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脯加工技术.ppt
蜜饯加工工艺课件
蜜饯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起源
蜜饯加工工艺起源于我国,已有数千 年的历史。最初是出于保存食物的需 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食 品加工工艺。
文化 地位,是许多地区的特色食品。它不 仅是一种美味的小吃,还承载着丰富 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蜜饯的加工原理与流程
加工原理
蜜饯的加工原理主要包括糖制、腌制和干燥等环节。糖制主要是通过添加糖分, 控制糖浓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腌制则是通过添加盐、酸等调料,降低水分活 度,抑制酶活性;干燥则是通过蒸发水分,提高产品保存性。
过期使用。
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检测项目与标准
根据产品特点和国家标准,确定检测项目和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检测方法与设备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追溯与召回
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对不合格产品 进行追溯和处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05
蜜饯加工设备与器具
。
储存条件
将包装好的蜜饯放在阴凉通风 处或冷库中储存,避免阳光直
射和高温环境。
储存期限
根据产品特点和储存条件,蜜 饯的储存期限一般为6至12个
月。
04
蜜饯加工质量控制
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制度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确保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符
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卫生培训
对加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卫生培训 ,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
有害物质的控制和处理
有害物质的识别与评估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识别和评估,明确其危害 程度和影响范围。
有害物质的减排与控制
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工艺,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确保其浓度 和数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果脯加工技术.ppt
果脯加工技术.ppt果脯加工技术主讲人:王相敏(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小型果蔬原料,如枣、李、梅等一般不去皮和切分,常在果面切缝、刺孔。
除去不良部分,促进糖制时糖分的渗入,缩短糖制时间。
(2)保脆和硬化(Solidification)目的:保持蜜饯制品松脆的质地;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强其耐煮性。
常用的硬化剂:石灰、氯化钙、亚硫酸钙、明矾、亚硫酸氢钙原理:钙、镁离子等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盐类用量:种类、用量、处理时间小试确定。
注意:糖制前漂洗(3)硫化(Sulfuring)目的:使制品色泽明亮,防止制品氧化变色,促进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0.1~0.2%的硫磺熏蒸;0.1~0.1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4)染色(Coloring)某些作为配色用的蜜饯制品,要求具有鲜明的色泽;樱桃、草莓等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失去原有的色泽;因此,常需人工染色,以增进制品的感官品质。
方法:将原料浸入色素溶液中着色;将色素溶于稀糖溶液中,在煮糖的同时完成染色。
(5)预煮(Blanching)目的:除去粘附的硬化剂;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排除过多的果酸,以免蔗糖过多的转化;增大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糖分渗入,使细胞组织软化,质地嫩脆。
