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所面临 的主要问题也会不同。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 孔 子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 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 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 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 己的作用。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 客观相符合。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 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为。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 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 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 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 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 一边对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 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 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 都枯死了。
3、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还要主动选择,既要抓住选择的机遇,又 要慎重选择。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
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 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 现。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特性、唯一特性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即指客观实际, 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 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 系和关系,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经典课件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同病施同药,效果却不同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有一次给两个做小买卖的人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 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帖 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 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 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 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 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 后病也很快好了。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主观认识和思想观念符合客观实际,我们的预期目标才可能实现,我们 的行动才可能取得成功。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实事求是)
2022/10/1
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兴趣
有个叫张文举的农民,从小就梦想成为作家。因此,他坚持每天写作500字, 尽管他很勤奋,可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发表,甚至连退稿信也没收到过。他没有放弃, 整整努力了十年。二十九岁那年,张文举意外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他多年来坚持 投稿的刊物的编辑打过来的,他说:
所以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 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 人生变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2022/10/1
四、《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
课程结 构
哲学
与 人生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路 人生态度
3.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所谓的“天马行空”似的描述, 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哲学与人生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马克思主义指引人生路
2.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真学
真懂
学好用好马克 思主义哲学
真用
真信
·厚德敏行 经世致用·
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哲学与人生》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必修) 1
2
3
4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心理健康 与职业生涯
哲学与人生 职业道德与法治
·厚德敏行 经世致用·
内容与进程
哲学与人生
章节 第一单元
内容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知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马克思哲学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科学预见和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了社会 发展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人的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反映出人类对 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追求。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 群众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厚德敏行 经世致用·
一、哲学的智慧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研究
.
自然科学.. .Fra bibliotek物化生 .
理 学
学
物 学
.
.
.
社会科学知识
经 政 法.
济 学
治 学
学.
.
.
思维科学知识
心 理 学
逻 辑 学
语 言 学
. .
.
.
·厚德敏行 经世致用·
二 马克思主义指引人生路
二、马克思主义指引人生路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和特征
考
哲学与人生 第1课 精神的精华 第1课时 哲学的智慧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 塞翁失马,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画龙点睛
这些故事里都蕴含怎样的哲学道理 呢?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 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 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 悔。”
什么是人生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 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 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 法重复的选择。”
致同学: 哲学与人生观密切相关,与解答人生之 谜密切相关。 哲学帮我们理解与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道是万物化生的总原理,万物化生的程序,是由这个总原理的道生
出一种气,这种气又化分成阴阳两气,阴阳两气交合,于是产生了和气 。阴阳两气这样不断地交合,不断创生,于是便繁衍成万物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和总结。
西方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与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名言: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一无所知。认识自己的无知,就 是最大的智慧。
逆境是磨练人最高的学府。
柏拉图名言: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的坚 持了不该坚持的。
亚里士多德名言: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
秃鹰的问题到 底出在哪里?
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侯斌面对身体残疾作出的选择,你得到
什么启示?
天生我材必有用
北京残奥会 主火炬手 9岁时因意 外事故失去 了左腿, 2004年9月 23日,雅典 第12届残奥 会F42级跳 高比赛,侯 斌以1.77米 的成绩将金 牌揽入怀中 ,实现了自 己的残奥“ 三连冠”。
哲学与人生
哲学
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 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 “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 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 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你知道的哲学家?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 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 是非常美的。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 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 但旁人看来今天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
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却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这一 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 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形体都很丑,又皱起
• 西方: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叔本华;康德;尼采;罗素
• 中国:诸子百家;程朱理学
• 道家(老子);儒家(孔子);法家(韩 非子);墨家(墨子);阴阳家(管子); 杂家(吕不韦),兵家(孙膑);医家 (扁鹊);
空中楼阁 • 空中楼阁能够 建成?为什么?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41、做作业或做一件事情,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要强一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50、和周围人们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人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也不能同时脚踩两只船。
当我毕业的时候,我打算选择: 继续深造,去高职院校读书 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听从家人的安排 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没想好……
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我们要学会比较,学 会取舍,该拿起的拿起,该放下的放下,从客观 实际出发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讨论:社会上有些人把“相貌像演员,身材像运动 员,收入过十万元”作为爱情的先决条件,这符 合实际吗?为什么?
