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获奖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
![《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2dc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6.png)
《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准备《悲壮》的曲子,制作课件。
2、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尝试理解。
教学过程: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1、播放有关洪水爆发的短片,教师有感情朗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幻灯一)2、师小结过渡: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做?3、板书课题:16《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设计意图:创设课文所富有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然后设下悬念,激兴趣。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1、快速默读全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找到并划下来读读,交流。
3、师小结过渡。
4、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表现。
(惊慌失措)(设计意图:疏通课文,进一步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
为体会老础。
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
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他是怎么做?怎么说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b04dd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8.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桥》含反思一、教案背景简介本次教案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大班开设的科学课,主题为“桥”。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在科学课中,通过“桥”这一主题,可以让孩子们从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工程学等学科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于工程建筑的兴趣和想象力。
本次教案荣获优质公开课奖项,是基于对幼儿园大班孩子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校本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而成。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堂获奖的科学公开课《桥》的具体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认识桥的形态和功能,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2.能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易小桥,培养观察、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3.通过构建小桥的过程,培养幼儿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倡导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三、教学准备1.教学道具:纸板、牙签、胶水、小木棍等;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桌椅摆放整齐;3.教学助教:2名辅导老师,分工协作;4.教学资源:关于桥的简单图片、视频等;5.安全准备:注意材料选用安全无毒,细心呵护每位幼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桥梁,激发幼儿们对桥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于桥构造的思考。
引导幼儿谈论自己见过的桥,观察、比较和描述桥的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桥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引导幼儿们了解桥的结构、原理和设计。
通过图示和简单语言让幼儿初步理解桥的概念。
3. 实践制作分组设计制作简易小桥,教师指导幼儿们选择材料、设计桥梁结构,并动手制作小桥。
鼓励幼儿们展示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小桥的制作。
4. 制作展示每组幼儿完成小桥后,进行展示与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小桥的特点,让他们自主讨论桥梁的稳定性和设计优劣。
5. 反思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前,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反思与总结。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f19e4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5.png)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13课《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3课《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9aba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9.png)
第13课《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桥一、教材分析作品描写了一位老支书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用生命为百姓搭建起一座希望之桥的故事。
作为党支部书记、一个基层干部、一名普通党员,他不徇私情,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普通百姓;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
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全文共有27个自然段。
按照一般小说情节具备的要素,将本作品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部分:开端:⑴-⑹自然段:山洪爆发,百姓命悬一线发展:(7)—(17)自然段:镇定指挥百姓从桥上逃生高潮:(18)—(23)自然段:支部书记和小伙子双双罹难结局:(24)—(27)自然段:洪水退去,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本文在表达上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环境描写成为情节的一部分,推动情节发展。
作为小说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在本篇作品中,可以说是将环境描写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自然环境的描写一共有6处,以描写雨势之大、洪水的猛烈和桥的摇摇欲塌为主。
这些环境描写,是作为“情节”出现在小说中的,无论是大雨,还是山洪水势的描写都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步一步地推动着情节发展。
同时,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又承担着一般意义上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了现场极其紧张的气氛,烘云托月,衬托着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支书的形象逐渐清晰立体。
其次,语言简练生动,极富诗歌的齐整之美。
本文是形式与内容完善结合的典范之作。
篇幅短小,大量使用短句短段,有利于表达快速的节奏,激昂的情绪,危险而紧张的氛围,干脆利索的风格。
而纵观整篇文章,无论是氛围的营造,情节的推进,情绪的渲染,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作风的呈现,都是非常适合短句短段的。
其三,处处有伏笔,处处有呼应,使小说呈现出一波三折的悬念。
看似不经意的环境描写、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等,实则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比如,“一百多号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多,桥窄,让求生通道更为逼仄,也为后文“只有排成一队快速通过”作了铺垫,也为父子俩最后因桥轰然倒塌,无法生还提供了真实而充足的原由。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5f0f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3.png)
《桥》教学设计篇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
(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
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3、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
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1、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
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2、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教学第五自然段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
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
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21d4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6.png)
《桥》优秀教学设计《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桥》优秀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13《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aa71f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b.png)
13《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作家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与儿子却被大水吞没的感人事迹。
小说篇幅虽短,仅数百字,多用短句,但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作者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本课叙述的故事扣人心弦,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很高。