预煮时用饮用水煮沸,投入原料,预煮水同原料的比率通常为1.0—1.5 :1,预煮时间以原料达半透明并开始下沉为度,预煮后立即投入到流动的清水中漂洗。
果脯
果脯加工技术一、我国果脯蜜饯的发展概况果脯蜜饯是以各种水果、蔬菜为原料,用糖、蜂蜜等进行腌渍或煮制后,经过干燥或不经干燥,具有一定形态、晶莹、饱满、具光泽、半透明不粘手的一类糖制品。
果脯是我国传统名特食品中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一个产品。
其质地柔软、光亮晶透、耐贮易藏、味佳形美,不仅闻名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目前,果脯在国内销售看好,成交额每年递增十倍左右。
1、发展特点由作坊式——机械化规模生产高糖——低糖果脯向营养保健方向发展 2、存在问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花色品种少综合利用率低,效益有待提高二、糖制品的分类糖制品按其加工方法和状态分为两大类,即果脯蜜饯类和果酱类。
果脯蜜饯类属于高糖食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形,大多含糖量在50%-70%;果酱类属高糖高酸食品,不保持原来的形状,含糖量多在40%-65%,含酸量约在1%以上。
干态蜜饯——糖制后晾干或烘干的制品。
蜜饯类如果脯凉果类等。
湿态蜜饯——糖制后保存于糖液中,如带汁蜜饯。
果酱——酱中可以存有碎果块。
果酱类果泥——经筛滤后的果肉浆液,无碎果块。
果冻——果汁和食糖浓缩的凝胶品。
果丹皮——果泥脱去部分水分的柔软薄片。
三、果脯蜜饯类加工工艺(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原料预处理(硬化、熏硫或染色) →漂洗→预煮→糖制(蜜制、煮制或二者交叉进行) →烘干→果脯↓上糖衣→糖衣蜜饯(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 (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 (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果蔬食品工艺学》PPT课件
果蔬生产的特点
1. 季节性强 2. 区域性强
1. 季节性强
果蔬产品的生产与收获明显地受季节的制约。水 果比蔬菜受的影响更大,一般每种水果都只有一定 的收获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大量上市,季节过后便 进入淡季。 对蔬菜、葡萄、草莓等,若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 可提早或延迟其收获期,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反季 节生产”,其销售价格往往比正常收获季节高得多。 生产的季节性强,常常是旺季上市数量大,供大 于求,淡季品种单纯,上市数量少,供不应求,周 年价格波动较大。
果蔬人均占有量
世界人均水果占有量1996年为69.6kg,亚洲为40kg,
中国为38.4kg。 1997年全国人均水果占有量达到43.3kg,比1978年的 6.8公斤增长5.4倍。 世界人均苹果占有量为9.1kg,中国为14.1kg,山东为 69.6kg。 1980年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不足80kg,1990年增加到 140kg以上,1997年达到260kg以上。
果品进出口情况
果蔬产品的特点
(4). 用途的两面性
果蔬采收后,有些作为新鲜产品直接 进入流通,而有些则以加工品的形式 进入流通,两者的生产要求和采后处 理是不同的。
采后处理方式
果蔬的采后处理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是贮藏保鲜,所处理的果蔬产品仍然 是活体,最后仍以鲜品形式供应消费; 二是加工,它是以新鲜果蔬产品为原料, 经过各种处理,制成加工品后供应消费。 但两者的目的相同,均延长了果蔬产品 的供应期,提高其附加值
7. 蔬菜的处理、运输与贮藏,王圻译,台湾徐氏基金会,1980
内容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学习有什么意义? 课程特点,如何学习
市场
市场
国外市场
果脯
一、红薯脯1、原辅材料:鲜红薯,白砂糖,饴糖,柠檬酸,亚硫酸钠,食用明胶,生石灰等。
2、工艺流程:红薯--清洗--去皮--切分--护色--硬化--烫漂--浸胶--糖煮--糖渍--烘制--包装--成品3、工艺操作要点:①清洗:选用成熟、质地紧密、无创伤、无污染、无腐烂、无病虫害、块形圆整的鲜薯,用机器或手工将泥土洗净。
②去皮:用去皮机或手工将薯皮去掉。
约去1毫米厚,留薯心。
③切分:按产品要求切成长方形、菱形等多种形状,使产品外形美观大方即可。
切后用清水洗去附在薯块外表的碎屑和淀粉。
④护色:将切好的薯块放入0.3%~0.5%的亚硫酸钠溶液(有些0.16%亚硫酸)中,浸泡90~10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漂洗5~10分钟。
