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月经不调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法你知多少

月经不调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法你知多少

月经不调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法你知多少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比较多见的现象是卵巢功能发生障碍,在身体或者其他内分泌腺体发生疾病时,就会影响卵巢的功能,进而引发月经失调。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为每个月的经期或者出血量多少发生紊乱现象,所以女性在经期一定要注意保暖、休息、防寒、加强营养的摄入量、增强自身体质,还要控制大幅度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良好且愉悦的心态。

虽然月经不调早期对患者没有很大的生活影响,但如果长期没有进行治疗,就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月经周期一般为3~7天,出血量在100ml以内,第2 ~ 3天出血最多。

经血一般情况下颜色呈现暗红色,不会凝固,除了血液之外,还包含子宫内膜脱落的碎片、宫颈粘液和阴道上皮细胞。

而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有:(1)长期情绪抑郁或心情不好,卵巢每月不再排卵和分泌雌性激素,进而引起月经紊乱或痛经、闭经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月经受到了大脑皮层的控制,然后卵巢分泌出的激素刺激着子宫内膜后而形成的月经不调。

(2)外部寒冷刺激,生活不规律,使盆腔血管发生收缩,导致卵巢功能出现混乱现象,然后引起月经血量减少甚至闭经,所以女性的日常生活应该有一定的规律,不要过度劳累,特别是经期要避免冷流和湿气,注意经期期间的保暖。

(3)过度节食、酗酒和吸烟也会导致月经紊乱,长时间不进食食物,身体中的能量就会不够,然后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造成雌激素合成发生障碍,接着抑制下丘脑的功能作用,影响月经到来,进而造成神经性闭经。

烟和酒的某些成分也会干扰月经相关的生理过程,导致月经异常。

(4)经常滥用大量抗生素,长期使用避孕药,都是引起女性内分泌紊乱的原因,导致月经紊乱,不排卵,甚至闭经。

月经不规律的诊断表现1.每月月经有没有规律性。

月经出现延后或者提前,都属于月经不调的表现,月经每月周期正常,但是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

第二,月经血量是不是正常。

血量太多或者太少甚至没有,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一些患者有糖尿病、生殖系统的非良性肿瘤,比如宫颈癌和卵巢癌,也可表现为月经紊乱。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女性月经不调问题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女性月经不调问题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女性月经不调问题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不调不仅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问题的信号。

而中医诊断学在解决女性月经不调这一问题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就是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象等。

如果一位月经不调的女性面色苍白无华,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若面色发青,或有瘀斑,可能存在血瘀的情况。

舌象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比如舌头颜色淡白,多为血虚;舌头紫暗,往往是有瘀血。

闻诊则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通过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强弱、呼吸的快慢,能初步判断其正气的盛衰。

而嗅患者身上的气味,如白带的气味异常,也能为诊断提供线索。

问诊在中医诊断中尤为关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月经的周期、经量、颜色、质地,以及有无痛经、血块等情况。

比如月经周期提前,多为血热或气虚;周期延后,可能是血虚、宫寒或气滞。

经量过多,常见于血热、气虚或血瘀;经量过少,则可能是血虚、肾虚或血瘀。

月经颜色鲜红多属热,颜色淡红多为虚,颜色紫暗多有瘀。

痛经伴有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多为寒证;痛经伴有腹胀痛、经行不畅,多为气滞血瘀。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

中医脉象繁多,与月经不调相关的常见脉象有细脉、弦脉、涩脉等。

细脉多主气血两虚;弦脉常见于肝郁气滞;涩脉则往往提示有血瘀。

在明确诊断后,中医会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机进行调理。

如果是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治疗原则通常是益气养血。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其中的黄芪、白术、人参等能补气,当归、龙眼肉等能养血。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调理的重点在于疏肝理气。

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柴胡能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

对于宫寒所致的月经不调,应以温经散寒为主。

比如使用艾附暖宫丸,其中的艾叶、肉桂等都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中医如何诊治女性月经失调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如何诊治女性月经失调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如何诊治女性月经失调的中医调理方法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诊治女性月经失调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以达到恢复身体平衡、改善月经状况的目的。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冲任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女性的生理特点是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生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肺主气、朝百脉。

