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3)(1)
必修三专题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PPT课件
![必修三专题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3db99fe45c3b3566ec8b22.png)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 院学生,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 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
宋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武 的国策,理学的 兴起使人们更注 重内心的修养。 画家从追求写实 变为更加注重意 境。山水画成为 画家寄托思绪情 怀的方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清初八大山人 朱耷《安晚册》
之四。
思考: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 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 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等方面起了潜移 默化的作用。
三、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 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 铜编钟。
2、汉、唐时期的音乐;
1)秦汉: 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 调2”)。东晋: 南国“清商乐”。
3)南北朝、隋唐时代: 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
总称燕乐。
3、明、清时期的音乐;
1)戏曲音乐繁荣;
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 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 术门类;
《兰亭序》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 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实用性很高。
草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 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 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 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 的结果。“草”是潦草、 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 起草文稿和写信。
小篆 隶书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人民版]
![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40dd0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f.png)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人民版]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人民版]中国古代美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戏曲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课程目标:1.知识和能力:① 总结汉字、绘画和戏剧的起源和演变;②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③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功能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增强欣赏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②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可以以作品欣赏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视听媒体结合起来展示中国古代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 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 通过学习、体验或欣赏古代艺术,我们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的修养。
③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祖国文化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增强欣赏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课前渲染◎ 教师活动: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 学生活动:欣赏音乐和备课。
课堂导入202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巨大成功。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成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你想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吗?好的,我今天带你去参观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简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设有五个展厅,分别展示书法、绘画、戏曲、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辉煌艺术成就。
此外,中间还有一个信息大厅。
由于时间限制,今天我们只能参观前三个展厅:书法厅、绘画厅和歌剧厅。
希望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同时,了解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从而提高艺术欣赏的水平和能力。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a41a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3.png)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彩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彩陶的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
3. 彩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彩陶的制作过程和装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代表作品。
2. 演示法:展示彩陶制作的过程和装饰方法。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彩陶样品或图片。
3. 彩陶制作工具和材料(如陶土、画笔、颜料等)。
4. 投影仪或白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彩陶样品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简要介绍彩陶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彩陶:详细讲解彩陶的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包括制陶过程、彩绘技巧等。
3. 欣赏代表作品: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彩陶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彩陶,体验制作过程,进行装饰创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对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术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3. 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实践活动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彩陶制作作品,关注其制作技术、装饰创意和艺术表现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彩陶教案的评价和建议。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彩陶的其他时期和流派,如马家窑彩陶、仰韶文化彩陶等。
2. 介绍彩陶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和差异。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的古代艺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的古代艺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4400ce87c24028905fc3b3.png)
也是延续我国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承载方式。
教材分析 从微观上看,本节课内容较多,呈现的是从先秦至明清
的波澜壮阔的古代艺术。从纵深方向看待书法、绘画和
戏曲艺术的发展,能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贯穿
起来。既能更好地理解本专题的重点知识,又能体会到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
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产生着重要
的作用。
1.时空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古代中国充满魅力的书
画和戏曲艺术的时空意识。
教学目标 2.史料实证:运用古代文人绘画等作品,培养学生看图
识物的分析、总结能力。
3.历史解释:将“书画同源”这一概念让学生理解,了
解中国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 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书画的发展演变、 繁荣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能够辩证的去掌握 每一时期书法、绘画发展的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中国的古代艺术》
称
从宏观上看,本课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必修三专题二的第二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修
三专题二集中讲解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要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必须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绘
画和戏曲艺术,这既是我国古代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学生集体备课并上课,老
师补充、点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
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
课例研究综 思维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述
2.亮点:采用第一手史料助学,将文物仿品带入中
学课堂,突破历史教学只是看图片、模拟情境的模式。
并关照现实,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出谋划策。很好的落实
中国的古代艺术 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103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b.png)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艺术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探索中国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表现;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或一件古代陶瓷,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趣;2. 提问:你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古代艺术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包括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2. 分别介绍中国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表现,重点讲解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三、艺术欣赏(20分钟)1. 分组展示学生事先准备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发现其中的美和艺术表现手法;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提供绘画、雕塑或陶瓷等材料,让学生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创作;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理解,创作一幅作品;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2.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和魅力;3.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继续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趣。
教学资源:1.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模型等;2. 绘画、雕塑、陶瓷等创作材料;3. 课堂展示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了解和理解程度;2. 学生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表现;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文化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2. 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亲身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3. 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相关课题,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报告。
第2节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第2节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9a40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c.png)