⑤硬化:将护色好的薯块放入0.2%~0.5%的鲜石灰液浸泡薯块12~16小时,待完全硬化后取出,用清水漂洗10~15分钟。
⑥烫漂:将硬化后的薯块放入沸水中煮沸数分钟,捞出沥去余水。
⑦浸胶:将烫漂后的薯块放入配好的0.3%~0.5%的明胶溶液中,减压浸胶,真空度为650~680毫米汞柱,时间30~50分钟,胶液温度50摄氏度左右。
⑧糖煮、糖渍:将20千克白砂糖和30千克水放入不锈钢锅中制成糖液,取出7.5千克糖液留作后用,在余下的糖溶液中加入1.5千克饴糖搅拌后将溶液煮沸,倒入事前称量好的红薯块50千克煮沸5分钟,即刻加入预先留用的冷糖液1.5千克,再次煮沸糖液5分钟并加入重1.5千克冷糖液。
如此反复三次后,当糖液再次煮沸时,分三次同时加入1.5千克砂糖和1千克冷糖液,第四次煮沸后加砂糖7.5千克,再次煮沸后再加砂糖3千克,并改用文火加热煮沸直至薯块呈透亮状时即可加入柠檬酸75克,搅拌均匀后捞出薯块控去糖液。
用此法制出的红薯脯,晶莹透亮,味色俱佳。
亦可把备用的薯块放入锅中,加水75千克、白砂糖20千克、饴糖1.5千克、柠檬酸100克,用旺火尽快把锅烧开,约煮半小时,以薯块熟而不烂为宜。
因红薯品种不同,糖煮时间也不同。
包仁野山杏果脯的加工技术
包仁野山杏果脯的加工技术
(一)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浸泡→熏硫→糖煮→糖渍→烘烤→整形包仁→包装→成品
(二)操作要点说明
(1)原料选择:选用肉厚、个大、纤维含量少,褐变较轻,且无霉变和虫蛀的野山杏干为原料,杏仁以完整、个大、饱满的颗粒为好。
(2)清洗浸泡:将挑选好的野山杏干和杏仁用清水充分清洗后再浸泡30分钟。
(3)熏硫:将清洗浸泡好的野山杏干置于密闭室内,用原料重0.1%~0.2%的硫磺进行熏蒸处理,这样经糖煮后产品色泽较好。
(4)杏仁脱皮脱毒:杏仁采用0.5%~1.0%氢氧化钠溶液在煮沸状态下进行脱皮,再用稀酸脱毒。
(5)杏仁油炸:脱好皮的杏仁置于150~160℃的植物油锅中,使杏仁均匀炸透而不焦糊。
炸好后的杏仁沥干油后备用。
(6)糖煮糖渍:先配制浓度为30%~40%的糖液35~40千克,与处理好的50~60千克野山杏干同时下锅煮沸,分次加入白砂糖,糖煮15分钟后,当糖液固形物达65%、温度为103~105℃时出锅,然后将野山杏干和糖液置于室温,糖渍24小时。
(7)烘烤:将糖渍好的野山杏脯沥干表面糖液,送入60~
65℃烘房干燥到不粘手为度,烘烤时间为16小时。
(8)整形包仁:烘烤好的野山杏脯用手捏成扁形,剔除黑色、斑点等,然后在两块野山杏脯中包入一颗油炸好的杏仁,并用彩色透明玻璃纸包装,每10块装入一小复合软包装袋内,并进行真空抽气密封。
冬瓜果脯制作技术
反映冬瓜果脯是否受到粪便污染,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一般 应为阴性。
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得检出。
05
冬瓜果脯的包装与储存
包装材料的选择
食品级塑料袋
选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塑料袋 ,确保无毒、无味,并具备良好 的阻隔性能,以防止氧气、水分 和异味渗透。
玻璃瓶
选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玻璃瓶,确 保果脯在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 不受污染,同时具备透明度高、 易于观察的特点。
制作冬瓜果脯的意义
利用冬瓜资源
冬瓜是一种产量高、价格便宜的蔬菜,制作冬瓜果脯可以充分利用 冬瓜资源,提高附加值。
增加农民收入
制作冬瓜果脯可以为农民提供一条新的增收途径,提高农民的生活 水平。
满足市场需求
冬瓜果脯作为一种健康美味的休闲零食,深受消费者喜爱,制作冬 瓜果脯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包装方法
真空包装
采用真空包装机对冬瓜果脯进行真空 处理,以排除包装袋内的空气,降低 氧化反应速度,延长保质期。同时, 确保封口严密,防止漏气。
分装包装
根据冬瓜果脯的规格和重量,进行分 装包装。确保每包果脯重量准确、外 观整齐,便于消费者携带和食用。
储存条件及保质期
储存条件
将冬瓜果脯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 直射和高温。同时,远离异味源,以防果脯吸收异味。
多元化发展
未来冬瓜果脯产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涉及更多领域和 产品类型。例如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冬瓜果脯产品,满足 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原料选择
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肉质厚实的冬瓜为原料,避免使用变质 或过熟的冬瓜。
糖渍处理
水果加工ppt课件
