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补阳汤的临床功用资料{三部六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心补阳汤的临床功用

北京军区总医院宿明良

调心补阳汤是刘绍武先生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剂之一,是由三部六病医学的小柴胡汤协调立法开始,渐次演化为协调气血的调心汤,进而在后期三纲六要学术体中,在三部协调治疗的方剂组合方面升华为调心补阳汤,担负着中部气血大协调的主方。

一、调心补阳汤方剂组成

生黄芪120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桃仁30克红花10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瓜蒌30克生牡蛎3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6克生甘草10克大枣15克

二、主治功能

临床功用以脑梗塞、脑溢血、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为主治方向。

三、煎服方法

上述诸药,加水2000毫升,文火煮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2000毫升,文火煮60分钟,去渣,两次药汁相合,约500—600毫升,温分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忌食生冷、油腻。

四、方解

原方的组成:

张仲景——小柴胡汤——《伤寒论》

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刘绍武——百丹汤——《三纲六要》

刘绍武先生的组方学具有知识性、技术性、智慧性、艺术性,需在实践中细细的解读,体会,释疑,觉悟。“最高的艺术是摆脱了金碧辉煌的时代,恢复粗糙、沧桑的本性,展现返璞归真的本来面貌,表达着独到的高雅。”对一个方剂的功用,内涵的美,不能光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观察。

刘绍武先生当年临床应用调心补阳汤时,曾戏称此方是“一箭双星”,现在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一)小柴胡汤的功用

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就是协调,对生命的协调,需要一个按着自然规律,唤起自然疗能的全自动化系统,确保无功不具,无处不达,说到这里首先要了解协调疗法的用药原则和组方八法,以及四治法则。

⒈协调疗法的选药四原则

刘绍武先生创立协调疗法,选药有四项基本原则,即疗效要高,治疗全面,副作用小,利于久服。这是创立协调疗法的选药基础,也是构成协调疗法的基石,是实现协调的基本要素。

⑴疗效要高

治疗的决定因素是疗效,疗效是中医治疗的标志,中医延绵数千年不衰,首要的条件就是疗效好,病人的判定标准也是疗效,疗效是对药物的选定标准之一,无效不取,乏效不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的良药一定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良药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一味良药的疗效选取,如同选择饮食,如同饥饿需要吃饭,饭的质量取决于粮食的选择,大米、小麦、高粱、玉米、黄豆、绿豆、小米……麦类有荞麦、莜麦、燕麦、大麦、小麦;米类有大米、小米、黍米、玉米;选来选去,积千年经验,解饥中最好的就是大米、白面。对大米、白面的选择是吃出来的,通过吃的实践,来选取解饥最好最有效的食品,不能以营养成分论,而是效果与感觉的最终评定,这个评定是经过时间的长河来验证。三部六病学说中,协调方剂的药物选择都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来最终确定的。

⑵治疗全面

中药的应用是依定药性,而不是依据药理,治疗时,选取中药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考虑。对病位、病性都需要一个合理的选择,多方面斟酌地取舍,才能确定入方的药物,如治炎证,以病位而言,黄芩清上焦肺火,黄连清中焦胃火,黄柏清下焦肾火,是病位的最佳选择,也是归经的理论依据。

以药性而言,治热以寒,寒凉药中,生石膏、知母、银花、连翘、芦根、栀子、黄连、黄芩、大黄、黄柏……经过千年应用,清热首选石膏,清火首选栀子。石膏可清三部之热,栀子可清三

焦之火,对热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广谱性和全面性,同理,对寒性、虚性、实性疾病的治疗选药也依此原则,依次类选。针对病位、病性选出有代表性的药物,作为首选药。

⑶副作用小

凡能够入选中药的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种特性有时具同类性质物体的极致,说到底是性味偏颇,如辛温之品,韭菜、大葱、大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荜拨、豆蔻、肉桂、附子、乌头依次从初始的韭菜开始,渐次从菜肴到调料到草药到毒药。从性味平和到性味强烈,直至激烈,性味越烈,药性越强,毒副作用越大,药食同源,平和为食,性烈为药,如同奔马,烈马性暴,即可一日千里,又难以驾驭,烈性之药都是一把双刃剑,即可活人,亦可杀人。医者必须掌握药性,合理选择,针对病性,选择药性,合理地利用药的极性,纠正病性的极性,根据病性程度,选择药性的层次,做到用药合理,把药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所以选择“副作用小”的药品使用,是协调疗法的用药基本准则,也反映着医者的人性。在同等条件下,首选平和之品,将毒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烈性极端之品,非到必用之时,方可采用。

⑷利于久服

许多疾病的形成是由心理变动产生了生理改变,最终产生了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由一个渐变到突变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短期速度,而是一个长期的演化,病有病程,治有疗程,

疗程与病程是相一致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本质决定着过程的始终,非到过程完结之日,矛盾是不会得到根本解决的。同理,疾病的本质决定着疗程的始终,非到疗程完结,疾病才会得到圆满的治疗。这个治疗过程需要时间,如清代医学家王洪绪祖传三代事医,创立的阳和汤治骨结核,是通过三代人的实践,最终证实阳和汤的疗效决定因素是疗程问题,如同农民种庄稼,春天种,夏天长,秋天收是一个过程,不可“拔苗助长”缩短过程。否则,将会一无所获,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疗程问题,许多庸医以“辩证”为名,两天一更方,三天一换药,不能一方到底,守方治疗,失去了许多疾病治愈的机会。

为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必须选用药性温和之品,如治疗痰证,降气化痰之品有半夏、苏子。半夏性燥有毒,不利久服,久服则有毒性反应,而选用苏子,就比较平和,苏子可榨制食用油,可作食品,长期服用,即可降气化痰,又无性燥伤阴,蓄积中毒之弊,即要保障协调疗法的顺利实施,选择利于久服的药品,是其中重要条件之一。

刘绍武先生先生创立《三部六病》学说,在三部十二单证的治疗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精心选择,最后选取的葛根、麻黄、当归、桂枝、黄芩、柴胡、人参、附子、大黄、芒硝、苍术、干姜就是依据寒、热、虚、实的不同病性,从上万种中草药中选择的具有寒、热、补、泻的四种不同性质的药物。三部、四性是定病位、定病性的根本,十二味主药的最终选择就是针对病位、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