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承载力excel (国标GB50007-2002版)

合集下载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表格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表格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M1=pSa12(2L+hC)/6 (KN·m)
基础短边方向配筋AS1=M1/(0.9fyLh0) (mm2)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2=(L-hC)/2 (m)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M2=pSa22(2B+bC)/6 (KN·m)
基础长边方向配筋AS2=M2/(0.9fyBh0) (mm2)
数据输入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 (KN/m2) 基础宽度修正系数η b 基础深度修正系数η d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 (KN/m3)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γ 0 (KN/m3)
基础底面宽度b (m)
基础埋置深度d (m)
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d' (m)
基础高度h (mm) 基础边缘高度h1 (mm)
1.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fy (N/mm2)
300
深度修正系数η dZ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1 (°)
深度修正系数η dZ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2 (°)
深度修正系数η dZ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3 (°)
数据输出
一、常规数据
混凝土抗拉设计值ft (N/mm2)
1.27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fc (N/mm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0=fk+η bγ (b-3)+η dγ 0(d'-0.5) (KN/m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取值f=MAX(f0,1.1fk) (KN/m2)
11.9 195.05 220.00
二、基础面积计算
基础顶面荷载设计值F=N+Nq (KN) ####### 基底面积估算A0=1.2F/(f-20d) (m2)
三、抗冲切验算

地基承载力(国标)

地基承载力(国标)

地基承载力(国标)
100.00
是否填方整平地区0是否在上部结构后完成填土1.2是否带地下室18.60地下室基础类型18.00
天然地坪标高(m)地下水位标高(m)-0.60室外设计地坪标高(m)-0.50室内设计地坪标高(m)6.50实际起用地坪标高(m)注:1 .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kpa)238.24
5.602-2
是是否6.10计算公式:
6.40土层名称
注: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ηd 按照附表5.2.4取用
f a =f ak + ηb * γ * (b - 3) + ηd * γm * (d - 0.5) (式 5.2.4)
独基或条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 取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特征剖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特征剖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特征值”一词的说明一、起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可以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于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由变形控制了承载力。

以往的工程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地基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且不均匀造成。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选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许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

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上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载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不符,因此《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对于地基抗力只用“标准值”,没有“设计值”一词。

但实际上“设计值”的含义用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标准值要求对应的是极限值。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格篇一:拌合站地基承载力计算表拌合站地基承载力计算为了确保混凝土拌合站使用安全,我单位对拌合站所选位置处地基进行了设计验算,并在基础施工时,进行了重力触探试验。

一、 HZS50拌和机各基础承载力计算1.1水泥罐地基承载力计算1个1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1050KN,1个200T罐(装满水泥)自重约为2100KN,1个200T罐(装满粉煤灰)自重约为1900KN,本站共设1个100T水泥罐,1个200T水泥罐,1个200T粉煤灰罐,总重为:G罐=1050+2100+1900=5050KN;混凝土基础分为A第二层基础1个(4.4×15.75×2m)和B 整体式扩大基础(5.4×15.75×1.8m),基础自重为:G基础=(4.4×15.75×2+5.4×15.75×1.8) ×2400×9.8÷1000=6860KN;混凝土基础底面积为:S=5.4×15.75=85.05m2地基承载力为:σ=(G罐+ G基础)/S=(6860+5050)/85.05=140kPa;取安全系数1.5,则:1.5×140=210kPa;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315 kPa>210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1.2主机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一个主机自重为73.5KN,一次拌料1m3,搅拌层平台、下立柱、出料斗组装重量70KN,总重为:G主机=73.5+70+1×2.4×9.8=167KN;主机采用整体式扩大基础,支腿尺寸0.8×0.8×0.8m,自重为:G基础=(6.5×5×0.4+0.8×0.8×0.8)×2400×9.8÷1000=317.8KN;混凝土基础底面积:S=6.5×5=32.5m2地基承载力为:σ=(G主机+ G基础)/S=(167+317.8)/32.5=14.9kPa;14.9×1.5=22.35kPa经静力触探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为150kPa>22.35kPa,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修订送审稿审查意见2010-09-10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修订送审稿审查意见2010-0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修订送审稿审查会会议纪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关于印发〈2008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修订送审稿已编制完成,审查会于2010年9月9日-10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田国民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规范审查工作提出了要求。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强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审查委员会由13位专家组成(名单见附件一),其他参加会议人员名单见附件二。

