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分析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分析稿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之一,本单元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
由于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表面有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物体,因此教材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图片,如伸缩门、楼梯栏杆、梯子、足球网架等,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这些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从而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在初步感知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上,教材分别安排做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活动,把已经建立的表象以物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再一次丰富学生的感知。
然后,教材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自主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形成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正确认识。
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图形变换的练习。
如用完全一样的两块或四块三角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用七巧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改拼成长方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等。
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巩固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感知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形成图形的初步表象,再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其次,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充分获得图形特征的经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三角形的高(高在三角形内),以及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2.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认识等腰梯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又可以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是: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能正确地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图形的判断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卡片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如电梯、滑梯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呈现(10分钟)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2.梯形的定义:介绍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如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等。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图形,并讲解图形的性质。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常见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相关计算技巧。
2. 教材结构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在本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具有两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随后,教材列举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通过大量的图例和例题,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性质。
2.2 梯形的定义与性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梯形的定义,即具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然后,教材引入了梯形的性质,如底边平行、同底角相等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对梯形性质的掌握。
2.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这一部分涉及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常见应用题。
教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板铺设和园区规划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4 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本部分对前述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点。
3. 教材特点第五单元的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简明扼要教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了的图例,把复杂的概念和性质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简明地理解和记忆。
3.2 基础扎实教材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开始讲解,逐步推导出它们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通过逐层递进的学习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3.3 引导思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和应用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4 知识运用广泛教材紧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4. 学习建议针对本单元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建议:4.1 主动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思维,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思考其性质和特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能会对它们的定义和性质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用彩笔在纸上绘制出来,并标出其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及教案【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与平行中线探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课程目标描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并能描述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2.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并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并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6.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本单元预计用6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教材分析】教材第56页例1及57页“做一做”。
本课与原教材相比去掉了情境引入,简化了活动目标,垂直与平行线分别进行教学,还增加了字母表示、记法和读法。
例1开门见山引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借助画直线活动,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特别要关注的是两条直线从原先的没有相交到延长后相交这一种特殊情况,学生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内容 1.平行与垂直。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三点。
细节变化在介绍中体现二、教学目标三、具体内容(一)平行与垂直 1.例 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材去掉了情境引入,直接通过学生在平面上画任意两条直线来引入,这样编排可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就能比较好地回避了重合这种情况。
分别教学平行和垂直,重点更突出、线索更清楚。
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平行的记法与读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与第三学段的学习做好对接。
后面量一量的活动意在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认识到垂直是在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感知与体验中建构垂直的概念。
教材呈现了三组不同方向的垂直情况图,加深对垂直特征的理1/ 7解,帮助学生建立垂直的表象。
2.例 2:画垂线。
本套教材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但保留了垂线的画法,因为后边画高要用到画垂线的知识。
首先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意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画法。
接下来,通过三幅连续的动态图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画的过程。
3.例 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首先自主尝试,亲身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从而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这一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
画、测量、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做一做以生活中走斑马线为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几何图形的编排: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下图形的拼组;二.上观察物体;二下图形与变换;三.上四边形;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
