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材-三七鉴赏

合集下载

中药三七ppt 课件

中药三七ppt 课件

02 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
01
02
03
止血机制
三七中的皂甙成分能增加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缩 短凝血时间,起到止血作 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 如胃出血、肺结核咯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避免与抗凝药 物同时使用。
抗炎作用
抗炎机制
三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 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 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 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关节炎、胃炎、 肺炎等炎症性疾病。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 进行。
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机制
三七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机体免 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临床应用
辅助治疗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 恶性肿瘤。
注意事项
不能替代放化疗,需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保护心血管机制
生态种植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利用生物防治技 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合理采收与利用
制定采收计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科研支持
加强三七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 高产量和质量。
政策与法规保障
法律法规制定
政策扶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三七的种植、采 收、加工和销售。
给予三七种植户政策扶持,如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等。
注意事项
三七中的皂甙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改善心肌缺血。
低血压患者慎用,避免与强心苷类药 物同时使用。
临床应用
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的辅 助治疗。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调节免疫机制
三七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机体免 疫力,提高抵抗力。

三七:南国神草“金不换”

三七:南国神草“金不换”

三七:南国神草“金不换”作者:叶勇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7年第01期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因其枝分三枝,叶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

云南省文山州平坝镇是三七的道地产地,这里位于北纬23.5度,海拔1800米左右,北回归线从镇中心穿过——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环境以及合适的光照、湿度、温度、土壤酸碱度等一系列苛刻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适合种植三七的地方,被国家确认为“中国三七之乡”,号称“三七花开的地方”。

三七的作用有哪些?中医认为,三七味甘,性微苦、温;归肝、胃、大肠经;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功效;主治多种血证,如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

清代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描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皆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从现代药理来看,三七总皂苷是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能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

三七黄酮可以分离出槲皮素,具有祛痰、镇咳、平喘、降压、强心、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和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的作用。

三七中分离的三七多糖A和三七茎叶多糖,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另外,其中的三七素,具有非常好的止血作用,人参属的几种名贵中药均含有三七素,但以三七含量最高。

古今名医如何运用三七?明代李时珍对三七应用推广的功劳最大。

1587年,三七作为金疮药在云南士兵中秘密流传,功效如神。

李时珍研究后认为“此药近时出于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他把三七正式确认为一种金疮药,并把三七广泛推介给军队使用,加上它的止血效果神奇,很快在军队里面大举流行起来。

清代名医张锡纯善用三七治疗内、外、妇科等各种疾病。

张氏在治疗吐衄(编者注:即吐血、鼻出血)时,注重化瘀止血药的应用,首选三七,在他治疗吐衄16 个方中,有一半方运用了三七,且用之治疗胃脘痛疗效甚佳。

三七功效本草考证

三七功效本草考证

三七功效本草考证三七,始载于明代《本草纲目》,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和根茎,又名田七、参三七、田三七、金不换。

作为一味常用的名贵中药,三七归止血药类,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而古往今来权威的药物书上记载的性味以及归经均无任何出入。

其功能有活血化瘀、定痛、消肿、止血等等,是化痰止血的代表性药物,因此也是治疗跌打损伤必备药。

本文主要探究其功效。

标签:三七功效本草考证活血化瘀【中圖分类号】S567.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18-01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早发现并投入使用的一种药用植物,三七一直都是我国治疗金疮的要药。

民间素有用三七来滋补的习俗,以作诸如当归、黄芪等补药的药效来用。

由于田七是要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沟谷边岩石上,因此其产区极窄,因为资源少而显得其特别的珍贵。

而历代有关本草对三七类似植物的记载大体有3种,一种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又称竹节参或者竹节三七;另一种则是菊科植物菊叶三七,亦称土三七或水三七;还有一种是本文所讨论的,亦是最为常见的五加科植物三七。

除了古书上所记载的功效,三七的现代功效还有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调节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抗老防衰、保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下面对三七的主要功效一一介绍。

1 三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早在《玉揪药解》中,便有记载说三七具有“和营止血,通脉行癖”的功效。

由于三七有着活血和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如若长期服用三七粉还可以软化血管,并且促进血液循环。

研究证明,三七能够扩张血管,同时降低冠脉阻力,增大冠脉流量,增快冠脉的微循环,有效的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

在扩大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时候,降低动脉压,减少工作量,明显缩小心肌的耗氧量,这方面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等症状。

