、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 、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 1/3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1 、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 、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
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
位于第 12 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 10 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 8 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 、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关节盂浅而小,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
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解剖学基础第三版课件
![解剖学基础第三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75d8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c.png)
系统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一.运动系统:名词解释1.喉软骨: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喉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2.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的管状结构称椎管,容纳脊髓3.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
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
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4.椎间孔: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骶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岬),参与界线的组成。
6.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
7.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8.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9.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中份有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经过。
10.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11.关节囊:附着关节面的周缘封闭关节腔的结缔组织其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
12.椎间盘: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骨的纤维软骨盘,有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椎间盘具有缓冲作用,并使脊柱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13.骨连结:骨和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称骨连结,按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4.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骨盆以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
15.界线:是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翼、髂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6.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接,使足底形成凸向上的弓。
1.筋膜:肌的辅助装置,分为浅、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构成。
人体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
![人体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665337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a.png)
二、喉
3.喉肌
喉肌属于骨骼肌, 附着于喉软骨的表面, 如图所示。按其功能 可分为两群:外侧群 作用于环甲关节,使 声带紧张或松弛;内 侧群作用于环杓关节, 使声门开大或缩小。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喉
4.喉腔
喉腔向上经喉口通喉咽,向下通气管,如图所示。喉的入口称 喉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在 喉腔中部的侧壁上,有上、下两对呈矢状位的黏膜皱襞突入腔内。 上方的1对称前庭襞,活体呈粉红色。其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 的1对称声襞,比前庭襞更为突向喉腔,活体呈苍白色。左、右声襞 及杓状软骨基底部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通 常所说的声带是由声襞及其襞内的声韧带和声带肌构成。当气流通 过声门裂时,可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二、喉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喉的结构
喉以软骨作为支架,软骨之间借关节、韧带和肌肉相连结, 内面衬以黏膜。
1.喉软骨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
杓状软骨等,如图所示。
二、喉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喉
第一节 呼吸道
二、喉
2.喉的连结
喉的连结包 括喉软骨之间以 及喉软骨与舌骨 和气管间的连接, 如图所示。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一节 呼吸道
三、气管与支气管
根据气管的走行,以胸骨的颈静脉切迹为界,可将其分为颈部和和 胸部两部分。环状软骨可作为向下检查气管软骨环的标志。临床急性 喉阻塞时,常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行气管切开术。
(二)支气管
支气管指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由气管分出的一级支气管,称 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平均长约4~5cm,细长而走行倾斜;右 主支气管平均长约2~3cm,粗短而走行陡直。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 附近分出肺叶支气管,入肺叶后即分为肺段支气管。支气管在肺内反 复分支达23~25级,如此繁复分支呈树状,故称支气管树。
临床医学解剖学试题呼吸系统
