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最新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最新)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最新)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去年,有幸参加了长宁区第三届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同时班主任张邦浩老师也为我们推荐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好书。

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开拓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引领。

其中有一本书,封面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

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

”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

我被这一段话所感动,让我的内心有一种读一读的渴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

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

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思想深度的书籍,通过作者的深刻分析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教育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教育者保持初心,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代,教育者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变革,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他们不动摇,坚定前行。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让我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二篇)

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二篇)

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

这本书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观点,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实现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我个人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本书对教育的定义给予了全新的诠释。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能力。

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机械训练。

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式。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其次,本书强调了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作者批评了教育中过于注重教师教育而忽视学生需求的现象。

他认为,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提醒。

在教育实践中,我决定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相信,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再次,本书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成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

这一观点让我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意愿。

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成长,做学生的模范和榜样。

最后,本书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作者认为,教育改革需要回归本质,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差异。

他呼吁教育体系在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创新,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这一观点使我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的教育一定能够走上一条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1“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

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静静地读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最后一段诗一样的语言,轻轻的将书合上,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仍然爱不释手。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那一个个直抵内心的话题、论述,令我读后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的教育学的世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作者“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

”的确,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

首先,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书中写道:《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

“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0篇)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拜读后轻轻阖上。

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传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

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

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

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木神通,可在他们身上确难寻真情流露,个性释放。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4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4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4篇【篇一】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肖川,但初读他的作品时,我却不以为然。

也许是受学科本位的影响,觉得他的文章虽然外表华丽,但内在明显过于空洞。

书中除了批判现实、宣扬理想,似乎在行动上究竟怎样落实和解决并没有明确的阐述。

甚至很多方面脱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现实,给老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这种仅限于乌托邦式的说教,对于像我这样急需具体操作方法指导的职初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肖川的作品不甚喜欢,但为了读后感,无奈之下最近又不得不再次打开了这本书。

然而此次当我静下心来,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细细品读后,却发现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在改变。

原本的抵触情绪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将肖川的书作为推荐读本了。

他的书仿佛一坛美酒,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与其融为一体,辨出其中韵味。

肖川的书,让我明白了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

我想基本每一个走出校园,踏上教师岗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当自己的角色发生转换时,才会理解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师总是怨声载道,因为,确实,孩子们很难教。

因此曾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无非是一些大道理,自己只要把学生教会了,成绩上去了,那么我也就尽到职责了。

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为什么要高扬教育的信念与理想:因为它是与人生的理想相联系的。

一个人如果只将脑袋埋在饭碗里,又怎么能看见远方哪些飘逝的云朵呢?正如艺术家瞩目的是美,经济学家瞩目的是利润,教育学家瞩目的当是人的成长;他必须回答理想的人的形象,以及如何有效的促进人的成长。

肖川的书,让我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与心态。

最近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巨一的孩子太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其实反思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要改变孩子,是否要身先力行,先从自己做起呢?就拿我自己来说,也许是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的阅读习惯是“速食型”的,常常是“缺什么,补什么”,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方式虽然能给我带来极大的效益,却常常是囫囵吞枣,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篇102月19日星期六上午01:25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我在寒假阅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

这本书是肖川博士历尽10年心血铸就的一本极具价值的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__,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在对这篇__仔细品味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全文洋溢着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追逐。

肖老师以和蔼的语言、谦和的态度和似火的激情启发我拓宽视野,积极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理性精神、良好教养且人格独立的人。

__中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让我在读完__后耳目一新肖川老师在__中大量的运用了感性的材料与事实,说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为我们清晰地诠释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不断地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出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关注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奔腾汹涌,让智慧的火花激情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有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海而波涛滚滚,可以轻浮绿叶,涓滴石穿。

肖川老师的文字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何以绿草丛生;没有这水滋润的心灵,谈何清纯无暇。