会上,滕延京研究员代表修订组介绍了规范修订过程、主要修订内容。

与会审查委员和专家对规范送审稿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认真审查。

审查意见如下:1、审查委员一致肯定本规范的修订工作。

认为两年多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修订组召开全体会议4次,专题研讨会13次。

修订工作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建筑地基基础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经工程试算、协调和广泛征求意见,编制程序符合规定。

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修订送审稿进一步明确了地基和基础设计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设计人员容易掌握;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全面修订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的耐久性设计、山区地基中的岩石地基、深基坑开挖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计算、建筑抗浮稳定性计算、岩溶地基设计、桩基沉降计算、复合地基设计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并完善了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等内容。

修订后的规范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反映了我国地基基础设计的特点和技术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规范的接轨。

规范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地基承载力excel自动验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excel自动验算公式
r1= r2= r3=
19 kn/M3 10 kn/M3 10 kn/M3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Pcz=r*h之和
39.25
KPa
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Pc=r*h
14.25
基底处土的平均压力Pm=N总/L/B 53.777778
地基压力扩散角
软弱下卧层 土的附加应力pz 作用在软弱土层的力pcz+pz 验算软弱土层的承载力fz-pcz-pz
150
KPa
先求下卧层顶面处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软弱下卧层埋置深度d=D+D2+D3 3.25
该深度范围内土的平均重度r= 12.076923
下卧土的承载力设计值fz= 186.53269
地质1 D1= 0.75 M 容重1
地质2 D2=
0 M 容重2
地质3 D3=
2.5 M 容重3
m KN/m3
KPa
0.401 13.156265
52.406265 134.12643
KPa
KPa 弧度 KPa KPa KPa
满足
已知条件:
弯矩M0=
0
轴力N0=
90
剪力V0= 56.9
工程名称
kN*m
基础持力层为
kN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fk= kN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2-1层粉质粘土 60 KPa
81.28 KPa
(1).基础底面的验算
基础长度L=
2.7
基础宽度B=
2.1
基础埋深D=
1.2
砖墙高度h1=
1.2
77.73106 KN/m2
基底处的最小压应力Pmin= 29.824495 KN/m2 用Pmax验算地基承载力(1.2f-Pmax是否>0) 19.80494 满足

承载力特征值查表

承载力特征值查表

8.5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所有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均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路堤和挡土墙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尚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通常地基计算时,首先应限制基底压力小于等于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值) ,以便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底面尺寸,然后验算地基变形,必要时验算地基稳定性。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也即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安全系数,此即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必须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稳定有保证可靠度的承载能力,它作为随机变量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也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因此,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定值设计方法承载力特征值:极限状态设计法按定值设计方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均为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原位法和规范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未包含基础埋深和宽度两个因素理论公式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中采用地基临塑荷载P 1/4 的修正公式:b: 大于6m,按6m考虑,对于砂土小于3m,按3m考虑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结构论文一、原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二修订的基本原则三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五地基计算六山区地基七软弱地基八基础九基坑工程十检验与监测十一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108号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进行全面修订。

参加修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998 年1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

修订组成员共27人。

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6次,大型研讨会2次,专题研讨会9次,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

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

1998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1999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2000年6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132个单位(其中设计院62个,科研单位40个,高等院校26个,施工企业4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43个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441条。

2001年2月19日至21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由18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3年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检验与监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检验与监测)

10 检验与监测10.1检验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

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1.2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的压实系数,不得低于表6.3.4的规定,对碎石土干密度不得低于2.0t/m3。

10.1.3复合地基除应进行静载荷试验外,尚应进行竖向增强体及周边土的质量检验。

10.1.4对预制打入桩、静力压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施工过程有关参数。

施工完成后尚应进行桩顶标高、桩位偏差等检验。

10.1.5对混凝土灌注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施工过程有关参数,包括原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报告、试件留置数量及制作养护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钢筋笼制作质量检查报告。

