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第2章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学习电子测量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熟练进行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2. 学会分析电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测量结果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测量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技术原理:- 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电子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万用表的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维护- 示波器的原理、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其他测量仪器的了解与简单应用3.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分类、来源及消除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计算-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电子测量电路,进行实际操作- 分析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案例分析,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测量技术原理学习第二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学习第三周: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学习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测量技术》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第三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电子测量技术》第四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 48 学分:2.5理论学时: 28 实验学时:20面向专业:电信工程/电信科技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车晓言代爱妮审定人:陈龙猛曹洪波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4)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5)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4学时)(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了解信息的获取原理,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难点: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2学时)(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
(2)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
(3)电子测量方法分类。
(4)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课件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 课件
高频电子技术 电视、调频广播 雷达、导航、气象
• 2.1.3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 课件
•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框图如图2.2所示,主要由振荡器、变换器、 输出电路、电源、指示器五部分组成。
振荡器
变换器
输出电路
输出
电源
指示器
• 图2.2 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框图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 课件
• (3)频率稳定度 • 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稳定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仪器输出频率准确度的变 化,它表示了信号源维持工作于某一恒定频率的能力。信号发生器的 频率稳定度是由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来保证的。频率稳定度可分为短 期频率稳定度和长期频率稳定度。
• 2.输出特性 • (1)输出形式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 课件
被 测 设 备
输出 响应
测 试 仪
图2.1 信号发生器的用途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 课件
• 一般来说,信号发生器的用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1.用作激励源 • 2.用作信号仿真 • 3.用作校准源
• 2.1.2
• •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信号发生器一般可分为通用信号发生器和专用信号发生器两大类。专用信号发 生器是为某种特殊用途而设计生产的仪器,能提供特殊的测量信号,如电视信 号发生器、调频信号发生器等。 通用信号发生器根据其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超低频、低频、视频、高频、 甚高频、超高频几大类。信号发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见表2.1。
电子测量技术与 仪器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ppt 课件
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 类)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电
第2章 电子测量技术思维导图
精密度 准确度 精确度
测量结果的评价
有效数字 多余数字的舍入规则
有效数字的处理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等精度测量结果的处理
权的概念 加权平均值
非等精度测量结果的处理
加权平均值的标准差
误差的传递公式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误差的合成
系统误差的合成
等准确度分配 等作用分配
误差的分配
最佳测量方案的选择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装置误差 方法误差 环境误差 人员误差 使用误差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粗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
实际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 分贝误差
引用误差
单峰性 对称性 抵偿性 有界性 确定性 重现性 不具抵偿性 可修正性 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 无抵偿性 奇异性
随机误 差分析
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
数学期望 剩余误差
方差与标准差
理论分析法 校准和比对法 改变测量条件法 剩余误差观察法
公式判断法
恒值系差检查方法 变值系差检查方法
系统误差的特征 系统误差的判断
替代法 零式法 交换法 补偿法 微差法
削弱系统误差的方法
测量数据 的处理
误差的合 成与分配
系统误 差分析
测量误差与 数据处理
基础 知识
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的分类
随机误差的分布
正态分布
均匀分布
非正态分布
三角形分布
反正弦分布
有限次测量的计算方法
贝塞尔公式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极差法求标准差