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却又崇高。

我们未必是能够书写轰轰烈烈事迹的感动之人,但我们却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读到文中的许多句子,同样激起了我的共鸣。

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也愈发清澈、敞亮。

肖川老师大胆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就如肖川老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有严肃地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阴暗与丑陋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批判、抨击和否定,才能更好地凸现正义与良知的可贵,也才能对美好的事物、崇高的价值最终有所肯定。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7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1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传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

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权养、有独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

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钥匙。

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我们教师学生有多少人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别人要求人云亦云。

盖兹达等人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

我们教师的学习眉睫:一方面自身学识的浅薄,在学术面前是小学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现实,考试的压力,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无暇提高自己的学养。

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7篇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7篇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篇1近来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被他的深刻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所深深吸引。

该书犹如“理论的面包上涂抹上诗性的奶酪”。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书中这样写到:“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教育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有着很多不同,从目标上看,教育服务追求学生成长与发展;从方法来看,教育服务是复杂和多元的;从成果看,教育服务是看学生发展的满意程度。

我们要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1、规范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和科学得当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直接能够影响学生身心的活动,其方法的选择首先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

并通过教师的职业行为影响学生,真正让学生言传身教。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9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9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9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9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1《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肖川在书中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本书收录的是教育随笔,诠释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话题。

他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

肖川说:“要与经典为友。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

”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

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他批评急于希望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

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

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

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

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

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6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6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教授用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触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

书中肖教授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甚么、审阅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善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精确的阐释,他力图做到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歌颂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固然没有每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很多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我们来讲,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四周,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入的一句话。

短短六个字实在就在告知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当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书中这样写到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不管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

没有任何真实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藐视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实的教育可以依托惩罚和制裁来实现。

真实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真实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间隔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当中。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是洞察到了每位学生的需要。

教育实在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将本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

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知道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暖和。

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遭到暖和、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语说:近朱者赤应当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遭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入性,从他的言论中流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寻求。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应当高举人文这面旗帜的,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教育一定有一个价值预设:人性向善,基于以上这一点,那末,我们的良好教育更多的应当是尊重和信任,但我们又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这一点。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相反,如果学会鼓励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有丰满的个性,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

在这里,没有人拾人牙慧,没有唯唯诺诺。

对话的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可能是别的什么。

我们大坝中心学校的很多学生,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都是主动回答问题的,都是积极认真交流的,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

还有尊重,要让学生有自主意识,前提就是尊重,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搞好管理,为学生的进步而探索,教育即解放!《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2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相反,如果学会鼓励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对话的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可能是别的什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6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6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6篇【篇一】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肖川,但初读他的作品时,我却不以为然。

也许是受学科本位的影响,觉得他的文章虽然外表华丽,但内在明显过于空洞。

书中除了批判现实、宣扬理想,似乎在行动上究竟怎样落实和解决并没有明确的阐述。

甚至很多方面脱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现实,给老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这种仅限于乌托邦式的说教,对于像我这样急需具体操作方法指导的职初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肖川的作品不甚喜欢,但为了读后感,无奈之下最近又不得不再次打开了这本书。

然而此次当我静下心来,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细细品读后,却发现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在改变。

原本的抵触情绪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将肖川的书作为推荐读本了。

他的书仿佛一坛美酒,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与其融为一体,辨出其中韵味。

肖川的书,让我明白了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

我想基本每一个走出校园,踏上教师岗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当自己的角色发生转换时,才会理解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师总是怨声载道,因为,确实,孩子们很难教。

因此曾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无非是一些大道理,自己只要把学生教会了,成绩上去了,那么我也就尽到职责了。

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为什么要高扬教育的信念与理想:因为它是与人生的理想相联系的。

一个人如果只将脑袋埋在饭碗里,又怎么能看见远方哪些飘逝的云朵呢?正如艺术家瞩目的是美,经济学家瞩目的是利润,教育学家瞩目的当是人的成长;他必须回答理想的人的形象,以及如何有效的促进人的成长。