而如今,三七及其制品已经开始颇为广泛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三七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三七素有“止血神药”之称,其具有较强的止血功效,能够止血且不留瘀,因此对于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能够明显的缩短出血以及凝血时间。

三七又名田七

三七又名田七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主要功效与医学功能---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

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

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

”“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

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

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历代药典对三七功效的记载《本草纲目新编》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

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

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红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三七(常用药用部分)《玉揪药解》记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

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汇言》记载:“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

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

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医学衷中西录》记载:“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

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中文名称: 三七英文名称: Radix Notoginseng(拉);sanqi定义: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的干燥根。

三七又名田七, 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人参补气第一, 三七补血第一, 味同而功亦等, 故称人参三七, 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 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 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枸杞(学名: 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 高0.5-1米, 栽培时可达2米多。

国内外均有分布。

枸杞全身是宝,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 名天精草;夏采花, 名长生草;秋采子, 名枸杞子;冬采根, 名地骨皮”。

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 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现代研究, 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 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 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拉丁学名: Foeniculum vulgare别名:怀香, 香丝菜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 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

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 使之重新添香, 故曰“茴香”。

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 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 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 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 促进消化液分泌, 增加胃肠蠕动, 排除积存的气体, 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 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中文名称: 甘草拉丁名称: Radix Glycyrrhizae(拉);liquorice root定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三七的功效、鉴别及应用

三七的功效、鉴别及应用
»三七的核心保健功能: 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 血、缺氧症; ②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③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④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⑥止血、活血化瘀; ⑦保肝、抗炎; ⑧延缓衰老; ⑨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③三七药膳以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食用一般膳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维持生存,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和获得一种物质享受。服用一般药物的目的则是为了治疗疾病。而食用三七药膳, 除上述两个目的兼而有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使有病者得到治疗,体弱 者得以增进健康,健康者得以更加强壮。
3、三七粉吃法 三七粉具有生熟之
五、食用食疗 1、食材挑选 三七分“春三七”
和冬三七”两种, 这 是以采收季节来区分 的,在结籽之前采收的 为春三七,结籽以后采 收的为冬三七。以春三 七的品质为佳,选择个 大。体重、色好、光滑、 坚实而不空泡者为最 好。冬三七改皱纹较多,质量次之。
2、三七药膳 三七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的有机结合。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又有食品的补养、 充饥作用。其主要特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强调药食同源,在辨证论治的 指导下,充发应用药物与食物的性味与功能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芭物与食物 的吸收、利用,以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①三七药膳以中医药的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论治煞费苦心食结合是中医 的传统疗法,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七药膳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本草学理论, 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调整补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人机的整 体,人现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的阴阳应平衡,气血应调和,以保 证人体的健康。人类生活于自然界,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应与自然界的气候、 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但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过度的劳累,精神压力太大,饮食 不节制等到诸多因素,很容易使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又不能自行恢复则产生 疾病。同样,生于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也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具有四气、 五味,与药品的药性一样,食物也具有食性。用食物、药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

三七的性能、主治、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三七的性能、主治、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三七的性能、主治、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

三七又叫田七、金不换等,是产于云南文山的一种五加科植物。

三七从根到花全株都可以入药,分为三七主根、三七花、剪口、筋条、三七绒根等,综合药用功效以三七主根为最好。

1、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本品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又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之要药。

2、三七的临床应用
①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证。

本品甘缓温通,其化瘀止血、止痛之功颇强。

本品常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治吐血、衄血、血痢、便血、血崩及产后出血过多,尤以有瘀者为宜。

“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
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其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
②用于治疗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
③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瘀血肿痛,单用即效。

配伍血竭,增强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为外科消肿止痛的要药。

3、三七用药注意事项
本品一般不作煎剂用,常作为粉末用温开水送服或随汤药冲服。

散瘀耗血之弊,凡血虚或血证无瘀滞者,慎用。

用法;每次0. 6-3g(止血)或3-6g(治外伤、筋骨折伤等),1
日2次。

小量或中等量能止血、活瘀,用大量则破血。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学名:三七拉丁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别称:田七、金不换、铜皮铁骨、人参三七、盘龙七二名法:Panax Notoginse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伞形目科:五加科属:人参属种:三七分布区域:云南²文山、广西²梧州三七止血又活血三七又称田七,山漆、金不换、参三七、雪参等。

三七具有化淤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

此外,三七还具有补虚强壮、补血生血之功,民间常用来治疗虚损劳伤、贫血等症。

既然三七是止血药,为什么又可活血和生血?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三七兼具止血与散淤的功效。