![临床医学解剖学试题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776540f3c1ec5da50e270d0.png)
临床医学解剖学试题呼吸系统————————————————————————————————作者: ————————————————————————————————日期:ﻩ一、名词解释1.上呼吸道2.鼻旁窦3.喉室4.声门裂5.气管杈6.肺门10.支气管树11.胸膜12.胸膜腔ﻫ13.肋膈隐窝1 7.肺根8.肺段9.肺小舌ﻫ4.纵隔15.肺韧带ﻫ二、填空题1.呼吸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ﻫ2.上呼吸道包括-------、-------和------。
下呼吸道包括--------、--------- 和--------。
ﻫ3.鼻腔以____4.固有鼻腔的粘膜按为界分为前下部的_____和后部的______两部分。
ﻫ功能可分为面积较小的-------和较广阔的-------。
5.鼻腔上鼻道有_____开口,中鼻道有_____、_____和_____开口,下鼻道有____的开口。
6.鼻旁窦包括--------、----------、-----------、-------------四对。
7.额窦位于_____,开口于______。
蝶窦位于______,开口于______。
ﻫ8.喉9.软骨有不成对的----------、---------、----------和成对的----------。
ﻫ喉软骨形成的关节有________和_______。
10.喉的侧壁自上而下有两对呈矢状位的粘膜皱襞,即------和--------;声门裂是位于左、右-------和----------之间的裂隙。
ﻫ11.喉腔被_____和_____分为--------、--------和-------三部分。
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在____。
ﻫ12.环状软骨下缘平面是____和____分界线,也是____和____ 分界线。
ﻫ13.气管在_____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其分叉处称_______。
ﻫ14.支气管异物多误入________主支气管内。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a405281cc22bcd126ff0cbd.png)
解剖名词解释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尺神经沟: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在其内通过,此处表浅贴近骨面,隔皮肤可触到。
界线:是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也是盆腔的入口。
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
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Chopart 关节:又称跗横关节transverse tarsal joint.Chopart关节是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联合构成,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 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但关节腔并不相通,在解剖学中为独立的关节.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
半月板: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
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为平的,与胫骨平台相接。
这样的结构恰好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形成一较深的凹陷,从而使球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增加。
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间部非关节面的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
这个部位又可称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当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臂丛,致使患肢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称“前斜角肌综合症”。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f0e3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e.png)
解剖名词解释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尺神经沟: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在其内通过,此处表浅贴近骨面,隔皮肤可触到。
界线:是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也是盆腔的入口。
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
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Chopart 关节:又称跗横关节transverse tarsal joint.Chopart关节是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联合构成,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 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但关节腔并不相通,在解剖学中为独立的关节.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
半月板: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
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为平的,与胫骨平台相接。
这样的结构恰好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形成一较深的凹陷,从而使球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增加。
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间部非关节面的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
这个部位又可称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当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臂丛,致使患肢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称“前斜角肌综合症”。
喉的应用解剖学
![喉的应用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bffee20b1c59eef9c7b416.png)
环状软骨板与颈椎椎体靠近, 因环后区粘膜较薄,插入鼻胃管时, 易发生粘膜损伤引起软骨膜炎而坏 死。由于环杓后肌起自环状软骨板, 故该肌受累出现声带外展障碍。如 炎症波及杓肌,引起该肌痉挛,使 声带处于内收状态。
14
成人型会厌
婴儿型会厌
15
5、小角软骨:左右各一,位于杓状软骨的顶部,包绕 在杓会厌襞内,表面的粘膜隆起称小角结节,有伸展杓会 厌皱襞的功能。
6、楔状软骨:成对,有时缺如,在小角软骨前外侧, 两侧杓会厌皱襞粘膜下,似小棒,致粘膜形成白色的隆起, 名楔状结节。
7、籽状软骨:在声带前 端的称前籽状软骨;在杓状 小角关节外侧的称后籽状软 骨;在左右杓状软骨之间的 称杓状软骨间籽状软骨。
运动:滑动、旋转(旋内使声带突互相靠近,缩小 声门;旋外则作用相反,开大声门) 。