肖川的书,让我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与心态。

最近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巨一的孩子太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其实反思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要改变孩子,是否要身先力行,先从自己做起呢?就拿我自己来说,也许是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的阅读习惯是“速食型”的,常常是“缺什么,补什么”,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方式虽然能给我带来极大的效益,却常常是囫囵吞枣,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觉得教育无非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考试成绩决定一切。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和肤浅。

书中的观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盲区。

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关乎灵魂的塑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伟大工程。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那时候的我,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是懵懂无知。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

她姓刘,看起来很温柔,但在教学上却非常严格。

有一次,她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

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个题目有点难,因为我们还小,对于梦想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

我绞尽脑汁,写了自己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觉得科学家很厉害,可以发明很多新奇的东西。

交上去之后,满心期待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然而,作文发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上面满是红色的批注,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刘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作文本对我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描述得太简单了。

梦想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要深入去思考为什么想成为科学家,要为实现这个梦想付出什么努力。

”她的语气很温和,但眼神中透着坚定。

我当时有点懵,不太明白她的意思。

刘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她拿出一本书,翻到一篇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仔细阅读。

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读一篇关于科学家成长的文章,我被深深吸引了。

回到家后,我按照刘老师的指导,重新写了那篇作文。

我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是因为一次看到电视上关于宇宙的纪录片,被浩瀚的星空所震撼;我还写了为了成为科学家,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当我再次把作文交给刘老师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说我这次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让大家向我学习。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对学习的热情也更高了。

从那以后,刘老师经常给我们推荐一些好书,让我们阅读后写读后感。

2023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2023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2023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

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静静地读完了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最后一段,回味着这诗一般的语言,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教育专著了。

既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论文。

只是原始的,单纯的,因偶然与之相遇,又因好看而被深深吸引。

我想,这也就是一本好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吧!“与经典为友”、“教育的灵魂”、“完美的教学”等等。

书中这十个直抵人心的话题,把我引入了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学的视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用肖川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是他用心血、生命、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集腋成裘的产物。

看了这本书,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写道:古代《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萌,学生对教师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为自己服务。

现在,人们提出了‘教育消费’的概念。

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绝不应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气质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也讲到我们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用它那一如既往的平易自然的语言,没有丝毫的说教,让我在世俗的喧嚣与嘈杂中,用多年来久违的,古典的心情,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白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投机取巧,在大多时候,它的价值是十分间接的。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五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五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首先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价值观和信念。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不应该把学生仅仅视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利用。

而教育的信念则是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者应该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育者也要有信心和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关爱,他们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家庭对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我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信念进行了反思。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重大。

我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要始终保持信心和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总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和意义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持正确的教育信念,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标准版本(二)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以鲜明的立场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给人以启迪。

作者通过分析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深入剖析了教育的理念与信念。

他提出了教育的理想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读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和观点,对我深深地触动和启发。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格。

他指出,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某个领域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但在生活中却面临各种问题。

这是因为他们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公正、正直和善良的人。

这种道德培养应该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在道德课上进行。

作者提出了“以身作则”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举止来影响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学校的教育经验。

我曾经遇到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还在品德上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他严于律己,对待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公正和友善,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并尊重每个人的差异。

他的教育方法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也对教育的核心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提到,教育的核心是人,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他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学习。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尊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格式版

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格式版

2024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格式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所著的一本实践主义的教育学理论著作。

该书于1897年出版,对于教育的目标、方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论述。

我于2023年阅读了这本书后,深感受益匪浅,下面将从教育的目标、方法、意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对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提出了“以个体发展为本”的观点。

杜威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才能和终身学习能力。

他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兴趣和特点来进行教育。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和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其次,对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强调了实践主义的教育方法。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来学习,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教科书上的知识。

他主张学生应该参与到真实的生活和社会中去,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切体会到了实践主义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最后,对于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个人的利益和成就,教育应该是一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行为。

