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二模试卷分析.doc

高中历史二模试卷分析.doc

高中历史二模试卷分析38题第(2)小题:大多数考生能答出该历史事件为“新文化运动”,但也有部分考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不到位, 不能把握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不能将民国四年的纪年转化为公元纪年,把“新文化运动” 的概念和“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概念混为一谈。

1、第一问与第二问之间有关联性,第一问答错了,第二问基本就得不了分。

学生在回答“该事件中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时,不能将此问转化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答题过程中大多数考生能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但未结合材料,漏答“提倡个人主义”这一知识点,造成失分。

审题能力欠缺,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转化成书本知识点的能力弱。

2、根据材料概括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

如最后一问,部分考生都答非所问。

3、部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不能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杂乱无章,造成失分。

4、部分学生答题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影响得分。

建议:1、加强审题指导,规范答题。

2、注意书写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3、提升将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转化成书本上知识点的能力。

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要进行纵横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

39题第(1)小题问题是:结合18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内阁被称为“立法与行政的连锁”的具体表现。

(8分)很明显问题的时间限制为18世纪上半期,答案来源为相关史实即所学知识,来回答,英国内阁“立法与行政连锁”的具体表现即行政与立法的关系。

给定的答案是“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并组建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4分);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并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4分)”该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学生答的极差,平均分0. 83分,难度系数0. 1,最高分7 分,最低分。

分,且0分人数很多,这也是造成平均分极低的因素之一。

失误的表现及原因:相当部分学生写了英国国工、议会和首相(内阁)的权力,甚至问绕议会来写,很显然是审题出现了问题,把改题题目读成写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九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2015年5月份进行的毕业班第二次历史模拟考试成绩已经揭晓。

纵观经过2个月的复习后得到的成绩,让我内心久久不得平复。

现我从试卷、试题、答题、得分、失分等各方面对此做出简要分析。

第一方面,从试卷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次模拟考,历史科试卷满分60分。

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分值比例各占一半30分。

从试题的难易程度上看,试卷试题出得难易适中。

第二方面,从得分、失分方面进行分析。

本校九年有8个班,试卷针对本校前面5个班级的学生来还难易恰当。

关于本部分的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是选择题的第1、10、11小题。

非选择失分主要在是16题,17题的第3个小问,18题的第4、5个小问。

这些地方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是:(1)复习过了,但学生还没有掌握,或者说题意明白了,知识点也掌握了但不会应用。

(2),选择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理解题意或考察过细。

例如:选择题第一小题,强调的是1841年的事件。

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联系不上,造成失分。

第二个方面,从各班分数进行分析。

从当下我们三个层次的学生各个层次得分率来看差别还是很大的,年级最高分57分,与第一次模拟考55分相比进步2分,这是一个新的亮点。

该生来自11(2)的韦晓志。

最低分4分,12(6)班的潘政臣同学。

除此之外,全年级各班的优秀、及格、不及格的情况如下:12(1)班参加考试48人,优秀人数即54分分以上有5人;及格人数即36以上有41人;不及格人数即少于36分的有7人。

全班最高分56分,最低分23分。

与第一次模拟考相比最高分和优秀人都有了进步。

12(2)班参考人数42人,优秀人数1人,及格人数30人,不及格人数12人。

全班最高分57分,最低分18分。

12(3)班参考人数48人,优秀人数0人,及格人数26人,不及格人数22人。

全班最高分51分,最低分15分。

12(4)班参考人数45人,优秀人数0人,及格人数29人,不及格人数16人。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禹丽红一、对试卷试题的分析从总体上看,本套试卷既注重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检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全卷涉及知识面广,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所学的历史知识都有涉及,内容包括历史、经济、文化、音乐等各个领域。

而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对于重点知识深入考查。

2、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3、注重考查历史知识的宏观结构及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考查涉及理解、分析、综合等各个层面,覆盖较为全面,层次合理,难度适中,进一步淡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理解性把握.比如材料识图题设计图文并茂,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材料解析题材料与问题的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学生共99人,最高分为97分,最低27分,80分以上的学生有25人。

及格人数65人.1、总体得分中等偏上,高分的人较少。

其中选择题、识图题得分率较高。

选择题得分率为85%左右,识图题得分率为90%左右,这得宜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2、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材料解析题的平均得分率仅为50%左右,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比如材料解析题中让学生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全班只有极少数同学拿到了满分,绝大多数学生一分都没有拿到.反映出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