但学生对共产党员的认识可能不够充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的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紧抓小说三要素: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打破旧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通过情境再现、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桥》。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微型小说。
(板书:微型小说)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篇小说都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醒: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自己读自己的)2、字词检测。
(读完了吗?我们来读读词语。
指生读、齐读)⑴出示第一组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⑵出示第二组词语:你拥我挤、乱哄哄、跌跌撞撞、疯了似的⑶出示第三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第一组写的是洪水,第二组写的是人们,第三组写的是老汉。
《桥》 奖 教学设计
![《桥》 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8369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b.png)
《桥》奖教学设计《桥》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桥》,并培养他们的写作、阅读和批判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设计,包含了预热活动、阅读指导、探究讨论和写作任务等环节。
第一部分:预热活动(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桥》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对电影片段的理解和感受,并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指导(3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桥》的作者和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小说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3.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小说,并提出一些问题:谁是故事的主人公?主人公的个性特点?他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变化?4.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个人阅读笔记,重点记录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疑问。
第三部分:探究讨论(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的桥具有什么象征意义?主人公如何通过搭桥来改变自己和社区?3.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听到的其他同学的观点。
第四部分:写作任务(45分钟)1. 学生根据阅读和探究讨论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回答以下问题:a. 桥在小说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是什么?b. 主人公如何通过搭桥来改变自己和社区?c. 你如何理解小说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主题?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自己在阅读和讨论中记录的观点,也可以引用小说中的具体描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五部分:展示和反思(2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其他同学听,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2.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小说《桥》的更深层次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阅读和讨论中深入理解小说《桥》,并通过写作任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部编六上语文《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813c9c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9.png)
部编六上语文《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桥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重点写好“嗓”“哑”等5个口字旁的生字。
(二)借助鱼骨图,初步了解小说的表达特点;抓住人物言行描写,绘制情节发展图,在情节的发展及矛盾冲突中感受老汉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爱子深切的感情。
(三)初步研究阅读小说的方法,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课件,小锦囊,两块磁性黑板,磁性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梳理内容,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1.明确研究要求。
(1)预习交流,了解研究起点。
(出示课文《桥》)交流预习心得: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了什么?(2)(出示生字“嗓”“呻”“哑”)学生完成《作业本》第二题,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口字旁”的位置要靠上些)(3)读篇章页,明确研究要求。
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白本单元研究要求:读小说,存眷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梳理小说内容。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①引导。
明确了研究要求,让我们默读《桥》这篇小说,关注小说中的环境和情节,试着填写《作业本》第四十三页第三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②交流反应,梳理内容。
山洪来临——水深没腿——水冲桥塌——洪水退去人们惶恐——老夫构造——父子牺牲——祭奠父子预设:“洪水退去”“人们惊慌”“水深没腿”,这三处学生可能会填写“洪水退了”“人们奔跑”“涌向木桥”等词语,意思比较接近,充分尊重学生,可以直接选择其中一张词卡贴到黑板上。
(2)多向观察,了解小说的表达特点。
①引导。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这张鱼骨图,有什么发觉?预设一:横向看图,上面一行是环境,上面一行是情节,中间轴指向人物—老夫。
预设二:纵向看图,上面的环境和下面的情节是相互关联的。
②小结。
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读小说,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二)聚焦情节,深入感受人物形象1.抓人物言行关键词句,绘制情节图。
(1)独立研究,研读情节。
第13课《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3课《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22cf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9.png)
第13课《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义务教育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设计说明】《桥》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凶猛的洪水中沉着镇静地指挥村民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鲜明。
本单元为本套教材第一个以单元方式呈现的小说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和单元语文要素,本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本课教学主要设计学生校园生活主题情境“读书节小说推荐官",设计“做一张小说信息卡”“选一处情节品读"“改写一个结局”三个层层推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抓住环境、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来感受人物形象,初步学会关注情节阅读小说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重点写好“嗓"“哑”等5个口字旁的生字。
2.借助篇章页、小说信息卡,初步了解小说通过环境、情节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抓住人物言行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爱子深切的感情。
通过改写结局,在比较中明白“意料之外"的情节更吸引人,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4.初步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言行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爱子深切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此卡、研读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好,知道我是谁吗?预设1:知道。
——那跟我打个招呼吧。
预设2:不知道。
——我是……跟我打个招呼吧。
预设3:有人说知道,有人说不知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跟我打个招呼吧。
《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18c2bb69eae009591bec14.png)
《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
2、出示抢答问题(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教师解答)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4)我国有很多桥,世界上的桥就更多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桥在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桥叫什么名字?生:世界上最长的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5)我们的家乡滨州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生:公铁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立交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
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不同点:生: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13《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e54d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e.png)