二、单元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是第一次正式出现,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四、单元教学难点:作图是本单元的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不难理解,但是不易掌握,应考虑在这部分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如何突破。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6课时)垂直与平行1课时画垂线1课时画平行线1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1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1课时七、单元知识结构图垂直与平行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
教学目标: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
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本文以人教版第七册的第四单元为基础,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综合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
2. 教材内容分析第四单元的教材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材首先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深入探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的性质、相邻角、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等。
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实例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教学中,教材还详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公式和特殊情况下的计算方式。
通过实例的演示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技巧。
2.3 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在教材的后半部分,教材引入了梯形的概念,并介绍了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讲解梯形的角度关系、对角线的性质等内容,使学生对梯形有更深入的认识。
2.4 梯形面积计算最后,教材对梯形的面积计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教材通过引入梯形的高和中线的概念,介绍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的演示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计算的技巧。
3. 教材结构分析第四单元的教材结构清晰、有条理。
整个单元分为多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材首先引入本单元的主题,介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性质。
之后,逐步深入讲解各个性质和计算方法。
每个小节都有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最后,教材对所学内容进行了综合运用,提供了一些综合性的例题和练习。
整个教材结构紧凑,每个章节之间有明确的衔接。
通过分段和标题的使用,使得教材的结构层次分明,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
4.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4.1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的性质、相邻角的关系等;•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理解和掌握梯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的性质等;•掌握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1.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对边是平行的,而且对边长度相等。
平行四边形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和特点。
1.1 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有以下基本性质:•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即任意一对相对的边是平行的。
•对角线等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等分,即对角线的交点会将对角线等分为两部分。
•相邻角补角:平行四边形的相邻角互为补角,即相邻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同底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同底角相等,即两个底边上的相邻角是相等的。
1.2 面积计算对于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面积:$$ \\text{面积} = \\text{底边} \\times \\text{高} $$其中,底边可以取任意一条边的长度,高是从该边到另一条平行边的垂直距离。
2. 梯形梯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有两条平行边,另外两条非平行边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梯形也有一些特点和性质。
2.1 基本性质梯形有以下基本性质:•对边平行:梯形的对边是平行的,即两条底边平行,两条斜边也平行。
•底角和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称为底角,上边上的两个角称为顶角。
顶角和底角之和等于180度。
•同底角相等:梯形的同底角相等,即两个底边上的相邻角是相等的。
•高:梯形的高是从一条底边到另一条底边的垂直距离。
2.2 面积计算对于梯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面积:$$ \\text{面积} = \\frac{(\\text{底边1} + \\text{底边2}) \\times\\text{高}}{2} $$其中,底边1和底边2分别为两条底边的长度,高为梯形的高。
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尽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它们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而梯形的对边长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底边是平行的,而梯形的两条底边也是平行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等分,而梯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等分。
四年级上册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如下:
1.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两组相对边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梯形的对角互补。
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 ×高/ 2
5. 垂线的性质和判定
垂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的判定: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 平行线和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表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例如门、窗户、桌面等。
垂线和平行线在工程、建筑和交通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测量、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道路和桥梁的建设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全面的信息,可查阅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1.垂直与平行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1. 联系现实素材,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2. 垂直与平行3. 是在学生学过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一)主题图: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原型:单杠、双杠、攀杆、跳高杆、跑道。
【例1】两条直线的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1. 通过小组画直线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
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 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让学生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以后,发现相交了。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二)教学时注意三点:1. 两条直线的关系整体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因为这都是两直线的特殊关系。
2. 不能孤立地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要注意相对性。
3. 避免思维定势,认为只有水平线和铅垂线才能说垂直或平行,要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例2】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直线上一点、直线外一点)、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直线上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通过动态图描述画垂线的方法;过直线外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自己探索画法。
提供了两组(直线水平或斜着),使学生更明确地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实验、尝试,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例3】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利用方方形的特点画一个长方形1.用直观图呈现平行线的画法,教材上只给出直尺和原直线垂直的示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把直尺斜过来,看看画出的是不是平行线,其实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2.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以及它们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进行图形的判定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横向联系教版从数学的生活原型引入,关注平行、垂直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北师大版把平行与垂直放在四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放在四下,主要从线与形的区别来认识图形,还有两版教材通过不同方法画平行四边形的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