有部分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针对以上分析,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1、对于高层次的学生(90分以上的同学), 他们主要是知识基础牢固、各方面能力强的学生,尤其是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比较高,他们对新知识学得快、记得牢,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本次模拟考试我校使用市统一模拟试卷,现将对试卷命题的认识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对试卷的整天评价1.试卷结构:本卷命题是按照全国高考的基本结构,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形式符合高考要求。

2.命题特点:(1)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2)注重历史理解能力的考查;(3)注重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概况和比较能力的考查;(4)从新角度、新情况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第二:我校学生答题情况选择题:选择题最高得分40分,大多在20分左右,也有好些学生只答对2—3题,具体如下:12.是有关文史知识的考查,但只有14﹪的同学答对,这表明学生在文史知识这块积累得不够。

13.这道题结合史料,考查汉武帝时期政治措施的作用。

这道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

14.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学生大多答了A答案,一方面学生混淆了“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学生没认真审题。

15.这是对古代理学思想的考核。

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考查了学生对史料文字的解读。

答对的学生很少。

16.这是读图题,难度一般,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考查。

只要学生记得1914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再结合题目给出的历史信息,很快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但答题的正确率很低,说明学生的思维不活,不懂运用基础知识答题。

17.本题也是一般难度的题目,考查学生相关历史概念,50%的学生答对,还算理想。

18.考核的是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才给出的材料中得出答案。

19.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从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可以看出,基本功不扎实,历史概念理解不够。

20.图标类,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很多学生选了C答案,说明学生考虑深度不够,只看到了表象。

21.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没能从大的历史背景考虑问题。

22、23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较高。

非选择题:37.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题目,考查的是世界近代史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跨度很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从历史传统、时代背景两个角度作答,其中历史传统角度:“工商食官”1分。

时代背景角度:政治上“地方势力膨胀,加强中央集权”1分;经济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重农抑商”1分。

满分共4分。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学生得分情况:多数学生得分在1—3分之间。

存在问题: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把握不住要点,如多数学生不能从历史影响角度分析,答不出“工商食官”政策影响;概括能力不高,照抄材料;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对”盐铁官营”政策内涵理解不深,导致答题方向不明;脱离材料,背诵教材知识;语言不规范。

指导学生提高多角度、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清答案的逻辑关系,避免答题中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重视历史概念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试题中出现的新概念。

重视引导学生提升史料处理能力、概括能力等学科能力、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使用科学、规范语言答题。

16阅卷分析变化:抑商政策松动,或政府退出直接经营,或政府较少官营经济。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壮大了市民阶层;推动了城市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本题抓住宋代时代特征来设计情境和试题立意,属于重点考点。

同时通过考查变化类试题,契合现代高考的对历史知识全面、辩证的考查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尤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平均分在5.54分,主要集中于4分、6分、7分。

主要问题:表述笼统不具体,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如:变化方面,回答宋代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影响方面,回答推动了宋代发展。

影响方面,不根据材料与设问作答,照搬教材结论,甚至超出时间阶段,如:回答推动资本主义萌芽;1.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的逻辑关系答题,比如本题,最直接的影响先是工商业与商品经济,之后是政府收入,再是商人阶层,然后城市发展,最后再是思想科技以及政治科举制等发展线索,经济方面影响比较直接,科技文艺和政治方面较偏远。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升学校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升学校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升学校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要深入研究下图中B处的古代历史,我们不得不借助的当地古代文字是:A.甲骨文字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D.泥版文字2.如图是一幅关于“英国脱欧”的漫画。

该漫画揭示出A.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B.日不落帝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C.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性D.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阻碍全球化发展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类似的青铜铭文不仅在黄河中下游有大量出土,在南方的楚或吴、越之地也多有发现。

这说明当时A.礼乐制得到普遍接受B.周天子直接控制各地C.出现了深人的技术交流D.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4.如图是1954年创作的我国国有企业生产宣传画。

该作品反映出A.“一五”计划推动重工业发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C.工人踊跃投入“大跃进”运动D.社会主义改造解放生产力为了社会主义,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5.某中学进行《公元前四世纪古罗马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正确的是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追讨欠款B.场景二:原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被告,罗马公民。

案由:人身伤害C.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平民;被告,罗马贵族。

案由:贵族不允许他的女儿嫁给平民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罗马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商业纠纷6.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调研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调研试卷分析

历史二练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评价(一)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延续了以前的两部分法,分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