第2节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第2节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程标准(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进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大体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归纳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进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大体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绩。
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取得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进程与方式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踊跃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硕的内涵。
彼此之间要增强交流合作,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腕,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硕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慢慢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2)培育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育学生丰硕的艺术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进程:导入:中国印—这是XX年将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表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一、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起源: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连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类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称为“文字图画”。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03cd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9.png)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括汉字、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
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经过学习认识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认识古代中国历史悠长的文化艺术。
认识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归纳汉字书法、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色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相关声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相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认识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踊跃主动的参加,体验、领会古代艺术的精神本质和丰富的内涵。
互相之间要增强沟通合作,扬长避短。
②教师充足利用现代化的教课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联合起来展现古代中国的精巧艺术,增强教课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本课学习,认识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升赏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经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察看,体验,或赏识艺术精选,耳濡目染,提升自己涵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传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骄傲感,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课课时: 2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 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由〔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增强学生赏识美、鉴赏美、创建美的能力。
教课建议:1、整体教课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联合起来展现古代中国的精巧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认识中国古代绚烂的艺术;而后再由学生联合自己的体验感觉去剖析各艺术的特色。
2、对于“‘出鬼着迷’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样书法作品让学生赏识,并可指引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先鉴识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纳了哪一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研究的欲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ad732252ea551810a687da.png)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及演变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
传统艺术欣赏教案
![传统艺术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4f2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3.png)
传统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传统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学会欣赏传统艺术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艺术评论;4.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5. 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传统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学会欣赏传统艺术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艺术评论。
三、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传统艺术是指经历了长期发展并承载了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艺术强调继承和创新,注重审美价值和审美方式的培养,承载着中国人民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1)古代绘画艺术:介绍石窟艺术、山水画、花鸟画等;(2)传统戏曲艺术:介绍京剧、豫剧、评剧等;(3)传统音乐艺术:介绍古琴、京胡、二胡等;(4)传统舞蹈艺术:介绍古代宫廷舞蹈、民族舞等;(5)传统工艺美术:介绍陶瓷、丝绸、木雕等。
3. 传统艺术的欣赏和评论(1)欣赏传统艺术作品: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讲解;(2)培养艺术评论能力:从画面、色彩、构图和主题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艺术评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示范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范作品,向学生解释和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技巧。
3. 活动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欣赏并评论传统艺术作品。
4. 观摩讲评法: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他们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以及他人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放映一段古琴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美妙音乐。
(2)展示一幅宋代山水画,让学生欣赏其中的意境和艺术技巧。
2. 讲解传统艺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PPT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传统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艺术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艺术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64be47a6c30c2259019eba.png)
• • •
•
骨雕雕塑工 等会建 石宗 雕陵
雕
、
、
、
艺 雕
建
馆
筑 装
窟
教 集
饰
墓 集
、石干瓷塑 筑、饰 里群 、群
角雕漆塑( 物牌( 的( 明(
雕 雕 、 雕 、 包 上 坊 包 塑 佛 器 陵
、玉塑金括 的、括 像道 艺墓
塑 果 雕 、 属 工 装 民 宫 、 寺 术 表
核、竹塑艺 饰居殿 浮庙 )饰
其 庭柳
昌 坚公
、 、权
)
汉字的统一——小篆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 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字 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
“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 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
• 结构体系:木架构
• 种类: • 1、抬梁式 • 2、穿斗式 • 3、井干式 • 4、干栏式
1.
柱、梁、檩、椽 • 明 清
抬
大
木
梁
大
式
式
构
构
架
架
分 解
斗拱
• 定义:斗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 叫昂,总称斗拱。
• 功能:用在梁枋两端下方,可减小梁枋的 跨度,增大梁枋的承受力。
(二)、传统建筑的基本构件
• 台基:普通台基、高级台基(须弥座/金刚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a9642d1ad51f01dc281f1fc.png)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情景问题切入奥运会徽是当今世界最为人注目的主题标志,它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一届奥运会市场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形象景观工作的核心。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图案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即相互套连的奥林匹克五环,同时衬以表现奥运城市和东道国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的主体图案。
奥运会会徽的图案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城的特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如图)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
“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 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
为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与赞赏?因为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
这一会徽是如何展示中国的民族艺术的?让我们通过学习本课找到答案。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二、三、四、五目,分别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五个方面的起源、发展演化来讲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五目呈并列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秦代②略长③圆匀④秦朝⑤汉魏⑥平衡对称⑦整齐安定⑧汉末⑨方正⑩严整○11晋代○12楷书○13草书○14书法家的感情○15李斯○16王羲之○17书圣○18欧阳询○19真卿○20柳公权○21怀素○22张旭○23苏轼○24黄庭坚○25米芾○26蔡襄○27赵孟○28文征明○29董其昌○30人物画○31山水画○32花鸟画○33工笔○34写意○35个性表现○36抒情写意○37自然风景○38意境○39先秦○40秦汉○41东晋○42隋唐○43《秦王破阵曲》○44明清○45夏商○46周代○47汉代○48隋唐○49明清○50帝王歌功颂德○51华丽工整○52结构严谨○53胡舞○54宋代○55生产生活○56乐舞百戏○57四方散乐○58杂技歌舞○59宋代○60戏曲音乐○61明代○61东方民间音乐○63海盐○64弋阳○65京剧○66道光重难疑点探究1.汉字演变的基本特征(1)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的古代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42d4524a7302768f993911.png)
3、继承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 为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表演有一定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 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 形神兼备的效果。
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同光十三绝
(一)宫廷舞
1、演变
夏商产生—周代制定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隋唐鼎盛, 有官办乐舞机构(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宋元继承隋唐 传统—明清衰落
2、特点
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
(二)民间舞
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 怒、爱、憎的感情。
“北宋四大行书书法家”
苏 轼
黄 庭 坚米蔡 Nhomakorabea芾
襄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
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 风,书韵自高。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元代:
工 整 , 四 平 八 稳 , 温 和 典 雅 。 赵孟頫 《与中峰和尚书》局部
明代: 法度有余、文文雅征严明谨 过庭复语十节卷
兼工楷、行、草书,笔法自然秀雅。
董董其其昌昌 草草书书扇扇面面
展厅二
水墨丹青 画中有诗——绘画
• 中国画起源于何时? • 中国画按题材和表现技法可分为几类?
