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交媒体上青少年的“自我虚构”心理——以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为理论基础
逃避自由读后感

逃避自由读后感《逃避自由》是一本由弗洛姆所著的心理学著作,通过对人类心理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逃避自由的心理状态。
本书通过对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心理困境,引起了我对自由和个体心理状态的深刻思考。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首先对自由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自由并不仅仅是指摆脱外部的束缚,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由。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表面上拥有更多的自由,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焦虑。
这种内心的空虚和焦虑,往往会导致人们试图逃避自由,寻找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和安全感。
这种逃避自由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书中,弗洛姆还深入分析了逃避自由的心理状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他指出,逃避自由的个体往往会寻求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比如对权威的盲从、对集体的归属感等。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导致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受受损,也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阻碍。
因此,弗洛姆呼吁人们要正视自由,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个体发展。
通过阅读《逃避自由》,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正的自由。
只有在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个体的发展,也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视自由,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努力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个体发展。
同时,我也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真正实现自由和个体发展的目标,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弗洛姆逃避自由_对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的现实思考

《弗洛姆逃避自由_对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的现实思考》摘要:因此,研究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对于解析我国民众现实的心理从而促使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有其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自由,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学科定义,这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有两种倾向:其一,希望依靠具有权威的他人、组织、大自然或自身之外的任何力量来克服自身的自卑和无力感,即所谓的受虐倾向摘要:结合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对我国现实民众的心理机制进行现实分析,指出也存在的三种逃避自由的心理困境表现,从而针对困境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
关键词:自由;逃避自由;中国社会;民众心理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其重要著作《逃避自由》中通过研究法西斯主义生成、兴起的心理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人既追求自由又逃避自由的尴尬困境。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由经济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深层变革,给社会民众心理也造成巨大的冲击。
就像弗洛姆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人所面临的双重困境一样,我国民众也普遍存在着这种困境的干扰。
因此,研究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对于解析我国民众现实的心理从而促使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有其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自由,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学科定义。
自由就其本意是没有阻碍的状况,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在古拉丁语中,自由即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包含着不受任何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等意思。
从近代以来,自由就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成为人们对于自己生存的理想境地的代名词,许多人甚至为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弗洛姆认为,自由是人类存在的特性之一。
人之所以为人,能在众物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人具有摆脱原始自然束缚的动物本能,弗洛姆把人这种不断摆脱外界束缚的过程称为人的“个体化”过程。
他认为正是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才使人具有超越动物的本能状态,超越自然。
追求自由与逃避自由对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考

追求自由与逃避自由———对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考■常 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弗洛姆在其《逃避自由》一书中认为“逃避自由”表现了人类普遍的病态心理,造成了病态的社会,而且贯穿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整个进程。
他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逃避孤独,放弃自由。
他认为孤独和自由是一对双生胎儿,逃避孤独和追求自由一样,都深深的植于人的本性中。
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启动了逃避心理机制,逃避孤独的同时也放弃了自由。
但这种逃避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实践也证明这种逃避不仅是失败,更是一种灾难。
通过学习弗洛姆在社会微观层面上的心理学分析与马克思在社会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批判及建构之间找到寻找自由的契合点,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性的认识,也能增强我们对整个人类自由解放的信心,力求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弗洛姆 追求自由 逃避自由一、弗洛姆自由观的基本思想(一)弗洛姆自由观的思想来源弗洛姆自由观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弗洛姆认同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的同时也认为弗洛伊德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也是影响弗洛姆自由观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异化理论”。
再次集权主义的盛行和民主自由的广泛普及也都促使了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形成。
(二)弗洛姆自由观的生成过程中世纪以后,资本主义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
从表面上看,人是自由了,但是人们的精神却变得流离失所,再也不能从自己的“家园”中寻找到精神上的慰藉,因此,人实际上是不自由的,甚至人们开始故意的去“逃避自由”。
最终,在人的本质中就产生了一个自由心理的二律背反。
“现代”的到来瓦解了中世纪的这种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人们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由。
但是人们挣脱束缚之后,个人在社会上有感到深深的焦虑、孤独甚至觉得人生无意义。
即人们在“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之后,并不能真正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浅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浅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摘要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是一部不断争取自由解放之路的奋斗史。
人类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和追求的意义,超越了人类本身存在的生命。
但日耳曼民族在20世纪30年代,放弃自由,逃避自由。
屈从与法西斯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于是,西方学者从各方面去寻求原因,其中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社会心理视角对“逃避自由”进行分析。
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逃避自由”思想。
本文试分析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起因,后果,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1弗洛姆的人物生平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弗罗姆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
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
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孤独感,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
著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论健全的社会》、《人类破坏性的分析》等。
其中,《逃避自由》是他最著名的一本。
2弗洛姆的自由概念弗洛姆认为:自由来自觉醒。
自然石人类生存的母体,人类无意识时,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旦察觉与自然的种种差异,人类就觉醒了,与自然、他人存在对立。
他们意识到与周边世界的联系可以改变,弗洛姆认为,这就是自由。
可以这么说,弗洛姆表达的人类想逃避的自由不是毫无限制的无政府化,而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不得不逃避恐惧的宿命。
弗洛姆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前者指从诸如由其他人或机构加在个人身上的社会习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被典型体现的一种自由,后者是运用自由自发地将完整的个性运用到创造性活动当中。
弗洛姆提出,很多人不是去成功地利用消极自由,而宁愿通过发展某些想法和做法来提供某些形式的安全,企图把它的消极作用最小化。
浅谈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从弗洛姆“逃避自由”入手分析

