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M云产品性能测试报告2015(简版)
综合模块化航电(IMA)硬件单元
编 号:CTSO-C153日 期:局长授权批 准: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本技术标准规定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技术标准规定》(CCAR37)颁发。
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是对用于民用航空器上的某些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接受适航审查时,必须遵守的准则。
综合模块化航电(IMA )硬件单元1. 目的本技术标准规定(CTSO )适用于为综合模块化航电(IMA )硬件单元申请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 )的制造人。
本CTSO 规定了综合模块化航电硬件单元为获得批准和使用适用的CTSO 标记进行标识所必须满足的最低性能标准(MPS )。
2. 适用范围a. 本CTSO 适用于自其生效之日起提交的申请。
本CTSO 具体针对以下硬件单元:(1)硬件模块;(2)装载硬件模块的机柜或机架。
b. 符合本CTSO 要求的硬件单元可用来支持功能CTSO 设备或按照CCAR-21、23、25、27、29、33或35部批准的系统(例如,作为型号合格证组成部分批准的刹车系统)。
功能CTSO 的批准和飞机级批准不在本CTSO 的范围之内。
c. 附录3给出了硬件单元的相关术语。
d. 按本CTSO批准的综合模块化航电硬件单元,设计大改应获得CAAC的批准。
参见CCAR-21R3第21.313条。
3. 要求在本CTSO生效之日或生效之后制造并欲使用本CTSO标记进行标识的硬件单元,必须满足硬件单元最低性能标准。
本CTSO附录1给出了综合模块化航电硬件单元最低性能标准制定准则。
a. 功能:本CTSO适用于预期满足按本CTSO附录1准则制定的最低性能标准的设备。
本CTSO不针对预期执行的飞机级功能,而是为支持接收、处理和输出数据等通用功能的硬件提出环境鉴定试验要求。
获得本CTSO批准的硬件单元在加载相应软件程序时,也可能需要满足其他CTSO功能要求。
对于软件与硬件的组合,应使用适用的CTSO对其进行额外的CTSO功能批准。
云计算调研报告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课程号:IEPA40460P云计算课程论文院系:信息学院专业:计科物联班级:10级计科物联1班姓名:周陈安学号:2010211486任课教师:李俊韬题目:云计算关键模式调查研究提交论文(报告)时间:2013 年6 月23 日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采用打印的方式提交,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文。
2.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均采用A4纸,且前2页为本文档的前2页。
3.请务必于第17周准时上交论文并参加答辩(超时拒收,本部分成绩记零分)。
4.论文选题范围:云计算技术相关内容均可。
5.评分标准:云计算关键模式调查研究计科物联专业学生周陈安学号2010211486一、摘要近年来,云计算已不仅是国际IT业界热炒的概念,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不仅国际公司在中国开始推动云计算模式,我国企业也开始利用此次机遇进行转型。
然而云计算概念繁多,形式多变,标准不清。
为了进一步摸清产业格局,在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发展方面做到战略明细,手段得力。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创建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以便为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
云计算具有虚拟化、动态可扩展、按需部署、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受到业内诸多知名厂商和科研机构的重视。
云计算代表网络计算价值的一个新的临界点。
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对于云计算,李开复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
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
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
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
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产品性能验证报告
产品性能验证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XXX产品的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测试结果和结论。
产品性能验证是确保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
通过验证产品的性能,可以确保产品达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2. 测试背景XXX产品是一款用于**(产品用途)**的创新性产品。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高标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
3. 测试目标基于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市场需求,我们的测试目标如下:- 验证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确定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 分析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4. 测试方法与步骤4.1. 功能性测试我们通过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产品满足预期功能要求。
测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一:详细描述功能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结果;- 功能二:详细描述功能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结果;- ...4.2. 性能测试我们针对产品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主要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性能指标一:详细描述性能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结果;- 性能指标二:详细描述性能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结果;- ...4.3. 环境适应性测试为了验证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测试。
测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测试环境一:详细描述测试环境的条件和测试结果;- 测试环境二:详细描述测试环境的条件和测试结果;- ...4.4. 安全性测试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测试。