当这些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就容易导致月经失调。

从病因上来看,月经失调可分为虚实两大类。

虚证多因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引起,实证则常由肝郁气滞、血瘀、痰湿等所致。

比如,长期的劳累、饮食不规律、过度思虑等可能导致气血不足,使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颜色淡红、质地稀薄。

而情绪抑郁、恼怒则容易引起肝郁气滞,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乳房胀痛等。

在诊断月经失调时,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综合判断。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会详细了解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颜色、质地,以及伴随的症状,如腹痛、腰酸、头晕等;切诊则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中医调理月经失调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医生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者,常用归脾汤、八珍汤等以益气养血;肝郁气滞者,可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以疏肝理气;血瘀者,用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痰湿者,用苍附导痰丸等燥湿化痰。

中药调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针灸推拿也是中医调理月经失调的有效方法。

通过针刺或艾灸相关穴位,如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改善月经失调的症状。

推拿则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腰酸等不适。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月经不调是指女性在生理期上有所改变,包括月经周期的延长或缩短、流量的增多或减少、月经期的延长或缩短等。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它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我们来谈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首先是月经不调的诊断。

月经不调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病史询问包括询问月经初潮年龄、月经来潮的特点、是否有遗传史、是否有慢性疾病等。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以观察到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异常情况。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和血常规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月经不调的原因,如卵巢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接下来是月经不调的治疗。

治疗月经不调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具体病因选用相应的药物。

如卵巢功能异常引起的月经不调,可以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月经不调,可以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的病因。

如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不调,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月经不调,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异位病灶。

手术治疗可以直接去除病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月经不调。

如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等。

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对月经不调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量的异常。

一般分为逆行期经、闭经、间歇性子宫出血、经量异常等。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如生活习惯不规律、心理因素、营养不良、药物干扰等,所以对于月经不调的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月经不调的诊断主要取决于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在询问病史时,重点是排除妊娠、生殖系统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可能因素。

体格检查旨在检查盆腔器官和乳房以排除良性或恶性肿瘤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妇科经检等。

治疗治疗月经不调应根据病因分类,针对病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病因不同使用的药物也不同。

例如,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可以使用雌激素丰富疗法缓解症状;而症状轻微的月经不调也可以使用避孕药来调节激素的分泌和周期的规律。

此外,中草药也有一定疗效,如益母草、柴胡等中草药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运行,有助于月经规律。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严重的月经不调病例。

如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恶性或者良性疾病必须采取手术治疗,如微创子宫肌瘤切除等。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改变生活方式、锻炼习惯和调整饮食来帮助恢复月经周期。

有些症状并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可以采用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来调整,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减轻压力、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这些都是通常被认为是保健的方法。

总之,月经不调症状的出现会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应该因病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保守治疗也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治疗方式。

月经不调的诊断与治疗

月经不调的诊断与治疗

月经不调的诊断与治疗月经不调是女性患者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专业称为“异常子宫出血”。

月经不调看上去很简单,但却是让很多医生头痛的病症,由于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正确的诊断病因并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也是较复杂的一个过程。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女性周期性与规律性发生变化,引起月经的周期、出血量等出现异常的疾病,多为月经前期、月经期下腹疼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1.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对于月经不调的诊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询问患者月经量与月经期的变化;子宫出血情况;月经异常的持续过程、发病的时间与规律、既往治疗及用药的情况等。

1.1临床症状表现1)月经周期出现的异常:月经周期提前1至2周;推后至7天以上,甚至3至5个月的时间,虽有推后,但不影响患者经期的正常。

2)月经期间的异常:是指患者的月经周期属于正常现象,但月经超出正常的周期范围,超过了一周以上的时间,或者是超过2周的时间,月经才能干净。

3)月经量异常;是指患者在月经期间的月经量多出正常量情况下的1倍以上、月经量较平常减少了1倍以上、月经周期过少不足于2天的时间就干净的症状。

4)月经期间有阴道出血的异常:是指患者在两次月经周期的期间,阴道有少量的出血状况,可持续为1至3天后结束。

5)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月经不调会引发流产、子宫内膜息肉、继发性贫血、子宫肌瘤、不孕等并发症状。