230现代交际·2019年7期作者简介:庞尧丹,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
浅谈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从弗洛姆“逃避自由”入手分析庞尧丹(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人类对自由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
古今中外,自由这个话题从来未曾退出过历史舞台。
但是现代人由于异化的心理机制,开始选择逃避责任,放弃自由。
本文从分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入手,浅谈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内在心理机制。
关键词:现代人 弗洛姆 逃避自由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230-02一、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形成弗洛姆首先展开了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
一方面,人类本身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在着,与自然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又会不断超越和征服自然,这个过程也就是人的个体化进程。
人的个体化进程会导致一种内在冲突——自由的增长和孤独感的增强。
这种内在冲突也就是“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形成基础。
(1)个体化进程——自由与孤独并存。
由于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个体化进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必然产生的内容。
弗洛姆从儿童的个体化和人类群体的个体化两方面来揭示现代人自由的“困惑”。
在个体层面上,弗洛姆以儿童的成长过程为例。
起初婴儿时期的人类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只能依靠监护人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但是这时婴儿并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他可以在父母亲那里获得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渴望自由与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孤独和不安也随之产生。
在群体层面上,人类社会经过不断的进化,渐渐摆脱原始生活模式,变得更加文明。
人类同自然逐步分化,不再完全依赖于自然,获得了自由。
这与个人个体化中的孤独—自由二重性是十分相似的:一方面,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的掌控权,不再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而是能够利用甚至征服自然为己所用,从而获得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自由却伴随着对生命价值的不确定,对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怀疑以及深深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当代人的_自由_困惑_用弗洛姆__省略_由_思想解析中国当代社会民众心理_张玉琴