13《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情节的几个基本要素;把握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价文中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理清故事情节;通过再读,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通过品读,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拓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把握曲折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作用;评析作品中的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桥是普通的,但却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桥的变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小说《桥》,看看作者围绕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二、初读,理情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指名复述故事内容。
3、讨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哪些基本要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复述。
(情节的发展变化:山洪暴发——人们慌乱——老支书指挥过桥——老支书与青年党员被洪水吞没——村民痛哭。
)(时间:黎明;地点:山村;人物:老支书、青年党员、村民;事件起因:山洪暴发。
)(板书)起因:山洪暴发渲染气氛环境描写发展:人们慌乱渲染气氛环境描写高潮:指挥过桥塑造形象人物描写结局:被洪水吞没突显主题人物描写及情感升华三、再读,明关系1、文中塑造了两个人物——老支书和青年党员,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他们的性格特点。
(老支书: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舍己为人;青年党员: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2、小说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试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价。
(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来表现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老支书与青年党员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有哪些异同?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关键时刻,老支书和青年党员都表现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bf33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7.png)
第1篇《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面对老汉恶狠狠的“揪”出来,小伙子是怎样反应的?终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桥》教案一等奖
![《桥》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90ab8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0.png)
《桥》教案一等奖1、《桥》教案一等奖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16个字,其中14个要求学会。
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所用的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同学们请看,图中画的是什么?2.揭示课题后,可跟学生聊一聊,谈谈各自对卢沟桥的了解。
让学生带着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来学习课文。
然后,指导看图,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二.范读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提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生字自己拼读,字型复杂的要注意分析,想办法记住。
3.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
可以并联系句子或上下文理解。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交流自学情况说说各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介绍了卢沟桥的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六.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生字重点提示2.写字。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视情况或当时解决,或留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人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重点探究。
让学生阅读此段课文,思索:“课文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狮子形态、动作的词语,如“蹲坐”、“低着头”、“偎依”、“藏”、“按”,把几种形态的狮子概括地说一说。
还要结合“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展开想象。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6fb31b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1.png)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与托尔斯泰的《穷人》、杨旭的《金色的鱼钩》共同构成小说单元。
这篇课文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微型小说。
作者谈歌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肆虐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表达方面极富特色,是一篇让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典型佳作。
通过对山洪的细致描写,将小说的故事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渲染,而这一背景也奠定了老支书的出场后的英雄形象。
故事的高潮在于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揪与推的动作,当读者心中充满疑问之时,典型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为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其结尾采用了有别于西方现代短篇小说结尾的内隐性逆转和有别于中国古典传统小说结尾的未团圆结局。
将悬念在最后一刻揭开,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这种突转型的结构特征,正是本文最大的妙秘所在。
从小说“这一类"文体来看,《桥》具有诗化小说的特点:环境营造的意境化、情节设置的片段化、人物描写的写意化。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的能力。
本文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
而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短句子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关注到;对于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的理解可能会不够深入,也难以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为此,我创设具体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难点,助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短句。
2.通过勾画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环境描写对烘托情境衬托人物的作用。
4.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读小说。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通用4篇
![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375d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f.png)
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通用4篇下面是我整理的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以供借鉴。
第1篇: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设计上的特点,作用及优点。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如:文中要重点理解“雄伟、创举”“ 这种设计”等。
3、学会运用排比句写事物的不同姿态。
[教学重点]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用、优点。
[教学准备]制作赵州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赵州桥的所在地,建桥人和建桥时间,谁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呢?那为什么文中又称它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每人任选一句进行朗读学习,看看你都读明白了什么,然后按课文顺序汇报学习收获,大家轻声自由读吧!2、a同学:我们学习的是第1、2句,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板书:雄伟)1〉哪句话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它是怎样把赵州桥的雄伟写具体的?(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们对着图再体会赵州桥的雄伟)2〉齐读这两句,品味赵州桥的雄伟。
3、 b同学汇报:我们读了第3、4句,明白了桥是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桥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象这位同学所读懂的,桥是由什么砌成的,是个什么样的,他所介绍的就是桥的结构,这也就是这桥的设计特点。
(板书:特点)1〉、默读第3、4句体会赵州桥设计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
4、c同学汇报:我读了第5句,我知道了桥洞的作用是平时流水从大桥洞流,长大水的时候,四个小桥洞也流。
师:这个同学就说出了设计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板书:作用)1〉、挑同学起来读这一句,大家一起来体会桥洞的作用。