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和召回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处 理。
05
水果加工市场与前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水果加工市场规模
全球水果加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尤其在亚太地区增长迅速。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果加工市场 规模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市场规 模较大,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巨
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 结构的升级,水果加工市场规模
清洗
去除水果表面的污垢、农药残留 和微生物。
消毒
通过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水 果表面的微生物,确保食品安全 。
去皮与切分
去皮
去除水果的表皮,以便进一步加工或提高口感。
切分
将水果切成适当的大小,以便于加工、食用和保存。
榨汁与浓缩
榨汁
通过机械或物理方法将水果中的汁液提取出来。
浓缩
通过蒸发去除水果汁中的部分水分,提高浓度和保存性。
有望进一步扩大。
水果加工市场趋势
健康与营养成为水果加工产品的重要卖点,消费者对天然、无添加、有机等标签的 需求增加。
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水果加工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 求。
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果加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行业 发展的趋势。
水果加工市场机遇与挑战
储存与运输
合理安排仓储和运输,确保果 汁新鲜度。
某果酱生产流程案例
水果挑选与清洗
选择新鲜、色泽鲜艳 的水果,清洗干净后 去皮去核。
软化与打浆
将水果切块后放入锅 中软化,然后用打浆 机打成浆状。
糖与其他配料
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 糖和其它配料,如柠 檬汁等。
煮制与浓缩
将果浆煮沸,不断搅 拌以防止糊底,煮至 果酱浓稠度适中。
果蔬糖制品加工技术ppt课件
3 糖制 糖制是蜜饯类加工的主要工艺。糖制过程是果蔬 原料排水吸糖过程,糖液中糖分依赖扩散作用进 入组织细胞间隙,再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 最终达到要求的含糖量。 糖制方法有蜜制(冷制)和煮制(热制)两种。蜜制适 用于皮薄多汁、质地柔软的原料 ; 煮制适用于质 地紧密、耐煮性强的原料。 (1) 蜜制 蜜制是指用糖液进行糖渍,使制品达到 要求的糖度。此方法适用于含水量高、不耐煮制 的原料,如糖青梅、糖杨梅、樱挑蜜钱、无花果 蜜饯以及多数凉果,都是采用蜜制法制成的。此 法的基本特点在于分次加糖,不用加热,能很好 保存产品的色泽、风昧、营养价值和应有的形态。
蜜辣椒
26
果酱类
果酱制品无须保持原来的形状,但应具有原有的 风味,一般多为高糖高酸制品。按其制法和成品 性质,可分为以下数种。 果酱: 分泥状及块状果酱两种。果蔬原料经处理 后,打碎或切成块状,加糖(含酸及果胶量低的原 料可适量加酸和果胶)浓缩的凝胶制品。如草莓酱、 杏酱、 苹果酱、番茄酱等。 果泥: 一般是将单种或数种水果混合,经软化打浆 或筛滤除渣后得到细腻的果肉浆液,加入适量砂 糖 (或不加糖)和其他配料,经加热浓缩成稠厚泥 状,口感细腻。如枣泥、苹果泥、山楂泥、什锦 果泥、胡萝卜等。
30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青梅类制品的原料,宜选鲜绿质脆、 果形完整、果核小的品种,于绿熟时采收; 生产蜜枣类的原料,要求果大核小,含糖 较高,耐煮性强,于白熟期采收加工为宜; 生产杏脯的原料,要求用色泽鲜艳、风味 浓郁、离核、耐煮性强的品种; 适用于生产红参脯的胡萝卜原料,要求果 心呈黄色,果肉红色,含纤维素较少的品 种。
31
2 原料前处理 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 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 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 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 去皮、切分、切缝、刺孔 对果皮较厚或 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常用机 械去皮或化学去皮等方法。大型果蔬原料 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 短糖制时间。小型果蔬原料,如枣、李、 梅等一般不去皮和切分,常在果面切缝、 刺孔,加速糖液的渗透。切缝可用切缝设 备。