施工完成后尚应进行桩顶标高、桩位偏差等检验。

10.1.6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

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10.1.7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直径大于800mm的混凝土嵌岩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直径小于和等于800mm的桩及直径大于800mm的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减刑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

10.1.8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

竖向承载力检验的方法和数量可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现场条件,结合当地可靠的经验和技术确定。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桩竖向承载力的检验宜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桩数不得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计算表格(填数据即可)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计算表格(填数据即可)

11 7.90 5.10 6.49 0.87 0.13 0.93 6.01
11 42.90 30.20 37.61 4.45 0.12 0.93 35.15
11 0.47 0.35 0.42 0.04 0.09 0.952 0.40
11 6.70 5.20 5.89 0.44 0.08 0.958 5.65 frk
可在灰色条带上得到. d(m) 0.5 Ck(KPa) 29.00 fa(KPa) 109.24
定名
岩土工试验成果计算表 界 限 液限 (%) 71.00 69.00 73.00 65.00 68.00 66.00 70.00 80.00 62.00 69.00 71.00
数 量(n)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平均值(fm)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 修正系数(ψ ) 标准值 注:1、计算公式如下:
11 59.20 46.50 52.25 3.56 0.07
14 113.60 28.80 74.89 28.03 0.37
6 56.69 41.30 47.88 5.64 0.12
11 11 1.50 100.00 1.30 94.00 1.37 98.91 0.07 2.07 0.05 0.02
注:内摩角数值填入黄色空格内,相对应的M值即可在灰色条带上得到. 参数 数值 Mb 0.1 Md 1.39 Mc 3.71 g ) 1.66 g) 1.66 b(m) 3
岩土工试验成果计算表 界 限 塑限 塑性指数 (%) (%) 37.00 34.00 34.00 35.00 38.00 35.00 33.00 32.00 34.00 34.00 32.00 34.00 36.00 34.00 40.00 40.00 32.00 30.00 37.00 32.00 35.00 34.00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