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测量结果的置信度
正态分布下的置信度 t分布下的置信度
非正态分布的置信因子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二2.1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含义: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测量误差、修正值。
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指定值:由国家设立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实际值:实际测量时,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作相对真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值。
2.2 什么是等精度测量?什么是不等精度测量?答: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的多次测量过程称作等精度测量。
如果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重复测量中,不是所有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样的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或不等精度测量。
2.3 按照表示方法的不同,测量误差分成哪几类?答:1、绝对误差:定义为:Δx=x-A0 2、相对误差?x?100% A?x(2)示值相对误差: rx=?100%x(1)实际相对误差: rA=(3)满度相对误差: rm=?xm?100% xm(4)分贝误差: Gx=20 lgAu(d B) 2.4 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的主要特点。
答: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③ 抵偿性。
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2.5 有两个电容器,其中C1=2000±40 pF,C2=470 pF±5%,问哪个电容器的误差大些?为什么?解:r1=?40?100%=?2% 因为r1<r2 ,所以C2的误差大些。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定义为测量值与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绝对误差是指由测量所得到的真值与测量值之差。
3、测量误差就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真值____的差别,通常可以分为__ 绝对误差_____和____相对误差___两种。
4、根据测量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5、精密度用以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准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精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大小。
6、可以用____系统误差_____来作为衡量测量是否正确的尺度,称为测量的准确度。
7、随机误差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值的___精密度___来衡量,其值越小,测量值越集中,测量的___密集度___越高。
8、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有_绝对误差_、_相对误差_和最大引用误差(满度误差)9、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有零示法、替代法、补偿法、对照法、微差法和交叉读数法。
10、多次测量中随机误差具有___有界_____性、____对称____性和___抵偿_____性。
11、满度(引用)误差表示为绝对误差与满量程之比,是用量程满度值代替测量真值的相对误差。
12、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一般分为7级,其中准确度最高的为_0.1_级,准确度最低的为_5.0_级。
13、1.5级100mA的电流表,引用相对误差为±1.5% ,在50mA点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_±1.5mA 。
14、为保证在测量80V电压时,误差≤±1%,应选用等于或优于0.5 级的100V量程的电压表。
15、___马利科夫_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累进性系差的方法。
16、____阿贝一赫梅特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周期性系差的方法。
三种,在工程上凡是要求计算测量结果的误差时,一般都要用__相对误差__。
17、对以下数据进行四舍五入处理,要求小数点后只保留2位。
4.850=__4.85__;200.4850000010=_____200.48___。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1、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在测量中,绝对误差与其真值之比称为 C 。
A. 示值误差B. 随机误差C. 相对误差D. 引用误差(2) 仪表指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称为 A 。
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示值相对误差D. 引用误差(3) 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通常是用 D 来表示。
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示值相对误差D. 引用相对误差(4) 测得信号的频率为0.0760MHz,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有 B 位。
A. 三B. 四C. 五D. 六(5) 测得信号的周期为2.4751μs,经整理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即为 C 。
A. 2.47μsB. 2.475μsC. 2.48μsD. 2.4751μs(6) 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大小及符号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A 。
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粗大误差D. 绝对误差(7) 测量为8mA的电流时,若希望误差不超过0.2mA,则最好选用下列哪项方案? AA. 在1.5级电流表的10mA量程上测量B. 在5.0级电流表的10mA量程上测量C. 在2.5级电流表的10mA量程上测量D. 在2.5级电流表的100mA量程上测量2、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对号、错误的打叉号)(1) 测量结果就是指被测量的数值量。
(×)(2)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越小,测量结果就越准确。
(√)(3)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与修正值等值同号。
(×)(4)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5) 在测量过程中,粗大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仪器精度不够产生的。
(×)3、简答题(1) 什么是测量?答:测量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概念的认识过程,测量结果是由数值(大小及符号) 和单位构成,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物理意义。
(2) 什么是电子测量?答:应用各类现代电子测量仪器所进行的测量活动称之为电子测量。
电子测量 第2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2.10用图2.22中(a )、(b )两种电路测电阻R x ,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电流表的内阻为R I ,求测量值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讨论所得结果。