低糖草莓果脯的加工技术
低糖草莓果脯的加工技术
(一)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清洗→去蒂把→清洗→切半→浸灰(硬化)处理→真空浸糖→干燥→真空包装→贮藏
(二)操作要点说明
(1)原料挑选:选取新鲜饱满,无斑疤、虫眼、机械伤、严重畸形、霉烂变质,九成熟,果面为红色或浅红色的果实。
(2)清洗:用流动水洗去附着于草莓表面的泥沙、农药等残留物。
(3)去萼片及把:用手将萼片和把去除干净。
(4)切半:用不锈刀将草莓一分为二。
(5)硬化:草莓片于7%氯化钙溶液中浸渍5小时。
(6)真空浸糖:第一次采用40%糖液,在0.08~0.086兆帕真空度的条件下,抽空处理20分钟,取出放于室温下浸渍20~24小时;第二次采用45%糖液抽空处理15分钟;第三次抽空,抽空液为50%糖液,抽空时间为30分钟。
(7)干燥:在60~70℃下烘烤。
(8)真空包装:真空度为0.07兆帕。
(三)产品质量指标
色泽鲜艳,酸甜可口,透明度高,产品固形物含量30%~36%。
- 1 -。
果脯食品加工工艺
果脯食品加工工艺一、桃脯1、原料配方桃子10kg,白砂糖1.75kg2、工艺流程选料→去皮→硫化→剖开去核→糖制→冷却→整型→干燥→包装→成品3、操作要点1)选料制作桃脯要选用刚由青转白或转黄,肉质坚硬的白肉桃或黄肉桃作为原料。
2)去皮将鲜桃置于竹篮中,放入含有2%-3%的氢氧化钠沸液中搅动1min,使桃皮自然脱落。
3)硫化将去皮的桃子用清水洗净,倒入含有0.2%-0.3%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浸泡4-8h,使桃肉转为洁白色。
4)剖开去核将经过处理的桃子洗干净后,用小刀沿桃子的缝合线对剖开,切成两半,并挖去果核。
5)糖制将浓度为35%-45%的糖液煮沸,将去核的桃子入锅烫煮10min。
然后将桃子鸡糖液一起倒入大缸,浸渍12-24h。
将浓度为50%的糖液煮沸,将经过第一次糖煮的桃子倒入,烫煮4-5min,取出桃子,凹面向上,铺于竹屉上冷却,晾晒,直至桃子的总量缩减1/3为止。
将浓度为65%的糖液煮沸,将已半干的桃子倒入,烫煮15-20min。
6)冷却整型将经过第三次糖煮的桃子取出,沥净糖液,放在竹屉上冷却。
然后,用受将桃子捏成整齐的扁平圆形。
7)干燥将经过整型的桃子放在竹屉上晾晒,也可在60-70℃的烘房内烘烤18-24h,直至桃脯不粘手,果肉稍具弹性时,即为桃脯。
二、樱桃脯1、原料配方1)原料新鲜樱桃100%,白糖60%,柠檬酸0.7%。
2)硬化剂焦亚硫酸钠0.3%-0.4%2、工艺流程原料选择→硬化→去核→糖渍→糖煮→烘制→包装→成品3、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选用成熟度8成,新鲜饱满、个大肉厚、风味正常、无霉烂、无病虫、无机械损伤的果实。
2)硬化将挑选好的樱桃倒入0.3%-0.4%的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浸泡1天左右。
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樱桃裂口。
3)去核浸硫后用人工或去核机将樱桃的核去掉。
去核时不得破坏果实完整,不使果肉破碎。
4)糖渍将经过去核的樱桃进行漂洗,以除去残余的硬化剂。
然后把樱桃放在55%的糖液中腌制约4h。
低糖草莓果脯的加工技术
04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
新鲜草莓、白砂糖、蜂蜜等
设备
电子天平、搅拌器、烘箱、真空包装机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2. 糖渍处理
将草莓块与白砂糖混合,搅拌 均匀
将烘干后的草莓块涂抹一层蜂 蜜,增加口感和风味。
1. 草莓处理
挑选新鲜、无破损的草莓,洗 净后去蒂,切成均匀大小的块 状。
晾晒法
晾晒过程中,草莓中的营养成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可能存 在部分维生素流失的问题。
烘干法
烘干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草莓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可能会遭到 破坏。
真空冷冻干燥法
由于是在低温下进行干燥处理,草莓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最大程度 的保留,特别是维生素类营养成分。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结论
本研究成功研发了一种低糖草莓果脯的加 工技术,该技术采用低温糖煮、真空糖渍 等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中的糖分, 同时保持草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通过优 化配方和工艺参数,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 低糖、健康、美味的草莓果脯。
