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四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 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 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 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 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 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 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 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 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 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 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
总结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 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 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颈联写拂晓前所 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 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 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几家”, 一作“千家”。“战伐”,指当时蜀中自 永泰元年开始,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 军阀割据混战。“夷歌”,指蜀地少数民 族的歌谣。
《阁夜》小结:寓情于景,虚实结合

此诗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前四句写阁夜景象, 后四句写阁夜情事。《批点唐诗正声》分析说:“全首 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 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 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 重要侧面抒写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 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 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 慨。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 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 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杜诗解》称赞此诗 “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 倍”。
•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 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 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 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 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 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 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 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 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 未竟者的共鸣。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 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 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 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 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 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 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 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诗的主旨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 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 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 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 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 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杜甫诗四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蜀相 2.阁夜 3.旅夜书怀 4.登岳阳楼
1.蜀相(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 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 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 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 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 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 (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 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 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 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 病而卒。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久地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全诗赏析
•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 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 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多年过去 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 奇才大贤呢?与其说是寻“祠堂”,不如说是寻贤相。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 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 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 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 “草自春色”、“鸟空好音”, 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 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 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 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 事。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 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 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 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 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 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 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 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正如刘辰翁所云: “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赏析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 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 时间、环境。“岁暮”,指冬季。“阴阳”,指 日月。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 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催”这一动词,逼 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 苒,岁月相催。“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 落天涯之意。“霁”。霜雪停止、消散。“寒宵” 寒冬之夜。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 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这一 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 笔调。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 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 “漫”,任随。“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 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 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 葛亮和公孙述都曾在夔州活动。尾联看似自宽自慰, 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正如卢世?所说:“意中 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 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 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 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 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 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炼字
• 有人说本诗颔联“自”、“空”两个虚字是 此联之眼,别有意味,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回答。 • “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 用有二: • 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 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 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 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 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 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 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 人所称道。 •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 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 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 《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 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 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 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 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 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 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 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 人!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 • • • • • 背景: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 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 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诗的后半是“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 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 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 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 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 孤舟一般寂寞。
《阁夜》
杜甫
《阁夜》
杜甫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
悲景与悲情
岁暮阴阳催短景(意境图)
题解
•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 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 写照。 •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 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 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 悲哀。 •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 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 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 伤的现实。 •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即西阁之夜。
• • • •

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孔明的壮志未酬 ; 借古抒怀,抒发报国无门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借古讽今,表达对唐王朝昏庸无能的愤懑,渴望像诸葛 亮那样的贤才出来济世——这正是杜甫理想所在。
手法

• • • • •
本诗用了多种手法,是选出其中一种并 结合内容分析。 1.首联:设问。 2.颔联:动静结合、丹青手法运用。 3.颈联和尾联:用典。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用:讨论,答案切题即可。)
•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一 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 才智和抱负。(见人教版《教师用书》)。但笔者认为, 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 臣的“两朝开济”。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 对肃宗的失望。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杜甫
杜甫草堂全景
杜甫草堂博物馆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