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认识千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当然,光靠这些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建立1千米的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在课间我先带着学生观察操场,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估计花了多少时间。
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一个铺垫。
回到课堂汇报之后,让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也加深了。
在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可见,学生知识的形成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与自己的生活越接近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也越感兴趣,让知识有根,知识的种子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
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识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索探究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学问,了解学生已有的学问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学问的生疏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学问基础上,强调新、旧学问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推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受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独特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最终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二篇关于千米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米、分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的,而千米对小学生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
他们可以用手势表示出千米以外的几个长度单位,但千米只能靠感知、体会。
教学中只能告知他们千米用于比较长的路程,如武汉到北京的距离等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4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4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篇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
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
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
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
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
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
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
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关于千米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米、分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的,而千米对小学生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
他们可以用手势表示出千米以外的几个长度单位,但千米只能靠感知、体会。
教学中只能告诉他们千米用于比较长的路程,如武汉到北京的`距离等等。
在学习《了解千米》之前,利用体育课之便,我让学生首先感知100米的路程有多少步,在估计要几分钟,然后又让他们绕学校操场跑一圈,回来告诉他们一圈是200米,几圈是一千米?然后,让学生走一千米的路程,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1千米=1000米,这是一个规定了的知识,只要通过自学或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记住就行了。
学生通过课前的铺垫,已经初步了解了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因此能很快得出1千米=1000米的结论。
但老师仅停留于此,没有想到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知识构建和记忆,如果问学生,你怎么知道1千米=1000米?你怎么记住1千米=1000米?你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这种深层次的追问,能帮助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对知识的把握和构建。
课前让学生走一走1千米,记一记走1千米所用的时间,数一数1千米共要走多少步,走完1千米累不累等生活经验的综合,学生能基本判断生活中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
可以说这个课前体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五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五篇)精选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精)一等待你的,是漫漫征途。
英勇的冲吧,勇士们!不要畏惧对手的强大,你的对手只有自己,英勇的冲吧!五千米算不得什么,付出的汗水就要得到回报,成功的泪水就要顺颊而下,秋风会为你喝彩,阳光会为你庆功,掌声就要为你响起!精选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精)二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三课时《千米的熟悉》。
《千米的熟悉》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时机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拟困难。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展简洁的化简。
2、力量目标:在熟悉千米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抽象、概括力量,能用千米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使学生在探究和合作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根底上去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熟悉。
介于学生思维进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纳了观看法、试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的实际阅历建立联系。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需依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展优化组合。
在分组试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看、比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争论;在熟悉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假如我们要测量一下进修附小到红石湖公园的路程究竟有多长?你有没有方法?依据学生的答复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
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
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
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0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由于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根底。
千米的长度观念比拟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老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历建立起来,本打算带学生去操场上感受,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就放弃了。
于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图,操场一圈长200米,走两圈是〔〕米,走5圈是〔〕米。
得出1000米,即1千米。
得出1千米=1000米,可走1千米要多长时间呢,这个学生就茫然了。
因此只能通过练习去推算。
练习中出现一小时学生能走4千米,一些学生就能推算出走1千米大约要15分钟。
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要求学生做好后记住。
但是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对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还是没法掌握。
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
当有的学生说出了从校门口到老菜场大约是1千米,到东门码头我都加以肯定。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用到“千米”比拟多,以便帮助学生可以正确填写适宜的长度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 我以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根底。
千米的长度观念比拟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老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教学“千米”时我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形成了较明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历建立起来,我让学生想象体育课上在操场上跑几圈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考虑到学生对学校比较熟悉,所以我告诉学生我们在开运动会时,50米的迎面接力,一个来回是100米,需要跑10个来回。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
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转化,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只是让学生在课后,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算出100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几分钟。
然后算一算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这样学生在做一些连线题时就不会出笑话了。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
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
我就告诉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
.五圈就是一千米。
接着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开心给孩子,你会更开心!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幸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测,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二是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于是,我带着学生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了7圈,课上还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了“如果是200米、250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这些填空,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其次,在制作课件时,特意绘制了一幅我们学校附近的路线示意图,因为那些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线路,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路线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当然,课后王金发老师指出,如果能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受,那就更好了。
这处细节,我在课前确实没有考虑到,十分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我十分认同这句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细节问题考虑得周全、到位。
2、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所以准备把这节的前20分钟放在操场上去上。
但在这节课上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本来想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米有多长。
可是,当我准备带着学生去操场的时候,才发现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初一正在军训的学生。
只好又调过头来,在教师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
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
学生掌握的很好,我感觉很意外。
但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天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后的习题中,我在网上摘下了别人的课外拓展题,我感觉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欢。
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忆几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以及其含义,板书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 1公顷=100米×100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反思第【1】篇〗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十分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长度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些填长度单位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如橡皮擦4(),学校跑道一圈长400(),东莞到广州的距离大约是70(),回顾知识,并引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接着,我通过三处设疑:“为什么用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1千米有多长呢?”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更好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不足:1千米到底有多长,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以后应增设这样环节,从学生最熟悉事物出发,这样能够更容易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1.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
距离的感知:①感受并目测100米,建立10个100米是1000米,即是1千米。
②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即是1千米。
③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即是1千米。
通过与学生身边事物去感受1千米,如一起走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一起跑200米(5圈这样的跑道才是1千米),并通过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如果走100米需要1分钟左右,估计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时间不足:由于只让学生感受200米,课后应该让学生走一走,真正感受1千米的长度与所花费的时间,这样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
2.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
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
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上。
最后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我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
学生听说要走路,高兴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
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习它。
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
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游戏。
(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
以主动来抢改。
)一经公布,下面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
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游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
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从作业情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
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许多不足。
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