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1234
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 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 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 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 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 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
解题过程
第(1)题 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 印度洋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碰撞挤压 而形成的,当板块的挤压 超过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
第(2)题 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河床走向与 断裂 之间的关系,在 岩层断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 破碎 ,更容易在流水 侵蚀 下形成河谷, 发育河流。
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4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 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 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
情境来源 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本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 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知识载体
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能力与素养
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侧重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板块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 板块交界处

夏威夷-皇帝岛链:热点-地幔柱假说的发源地

夏威夷-皇帝岛链:热点-地幔柱假说的发源地

夏威夷-皇帝岛链:热点-地幔柱假说的发源地木已成舟(Chang' An University)/mycz1992摘要:热点-地幔柱假说的发展是在1972年,由Morgan倡导,盛行于1990年左右,从夏威夷-皇帝岛链的研究开始,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虽然人们从物理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地震探测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地幔柱假说自身的解释,地幔柱能否解决所有版块构造不能解释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甚至很多人持反对意见,怀疑热点-地幔柱的存在。

本次作业从夏威夷-皇帝岛链出发,学习总结热点-地幔柱假说的发生发展和争议热点。

关键词:夏威夷-皇帝岛链,热点-地幔柱假说1夏威夷-皇帝岛链简介及研究历史夏威夷-皇帝(天皇)岛链(海山链)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图1),包括107座火山,绵延6000km,纵贯太平洋底。

在其东南端,是夏威夷群岛的8个主要岛屿,包括该岛链中仅有的两个活火山,即冒纳罗亚火山和基拉韦亚火山。

夏威夷海底山脉上,Kure岛以外的死火山已全部沉于水下。

在夏威夷西北3500km处变成天皇海岛链。

夏威夷-皇帝岛链的形成是典型的板内火山活动的结果,即热点-地幔柱假说。

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地质学家R. D. Dana注意到太平洋底广泛分布的锥状活火山(海山)和顶部平坦的沉没死火山(Guyot,盖奥特)呈线性排列,构成海山链,并且夏威夷西北方向上的山链离夏威夷活火山越远年龄越老,沉没也最深。

Tuzo Wilson据此提出“热点”假说来解释夏威夷岛链的成因。

1972年,Joson Morgan发现除了夏威夷-皇帝岛链外还有三条平行的海底山链,即马绍尔-南方岛山链、莱恩-土阿莫土山链、阿拉斯加链(图1)。

Morgan提出在这四条岛链的南端,分别有四个来自地幔的热点,是上升热对流的出口,后“格洛玛·挑战者”号美国大洋科考船证实此假说的正确性。

而后,在板块理论不能解释的板内火山活动中,热点-地幔柱假说成为一种较为完美的解释。

高考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2023·北京高三一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甲为背斜山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C.丙为火山岛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2.图中①岩石()A.经冷却凝固形成B.为沉积岩C.由变质作用形成D.有气孔[2022·6月浙江卷,11~12]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浙江高三一模]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

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天皇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

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近3 000万年,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主体的移动方向是()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6.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形成阿留申海沟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2023·浙江宁波市高三二模]珠峰大本营是指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

下图是通往珠峰大本营的一段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路段,弯道弯曲度较大。

据此完成7~8题。

7.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A.降低爬坡难度B.缩短道路长度C.减少工程投资D.避开落石地段8.甲路段,与上行线相比,下行线()A.路面坡度更大B.观光视野更好C.道路维护较易D.阳光照射较弱参考答案:1.D甲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

综述地幔柱构造

综述地幔柱构造

综述地幔柱构造1地幔柱构造理论的形成与提出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地球上岩浆活动的分布规律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例如,洋中脊玄武岩是在板块离散边界软流圈被动上升过程中经减压熔融而成,而在会聚板块边界,大洋岩石圈的俯冲作用导致上地幔的交代和熔融,形成特征的火山弧岩浆作用。

板块边界概念可以解释地球上绝大部分的岩浆产出,但在解释板内岩浆的成因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尽管这些岩浆的体积只占地球岩浆总量的2%。

热点和热柱的观点正是在解释板内岩浆作用,特别是呈链状分布的火山作用时提出的。

Wilson(1963)对夏威夷-皇帝洋岛火山链经过研究后,他提出洋岛火山链是由大量岩浆组成的固定的热地幔区在活动的地球表层上形成的;后来经Morgan(1972)正式提出地幔柱这一概念,他指出Wilson所谓的固定的热地幔区是产生于核/幔边界的一个地幔柱,在地表表现为热点(hotspot).Morgan进一步推测地幔柱是由地幔对流体系中的上升流构成。