测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性测试项目一:详细描述安全性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结果;- 安全性测试项目二:详细描述安全性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测试结果;- ...5. 测试结果与分析在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测试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测试结果和分析:5.1. 功能性测试结果我们验证了产品的各项功能,测试结果表明产品功能运行正常,符合设计要求。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对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本次功能测试的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通过对测试过程的检查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达到对系统质量的认识和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评估以及在以后的开辟和测试工作中如何改进使软件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加易用等。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该系统是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的管理系统。
各种内容资源通过导入工具、结构化地存储到内容资源库中,能够方便地实现内容重用和多媒体多渠道发布。
实现了出版流程再造,其中的协同编纂模块采用了灵便的工作流、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明晰的版本管理,支持安全高效的内容生产。
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能够按照文件类型定制 DTD 模板以及拆分标准和规则,搭建了系统的内容资源库框架,支持 XML 内容和非 XML 内容的存储,实现了企业内容资产管理的目标。
对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
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测试范围为:中央新闻出版总署招标文件的数字化加工、内容资源管理、编辑加工和产品发布四个包的功能清单。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辟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辟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云平台测试报告
云平台测试报告1. 测试概述本文档为云平台测试的详细报告,介绍了对云平台进行的一系列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及问题汇总。
云平台作为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经过测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系统运行的成功非常重要。
2. 测试环境测试环境配置如下:•操作系统:Windows 10•测试工具:Postman•测试数据: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测试人员:xxx,xxx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在功能测试中,我们测试了云平台的各项基本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云存储功能•虚拟机管理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日志管理功能具体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如下:1.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测试–测试用例1:注册一个新用户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进行注册操作,在确认注册成功后,在数据库中验证用户信息是否正确。
–测试用例2:用户登录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操作,验证登陆是否成功,并检查登陆后的用户信息是否正确。
2.云存储功能测试–测试用例1:上传文件通过接口上传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文件,检查上传是否成功,文件是否正确保存在云存储系统中。
–测试用例2:下载文件在云存储中选择已上传的文件进行下载操作,验证下载速度和文件完整性。
3.虚拟机管理功能测试–测试用例1:创建和启动虚拟机在云平台中创建一个虚拟机实例,并检查虚拟机是否成功启动。
–测试用例2:重启虚拟机在虚拟机运行状态下执行重启操作,验证虚拟机是否成功重启。
4.数据库管理功能测试–测试用例1:创建数据库在云平台中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实例,检查是否成功创建。
–测试用例2:执行SQL查询在新创建的数据库实例中执行SQL查询,检查查询结果是否正确。
5.日志管理功能测试–测试用例1:查看系统日志在云平台中查看系统日志记录,验证日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性能测试在性能测试中,我们测试了云平台在高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主要包括:•虚拟机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云存储的读写速度•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具体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如下:1.虚拟机的性能测试在高负载条件下,使用压力测试工具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虚拟机,记录虚拟机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以评估虚拟机的性能表现。
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尊敬的用户,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性能检测,并为您提供了以下报告:
1. 性能测试目标:
- 评估产品的速度和效率。
- 确定产品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稳定性。
2. 测试方法:
- 使用标准的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包括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和性能监控。
- 模拟不同的使用情景,例如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处理大文件等。
3. 测试结果:
- 产品的速度较快,在处理常规任务时表现良好。
-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产品显示出了一定的延迟,但稳定性依然良好。
- 在高负载情况下,产品仍能保持较低的响应时间。
- 在性能监控方面,产品的资源利用率处于合理范围内,没有明显的性能瓶颈。
4. 建议:
- 针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可以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以提高性能。
- 在处理高负载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硬件资源,以进一步
提升性能。
