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功能与作用课件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资料课件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fee82116fc700abb68fced.png)
18年
10
3、对社会而言 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推 动全体公职人员深入一线,联系实际, 克难攻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构建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8年
11
时代先锋, 优秀共产 党员沈浩 同志,因 忘我工作, 积劳成疾, 倒在了工 作岗位上, 年仅46岁。
18年
12
[例]河南“女包公”: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 霞同志因公殉职,20万群众十里长街飞泪相
《公职人员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公职人员应当履行下列 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 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 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政治责任总体要求: 忠于人民,忠于国家 执政为民,勤政爱民 克己奉公,公正廉洁
18年 17
●行政责任
公职人员基于政府工作人员,其行为必须遵守 组织纪律规范及规章制度,按照组织的要求实现 组织目标,否则就要受到组织处分。 行政责任的总体要求: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遵守纪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公职人员职业道德
18年
1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
18年
2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三、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意义和功能 四、公职人员的责任、义务与纪律 五、公职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ppt课件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76f3633c1ec5da50e270b7.png)
第二小组全体成 员
组长:
组员:
许秋琼 余媛婷 高玮蔚
同创造良好的环境来 促进道德的成长,以 便让道德为我们的生 存环境做出更好的贡 献.
应晚秋 丁巧薇 王舒扬 朱丹 周慧 余利丰
陈赞鹏
俞艳芳
王琪瑶
17
18
9
调节功能——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
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
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
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
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10
11
道德的社会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六,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
13
国家 发展
社会 和谐
道德的 能动作用
人民 幸福
14
道德其实就在身边
15
社会主 义精神 文明
社会主 对大学生 义道德 的作用
增强大学
生成才动力
提高大学生 全面素质
优化大学生 成长环境
16
小组总结:
• 道德的作用很强大, 所以我们在享受道德 带给我们的良好的生 存环境的同时,要共
• 定义: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12
道德究竟有哪些社会作用?
• 首先,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具有促进作用。
•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 第三,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影响,(间接地
为经济基础服务。) • 第四,道德通过调节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 第五,道德是提高人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ppt课件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2f7e380eb6294dd886c44.png)
4.道德主体说
道德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个人的自我肯定和发展,不带有反个 人的性质。道德的约束性只有从属的性质,道德作为人肯定、 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形式才是道德的本质方面。
首先,从道德发生的历史来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 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健康的道德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的个性发展、个人权利 等深刻的肯定,它并不外在于人,更不排斥个人利益。
机构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志,是特殊的社 会制度。比如国家的法律、党章、政策这 些都是制度。
道德规范:没有制度化,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过程逐渐积 累形成,表现在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人的品格、 习性和意向之中。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法律、政治:警察、监狱、法庭、免职、开 除等
看法。这真是无法判断。我们究竟是求同存异还是随大流?
(一)关于道德本质的争论
请做一道选择题: A、道德重于我的生命,如果必要,我会舍生取义
B、道德是为实现我的需要的手段与工具
C、道德要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生活和谐
D、道德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个人的自我肯定和发展
1.道德本体论
在道德的本质的问题上,确立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至上性和超 越性,将人视为道德的载体和工具。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 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 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
管子:“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探索:人类第一个道德规范是什么?
A. 不准偷盗; B. 禁止乱伦; C. 互相帮助; D. 不得亵渎图腾; E. 不得私自占有猎物。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再次,道德又引导个人超越自己的利益,是为了更多的个人 利益得到保障。
2024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套ppt课件
![2024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6d77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0.png)
01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Chapter01020304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定义道德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方式,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规范个人行为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之一,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维护社会秩序道德要求个人具备善良、正直等品质,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促进个人发展道德概念及作用法治概念及意义法治定义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道德与法治关系相互依存道德和法治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功能互补道德主要关注个人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约束,而法治则通过法律手段对个人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二者功能互补。
目标一致道德和法治的最终目标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个人发展,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02校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Chapter校园规则与秩序上下学安全规则校园内行为规范强调学生必须按时到校、离校,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安全。
课堂纪律要求尊重他人友善相处解决冲突030201同学间相处之道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礼貌待人03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Chapter家庭成员间权利义务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01尊重父母的权威02子女对父母的责任03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家风家训的概念及重要性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途径践行家风家训的实践案例1 2 3家庭暴力与欺凌的定义及危害家庭暴力与欺凌的预防措施家庭暴力与欺凌的应对方法防范家庭暴力与欺凌04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Chapter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认识公共设施和环境的重要性,如提供便利、美化环境等。
学习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的具体行为,如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草坪等。
树立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共同营造美好的公共环境。
了解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重要性,如增进友谊、促进社会和谐等。
学习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具体行为,如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礼让老弱病残等。
《思想道德与法制》课件+第五章
![《思想道德与法制》课件+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92b6cb2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d.png)
误 思 潮
虚无论
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 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 予以全盘否定。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 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 贵的道德财富。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 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与以往社会的道德形态相比, 具有显著的先进性特征。
•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的反映。
•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 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 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 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节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道德的含义 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 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作为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巩固