这些认识构成了地幔柱学说的雏形。

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的曲折历史相比,地幔柱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认同,发展至今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模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动态地球以及浅表现象是深部过程的反映等概念的深入人心。

虽然地幔柱并不是直接观察到的,但有关其存在的间接证据很多。

其中包括:(1)局部高热流值和相关的火山活动(热点)出现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方;(2)热点不随板块漂移而迁移,几乎静止不动,暗示起源于活动岩石圈之下的深部地幔;(3)热点火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于位于离散板块边界、起源于浅部地幔的玄武岩(如MORB),说明其源区为比软流圈更深的地幔库;(4)位于热点之上的大洋岛屿通常具有规模较大的地形隆起,这需要有额外的幔源热能以使岩石圈膨胀;(5)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自最近的地震学研究。

例如地震层析揭示冰岛地幔存在一低速柱状物质,至少延伸至400 km以下,地幔热柱的直径为300km。

2021届浙江省百校高三3月模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1届浙江省百校高三3月模拟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百校2021届高三3月模拟联考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

2017年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下图为碳卫星工作流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各流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B.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C. 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D. 地理信息系统2. “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A. 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 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D. 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卫星获取碳排放信息应用了遥感技术(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和监测),对数据进行加工、制图、数据共享等属于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分析数据,处理信息)。

故选A。

『2题详解』“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所以,“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不是数据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开放共享数据,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故选C。

海外仓是指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国内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存储商品,然后再根据当地的消费订单,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

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海外仓的首选地。

完成下面小题。

3. 对海外仓选择影响最小的区位是()A. 运输规模B. 消费市场C. 劳动力D. 信息技术4. 德国成为我国海外仓首选地的主要原因是()A. 地处中欧位置优越B. 科学技术水平高C. 工业基础雄厚D. 社会协作条件好『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运输规模大,提高效率,降低运费(降低物流成本),A错误;接近市场,提高物流时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B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外提供各种数据支持(市场分析、物流追踪),有利于适应市场变化,D错误。

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与成因研究

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与成因研究

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与成因研究一、简介夏威夷群岛是世界著名的海洋火山群岛,由132个岛屿和珊瑚礁组成,其中8个主要岛屿是人类居住和旅游的中心。

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和成因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也是加深人类对地球历史和海洋生态的认识的重要领域。

二、地质构造夏威夷群岛的岛链是一条南东 - 北西走向的线性火山链,总长度约2400公里。

整个岛链由一个个火山岛屿构成,其中最新的火山岛屿大约5万年前形成,而最老的则有890万年的历史。

整个岛链由东至西呈现出越来越老的重叠排列,由此可见其形成过程的漫长和缓慢。

夏威夷群岛的火山岛屿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它们经历了不断的火山喷发和玄武岩熔岩流的侵蚀,然后在海水的侵蚀之下形成了怪异的地形,例如:竖立的岩柱,海蚀洞穴,礁石和小岛等等。

整个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怪异,既有海底浅海,也有深海沉积,既有海底地形,也有陆地地形。

三、成因研究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和成因长期以来备受地质学家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其形成原因的研究也越发深入。

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成因研究理论是“地幔柱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热带的、柱状的地幔热点,也称为地幔柱。

这些地幔柱是在地球内部的固态状况下存在的,它们是地球表面火山活动的主要来源。

夏威夷群岛就是这样一个由地幔柱引起的火山活动组成的线性火山岛屿链。

而地幔柱的形成机制与大地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大地板块在其运动过程中,将热、浅的地幔热点向上升动,此时热点处的地幔材料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火山喷发便是因熔融的岩浆所引起的。

当大地板块运动到某个特定的位置时,地幔热点则会相继脱离板块,形成祖先岛,随着大地板块继续运动,祖先岛会不断向北东移动并且得到长时间基底侵蚀模式的作用,最后逐渐变成一个个新的岛屿,这便是锥体模式的原型。

这种成因研究理论被广泛接受,也是现代地球科学重要的发展成果之一,它扩展了地球起源和演化的大观。

四、结论夏威夷群岛的地质构造和成因研究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的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假说可以为人们提供对地球演化历史的深入认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4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4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4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一、选择题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图1所示)。