地基承载力计算表

地基承载⼒计算表>20mm>10mm>0.5mm>0.25mm>0.1mm #4粘⼟类粘⼟#11粘⼟类粘⼟#13粘砂⼟类粘砂⼟#4粘⼟类粘⼟ 2.740.9362140#11粘⼟类粘⼟ 2.720.6262341#13粘砂⼟类粘砂⼟ 2.710.86325.631.3K1 #4粘⼟类 2.740.9360.657可塑162.10 #11粘⼟类 2.720.6260.001硬塑414.60 #13粘砂⼟类 2.710.8630.872软塑151.70荷载形式⼀孔重载(常⽔位)684005027000-36840022790000434.46544.30.008650654⼀孔轻载(常⽔位)684005027000-36840022790000434.46411.30.008616224⼀孔重载(⾼⽔位)684005027000-36840022790000411.56757.30.008339069最⼤孔隙⽐e max液限W L基本允许承载⼒σ0塑限W P状态孔隙⽐e液性指数I L⼟粒⽐重G S⼟粒⽐重G S孔隙⽐e系数⼟的编号⼟层编号⼟层编号类别类别类别名称⼟的状态鉴已给的数据地基允许承已给的数据由计算名称⼟名称鉴已知资料⼟的粒径级配⼀孔轻载(⾼⽔位)684005027000-36840022790000411.56624.30.008304639⼆孔满载(常⽔位)684005027000-36840022790000411.56110.3 0.008171581荷载形式⼀孔重载(常⽔位)83780011400614004470000.008650.001990.000427⼀孔轻载(常⽔位)83780011400614004470000.008610.001920.000421⼀孔重载(⾼⽔位)83780011400614004470000.008330.001370.000431⼀孔轻载(⾼⽔位)83780011400614004470000.00830.001290.000425⼆孔满载(常⽔位)83780011400614004470000.008170.002190.0004荷载形式M i 单位KN ·m ⼀孔重载(常⽔位)⼀孔轻载(常⽔位)⼀孔重载(⾼⽔位)⼀孔轻载(⾼⽔位)两孔满载(常⽔位)z 00-340.2-340.5-318.8-319.6-322.8⼀孔重载(常⽔位)⼀孔轻载(常⽔位)⼀孔重载(⾼⽔位)⼀孔轻载(⾼⽔位)⼆孔满载(常⽔位)荷载形式0.20.41 0.40.82 0.6 1.240.8 1.651 2.06 1.2 2.47 1.4 2.89 1.6 3.31.8 3.712 4.12 2.2 4.54 2.4 4.95 2.6 5.362.8 5.773 6.19 3.57.2248.25z 00 0.20.41 0.40.82 0.6 1.240.8 1.651 2.06 1.2 2.47 1.4 2.89 1.6 3.31.8 3.712 4.12 2.2 4.54 2.4 4.95 2.6 5.362.8 5.773 6.19 3.57.2248.25位置00 1224 36 4800 0.10.233 0.20.465 0.30.698 0.40.93 0.5 1.163 0.6 1.395 0.7 1.628 0.8 1.860.9 2.0931 2.326 1.1 2.558 1.2 2.791 1.3 3.023 1.4 3.256 1.5 3.488 1.6 3.721 1.7 3.953 1.8 4.1861.9 4.4192 4.651 2.2 5.116 2.4 5.581 2.6 6.0472.8 6.5123 6.977 3.58.14 49.302塑限W P液限W L 2140234125.631.3#REF!#REF!0.25#REF!#REF!#REF!#REF!K 21.518.618.812.520.1710.371.518.809.000.0004269947.02683E-13#REF!0.0004206027.02683E-13#REF!0.0004313047.02683E-13#REF!评定⼟名之依据⽔中容重γ,含⽔量W%饱和容重γsat 系数IP=5.7<10状态鉴定表表⼆计算数据允许承载⼒表表三由计算或查得的数据最⼩孔隙⽐e min名称鉴定表表⼀塑性指数I P =19>17I P =18>170.0004249117.02683E-13#REF!0.0004002077.02683E-13#REF!10026434.46544.32386.48129646434.46411.32313.0942676889411.56757.31870.3502676509411.56624.31796.96333311026411.56110.32507.906667H i l i M 0= M i + H i l i H 0 =H i KNm KN ·m KN 010191.774.274.260.960.974.2202.8201.75194.95194.15191.77.57.57.57.57.572.472.368.568.568.60.1970.99828.57091191.31660.3770.98654.67631189.01620.5290.95976.72087183.84030.6460.91393.68938175.02210.7230.851104.85669163.13670.7620.774110.51286148.37580.7650.687110.94795131.69790.7370.594106.88711113.86980.6850.49999.3455595.65830.6140.40789.0484278.02190.5320.3277.1559661.3440.4430.24364.2482946.58310.3550.17551.4856533.54750.270.1239.158123.0040.1930.07627.9907914.56920.0510.0147.39653 2.6838000010191.70.1970.99828.5709191.320.3770.98654.6763189.020.5290.95976.7209183.840.6460.91393.6894175.020.7230.851104.857163.140.7620.774110.513148.380.7650.687110.948131.70.7370.594106.887113.870.6850.49999.345695.660.6140.40789.048478.020.5320.3277.15661.340.4430.24364.248346.580.3550.17551.485733.550.270.1239.1581230.1930.07627.990814.570.0510.0147.39653 2.68000001.50.2597.960.666666667 1.50.24294.82528 0501001502002503001357911131517M z z1.333333333 1.50.21885.421122 1.50.18974.057762.666666667 1.50.16564.6536⼀孔重载⼀孔轻载常⽔位常⽔位0 1202.800201.7500.11218.107217.0350.1970.998232.549231.4580.290.994245.974244.8660.3770.986257.668256.5500.4580.975267.836266.7120.5290.959275.459274.3360.5920.938280.844279.7290.6460.913284.040282.9390.6890.884284.740283.6610.7230.851283.252282.2000.7470.814279.422278.4030.7620.774273.607272.6260.7680.732266.007265.0700.7650.687256.422255.5330.7550.641245.563244.7240.7370.594233.276232.4900.7140.546220.021219.2900.6850.499206.050205.3760.6510.452191.314190.6960.6140.407176.525175.9620.5320.32146.329145.8760.4430.243117.090116.7380.3550.17589.83089.5680.270.1265.66565.4800.1930.07644.95544.8330.0510.01410.64610.620000.0000.0000.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147101316192225判定⼟状态依据0.25955.518872.3922-340.241 902.239066772.3046-340.467 425.983066768.4986-318.805 372.703333368.525-319.645 1167.42666768.578-322.838191.7219.88751243.69251260.56117268.71148267.99339258.88866242.64585220.75691195.00385167.07032138.49996110.8313985.0331562.162142.5599910.08033191.7219.8909243.6963260.5609268.7094267.997258.893242.648220.757195.0056167.0684138.496110.828385.035762.158142.560810.0765396.392640.02142058717系列190.12320.02002737879.739440.01771987669.355680.01541237332.32680.007183733⼀孔重载⼀孔轻载两孔满载⾼⽔位⾼⽔位常⽔位194.950194.150191.700209.432208.632206.203223.090222.291219.888235.778234.983232.609246.818246.029243.693256.404255.624253.331263.567262.800260.561268.597267.846265.672271.543270.813 10.11510.10410.0800.0000.0000.0002528⼀孔轻载(常)⼀孔重载(常)0.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1471013161922252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GB 50007-200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 46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02,自2002 年4 月1 日起施行。

