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作业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f332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1.png)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浙大《农学概论》在线作业
![浙大《农学概论》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5bf4f6efd0a79563d1e7257.png)
1. 中国的谷类作物占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以上。
A. 4/5B. 3/4C. 2/3D. 1/2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1/10B. 1/6C. 1/5D. 1/43.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A. 遥感技术B. 数据库技术C. 农业专家系统D.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4.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A. 12B. 13C. 14D. 155. 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我国蝗虫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A. 2B. 3C. 4D. 56.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A. 8B. 8-12C. 12-16D. 16-187. ()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A. 有机肥B. 无机肥C. 微生物肥D. 液态肥8.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A. 12B. 14C. 16D. 189. 50年来,我国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其中,经济作物如糖料、油料、烤烟、蔬菜等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A. 10.7B. 11.7C. 12.7D. 14.710. 世界上已耕地面积约有14亿多公顷,还有()%的可耕地有待开发,潜力很大。
A. 10.6B. 11.6C. 12.7D. 14.711. 作物吸收养分最适温度因作物而异,水稻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A. 20B. 25C. 30D. 3512. 粮食作物中生产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谷物占世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A. 5/6B. 4/5C. 3/4D. 2/313. 禾谷类作物属于以收获()为目的的作物。
A. 营养器官B. 种子C. 根茎D. 茎叶14.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61d5c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f.png)
农学概论试题第1篇:农学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1、“社会”一词源于( a )。
a、*b、美国c、英国d、德国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 c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c、《实*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4、*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陈千秋5、理论社会学又称( a )。
a.纯粹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教育社会学6、文化是指( d )。
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农业概论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d6241669eae009591bec29.png)
《农业概论》作业1一、就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得打√,错误得打×)1、农业生产中,一般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时间长。
×2、农业就是人类社会最古老得物质生产部门,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得物质生产部门。
√3、在世界各国得生产与经济统计中,农业得主体都就是种植业与畜牧业两大部门。
√4、根据生产类型与学科属性相结合得原则,农业可以划分为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两大类。
×5、在众多制约农业布局得因素中,土地因素就是最终得决定性因素。
×6、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唯一特征得显著变化,这种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得影响引起得。
×7、农业得出现就是铁器时代人类伟大得进步。
×8、近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农业机械为主,生产技术以投入大量化学农用物质为特征。
√9、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就是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得基本前提。
√10、按照农业资源得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二、填空1、农业得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得特性就就是经济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得有机交织。
2、土地就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得生产资料,其质量、位置与数量都就是农业生产得重要制约因素。
3、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4、国民经济得部门划分常用方法: 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与三次产业划分三种方法5、作物得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与空气等。
6、作物得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与空气等7、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8、现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生物工程技术得利用、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生产技术将以智能化为特征。
9、按照用途来分,农业资源可分为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与渔业资源四大类。
10、农业区划得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三、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答: 就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得食物与其她物质资料得经济活动。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5d47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a.png)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生态性B. 地域性C. 季节性D. 工业性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A. 种植业B. 林业C. 牧业D. 制造业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4.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是:A. 生物群落B. 种群C. 生态位D. 生态系统5.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不包括: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技术C. 食品加工技术D. 克隆技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6.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A. 机械化B. 信息化C. 化学化D. 生物化7.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人力资源D. 气候资源8. 下列属于农业生物技术的优点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农药使用C. 增加作物种类D. 降低生产成本9.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A. 退耕还林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10.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A. 提高生产效率B.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C. 降低农产品质量D. 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14. 论述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C4. B5. C二、多项选择题6. A, B, C7. A, B, C8. A, B, D9. A, B, C10. A, B, D三、简答题11. 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40e861a98271fe910ef951.png)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2.(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在于不断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即提高作物单产和减少生产中的消耗。
(1)提高作物单产。
一是要增加投入改善作物的生活条件,缩小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
二是培育高产新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
三是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作物的管理水平。