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身高”也在增长。

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地幔柱的“羽流”冲破岩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图2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2.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A.海洋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规模小C.受外力侵蚀D.海平面上升1.D 2.C第1题,熔岩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未喷出地表,喷出岩喷出地表,受海水冷却形成的是喷出岩,D正确。

第2题,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受外力侵蚀,如海浪侵蚀等,C正确。

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下图),在天山等高山地区广泛发育。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倒石堆的岩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4.影响倒石堆的岩屑碎块分选性的主要因素是()A.坡度B.海拔C.形状D.温度3.B 4.A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棱角分明主要是因为在温度变化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故倒石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物理风化作用,B正确;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岩石磨圆,棱角不明显,且风力搬运能力较弱,一般无法搬运颗粒较大的碎屑物质,A、C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或U形谷,D错误。

第4题,读图可知,岩壁坡度大,无倒石堆分布,而岩壁下坡度较小,发育倒石堆;且大颗粒岩屑较重,滚动动能较大,可以滚到倒石堆边缘;小颗粒岩屑较轻,留在倒石堆上部,其分布规律与倒石堆坡度、风化作用等有密切关系,A正确。

“彩虹之州”成因之谜

“彩虹之州”成因之谜

“彩虹之州”成因之谜作者:梁光河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13期夏威夷地处北太平洋中心地带,是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群岛—离最近的大陸也有4000千米。

这里的上百个岛屿镶嵌在蔚蓝色的海洋中,它们被马克·吐温称为大洋中最美的岛屿,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

因为在雨季几乎天天可以见到彩虹,夏威夷也被称为“彩虹之州”。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每当火山喷发时,人们都会赶紧逃避;而在夏威夷,人们会专程前来观看火山喷发。

岛上建有国家火山公园,专供游客观赏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象。

踏着冷却后的岩浆,游人可以走到蒸汽缭绕的火山口去,甚至可以看到红色岩浆滚滚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象……这些都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以得到的神奇体验。

美国宇航员还把夏威夷当作学习火山地质学的基地。

之所以在夏威夷可以与火山亲密接触,是因为夏威夷群岛本身就是火山喷发的产物—它是一个巨长的火山岛链中的很小一段,包括著名的大夏威夷岛、檀香山、可爱岛,等等。

前不久,全球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持续喷发,科学家警告说,基拉韦厄火山在未来还可能再度出现一连串激烈喷发,乃至更具毁灭性的熔岩流。

事实上,基拉韦厄火山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其内部不断下降的岩浆水平。

如果岩浆降到水平面以下,海水会倒灌入岩浆,届时产生的高热蒸汽将会爆炸,冰箱大小的大石块会被抛至几百米外,有毒的火山烟雾则会覆盖方圆19千米的范围。

火山遍布的夏威夷群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它是火山喷发的产物呢?前文提到,夏威夷群岛是一个巨长的火山岛链中的很小一段,这条横穿太平洋北半部的火山岛链全名叫夏威夷-帝王火山岛链,它长约6000多千米,夏威夷群岛位于该岛链的东南端,如图1所示。

整个岛链呈线状分布,中间存在一个大拐弯:南半部分叫夏威夷海岭,北半部分叫帝王海底山。

图1.夏威夷-帝王火山岛链和夏威夷群岛(据Googleearth修编)这些火山岛至少有129座,是在7000万年以前因火山喷发形成的,每个火山岛一般由一座或几座火山组成。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

十八构造地貌的形成(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3·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2022·淮安模拟)正断层和逆断层均为地质构造中断层的类型。

正断层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断层1、断层2分别属于( )A.正断层正断层B.正断层逆断层C.逆断层正断层D.逆断层逆断层4.下列岩层及地质作用在图示区域最晚形成的是( )A.砂砾层B.黏土层C.花岗岩D.断层太平洋板块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洋底火山)。

1963年,地质学家为夏威夷—帝王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

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帝王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图中单位Ma表示一百万年)。

据此完成5~6题。

5.帝王海山链( )A.整体向南移动B.主体为花岗岩C.较夏威夷岛链年轻D.未出露水面6.4 700万年前,帝王海山链延伸方向出现变化,标志着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曾发生改变。

推测大觉寺海山出现后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二、非选择题7.(2023·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代表断层。

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

(1)指出甲、乙、丙中最有利于地下水资源钻探的部位,并阐述该地的优势。

(2)判断图中②③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简述依据。

星罗棋布的海山

星罗棋布的海山

星罗棋布的海山作者:唐立梅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18年第01期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在这广袤的蔚蓝色深处,是否和陆地一样分布着山峰、高原和盆地呢?大洋深处除了那条“巨龙”般的洋中脊,还有哪些有趣的地形呢?现在让我们潜入海底,瞧一瞧海山的模样。