- 继续监控和评估产品的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请注意,此报告仅基于我们的测试结果,具体的性能表现可能因使用环境和配置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报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xxxxxxxxxxx公司20xx年xx月版本修订记录目录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项目背景 (1)1.3术语解释 (1)1.4参考资料 (1)2测试概要 (3)2.1系统简介 (3)2.2测试计划描述 (3)2.3测试环境 (3)3测试结果及分析 (5)3.1测试执行情况 (5)3.2功能测试报告 (5)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5)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6)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7)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7)3.5易用性测试报告 (8)3.6安全性测试报告 (9)3.7可靠性测试报告 (9)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0)4测试结论与建议 (12)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2)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2)4.3测试结果分析 (12)4.4建议 (12)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 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 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项目名称: xxxxxxx系统1.3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1.4 术语解释系统测试: 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1.5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 逻辑是否正确。
1.6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报告, 便于交流和保存。
1.7 参考资料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2测试概要2.1 系统简介xxxxxxxxxxxxxxxxxxxx2.2 测试计划描述本测试报告按照xxxxx系统使用手册介绍系统的功能, 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xxxx 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
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VIII)引言 (9)1 范围 (9)2 规范性引用文件 (9)3 缩略语 (11)4 测试环境要求 (12)4.1 IMS标准体系结构 (12)4.2 IMS试验逻辑结构图 (13)5 业务测试(在测试用例中体现不同接入) (13)5.1 基本业务(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分册》) (13)5.1.1 语音呼叫 (13)5.1.2 点对点视频呼叫 (13)5.1.3 异常呼叫 (14)5.2 补充业务(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分册》) (14)5.2.1 无条件前转主叫号码识别显示(CLIP) (14)5.2.2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CLIR) (14)5.2.3 被连号码识别显示(COLP) (14)5.2.4 无条件呼叫前转(CFU) (14)5.2.5 遇用户忙呼叫前转(CFB) (14)5.2.6 遇无应答呼叫前转(CFNRy) (14)5.2.7 遇用户不可及呼叫前转(CFNRc) (14)5.2.8 呼叫等待(CW) (14)5.2.9 呼叫保持(HOLD) (14)5.2.10 多方通话 (14)5.2.11 ODB (14)5.3 VPMN业务 (14)5.3.1 主叫流程(网内呼叫) (14)5.3.2 主叫流程(网外号码组) (14)5.3.3 主叫流程(网外号码) (14)5.3.4 主叫流程(普通呼叫) (14)5.3.5 被叫流程 (14)5.3.6 被叫流程(网外号码组) (14)5.3.7 被叫流程(网外号码) (14)5.3.8 附加业务 (14)5.3.9 管理流程 (14)其它 (14)5.4 多媒体彩铃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IMS彩铃业务测试规范》 (14)5.4.1 拨打测试 (14)5.4.2 运营商业务管理 (14)5.4.3 用户业务管理 (14)其它 (14)5.5 多媒体彩像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IMS彩像业务测试规范》 (14)5.5.1 拨打测试 (14)5.5.2 运营商业务管理 (14)5.5.3 用户业务管理 (14)其它 (14)5.6 IP Centrex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entrex业务分册》 (14)5.6.1 群内呼叫 (14)5.6.2 热线电话 (14)5.6.3 群外呼叫限制 (14)其它 (14)5.7 Message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即时消息业务接口测试规范》 (15)5.7.1 1对1 (15)5.7.2 群发 (15)5.7.3 离线 (15)5.7.4 发送状态报告 (15)5.7.5 定时消息 (15)5.7.6 系统广播 (15)其它 (15)5.8 Presence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Presence业务接口测试规范》 (15)5.8.1 信息发步 (15)5.8.2 信息订阅 (15)5.8.3 策略设置 (15)5.8.4 通知 (15)5.8.5 资源列表测试 (15)其它 (15)5.9 Group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Group业务接口测试规范》 (15)5.9.1 个人信息管理 (15)5.9.2 联系列表管理 (15)5.9.3 群组管理 (15)其它 (15)5.10 多媒体会议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多媒体会议接口测试规范》 (15)5.10.1 会议创建 (15)5.10.2 会议管理 (15)5.10.3 数据协同 (15)其它 (15)5.11 互通业务 (15)5.12 基本语音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分册》 (15)5.12.1 视频互通 (15)5.12.2 短消息互通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短消息互通测试用例》 (15)5.12.3 漫游测试 (15)其它 (15)5.13 POC(可选) (15)5.13.1 对-1 PoC会话建立 (15)5.13.2 临时(Ad-hoc)PoC群组会话 (15)5.13.3 预定义PoC群组 (15)5.13.4 聊天PoC群组会话 (15)5.13.5 Talk Burst控制 (15)其它 (15)5.14 流媒体(选测) (16)5.15 紧急呼叫(选测) (16)5.16 VCC(选测) (16)5.17 CSI(选测) (16)5.18 Portal接口测试(选测) (16)5.19 厂家特色业务 (16)6 单元测试 (16)6.1 P-CS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6)6.1.1 注册过程测试(含注销过程) (16)6.1.1.1 用户初始注册 (16)6.1.1.2 用户隐式注册 (16)6.1.1.3 用户重注册 (16)6.1.1.4 第三方注册 (16)6.1.1.5 