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发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主要有三个: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继续梳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单元纵向联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
从小学教材中图形的认识编排顺序可以看出,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到几何抽象,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
这单元的几何概念比较多,学生对掌握概念的本质有一定困难,因此考虑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发现平行的概念是沟通各知识点关系的枢纽。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都取决于边的位置关系,其本质特征就是平行。
学习平行的概念也是以后的几何推理、几何证明打基础。
所以认识平行,且利用平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单位的核心目标。
二、学情分析有了一到三年级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基本图形学习的经验,即已经积累了从边和角的大小关系去认识图形的经验,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研究是学生第一次从边的位置关系(平行)去认识四边形。
对学生而言,边的位置关系比大小、长度的关系更为抽象。
从边的位置关系来描述四边形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这个研究方法作为支撑,才有后面对梯形的研究,才能建立关键元素——边和角与图形的联结,掌握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认知难点:大多数学生能判断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却不能确定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学生的概念界定不明确。
多数学生对于同一平面内线的位置关系的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并不理解这个内容的专业性学习是后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重新综合在一起学习的必备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2、教学建议: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
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⑵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
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问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
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⑶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
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人教版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在操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豫灵镇杨家小学:王江涛在操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人教版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解说的题目是《在操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今天我将从教材编写意图、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及教学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编排特点本单元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进行处理,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单元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3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注重联系现实素材,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要求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四、教学策略 1、加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对边是平行的。
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两个角是补角,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使得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对角线的交点是对角线的中点。
- 对角线长度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即两对对角线长度相等。
- 对边平等且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即相对的边长度相等,且相对的边是平行的。
- 相邻角补角。
平行四边形中的相邻两个角是补角,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2. 平行四边形的应用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 空中跑道:航空器降落和起飞所使用的跑道通常是平行四边形。
跑道的特殊形状使得航空器可以更稳定地进行降落和起飞操作。
- 足球场:足球场的边界通常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这种布局使得比赛过程更加公平,防止比赛时出现一方占优势的情况。
- 窗户和门框:一些窗户和门框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还能提供良好的光线和通风效果。
二、梯形梯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两对平行边,其中一对边不平行的两边被称为斜边。
梯形的性质和应用与平行四边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 梯形的性质梯形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 两对平行边。
梯形有两对平行边,其中一对边是斜边。
- 对角线不相等。
梯形的对角线一般不相等,即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不相等。
-底角和顶角。
梯形的底角是指梯形的两个底边所对的角,顶角是指梯形的两个斜边所对的角。
- 相邻角补角。
梯形中的相邻两个内角是补角,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2. 梯形的应用梯形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 楼梯设计:楼梯的设计通常采用梯形的形状。
这种设计可以方便人们上下楼梯,并且有利于减少人们在楼梯上的滑倒和摔伤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
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感知实例→形成表象→做出图形→抽象图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与建立三角形概念一样,是从感知形成表象、到抽象图形建立概念这样的过程。
如P43例题,先让学生观察生活里的平行四边形,再举出一些实例,使学生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然后根据形成的表象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
P46例题安排与此相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感知形成表象,再在做梯形基础上抽象出梯形的图形,由此让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
◆测量平行线间距离→认识高和底→介绍相关名称→
量相应长度加深认识
教材P44例题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先让学生量平行线间的距离,感受所量的线段所在位置,再通过描述相应的线段的位置特点,揭示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它对应的底的概念。
“试一试”通过量不同位置的底及相应的高,进一步认识:不管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如何,只要是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P47例题教学梯形的高,同样是先量平行的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认识底和高,并介绍梯形的各条边的名称,使学生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试一试”也是通过量不同位置梯形的高,加深对梯形高的认识,体会在梯形中,只要是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通过测量,感知、认识等腰梯形
在P47例题里认识等腰梯形时,主要让学生量一量两条腰的长度,感受长度相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说明这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留给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空间
教材对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安排,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特征→交流方法→获得经验。
P43的例题在得出图形以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
教学时应该由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发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
并且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确认结论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检验,获得认识图形特征的经验。
◆通过比较突出梯形的本质属性
在认识梯形特征时,主要让学生比较梯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梯形的本质属性。
教材得出梯形图形后,把它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两者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理解它的本质属性。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拼出相应的图形强化图形的空间形象
教材P44第2、3题,让学生拼平行四边形;P48第2题,让学生找一找梯形,用七巧板拼梯形。
这样可以强化图形的直观印象,促进形成空间观念。
◆通过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材P45第6题,让学生操作,感受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P48第3~4题,让学生按要求依据头脑里的表象画图,并通过多种画法,进一步深化图形特点的认识,强化图形的直观印象,发展空间观念。
◆为以后用图形转换学习面积计算作适当准备
教材第P45第4题,要求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并交流方法,P49第5题,要求剪出梯形并拼成平行四边形,
不仅可以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与联系,也为以后学习相应的面积计算作适当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