微波干燥工艺
优点是干燥速度快,提高 生产效率,减少营养成分 损失;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需要微波设备。
03
低糖草莓果脯加工技术
低糖草莓果脯的特点和加工要求
特点
低糖草莓果脯是一种健康食品,具有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保质期长等特点。
加工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品质和加工工艺,以确保产品的口感、色 泽和营养价值。
低糖草莓果脯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烫漂
将草莓果实放入开水中烫漂一段时间,以 破坏果实的酶活性,防止果脯变质。
糖渍
将草莓果实与适量的白糖混合,进行糖渍 ,以增加果脯的甜度和口感。
蜜饯加工工艺.精品ppt资料
适用于组织柔嫩不耐煮的原料 (Classification of sugaring products)
(4)苏式蜜饯:起源于苏州、上海、无锡一带 特点:不加热或加热时间很短,能很好的保持
方法:分次加糖,不行加热,逐步提高糖液浓 生物细胞原生质脱水收缩,发生生理枯燥而停止活
目的: 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强其耐煮性 常用的硬化剂:
石灰、氯化钙、亚硫酸钙、明矾、亚硫酸氢钙
3.2 硫化(Sulfuring) 目的:使制品色泽明亮,防止制品氧化变色,促进 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0.1~0.2%的硫磺熏蒸; 0.1~0.15%的亚硫酸溶液浸泡
3.3 染色(Coloring) 目的:增强制品的感官品质 种类: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方法:将原料浸入色素溶液中着色; 将色素溶于稀糖溶液中,在煮糖的同 时完成染色
(3)闽式蜜饯:起源于厦门、泉州、福州一带 99,加工成糖制品后, Aw值降低,微生物能利用的自由水大为降低,微生物活动受阻。
度,使糖分缓慢扩散入内部组织到达平 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原料预处理(硬化、熏硫
衡。 甜度为蔗糖的50~80%。
衡。 具体又包括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等,以
明态糖质薄膜 15%的亚硫酸溶液浸泡
4. 预煮(Blanching) 作用:
杀菌灭酶 除去粘附的硬化剂; 增加产品的透明度; 排除过多的果酸,以免蔗糖过多的转化; 增大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糖分渗入,使细胞组
织软化,质地嫩脆
5. 糖制(Sugaring)
5.1 蜜制(Syrup curing)
加糖腌制即为蜜制 烘干温度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脯加工技术主讲人:王相敏果脯加工技术一、我国果脯蜜饯的发展概况果脯蜜饯是以各种水果、蔬菜为原料,用糖、蜂蜜等进行腌渍或煮制后,经过干燥或不经干燥,具有一定形态、晶莹、饱满、具光泽、半透明不粘手的一类糖制品。
1、发展特点由作坊式——机械化规模生产高糖——低糖果脯向营养保健方向发展2、存在问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花色品种少综合利用率低,效益有待提高二、糖制品的分类糖制品按其加工方法和状态分为两大类,即果脯蜜饯类和果酱类。
果脯蜜饯类属于高糖食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形,大多含糖量在50%-70%;果酱类属高糖高酸食品,不保持原来的形状,含糖量多在40%-65%,含酸量约在1%以上。
干态蜜饯——糖制后晾干或烘干的制品。
蜜饯类如果脯凉果类等。
湿态蜜饯——糖制后保存于糖液中,如带汁蜜饯。
果酱——酱中可以存有碎果块。
果酱类果泥——经筛滤后的果肉浆液,无碎果块。
果冻——果汁和食糖浓缩的凝胶品。
果丹皮——果泥脱去部分水分的柔软薄片。
三、果脯蜜饯类加工工艺(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原料预处理(硬化、熏硫或染色) →漂洗→预煮→糖制(蜜制、煮制或二者交叉进行) →烘干→果脯↓上糖衣→糖衣蜜饯(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小型果蔬原料,如枣、李、梅等一般不去皮和切分,常在果面切缝、刺孔。
除去不良部分,促进糖制时糖分的渗入,缩短糖制时间。
(2)保脆和硬化(Solidification)目的:保持蜜饯制品松脆的质地;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强其耐煮性。