旋内时伴有内滑动,旋外时伴有外滑动(同时伴 有跨动)。
18
杓状软骨炎症,可引起环杓关节僵硬,导致永久性声 音嘶哑。气管插管不当,可引起脱位,常见向后外方脱位。
声音嘶哑-环杓关节脱位
19
3、弹性圆锥(环甲膜、环声膜):起自甲状软骨前角 内面,向下向后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 之间的弹性纤维组织膜。上缘游离称声韧带,是声带的 基础。
3
二、喉的构造
喉的结构包括:喉软骨、喉的连结、喉肌和 喉腔。
4
(一)喉软骨
不成对的:甲状软 骨、环状软骨、会厌软 骨。
成对的:杓状软骨、 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数目不恒定的有: 籽状软骨、麦粒软骨。
5
1、甲状软骨:构成后的前壁和侧壁,属于透明软骨, 通常在20岁以后逐渐出现骨化。
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课件
![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b3f93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c.png)
鼻前庭 固有鼻腔
鼻腔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蝶筛隐窝
鼻腔粘膜分部
嗅区 呼吸区
(三)鼻旁窦
额 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 窦:前中组开口于中鼻道
后 组开口于上鼻道
蝶 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调节吸入空气的温、湿度 起共鸣作用。
二、喉
呼吸的通道,发音的器官
平对3~6颈椎高度,后方是 喉咽,下通气管,两侧邻甲状腺 侧叶、颈部大血管和神经。
喉腔:上、中、下三部分:
喉前庭:喉口至前庭裂之间
喉中间腔: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
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以下
喉前庭
喉室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三、 气管及主支气管
连结喉与肺之间的管道,以“C”型软骨为支架, 软骨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壁封闭, 相邻软骨间借环状韧带连结。
(一)气管
胸腺区
心包区
肺下界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后正中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第四节 纵 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分部: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 感谢阅读
上起自环状软骨下缘, 并与喉相续,向下分为左、 右主支气管。
气管杈、气管隆嵴(偏左)
(二)支气管
左 主 支 气 管 : 细 、 长 , 4-5cm , 走向倾斜,与气管中线延长线 间 的 夹 角 为 35~40° , 经 肺 门 入左肺。
右 主 支 气 管 : 短 、 粗 , 2-3cm , 走向陡直,与气管中线延长线 间 形 成 22~25° 角 , 经 肺 门 入 右肺。
系统解剖学考点
![系统解剖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f9fb355f0e7cd18525360f.png)
系统解剖学考点1.人体的标准姿势:人体直立时,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P2)2.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P6)3.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P2)4.颈椎的特点:共7块,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第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横突上有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且分叉;第六颈椎前结节肥大,有颈动脉经过,为颈动脉结节;第1颈椎为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2颈椎为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突;第7颈椎为隆椎,棘突特长且末端不分叉,为确定椎骨顺序的标志。
(P13)5.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口腔之上,两侧为筛窦、上颌窦和眶,前方为梨状孔,后方有鼻后孔;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骨性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顶为筛骨的筛板,底为骨性硬腭,硬腭前方正中有切牙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三者下方的通道分别为上、中、下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有蝶筛隐窝,侧壁上的蝶腭孔通向翼腭窝。
(P25)6.鼻旁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向前分别开口于左、右蝶筛隐窝)、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P26)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P39)8.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P39)9.椎间盘:是椎体与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环。
其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有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其作用为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外膨出。
(P41)10.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属于球窝关节、头大窝深、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灵活性),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稳固性);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三轴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转)。
(P47)11.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关节凹构成)、肱尺关节(有肱骨滑车和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有桡骨的环状关节面和尺骨的桡切迹构成);关节囊把三个关节共同包裹,两侧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强,桡骨头周围也有桡骨环状韧带加强;只能做屈、伸运动。
耳鼻喉名词解释
![耳鼻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a3d640a8956bec0975e358.png)
鼻科学
1.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沟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