(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简答题1、大田作物(不包含园林学科领域)分为3部分9个类别。
(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
②豆类作物。
③薯类作物。
(2) 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
②油料作物。
③糖料作物。
④嗜好类作物。
⑤其他作物。
(3) 饲料及绿肥作物。
2、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等。
3、(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1)禾谷类作物主要有稻谷、麦类、玉米等。
亚洲的谷物面积占世界总谷物面积的47%~48%,欧、非、北美洲约占15%~19%。
农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3d32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6.png)
农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是指:A. 工业生产B. 服务业C. 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D. 信息技术答案:C2.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 有机质含量B. 土壤pH值C. 土壤湿度D. 土壤盐分答案:D3. 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是:A. 氮、磷、钾B. 钙、镁、硫C. 铁、锰、锌D. 碳、氢、氧答案:A4.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技术C. 无土栽培技术D. 石油开采技术答案:D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环境效益C. 社会效益D. 生态平衡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7.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产品价格B.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 减少农业劳动力D. 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答案:B8.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包括: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农业产量的最大化答案:D9. 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不包括:A. 滴灌B. 喷灌C. 漫灌D. 干灌答案:D10.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是:A.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B. 气象预报C. 气候变化D. 农业灾害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农业的三大生产要素包括土地、______和劳动力。
答案:资本2. 农业的“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______和农民问题。
答案:农村3.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______、动物和微生物。
答案:植物4. 农业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______和抗病性。
答案:抗虫性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合理性、社会公正性和______。
答案:生态平衡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农学概论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adfb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1.png)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农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套1.农学的研究对象是园艺作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2.农学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即农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综合学科和生态学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3.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4.上世纪60年代后世界作物单产的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5.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与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在种植业和农业中的比重和地位会日益下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7.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1/10C.1/5D.1/4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A.生产率目标B.可持续性目标C.食品安全目标D.营养安全目标E.经济高效目标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D, E9.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相比()。
A.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生长迅速B.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C.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D.传播手段退化E.休眠性减弱或缩短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D, E10.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可以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1.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可以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2.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与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https://img.taocdn.com/s3/m/2682a3926529647d272852a4.png)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5分)A. 发芽势B. 种子纯度C. 发芽率D. 种子净度2.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5分)A. CO220%、H2O10%、O210%B. N20%、P10%、K10%C. N20%、P2O510%、K2O10%D. C20%、H10%、O210%3.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5分)A. 间作B. 混作C. 轮作D. 套作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分)A. 1/6B. 1/5C. 1/10D. 1/45.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5分)A. 40%B. 50%C. 60%D. 30%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5分)A. 种子包衣B. 浸种催芽C. 药剂拌种D. 浸种E. 晒种2.土壤有机质包括()。
(5分)A. 铁B. 纤维素C. 镁D. 淀粉E. 脂肪3.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5分)A. 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B. 生长繁茂C. 适应性强D. 拟态性强4.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A. 优质B. 抗逆性强C. 产量高D. 生长势强E. 适应范围广5.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
(5分)A. 长江下游优势区B. 长江上游优势区C. 北方油菜优势区D. 长江中游优势区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1.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5分)答案:正确2.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5分)答案:错误3.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f33c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c.png)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大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大农学概论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41c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4.png)