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个人的()条件。 A主观 B客观 C主客观 2、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 )所具有的不同 特点、情况和问题。 A实际 B不同阶段 C不同性别 3、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自己的( ) A过去、现在和将来 B过去 C现在 D将来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 种可能性
然而爱德华对其兄长的弱点一清二楚。他每天都 打发人把各种各样的美味端给雷纳德品尝。雷纳 德对好吃的是来者不拒。不多日子下来,雷纳德 的体重不减反增,变得越来越肥胖了。 有人指责爱德华不该对兄长如此残忍。爱德 华的回答是:“我哥哥不是一名囚犯。只要他愿 意,他就可以离开,决定权在他手里。” 雷纳德在那个房间一呆就是10年,直到弟弟 爱德华战死后才被放出来。然而,雷纳德的身体 已经被自己多年的贪吃糟蹋得一塌糊涂了,出狱 后不到一年就一命呜呼了。 爱德华说得没错,他哥哥雷纳德没有被他囚 禁,真正囚禁雷纳德的是他自己的欲望。
哲学与人生_(修订版)第一课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看病吃药 人工降雨技术
• 唯心
• 意识 • 主观 • 思维
• 巫术 • 祭天祈福
奶牛的故事
实事求是
定义: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 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求:分析、研究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阅读P3 ,回答: 小赵文化课基础不差,为什么选择学技术? 他的选择正确吗?
客观实际
定义: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 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状况,即事物自身的 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
唯物? 唯心?
唯物
物质 客观 存在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学习P6-8,理解“人生的客观实际”的内涵。
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自己的体质、学业基础、家庭 主观条件:兴趣、性格、能力
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阅读P6,回答: 1.他为什么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排除万难,坚持回
国? 2.钱学森为什么在得知祖国解放后才回国? 3.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阅读P7 ,回答: 慧雯最初的职业理想是? 为什么放弃了? 导游适合她吗? 我们在选择未来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哪些条件?
萨柏把个人职业生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1)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左右):
儿童期,在观察和模仿中逐渐了解自我、探索自我,对职业的认识处在一个朦胧的 幻想状态。
第1课_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北师大版_哲学与人生)
伊奥尼亚学派的共同观点是:万物的始基是某种可感
知的具体物质,万物就是这种原始物质的各种变形, 这种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但它的 缺陷是把物质本身与具体物质形态混同起来了,没有 达到科学的抽象,也缺乏科学的论证。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 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产物 (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有意识、有 目的的活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从根本上 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如果人脑受害,意识活动将受到影响
药剂师:“爱是万灵药。”
货车司机:“经常想到,不能成为好伙伴,这段行程会变得艰辛孤独而
遥远。” 邮递员:“勤于做沟通工作。”
思考:为什么不同职业的人,对爱的解释不同?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 己发展的一名导游 员。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 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 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 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 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 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 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游客感到很 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 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 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 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 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 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 肢。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
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
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事例1:p3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张 仲景给人治病的故事。 问题:同样的感冒,为什么要用不同 的药呢? 事例2:p4“存奶请客”何因反而挤不 出奶?
(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 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行动的根据。
思考: 如何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年
轻的时候曾梦想做教师,同
时又痴迷音乐。他拿不定主 意,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 唱家。于是去问父亲,父亲 说:“你如果想坐两把椅子,
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
生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 子”
人有选择的自由,没有不 选择的自由。能不能做出 正确的选择,是影响人一 生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 重要因素。
作
• 1、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 • 2、客观实际含义
业
3、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四个 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 除并排序,直至剩下最后的一个条件。
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我们心目中最重要 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 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 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 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 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 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 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 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 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 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 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 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 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个人的主观条件(兴趣、性格和能力等)、 客观条件(体质、家庭和学业基础等);
想一想: 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律师? 体质差的人适合读军校吗? 不善于表达的人合适做老师吗?
