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生产-猪场必须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次生产—猪场必然的选择
摘要:随着规模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应用,批次生产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介绍批次生产的优缺点,阐述了批次生产在生猪生产中的优势,它能够使猪场能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批次生产;规模猪场;生产效率;全进全出
批次生产,就是将原有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每天都有断乳、配种及分娩的工作,改为在集中的时间段完成生产工作,间隔分明有规则,可以使传统连续饲养方式造成的疾病传播得到阻断。猪舍管理采用全进全出方式隔离饲养,所有生产阶段虽处在同一猪场内,但由于实施批次生产,不同批次猪只绝不混养,每栋猪舍即是一批猪只,可视猪场规模大小可改为1/2、1、2、3周一个批次生产,各栋猪舍间严格
执行隔离防疫措施。不同生产阶段(例如种母猪、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肥等不同之分段方式)的猪只各自处于不同的猪舍内,而且使用全进全出的方式可以阻断疫病在猪只间的水平传播。
1批次生产的优点
1.1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因为批次间猪只不混养、并栏,猪只应激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分别在隔离的空间饲养,可以有效防止水平感染,阻断疾病的传播,进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为什么传统猪场猪病会越来越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包括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但就饲养管理来说,由于饲养管理水平差,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同一幢舍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易造成疫病的水平传播;夏季高温高湿容易中暑,冬季低温容易患感冒和风湿,高湿容易发生皮肤疾病,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往往会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舍内环境卫生差、粪尿不及时清除,给各种寄生虫的滋生创造条件,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1.2减少预防性药物的使用
批次生产可以生产出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和连续饲养模式比较,可以减少预防性药物的使用量,猪只的日增重、饲料效率、死亡率及用药成本皆有显著的改进。
1.3节省员工工作时间,降低种猪成本
批次生产将每天或每周都需要执行的配种、分娩等重要工作,集中于短时间内完成,节省了员工工作时间,提高猪场管理效率。可以改变员工没有休息日的现状,让日常工作变得有计划性和可预知性。计划生产使得工作量相对集中,可以降低人事成本,在工作量大的日子,可以调动员工或聘请临时工人支持。批次生产每批次最好控制在3d 内全部分娩完毕,大批母猪同时分娩,各分娩母猪平均哺乳新生仔猪时,交叉寄养比也较容易,可利用该批怀孕母猪已经有2~3头分娩后,使用前列腺素(PGF2α)使母猪同期分娩。同一时间段分娩的猪只,免疫水平一致,甚至于猪只上市时,整批出售肉猪整齐度好,售价可以高出0.2元/Kg。此外大批次配种,必须使用人工授精技术才能应付大量精液需求,将使公猪在养头数减少,可向公猪精液供应中心议价,外购优良新鲜精液使用,或可以数个猪场共享优良公猪精液,
共同采购优良种公猪,降低生产成本。
1.4饲料效率高,更便于监管
在良好干净的饲养环境中,病原危害极低的状况下,猪只生长速度加快,上市日龄可大幅缩短;但越干净的环境,越应该注重生物安全,否则患病之风险更高。在疾病病原浓度很低的环境下,猪只所摄食之饲料,只需要少量转换成免疫物质,蛋白质可以完全消化吸收,提高饲料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批次之间,猪舍隔离性良好,环境温度及通风容易个别控制,营养需求可依照不同日龄体重或猪只公母分栏饲养,提供最佳配方,减少饲料营养的浪费。饮水及耗料可依批次或单位个别监视使用量,可提早预知猪只健康状况,及早预防猪只疾病。批次之间空栏时间容易控制安排,猪舍硬件的维修、清洗及消毒可大规模进行,提供干净的畜舍给新批次猪只关养。可以将主要的饲养技术及人力集中在配种、分娩及保育照顾工作,将时间及精力专注于猪场最重要的地方,使整个猪场饲养成绩大幅进步。
综上所述,批次生产能降低猪只得病的概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猪场管理效率,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2批次生产的缺点
2.1母猪
后备母猪和乏情母猪缺少外界刺激,不能在需要的时间内发情,因此需要更多的母畜配种,以减少空分娩栏,配种目标才能达成。同时,怀孕母猪过多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2.2公猪精液
由于配种时间集中,种猪使用强度时强时弱,可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及多家友好猪场共享公猪精液来克服。每周的中期配种(周三之后)可能导致母猪在周末分娩,假如由传统的连续饲养模式改变为批次生产,初期可能生产量降低,随后因生产速率增加和医药费减少,而收益很快地恢复。母猪群中一些延后或提前分娩的变异,将增加断乳仔猪群中日龄和体重的变异。小体重断乳仔猪因为防疫隔离问题,不能留待下批饲养,会增加淘汰猪只数量。
2.3批次工作
现场工作安排不恰当时,工作量有时会过大,造成工作质量不佳。批次配种数量如果调整不当,或分娩率突发变化,可能造成生产断档。批次生产模式其分娩床比传统连续式模式需求数量会增加,且因为批次间属于不同关养单位,通风控制设备及猪场面积利用率等也相对增加,建筑及硬件成本相对较高。
3批次转化前需要考虑事项
3.1批次间隔时间选择
依照在养规模及各猪舍面积决定每一批次的间隔时间,大型猪场其实很多在施行批次生产了,只是断乳后保育空间并未成批隔离饲养,只要将保育及育肥部分之成批隔离解决即可改善现况。小型猪场可以选择2、3或5周一个批次之间隔(表2),如果考虑整个猪只发情周期,建议小猪场采用3周批次操作较为恰当。
3.2分娩床及分娩舍的数量
分娩床及分娩舍的数量决定每一批次母猪群数量,也关系到整场在养母猪群数量,不同批次之分娩舍间应该有明显隔离饲养措施。
3.3分娩率
各个猪场配种分娩率水平不同,甚至冬夏季的成绩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随着该场不同季节之配种分娩率决定该批母猪配种头数,以符合分娩单位的需求(必须确保分娩舍满床)。
3.4公猪利用率
在养公猪头数会因为批次生产而减少,可考虑与周边友好猪场合作共享公猪,共同集资购买优良种公猪;人工授精技术在批次生产的猪场是必备的技术(是否已经具备?),只有具备条件的场才可将技术提升至子宫深部注精技术,提高公猪利用率。
3.5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来源及数量应事先计划,考虑外购或自家繁殖。欲进入生产猪群之后备母猪,应至少观察到1个发情周期,将基础免疫做好后,再进入繁殖猪群,详细掌握后备母猪的发情周期,可以降低发情同期化药物的费用。
3.6工作人员
批次作业集中,应事先调整或培训技术人力,将技术人力投入最重要的配种、分娩及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