注册状态订阅 (16)6.1.1.6 用户发起的注销 (16)6.1.1.7 注册定时器超时注销 (16)6.1.2 认证过程测试 (16)6.1.2.1 注册过程用户鉴权 (16)6.1.2.2 会话过程中用户鉴权(主要针对固网) (16)6.1.3 会话控制过程测试 (16)6.1.3.1 用户始发会话建立 (16)6.1.3.2 用户终结会话 (16)6.1.3.3 网络发起会话终结 (16)6.1.3.4 会话刷新 (16)6.1.4 计费信息测试 (16)6.1.4.1 (16)6.1.5 SIP信令压缩/解压缩 (17)6.1.5.1 (17)6.1.6 异常流程处理测试 (17)6.1.6.1 (17)6.1.7 业务可扩展性测试 (17)6.1.7.1 (17)6.1.8 支持防火墙穿越的用户接入功能 (17)6.1.8.1 (17)6.2 S-CSCF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7)6.2.1 注册过程测试(含注销过程) (17)6.2.1.1 用户初始注册 (17)6.2.1.2 用户隐式注册 (17)6.2.1.3 用户重注册 (17)6.2.1.4 第三方注册 (17)6.2.1.5 注册状态订阅 (17)6.2.1.6 用户发起的注销 (17)6.2.1.7 网络发起的注销 (17)6.2.1.8 (17)6.2.2 认证过程测试 (17)6.2.3 会话控制过程测试 (17)6.2.3.1 用户始发会话建立 (17)6.2.3.2 用户终结会话 (17)6.2.3.3 未注册用户终结会话 (17)6.2.3.4 用户发起会话释放 (17)6.2.3.5 网络发起会话释放 (17)6.2.3.6 iFC触发流程 (17)6.2.3.7 串行fork(查标准,再确认) (17)6.2.3.8 并行fork (17)6.2.3.9 成功会话 (17)6.2.3.10 不成功会话 (17)6.2.3.11 (18)6.2.4 异常流程处理测试 (18)6.2.4.1 用户未知 (18)6.2.4.2 用户未注册 (18)6.2.4.3 用户忙 (18)6.2.4.4 未授权的媒体类型和编码方案 (18)6.2.4.5 用户签约信息刷新测试 (18)6.2.5 计费信息测试 (18)6.3 I-CS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8)6.3.1 普通用户/漫游用户注册过程 (18)6.3.1.1 S-CSCF指配-HSS返回能力集 (18)6.3.1.2 S-CSCF指配-HSS返回S-CSCF名 (18)6.3.1.3 I-CSCF选择S-CSCF (18)6.3.1.4 S-CSCF重指配 (18)6.3.1.5 PSI归属AS定位 (18)6.3.1.6 漫游禁止测试 (18)6.3.1.7 (18)6.3.2 拓扑隐藏功能测试 (18)6.3.3 被叫路由查询功能测试 (18)6.3.4 计费信息测试 (18)6.4 BG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CSCF分册》 (18)6.4.1 选路能力测试 (18)6.4.1.1 域内MGCF选择测试 (18)6.4.1.2 到域外BGCF选路测试 (18)6.4.2 与PSTN/PLMN CS域的互通测试 (19)6.4.3 计费信息测试 (19)6.5 MGC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MGCFMGW分册》 (19)6.5.1 与WCDMA CS域软交换互通测试 (19)6.5.2 与CDMA2000 CS域软交换测试 (19)6.5.3 与传统PLMN/PSTN互通测试 (19)6.5.4 异常测试 (19)6.5.5 多种Codec支持、转换测试 (19)6.5.6 计费测试 (19)6.5.7 H.323互通测试(可选) (19)6.6 IM-MGW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MGCFMGW分册》 (19)6.6.1 与WCDMA CS域软交换互通测试 (19)6.6.2 与CDMA2000 CS域软交换测试 (19)6.6.3 与传统PLMN/PSTN互通测试 (19)6.6.4 多种Codec支持、转换测试 (19)6.6.5 回声抑止测试 (20)6.6.6 静音抑制/舒适噪音测试 (20)6.7 HSS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HSS分册》 (20)6.7.1 用户管理测试 (20)6.7.1.1 放号功能测试 (20)6.7.1.2 签约信息管理测试 (20)6.7.1.3 隐式注册集的测试 (20)6.7.1.4 用户数据查询 (20)6.7.1.5 用户数据更新 (20)6.7.1.6 用户增加 (20)6.7.1.7 用户删除 (20)6.7.1.8 (20)6.7.2 注册/认证过程测试 (20)6.7.3 移动性管理测试 (20)6.7.3.1 用户注册通知处理测试 (20)6.7.3.2 初始注册-隐式注册 (20)6.7.3.3 注册超时-用户重新注册 (20)6.7.3.4 注册失败由于非法密码 (20)6.7.3.5 注册失败由于Unknown PUID (20)6.7.3.6 注册失败由于错误的NAI (20)6.7.3.7 被禁止用户注册失败 (20)6.7.3.8 数据库信息不匹配 (20)6.7.3.9 IMSUE注册失败 (20)6.7.3.10 用户未注册作为被叫时的通知 (20)6.7.3.11 用户发起的注销通知 (20)6.7.3.12 HSS发起的注销-注销原因为PERMANENT_TERMINATION (20)6.7.3.13 用户注册权限控制 (20)6.7.3.14 用户存在其它已注册的IMPU的注册状态查询 (20)6.7.3.15 用户状态为unregistered的位置查询 (20)6.7.3.16 (20)6.7.4 异常请求测试 (21)6.7.5 多用户ID测试 (21)6.7.6 会话过程测试 (21)6.8 PDF(PDF的测试用例分UMTS以及EVDO两种接入方式来编写) (21)6.8.1 SBLP过程测试(含建立和释放过程) (21)6.8.2 计费协调,支持ICID交换和GCID交换测试 (21)6.8.3 支持策略门控功能,控制用户的媒体流是否允许经过GGSN测试 (21)6.8.4 支持分叉功能,识别带分叉指示的授权请求处理以及呼叫应答时授权信息的更新测试 (21)6.8.5 异常测试 (21)6.9 RACS(可选) (21)6.10 MRF(含MRFC和MRFP)(查标准)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MRF分册》 (21)6.10.1 放音、收号测试 (21)6.10.2 混音功能测试 (21)6.10.3 会以控制测试 (21)6.10.4 录音测试 (22)6.11 IM-SSF 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IM-SSF分册》 (22)6.12 Parlay网关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ParlayAPI测试规范》 (22)6.13 SBC测试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SBC分册》 (22)6.13.1 SIP信令和媒体的NAT的穿越 (22)6.13.2 重叠的地址空间 (22)6.13.3 拓扑的隐藏 (22)6.13.4 媒体定时器----长时间无媒体流 (22)6.13.5 媒体定时器----超长呼叫处理 (22)6.13.6 QoS标签----SIP消息 (22)6.13.7 RTP分组的QoS标签----音频呼叫 (22)6.13.8 RTP分组的QoS标签----视频呼叫 (22)6.13.9 会话带宽控制 (22)6.13.10 会话容量控制 (22)6.13.11 (22)6.14 SLF(可选)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SLF分册》 (22)6.15 ALG与TrGW(可选) (22)6.16 负载均衡测试(在下一阶段测试,请提出相应的测试建议) (22)6.17 过载保护测试(在下一阶段测试,请提出相应的测试建议) (22)6.18 可靠性测试(多机备份)(在下一阶段测试,请提出相应的测试建议) (22)7 接口测试(按照中国联通要求12月15号前提供) (23)7.1 ISC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2 Gm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3 Mw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4 