通过教育的力量,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道德、有担当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和和谐做出贡献。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心得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心得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心得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让我对教育这件事儿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感受。

教育,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可真要细细琢磨,那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那天我去朋友家做客,正赶上他在辅导孩子写作业。

那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一张小脸皱得跟个包子似的,对着作业本直发愁。

朋友在旁边也是急得不行,声音越来越高:“这道题这么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孩子怯生生地不敢说话,手里的铅笔都快被他捏断了。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挺不是滋味。

朋友这急赤白脸的样子,能让孩子学好才怪呢。

我忍不住劝他:“你别这么凶,孩子都被你吓住了,哪还有心思思考啊。

”朋友无奈地叹了口气:“我能不着急吗?这孩子学习总是不上心。

”我拉过孩子,轻声问他:“告诉叔叔,这道题哪里难住你啦?”孩子指了指题目,原来是一道数学应用题,说的是小明去买苹果,一个苹果多少钱,买了几个,问一共花了多少钱。

孩子嘟囔着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算。

”我想了想,跟他说:“来,咱们假设这是你去买糖果,你想买那种特别好吃的巧克力糖,一颗糖一块钱,你想买五颗,那得花多少钱呀?”孩子眨眨眼睛,说:“五块钱。

”我笑着说:“对呀,这和题目里小明买苹果是一个道理呀。

”孩子好像有点明白了,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算算。

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我不禁想到,教育哪里是简单地把知识塞进孩子的脑袋里,而是要用他们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领悟。

咱们再说说学校里的事儿。

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上课就是站在讲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

要是有谁走神了或者没听懂,老师可能也顾不上。

可现在不一样啦,讲究的是互动,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但有时候,这种形式是不是也有点走样了呢?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小侄子,路过一间教室,里面正在上语文课。

老师提了个问题,然后好多孩子都举手,那场面看着挺热闹。

可我仔细一观察,发现有几个孩子举着手,眼神却很迷茫,好像就是为了举手而举手,根本不知道问题是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堆沟港中学冷一帆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肖川在书中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本书收录的是教育随笔,诠释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话题。

他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

肖川说:
“要与经典为友。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

”只有丰♘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

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他批评急于希望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

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

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

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

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

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
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
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该进行赏识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我们有一句口头禅,好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话。

言下之意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有人把我们的教育称之为“听话的教育”,联系我们的现状,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

这种“听话的教育”,肯定不利于富有个性的人和富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的培养。

思考我们的教育,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在教育的诠释中:
“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可是想想,我们的孩子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究竟还剩下什么呢?没有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特长,眼高手低吗?他们能回忆起童年的幸福吗?能珍惜同学之间的手足之情吗?能具有广阔的胸襟,百折不挠的精神吗?
所有的这些,我们老师和家长朋友们重视了吗?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是爱学生的。

但完整的爱、健康的爱,应包括五个方面: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

这五者是一个整体。

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活动?肖川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诚。

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
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

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

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不是教师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

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心灵的碰撞。

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能力得以发挥。

肖川所描述的也正是我们现在所不断实践,不断追寻的课堂本质。

读着肖川的书,使我贪婪地沐浴在诗意的语里所描绘出的多彩的教育世界里;读着肖川的书,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再革新,不断在提升;读着肖川的书,使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及精彩的生活。

在现代教育丛林中穿行,放飞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使整本书洋溢着一种浓浓的诗哲情怀,让人在阅读中寻梦提升。

附送:
《文学少女》读后感
《文学少女》读后感
当我把书读完的时候,原来想说的很多话都说说不出来了,好像有什麽东西萦绕在胸口,悲伤地的气氛在心中一直挥散不去,明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的
最开始当我看到《文学少女》这个标题时,并不知道这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她讲的是怎样的故事,我以为会是蛮轻松的情节,就毫无戒心的看了下去,于是,就这样被束缚住了呢?
刚刚把桌面设为了《文学少女》了,远子学姐抱着书,略带哀伤的表情,非常的美丽,真的非常非常的美丽。