海底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海山,散布在板块的内部,被称为“板内海山”。

它们有的呈链状,有的呈点状,分布并不规则。

链状海山中最著名的要数夏威夷一皇帝海山链,它有6000千米长,年龄呈线性分布,也就是说海山的年龄是由老到新逐渐变化的。

达尔文在1837年第一次注意到洋岛常常呈链状存在。

之后,达纳在1849年发现火山链只有一端是活跃的,另一端则不断被侵蚀,逐渐变老。

他认为夏威夷群岛西部存在着被淹没的岛屿,这些岛屿直到1946年才被赫斯发现。

1963年,威尔逊根据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一些火山岛屿和海山具有线性分布的特征以及喷发年龄依顺序变化的现象,提出了“热点”假说。

超级链接所谓“热点”可以理解成地球内部不断上涌的岩浆流。

打一个比方,同学们可以把它想象成火苗,把地球表层当成一块木板,当木板在火苗上方缓慢移动的时候,会被烧出一个个的洞,这时候下方如果有物质充填进来的话,就会形成一个个的小山包,链状海山就是地球内部热的岩浆喷涌到海水中冷却形成的。

威尔逊认为“热点”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当岩石圈板块漂移经过这些“热点”时就形成了链状火山岛屿。

夏威夷一皇帝海山链作为“热点”假说存在的重要证据,以其完美的曲线指示着太平洋板块的绝对运动方向。

除了呈链状的大型海山链之外,也有许多不规则、零星分布的小型海山,形成年龄没有规律,或者部分有规律。

至于它们的成因,有可能是次级“热点”,也有可能是岩石圈板块张裂形成裂隙,岩浆沿裂隙上升喷涌而形成。

这些没有明显链状分布特征和年龄顺序的海山,其具体成因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世界上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區域是哪里呢?答案是太平洋,尤其是西太平洋,那里分布着不计其数的“热点”和板内海山。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孤东近岸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下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线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在贵州的花溪、镇宁、安顺一带,山上到处可见硬度适中、节理分层的页岩片石。

当地的布依族人把薄的片石铺盖屋顶(如下图),把厚的片石切割成块垒砌成墙,整座房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等,都是石头凿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铺盖屋顶的片石属于()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火成岩3.该地区居民大量使用石材建房的根本原因是()A.冬暖夏凉B.坚实耐用C.防潮防火D.取材方便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其侵蚀的主要营力是风。

如果可以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图示意辽西北某地区风速与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剥蚀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A.流动沙丘坡脚B.固定沙丘坡中C.流动沙丘坡中D.固定沙丘坡顶5.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剥蚀深度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被B.风速C.坡度D.土壤第四纪冰期时,中国东部海平面下降了130-150m,裸露的渤海陆架呈现荒漠化景观,在外力作用驱动下,沉积形成了多种黄土地貌。

专题04 地质地貌-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04 地质地貌-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04 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构造运动)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火山喷发B.地壳运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左下图所示)。

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身高”也在增长。

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地幔柱的“羽流”冲破岩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右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2.图示区域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北向西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南向东北3.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A.海洋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规模小C.受外力侵蚀D.海平面上升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正确的是()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的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在所有数字中⑤形成最晚D.岩层⑥形成时间早于断层①5.图示地区()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岩石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形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

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冰岛位于()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相向运动边界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相向运动边界C.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相离运动边界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相离运动边界7.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8.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墙状山山壁如刀削,形似板薄。

夏威夷群岛火山形成原因与其地质地貌状况综述

夏威夷群岛火山形成原因与其地质地貌状况综述

题目(中)夏威夷群岛火山形成原因与其地质地貌状况综述(英)Reviews of the Formation of Hawaii Islands’ Volcanoes and Geological Landform Conditions姓名与学号平帆 52指导教师章凤奇年级与专业 2012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所在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夏威夷群岛火山形成原因与其地质地貌状况综述平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摘要: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对夏威夷群岛即火山岛成因的诸多假设进行探讨,简述夏威夷主要火山岛上的地质地貌状况,并对现今Kilauea夏威夷型喷发和海底火山滑坡等火山构造带来的自然灾害性地质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夏威夷群岛;火山;地质地貌;地幔柱。