道 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德
作 用 道德作为激励人们改造客
表 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
现 精神力量,也是提高人的
有 哪 些
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 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_PPT课件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a730e731126edb6e1a1081.png)
• ㈡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1 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 ⑴医生的权利:
• a医生的诊治权。
• b宣告患者死亡权。
• c医生的特殊干涉权。
• d医生的工作学习权。
• e医生的参与权。
• ⑵医生的义务:
•
a医生对患者的义务——承担诊治义务;解除痛苦义务;解释说
明义务;医疗保密义务;
•
b医生对社会的义务——预防保健医务;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义务;
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三个历史阶段。
• ⑵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 a古希腊医学道德。 • b古罗马医学道德 • c古印度医学道德 • d阿拉伯医学道德
• 4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⑴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 a生命神圣观。 • b生命质量观与生命价值观。 • c人道观和权力观。 • ⑵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 a道义论。 • b后果论与功利论。 • c公益论及公正论。 • 5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 b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 c道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 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活
• ㈡医学道德——医德 • 1定义: • 医学到底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简称医德。它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
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并用以调整尾声失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以及卫生事业无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 2特点: • ⑴实践性与稳定性。 • ⑵继承性与连续性。 • ⑶全人类性——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基本道德原则,即就是
• c 内容:救死扶伤,忠于职守;钻研医术,精 益求精;平等交往,一视同仁;举止端庄,语言 文明;廉洁行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医 密;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精选全文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049d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e.png)
二 爱国守法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开展爱国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师要以爱国守法为理论基础,把爱国主义教育和 法制教育丰富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教学 内容和自身的言行将爱国热情和法律意识传递给学生,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 感情和法律意识。
三 爱国守法的具体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的具体要求是: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 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最终要体现在教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中。因此,教 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 重要内容。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施教态度,是最能反 映其职业道德优劣的。
三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三)不得敷衍塞责
所谓敷衍塞责,就是做事不负责任,只做表面上 的应付,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得敷 衍塞责”是对爱岗敬业最基本的规定,要求教师不得 违背;一旦违背,即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处理。
一 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含义
教书育人原则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学生 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 教书育人原则
(二)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
二 关爱学生的重要意义
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在潜移默化 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的。
给学生亲密和安全感 使学生充满自信 有助于有效的课堂管理 使教师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思修课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01096126783e0912a2162a67.png)
2020/2/26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
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
善的内在根据。
(4)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
地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
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
我完善的活动。
2020/2/26
2020/2/26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 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 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 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 重要力量。
• 社会主义道德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20/2/26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2020/2/26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道德的内涵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
(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 结合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 丰富和拓展
2020/2/26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3个 重要环节: (1)在思想和心理上认知和认同,
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2)以其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 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第二节 2020/2/26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大学伦理学课件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大学伦理学课件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功能和相对独立性](https://img.taocdn.com/s3/m/5b96af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5.png)
04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和伦理的概念区分
道德
指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通常通过社 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被用来评价善恶、荣辱等行为。
伦理
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它关注的是人的行为是否正当 ,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
道德和伦理的联系
不同宗教间的共性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可以 共同遵循某些道德原则, 如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等 。
独立于个体意识
群体共识
道德是社会群体共识的体现,不依赖于个体的意识观念。
个体与群体关系
个体的意识观念可以影响其道德选择,但群体的道德标准是相对独 立的。
社会进步与个体意识
随着社会进步,道德标准逐渐演变,不受个体意识的局限。
或地域的影响。
道德的特殊性
道德的特殊性是指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原则 和规范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 利益。道德特殊性的根源在于社会习俗、传统、宗教信仰和 特定文化观念等。
道德特殊性的表现形式包括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 价值观,如某些社会中存在的性别角色、家庭观念、宗教信 仰等。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在特定社会中被视为理所当然,但 在其他社会中可能被视为特殊或例外。 NhomakorabeaVS
哲学思想对道德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学术研究和思想传播上。哲学家们 的著作和思想在学术界得以传承和发 扬,并通过教育体系向社会传播。这 些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专业人士的道 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还对广大民众的 道德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02
道德的功能
规范行为
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准则,通过规范个 体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大学伦理学经典课件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大学伦理学经典课件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功能和相对独立性](https://img.taocdn.com/s3/m/8b90ac0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3.png)
作为人存在的社会本体,物质资料的生 产或广义的劳动过程以分工为其内容的 规定。
尽管劳动分工在形式上有简单、复杂等 等差别,但从社会学上看却存在着共同 的特征,即它蕴含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某 种分化。