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 利特尔细动脉丛: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层与筛前、后动脉的鼻中隔支、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吻合,
构成丰富的动脉丛;又称为易出血区。
3. 克氏静脉丛:为鼻中隔下部静脉构成,是易出血区的血液重要来源。
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临床表现。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
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
嗜睡等症状。
喉科学
1. 环状软骨:是侯气管中唯一完整的软骨,对保护喉气管的通畅十分重要。
2. 环甲关节:甲状软骨板的后缘上、下各有一个角状突起,分别称为甲状软骨上角和下角。上角较长,
下角较短。两侧下角的内侧面分别与环状软骨的后外侧面形成环甲关节。
3. 任克间隙(Reinke间隙):是声带粘膜下的固有层;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
4. 声门裂:两侧声韧带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
5. 声门旁间隙:其前外界是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性圆锥,后界为梨状窝粘膜。跨声门型喉癌易侵犯此
4. 吴氏鼻—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静脉丛,称为吴氏鼻—鼻
咽静脉丛。
5. 粘液毯:粘膜下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随纤毛运动
而不断向后移动的粘液层;是鼻粘膜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6. 鼻阻力:正常鼻呼吸有赖于鼻腔的适当阻力,这一阻力产生于鼻内孔,对保证肺泡气体交换过程完成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a161533b3567ec102d8afe.png)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头部复习一、名词解释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的横行分界,走行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脑桥小脑三角pontocerebellar trigone: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
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顶的尖朝向小脑,顶前上壁为前髓帆和小脑上脚,后下壁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底为菱形窝。
第四脑室上角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下角连脊髓中央管。
脑池brain cisterns: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虹吸部siphon:颈内动脉依其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
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脑基底静脉环basal vein circle:由大脑、间脑和脑干多处汇集的静脉血管连接而成,位置较Willis动脉环略偏后,较深且范围较大,并可分为前、后两个静脉环。
脑底静脉前环anterior basal vein circle:该环又名Rosenthal环。
环的构成包括:前方的前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前静脉,后方的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连接基底静脉。
脑底静脉后环posterior basal vein circle:该环由前方的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的基底静脉和后方的大脑大静脉构成。
Reid基线Reid’s base line,RBL:为外耳门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
头颈部横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a642124b4daa58da0114a57.png)
名词解释1.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分局解和细解。
2.板障:颅盖骨的内板与外板间的松质。
3.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4.肋弓:其中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
5.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侧方连接的是第2肋,可作为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侧有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为颅腔壁的薄弱,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7.关节腔:是由关节囊的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有少量滑液,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运动,并对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
8.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及骨连接形成的凸向上的弓,能发挥弹性及缓冲震荡的作用,同时还能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
9.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
10.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11.腹股沟镰:由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和腹横肌下部的腱膜共同融合而成,又称联合腱。
12.弓状线:在脐以下4-5 cm以下,腹直肌鞘的后层完合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自此以下缺乏鞘的后层,可见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
13.白线:位于腹前外侧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
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
14.斜角肌间隙:是由颈深肌群外侧群的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围成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5.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16.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17.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系统解剖学知识点重点知识总结
![系统解剖学知识点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daf2ead0d233d4b14e69b5.png)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