Mg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5 Mi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6 Mj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7 Mr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8 Cx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9 Sh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0 Rf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1 Gq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2 Go接口(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3 Sr接口(选测,但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3)7.14 Mk接口(选测,但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4)7.15 Mm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6 Mx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7 Mp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8 Mn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19 Mb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0 Ut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1 Dx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2 Si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3 Dh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4 与Ro接口(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5 Ty接口(3GPP2,选测,由厂家建议具体测试用例) (24)7.26 固网RACS相关接口 (24)7.27 Ix接口(本阶段暂不测试) (24)8 安全测试(必测,要求提供具体测试用例) (24)9 计费测试见《中国联通IMS技术试验测试规范V0.1-计费网管分册》 (24)9.1 离线计费完整工作流程计费测试 (24)9.2 在线计费完整工作流程计费测试(可选) (25)9.3 错误场景计费消息测试(具体内容参看3GPP 32.260 第5.2.2.2章节) (25)9.4 计费采集信息测试 (25)9.5 CDF/CCF计费信息处理测试 (25)9.6 跨IMS运营商之间IMS会话计费话单产生测试。
产品性能评估报告
产品性能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产品性能进行评估的结果总结,旨在帮助公司了解产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次评估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性能、稳定性能、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
2. 功能性能评估在功能性能评估中,我们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产品在大部分功能上表现出色,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某些功能在特定条件下的兼容性不佳,建议技术团队进一步优化。
3. 稳定性能评估稳定性能评估主要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测试。
通过不断运行产品,并进行多次重启,我们发现产品在大部分情况下运行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故障或崩溃。
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和高负载情况下,产品的稳定性稍有欠缺,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可靠性。
4. 可靠性能评估可靠性能评估主要针对产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测试。
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连续运行测试,并监测了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态。
根据测试结果,产品在可靠性方面表现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用户反馈的细微问题,建议技术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改进。
5. 安全性能评估安全性能评估主要关注产品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
我们对产品的数据加密和用户身份验证等关键安全措施进行了检查,并进行了黑盒测试和安全漏洞扫描。
测试结果显示,产品在安全性方面具备一定的保护能力,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漏洞,需要加强安全性能的设计和实施。
6. 改进建议基于评估结果和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的兼容性,确保在各种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 加强产品的稳定性,提高在长时间使用和高负载情况下的表现;- 继续测试和改进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用户反馈的细微问题;- 加强产品的安全性能,修复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7. 结论本次产品性能评估报告综合了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稳定性能、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评估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云平台功能测试报告
云平台功能测试报告测试部2016/10/24目录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2)2.测试参考文档 (2)3.测试设计简介 (2)3.1测试用例设计 (2)3.2测试环境与配置 (2)3.3测试方法 (2)4.测试情况 (2)4.1测试执行情况 (2)4.2测试覆盖 (3)4.3缺陷的统计 (4)5.测试结论和建议 (4)6.审批测试报告 (5)7.附录 (5)7.1缺陷状态定义 (5)7.2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5)1.引言本文为云平台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2.测试参考文档3.测试设计简介3.1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的设计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场景法、错误推测等方法3.2测试环境与配置软件版本:云平台V6.0.3系统环境:均为Linux系统3.3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纯手动的黑盒测试方法。