选择20题20分,材料5道题共30分。

试题构建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知目标。

(二)试题内容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整体呈现:主干为主,能力立意,难易适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

历史基础知识也就是主干知识是构成历史内容的基本框架,历史教材中涉及的重要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历史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图片等内容是历史考试的重点本次考试都有涉及。

同时本次考试还侧重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进行简单的认知能力的考查。

2.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并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综合考查,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系统的掌握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程度。

(三)试题的创新点及其命题意图分析。

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

2.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注重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易适中。

5.突出历史学科的时空性、联系性和线索性的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本次考试学生人均得分35.01分,及格率75.06%,优秀率36.22 %三、教学建议一、指导学生做题技巧,提高做题能力,轻松应对每次考试。

1、选择题,应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明确内涵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思考每一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思考每一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考每一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非选择题:应做到一读二想三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1)阅读的内容。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首先要精读,即“抓两头、看中间”。

“两头”指开始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开头第一句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有时中心意思也在材料行文的中间。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二模试卷成绩分析历史中考二模试卷成绩分析一.历史中考二模试卷分析1.试题难易度——中等偏简单。

2试卷内容严格按照中考要求分为选择题,试图题,材料分析题3.中国史占23分,世界史占27分。

新疆地方史为10分,符合中考大纲要求二.题型示例原因分析:1.中等选择题分析:(3)1762年,清政府为有效管辖新疆,把伊犁将军府设在了A.乌鲁木齐B.惠远城C.乌垒城D.喀什(13)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 11600 79541879年287 42000 51937A.完成了工业革命B.解放了黑人奴隶C.废除了农奴制D.实行了五年计划第3题是新疆地方史题,考点比较细,学生看书容易忽略,造成丢分。

第13题俄国改革史题,学生审题不清,概念模糊,造成丢分。

2.简单题分析:都是书上内容,能找到既能选择,而且平时这方面的内容接触较多,学生能判断。

下一步的建议:1.依托精编总复习和综合检测等组织训练,加快复习进度,这是中考体系内的复习题,尽量抓实抓精。

2.排除困难,组织几节专题复习课,帮学生理清大思路,还是要勤抓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考试当中的细心审题习惯,多做选择题和分析材料题的训练。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周恩来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初三历史二模考试质量分析陈炉中学薛杭洲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陈炉中学薛杭洲一.试卷分析本次历史卷考点涉及面较广,图文并茂。

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题能力、收集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核。

学生如果不具备对历史的宏观理解力而仅仅想在课本中翻找,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更别说完成梯度较高级别试题了!二.试题分析这次模拟考试题仍按中考模式出题,采用政史合卷形式,在考试内容上完全按照中考模式进行,三个年级的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一卷选择题有六个小题,计12分;二卷材料题有三个大题,共28分。

历史在全卷所占分值共40分。

整套试题难度不大,但题型很有特点,对学生的考查,是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再到学习历史的感悟,以及学习历史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基本上能够反映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历史知识的状况和水平。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由于考生不认真阅读题干,导致审题不清,没有抓住中心。

比如选择题13,不能抓住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导致在统一思想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方面目的不明确。

材料题20题的第三个,不能把特点和表现分清楚,没有八成是反战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分,导致十分严重。

2、由于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差,回答问题缺乏条理,不能突出关键字词。

比如第19题第3小题。

第21题第5小题不能认识到中日两国的特殊关系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学生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如第20题第2、4小题,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的回答问题。

4、读图能力差,比如第21题第3小题,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示意图随展示的信息,很多同学答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成绩分析1.总分四十分,大多同学没有认真的答完试题,空白卷较多。

以九.一班为例,成绩主要分布于20-30之间,30以上仅有两人。

2.从选择题来看,总分12分。

十分以上人数很少,6-8的偏多。

九年级历史二模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模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模质量分析本次九年级历史考试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目标和中考考点的考查。

知识点多,面广,容量大,能够考出学生对这一段时间的知识的掌握。

一.学生成绩分析根据九年级14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年级平均分为62.16,最高班级为77.39,最低班级为54.5.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选择题的正确率高于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平均分35.8,材料分析题学生出现很多丢分,尤其是第26题,学生不会进行综合全面的论述,总是东扯西拉,胡言乱语,没有实时作为论据,得分较低。

材料题平均分26.3,说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个人得分,年级最高分93,最低分29,差距较大。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自占50分。

(二)试卷特点: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试卷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