第1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大田作物B.农业C.种植业D. 园艺作物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 A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A A2、目前我国人民穿用的纺织品原料主要是:()A.化学纤维B.棉麻C.丝、毛D.以上全不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B B3、我国配合饲料中粮的比重()A.85%B.70%C.65%D.5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 A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A A4、我国目前轻工业原料来自农业的有:() A.40% B.70% C.50% D.6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B B5、目前世界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某些地区粮产量太低B.人口膨胀C.畜牧业发展D.粮田面积减少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B B6、近几十年经验证明品种改良在粮食增产中所起的作用有:() A.10% B.20% C.30% D.4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C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C C7、目前我国种植的作物及其品种,从外国引进约占()A.大部分B.一半左右C.少部分D.没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 A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A A8、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A.同纬度间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C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C C9、短日照作物向南方引种容易出现:() A.生育期变长,产量变高 B.生育期变短,产量变高 C.生育期变短,产量变低 D.生育期变长,产量变低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C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C C10、北京地区冬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向吉林地区引种,请判断() A.可以,产量无变化 B.不可以 C.可以,产量变低 D.可以,产量变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B B第2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 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 A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A A2、所谓性状互补就是() A.使杂种一代呈双亲中间性状 B.偏向较好的亲本 C.补出新的性状而超过双亲 D.以上全不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 A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A A3、棉花用人工去雄方法配制杂交种子是因为:() A.花器大理于人工去雄 B.人工杂交-孕花可得大量种子 C.杂种一代播种于大田,用种量特少 D.以上全不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 A 您的答案:您的答案:A A4、自交不亲和系要繁殖种子,需在开花前适当时间剥蕾授粉,才可以自交结实。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https://img.taocdn.com/s3/m/5b1d7670011ca300a6c39042.png)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5分)A. 单交B. 复交C. 回交D. 顶交2.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5分)A. 叶龄指数B. 叶面积指数C. 收获指数D. 复种指数3.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5分)A. 光照反应特性B. 温度反应特性C. 温度日照反应特性D. 温光反应特性4.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5分)A. 13B. 12C. 14D. 155.小麦属于()。
(5分)A. 低温长日作物B. 高温短日作物C. 高温长日作物D. 低温短日作物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5分)B. 玉米C. 高粱D. 小麦E. 甘蔗是否存疑答案:解析:2.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包括()。
(5分)A. 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B. 促进可持续发展C. 实现集约、高效经营D. 增强环境控制能力是否存疑答案:解析:3.作物传播的动力包括()。
(5分)A. 自然界中的风力、水流等力量B. 人类活动C. 动物传播D. 自体传播是否存疑答案:解析:4.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5分)A. 营养安全目标B. 经济高效目标C. 可持续性目标D. 生产率目标E. 食品安全目标是否存疑答案:解析:5.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是指()。
(5分)A. 最高点B. 最适点D. 最低点E. 最冷点是否存疑答案:解析: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1.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而另一些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土壤肥力的偏耗。
()(5分)正确2.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
()(5分)正确3.大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5分)正确4.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总有一、两个因子起着主导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因子则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fd38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0.png)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以下不属于农业的是()。
A. 种植业B. 畜牧业C. 渔业D. 制造业答案:D解析: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而制造业属于工业范畴。
2. 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作用的是()。
A. 土壤B. 植物C. 动物D. 微生物答案:D解析: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作用。
3. 以下哪个选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资源消耗最小化C. 环境破坏最小化D. 所有选项答案:D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实现三者的平衡。
4.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机械设备,以下不属于农业机械化的是()。
A. 拖拉机B. 收割机C. 无人机D. 人工插秧答案:D解析:农业机械化强调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插秧不属于机械化作业。
5. 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绿色农业()。
A. 减少化肥使用B. 推广节水灌溉C. 过度捕捞D. 种植有机作物答案:C解析:绿色农业强调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度捕捞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属于绿色农业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
A. 改良品种B. 增加化肥使用C. 合理轮作D. 过度使用农药答案:ABC解析:改良品种、增加化肥使用和合理轮作都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而过度使用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技术效益答案:ABC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技术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36688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5d.png)
农学概论试题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B. 玉米C.茄子D.马铃薯6、小麦属于(A )。
农业概论作业2.pdf
![农业概论作业2.pdf](https://img.taocdn.com/s3/m/35a61ae883d049649a665820.png)
《农业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一、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1. 高产稳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强2. 小麦水稻玉米3. 森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原始天然林4.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5. 添加剂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粗饲料6. 贝类藻类虾类鱼类7. 民办民营民受益8. 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9.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现代化技术跨越10. 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制度相对稳定三、名词解释1. 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植物。
2. 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3. 是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4.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饲料、工业原料和药物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
5. 即是动物的饲养业,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
6. 能为畜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或能用于饲喂这些动物的物质。
7.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8. 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其为农户。
9. 人类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又是这种活动的成果。