埃里希·弗洛姆是一位颇具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思想家,其重要著作《逃避自由》研究了法西斯主义社会现象的生成、兴起的心理机制,振聋发聩地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人既追求自由又逃避自由的尴尬困境。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时期,由经济体制的变革进而引发了社会的全面的深层的变革,就像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民众存在着追求自由又逃避自由的现象一样,在我国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追求市场经济又逃避市场经济的双重现象。
因此,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对解析我国目前社会现实中的民众心理,乃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一、关于自由与现代人的困境对自由的关注,始终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传统。
人们在文艺复兴以前的社会中缺乏自由,只有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在个人情感表达和宗教信仰方面才获得了自由。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蓬勃发展,兴起了一大批拥有经济实力的新兴资产阶级。
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建立政治上的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政权,并通过宪法的形式予以保障。
但当人们打倒了一切传统的权威,包括国家和教会的权威,弗洛姆又提出了一个社会中普遍现实的问题:人们在逃避自由。
在自由面前,人们感到的是恐惧,并不得不放弃追求自由的天性,放弃实现自由的权利。
弗洛姆同西方社会的许多哲学家一样,把自由视为人的本质。
只有具备充分自由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而自由对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东西。
他认为对现代人而言,自由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人“挣脱了中古的束缚,走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弗洛姆指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人们不仅摆脱了宗教的枷锁和自然力的束缚,并且可以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
在政治上,人的自由也日益增强,新兴的中产阶级以平等自由为原则,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
随着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经过中世纪再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更是获得了高于其他生物的自主和自由。
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弗洛姆(Erich Fromm)是一位德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中探讨了人们对自由的逃避心理机制。
以下是一些关于弗洛姆所提出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核心观点:
1. 依赖权威:弗洛姆认为,面对自由的责任和不确定性,一些人会选择寻找权威和强大的领导来引导他们的生活。
这种依赖权威的心理机制是一种逃避个体自主决策和负责任的方式。
2. 群体归属感:为了避免孤立和无助的感觉,个体可能倾向于加入群体或组织,以在集体中找到身份认同感。
群体中的规范和共享价值观可以提供一种逃避个体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方式。
3. 投射:弗洛姆提到,逃避自由的人可能会将他们的责任和焦虑投射到外部对象上,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是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种心理机制允许个体避免对内在问题的直面。
4. 自我毁灭倾向:弗洛姆指出,一些人可能会采取自我毁灭的行为,以逃避面对自由所带来的挑战。
这可能表现为自我放纵、自我惩罚或其他形式的自毁性行为。
5. 机械化的自动反应:为了规避自由所带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个体可能会采用机械性、刻板的自动反应,而不是通过主动思考和自主选择来处理问题。
总体而言,弗洛姆认为这些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在面对自由社会时个体可能会采取的一种心理策略。
这些机制可能是对自由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的一种应对方式,但也可能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真正的幸福。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模板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人的异化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洛姆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人异化的深层性质进行了揭示,并努力探索扬弃异化状态,实现真正自由,建立健全社会的途径。
逃避自由是弗洛姆对人异化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也是他进一步阐发理论的基础。
一、逃避自由思想的前提自由,是人类历史上恒久追求的一朵理想之花。
弗洛姆却看到了自由带给人的沉重的精神枷锁,逃避自由的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弗洛姆对人性的分析。
要解决人如何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阐明人是何种存在。
弗洛姆从人的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层面考察了人性问题,生物需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需要则更侧重于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人的生物性需求,即强制性的自我保存需求,构成人行为的首要动机。
为满足这种需求,人必须劳动生产。
另一种需求就是人需要归属感和共同感,人必须与外在世界相才感觉安全,否则完全的孤独会使人精神崩溃。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孤独,精神孤独和物质孤独,相比而言精神孤独比物质孤独(孤立)更令人难以忍受。
通过以上分析,他指出人性中的具有一些固定不变的因素和欲求,其一是物质化的冲动必须得到满足,以确保生存。
其二是避免陷入孤立与精神孤独的境地。
正因为自由与孤独相伴而生,向往自由与畏惧孤独成为人生存之对立统一的悖论,而对人性的分析更剖析出孤独是人性中实在不可承受之痛,所以人会在抉择中因为畏惧孤独而宁可放弃自由。
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剖析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分析,弗洛姆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理机制走向异化的过程及原因。
(一)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纠结人类的历史是自我创造的历史。
人为满足人性需要必须进行不断创造,其直接后果就是个人日益与自然界分离,挣断自然脐带(始发纽带),日益个体化。
但始发纽带给人带来安全感,一旦切断就必然带来人的孤独日益加深。
个人独自面对外界,巨大的无能为力感和焦虑感成为与人伴随的噩梦。
个体化进程是一个人日益感受到自我,又日益难以忍受孤独的过程。
现代人的自由困惑——弗洛姆《逃避自由》有感