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年2 月20 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并以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科研。

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天然地基承载力excel (国标GB50007-2002版)

天然地基承载力excel (国标GB50007-2002版)

82-T-101天然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地基基础尺寸:
基础宽度:7.5 m
基础长度:10.0 m
基础厚度:0.8 m
基础埋深: 1.5 m
依据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5.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引自《○○○地质勘察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09
探勘孔号:
ZK-091ZK-091ZK-091ZK-091ZK-091ZK-091
A-1
参数取值:φk (度)=24.3(基础下土层的加权平均内摩擦角)
M b =0.80M d =3.87承载力系数
M c =6.45
γ(KN/m 3)=8.0
(基础下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KN/m 3
)=18.0
(基础上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b(m)=6.0d(m)=1.5C k (KPa)=5.2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176.7KPa
A-2
修正式:
参数取值:ηb=2.0
ηd=3.0
γ(KN/m3)=8.0(基础下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γm (KN/m 3)=18.0
(基础上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b(m)=6.0d(m)=1.5
=342.3
KPa 176.7
KPa
结论:176.7
KPa
A-3
本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依地区工程实践经验修正后的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依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实用资料】天然地基沉降计算工具 excel 表格 (上面是介绍,工具是下面一半,很实用).xls

【实用资料】天然地基沉降计算工具 excel 表格 (上面是介绍,工具是下面一半,很实用).xls

Si (mm) 70.7 125.4 22.9 0.4 0.0 0.0 0.0
S' (mm) 70.7 196.1 219.0 219.3 219.3 219.3 219.3
S=φs*S' (mm) 74.2 205.9 229.9 230.3 230.3 230.3 230.3
8 Σ=
0.0 10.70m
附录B
82-T-101天然地基沉降分析
地基基础尺寸:
基础宽度: 基础长度: 基础厚度: 基础埋深:
6.0 m 10.0 m
0.8 m 1.5 m
永久组合基底附加应力Po: 附加应力: 120 KPa
依据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8) 5.3.5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2008
ZK-091 ZK-091 ZK-091 ZK-091 ZK-091
附加应力系数计算:
距基底深度 土层中心处 D1 岩土编号
Zi(m)
Zm(m)
1
2.2
1.10
0.73
2
6.4
4.30
2.13
3
10.5
8.45
3.50
4
18.0
14.25
6.00
5
19.8
18.90
6.60
6
23.9
21.85
7.97
82-T-101天然地基沉降分析
0.03865
0.03470
0.0
(地基变形 计算深度)
结论:
地基最终变形量 s= 230.3 mm
219.3 230.3
B-3
0.03470
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计算excel表

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计算excel表

一、概述地基承载力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地基的深度、宽度以及地基土壤的性质等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师们常常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而利用excel表格进行深宽修正计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二、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计算原理1. 地基承载力的定义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它是建筑物能够稳定地受力的基础保证。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地基底部的深度和宽度等因素。

2. 深宽修正原理在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中,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基础的深度和宽度进行修正。

在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深宽修正是指根据地基底部的深度和宽度进行修正,以得到更加精确的承载力计算结果。