男人的愿望:
3岁,不尿裤子; 5岁,能自己吃饭; 10岁,考试拿高分; 18岁,考个好学校; 20岁,能有漂亮的女朋友; 22岁,找份好工作;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世界物质的多样性为选着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旅游专业 可能从事的职业:各类酒店、饭店、宾馆的前台接
待、客房服务、迎宾,办公室文员,茶楼,旅游,列 车员。 • 幼教专业
可能从事的职业:幼师,早教机构、亲子员从事幼 儿潜能、智力开发,培训机构幼儿音乐、舞蹈等,婴 幼儿食品、用品行业从事营养、教养的咨询等等。
C.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
课后总结:
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 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 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和前提 3.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
本课学习的哲学 理论就是为了解 决选择困难问题
。
空中楼阁
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 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 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 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 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 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人生选择 • 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客 观条件,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在多种可能 性中所走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 例如:学习专业的选择,工作职业的选择, 生活中朋友的选择......等等。 •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选择。
1.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
•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 • • • • 人生的客观实际 (一)社会历史条件(前提) (二)自身主客观条件(根据) (三)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四)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主要任务
•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 发,人的一生可以划分 为婴儿期、幼儿期、童 年期、青春期、青年期、 中年期和老年期七个阶 段。在此,按照常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将上述各阶段合 并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简要论述:
使自己成功
• 渤海口有一条小鱼,它下定决心要一路游到山顶,于是它逆向而行。这条小 鱼泳技精湛,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穿过了层层渔网,躲过水 鸟的追踪。它好不容易游到了山顶,可还来不及喘口气呢,剎那间,它被冻 成了冰! 一万年后,一群登山队员在山顶上的冰封中发现了它,有人认出这是产 于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赞道: “真是一条勇敢的鱼啊!穿越千川万水, 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了不起!” 一位老者却说:“不!它只有伟大的精神, 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所以只能换来死亡。”
空中楼阁
•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 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 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 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 干什么?” •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 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 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 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 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 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 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 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 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能够建成 吗?为什么?
• 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
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
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
的。
B
6
鲁侯养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 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 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 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 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一 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 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 养自己的办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 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
B
4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 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 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 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B
9
想一想
• 汉语里有哪些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随机应变;
修订版版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观察下图中,两根线段,哪根更长?
观察下图中,两个中心圆,哪个更大?
错觉实验告诉我们:
• 眼见不一定为实,一定要调查取证。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
要求、前提和依据。
• 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 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 实事求是。
• 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 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
• 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 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 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 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 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
• 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 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 问道: “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 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 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 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 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 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 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 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 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 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 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 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 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 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 学会选择,分析个人面临的客观实际以 及自身的实际。
• 善于选择,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把握 时机。
哲学第1课
生 物
........
哲学是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世界是什么?
世
关于世界
世界是怎样的?
界
观
人与世界是什么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关于社会
社会是什么?
社
社会是怎样的?
Hale Waihona Puke 会 观人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人生是什么?
人
关于人生
人生是怎样的?
生 观
人应该怎样活着?
唯
物 物质决定
意识
主
义
两大派别
唯 心 主 意识决定
物质
义
(二)原理的运用:
1.想问题做事情必须 从客观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情况 的获得: 体验;调查; 分析;思考。
2.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 生道路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理及其 运用 (一)原理: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多样的,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来 实现的。
哲学与人生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高层次的智慧 是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学说 是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哲学是高层次的智慧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哲学
数物 学理
天 文
化 学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运用 (一)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 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自然界 世界 人类社会
意识
统一于物质
你了解的自然界里都有什么? 宏观世界里有什么? 微观世界里有什么?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ppt课件
一位呆秀才下乡,一条水沟挡住了去路。 他取出书来,仔细翻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何 过沟的答案。一位农夫告诉他,不用翻书,跳 过去就行了。秀才听了他的话,双脚一蹬,往 上一跳,竟落入水中。农夫说,不是那么跳法。 说吧,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 “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说该跃, 不该说跳。”看,他还咬文嚼字呢。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 种人性论。孟子认为, 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 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 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 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 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 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 的,孟子称之为“良知 ”“良能”。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 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 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 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 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 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 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 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 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 响
中职《哲学与人 生》第一课 1.哲学
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 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 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 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 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 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 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1)哲学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 知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一部分 人有时间有可能对世界的一般问题作理论探讨 的时候才产生的。
因此,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要学习哲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儒家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
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 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 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 、弟(悌)、忠、恕、礼、知 、勇、恭、宽、信、敏、惠等 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 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 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 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哲学与人生讲课第一课第一课时
1、世界具有多样化的层次结构
微观世界 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空间尺度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 • • • • • • • • (一)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 1、世界具有多样化的层次结构 2、世界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的概念 2、物质性的具体表现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1、主观符合客观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的含义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 此作为行动的根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党的思想路线;行动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 据。 3.要求: 主观符合客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 则
世界如此多样 我们为何能认识它? 它统一于什么?