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9:躯干骨的连接:1椎骨的连接: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椎骨间连接: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中医学人体解剖重点名词解释100个
![中医学人体解剖重点名词解释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e9c1ea01a8114431b90dd8ec.png)
左心室
左心房口
主动脉口
60:动脉圆锥:流出道由流入道转向通肺动脉干的肺动脉口,此部内面光滑,其前壁自相向上逐渐变薄,称动脉圆锥,是右心室壁最薄弱的部分
61:三尖瓣复合体:右心室入口防止返流结构,称三尖瓣复合体,包括右心室口纤维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62:二尖瓣复合体:左心室入口防止返流装置,称二尖瓣复合体,包括左心室口纤维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
37:喉腔可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喉室
38:气管杈:气管位于食管前方,成人长约10.15cm,上端在第六颈椎体下缘高度,借韧带连于喉,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四五胸椎体交界处)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成气管杈
气管隆脊:气管杈内面形成以失状位向上凸出,并略偏向左侧的半月状脊,称气管隆脊,为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颈升动脉,颈浅动脉。
71:腋动脉分支:
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胸最上动脉
72:腹腔干:
胃左动脉:食管支,胃支,愤门支
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左支右支-胆囊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十二指肠上动脉
脾动脉:脾支,胰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63:膈缘肉柱:乳头肌的底部与室间隙之间有一圆肌束相连,,称膈缘肉柱,内含心传到系纤维。
64:卵圆房是房膈最薄弱处
室剑隔膜部前下部是室间隔最薄弱处
65:心包横窦:在大动脉移行部后方的心包腔称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称心包斜窦
66:心传到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右淋巴道观: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及右支气管纵隔汇合而成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f379d19ec3d5bbfc0a740b.png)
局部解剖学重点一、名词解释梨状肌上孔:为梨状肌与坐骨大孔上缘之间的间隙;穿经该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隐静脉裂孔: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部下方、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 处的卵圆形薄弱区隐股点:大隐静脉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隐股点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股环隔:覆盖股环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股环隔,上面衬有壁腹膜踝管:踝后区的屈肌支持带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形成踝管。
管内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大脚趾)长屈肌腱收肌管:位于大腿中1/3段前内侧部,前内侧壁为缝匠肌和收肌腱板,前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主要内容物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四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上的四边形间隙,其上界为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通过腋鞘: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形成腋鞘锁胸筋膜:是位于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腕管:由屈肌支持带深部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臂前骨筋膜鞘:由臂前区的深筋膜,臂内、外侧肌间隔,肱骨围成甲状腺囊鞘间隙: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颈静脉弓: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柄的颈静脉切迹上方吻合而成椎动脉三角:由颈长肌、前斜角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围成的三角。
三角内主要有椎血管、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血管神经束鞘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侧前斜角肌前靠近左静脉角处的淋巴结,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最先累及该淋巴结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与其后方的中斜角肌及其下方的第一肋之间的间隙,有臂丛神经根和锁骨下动脉通过神经点: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称神经点肺韧带:壁胸膜和脏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并在肺根下方形成肺韧带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之间相互移行形成的隐窝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胸膜顶:被赋予肺尖上方的壁胸膜称为胸膜顶,其上缘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纵隔:是位于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腹股沟镰:在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附近,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建相互叠合,构成腹股沟镰,亦称联合腱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肝胆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的三角,内有胆囊动脉结肠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分出的各结肠支在近结肠缘处相互吻合,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末端形成一系列血管弓,称为结肠缘动脉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和右膈脚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亦称十二指肠悬肌肝胰壶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壁