作者: 伊瑞琼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50-5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自由;孤独;归属感;逃避
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人更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需要自由,但是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孤儿,20世纪成为了百年孤寂。
人们并没有得到自由,而是陷入到自由的悖论之中,孤独、无力、恐惧、没有安全感等纷纷袭来,是逃避自由,还是勇敢地接受?成为了现代社会众多'汉姆雷特'的问题。
弗洛姆针对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认为只有通
过'爱'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使现代人走出自由悖论。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新形式——从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说起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新形式——从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说起马素梅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6)001
【摘要】在弗洛姆看来,自由具有双重意蕴,现代人正处于自由的窘境之中.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在促使人追寻自由、获得自由的同时又束缚了人的自由.逃避消极自由和实现积极自由是人们摆脱孤独的两条路径.但人们往往选择逃避自由以克服内心的孤独感,逃避消极自由的表现有极权主义、破坏欲和机械趋同.时隔七十余年,人类并未摆脱消极自由,走向积极自由,反而更加逃避自由并且出现多种逃避形式.文章从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出发,立足现实总结现代人逃避自由的新形式,并尝试提出实现积极自由的路径.
【总页数】6页(P101-106)
【作者】马素梅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5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说起 [J], 朱煜
2.逃避自由的根源及其机制——解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J], 杨春花
3.浅析逃避自由的机制——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J], 张寰
4.逃避自由的启示——读弗洛姆《逃避自由》随笔 [J], 陈新汉
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J], 刘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067文艺评论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生成根源弗洛姆认为“自由”对现代人具有双重含义。
现代人所处的困境在于资本主义带来的自由,这种自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解除了传统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束缚,个人获得了独立;另一方面,这种自由又使人感到孤独和不安全。
个人被这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所包围,使自由的个体产生了逃避自由的心理倾向。
他从生物的进化过程、个体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三方面对其阐述。
首先,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使人摆脱了生理上的束缚,这点来看,与其他动物进行了区别,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然而,由于人类主动性的发挥与不断提高,大自然日渐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远离自然也会感到不安全;与此同时,也使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增强。
马克思曾经说过:“有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
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是正常的儿童。
”1他以这样一种个体的发育来解释整个类的成长过程。
其次,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出生的婴儿与母亲断绝了一体化状态,他就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
尽管实现了身体上的分离,但在功能上,他仍然与母亲一体。
弗洛姆认为,“人继续与他赖以发生的自然及社会世界保持紧密联系;尽管他部分地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实体,但他还认为自己是周围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称这个个人日益从原始纽带中脱颖而出的过程为‘个体化’。
” 2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外界的联系就会愈来愈多,脱离了“原始联系”的束缚,也越来越多的会受到打击。
个体发展的进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力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日益加深的孤独,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分离,与世界的分离,感到世界的强大无比与自己的无能为力。
最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即传统社会安全而不自由,现代社会自由而不安全。
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上,几乎没有机会从一个阶级转变到另一个阶级,他也几乎不可能从一个镇或国家迁到另一个镇或国家。
个人虽然没有自由,却并不会感到孤独与不安全。
人从生下来开始,在社会中便有了明确的位置,他处在一个有机整体中,这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浅谈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第19卷第2期浅谈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黄潇【内容摘要】《逃避自由》是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经典著作,文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原因,共有前言、附录和七章正文构成,总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本文主要通过对其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阐述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而揭示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关键词】逃避自由;基本内容;积极意义;局限性【作者简介】黄潇(1995 ),女,河南南阳人;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的产生时代的不同总会孕育出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观点,弗洛姆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家庭,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其社会充斥着种种矛盾和斗争,对民主德国的一系列人感到失望,在这一背景下,使他思考并关切人类的命运与自由问题。
(一)“逃避自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德国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分别是在弗洛姆14岁和39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弗洛姆14岁时爆发,当时的他依然在学校认真读书学习,此时他的英语教师和拉丁文教师对大战的看法不一,分别持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反对,希望和平这样的战争,而另一种态度则是希望好好的准备,积极备战,这样两种对立的态度使当时还年少的弗洛姆疑惑不已。
弗洛姆看着在战争中离去的同学和家人,不明白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的人要相互残杀,整个世界充满着暴力和斗争,弗洛姆也因而对战争充满了无限的仇恨和疑惑,一方面是对战争中消失的生命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发生这样战争的原因。
在弗洛姆39岁之时,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人们对和平还是充满向往和渴望的,对国际联盟建立和平的世界也满怀期待,相信在战后休养之后经济会更加的繁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人们的希望,在战争中接连不断的死亡,整个世界满目疮痍,人性的残酷,弗洛姆都亲眼见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这使此时的弗洛姆陷入深深的思考,思考人的心理、道德和行为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浅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论

151中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传统的社会秩序、稳定的行会制度、狭小的生存空间之下,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几乎不会变,人们有安全感却不自由。
到了机器大工业时代,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束缚自由的锁链,却没有找到通往实现积极自由的道路,显得自由却寂寞,人们为了克服这一无能为力感而选择逃避自由。
弗洛姆对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境况有着深切的感受,系统地探究现代人在寻求自由时所生成的心理机制,力图破解现代人逃避自由所面临的生存难题。
一、逃避自由理论的历史生存语境(一)现实语境1.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弗洛姆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破除了弗洛姆对自由与和平的认知,让他在社会和人性方面充满困惑,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诚如他本人所言:“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是别的任何事件决定了我的成长道路。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摧毁了人们的希望。
大规模的屠杀、生化武器与核武器的使用和人性的残酷使弗洛姆思考战争中暴露出的人的异化状态,并开始用批判的眼光观察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 年间,资本主义社会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失业问题突出。
资本家通过不断压榨工人得来骄侈暴佚的生活,而劳动人民不得不忍受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弗洛姆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有着深切的感受,并由此产生了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思考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3.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二战结束以后,西方科技革命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逐步走向安定与繁荣。
机械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破坏和人与人关系的物化。
工人的工作是机械的、乏味的,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内心充满孤独、迷惑和焦虑,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本性。
弗洛姆见证了人的异化,激发了他开始对现代人的性格进行诊断。
(二)理论语境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承袭关系。
逃避自由读书心得