木的变身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1、物质的概念 •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 切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 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抽象。
水果
• 物质:是共性的 •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个性的,世间的万事 万物
2、物质性的具体表现(P3----P5)
。 • 从存在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 式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言和意识,结成社会关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2、物质性的具体表现(P3----P5)
• • •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原始人会有手机的概念吗? 意识不可以独立存在
1、意识产生的起源: 反应—刺激感应—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意识 产生 2、产生意识的器官: 人脑 人脑?大脑 3、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产物 4、意识内容: 意识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意识的内容来自客 观事物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PPT
如何看待“人定胜天”这句话?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哲学观点
▪ 5、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什么? ▪ (1)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
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2)实事求是不仅反对把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 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更要求我们探求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用符合客观规律 的认识指导我们的行动。
人生观点
▪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 人生选择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在追求人生
价值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多种可能性 中所做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引思明理
成功的秘诀
渤海口有一条小鱼,它下定决心要一路游到山顶,于是 它逆向而行。这条小鱼泳技精湛,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 划过激流,穿过了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踪。它好不容易 游到了山顶,可还来不及喘口气呢,剎那间,它被冻成了冰!
人生观点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东施效颦的故事给我们的人生选择什么启迪?
人生观点
▪ 3、根据客观实际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 一个年轻人一心想当作家。为此,每天坚持 写作,然后向出版社、杂志社投稿,但没有 一篇文章发表,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相信 “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功夫不负有心 人”,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结果到了29 岁还是没有实现理想,后来别人看到他的字 写的好,建议他向书法家方向努力,改练书 法,果然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哲学观点
▪ 3、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
▪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 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 符合客观。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实事求是
定义: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
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 据。
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求:分析、研究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学习P6-8,理解“人生的客观实际”的内涵。
结论:人生时刻都要做出选择,人生如同 在池 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 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话:
人有选择的自由, 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人生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情景
感悟
1.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 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 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 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 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 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 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 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汗的病人吃 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 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病也 很快好了。
不几天庄子去世了。田氏按照庄子生前的嘱咐,将遗体 放在棺材中,没有将棺材盖用钉子钉死。在后院设立 灵棚,摆上香案,供亲友祭祀。 旧社会,人死后要停灵7天到49天。第7日那天,来了 一位少年秀士,自称是庄子的学生前来吊唁老师。 田氏一看这少年秀士,立即春意大发。与这少年秀士 眉来眼去,很快就勾搭上了。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男 方入赘到田氏家中,而且立即举行结婚典礼。 这一对男女刚刚进入洞房,少年秀士立即喊胸口疼痛, 倒在地上不醒人事。 田氏千呼万喊才把少年秀士叫醒。问他这是患的什么 病?怎样才能医治?少年秀士回答:“我患的是心痛 病,少年时患的病,只有吃活人的脑浆才能活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
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它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真理能带给我们自由,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会赋予我们智慧。
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
一、哲学是什么?认识哲学。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
哲学是什么,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
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说它简单,因为哲学已存在几千年,早就有过定义;说复杂,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永远是个问题,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终极的答案。
“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
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
“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
下面试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哲学”。
(一)、“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 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一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二是友爱;三是博爱。
在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
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
(二)、《辞海》对哲学的解释。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这一定义,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来界定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说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理论,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所谓世界观,就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不系统、不自觉的,它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因而不能算是哲学。