Reviews of the Formation of Hawaii Islands’ Volcanoes and Geological Landform ConditionsPING Fan(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Hangzhou)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several hypothese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volcanic chain will be mentioned.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main volcanic geology conditions on the island. Then it explores geological disaster happening on the Hawaii and Kilauea in Hawaii, whose eruption and submarine volcano landslide cause grave consequences on the local and the world.Key words: Hawaii Islands; Volcano; Geologic Feature; Mantle Plume1引言夏威夷群岛地处于太平洋中部,是由由自北西至南东延伸2400千米的19座较大岛屿和其他小岛组成的群岛。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地理试题(选修)(解析版)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地理试题(选修)(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地理试题(选修)第I卷(选择题4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

本次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返回供科学研究。

下图为海南岛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的优势地理位置条件有()①纬度低,发射效率高②地处干旱区,晴天较多③地处海岛东北部,气象灾害少④处于沿海,便于大型设备运输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 与文昌地区土壤相比,月壤形成过程中()A. 风力侵蚀作用强B. 流水侵蚀作用强C. 生物风化作用强D. 物理风化作用强【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我国海南岛,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发射初速度大,运载量更大,发射效率高;地处湿润区,雨天较多;地处海岛东北部,气象灾害多,有台风;处于沿海,便于大型设备运输。

①④是优势,②③是劣势,A正确。

故选A。

【2题详解】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风,没有流水,没有生物,因此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过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土壤是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我国的航天基地区位条件以及土壤的相关知识。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6日23时19分,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光照图表示的时间与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发射升空时间最接近的是()A. B. C. D.4. 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在轨运行两个月内()A.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B. 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C. 西昌日出旗杆影子朝向西北D.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日提前【答案】3. D 4. C【解析】【分析】【3题详解】10月26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AC选项南半球昼短夜长,AC错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 地理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 地理试卷(含解析)

哈尔滨师大附中2024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州人习惯将珠江称为海,古代遗留下来的“称江为海”的用法也体现在地名上,如海珠区、天河区的海心沙、番禺区的海新村、海傍村、白云区的海口村等,图为广州市行政区划局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海心沙”地名最为相关的自然要素是()A.气候B.地貌C.水文D.土壤2.广州地名中“称江为海”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河网密布,江海互相连通B.概念不清,对海认知不足C.海陆变迁,陆地向海推进D.紧邻海洋,河水的盐度大我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四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公路路网里程、公路路网人口密度等指标,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经济协调发展等研究提供借鉴。

图1为2011—2019年公路路网里程变化示意,图2为2011—2019年公路路网人口密度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1可知,2011—2019年间四大分区公路里程()A.差距逐渐加大B.青藏地区增长率最高C.数量不断增加D.青藏地区增长量最高4.①地区与①地区数值相当,可反映出()A.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当B.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当C.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当D.地区商贸市场需求相当5.①公路路网人口密度较高的原因是()A.地区人口稀少B.路网基数较大C.路网增长较快D.经济增速较快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研究进展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研究进展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研究进展刘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E-mail cugbliuxiaochen@摘要:传统理论认为太平洋板块在固定的夏威夷热点之上运动,从而形成了夏威夷-皇帝海山链,这是板块运动学的有力证据之一,热点也成了研究板块运动方向与速率的参考系。

但是近些年在地质、古地磁、地质年代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这一传统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

不少学者提出了皇帝海岭和夏威夷海岭之间的转折是热点运动的结果,或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热点;海山;板块运动1.引言板块运动这一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得到古地理、古生物、古地磁、大地测量以及深海钻探等数据的支持。

1963年Wilson[1]提出了热点假说,用于解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成因,即运动的太平洋板块漂过固定的热点。

这一结论是板块运动学的有力证据之一,同时热点也成了研究板块运动的方向与速度的参考系。

然而近年来对一些典型地区(特别是夏威夷-皇帝海岭)的研究揭示[2-4],热点并非是固定不动的,一些学者提出皇帝海岭和夏威夷海岭之间的转折是热点运动,或是热点与板块共同运动的结果,给传统的板块运动学及基于此的其它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本文回顾了热点假说的提出与发展,以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的研究现状。

2.热点假说的提出与发展热点的概念最初由Wilson[1]提出,用于解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成因。

尽管迄今为止,尚无统一严格的定义,但正如Bonatti[5]所说:“热点是指具有高的地形和过量火山的地带”。

1972年Morgan[6,7]提出地球深部来源的物质,是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并释放热能,从重力高异常区的火山之下上升而来的。