常用的硬化剂:石灰、氯化钙、亚硫酸钙、明矾、亚硫酸氢钙原理:钙、镁离子等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盐类用量:种类、用量、处理时间小试确定。
注意:糖制前漂洗(3)硫化(Sulfuring)目的:使制品色泽明亮,防止制品氧化变色,促进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0.1~0.2%的硫磺熏蒸;0.1~0.1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4)染色(Coloring)某些作为配色用的蜜饯制品,要求具有鲜明的色泽;樱桃、草莓等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失去原有的色泽;因此,常需人工染色,以增进制品的感官品质。
方法:将原料浸入色素溶液中着色;将色素溶于稀糖溶液中,在煮糖的同时完成染色。
(5)预煮(Blanching)目的:除去粘附的硬化剂;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排除过多的果酸,以免蔗糖过多的转化;增大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糖分渗入,使细胞组织软化,质地嫩脆。
预煮时用饮用水煮沸,投入原料,预煮水同原料的比率通常为1.0—1.5 :1,预煮时间以原料达半透明并开始下沉为度,预煮后立即投入到流动的清水中漂洗。
在预煮中一些未经盐渍的新鲜原料,若含有苦味及麻味,为消除其味可加入10%的盐水,煮沸半小时除去苦麻味。
凡经亚硫酸盐保藏、盐腌、染色及硬化处理的原料,在糖制前均需漂洗或预煮,以除去残留的SO2、食盐、染色剂、石灰或明矾,避免对制品外观和风味产生不良影响。
3、糖制糖制是蜜饯加工的主要操作,蜜饯按其加工方法分为加糖煮制和加糖腌制(蜜制)两大类。
(1)加糖腌制也称为蜜制,这类制品在糖制过程中不加热或加热时间很短,适用于组织柔嫩不耐煮的原料。
方法:分次加糖,不行加热,逐步提高糖液浓度,使糖分缓慢扩散浸入内部组织达到平衡。
特点:能很好的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完整的果形,产品中的维生素C 损失较少。
其缺点是腌制时间长。
加糖合煮即为煮制。
适宜组织较紧密耐煮制的原料。
特点:加工迅速,色、香、味差,维生素损失较多。
(2)煮制掌握的原则使糖分尽快的渗入到果实里面。
使果实充分吸糖,但又要防止失水干缩。
要尽量防止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要防止焦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煮制的方法一次煮制法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细胞间隙较大,组织结构较疏松的原料,含糖量较高,肉质坚实和比较耐煮的原料。
先配好40%的糖液入锅,倒入处理好的果实,加大火使糖液沸腾,果实内水分外渗,糖液浓度渐稀,然后分次加糖使糖浓度缓慢增至60-65%停火,连同糖液浸渍24h。
优缺点:此法快速省工,但持续加热时间长,原料易烂,色香味差,维生素破坏严重,糖分难以达到内外平衡,致使原料失水过多而出现干缩现象。
多次煮制法多次煮制法:是将处理过的原料经过多次糖煮和浸渍,逐步提高糖浓度的糖制方法。
一般煮制的时间短,浸渍时间长。
适用于细胞壁较厚难于渗糖、易煮烂的或含水量高的原料,如桃、杏、梨和西红柿等。
快速煮制法快速煮制法。
将原料在糖液中交替进行加热糖煮和放冷糖渍,使果蔬内部水气压迅速消除,糖分快速渗入而达平衡。
处理方法是将原料装入网袋中,先在30%热糖液中煮4~8min, 取出立即浸入等浓度的15℃糖液中冷却。
如此交替进行4~5 次,每次提高糖浓度10%, 最后完成煮制过程。
快速煮制法可连续进行,煮制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糖液需求量大。
优缺点:此法可连续进行,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需备有足够的冷糖液。
4、烘干和上糖衣(1)烘干:除湿态蜜饯外,多数制品在糖制后需行烘干,除去部分水分,使表面不粘手,利于保藏。
烘烤温度不宜超过65℃,时间20-24小时。
制品要求完整、饱满、不皱缩、不结晶,质地柔软,含水量在18%-22%,含糖量达60%-65%。
(2)上糖衣:如果作糖衣蜜饯,干制以后的制品还要上糖衣。
上糖衣的方法:⑴干燥后用过饱和糖液浸泡一下取出冷却,使表面形成一层晶亮的糖衣薄膜⑵浸入1.5%的果胶溶液中,取出在50℃干燥2h,可形成一层透明的胶质薄膜。
⑶上糖粉: 在干燥快结束的蜜饯表面,撒上结晶糖粉或白砂糖,拌匀,筛去多余糖粉,即得晶糖蜜饯。
5、包装和贮藏干燥后的蜜饯应及时整理或整形,然后按商品要求进行包装。
脯饯包装主要以防霉防潮为主,同时要保证卫生安全,便于贮藏运输,还要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美观、大方、新颖和反映制品面貌的目的。