三.学生答题情况第一大题选择题,共50分,平均得分35.8,25个选择题都较为基础,都是常讲常练题型,只有第2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知识点较细,本题错误率较高,成活率百分之三十三。

还有几个题是属于考查读题是否细心,看考生是不是一看到某些熟悉的字眼九开始勾选答案,所以往往容易掉坑。

材料题只有第27和28题较简单,其他两个大题都是考查较深,而且下手点不明确,学生答得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或者是敷衍塞责,三两个字就想打发老师。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全面辩证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中,抓住干,重基础,强化历史人名和地名。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范文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范文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评分细则】从历史传统、时代背景两个角度作答,其中历史传统角度:“工商食官”1分。

时代背景角度:政治上“地方势力膨胀,加强中央集权”1分;经济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重农抑商”1分。

满分共4分。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答题情况】(1)学生得分情况:多数学生得分在1—3分之间。

(2)存在问题: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把握不住要点,如多数学生不能从历史影响角度分析,答不出“工商食官”政策影响;概括能力不高,照抄材料;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对“盐铁官营”政策内涵理解不深,导致答题方向不明;脱离材料,背诵教材知识;语言不规范。

【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提高多角度、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清答案的逻辑关系,避免答题中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2)重视历史概念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试题中出现的新概念。

(3)重视引导学生提升史料处理能力、概括能力等学科能力、学科素养。

(4)要求学生使用科学、规范语言答题。

16(2)阅卷分析【评分细则】变化:抑商政策松动,或政府退出直接经营,或政府较少官营经济。

(2分,任答一点得2分)影响: 促进商品经济(或工商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或税收);壮大了市民阶层(或商人政治经济空间扩大);推动了城市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5分) 【试题分析】本题抓住宋代时代特征来设计情境和试题立意,属于重点考点。

同时通过考查变化类试题,契合现代高考的对历史知识全面、辩证的考查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尤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答题情况】平均分在5.54分,主要集中于4分、6分、7分。

主要问题:(1)表述笼统不具体,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如:变化方面,回答宋代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影响方面,回答推动了宋代发展。

(2)影响方面,不根据材料与设问作答,照搬教材结论,甚至超出时间阶段,如:回答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宋代资本主义萌芽是部分学者的观点,但主流观点是明清出现);【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的逻辑关系答题,比如本题,最直接的影响先是工商业与商品经济,之后是政府收入,再是商人阶层,然后城市发展,最后再是思想科技以及政治科举制等发展线索,经济方面影响比较直接,科技文艺和政治方面较偏远。

---高三二模文科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高三二模文科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20XX高三二模文科历史试题分析报告瑞安十中历史备课组一、试题特点:试题紧扣《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核心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特点,关注记忆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刻性。

整卷总体阅读量不大,选择题题干简洁,短小精悍,直接陈述题有T14、T16、T20三道,同时注重引入图片、时间轴、图表、地图等形式材料创设新情境,总体难度适中,试题基本没有跨模块,即只要掌握某一模块知识,就能做出正确选择判断。

非选择题跨模块综合程度低,最大的亮点是题型创新,要求写短文如T39(3),T38(3)在创设新情境新材料下引入新视角,提出新问题,这要求学生要充分提取本题所有信息,调动已学知识,合理恰当地提取历史史实分析评价本题提出的新问题,难度大。

本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统计、各模块分值分布、通史的分值分布、考核能力目标、难度值区分度统计如下:题名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0124 3.060.760.76380.23620.760.3 0134 2.500.620.6240.3760.620.42 0144 1.970.490.49240.50760.490.4 0154 3.280.820.8190.1810.820.27 0164 2.400.600.59930.40070.60.4 0174 3.170.790.7920.2080.790.3 0184 1.830.460.45710.54290.460.6 0194 2.610.650.65220.34780.650.59 0204 1.010.250.25150.74850.250.34 0214 2.780.700.69570.30430.70.49 0224 1.740.440.4360.5640.440.44 0234 2.000.500.50060.49940.50.48 38-110 4.660.4700.06110.470.25 38-28 4.070.510.01060.04470.510.3 38-38 1.640.210.00240.40190.210.2 39-19 4.080.450.02470.10110.450.34 39-28 2.980.3700.03880.370.18 39-39 5.100.570.00120.05410.570.24二、瑞安十中学生答题失分原因及表现:表六:瑞安十中20XX高三二模文科历史各小题分析报告题名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0124 2.990.750.74780.25220.750.380134 2.850.710.7130.2870.710.380144 2.330.580.58260.41740.580.220154 3.270.820.81740.18260.820.220164 2.710.680.67830.32170.680.280174 3.410.850.85220.14780.850.250184 2.160.540.53910.46090.540.690194 2.570.640.64350.35650.640.5602040.770.190.19130.80870.190.310214 3.100.770.77390.22610.770.380224 2.120.530.53040.46960.530.310234 2.710.680.67830.32170.680.4738-110 4.630.4600.02610.460.1638-28 3.880.4800.03480.480.2438-38 1.020.1300.50430.130.139-19 4.060.450.03480.13040.450.439-28 3.160.3900.00870.390.0939-39 5.370.6000.03480.60.24客观题失分严重是T20,难度系数0.19,;主观题失分最严重是T38(3)难度系数0.13,超乎想象,T20失分原因:(1)学生思维定势,选A占48.3%。