1.2发病原因致使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卵巢功能问题所致:育龄期的女性大多数是因为自身卵巢黄体功能欠佳,多表现为周期缩短或是月经出血量较多的情况。

2)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多为垂体、下丘脑、卵巢轴等功能出现不稳定等导致的月经不调。

3)器质发生病变或是因药物等原因所致:器质病变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发育不正常、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症状;头部疾病、血液疾病;使用精神疾病的药物。

4)吸烟、饮酒过量所致:若是女性有吸烟、喝酒的不良嗜好,酒精与烟雾中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可以干扰到女性的月经生理过程,因此导致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诊治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诊治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诊治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很多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诊治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脏腑之中,肾、肝、脾的功能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肝主疏泄,调畅气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这些脏腑的功能失调,就容易导致月经不调。

从病因病机来看,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多种多样。

情志失调是常见的因素之一,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则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痛经等症状。

饮食不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暴饮暴食、饥饱无常,都会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濡养冲任,导致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

此外,劳逸失度也会影响月经。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过度安逸,气血运行不畅,都可能导致月经异常。

还有外感邪气,如寒、热、湿邪侵袭人体,也会影响冲任气血,导致月经不调。

在诊断月经不调时,中医注重四诊合参,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

面色苍白或萎黄,多为气血不足;面色晦暗有瘀斑,可能是血瘀;舌苔厚腻,多为痰湿内阻。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如患者声音低微,多为气虚;月经有异味,可能是有湿热。

问诊是了解病情的重要环节,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以及伴随症状,还有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情况。

切诊主要是切脉,通过脉象来判断病情。

如脉细弱多为气血不足;脉弦多为肝郁;脉涩多为血瘀。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讲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月经不调,常见的症状有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

月经失调修改

月经失调修改

月经失调(月经不调)诊疗规范一、病名1.中医病名: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等。

2.西医病名: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等。

二、诊断(一)症状:排除子宫及卵巢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周期及经期的异常情况。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月经后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二)辅助检查1.月经不调检查有B超检查:反映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

2.活组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肿瘤的诊断。

3、月经不调检查有内分泌测定:目前可以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泌乳素,卵巢、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

临床常用以了解卵巢功能的简易方法有阴道涂片、宫颈粘液、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

4.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观察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

三、治疗(一)中药辨证分型与治疗1.月经先期(1)气不摄血症状表现: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故经来先期而量多;中气不足,失于升举,故小腹空坠;脾虚运化无力,则纳少便溏。

选用补中益气汤,取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之效,使月经自调。

女性月经不调的检查有哪些项目

女性月经不调的检查有哪些项目

女性月经不调的检查有哪些项目引言女性月经不调是指经期异常、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等症状。

这种状况可能是生理或病理性的,并可能导致一系列不适和健康问题。

为了确诊和治疗月经不调,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本文将介绍女性月经不调常用的检查项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妇科问题。

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相关问题,了解其月经周期、经期长短、经血量、周期中出现的异常症状等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和确定进一步的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和宫颈的触诊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外阴、阴道和宫颈的外观、触诊等来排除任何异常或感染的可能性。

2. 妇科超声检查妇科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来观察和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检查卵巢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并确定卵泡的生长和排卵情况。

妇科超声检查分为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两种方式。

阴道超声适用于检查妇女的子宫、卵巢和输卵管,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腹部超声则适用于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的初步筛查。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评估女性月经不调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感染或有其他病理性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检测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可以帮助排除凝血功能异常所致的月经不调。

•性激素水平检查:通过测量雌激素、孕激素、睾酮等激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内分泌状态。

4. 内膜活检内膜活检是通过取出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内膜异常的原因和性质。

这个过程通常在月经结束后进行,通过宫腔镜引导下的组织取样。

内膜活检对于判断内膜增生、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5.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调。