逃避自由读书心得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不管是逃避责任、逃避挑战还是逃避自己。
对于自由这个词,我总是觉得它太抽象、太虚幻,无法触及,也无法控制。
然而,在读完《逃避自由》这本书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逃避自由》这本书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著,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著作,他从一个哲学的角度来解读人们逃避自由的心理原因。
在书中,弗洛姆认为,人们逃避自由,是因为自由给予了人们责任和选择,而责任和选择又带来了焦虑和孤独。
在一个现代社会里,人们所享有的自由越来越多,但是许多人却感到越来越失落和焦虑。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逃避的行为。
我意识到,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无论是逃避责任还是逃避挑战,这都只是一时的心理安慰,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只有真正面对自己、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在书中,弗洛姆提出了一种解决逃避自由的方法,那就是建立自律和责任感。
自律和责任感是对自由的一种积极回应,它让我们学会了承担责任、做出选择,并且自觉地去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自律和责任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自由,才能摆脱逃避的束缚,迈向成熟和自我实现。
阅读《逃避自由》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建立自律和责任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自由,才能摆脱逃避的阴影,迎接人生的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逃避自由》这本书,让我对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扭转了我之前对逃避的看法,我将努力建立自律和责任感,勇敢面对自己,拥抱自由,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感谢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和指引,让我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自由与孤独: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困境——由弗洛姆“逃避自由

( 福建 工程 学 院 统 战部 ,福建 福 州 3 5 0 1 0 8 )
[ 摘
要] 随 着 高等教 育 大众 化 时代 的 到 来 , 大 学生 群 体 日益 壮 大 , 其 存 在 与 影 响 备 受社 会 关 注。
2 0世 纪 西方著名 精神 分析 学 家 弗洛 姆 , 毕 生 致 力 于人 的心 理 机 制 和性 格 结 构 的分 析 , 其“ 逃避 自 由” 思想 对 当代 大学生 网络迷 恋心理 困境 分析有 着重要 的启 示 意义 。 弗洛姆 的 自由悖 论 生 动地 映 照 了当代 大 学生 网络迷 恋的心理 矛盾 , 即 自由与孤 独 并 存 。 弗洛 姆 提 出的确 立 “ 积 极 自由的存 在 状 态”, 为 当代 大学生走 出网络迷 恋心理 困境指 明 了方 向 , 其根 本 途径 是 让 当代 大学 生积 极 地 以 爱 “ 投入 学 习”, 争取 “ 积极 自由” , 超越 异 化 , 不再 受 网络 技 术所奴 役 , 并 最终成 为 网络技 术 的 掌控 者 ,
第1 6卷
第 3期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L I G H T I N D U S T R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一
弗 洛 姆认 为 , 个 体 化 是人 类 进 化 与发 展 所 必 然
包 含 的 内容 , 并将 导 致 具 有 不 同价值 取 向 的双 重 结
果: 一 方面 是人 的 自由的增 长 , 另一 方 面则是 人 的孤 独 感 的增强 。简 言 之 , 自由与 孤 独并 存 是 个 体 化 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交媒体上青少年的“自我虚构”心理——以弗洛姆的
“逃避自由”思想为理论基础
何雨婷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1)12
【摘要】青少年处在人生中三观塑形的重要时期,若无正确的思想引导,极易走入歧途。
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当今部分青少年中存在一种“自我虚构”的现象。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为求他人认可,用偏向性呈现的方式对自我身份进行塑造。
这正是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中所提及的为逃避自由、远离孤独而采取的机械趋同的应对方式。
以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社交网络中的“自我虚构”现象,并从社会文化、学校教育、个人心理三个层面提出措施,引导青少年摆脱“自我虚构”,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页数】8页(P38-45)
【作者】何雨婷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
【相关文献】
1.浅析逃避自由的机制——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2.浅析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角
3.浅析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基于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角4.论弗洛姆的自我观——基于弗洛姆的《逃避自由》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