只有把这种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才称得上是哲学。
(四)哲学是哲学史。
说哲学是哲学史,并不是说哲学等于哲学史。
而是说,通过学习哲学史来学习哲学,研究哲学史来研究哲学。
哲学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即它是历史性学科,所以学哲学必须读孔子、亚里期多得,一直到最新的哲学大师的著作。
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哲学史。
(五)、“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年)认为:“哲学就是怀着一种愁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这把哲学同全部文学艺术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科学语言说不清、道不明的广大朦胧情绪领域统统网罗进了哲学活动的范围。
从哲学角度看,这些情绪可归结到绵绵不绝的乡愁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冲动。
这里所说的家园,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家乡,而是指精神家园,哲学意义上的家园,内心的家园。
如白居易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六)“哲学就是研究人生中切要问题的学问”。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
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中切要的问题从基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七)周国平认为,哲学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伟大思想体系的创造,它属于哲学史上的天才;二是作为学术,它属于学者;三是作为思潮或者意识形态,它属于大众;四是作为人生思考,它属于每一个不愿虚度人生的人。
前两种属于少数人,而后两种属于多数人。
(八)“中国哲学”就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且把这种领悟与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实践之中所形成的一门学问。
(詹石窗《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的观点)(九)“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深受世人关注。
“儒”本是一种职业,在早期,所谓“儒”是给富贵人家相礼的一批人。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这是其弟子所记录的。
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
“仁”《说文解字》谓“仁,从人二”。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
孔子对礼也十分重视,在《论语》中出现75次,他告诫弟子要“知礼”“立于礼”。
在《论语》里,“仁”这个字,有时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
在这种情况下,“仁”就是“品德完美”。
孔子的一生是有如一条上升的弧线,指向无限而圆满的境界。
他对自己的德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
(“孟母三迁”就是讲他的故事:孟子自幼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把他抚养成人。
起初,孟家住在公墓附近,小孩们着玩埋死人的游戏,他母亲感到这样对不孩成长不利,搬到新的地方,是个靠近集市,小孩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经营买卖的游戏。
孟母感到这样也不好,再次搬家,搬到学校边居住,这样,孟子开始学习诗书礼仪。
其母就决定长期居住下来。
)在儒家中素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学说也是以人为其出发点,由此而建立了一种融会认识论、修养论、天人关系论为一体的生命道德哲学。
主要内容有:尽心、养性、事天、立命。
他认为人性修养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注重个人修养,主张经世致用,推崇教化。
(十)道家以自然为本的哲学思想。
一般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记》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
”他出生约公元前570年,比孔子年长20岁。
相传孔子向老子请教过礼。
老子的主要思想在他的《道德经》一书中。
《道德经》将“自然”与“无为”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畴。
“大器晚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成语都与老子有关。
老子有“三宝”:一是慈,慈代表母性的特质,因为万物都来自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慈故能勇”。
二是俭,俭就是对侍万物的一种态度,也代表着节制欲望。
三是不为天下先。
二、人是什么?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寓言:人面狮身怪兽斯芬克司,蹲在海边悬崖上,谁从这里经过,必须猜它一个谜言:开始四条腿走路,后来两条腿走路,最后三条腿走路。
没猜中者,都要被它吃掉。
后来,终于有一位叫俄狄浦斯的人猜中了,说这是人。
怪兽跳崖自杀了。
从表面上看来,人生下来后,在幼儿时期,不能站立行走,只能在地上爬;长大后就能站立行走了;到了晚年,腿脚不方便了,需要一根拐枚了,就变成三条腿了。
事实上,这故事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人没有认识到自己这前,只能像动物一样爬行,受着自然万物的统治,命运由自然界来支配;当人认识自己这后,人就会用自己的双足站立在天地这间,把两手和头脑解放出来,成为世界的主宰;即使到了晚年,人仍然会凭借一生的经验和智慧这根拐杖,用两脚稳固地站立在天地之间。
人是什么,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哲学家们都从各自的偏好的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西方最早提出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价值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他中是一位流浪哲学家,后被指责为无神论者,并受到法庭的传唤。
在逃亡的路上,他所坐的船触礁,当场溺水而死)说的。
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段话后来被人称为“普罗泰弋拉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具体含义的理解大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指个人,即作为个体的人。
也就是说人们都以他自己的知觉、看法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二是指作为类存的人类,即人类是万物的尺度;三是既可作为“个体的人”,也可做集合名词“人类”用。
一般认为,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的人,是衡量万物的真伪、好坏、乃存在与否,都应以人为标准,而不能以其他东西为标准。
人的主观感觉成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已不是一个纯哲学的命题,而是体现了其政治、伦理、法律、教育、哲学等观点的综合命题。
(二)“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提出的。
他认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这是他关于人的经典比喻,它让人认识到自身的弱点,也认人看到自己的尊严。
他这一比喻虽然深邃,但也有一些悲凉。
人的确很脆弱,人类的祖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够活下来,完全是依靠他们的思想,思想想出了智慧。
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是富有意义的人生。
“思想”不仅仅是我们简单的生存需要,更是我们全部尊严与道德之所在。
因此,我们要努力地好好思想。
(三)、“人是分裂的”。
他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我”,即本能的我,是与生俱来的各种本能、原始欲望所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
居于最低层次,它以性欲为主,它追求的是快乐原则,即一味追求本能的满足。
二是“自我”,即面对现实的我,它是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是人格中受到教化的部分,代表人的常识、理智,它遵循现实原则,即通过把本我的盲目冲动依据现实、外界加以区分。
三是“超我”,中指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代表传统道德和宗教准则,对自我的选择进行严格的督监督。
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
在他看来,现实的人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合一的。
但是,由于三者的特点和遵循的原则不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
把三者协调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三者和谐时,是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否则就会变为精神病人,于是人们常常感慨:生活真是不容易啊。
(四)、“人是万物之灵”。
在《尚书-泰誓上》有这样一句话:“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为万物之灵”。
人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条件何在,古贤人已有所教示。
在《中庸》第22章中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兴天地之参矣。
”人是万物中最有智慧的存在。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话“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是万物之灵,这个论断不仅简单而且准确生动地表明了人在自然界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