图2.22 题2.10图 解:(a)vX v x v x x R R R R I IR R IV R +===)//('∆ R=VX Xx x R R RR R +-=-2'R r =%10011100100⨯+-=⨯+-=⨯∆XV VX X XR R R R R R R在R v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 v 很小时,选此方法测量。
(b)I x I x xR R IR R I IV R+=+⨯==)(' I x xR R RR =-=∆'R r 0100100⨯=⨯∆=XI XR R R R在R I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大.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I 很大时,选此方法测量。
2.11 用一内阻为R i 的万用表测量下图所示电路A 、B 两点间电压,设E =12V ,R1=5k Ω ,R2=20k Ω,求:(1)如E 、R1、R2都是标准的,不接万用表时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U A 为多大? (2)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20k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3)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lM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a )(b )R 1 5K Ω解:(1)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V 6.9k 20k20k 512E 221=+=+=R R R UA(2)U A 测量值为:k 20//k 20k20//k 20k 512////E 221+=+=I I AR R R R R UV 0.8k 10k10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200.86.90.8-=-=∆=Ux U xγ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176.96.90.8-=-=∆=UAU Aγ(3)U A 测量值为:M 1//k 20M1//k 20k 512////E 221+=+=I IAR R R R R UV 56.9k 6.19k6.19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42.056.96.956.9-≈-=∆=Ux U x γ 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42.06.96.956.9-≈-=∆=UAU Aγ由此可见,当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复习题答案
习 题 二2.1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含义: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测量误差、修正值。
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指定值:由国家设立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实际值:实际测量时,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作相对真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值。
2.2 什么是等精度测量?什么是不等精度测量?答: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的多次测量过程称作等精度测量。
如果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重复测量中,不是所有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样的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或不等精度测量。
2.3 按照表示方法的不同,测量误差分成哪几类? 答:1、绝对误差: 定义为:Δx =x -A 0 2、相对误差(1)实际相对误差: 100%A xr A ∆⨯= (2)示值相对误差: 100%x xr x∆⨯=(3)满度相对误差: 100%mm mx r x ∆⨯=(4)分贝误差: G x =20 lg A u (d B ) 2.4 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的主要特点。
答: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③ 抵偿性。
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2.5 有两个电容器,其中C 1=2000±40 pF,C 2=470 pF±5%,问哪个电容器的误差大些?为什么? 解:140100%2%200r ±⨯±== 因为r 1<r 2 ,所以C 2的误差大些。
电子测量复习提纲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提纲试卷类型:一、填空题:30%;二、单项选择题:10%;三、判断题:10%;四、问答题:25%;五、计算题:25%。
复习要求:第一章:1、掌握电子测量的特点和一般方法(偏差、零位、微差)。
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量量程宽(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4)测量速度快(5)可以进行遥测(6)易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自动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一般方法:直接、间接、组合.时域、频域、数据域、随机。
2、掌握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计量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1)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2)稳定性:稳定度、影响量(3)输入阻抗(4)灵敏度(5)线性度(6)动态特性计量的基本概念: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单位制:任何测量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现计量单位的量作为标准,这样的量称为计量标准。
计量基准:1、主基准2、副基准3、工作基准例题:1。
7 设某待测量的真值为土10.00,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得到下列三组测量数据。
试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说明三组测量结果的特点:①10.10,l0。
07,10.l2,l0。
06,l0。
07,l0.12,10.11,10。
08,l0。
09,10。
11;②9。
59,9.7l,1 0。
68,l0.42,10。
33,9.60,9.80,l0.21,9.98,l0.38; ③10.05,l0.04,9。
98,9。
99,l0.00,10.02,10.0l,999,9。
97,9。
99。
答:①精密欠正确;②准确度低;③准确度高。
1.15 解释名词:①计量基准;②主基准;③副基准;④工作基准. 答:①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置等。
②主基准也称作原始基准,是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
《电子测量技术》CH1-CH4习题参考答案
f 0 min
=
f i1 N1 10
+
fi2 N 2
= 1K ´1000 + 100K ´ 720 = 72100KHz = 72.1MHz 10
当 N1 , N 2 分别取最大值时 f0 最大,
f 0 max
=
f i1N1 10
+
fi2 N 2
= 1K ´1100 + 100K ´1000 = 10110KHz = 100.11MHz 10
即 y ' = y = 5 = 0.5 cm。 k 10
7
5、被测脉冲信号峰峰值为 8V,经衰减量为 10 倍的探头引入示波器,“倍率”置“×5”位,“偏 转灵敏度微调”置“校正”位,要想在荧光屏上获得峰峰高度为 8cm 的波形,“Y 轴偏转灵敏 度”开关“V/cm”应置哪一挡?