从中医角度来说,痛是因为血淤,即血流不畅、淤滞,三七能活血、散淤,淤散而痛止。

另外,三七具有止血不留淤的特长,对出血兼有淤滞者尤为适宜。

三七的去淤作用非常强。

传说有一屠夫杀猪得一火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三七粉敷伤口。

匆忙中,一些三七粉洒落于正在凝结的猪血里。

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

因此,民间鉴别三七真伪的方法是,用凝血块作试验,能将凝血块化为血水的,才是真正的三七。

三七不仅常用于中医汤药治疗,其各种制剂、提取物在临床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著名的“云南白药”、“片仔癀”等药,就以三七为其主要成分。

用三七先分生、熟一般来讲,三七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既可生用,也可熟用。

散血止血、消肿止痛应服生三七;补血、补身则服熟三七。

中药材三七综述

中药材三七综述

中药材三七三七又名田七、山漆、叁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

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

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

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

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

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

种子1~3,扁球形。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

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

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

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

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医学衷中西录》记载:“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

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

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

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

中药三七的性状及显微特征

中药三七的性状及显微特征

中药三七的性状及显微特征
【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

【三七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 c m,直径1〜4 c m。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

【三七粉末显微特征】本品粉末灰黄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 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

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 。

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

木栓细胞长方形,壁厚。






道碎

导管
草酸钙簇晶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I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细胞。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枯燥根和根茎.【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C 多系栽培,以云南产者为地道药材.【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 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内撞至外表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 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外表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别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①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 “竹节三七〞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④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 “血三七〞⑤姜科植物姜三七的根茎.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参加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 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冬虫夏草【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枯燥复合体.【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抱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枯燥.【性状鉴定】:它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由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1.虫体似蚕;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全身有足8对叶部4对较明显.2.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3.子座细长圆柱形;外表深棕色至棕褐色, 有细纵皱纹, 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4.气微腥,味微苦.化学成分:含核昔类:如腺昔等;粗蛋白〔水解得多种游离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麦角雷醇;虫草多糖;生物碱等.【成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常见的混淆品:①蛹草的枯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寄主常发育成蛹才死亡,故虫体为椭圆形的蛹. 其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②亚香棒虫草,其虫体似蚕,外表类白色,去掉菌膜呈褐色.子座单生或分枝,外表黑色,有纵皱或棱.气香,味微咸核〕或淡〔子座〕.③凉山虫草,其虫体较冬虫夏草粗大,外表棕褐色,被锈色绒毛.子座细长,头柄无明显区别.常见的伪品: ①地蚕的块茎,虫体呈梭形,略弯曲,外表淡黄色至棕褐色, 环纹3〜15条,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稍有纵皱纹,断面白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纹,无子座.②机制虫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其外表显黄白色,虫体环纹明显,断面淡白色,体重,粘牙;遇碘液显蓝色.麝香【来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产地】主产于西藏、四川及云南等省,野生或人工养殖.【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或剖开香囊,取其分泌物, 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由麝香仁,阴干或用枯燥器密闭枯燥.【性状鉴别】1.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为棕褐色的革质皮,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央排列, 中间有1小囊孔,直径约2〜3mm.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中层皮膜呈棕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云皮〞〕,内含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和银皮.质较柔软,有特异香气.2.麝香仁质柔软,油润,自然疏松,无棱角,习称“子眼清楚〞.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称“黄香〞,棕褐色或黄棕色.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经验鉴别】针刺:取毛壳麝香用槽针从囊孔插入,应涩针而不顶针. 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高生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手搓:取麝香仁置手中,加水湿润,手捏之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结块.火试:取麝香仁少许于珀端中灼烧,初那么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烬白色,无毛、肉焦臭,无火焰、火星.鹿茸【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产地】花鹿茸:吉林、辽宁、河北.马鹿茸:东北、内蒙古〔东马鹿茸〕,新疆、青海、四川〔西马鹿茸〕【性状鉴别】1、花鹿茸:锯茸,二杠茸:一个侧枝,主枝称大挺,侧枝称门庄;锯口外围无骨质.三岔茸:二个侧枝,主枝较长, 茸毛稀疏,下部有纵棱筋和突起小疙瘩〔骨钉、骨豆〕 .砍茸:带脑骨、二茸相距约7cm,脑骨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名“虎牙〞2.马鹿茸形体粗壮、毛茸青灰.单门:一个侧枝;莲花:二个侧枝;三岔:三个侧枝;四岔:四个侧枝花鹿茸片:角尖称“血片〞、“蜡片〞,黄白色,半透明,外围无骨质,质坚韧;中上部“蛋黄片〞 ,粉白至浅棕色,中间蜂窝状,外皮无或略具骨质;下部“老角片〞.马鹿茸片:“血片〞外表灰黑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质坚韧;“粉片〞老化,〔外表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无或略具骨质,质坚脆.牛黄【来源】牛科动物牛枯燥的胆结石.【产地】主产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等地.【采制】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生, 除去外部薄膜,阴干.【性状鉴别】外形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小者如粟豆,大者如鸡子〕.外表黄红色至棕黄色,稍有光泽. 有的有“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水试:牛黄置冷水中,可吸水变潮湿而不变形,且不易溶化;假设迅速膨胀崩解,那么为伪品.另外正品牛黄取少量粉末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那么指甲染黄不易擦去〔桂甲〕. 【成分】主要含胆色素,其中主要是胆红素及其钙盐.西红花【来源】为莺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枯燥柱头【产地】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有栽培.【采收加工】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或40~50 C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性状鉴别】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o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洁的细齿状,内方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带有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入水那么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可见橙黄色色素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金黄色而非红色, 花本身不褪色,无沉淀o。