10. (也称高技术)是高技术与新技术的统称,指那些对国家的军事、经济(包括农业)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四、简答题1. 按用途和植物分类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法,将大田作物分类如下。
(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工业原料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特用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紫云英、三叶草、草木樨、苕子、田菁、柽麻、绿萍等作物(4)药用作物2. 森林产品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多种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作业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
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名词解释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21、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2、理化指标:反映了经济产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3、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与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24、食用品质: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征。
25、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征。
26、加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征。
2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8、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29、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30、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简答题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答: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彼此间会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关系。
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答:根供给地上部分水分、无机盐,同时根还合成某些有机物质和激素供地上部分需要。
而地上部分又为根系提供光合作用产物和维生素、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答: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因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
即产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的株数。
各类作物不同,产量构成因素也就不同了。
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答:1、内在因素:品种特征,如产量性状、耐肥等生长发育特征及幼苗素质等,均影响产量形成的过程。
2、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光线、肥料、水分、空气、病虫草害的影响较大。
3、栽培措施:种植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制度、田间管理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得群体高产优质的主要调控手段。
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
答: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如:小麦、油菜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如:水稻、棉花论述分析题1.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答:1、作物的产量潜力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1.光能利用率2.光能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1)选育高光和效率的品种(2)增加光合面积——1.合理密植2.改变株型(3)延长光和时间——1.提高复种指数2.延长生育期3.补充人工光照)3、降低作物消耗4、提高经济系数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名词解释1、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
2、积温:是指作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
3、活动积温:是指对高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即对大于或等于生物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4、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之差的累积,也叫生长度日。
5、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在二氧化碳、水分、土壤肥力、农业技术措施全部适宜的条件下由当地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最高作物产量。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7、土壤萎蔫系数:土壤有效谁的下限。
8、作物需水量:作物旺盛生长的田间蒸散量。
9、蒸腾系数:是指作物形成一个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重量。
10、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的不足或过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简答题1、简述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答:1、灌溉措施对温度的调节2、耕作措施对温度的调节3、覆盖与土壤温度论述分析题1.试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答: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第六章种植制度名词解释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4、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多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混作: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植物)相间种植6、套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轮作:是指同一田地上按照一定顺序,在不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作物组合的种植方式。
8、连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多年不变地种植同一种作物或作物组合的种植方式。
9、茬口:是作物在轮作换茬中给予后茬作物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10、茬口特性:是指作物生产的茬口安排中不同前后作的反应特点。
简答题1、简述种植制度及其功能。
答: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结合。
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与连作等内容及技术,是解决什么作物、各种多少、种在哪里、怎么种等种植生产中的决策问题。
2、简述衡量合理种植制度的标准。
答: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做到因地制宜、趋利弊害、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林业、渔业、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耕地面积的年生产力,保护和改善资源和环境,持续增产、稳产,并提高经济效率。
3、简述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答: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3.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与组成部分4、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答:(1)生态适应性是基础(2)社会需求是目的(3)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是重要条件(4)经济效益是根本动力(5)用养结合、综合平衡,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5、简述复种的意义。
答:(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各类作物争地矛盾,促进全面增产(3)有利于稳产抗灾6、简述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途径。
答:(1)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2)采用育苗移栽技术(3)运用套作技术(4)促早播早发和早熟技术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简述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答:(1)连作存在的原因1.内在因素2.外在因素(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3.经济效率决定连作)(2)减轻连作危害的技术途径(1.物理技术2.化学技术3.品种更换4.农业技术)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
答: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适应性,区域比较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因地制宜地推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及产业化经营,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少趋同性2.试述间套作的调控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