在成品贮藏中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库房要求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搬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包装;运输中要防止日晒雨淋。
四、低糖果脯(一)两者的比较1、保藏原理的比较高糖果脯含糖量一般在65%以上。
在这样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强烈的抑制,因而就无法造成食品的败坏。
高糖果脯主要依靠这种高浓度糖含量的高渗透压作用,即使在无任何包装的情况也可以得到长期保存。
低糖果脯的含糖量一般为50%,能够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但难以完全抑制某些酵母和霉菌的活动,致使低糖果脯在保藏期内常会受到酵母和霉菌的侵染而败坏。
低糖果脯由于含糖量降低,渗透压下降,抵御微生物的侵染能力也降低,因此要使低糖果脯能够长期保藏,必须辅助以其它的防腐、保藏等措施。
2、产品特点的比较高糖果脯产品饱满,呈半透明状态,且具有晶莹的光泽。
低糖果脯含糖量低,饱满度低,光泽性下降,要提高低糖果脯的饱满度,必须使用适宜的填充材料对果脯内部因失水而产生的空间进行填充。
3、其它特点的比较高糖果脯煮制时间长,芳香物质损失严重,原果风味差;高糖果脯内部水分所受束缚力较大,烘烤时不易脱除,烘烤时间长。
低糖果脯含糖量低,煮制时间比较短,产品原果风味比较浓。
低糖果脯中水分所受束缚力小,产品含水量较高,烘烤时间可比高糖果脯短。
(二)主要的措施1、采用淀粉糖浆取代40%一50%的蔗糖。
2、添加0.3%左右的柠檬酸,使产品pH降至3.5左右,这样可降低甜度,加强保藏性。
3、添加亲水性胶体,如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明胶等。
4、通过烘干脱水,控制水分活性在0.65一0.7之间,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活动.5、采用抽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延长保藏期。
6、必要时按规定添加防腐剂,或进行杀菌处理或冷藏等辅助措施。
五、糖制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一)变色糖制品在加工过程及贮存期间都可能发生变色,在加工期间的前处理中,变色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引起酶促褐变,其控制办法必须做好护色处理。
而非酶促褐变则伴随在整个加工过程和贮藏期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即温度越高变色越深。
另外微量的铜、铁等金属约存在(0.001%--0.0035%)也能使产品变色,因此加工用具一定要用不锈钢制品。
(二)返砂和流汤在贮藏条件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恒定的温度,且不能低于12--15℃,否则由于糖液在低温条件下溶解度下降引起过饱和而造成结晶。
同时对于散装糖制品一定要注意贮藏环境湿度不能过低,即要控制在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如果相对湿度太低则易造成结晶(返砂),如果相对湿度太高则又会引起吸湿回潮(流汤)。
糖制品一旦发生返砂或流汤将不利于长期贮藏,也影响制品外观。
(三)煮烂与皱缩煮烂与皱缩是果脯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
例如,煮制蜜枣时,由于划皮太深,划纹相互交错,成熟度太高等,经煮制后易开裂破损。
苹果脯的软烂除与果实品种有关外,成熟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过生、过熟都比较容易煮烂。
因此,采用成熟度适当的果实为原料,是保证果脯质量的前提。
此外,采用经过前处理的果实,不立即用浓糖液煮制,先放入煮沸的清水或1% 的食盐溶液中热烫几分钟,再按工艺煮制。
也可在煮制时用氯化钙溶液浸泡果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糖制品在贮藏期间最易出现的微生物败坏是长霉菌和发酵产生酒精味。
这主要是由于制品含糖量没有达到要求的浓度即65%--70%以上。
控制办法即加糖时一定按要求糖度添。
但对于低糖制品一定要采取防腐措施如添加防腐剂,采用真空包装,必要时加入一定的抗氧化剂,保证较低的贮藏温度。
(四)微生物败坏蜜饯类生产实例1.蜜枣(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切缝:每个枣果划缝60~80条,深度以深入果肉的1/2为宜2. 苹果脯3. 杏脯4. 红薯脯(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浸胶:0.3%~0.5%的明胶、50℃左右、真空度8.7~9.1kPa、30~50min5. 冬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