三七

三七

《中华本草》:三七拼音:Sān Qī英文名:Sanchi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山漆;参三七;田七;滇三七[盘龙七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ex C.Chow [P.pseudo-ginseng Wall. Vart.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野生者已少见,多为栽培。

化学成分:三七中含有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

从根中分得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b、-Re、-Rg1、-Rg2、-Rh1,20-O-葡萄糖人参皂甙Rf(20-O-glucoginsenosideRf),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R2、-R3、-R4、-R6、-R7,绞股兰甙(gypenoside)XVII[1-5];从块状根茎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4];从绒根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g1、Rh1和达玛-20(22)-3β,12β,25-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甙[dannar-20(22)-ene-3β,12β,25-TCMLIBio1-6-O-β-D-glucopyranoside][6,7]等;从芦头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d、Re、Rg1、Rh1,三七皂甙R1、R4[8]。

又从根的水深性部分中分得止血有效成分田七氨酸(dencichine),又称三七素,为一种特殊氨基酸,其结构为β-N-草酰基-D-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o-D-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为7.73%[10]。

中药材辨别如何正确辨别人参与三七

中药材辨别如何正确辨别人参与三七

中药材辨别如何正确辨别人参与三七人参和三七都是中药材中常见且重要的药材之一。

在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辨别非常重要,以确保使用的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辨别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帮助读者正确辨别人参和三七。

一、人参的辨别人参是中药材中的珍贵药材之一,常用于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等方面。

以下是人参的几个辨别方法:1. 外形特征:人参的外形一般为扁圆形或纺锤形,表面光滑有皱纹,颜色一般为红棕色或浅黄色。

质地坚实,有时会出现一些早年的残留皱纹。

2. 气味:人参具有独特的气味,味道浓郁而香甜。

3. 断面特征:将人参切断后,其断面呈现韧性和清晰的纹理,中心部分有较宽的黄色木质部。

4. 滴水法:在人参的切面上滴一滴水,如果水珠迅速凝结,表示人参具有较高的品质。

二、三七的辨别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用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止血等方面。

以下是三七的几个辨别方法:1. 外形特征:三七的外形一般为长圆柱形,表面有不规则的纵向皱纹和纵裂纹,其颜色为暗红褐色或黑褐色。

2. 气味:三七具有独特的气味,味道较为浓烈和苦涩。

3. 断面特征:将三七切断后,可以观察到其断面呈现出棕黄色到暗红色的纤维组织,质地柔软而具有弹性。

4. 鉴别液法:将少量的三七放入甲醇中搅拌混合,过滤后滴加几滴碘酒。

正品三七滴加碘酒后,颜色会变为紫色。

总结:以上是对人参和三七的基本辨别方法进行的介绍。

在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正确辨别药材的品质可以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人参和三七这两种药材,保证使用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关于《常见中药材简介》,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材是劳动者历经长期性的与病痛做斗争的社会经验渐渐地累积起來的,它运用我们常见的植物、小动物为基本,对医治和预防传染病有非常大的益处,是天然的中草药材,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容易造成毒副作用,并且能从源头上具有疗效显著的功效,下边就为大伙儿详细介绍几类我们生活起居中普遍的中草药材。