因此,在排除其他病因之前,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测定。

中医辨证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及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及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及对症治疗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诊治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月经不调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月经周期异常、月经量异常、月经颜色和质地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出现的其他症状。

月经周期异常是月经不调的主要表现之一。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在21 至 35 天之间,如果月经周期短于 21 天,称为月经先期;超过 35 天,则称为月经后期;如果月经周期没有规律,时而提前,时而推后,超过 7 天以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量异常也是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

月经量过多,表现为月经期间出血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甚至出现大量血块,可能导致贫血等问题;月经量过少,则是指月经出血量明显少于正常,点滴即净,或者行经时间短于 2 天。

月经颜色和质地的变化也能反映出问题。

月经颜色淡红,质地稀薄,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月经颜色深红或紫红,质地黏稠,甚至有血块,往往提示体内有热或者有瘀血。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月经不调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例如,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出现乳房胀痛、头痛、腹痛、腰酸等不适,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如烦躁、易怒、抑郁等。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冲任二脉损伤等密切相关。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中医将月经不调分为多种证型,并进行相应的辨证论治。

气血不足型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颜色淡红,质地稀薄,患者常常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治疗上以补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归脾汤。

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常见症状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伴有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

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经为原则,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

血热型月经不调,又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

实热型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多,颜色深红或紫红,质地黏稠,伴有口渴心烦,小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

月经不调应该如何就医

月经不调应该如何就医

月经不调应该如何就医对于女性来说,月经不调是一个较为常见但又令人烦恼的问题。

它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的不规律,比如过长或过短;月经量的异常,过多或过少;或者月经持续时间的不正常,过长或过短。

当遭遇月经不调时,正确的就医方式对于明确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当您发现自己的月经出现不调的情况时,不要慌张。

第一步是要仔细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月经情况。

包括月经周期的起始日期、结束日期、月经量的多少(可以大致估计,比如与以往相比是明显增多还是减少)、月经的颜色(是鲜红、暗红还是有血块)、是否伴有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等。

这些详细的记录对于医生诊断病情非常有帮助。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是关键。

您可以优先考虑去当地的正规综合性医院或者妇幼保健院。

在这些地方,通常有专门的妇科诊室,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处理月经不调的问题。

在就诊时,要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描述您的月经情况以及相关的症状。

除了上述提到的月经记录,还要告知医生您近期的生活变化,比如是否有过度的压力、情绪波动、剧烈的运动、饮食的重大改变、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否服用了某些药物(包括避孕药、抗生素等)。

此外,如果您有过性生活,也要如实告知医生,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诊断和治疗的方向。

医生一般会首先进行身体检查。

这可能包括妇科检查,通过观察外阴、阴道、宫颈的情况,以及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和附件的大小、形态、质地是否正常,有无压痛等。

除了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检查项目有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

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卵巢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月经不调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能会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月经紊乱。

如果怀疑有贫血,还会检查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的水平。

B 超检查也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月经不调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改变,均称为“月经不调二常见的有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

外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精神情绪的波动,均足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但是偶尔失常一两次,迅速得到调整的不作疾病论。

本病主要由于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感受寒湿、忽视卫生以及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两脉损伤所致。

【诊断】1.月经正常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计算。

如超前或落后7天以上,作为先期或后期;忽先忽后作为先后无定期;如经量很多,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属月经过多;如经量很少,一两天甚或点滴即净的,属月经过少。

2.月经过多的,需作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等,需排除血液系统疾患。

3.月经过少的,需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结核、贫血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一般从月经的特点进行辨证,即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识寒热虚实。

同时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析。

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的,属血热;色淡质薄,属气虚。

先期量少,色红质稀,属虚热。

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属气血虚;色紫质薄,属虚寒;色淡质黏,属痰湿;色黑有块质黏,属气滞血瘀。