4.测试情况4.1测试执行情况测试范围和要求:云平台APP、云平台后台测试版本:云平台V6.0.3测试时间:2016年10月23日至2016年10月24日测试机构和人员:测试人员:张亮4.2测试覆盖(测试结果中OK表示测试通过,NG表示测试未通过)4.3缺陷的统计本次测试发现的缺陷总数共3个已解决的缺陷数为:0个残留的缺陷数为:3个具体情况如下:5.测试结论和建议本次产品功能测试没有发现严重BUG,虽有一些影响使用体验方面的小问题,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6.审批测试报告审批意见:通过审批日期:2016-10-257.附录7.1缺陷状态定义7.2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2015年热门的国产开源软件TOP50
2015年热门的国产开源软件TOP502015年热门的国产开源软件TOP 50开源中国在 2015 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开源软件收藏量就接近 40000 款,其中不乏优质的国产开源项⽬。
本⽂从软件的收藏、下载、访问等多⾓度挑选出了 2015 年最热门的国产开源软件前五⼗名,让各位对过去⼀年国产开源项⽬发展有所了解。
1.Dos.ORMDos.ORM(原Hxj.Data)于2009年发布,并发布实体⽣成⼯具。
在开发过程参考了多个ORM框架,特别是NBear,MySoft、EF、Dapper等。
吸取了他们的⼀些精华,加⼊⾃⼰的新思想。
该组件已在上百个成熟企业项⽬中应⽤。
开发语⾔:C#授权协议:MIT软件作者:2.WeUIWeUI 是由微信官⽅设计团队专为微信移动 Web 应⽤设计的 UI 库。
WeUI 是⼀套同微信原⽣视觉体验⼀致的基础样式库,为微信 Web 开发量⾝设计,可以令⽤户的使⽤感知更加统⼀。
包含button、cell、dialog、toast、article、icon等各式元素。
开发语⾔:JavaScript HTML/CSS授权协议:MIT软件作者:腾讯3.EOVA基于JFinal开发,⾸创JFinal 快速开发平台,JFinal最佳实践!⼤家好,我是Java的表弟Eova,中⽂名:伊哇。
我可以快速完成开,发任务,信⼿拈来,我会10⼤控件,4⼤组件,N种业务模型,常见的增删改查、条件查询、数据校验、前后置业务处理、批量操作、权限管理...通通能帮你快速搞定。
我的全称是——Easy Object View Admin(简单对象视图管理系统)。
开发语⾔:Java JavaScript HTML/CSS授权协议:GPL软件作者:4.EasyPREasyPR是⼀个中⽂的开源车牌识别系统,其⽬标是成为⼀个简单、灵活、准确的车牌识别引擎。
开发语⾔:C/C++授权协议:Apache软件作者:5.Editor.mdEditor.md 是⼀个可嵌⼊的开源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组件,你可以很⽅便⽤在浏览器、NW.js(Node-webkit)等地⽅,基于CodeMirror、jQuery 和 Marked 构建。
产品性能测试报告
产品性能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和背景产品性能测试是为了评估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次测试旨在对XXX产品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进行评估和改进。
二、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 计算机: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内存、256GB固态硬盘- 操作系统:Windows 10- 网络:100Mbps有线网络连接2. 软件环境:- 浏览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应用程序:XXX软件版本X.X.X三、测试方法1. 响应时间测试:通过模拟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产品进行操作,记录操作的响应时间。
2. 负载测试:模拟多用户访问产品,观察产品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
3. 稳定性测试:持续运行产品,观察产品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崩溃、卡顿等问题。
四、测试结果与分析1.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 场景一:用户登录界面加载时间为0.5秒,响应时间稳定。
- 场景二:用户上传文件的操作响应时间为2秒,满足用户需求。
- 场景三:数据处理操作的响应时间为3秒,响应速度可进一步优化。
2. 负载测试结果:- 在100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产品时,产品的响应时间仍然稳定在2秒以内,表现良好。
- 在200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产品时,产品的响应时间略有增加,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 在300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产品时,产品的响应时间达到了4秒,建议优化产品的并发处理能力。
3. 稳定性测试结果:- 在持续运行24小时后,产品未出现任何崩溃或卡顿情况,稳定性良好。
五、改进建议1. 对响应时间较长的操作进行优化,提高用户体验。
2. 针对并发访问的性能问题,优化产品的并发处理能力,缩短响应时间。
3. 持续监控产品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运行。
六、总结通过本次性能测试,可以确认XXX产品在一般使用场景下表现稳定且性能良好。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
SOFTWARE TESTING REPORT
产品名称:连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版本号:
产品类型:应用软件
软件类别:非嵌入式软件
测试类别: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委托单位:广州市友迪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时间:2014年09月13日
C STC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China Software Testing Center
声明
1. 报告无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无效。
2. 报告无测试、审核、批准人签名或签章无效。
3. 报告涂改无效。
4. 本报告未经允许不得部分复制。
5. 本测试报告只对送测产品版本有效。
6. 本报告仅适用于软件产品登记。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4层
邮政编码:100048
联系电话:0
投诉电话:0
传真:0
网址::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报告测试报告编号:RD5测试报告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报告测试报告编号:RD5
2、测试结果
测试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平台功能检验测试报告
云平台功能测试报告测试部2016/10/24目录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3)2.测试参考文档 (3)3.测试设计简介 (3)3.1测试用例设计 (3)3.2测试环境与配置 (3)3.3测试方法 (3)4.测试情况 (3)4.1测试执行情况 (3)4.2测试覆盖 (4)4.3缺陷的统计 (5)5.测试结论和建议 (5)6.审批测试报告 (6)7.附录 (6)7.1缺陷状态定义 (6)7.2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6)1.引言本文为云平台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2.测试参考文档3.测试设计简介3.1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的设计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场景法、错误推测等方法3.2测试环境与配置软件版本:云平台V6.0.3系统环境:均为Linux系统3.3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纯手动的黑盒测试方法。