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后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介于腹后壁腹膜和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膈,下至骶骨岬,两侧连于腹膜外筋膜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二、填空题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阴部内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越过骶棘韧带,经(坐骨小孔)至坐骨肛门窝通过踝管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肌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股鞘分为三个腔,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形成(股管)坐骨神经发自(骶丛)多以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进入股后去,后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末支股动脉是髂外动脉自(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向下的延续,在(股三角)内行向股三角尖,继而经(收肌管)下行,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股动脉最大的分支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下行沿途发出(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穿动脉)及肌支腘窝外上界为(股二头肌),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界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界为(腓肠肌外侧头)腘窝内容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大隐静脉在穿隐静脉裂孔前的主要属支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群沿着(腹股沟韧带下方)排列,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纵行)排列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腋窝后壁上有三边孔和四边孔,其上界为(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穿过三边孔的是(旋肩胛动脉),穿过四边孔的是(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等臂丛后束的主要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前臂肌前群第三层位于桡、尺侧的分别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二肌远侧部的深方有(旋前方肌)前臂前区的四个血管神经束分别是(桡血管神经束鞘)(尺血管神经束鞘)(正中血管神经束鞘)(骨间前血管神经束鞘)腋淋巴结按部位分为(肱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腋尖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和(肩胛下淋巴结)5群臂丛在腋窝处的主要分支是(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5大分支肱二头肌外侧沟内走行(头静脉)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内侧沟内走行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和(贵要静脉)等肘窝内的腱性标志是(肱二头肌建),其内侧有(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其外侧有(桡神经)腕管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鞘)(正中神经)通过胸锁筋膜位于(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有(胸肩峰动脉)穿过腋鞘是(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所形成的筋膜鞘前臂桡血管神经束由(桡动脉)(桡静脉)和(桡浅神经)组成有臂丛发出行至手部的神经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膜顶位于(颈根部,最高点在锁骨内侧1/3上方2~3cm)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的较大静脉是(颈外静脉),沿其排列的淋巴结叫(颈外侧浅淋巴结),在此肌深面向下行走的大静脉是(颈内静脉),沿其排列的淋巴结叫(颈外侧深淋巴结)颈动脉三角内主要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颈袢上根)(颈外侧上深淋巴结)(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等结构肌三角内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喉)(咽)(器官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肩胛舌骨肌上腹参与构成(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一边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甲状腺上端进行,而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甲状腺下端进行,以免误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在颈动脉三角内,弓形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的神经是(舌下神经),走在颈内外动脉深面行向下方的神经是(迷走神经),经颈内动静脉之间行向后外侧的神经是(副神经)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两条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化学)感受器,叫(颈动脉小球)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喉返神经经(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候内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1)颈椎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甲状腺下动脉起自(甲状颈干)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到(第6颈椎)水平,再弓形弯向内下,经(胸廓内动脉)深面至甲状腺侧叶后面颈动脉鞘内的动脉是(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鞘内静脉是(颈内静脉),神经是(迷走神经)二腹肌后腹浅面的三个纵行结构是(耳大神经)(下颌下静脉)(面神经颈支)椎动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由(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颈胸神经节)等颈部的浅静脉主要有(颈外静脉)(颈前静脉)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气管)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