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或色紫红质黏,属肝郁。

治疗原则:当以理血调经为主,并应重视在经期阶段的治疗,如因病而月经不调的先治病,如因月经不调而病的先调经。

1.月经先期(1)血热证: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举例:荆苓四物汤加减。

当归IOg,赤芍10g,生地黄12g,黄苓5g,荆芥5g,牡丹皮6g.加减:如量少色红质稠、腰酸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的,可去荆芥、黄苓;酌加地骨皮6g,青蒿10g,玄参10g,麦冬10g。

(2)气虚证:经行超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尿频,舌淡,脉沉细。

中医月经不调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月经不调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月经不调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或出血量的异常。

月经不调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称为"月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主要机制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外,尚需注意体质因素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主穴】内分泌、子宫、卵巢、肾。

【配穴】伴有贫血者配肝、肾;伴有失眠者配神门、心、枕、脑点;伴有食欲缺乏者配三焦、胃。

【操作】先用75%乙醇消毒耳部,清除耳垢后,用0.5cm ×0.5cm胶布粘一粒王不留行,贴在准确穴位上,同时嘱咐病人每日自营按压4~6次,每次按至耳廓红、热、发胀为止。

两耳交替贴,2~3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注射【主穴】腹部取气海、关元、子宫、水道;背部取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俞、气海俞、膈俞、次醪;肢体取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根据临床辩证取穴,选用黄芪、丹参注射液交替进行,隔天1次,取腰背部及肢体穴,前后交替进行。

患者取卧位,确定穴位后,每穴选用4个穴位,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5号注射器,每次抽取4ml黄芪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缓慢将药液注入,每穴0.5~1ml。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和量的异常现象,包括月经周期缩短、延长、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问题。

月经不调可能是生理、心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对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月经不调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一、月经不调的常见类型1.月经周期缩短:通常指月经周期少于21天,出现两次月经期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

3.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内出血量明显增加,出现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增多等现象。

4.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内出血量明显减少,出现月经时间缩短、颜色变浅、量少等情况。

二、月经不调的可能病因1.生理因素:青春期前、绝经期前和怀孕期间,女性的月经周期和量都可能发生不规律变化。

2.心理因素:长期的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精神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女性的月经周期和量。

3.病理因素:卵巢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盆腔炎症等妇科疾病,也会引起月经不调。

三、月经不调的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活规律、情绪变化等情况,帮助医生初步了解病因。

2.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等的检查,以及内阴器官的触诊检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妇科疾病。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激素水平检测等,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判断。

1.生活保健: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方式,有助于改善身体状态,减轻月经不调的症状。

2.调节情绪:学会正确处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对月经不调的治疗非常重要。

3.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月经不调类型,医生可能会给予口服避孕药、中草药、激素替代治疗等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对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等需要手术干预的病因,可考虑进行相应手术治疗。

5.物理治疗:如局部热敷、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也有助于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五、注意事项1.科学饮食:避免过饱或饥饿,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有哪些治疗方法

月经不调有哪些治疗方法

月经不调有哪些治疗方法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月经不调是不少女性会面临的问题,它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的不规律、月经量的过多或过少、经期的过长或过短等。

那月经不调到底该怎么治疗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首先,要明确月经不调的原因。

这往往需要去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测定等。

常见的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激素水平情况,进行相应的激素治疗。

比如,如果是雌激素水平低,可能会补充雌激素;如果是孕激素不足,可能会补充孕激素来调整月经周期。

要是因为妇科疾病导致的月经不调,那治疗重点就在于治疗原发疾病。

比如说子宫肌瘤,如果肌瘤较小、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会先观察,定期复查;但如果肌瘤较大、引起了月经过多、腹痛等症状,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则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避孕药、孕激素等)和手术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缓解疼痛、调整月经。

精神压力过大也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一个常见因素。

这时候,就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情。

可以通过运动,比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方式来释放压力。

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像读书、画画、听音乐等,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

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影响激素的合成,从而引起月经不调。

这种情况下,就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进而导致月经不调。

这就需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月经不调去医院检查什么项目,找到原因很关键

月经不调去医院检查什么项目,找到原因很关键

月经不调去医院检查什么项目,找到原因很关键
女性出现月经不调要及时去检查,最常见的就是内分泌检查,特别是月经过少的时候这项检查很重要,现在的女性很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和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1、详细询问病史,查找可能的原因,患者要力求准确地提
供资料。