炽热上升的圆筒状岩石类物质流就称为热柱(Plume,也有译作地柱、热缕、地慢羽、地幔柱等)。

这些概念奠定了热点假说的基础,包括:①热柱的根在深部地幔或核幔边界;②当垂直运动的热柱到达岩石圈时,流动变为水平并各向扩散,形成具火山活动的热点并可能使岩石圈隆起;③与热柱内集中的上升流相平衡的回流,由地幔其余部分非常缓慢地向下运动;④放射状流体施加给岩石圈板块的合力以及各板块沿边界相互制约所产生的力,确定了板块的运动方向等[8]。

卡洛琳海山链成因及验证地幔柱成因假说的大洋钻探设想

卡洛琳海山链成因及验证地幔柱成因假说的大洋钻探设想

卡洛琳海山链成因及验证地幔柱成因假说的大洋钻探设想张国良【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22(42)5【摘要】地球上除了板块边界形成的岩浆活动之外,在板块内部也广泛存在大规模岩浆活动。

其中,板内岩浆活动在大洋中形成了广泛的洋底高原和链状分布的海山。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洋底高原和有时间序列的海山链成因。

“地幔柱”假说认为,深部地幔物质上涌过程中包裹周围地幔物质,并在浅部上地幔发生高程度部分熔融,首先形成大规模洋底高原,接着在运动的板块之上形成有年龄序列的洋岛/海山链。

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找到明确有成因联系的洋底高原-海山链系统,使得该假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卡洛琳火山系统由西部的卡洛琳高原和东部卡洛琳洋岛/海山链组成。

回顾了卡洛琳海山链火山岩已有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卡洛琳海山链很可能是由一个年轻(约30 Ma)地幔柱形成。

尽管如此,在卡洛琳洋底高原和东部海山链之间还有大量平顶海山尚未进行过火山岩采样研究,目前对该海山链系统是否由一个地幔柱“热点”连续形成还缺少明确证据。

由于该区海山通常被沉积物或礁灰岩覆盖,常规采样困难。

本文提出对该平顶海山区进行5个站位的钻探采样,并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与卡洛琳洋底高原和海山链进行详细对比,将有望检验“地幔柱”假说是否成立。

【总页数】6页(P172-177)【作者】张国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科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1【相关文献】1.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2.高纬度北大洋地地幔放射成因同位素成分3.卡洛琳洋底高原地幔柱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约束4.大洋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成因研究回顾及展望5.卡洛琳地幔柱活动减弱过程中岩浆成因和源区组成演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研究进展刘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E-mail cugbliuxiaochen@摘要:传统理论认为太平洋板块在固定的夏威夷热点之上运动,从而形成了夏威夷-皇帝海山链,这是板块运动学的有力证据之一,热点也成了研究板块运动方向与速率的参考系。

但是近些年在地质、古地磁、地质年代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这一传统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

不少学者提出了皇帝海岭和夏威夷海岭之间的转折是热点运动的结果,或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热点;海山;板块运动1.引言板块运动这一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得到古地理、古生物、古地磁、大地测量以及深海钻探等数据的支持。

1963年Wilson[1]提出了热点假说,用于解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成因,即运动的太平洋板块漂过固定的热点。

这一结论是板块运动学的有力证据之一,同时热点也成了研究板块运动的方向与速度的参考系。

然而近年来对一些典型地区(特别是夏威夷-皇帝海岭)的研究揭示[2-4],热点并非是固定不动的,一些学者提出皇帝海岭和夏威夷海岭之间的转折是热点运动,或是热点与板块共同运动的结果,给传统的板块运动学及基于此的其它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本文回顾了热点假说的提出与发展,以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的研究现状。

2.热点假说的提出与发展热点的概念最初由Wilson[1]提出,用于解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成因。

尽管迄今为止,尚无统一严格的定义,但正如Bonatti[5]所说:“热点是指具有高的地形和过量火山的地带”。

1972年Morgan[6,7]提出地球深部来源的物质,是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并释放热能,从重力高异常区的火山之下上升而来的。

炽热上升的圆筒状岩石类物质流就称为热柱(Plume,也有译作地柱、热缕、地慢羽、地幔柱等)。

这些概念奠定了热点假说的基础,包括:①热柱的根在深部地幔或核幔边界;②当垂直运动的热柱到达岩石圈时,流动变为水平并各向扩散,形成具火山活动的热点并可能使岩石圈隆起;③与热柱内集中的上升流相平衡的回流,由地幔其余部分非常缓慢地向下运动;④放射状流体施加给岩石圈板块的合力以及各板块沿边界相互制约所产生的力,确定了板块的运动方向等[8]。