颈动脉三角有(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围成在肋间隙中部,肋间后血管,肋间神经是在(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之间通过,其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通过膈肌食管裂孔的结构是(食管)(迷走神经)上纵隔内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根据肋间血管神经的行程,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8-9肋间隙)做胸膜腔穿刺,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壁胸膜依其分布为(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中纵隔内主要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等心包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心包腔上部位于(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后方),(上腔静脉)及(左心房前方)的间隙称为心包横窦(肋胸膜)(膈胸膜)转折处行程半环形的肋膈隐窝,(肋胸膜)(纵隔胸膜)转折处形成肋纵隔隐窝腹前外侧壁脐平面一下的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称为(Camper脂肪层),深层为(Scarpa膜性层)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十二指肠上部的上方与(肝右叶)(肝十二指肠韧带)相邻,下方为(胰头),前方邻(胆囊),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走行肝门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胆囊上方为(肝)下后方为(十二指肠上部)(横结肠)胰位于(胃)的后方,胰头病变肿大时可压迫(胆总管)(肝门静脉),胰体位于第(1)腰椎平面,胰尾抵达(脾门)脾位于(左季肋区),左侧面与(膈)接触,内侧面前上份与(胃底)为邻,后下份与(左肾)(左肾上腺)为邻,近前端与(结肠左曲)为邻,脾门与(胰尾)相邻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斜向由下,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横结肠一下腹膜腔被小肠及其系膜和升降结肠分为(左右肠系膜窦)(左右结肠旁沟)阑尾常见的位置(回肠前位)(盆部)(盲肠后部)等肾区为(竖脊肌外侧缘)(第12肋)夹角处肾上腺的动脉分别发自(膈下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前面为(脾静脉)(胰)(左肾静脉)(十二指肠)(小肠系膜根)等,其右侧有(下腔静脉),左侧有(左交感干)输尿管腹段的动脉来自(肾动脉)(睾丸/卵巢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盲肠后面与(髂腰肌)相对,前面在腹股沟外侧半的上方与(腹前壁)接触小网膜包括(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围成胆总管分为四段,即(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段)回结肠动脉分布于(回肠末端)(盲肠)(阑尾)肝右叶的下面邻接(结肠右曲)(十二指肠上部)(右肾)(右肾上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动脉)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后面的(腔静脉沟),穿经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开口于(右心房)右肾上腺前面邻(肝),前内侧为(下腔静脉),后面邻(膈)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右侧)腹部正中切口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其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McBurney)点三、问答题简述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有股动、静脉试述大隐静脉行程,主要属支及相关临床: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 处穿隐神经裂孔,汇入股静脉。
解剖学-呼吸系统
![解剖学-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96dfecb0975f46526d3e125.png)
肺门淋巴结
TB肿大。
一根: 肺根。支气管、肺AVNL CT出入。
一舌: 左肺小舌。 一迹: 左肺心切迹。
膈 面:
三面 肋 前 面:
5、杓
肌:杓横肌 :缩小喉口及喉前庭。
杓侧肌:缩小喉口、关闭喉口。
关闭喉口 杓会厌肌:拉会厌向下、闭喉。
五、喉腔 :
上
喉上口
喉咽。
气管。
喉内的空腔:下 上
1、喉粘膜争襞:上下两对、真假声带。 前庭襞(室襞)假声带、粉红色。
下
声襞、 真声带、白色。
前庭裂:左右前庭襞之间的裂隙、前窄后宽。
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部之间裂隙。
鼻阈: 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的分界线。 鼻前庭:由鼻翼围成 皮脂腺。 皮肤 ┼ 软骨膜
固有鼻腔:
鼻中隔: 筛骨垂直板 + 梨骨 + 软骨。
易出血区:(Little)
在鼻中隔
前下部,血管丰富,表浅。
90%鼻衄在此区。
鼻甲:鼻腔外侧壁上、中、下三个突向鼻腔。 上鼻甲: 三甲 中鼻甲: 下鼻甲: 上鼻道: 三道 中鼻道: 最上鼻甲、 蝶筛隐窝。 半月裂孔、筛漏斗、筛泡。 鼻泪管。 上鼻甲 中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吞咽时喉上提、关闭喉口。 一尖、一底、二突: 后 肌 突。
三、喉的连结:
喉软骨之间;
喉与舌骨、气管。
1、甲状舌骨膜 : 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
甲状舌骨正中Lig : 中间增厚部分 。 舌骨大角。
甲状舌骨外侧Lig : 连接 甲状软骨上角。 2、环甲关节: 额状轴上作前倾和复位运动。
前倾: 复位: 使声带紧张。 使声带松驰 .
一、鼻: 分部
外鼻、鼻腔、鼻旁窦。
功能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之喉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之喉](https://img.taocdn.com/s3/m/cb89f53f998fcc22bdd10d85.png)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之喉一、概述喉位于颈前正中,以软骨为支架,借关节、韧带和喉肌相连而成,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
二、喉的位置成年人的喉位于第3~6颈椎前方。
喉可随吞咽或发音而上下移动。
女性喉的位置略高于男性。
喉向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向下与气管相续;上界是会厌上缘,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
喉的前方有皮肤、颈筋膜和舌骨下肌群,后方为咽,两侧有颈部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
三、喉软骨喉软骨包括单块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
喉的连接包括喉软骨之间的连接以及舌骨和气管间的连接。