三七别名田七,明朝知名的药理学家李时诊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草药材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清代药理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山参补气血第一,三七补血补气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材中之最宝贵者。

”名扬东西方的中药方剂“云南白药”和“片仔黄”,既以三七为关键原材料做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长木本植物,因其栽种后三至七年挖采并且每棵长三个叶茎,每一个叶茎生七个叶子,故称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当药。

枸杞子(别名:Lycium chinense) 是茄科枸杞子属的多发枝灌木植物,高0.5-1米,种植时达到2米高。

世界各国均有遍布。

枸杞子全身是宝,明李时诊《本草纲目》记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盗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子叶子亦称枸杞头,可食或作菊花枸杞茶。

当代科学研究,枸杞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功效,并可抗主动脉粥样硬化。

除此之外,枸杞子还能用园林景观作行道树种植、树墩盆栽植物及其作为环境保护的灌木丛等。

茴香是常见的调味品,是烧鱼煮肉、制做酱卤食品时的必备之品。

因他们能除肉中臭味,使之再次添香,谓之“小茴香”。

茴香的种实是调味料,而它的叶茎一部分也具备香味,常被用于作小笼包、水饺等食品的包馅。

他们含有的主要成分全是茴香油,能刺激性肠胃神经血管,推动消化酶代谢,提升肠胃肠蠕动,清除囤积的汽体,因此有健胃消食、理气的作用;有时候肠胃肠蠕动在激动后又会减少,因此有利于减轻筋挛、缓解疼痛。

甘草是一种滋补中草药材。

中药鉴别常识:三七的真、伪、好、次,三个妙方学会鉴别

中药鉴别常识:三七的真、伪、好、次,三个妙方学会鉴别

中药鉴别常识:三七的真、伪、好、次,三个妙方学会鉴别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市场上伪劣药品不少。

因此,掌握一定的中药鉴别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从今天开始,医易同修公众号给大家分享常见中药的鉴别方法。

伪品三七种类多正确选购需鉴别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味甘、微苦,性温。

归肝、胃、心、肺经。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

既可止血,又可活血。

《本草纲目拾遗》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补药中最珍贵者。

”三七确实是止血药中的一朵奇葩,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正的特点可谓独一无二。

其药用价值也使得三七的价格行情波动不定,伪品、劣品混杂。

本文从临床应用、产地、混淆品及伪品鉴别、商品规格等方面简单介绍三七,希望帮助大家在需要时可以更好地选购。

产地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距今已有500多年药用历史,李时珍载:“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后苦,颇似人参之味。

”南丹州即现今的南丹县一带,属于庆远府。

可见明朝时广西是三七的主要产地。

庆远府西南是田州府,不仅产三七,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三七的主要集散地,广西的三七要运往外省都要经过田州,这也是别名“田七”“田三七”的由来。

到了清朝《开化府志》记载了云南出产三七,并且出售到全国。

一直到民国时都以广西为道地产区——《药物出产辨》记载“产广西田州为正地道”。

但云南文山后来者居上,逐渐取代了广西,成为产量最大、品质最佳的道地药材产区。

现在野生三七已经绝迹(告诉你卖的是野生三七的卖家一定是骗子),药用三七均来源于栽培。

云南文山和广西田阳是三七的主产区,有规模较大的三七栽培区。

另外在四川、广东、湖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也有少量引种。

药品性状三七全株用于商品的分为三部分:主根——也就是三七,习称“三七头子”;三七的根茎——称为“剪口”;三七的支根——称为“筋条”。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中文名称:三七英文名称:Radix Notoginseng(拉);sanqi定义: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的干燥根。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

国内外均有分布。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

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

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中文名称:甘草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拉);liquorice root定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三七是一珍贵中药材

中药三七是一珍贵中药材

中药三七是一珍贵中药材,具有止血、活血、补血、保护心肌、抗冠心病、保护脑组织、扩血管和降压、提高记忆力、消炎镇痛、镇静、保肝、抗衰老、滋补、强壮、免疫调节等诸多种药理作用中药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人参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山膝,金不换、田三七、田漆、田七、参七、血参、人参三七、滇二七。

三七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医门秘旨》、《跌损妙方》已有记载。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珍贵中药材,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中国药典》I部2005版收载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可以用治外伤H{血、咳血、衄血、下血、血痢等各种内外血症。

《中药大辞典)2005版记载:"生品能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熟品能补血活血,为常用名贵药材之一。

"中药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三七总皂苷、三七素、三七多糖类、黄酮苷、挥发油、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等。