5、d同学汇报:我们学了第6句,通过学习,我从这句话中找出了一个关联词,但不理解什么叫创举?师:这对关联词是什么?谁能给他解释一下创举?请同学们一齐读这句话,读完思考它包含着的两层意思,看谁能试着说说?(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并做练习,在句子的开头用上“这种设计”四个字,把关联句中包含的两层意思,用两句话说出来。
小学课文桥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学课文桥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fa72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6.png)
小学课文《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通过桥搭建,帮助大家解决了行走的难题。
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情感渗透,在小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启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桥的作用,学习有关桥的词汇并掌握其读音和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搭建桥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面对困难、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作用,学习有关桥的词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桥的认知和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桥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桥?2.阅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桥》,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3.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将课文中涉及到的有关桥的词汇进行单词教学,例如:桥、石板、板条等,并进行读音和写法的讲解。
4.合作搭建桥活动(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给定的材料,利用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进行搭建桥的活动。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纸杯、竹棍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搭建桥的方案。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评选出最佳的桥。
5.小结及反思(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到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课堂延伸1.桥的种类: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桥梁,让学生了解桥的种类和不同的功能。
2.桥的故事:选取一些有关桥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再一次启发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
3.参观实地: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桥梁处进行实地观察,感受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为了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题目,例如:请你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想要建造的桥,以及它的设计理念。
桥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桥优秀获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e4ac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b.png)
桥优秀获奖教学设计桥优秀获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桥优秀获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桥优秀获奖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
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
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积累课文的特殊语言,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色。
3、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重点1、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一、情境朗读,引入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板书桥)2、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获奖教学设计《桥》
![获奖教学设计《桥》](https://img.taocdn.com/s3/m/92d1aa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5.png)
获奖教学设计《桥》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桥》这一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桥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桥》这一主题。
2、阅读:让学生阅读《桥》全文,并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标注。
3、讲解:教师对《桥》进行逐段讲解,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
4、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5、总结: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桥》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难点: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2、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手指》获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教材应具备开放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课题,因而本设计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得更好:1、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多向感悟。
2、生活体验,促进情感升华。
3、搭建语言实践平台,在读、说、写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手指各具特点,姿态不同,但团结一致,力量无穷。
2、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手指的姿态和功能,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
![《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91dd3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8.png)
《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编写良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教案可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桥》优秀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体会人物光辉形象;
2.了解小小说的写作特点——语言简洁、环境烘托、结尾巧妙;
3.学习文中人物有情有义、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理解课题含义。
二、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都看过哪些小说?老师相机评价。
(二)木桥入境
1.情境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这是一篇微型小说。
齐读课题。
过渡:故事就发生在那个黎明前的夜晚,村庄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劳累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睡。
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夜空,一声惊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狂风伴着暴雨袭来,洪水从山谷里咆哮而来,渐渐逼近了这座还在睡梦中的小村庄……
2.到底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雨和洪水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画出描写暴雨、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雨和洪水?
3.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
(引导:1.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雨吗?2.“像泼。
像倒。
”四个字,两句话,句子虽然简洁,却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大得就像水从天上——,而且很急,急的就像——。
看来简洁的语言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3.朗读指导: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大雨,指名读。
雨很大啦,能再急一点吗?全班读。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引导:1.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2.朗读指导:想象一下,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画面,再读一读!3.这洪水不仅猛烈,而且疯狂。
一起读:“山洪咆哮着——”4.方法指引:想着画面朗读,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引导:1. 这洪水跳出的舞蹈美吗?不仅不美,而且还让人感到……。
2.读出你内心的恐惧。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引导:1. 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2.真令人毛骨悚然啊!)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引导:这哪里是洪水,简直就是一个想吃人的——魔鬼。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
(引导:我们似乎已经闻到死亡的味道了。
)
4.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哪里是洪水分明就是张着血盆大口的——魔鬼!让我们读出内心的感受!