解:设 Y 轴偏转灵敏度开关置为 x V/cm,则有峰峰值为 8cm ´ x ´ 10 ¸ 5 = 8 V,所以
答:不考虑倍率开关时,
y1
=
VP-P h
= 5 =1 5
cm,由于倍率开关为“×5”,屏幕上波形偏转
增大 5 倍,所以屏幕上峰与峰之间的距离为 y = k1 ´ y1 = 5 ´1 = 5 cm。如果采用探头,对
输入有 10 倍衰减,输入示波器的电压减小 10 倍,相应屏幕上峰与峰之间的距离减小 10 倍,
解: f » 350 = 350 = 8.75MHz tr 40
f B ³ 3 f = 3 ´ 8.75MHz = 26.25MHz
2、用双踪示波器测量信号相位差,显示波形如图所示,已知 AB = 3cm,AC = 24cm,试求
这两个信号的相位差 Δψ。
第二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2.周期性信号与非周期性信号 周期信号为时域无限信号。 3.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4.时限信号和频限信号 时限信号在时间的有限区间内有定义、在区间外信号 值恒等于零的信号。如:矩形脉冲等。 频限信号指在频率域内只占据有限的带宽( f1~ f2 )、 在这一带宽之外信号值恒等于零的信号。
(5)信号的时间特性和频率特性
时间特性:随时间变化,包括信号出现时间的先后、
持续时间的长短、重复周期的大小、随时间变化速率
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等等。
频率特性一个复杂信号可以分解成许多不同频率的正 弦分量。将各个正弦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分别按频率高 低依次排列就成为频谱。 (6)信号的空间分布结构
许多信号,既具有时间特性、也具有空间特性
③动态(脉冲)测试技术
–自然界存在大量瞬变冲激的物理现象,如力学中
的爆炸、碰撞等,电学中的放电、闪电等,对这类
随时间瞬变对象进行测量,为动态测量和瞬态测量。
瞬态测试技术有两种方式:
1.测量有源量,测量幅值随时间呈非周期形变化
(突变、瞬变)的电信号;
2.测量无源量,以脉冲或阶跃信号作被测系统的激
励,观察输出响应,研究被测系统的瞬态特性。
第2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2.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2.1.1电子测量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测量科学与电子科学的结 合,产生了电子测量技术
①具有极快的速度
②具有极精细的分辨能力,很宽的作用范围。 ③极有利于信息传递 ④极为灵活的变换技术。 ⑤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2.1.2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测量交流信号的频率范围低
–RLC测试仪、网络分析仪、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仪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学分:2.5总学时:45,理论学时:36,实验(上机)学时: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1章序论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的定义二、测量的意义三、测量技术第二节计量的基本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和单位制三、计量标准四、测量标准的传递第三节电子测量技术的内容,特点和方法一、电子测量二、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三、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第四节电子测量的基本技术一、电子测量的变换技术二、电子测量的放大技术三、电子测量的比较技术四、电子测量的处理技术五、电子测量的显示技术第五节本课程的任务重点: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难点:量值的传递准则教学要求: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理解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第2章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二、测量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第二节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二、测量误差的分类第三节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一、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二、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三、粗大误差的分析与处理第四节测量误差的合成与分配一、测量误差的合成二、测量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合成三、误差分配及最佳测量方案第五节测量数据处理一、有效数字处理二、测量结果的处理三、最小二乘法与回归分析重点: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判断及处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答案(赵会兵版)