Wilson[9]提出热点是从地幔中上升的地幔热柱在地表的反映,并以火山作用、高热流和隆起为标志。

热点假说之所以能在板块学说盛行的时期得以生存并发展起来,是因为人们认为热点彼此是相对固定的[9],可以构成研究板块漂移方向与速率的参考系。

尽管有学者[10,11]对热点系在21Ma与38Ma以前的位置作了恢复,发现某些热点并非不动而是以每年1~2cm的速度相对运动,但与板块间的“快速”位移及软流圈内物质的快速演化相比,这种深部对流的演化速度显得太慢了,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8]。

3.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成因研究进展3.1热点移动观点经典的理论告诉我们,热点是固定不动的,由于板块在软流圈之上的漂移,形成了夏威夷-皇帝海山链[9]。

在夏威夷发现的热点导致了深部热地幔柱理论的诞生,该理论认为流体地幔是夏威夷海山链及其它大洋岛链形成的根源。

传统理论认为:太平洋板块以每年10m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当岩石圈板块跨越于固定的热点之上时,板块仿佛被“烧穿”了,地幔物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出露洋面,便成岛屿。

先形成的火山随着太平洋板块移动离开热点,逐渐熄灭形成死火山;在热点上部对应的地壳上又会喷发形成新的火山。

如此不断的“推陈出新”,40几个百万年来发育成今天所看到的NW-SE向、由老到新的一列火山链-夏威夷群岛,有人形象的称其为“火山传送带”,标示了太平洋板块漂移过热点的轨迹,并记录了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

在夏威夷群岛的北西方向,还有一连串海底火山,构成了皇帝海岭。

皇帝海岭为NNW-SSE走向,它和夏威夷群岛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图1)[12]。

海山链由这两部分组成:走向为N10°W的年龄较老的皇帝海岭和走向为N110°E的较新夏威夷海岭,这一走向上60°的变化,在固定的热点模式中被解释为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发生了60°的变化。

根据古生物学和地质年龄数据,此变化时期发生在43Ma前的中始新世,这一变化也被称作“43Ma弯曲”,被用于预测沿太平洋周缘大陆边缘,甚至全球性的始新世大构造事件(43Ma事件)[13-15]。

图1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示意图[3]但是, Norton[2]认为把43Ma的夏威夷-皇帝海山转折解释为区域性构造事件存在着几个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是:在现有的太平洋大洋磁条带中,没有关于43Ma时海底扩张方向变化的良好记录。

如果没有对太平洋海底扩张方向作任何明确的说明,则太平洋板块43Ma巨大的方向变换就必须传递到周围的俯冲带,并且应当显示出俯冲方向的变化以及周围陆缘的构造事件。

最近70Ma以来东北亚发生了两次大的构造事件,第一次发生在白垩纪末期,鄂霍次克海地体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堪察加岛弧[16];第二次事件是渐新世-早中新世裂谷作用及日本海的扩张[17],但这两次事件均不发生在43Ma。

在北美西部,始新世构造事件可能与43Ma事件有联系(例如,加利福尼亚火山弧的位置变化),但这些事件也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活动大陆边缘连续演变的构造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迄今为止,在北美板块和北太平洋边界处的亚洲板块并没有找到能证实43Ma事件的良好记录,沿整个陆缘也没有出现可以明确地与夏威夷-皇帝转折相关联的证据[2]。

如果夏威夷-皇帝海山转折为一区域性构造事件,那么太平洋其它热点的轨迹在43Ma也应表现出相同的转折现象。

为了确定假设的43Ma事件对于相对板块运动有何影响,Norton[2]对太平洋、法拉隆和库拉板块相对于北美和亚洲的运动用一个全球性的板块线路重建了相对于夏威夷,及相对于南太平洋中可能的热点轨迹—路易斯维尔海脊的运动。

如果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或路易斯维尔海脊代表固定热点轨迹的话,则至少这些计算的线路之一应紧随一个链。

Norton[2]根据计算所得的线路虽然与路易斯维尔海脊有若干一致性,但与夏威夷-皇帝岛链的皇帝海岭部分之间存在着较大分歧。

在计算的轨迹中,也没有显示出在43Ma时有任何大的弯曲。

对Norton[2]计算结果最简单的解释是皇帝海山链部分不是固定热点的轨迹,而是一个向南(在近代坐标中)移动的热点,在约43Ma时反而为固定热点,并且自那以后它产生了海山链的夏威夷部分。