4.测试情况4.1测试执行情况测试范围和要求:云平台APP、云平台后台测试版本:云平台V6.0.3测试时间:2016年10月23日至2016年10月24日测试机构和人员:测试人员:张亮4.2测试覆盖(测试结果中OK表示测试通过,NG表示测试未通过)4.3缺陷的统计本次测试发现的缺陷总数共3个已解决的缺陷数为:0个残留的缺陷数为:3个具体情况如下:5.测试结论和建议本次产品功能测试没有发现严重BUG,虽有一些影响使用体验方面的小问题,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6.审批测试报告审批意见:通过审批日期:2016-10-257.附录7.1缺陷状态定义7.2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区块链云存储服务性能测试报告
区块链云存储服务功能测试报告第一章引言 (3)1.1 背景介绍 (3)1.2 测试目的 (3)1.3 测试范围 (3)第二章测试环境与工具 (4)2.1 测试环境设置 (4)2.2 测试工具选择 (4)第三章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5)3.1 数据准备 (5)3.1.1 数据来源 (5)3.1.2 数据规模 (5)3.1.3 数据分布 (5)3.2 数据预处理 (5)3.2.1 数据清洗 (5)3.2.2 数据格式化 (6)3.2.3 数据划分 (6)第四章功能测试指标 (6)4.1 基础功能指标 (6)4.1.1 吞吐量 (6)4.1.2 延迟 (6)4.1.3 可用性 (7)4.1.4 容错性 (7)4.2 高级功能指标 (7)4.2.1 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 (7)4.2.2 负载均衡 (7)4.2.3 扩展性 (7)4.2.4 安全性 (7)第五章存储功能测试 (8)5.1 读写功能测试 (8)5.1.1 测试目的 (8)5.1.2 测试方法 (8)5.1.3 测试结果 (8)5.2 容量功能测试 (8)5.2.1 测试目的 (8)5.2.2 测试方法 (8)5.2.3 测试结果 (8)5.3 稳定性测试 (8)5.3.1 测试目的 (9)5.3.2 测试方法 (9)5.3.3 测试结果 (9)第六章网络功能测试 (9)6.1.1 测试目的 (9)6.1.2 测试方法 (9)6.1.3 测试结果 (9)6.2 延迟测试 (10)6.2.1 测试目的 (10)6.2.2 测试方法 (10)6.2.3 测试结果 (10)6.3 网络稳定性测试 (10)6.3.1 测试目的 (10)6.3.2 测试方法 (10)6.3.3 测试结果 (10)第七章数据安全性测试 (10)7.1 数据加密测试 (10)7.1.1 测试目的 (11)7.1.2 测试方法 (11)7.1.3 测试结果 (11)7.2 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 (11)7.2.1 测试目的 (11)7.2.2 测试方法 (11)7.2.3 测试结果 (11)7.3 数据访问权限测试 (11)7.3.1 测试目的 (12)7.3.2 测试方法 (12)7.3.3 测试结果 (12)第八章可用性与可靠性测试 (12)8.1 服务可用性测试 (12)8.1.1 测试目的 (12)8.1.2 测试方法 (12)8.1.3 测试结果 (12)8.2 系统故障恢复测试 (13)8.2.1 测试目的 (13)8.2.2 测试方法 (13)8.2.3 测试结果 (13)8.3 数据可靠性测试 (13)8.3.1 测试目的 (13)8.3.2 测试方法 (13)8.3.3 测试结果 (13)第九章测试结果分析 (14)9.1 存储功能分析 (14)9.2 网络功能分析 (14)9.3 数据安全性分析 (14)9.4 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 (15)第十章总结与建议 (15)10.2 改进建议 (16)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IM云产品性能测试报告2015(简版)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中国IM 云服务发展与现状目录12中国IM 云服务竞品分析中国IM 云服务市场宏观环境利好因素促进行业快速发展Political 政治环境•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为促进创业兴业、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创业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Economical 经济环境Technological技术环境Social社会环境•消费者对即时通讯等需求不断增加,促进IM 云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IDC 预测,未来5年,全球用于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增长3倍,云计算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 行业增长率的6倍。
•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技术(SDN )、存储技术、分布式计算、OS 、开发语言和平台等核心技术在中国市场企业均已基本掌握。
•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目光从IaaS 和SaaS 开始转向PaaS ,资本的涌入促进IM 云服务行业发展。
•主要IM 云服务企业获得A 轮或以上投资。
中国IM 云服务市场由于商业模式逐步清晰,快速晋升为市场启动期,并且得到资本市场融资市场启动期(2015-)应用成熟期高速发展期时间ABCD探索期(2012-2014)2012年,大蚂蚁IM 业务剥离出来,推出BigAnt2.91版本拓展市场中国IM 云服务市场AMC 模型市场认可度2013-2014年,容联、融云、环信和亲加等厂商纷纷进入,IM 云服务市场开始爆发。
市场开始出现,各厂商纷纷试水,淘汰频繁商业模式清晰出现明确的商业模式并逐渐完善,产品/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市场发展步入成熟期© Analysys 易观智库E容联云通讯完成了B 轮融资。
亲加获得因特尔A 轮融资。
环信B 轮融资。
2015年,亲加等厂商触及C 端用户数破亿。
盘点中国移动IM云服务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及重点厂商在移动IM云服务产业链中,开发者提供的APP、SaaS和智能硬件均随着用户“个性化定制”社交需求而变,而移动IM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了灵活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添加社交功能服务,助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无缝沟通。
IaaSIFF SAPP应用市场终端厂商线下渠道线上渠道个人用户移动IM云智能硬件基础网络提供商中国IM云服务产业链地图中国IM 云服务市场销售规模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IM 云服务市场销售规模达2.4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89.5%;预计到2018年市场经过5年的发展成熟,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3.9 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60.4%。