5.感受人群慌乱。
(1)洪水越来越凶猛,情况越来越危急,村民们可该怎么办啊!引读第三自然段。
(2)村民们找到出路了吗?出路在哪里?一起读(随即板书:木桥)。
(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
(3)引:虽是一座窄窄的木桥,此刻却是村民们逃生的唯一希望啊!
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
如果是你,你会?所以人们——(引读),面对生的希望,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所以——(引读)
6.大家就这样拥向木桥,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看来,这座桥此刻充满了——危险。
(板书:危桥)
(三)危桥入情(13’)
过渡:然而事实上村民们都逃了出去,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板书:老汉)
1.请大家默读课文7至23自然段,去找一找描写老汉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同时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2.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预设: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引导: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2.此刻老汉镇定得像——一座山,板书:镇定如山。
3.正当人们六神无主时,你看到镇定如山的老汉,心里一定会感到——4.朗读指导,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镇定如山的老汉。
不要慌,放慢语速,这样才能镇定如山。
)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走在后边!”
(引导:1.有时候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你们发现了什么?2.我们如何读好这三个感叹号?谁来试试?3.这哪里是在喊话,分明是在给村民们下达——命令。
老汉虽然嗓子沙哑,但这喊话却坚定得像一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引导:1.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生气、大公无私。
2.生气:从哪里可以看出老汉生气?相机指导朗读。
大公无私:说得多好啊,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正是由于老汉的大公无私,铁面无私,所以对于小伙子插队的行为他感到十分的——生气,甚至是愤怒。
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
过渡:其实课文中老汉对小伙子不止一次吼道,大家发现了吗?
相机出示: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1.老汉两次向小伙子“吼道”,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你们体会到了吗?对比读:老汉生气地吼道——,老汉着急地吼道——。
2.老汉还有两个动作也体现出了他不同的心情,谁发现了?先是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最后又用力的推上木桥,这分明是前后矛盾的两个动作啊!同学们怎么看? 3.总结:是啊,在群众面前,在命令面前,老汉铁面无私,无私得就像一座——山;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又体现了他伟大的父爱,伟大得就像一座——山。
板书:铁面如山,父爱如山。
)
(五)断桥入心(28’)
过渡:就在老汉用力将儿子推上木桥的一刹那,突然,那座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过来,也吞没了他。
此刻,狂风依旧,大雨如注,老汉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但他那沙哑而坚定的声音却一直回荡在黎明的夜空……
1.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走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
2.回望:洪水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们不知道老汉的名字,但他光辉的形象却留在了我们心里。
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位英雄老汉吧!(出示:他像一座山。
)在面对凶猛的洪水和慌乱的人群时,他从容不迫、临危不惧,镇定如山。
读!在指挥过桥时,让群众走在前面,党员排在后面,自己和儿子则留在了最后,他大公无私,铁面如山。
读!在最后的关头,将儿子一把推上木桥,他大爱无言,父爱如山。
再读!
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儿子(引读煽情)。
此刻,天空一定不再阴暗,阳光也一定是暖暖的,原来桥的地方也一定是静静的。
可是,我们的内心还能平静吗?
4.升华:是的,无法平静!无情的洪水不仅摧毁了文中的这座桥,也带走了英雄的生命,但我们心中却架起了另一座永恒的桥梁!能说一说你们心中都架起了一座怎样的桥?
六、文体入法(33’)
过渡:是啊,我们对心中的那座桥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被老汉的精神深深打动着。
其实,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它的故事情节外,作者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你们发现了吗?
1.语言简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篇课文的段落非常的多,而且每一段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这就是微型小说的一个特点——语言简洁。
2.环境烘托:这篇课文共有632个字,光是描写暴雨和洪水就有138个字,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写洪水和暴雨呢?是的,这就是微型小说的另外一个特点——环境烘托。
3.结尾巧妙:课文直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也是微型小说的特点——结尾巧妙/巧设悬念。
4.示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微型小说:
(出示:小小说《敲门声》)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读完了吗?有什么感受?
5.激趣:这就是微型小说的魅力!下课后,推荐大家去读读这两本杂志,你
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和感动。
出示推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