三、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计算excel表的编制1. 建立输入表在excel表中建立输入表,包括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地基底部深度、地基底部宽度等参数的输入栏。

这些参数将作为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基础数据。

2. 编制计算公式在excel表中,根据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的原理,编制相应的计算公式。

这些计算公式能够根据输入的地基参数,自动进行承载力的修正计算,并给出准确的结果。

3. 结果输出在excel表中设置相应的输出栏,用于显示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结果。

结果输出的格式应当清晰明了,包括承载力值、修正系数等。

这样可以方便工程师们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使用。

四、excel表的使用方法1. 输入地基参数在使用excel表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计算时,首先需要输入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地基底部深度、地基底部宽度等参数。

2. 进行计算在输入完地基参数后,excel表将根据预先编制的计算公式自动进行承载力的修正计算,得出计算结果。

3. 分析结果得到计算结果后,工程师们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包括修正系数的大小、承载力值的合理性等。

这样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excel表的应用实例以下以某个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计算excel表的应用实例。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3章基本规定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所有建筑物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二 地基岩土的分类 及工程特性指标
4.1.2 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
裂隙的岩体。作为建筑物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 称外,尚应按4.1.3~4.1.4条划分其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
4.1.3 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frk 按表 4.1.3 分为坚硬岩、较 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当缺乏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项试验时, 可在现场通过观察定性划分, 划分标准可按附录A .0.1 执行。 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 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表4.1.3 坚硬程度类别 坚硬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 >60 准值 frk (M P a)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60≥frk>30 30≥frk>15 15≥frk>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软岩 ≤5
4 . 1 . 4 岩 体 完 整 程 度 应 按 表 4 .1 .4划 分 为 完 整 、 较 完 整 、 较 破 碎 、 破 碎 和 极 破 碎 。 当 缺 乏 试 验 数 据 时 可 按 附 录 A .0 .2执 行 。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 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l)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 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 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 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 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0
237
237 0.6
226 0.5
(0.556
0.5)
230.8k Pa
查表6-9,因为持力层为粘土,且有IL>0.5,故有: k1 0 k2 1.5
因为持力层不透水,所以2用饱和重度,由公式(6-23),得:
0 k1 1(b 2) k2 2(H 3) 230.8 0 1.519.7 (4 3) 260.4kPa
其 中 0 ( 1 3 ) / 2
将上述应力分量相对于x、z取微分,再代入静力平衡方程,得:
(1
sin
cos 2 )
0
x
sin
s in 2
0
z
2
0
s
in
2
z
cos 2
x
0
(1
sin
cos 2 )
0
z
sin
s in 2
0
x
2
0
s
in
2
z
cos 2
x
上述方程为 0, 变量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其解析解的求 解是非常困难的。
规范所提供的计算公式和承载力值,主要是依据土工试验、工程实践、 地基载荷试验以及国内外同类规范,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1、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确定地基承载力
《铁路地基规范》是通过查表和经验公式来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分为两类问题:
(1)对于基础宽b≤2m、埋置深度h≤3m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确定 通过直接查表来确定,此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通常称为基本承载力。
建筑规范中称地基容许承载力
为承载力特征值。
d
m
经验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T-101天然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地基基础尺寸:
基础宽度:7.5 m
基础长度:10.0 m
基础厚度:0.8 m
基础埋深: 1.5 m
依据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5.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引自《○○○地质勘察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09
探勘孔号:
ZK-091ZK-091ZK-091ZK-091ZK-091ZK-091
A-1
参数取值:φk (度)=24.3(基础下土层的加权平均内摩擦角)
M b =0.80M d =3.87承载力系数
M c =6.45
γ(KN/m 3)=8.0
(基础下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KN/m 3
)=18.0
(基础上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b(m)=6.0d(m)=1.5C k (KPa)=5.2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176.7KPa
A-2
修正式:
参数取值:ηb=2.0
ηd=3.0
γ(KN/m3)=8.0(基础下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γm (KN/m 3)=18.0
(基础上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b(m)=6.0d(m)=1.5
=342.3
KPa 176.7
KPa
结论:176.7
KPa
A-3
本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依地区工程实践经验修正后的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依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天然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