2.4 4.58.114.223.989.5%79.3%74.6%68.5%60.4%0%20%40%60%80%100%51015202520142015F2016F2017F2018F销售规模(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率© Analysys 易观智库2015-2018年中国IM 云服务销售规模预测中国IM 云服务行业基本已经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2015年7月成功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和SIG 跟投的B 轮融资1250万美元,同时环信移动客服3.0产品也正式上线。
容联云通讯2014年12月完成了B 轮融资,交易金额为1500 万美元,投资方是挚信资本。
2014年10月,移动云通讯服务提供商亲加通讯云宣布,其已获得英特尔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
中国IM 云服务发展与现状目录12中国IM 云服务竞品分析移动IM云服务主流产品评估通过不同维度对比IM PaaS平台,以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微信等厂商为例,对IM流量、待机电量消耗、发送速度、音视频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对比。
IM指标之流量横向对比测试(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监测方法测试时间:2015-8-24测试人:易观智库测试平台:Android SM-N9100(OS 4.4.4)测试工具:Android系统流量API接口测试步骤:1、对每个应用单独集成Android系统流量API统计接口2、发送测试数据之前统计一次当前应用所消耗的流量3、发送测试文本,等待发送成功提示4、调用Android流量统计接口统计应用消耗流量,除去发送之前的流量得出差值即为当前发送文本所消耗流量5、重复上面1~4步骤,测试50、100个汉字所消耗的流量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发送文本(上下行)测试结论:(不排除当前发送过程中应用业务操作消耗的流量)厂商发送文本(10个汉字)发送文本(50个汉字)发送文本(100个汉字)容联IM Plus(v5.1.4)332792821融云(v2.2.5)99711581282环信(v2.2.2)75913251425数据单位:字节(B) 汉字编码:UTF-8 网络环境:3G 数据中的流量指有效载荷。
版本号:各平台官网SDK版本号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3G的网络状态下,三家厂商分别发送相同的三组文本,所消耗流量容联IM Plus 最少。
备注:测试数据为发送三次字数相同内容不同的文本,求平均值得出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3G 的网络状态下,三家厂商分别录制60秒语音和分别发送同一张图片,通过测试得知,录制音频环信流量消耗最少,发送图片时,容联IM Plus 所消耗流量少。
厂商录制60秒语音发送同一张图片(原始size 2.69M )容联IM Plus (v5.1.4)5210138998融云(v2.2.5)1547441899586环信(v2.2.2)3958158967数据单位:字节汉字编码:UTF-8 网络环境:3G 数据中的流量指有效载荷。
版本号:各平台官网SDK 版本号发送语音、图片(上下行)测试结论:IM 指标速度横向对比测试报告(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测试时间:2015-8-24测试人:易观智库测试步骤:1、发送测试数据(如:来自容联IM Plus 的测试消息)2、记录每个应用后台打印的接口调用时间和回调接口调用时间3、对两个时间进行差值计算得出消耗的时间即为发送速度消耗时间4、重复上面1~3的操作,分别测试2G/3G/4G/Wi-Fi 下的消耗时间5、重复上面1~4的操作,将测试数据换成60s 语音和相同大小的图片计算不同网络下的消耗时间测试平台:Android SM-N9100(OS 4.4.4)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2G/3G/4G/Wi-Fi 的网络环境下,分别登录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测试其登录速度,通过测试结果得知,容联IM Plus 在登陆的技术指标占有优势,位居第一。
容联IM Plus 主要是通过自定义账号方式登陆、无DNS 设计保证毫秒级登陆。
登录速度测试结论:厂商2G 3G 4G Wi-Fi 容联IM Plus (v5.1.4)985385289139融云(v2.2.5)5986720637315环信(v2.2.2)16736588425421时间单位:ms 网络环境:2G/3G/4G/Wi-Fi 版本号:各平台官网SDK 版本号备注:测试数据为发送三次字数相同内容不同的文本,求平均值得出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2G/3G/4G/Wi-Fi 的网络环境下,分别对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测试其发送文本速度,通过测试结果得知,容联IM Plus 在发送文本速度上,位居第一。
发送文本速度测试结论:(10/50/100个汉字):厂商2G 3G 4G Wi-Fi10个汉字50个汉字100个汉字10个汉字50个汉字100个汉字10个汉字50个汉字100个汉字10个汉字50个汉字100个汉字容联IM Plus (v5.1.4)22455712541051343345512589628964融云(v2.2.5)248512052250421215652224156299121169134环信(v2.2.2)3357541322259325781389424273110225158时间单位:ms 网络环境:2G/3G/4G/Wi-Fi 版本号:各平台官网SDK 版本号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2G/3G/4G/Wi-Fi 的网络环境下,分别对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进行发送语音速度测试,容联IM Plus 在2G/3G 网络下的传输速度高于其他,而环信在4G/Wi-Fi 环境下,传输速度具有相对优势。
发送语音速度测试结论:三个平台全部都是采用的录完上传厂商2G 3G 4G Wi-Fi 容联IM Plus (v5.1.4)89706311299144融云(v2.2.5)16358023904217899环信(v2.2.2)1699311211023111时间单位:ms 网络环境:2G/3G/4G/Wi-Fi 版本号:各平台官网SDK 版本号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2G/3G/4G/Wi-Fi 的网络环境下,分别对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进行发送图片速度测试得知,在2G/3G/4G/Wi-Fi 网络状态下,容联IM Plus 的传输速度第一。
发送图片速度测试结论:附件大小对发送速度是有显著影响的(原始size 2.69M 图片)厂商2G 3G 4G Wi-Fi 容联IM Plus(v5.1.4)89758781589458融云(v2.2.5)17864398533681562环信(v2.2.2)1258914922890639时间单位:ms 网络环境:2G/3G/4G/WIFI 版本号:各平台官网SDK 版本号IM指标待机电量消耗横向对比测试报告(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监测方法测试时间:2015-8-24测试平台:Android SM-N9100(OS 4.4.4)测试工具:Android系统流量API接口测试步骤:1、将三个测试APK安装在测试手机上、并且注册成功2、将应用处于后台待机4小时(中途有接收消息)3、4个小时后在Android系统电量排行上记录当前应用电量消耗测试平台:Android SM-N9100(OS 4.4.4)测试工具:Android系统电量排行备注:测试数据均为三次求平均值得出IM 指标待机电量消耗横向对比测试Analysys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在3G 的网络环境下,分别对容联IM Plus 、融云、环信进行待机电量消耗测试得知,容联IM Plus 耗电量占0.8%,相对较为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