(一)甲状软骨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环状软骨上方,是最大的喉软骨,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由左右两块方形软骨板在中线愈合构成,两板前缘相连形成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成年男子尤为明显。
喉结上方呈V形的切迹,称上切迹。
左、右板的后缘游离并向上、下发出突起,称上角和下角。
上角较长,借韧带与舌骨大角连接;下角较短,与环状软骨相关节。
(二)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缘与气管相续。
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
其前部低窄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而宽,称环状软骨板。
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重要的标志。
环状软骨对支撑呼吸道,保持其畅通有重要作用,损伤能产生喉狭窄。
(三)杓状软骨杓状软骨成对,呈尖朝上、底朝下的三棱椎体形,与环状软骨板上缘相连构成环杓关节。
环状软骨底有关节面,底向前伸出的突起称声带突,有声韧带附着;向外侧伸出的突起称肌突,有喉肌附着。
(四)会厌软骨会厌软骨位于舌骨体后方,上宽下窄呈叶状,上端游离,下端借甲状会厌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上部。
会厌软骨被覆黏膜构成会厌。
吞咽时喉随咽上提并向前移,会厌封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四、喉的连接喉的连接分喉软骨间的连接及喉与舌骨和气管之间的连接。
(一)甲状舌骨膜甲状舌骨膜是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上缘之间的膜。
其中部增厚称甲状舌骨正中韧带。
甲状舌骨外侧韧带连接甲状软骨上角与舌骨大角,其内常含麦粒软骨。
环甲正中韧带名词解释
![环甲正中韧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6ca0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环甲正中韧带名词解释环甲正中韧带(Ulna interRadial Ligament)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连接着胫骨和腓骨,将两根骨头的关节稳定在一起。
在身体的运动过程中,环甲正中韧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关节稳定性,并允许bones(骨骼)进行运动和承受压力。
环甲正中韧带(Ulna interRadial Ligament)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复合结构,它包括韧带、肌腱和血管等。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稳定胫骨和腓骨的关节,同时还将承受身体在行走、跑步等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环甲正中韧带的位置处于胫骨和腓骨之间,它由多个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这些纤维能够将胫骨和腓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以达到维持关节稳定性的目的。
在身体的解剖学中,环甲正中韧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对身体的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在走路或者跑步的时候,环甲正中韧带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它需要将胫骨和腓骨固定在一起,以保证整个身体的稳定性。
此外,环甲正中韧带在身体的运动过程中还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使得身体的运动更加自如,同时也能减少身体的冲击和压力,保护关节和骨骼不受损伤。
环甲正中韧带(Ulna interRadial Ligament)在治疗和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身体的环甲正中韧带受到损伤或者发生炎症时,医生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和稳定关节。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环甲正中韧带来帮助自己的身体进行恢复运动,以促进环甲正中韧带的恢复和身体的康复。
总之,环甲正中韧带(Ulna interRadial Ligament)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结构,它连接着胫骨和腓骨,维持着整个身体的稳定性。
在身体的运动过程中,环甲正中韧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关节稳定性,并允许bones(骨骼)进行运动和承受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环甲关节的名词解释
环甲关节是人体手指与手掌之间连接的关节,具有重要的解剖学和功能学意义。
环甲关节由指骨与掌骨之间的关节构成,并由关节囊、关节盘、关节液和关节固韧带等部分组成。
在本文中,将对环甲关节相关的解剖学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第一部分:指骨与掌骨的解剖学结构
在手指的基部,指骨和掌骨通过环甲关节相连接。
指骨是构成手指的骨骼,每
个手指有三个指骨:近节骨、中节骨和远节骨。
而掌骨则属于掌骨组,共有五个掌骨,分别与每个指骨相连。
指骨和掌骨之间的连接形成了环甲关节。
第二部分:关节囊和关节盘的解释
环甲关节的连接由关节囊来包围和固定。
关节囊是由层叠的纤维组织构成的结构,能够保护和稳定关节。
关节囊连接在指骨和掌骨之间,有助于维持关节的关节液循环。
关节囊内部还存在着关节盘,它是一种胶状物质,可减轻关节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并起到缓冲的作用。
第三部分:关节液的作用
关节液是关节内的一种黏稠液体,由滑膜细胞分泌而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润滑
关节表面,降低摩擦力,防止关节磨损。
关节液还含有营养物质,能供给关节软骨的养分,促进软骨维持健康。
此外,关节液还能吸收部分冲击力,减少关节运动时的压力,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
第四部分:关节固韧带的功能
环甲关节中的关节固韧带起到固定和稳定关节的作用。
关节固韧带是由弹性纤
维组织构成的,能够连接指骨和掌骨,防止过度的关节活动造成损伤。
关节固韧带还可以传递力量,确保手指运动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在环甲关节受到外力撞击或扭曲时,关节固韧带能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第五部分:环甲关节的生理学功能
环甲关节作为手指与掌骨的连接点,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
它使手指能够进
行握取和控制物体,实现各种复杂的手部动作。
环甲关节还能感知和传递触觉信息,通过神经末梢与大脑通信,帮助我们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环甲关节承担着许多重要功能,如书写、使用工具、抓取和感知外界温度等。
总结:
环甲关节作为连接手指和手掌的关键部位,在人体的运动和功能中起到重要的
作用。
从指骨和掌骨的解剖学结构、关节囊和关节盘的功能、关节液的作用、关节固韧带的连接和环甲关节的生理学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和阐述。
通过对环甲关节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宝贵的手指,并在日常生活中更自如地运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