那就从第一个故事开始讲吧,剧情就不讲了,说起来自杀还真是日本人的专利呢,因为自己不会感到悲伤觉得羞耻,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认为自己是“人间失格”,虽然无法完全明白那种痛苦,但是戴着面具而活着,自己也差不多,虽然我没有每天带着笑脸,但是也在勉强着自己,用自己厌恶的方式生活。

也稍微了解了一些美羽,和心叶的过去。

当看到竹田千爱被心叶和远子拉上来的时候,我以为这个故事就结束了,可是我又错了,每一个故事的人物都影响着后面的剧情。

而且竹田对剧情可以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的。

对于雨宫萤故事的结局,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在ACG作品中,女儿喜欢父亲并不算特别。

不过这个谜团是最后才接晓的,一开始,我也无法看清到底是怎麽回事,真以为萤是被夏夜乃附身呢,不过其实整篇故事只有会吃书的远子学姐算是不大普通,其他人,都只是普通的人类,没有什么妖怪,幽灵,连远子学姐,都是一个如你所见的普通的文学少女呢。

个人感觉芥川的故事并没有什麽特别的,当然,最后除外,美羽还活着!,不过惊讶的可能只有读者们,心叶自己也知道美羽没有死,只是没有说,所以大家都都想错了吧。

比较喜欢第四个故事呢,感觉这个故事很唯美,就像歌剧院的幽灵一样。

在里面,七濑终于鼓起勇气坦露了心声,心叶也抱住了哭泣
的她,看到这一幕时,我心里也在为他们两个人而高兴。

臣这个人物,我本以为后面还会有他的剧情,可是我又猜错了。

第五章应该说是相当重要吧,不但美羽终于出现,在这一章的结尾,每个人,都释怀般得说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心叶的心结也解开了,并和七濑正式确定了恋人的关系。

要是故事在这里结束,该多好,可是我无法改变故事的。

因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没有提——
天野远子。

请允许我跳过外传一样的第六章,直接讲最终的两章。

以前都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文学少女,在最终篇里成了当事人。

怎么说呢,我个人不是太喜欢最终篇,我希望就维持在第五章结局,然后来一句“从此以后他们幸福的生活着”这种感觉的话。

在最后两章里,美羽的存在感完全被淡化了,明明应该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几乎沦为和芥川一样的龙套下场,事情一解决,就被放到一边去了。

还有七濑,看到心叶对流人说琴吹是自己的女朋友,甚至有杀掉流人冲动的时侯,谁都不会怀疑心叶的感情吧,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和七濑在一起,我不禁伤感(果然我是琴吹派得吗?那让我纪念一下吧。

其实在琴吹说想要围巾时,对心叶说可以不用写小说时,让心叶撕掉小说时,我就知道,她输了。

无论怎样他都不是心叶最特别的人,“最特别的人”这几个字所产生的羁绊是世间所以故事的共同点,而井上心叶的最特别的人是——
天野远子!尽管和心叶的相遇是有预谋的,但是正是她的微笑,她的声音,她的脸庞,她的胡闹,她的温柔,心叶才能一点一点的填满空洞的心。

“午安,心叶”,“心叶,今天记得来活动室哦”,“肚子饿了,写些什么吧,心叶”。

如果心叶真的和七濑最终走到一起的话
,远子一定会很伤心的,她也喜欢心叶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远子她非常非常喜欢心叶啊!所以,这样的结局是最美的。

当远子看见那个叼着鱼的熊,以及在夏天为了她而戴上围巾的心叶,会是怎样的表情呢?我们无法看见,但是可以想到,那一定是最最最幸福的表情!
后记:
本来计划写超多的,但都忍住了,到此结束,祝他们永远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