解:(1)用第一种方法,求得
R1 100.33 (R1) 0.0054
( R1 )
( R1 ) 8
0.0160
用第二种方法,求得 R2 100.31
(R2 ) 0.0261
(R2 )
(R2 ) 6
0.0106
由计算结果可见第二种方法可靠
(2)两种测量方法权的比为:
解:200mv档不可用,1.5v超出其量程范围。 对于最大显示为“1999”的3½ 位数字电压表:
2V档: 2 103V 1mV
1999
20V档:192909 102V 10mV
200V档: 200 100mV
1999
同理,对于最大显示为“19999”的4½ 位数字电压表
2V档:0.1mV;20V档:1mV;200V档:10mV
(x)
9
xi2 9x2
i 1
30.024
9 1
分别计算 vi xi X 得最大残差为v0=80.064
(1)用莱布准则判别:
3 (x) 90.073 v0
没判别出异常数据
(2)用格拉布斯准则判别:
n=8,查表得P=99%时,g=2.32
g (x) 69.656 v0 第8次测量数据为坏值
使得
T,2' 即T产2 生了 的误差T2 。所以由于积
分器的非线性,被测电压变为
U
' x
T2' T1
U ref
T2 T1
U ref
T2 T1
U ref
Ux
4-8 试画出多斜积分式DVM转换过程的波形图。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4-9 设最大显示为“1999”的3½位数字电压表和最 大显示为“19999”的4½ 位数字电压表的量程,均 有200mV、2V、20V、200V的档极,若用它们去 测量同一电压1.5V时,试比较其分辩力。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资料
电⼦测量技术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测量:测量就是利⽤试验⼿段,借助各种测量仪器量具,获得未知量量值的过程。
2.电⼦测量:电⼦测量泛指以电⼦技术为基本⼿段的⼀种测量技术。
3.智能仪器:⼈们习惯把内含微型计算机和GPIB接⼝的仪器称为智能仪器。
4.虚拟仪器: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核⼼的,由强⼤的测试应⽤软件⽀持的具有虚拟仪器⾯板,⾜够的仪器硬件及通信功能的测量信息处理系统。
5.电⼦测量的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低⾄10-6Hz以下,⾼⾄1012Hz以上。
2仪器量程范围宽。
3测量准确度⾼低相差悬殊。
4测量速度快。
5可以进⾏遥测。
6显⽰⽅式清晰直观。
7宜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动化。
8易于实现仪器⼩型化。
9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6.电⼦测量的⽅法:按测量⼿段分类:1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书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法。
2间接测量:它是利⽤直接测量量与被测量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得⽅法。
3组合测量:当某测量参数需⽤多个未知参数表⽰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列出⽅程组并求解,进⽽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法叫组合测量。
按测量⽅式分类:1偏差式测量法:⽤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表⽰被测量量⼤⼩的测量⽅法。
2零⽰式测量法:⼜称平衡式测量法,测量时⽤被测量与标准量相⽐较,⽤指零仪表指⽰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测得被测量。
3微差式测量法:偏差式测量法与零⽰式测量法相结合。
按被测量性质分类:1时域测量:主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频域测量:主要⽬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据域测量:主要是⽤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逻辑电路的逻辑状态进⾏测量7.智能仪器的特点:1是操作⾃动化2具有对外接⼝功能8.智能仪器的组成:主要与⼀般计算机的区别:多⼀个专⽤的外围设备-----测试电路。
9.计量与测量的区别:计量是利⽤技术和法制⼿段实现单位统⼀和量值准确可靠地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的来源
例如:当用平均值检波器测量交流电压时,平 均值检波器的输出正比于被测正弦电压的平均值 U 而交流电压表通常以有效值U定度,两者间理 论上应有下述关系:
U
π 22
U
KF
U
U 1.11U
29
误差的来源
例1:图中虚框代表一台内电
阻RV=10MΩ,仪器工作误差(
也称不确定度)为“±0.005% 读数±2个字”的数字电压表
对于数字显示仪表,通常示值和读数是 统一的。
标准的测量结果还需要记载测量方法、 连接图、 测量环境、 测量用仪器及编号、 测量者姓名、 测量日期等。
13
通用计量术语
6.单次测量和多次测量
单次测量:
用测量仪器对待测量进行一次测量的过程。 为了得知某一量的大小,必须至少进行一次测 量。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只进行 单次测量。
xi A0 i i
A0:真值, xi:测量值,δi :随机误差,ε:系统误差
42
三种误差同时存在的情况
ε
ε A0
δi
xi
xk
δi
Ex
xi xk
A0:真值, xi:测量值,Ex:xi的平均值, xk:坏值 δi :随机误差,ε:系统误差,
测量结果的评定
准确度 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系统误差ε 小,准确度高 。
17
通用计量术语
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的意义:
1.等精度测量的意义更为普遍。 2.为了验证某些结果或结论;
为了研究新的测量方法; 为了检定不同的测量仪器; 需要进行非等精度测量。
18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任何物理量不可能测量的绝对准确,必然存在着 测定误差。
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误差=测量值-真值
40
2.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不确定原因引起的,不可避免 和消除。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较确定的原因引起的,可校正 和消除。
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 必须避免和剔除。
41
测量结果的评定
次测值的测量误差(绝对误差)
xi i i 测量值 xi与真值A0之差误差
为了表明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一种方法是将测 得值与绝对误差一起列出,如上面的例子可写成 37℃±1℃ 和 1400℃±1℃ ; 另 一 种 方 法 就 是 用 相 对误差来表示。
2. 相对误差
实际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说明测量精度的高低,
它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实际相对误差
γA =
Δx x0
100%
16
通用计量术语
非等精度测量: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重复测量中,在测量条件改变 的情况下的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或不 等精度测量。
例如:改变了测量方法,或更换了测量仪器,或改 变了连接方式,或测量环境发生了变化,或前后不是 一个操作者,或同一操作者按不同的过程进行操作, 或操作过程中由于疲劳等原因而影响了细心专致程度 等)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S% 0.1 0.2 0.5 1.0 1.5 2.5 5.0
37
分贝误差
相对误差也可用对数形式(分贝数)表示,主 要用于功率、电压的增益(衰减)的测量中
功率等电参数用dB表示的相对误差为
γ dB
=
10lg(1
+
Δx )dB x
电压、电流等参数用dB表示的相对误差为
15
通用计量术语
7. 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 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的 多次测量过程称做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的测量结 果具有同样的可靠性。 等精度测量所说的测量条件包括所有对测量结果产 生影响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如测量仪器、 方法、 测 量环境、 操作者的操作步骤和细心程度等。
x0是约定真值
(2) 示值相对误差(又称标称值相对误差)
γx
=
Δx x
100%
x是被测量的测量结果
如果测量误差不大,则可用示值相对误差γx代替 实际误差γA,但若γx和γA相差较大,则二者不可
等同,应加以区分。
(3)满度(引用)相对误差
引用相对误差
m
=
Δx xm
100%
xm是仪器的满刻度值
电工仪表将满度相对误差分为七个等级
真值是未知的,随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而逐步逼近于真值。
在测试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差,并在测量和处理数 据中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19
研究误差的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和来源,以减 小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数据,以得到接近真 值的结果
3.合理地制订测量方案,正确地选择 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以便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得到理想的测量结果。
39
例4:某1.0级电流表的满度值xm=100 μA,求 测量值分别为x1=100μA, x2=80μA,x3=20μA时
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例5:要测量100℃的温度,现有0.5级、测量范 围 为 0~300℃ 和 1.0 级 、 测 量 范 围 为 0~100℃ 的 两 种温度计,试分析各自产生的示值误差。