在72Ma和43Ma之间,夏威夷热点和大西洋-印度洋热点位置之间有约960km的差异,也就是说夏威夷热点相对于大西洋-印度洋热点以约3.3cm/yr的速率移动[2]。

事实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形成有两种可能:传统理论中的北向运动的板块通过固定的热点,在板块上留下了一系列的海山;或南向移动的热点经过稳定的板块,在板块上留下了一系列的海山。

辨别二者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海山上岩石古地磁数据的提取。

如果皇帝海山随着时间的变化古纬度相对于北极固定在同一纬度19ºN上,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则说明热点在当时是固定不动的,即符合前者;若古纬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减,则说明热点是迁移的,或者,也可能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18]。

Tarduno 等[3]对夏威夷-皇帝海岭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为:Detroit海山(75-81Ma)的古纬度32 ºN, Nintoku海山(56Ma)的古纬度26 º N,Koko海山(49Ma)的古纬度21 ºN (图2)。

根据年龄与古纬度的对比得出,火山热点正以每年3~5cm的速度向南移动。

图2 热点移动模拟图[3]且古纬度与年代对比表明[3],在81Ma-50Ma间,若假设板块静止不动,则热点在以平均4.31cm/yr的速度南移,并且是加速的,而到了20Ma以后,逐渐减慢,最后达到现今的热点位置。

这样,也就进一步解释了Norton[2]提出的43Ma太平洋在没有发生重大事件的基础上,出现了夏威夷-皇帝海岭这一走向60°变化的疑问。

尽管Sharp和Clague[19]认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走向转折发生在47Ma,对上面的提到的热点移动也没有什么影响。

O’Neill[20]对印度洋的热点进行古地磁分析,也得出了热点移动的结论。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它将对解释板块漂移学说重要证据的固定热点假说带来很大的冲击。

2004年Steinberger等[4]对夏威夷-皇帝海山链及其它岛链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认为只有考虑地幔柱的运动才有可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大洋岛链的成因。

其通过澳大利亚将太平洋和非洲板块相联接的板块运动重建模型(Model 2)较好的拟合了65Ma以来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轨迹,推断43-52Ma之间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的转折可能是南极洲板块的陆内变形所致。

由此看来,单独用地幔柱运动或板内变形来解释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成因均是不合适的,二者的结合更可能是导致这些海山链形成的真正原因。

3.2 非热点移动观点尹延鸿等[21]在东太平洋的DSDP573钻孔发现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认为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为250°,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几乎一致,提出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引起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突然改变为NWW,而非热点运动,这与万天丰等[21,22]提出的陨星撞击可能诱导板块运动或引起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观点相一致。

不过,始新世陨星撞击时间35.5Ma [23,24]与转折发生时间的先后还是很有争议的[25]。

根据Van der Voo[26]所提出的古地磁数据7条判别标准,夏威夷-皇帝海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理想古地磁样品的获取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Tarduno 等 [3]所给出的古地磁样品及数据测定方法误差较大,可达±2º ,文章中所给出的6º的差值可在误差范围内平消,所以数据说服力不大。

最近,Geldmacher 等[27]根据大西洋热点新的40Ar/ 39Ar测年数据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35Ma以来,热点是固定不动的,这与夏威夷热点相似,但不代表在此之前也无运动。

4.讨论长期以来固定的热点是研究板块运动方向与速率的参考系,板块运动学及推动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都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旦热点并非固定,这些理论就像失去了根基。

若皇帝海山链和夏威夷海山链之间的转折是由热点自身的运动而引起,那么所谓的“43Ma”重大事件也无需再论证。

一些学者根据对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转折现象的解释,提出了例如灾变论[22]的说法来解释板块运动的机制,若转折是由热点自身的运动而引起,灾变论也将无从谈起。

Song 等[28]通过对地震波经过内核产生走时差系统变化的研究,认为内核自转较其外部的地球转速快1.1°/yr,那么Stock[18]的第二种模式是否可以用核幔转速的不同来解释呢?核幔转速的不同是否也可以用以解释热点是运动的,且又都有着向东运动的趋势[8]这一现象呢?5.致谢本文的完成得益于张长厚教授和刘本培教授的指导以及韩以贵、陶小晚、石许华等研究生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