2、全面体格检查以了解有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3、盆腔检查以初步了解生殖器官有无畸形,肿瘤或炎症。

4、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反映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

(2)细胞学检查: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恶性病变。

(3)活组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肿瘤的诊断。

(4)内分泌测定:目前可以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泌乳素,卵巢,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临床常用以了解卵巢功能的简易方法有阴道涂片,宫颈粘液,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

(5)X线检查,子宫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宫内腔情况,有无粘膜下肌瘤或息肉,蝶鞍正侧位断层可了解有无垂体肿瘤。

(6)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观察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

(7)酌情作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检查,必要时作染色体检查。

月经不调诊断与治疗PPT

月经不调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周期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月经不调,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月经不调,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改善月经不调
04
月经不调的预防与 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焦虑
定期进行妇科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妇科疾病
日常保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节食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饮食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蔬 菜、水果等,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内分泌检查:检查甲状腺、肾上腺 等内分泌器官功能
遗传学检查:排除遗传性疾病导致 的月经不调
病情评估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情况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体态、面色、皮肤、毛发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激素水平、B超等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 进行综合判断
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油腻、 生冷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粗粮等富含纤维
的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 如鸡蛋、牛奶、
瘦肉等
保持饮食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过度饮酒和 咖啡因摄入
适量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如钙、
铁、锌等
运动建议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

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

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诊断依据]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之间出血,持续2~3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可伴有腰酸、少腹作胀作痛,乳房作胀作痒,带下增多,质粘如蛋清。

基础体温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血者,可作本病诊断依据。

2.崩漏:其特点是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未有尽时。

与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
经先后无定期等,虽同属月经期、量异常的一类病证,但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3.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有月经紊乱,情志异常,面红潮热,烘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治疗]
一、推拿治疗
(一)基础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拇指点揉天枢(双),以有热胀感为宜。

2.医生用掌心按揉患者下腹部,重点施术于关元,时间2分钟。

随后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五枢、尾道区域,按压时由轻至重,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点按中极,时间1分钟左右。

3.医生沿患者大腿内侧阴廉至血海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随后点按血海,时间1分钟。

用双手拇指连续交替按压阴陵泉至三阴交,时间2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医生沿患者背部(肝俞至腰骶部)两侧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点按肝俞、脾俞、肾俞,时间各约1分钟。

5.医生握拳,用指背部拨揉患者腰骶部,以局部有热感为宜。

随后用双手拇指点按次髎,时间1分钟。

(二)对症处理
1.经期腹痛:按压劳宫、第5腰椎下痛经反应点。

2.月经先期:重点按压膈俞、血海、太冲。

3.月经后期:按压曲池、阳陵泉。

4.月经先后无定期:提拿小腹部,配合震颤,使小腹内有温热感。

点按足底涌泉外1寸调经穴。

5.月经量多:同月经后期。

6.月经量少:同月经先期,加足三里。

7.白带增多:按压箕门、阴陵泉。

二、针灸
1.月经先期基本配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2.月经后期基本配方:气穴、三阴交、中极。

3.月经先后无定期基本配方:中极、三阴交。

肾虚者加关元、肾俞;肝郁者加太冲、期门、肝俞。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耳针
取肝、肾、子宫、卵巢,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四、中药
(一)月经先期
1.气虚型:宜补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2.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加减。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滞,方用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加减。

2.血虚型:宜补血益气调经,方用人参养营汤加减。

3.肝郁型:宜理气调经,方用乌药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味。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减。

2.肝郁型:宜舒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

月经量多或月经量少应对症治疗。

[预防与护理]
1.注意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或安逸。

[入院指征]
1.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量少,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月经不调伴有全身症状明显、体质虚弱者。

[疗效标准]
一、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1.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1.治愈: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月经过多);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经量过少),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出院标准]
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恢复正常,全身伴随症状消失。

[临床评定指标]
治愈率>70% 好转率>20% 未愈率<10% 病死率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