, 读 数 Uo=10.0025V , Rs=10
kΩ。试分析仪器误差和方法 误差。
30
2.1.1 测量误差的定义
绝对误差
x x x0
绝对误差仅能说明差异的大小和方向
相对误差
x 100%
x0
相对误差可以说明测量的准确程度 分贝误差多用来表示增益、衰减量的误差
31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定义:
11
通用计量术语
5.示值
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 值,也称测量值,它包括数值和单位。
示值与测量仪表的读数有区别,读数是仪器刻度 盘上直接读到的数字。
例如:以100分度表示50mA的电流表,当指针指在 刻度盘上的50处时,读数是50,而值是25mA。
12
通用计量术语
为了便于核查测量结果,在记录测量数 据时,一般应记录仪表量程、读数和示值。
9
通用计量术语
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以及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标称值并不一定等于 它的真值或实际值。 在标出测量器具的标称值时,通常还 要标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等级。
10
通用计量术语
例如:XD7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刻度 的工作误差≤±3%±1 Hz,如果在额定 工作条件下该仪器频率刻度是100 Hz, 那么这就是它的标称值,而实际值是 100±100×3%±1 Hz , 即 实 际 值 在 96~104 Hz之间
由于绝对真值是不可知的,一般由国家设立各种尽 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 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例如:指定国家计量局保存的铂铱合金圆柱体质量 原器的质量为1 kg 。
国际间通过互相比对来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指定 值也叫约定真值, 一般用来代替真值。
7
通用计量术语
γ dB
=
20lg(1 +
Δx) x
=
2 0 lg (1
+
γ x )d B
38
例2:多级导弹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时, 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1km,优秀射手能 在距离50m远处准确的射击,偏离靶心不超过 2cm,试问哪一个射击精度高? 例3:检定量程为100μA的2级电流表,在 50μA刻度上标准表读数为49μA,问此电流表 是否合格?
5
通用计量术语
例如:电流的计量标准安培,按国际计量委员会 和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决议定义为“一恒定电流, 若保持在处于真空中相距1 米的两根无限长而圆截面 可忽略的平行直导线内流动,这两条导线之间产生的 力为每米长度上等于2×10-7牛顿,则该恒定电流的大 小为1安培”。
6
通用计量术语
2.指定值As
Δx=x-A0 Δx为绝对误差,x为测得值,A0为被测量真值。 前面已提到,真值A0一般无法得到,所以用实际值 A代替A0,因而绝对误差更有实际意义的定义是
Δx=x-A
绝对误差的特点:
1.绝对误差是有单位的量,其单位与测得 值和实际值相同。
2.绝对误差是有符号的量,其符号表示出 测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方向。
22
误差的来源
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又称设备误差,是由于设计、制 造、装配、检定等的不完善以及仪器使用过程 中元器件老化,机械部件磨损,疲劳等而使测 量仪器设备带有的误差。
23
误差的来源
仪器误差还可细分为:
读数误差,包括出厂校准定度不准确产生的校准误差、刻 度误差、读数分辨力有限而造成的读数误差及数字式仪表的量 化误差(±1个字误差) 仪器内部噪声引起的内部噪声误差 元器件疲劳、老化及周围环境变化造成的稳定误差 仪器响应的滞后现象造成的动态误差 探头等辅助设备带来的其他方面的误差
3.实际值A
实际测量中,不可能都直接与国家基准相比对,所 以通过一系列各级实物计量标准构成量值传递网,把 国家基准所体现的计量单位逐级比较并传递到日常工 作仪器或量具上。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 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 也叫做相对真值。
8
通用计量术语
4. 标称值
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例如:标准砝码上标出的1 kg,标准电阻上标出 的1 Ω,标准电池上标出的电动势1.0186 V,标准 信号发生器刻度盘上标出的输出正弦波的频率100 kHz等。
单次测量不能反映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一般 只能给出一个量的大致概念和规律。
14
通用计量术语
多次测量:
用测量仪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的 过程。依靠多次测量可以观察测量结果一致性的 好坏,即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