天津市五区县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天津市五区县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下营中学蓟县二模历史试卷分析分析人:魏秀玉本次考试总体情况如下:应考人数60人,实考人数56 人,平均70.48 分,最高96分,最低28分(张晶参加自主考试,在学校等成绩,只答了选择题,大题一字不写),及格42人。

历史分析如下:以高三6班为例,共有28人交卷。

第1题:24人正确,得分率86%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属于原因类选择题,问题是“导致儒学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最主要原因是()”,此题,有4个同学选错,主要是因为基础不牢,审题不清。

在具体分析问题是缺少比较,不能找到最佳选项。

第2题:21人正确。

得分率75%此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

题干中描述“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这反映出()”,有同学选的是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或C选项小农经济的形成,而牛耕技术得到推广,小农经济的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

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

第3题:22人正确,得分率79%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化。

题干中描述乾隆帝命人编修《四库全书》并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乎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内容相当。

这说明《四库全书》在编纂中()。

此题的迷惑项是B传播了先进知识摒弃了陈腐文化。

但是我们通过多题干中的材料,只说《四库全书》包括政治、宗教、哲学等内容,没有体现内容的先进性。

所以说A项正确。

第4题:18人正确,得分率64%此题考查的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题干中强调,“是美的东西,也是善的,”这位哲人是指()B苏格拉底。

此题难度不大。

第5题:7人正确,得分率25%此题考查的是考查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题干说:戴高乐倡导进行扩大总统权利的政体改革。

从戴高乐的主张看,第三共和国政体的主要弊端体现于()。

此题可用排除法做:首先我们看B总统掌握行政权;C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两个选项没有问题,应先排除掉。

再看D内阁由总统任命,这说明总统权力大。

而题干要求扩大总统的权力。

既然内阁由总统任命,就应该对总统负责。

而法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

”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A.进行二次革命B.实行“实业救国”C.改造文化心理D.实施预备立宪2.有学者指出:“21世纪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不合理性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3.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A.20世纪30年代中期B.20世纪40年代中期C.20世纪70年代中期D.20世纪80年代中期4.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A.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B.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5.在某公报中,一方重申:“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国的一个省”;另一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问题的关心。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分析合肥市龙岗中学高前云上一周进行的九年级二模考试已经结束,阅卷工作已完成,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对历史这门学科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试卷基本情况1、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分析与探究题。

2、试卷特点(1)古今贯通,用当今热点话题,引出所要考查的历史知识,(2012年美国将进行总统大选,用这个热门话题引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以及中美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以此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与认识。

(2)以《考纲》为指导,试卷紧扣中考考纲,注重考查基本知识点。

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祖国统一大业、雅尔塔会议等。

(3)图文结合不单调,试卷布局合理,近年中考试卷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试卷显得美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答题兴趣。

(4)中外联系,如中美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共合作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得到的启示等。

3、有待商榷之处,辨析题的14题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和“求富”,在教学中我们讲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材料解析题16题的第二问学生不明白题意,设问是否应该更明确些,学生容易产生误解。

二、学生答题情况1、失分情况(1)单项选择题,第四题学生没有读懂题意,找不准选项。

第六题分不清选A还是选B,得分在16分和18分之间的学生较多。

(2)组合列举题,华佗名字写错,佗写成陀。

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写不出答案。

得分在五分左右。

(3)辨析改错题,失分较多的是第14题,学生找不到错处,得分在2分之4分之间的较多,没有学生得满分。

(4)材料解析题,第15题的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答不出答案,各国政要关注美国总统选举的根本原因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知该从哪方面回答。