分工又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了不同形式 的联系。首先是一定劳动组织中劳动者 之间相互协作这样较为直接的联系。
德起源论,其基本主张就是认为道德起源于 上帝的启示或“天”的旨意,认为道德依据 是上帝或“天”的意志创造的。
它并没有真正地揭示出道德起源的现实的客 观基础,而将道德起源归结为一种宗教神秘 主义,同时由于其将道德视为一次性形成之 物,因此又具有了一定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二)天赋论
它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 本性,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
三、道德起源的社会历史条件
道德是社会生活内部矛盾发展的产物。 也就是说,社会的产生以及社会发展过 程中各种矛盾的出现,是道德起源的基 本条件。
1、道德产生的自然前提 人类个体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形式,它为
道德的产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又是一个有理性的种群 ,理性心理 过程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奠定了理性 基础。
到赞同或者不赞同的情感倾向”和“沉 思人类的幸福或不幸时就激起人们的这 种赞同或者不赞同的情感倾向”。
亚当·斯密也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同情 本性,这是道德起源的情感基础。
卢梭也认为,道德就是人类“同情心” 的产物。
(五)社会生成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 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它根 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中,是各 种物质利益的反映。
3、道德构成了社会秩序与个体整合所以 可能的必要担保。
如果说,作为生命生产与再生产基本形式的 家庭关系构成了生活世界中多重社会关联的 出发点,那么,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借 以展开的劳动分工,则孕育了更广泛的经济、 政治、社会联系。
伦理学完整ppt课件
![伦理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3f5c0dd15abe23492f4d91.png)
精选ppt
3
一、道德的含义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 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 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总和。
•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 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精选ppt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的规定性告诉我们:
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精选ppt
9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深层本质)
(1)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 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2)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 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 实践的主要依据。
• 第一,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来调节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
• 第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 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 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 第三,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精选ppt
5
二、道德的本质
• (一)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的看法 • 1、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2、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3、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精选ppt
23
• 2、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 促使职业道德得以产生和发展。
• 3、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培养锻炼人的优秀 的道德品质,推动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 4、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研究的范围,提
出了伦理研究的新课题,促进了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
发展。
精选ppt
12
一、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对道德的作用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18fca6240c844769eaeef6.png)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5 of 77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须经历 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 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13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6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
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中外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 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
济基础服务。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4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
较为典型的道德起源学说有以下几种: 其一,道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其二,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良知和善良意志。 其三,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其四,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第6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ppt课件全
![第6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74eda78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0.png)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 •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源自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
要。早在原始社会,教育活动就萌芽了。 •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活动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
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形式多为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教育内容涉及到 生产劳动、宗教活动等诸多方面。 ➢ 这些远古人类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 奴隶社会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体的进一步分工、阶级的产 生以及文字的出现,学校应运而生,诞生了“学在官府”、“官师合 一”的教育制度。因而有学识的“政府官吏”自然成为学校里的教师, 以吏为师、师吏合一相当普遍。 ➢ 这一时期的教师任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专门化的教师任用 制度。教师只是官吏仕途升转中的一站,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业并未 产生。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正式诞生。 • 同年,《钦定学堂章程》正式规定了师范教育体系。 •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了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
学校。 • 同年,教育部将全国划分为六个高等师范区,每个师范区设一所高等
师范学校。这一切加速了中国师范教育近代化进程。
5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4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 (一) 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师范学校最早出现在欧洲。 • 1681年,拉萨尔(LaSalle)在法国兰斯创办第一个教师培训机构。 • 1695年,弗兰克()在哈勒(Halle)创立“教师院”。 • 1840年,英国开始兴办师范学校,建立了正规的教师教育制度。 • 我国的师范教育肇始于清末盛宣怀创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馆。 • 1902年清廷洋务派创办了高等师范——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标志着
思想政治与法律修养第四章PPT课件
![思想政治与法律修养第四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75b1a552d380eb62946dd2.png)
45
故事两则
三个女孩在海边玩耍,她们
头戴帽子,身穿裙子,分别来自中
国、美国和日本。
一阵海风吹来,中国女孩两
手去抓裙子;美国女孩两手去抓帽
子;日本女孩一手去抓裙子,一手
去抓帽子。
46
故事两则
两个饥饿的中国人得到一个面包,二
话不说,两人对半分着吃。
14
教学内容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 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 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 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 其次,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观条件)。
15
教学内容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 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 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来维系的,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 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两个饥饿的美国人得到一个面包,其
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反正两个人分着吃都
吃不饱,不如我们打个赌,谁赢了谁就享用
这个面包”。
47
分粥:七个人分一锅有限的粥, 你有什么办法实现最大的公平与和谐?
方法1: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 多最好。
方法2: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结果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 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中间的长矛以及一顶弗利季亚式的软帽: 革命者的标志
中间的架枪(就是最中间的那个):代表 了各省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