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7c376be1e650e52ea99c9.png)
中国古代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和反思
南丰二中周建平
一、
(一)教材分析: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作为有形文化遗产的古代艺术比思想史更平易、更丰富、更现实地接近学生,本专题在实现使学生归属、认同和传承祖国文化这一目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脉络。
”教材中安排的“宫廷舞和民间舞”和“戏曲”两子目,《课标》没作直接的
知识要求。
教学设计上采取浅化与变通处理的方式,以兼顾《课标》和教材。
(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这届学生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届新课标考试的学生,因为地方政策等特殊原因,生源较差,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知识面窄。
但本节知识,学生在社会学科和美术、音乐、书法等课上都有涉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媒体、电视、电影、展览等渠道耳闻目染,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知识认知。
其中还有个别艺术生是书、画“高手”,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赏析水平,但学生对书画历史的认知知识不完整,知识结构因人而异,差异较大。
因学生缺乏书画相关专业知识与评价知识的储备,语言智能欠缺,“有感而不知从何发”。
就整个班级而言,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高中历史_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4f8469e8bd63186bcebbc9c.png)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2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重难点突破】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同学们欣赏完这首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是什么吗?这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天下一人”。
花押,就是个人签名。
中国古代的花押,从唐代时就已经有了。
北宋时期,签名花押的风气非常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花押。
宋徽宗虽然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花押可以说是最特别的,并被专家们称为"绝押"!同学们看这个花押的外形,特别别出心裁,有点像写得结构松散的"天"字,又像一个简写的"开"字,而实际上就是所谓"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写成。
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古代艺术除了古曲、书法还有什么呢?对,还有绘画、舞蹈和戏曲(同时展示课件)。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的艺术殿堂,去欣赏它们的魅力吧!展示课题:专题二第2讲《中国的古代艺术》再展示本课的课程标准。
好,接下来同学们就跟着我一起来参观中国古代艺术的的成就展吧!先来看展厅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师:有的同学学过书法,那什么是书法呢?书法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翻开书本31页,第二段就有对书法“含义及特点”进行描写。
《中国古代的艺术》
![《中国古代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b487767fd5360cba1adb18.png)
国画之美-中国画的特殊工具
2.山水画:
(1)地位: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①内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 ②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笔 墨 纸 砚 ③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3.中国画的独特形式--文人画
(1)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③注重诗意
答案提示:
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 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教师可举例说明。例如:周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 和“乐”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的象征。“乐”,也是政治 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第二课
一、书法
1.含义、特点及起源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
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起源:绘画,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
2. 汉字形体的演变
(1)起源: (2)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 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 以作为楷模的字体。也称真书、正书。字型方正,规矩 严整.
草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 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 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 “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 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 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 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 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 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 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 “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 “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 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 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 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 观赏形式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艺术【课前思考】你知道我国古代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现在还有哪些依然存在?【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2.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3.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5.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突破】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书法艺术1.含义与特点(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1)汉字: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正)书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3、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简表朝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颓,创立赵体明代文征明、董其昌总结:书法风格的因素:(1)社会环境(2)个人性格(3)书法材料的进步5.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
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
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里程碑“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
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承诺“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
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
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
当我们郑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
形象“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
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
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理念。
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
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诞生了。
美丽“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
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激情被张扬得格外奔放。
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
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
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舞动的北京”召唤着英雄。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造型是所有参与者用热情、感动和激情书写的生命诗篇,是每一位参与者为奥林匹克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宣誓。
奥运英雄传承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它为奥运健儿欢呼,为艺术喝彩。
精神“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
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
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
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
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活力的北京期待着2008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邀请“舞动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请。
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
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
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
到北京来,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1.中国画: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3.山水画的艺术特点(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其他:人物画、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三)音乐艺术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①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②在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③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等乐器,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的音乐①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②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③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以歌舞大曲的排场上演,乐器繁富,规模宏大。
3.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①戏曲音乐繁荣;②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③产生出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四)舞蹈艺术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1)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2)产生: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3)发展: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4)鼎盛: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族乐舞,创造出许多新作品,显示了古代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
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5)衰落:明清时期的宫廷舞蹈在内容上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代:《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2)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局面。
(3)南北朝时期:“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凉乐舞》(4)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5)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①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艺术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