《中围药典》I部2005版规定三七药材人参皂苷Rgl(C42H72014),人参皂苷RblfC54H92023)和三七皂苷Rl(C47H80018)~者的总量不得少于5.0%。

有报道"测定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含量可达8·19%一29-4%,其中有人参皂甙Rbl、Rb2、Rc、Rdl、Rd2、Re、Rf、Rgl、Rg2、Rhl,三七皂甙A、B、C、D、E、F等。

"三七的药理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止血作用三七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美名,素有"止血之神药"、"止血金不换"之说,为伤科要药。

三七的止血有效成分是三七素Dencichn,可溶于水,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类物质,著名的"云南白药",即以之为主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产地
《本草纲目》:“生广西南丹诸州番洞深山中”。 《植物名实图考》:“余闻田州至多,采以煨肉,盖 皆种生,非爵丼也,,。 《增订伪药条辨》:“原产广西镇安府,有野生与种 植之分”。 《药物出产辨》:“产广西田州为正地道”。 广西田州(即现在的广西田阳县)本为原产地,后移 植之云南文山。 1995年文山被国家命名为“三七之乡”。
三七性状
1、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 2、质坚实 3、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 4、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
“铜皮铁骨狮子头”
— 20 —
三七性状
劣三七
— 21 —
三七性状
碎三七
打蜡三七
— 22 —
三七性状
小 个 三 七 组 合
— 23 —
三七功效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 咯 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 血,胸 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 3g。 外角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伤科圣药
— 5—
历史
《本草纲目拾遗》
❖引《宦游笔记》:“三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中, 每茎上生 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土人入山采 根曝干,色微黄, 形似白及,长而有节者,其味甘 而苦,颇类人参。人参补气 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 ,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引《识药辨伪》云:“人参三七,外皮青黄,内肉 青黑色, 名铜皮铁骨,此种坚重,味甘中带苦,出 右江土司,最为上 品。大如拳者治打伤,有起死回 生之功。价与黄金等。” ❖又有记载:竹节三七(竹节参)、野山漆(珠子 参)、藏 三七和佛手三七(手掌参)。
— 7—
生物特征及栽培
❖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 三七一般以种子育苗,一年后移栽,从播种到采收 需3年时间。由于三七年龄不同,形态、大小、质 量差异明显。 ❖ 三七生长发育年平均温度16-19° C。 ❖ 地域性明显。喜湿润,怕旱涝。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作物,必须实施轮作。即栽种三七
的地,一般要间隔10年不能再栽培三七。
— 24 —
冻干三七
冻干三七是经过超低温真 空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的三七。 新鲜的三七经过挑选、清 洗、速冻保鲜,结构中形成冰 架,在真空环境中,冰直接升 华成水蒸气,达到脱水的目的。 经冻干技术处理过的三七可很 好的保留三七活性成分。
— 25 —
冻干三七
— 26 —
冻干三七
— 27 —
冻干三七
— 28 —
THANKS !
我司常用中药材——三七鉴赏
三七
— 2—
目 录
CONTENTS
一、三七的历史
二、三七的产地 三、三七的生物特征及栽培
四、三七的采收与加工
五、品质规格与鉴别 六、三七的功效
— 3—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干燥根和 根茎。
— 4—
历史
❖始载于明代《本草纲目》。 :•【释名】山漆、金不换。(又名,田七、滇七、参三七) 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 云本 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 不 换,贵重之称也。 :•【发明】时珍曰: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 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滴者,随即嚼 烂,罨之即止; 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 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 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 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 药,故能治一 切血病,与骐竭、紫矿相同。
— 8—
整地与搭棚
— 9—
种子处理与播种
— 10 —
一年生三七苗
— 11 —
种苗移栽
— 12 —
摘花蕾与防病虫
— 13 —
果实处理与种子准备
— 14 —
三七晾晒
— 15 —
采收与加工
三七采收: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 根、支 根及根茎,干燥。 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秋季7-8月,开花前至花蕾期采收的习称“春七”; 采收红籽后1-2个月采挖,因留种植株开花结果 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根部营养累积少,故成品痩小 皱缩,习称“冬七”。
— 16 —
采收与加工
春七(高档七)
冬七(低档七)
— 17 —
品质规格
三七头数是三七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一般 头数越少质量越好,但不是绝对的。
三七头数简单的说就是三七的个数,以斤为
单位,一斤重量的三七有几个就是几头的,比如 说:一斤有20的三七头数就是20头的。
— 18 —
品质规格
— 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