美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知道,第15题没有满分的同学。

第16题新中国的成就,学生不明白题意,能够写出的寥寥无几。

(5)分析与探究题,第2小题中今年是开始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多少周年,学生答错的约占百分之五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不知道。

九年级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试卷分析

灵泉中(小)学 2016--2017年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二模考试分析报告撰写人:张艳强年级九一、分数段统计(优秀成绩:80分)二、试卷、答题分析1、试卷结构及试卷评价试卷总共分为两大板块,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25道,每道2分,分值50分,非选择题共四道,每道答题平均分值12左右,从试卷的总体难易度来分析,试卷偏中等,本次考试试卷最大的特点开始向中考靠拢,比如试卷26、27题,在考世界史的同时,加强了和同一时期或着内容有所联系的中国史的考查,27题面对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的考试,同时考察了中国土地政策和改革开放后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题的板块性越加明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板块化划归,归类。

使学生更加准确的加强板块性内容的综合复习,把握好中考答题方向。

2、答题质量分析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本次参考31人,90以上2人,80分以上6人,平均分62.2,及格率21人,不及格人数10人,40分以下7人。

最高分94分,最低分11分。

选择题失分较多,本次选择题偏难,失分较多的选择题有1、6、11、14、24 满分50分,选择题的平均分在34分左右,非选择题失分较多的题目在26、27题。

失分最主要的原因在:一、题意把握不准,答题方向错误,比如26题题意问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和发展。

你只要从体制的作用对国家的影响来谈就行了,但是很多同学乱答一气,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方向就已经偏离了出题人的意图,别说得分了。

二、26题、27题开始向中考靠拢,这两道题给我们一个信息,复习时老师要注重板块化复习,比如说改革,明治维新,俄国的亚历山大改革,大化改新,王安石变法,1978改革开放等等,它出题的综合性和跨度都非常大,可能涉及七、八、九年级所学的知识。

比如26题考了美国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式、苏联的经济形式还有中国的经济形式,好多同学已经忘记八年级学的知识了,不敢答或者乱答,对于理由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失分也较多,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应用知识也缺乏灵活性。

九年级历史二模成绩分析

九年级历史二模成绩分析
2.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 学生审题严谨性与有效性,提高作答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认 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问题,不错看、不漏看。教会 学生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有计划地运用相关 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 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3.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 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 写字的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错字及时改正。
3.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 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 的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错字及时改正。
会、改革开放;
古希腊罗马文化、四大文明古国(印度);
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成就和影响;
一战、二战、苏联解体、联合国、经济全 球化;
大国关系、中国梦、科技。
二、分数段统计
分数段
一班(38人)
50分以上
0
40-49分
1
30-39分
5
20-29分
17
10-19分
15
10分以下
0
三班(41人) 0 3 4 10 18 6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必须要夯实,而 夯实基础知识点,必须从落实知识点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 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 误。同时教师要注重检查学生落实的情况,检查不光落实到 口上,还要落实到纸上,要求学生注意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 性。尤其是历史专业术语,表述一定要准确。
九年级历史二模成绩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采用闭卷考查的形式,满分60分。 1.题型: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 型,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非选择题为材料分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市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淮南市二模是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的。

二模试题的命制以19年考试大纲和说明为依据,体现了“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试卷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对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理性而科学。

较好地起到了模拟检测的效果。

从考试结果看,单科最高分95分,模拟一本线81分,本科线75 分,平均分 65.03 分,与2018年高考有较高的契合度。

一、考情分析
1.总体数据:
2.选择题数据:
3.非选择题数据:
4、考生答题分析
第一选择题。

选择题总分48分,学生平均得分为40.08分。

其中,得分较低的26、27、28、33、35题。

问题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思路不清楚,对题干中出现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准,二是对题肢的重视程度不够,题肢关键词审读不清。

三是主干知识、核心考点掌握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严重不足。

四是材料阅读能力有限,很难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信息。

第二材料题分析。

第41题总分25分,学生平均得分16.11分。

答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审题不清,尤其是行为动词关注不到位。

如本题第3问材料中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搞好“自转”,又要搞好“公转”,这就要求在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时,应该冲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来入手,很多同学没有关注到这一细节,单纯的从某一方面入手,失分不少。

二是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比较有限。

概括能力差,对材料信息进行原文照抄,对同类具体的信息不能归结,依旧做罗列性的具体陈述。

三是答题规范性差,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分要点、分层次,而是写成一片;有的要点重复,即几个要点答的是同一个方面。

第42题总分12份,学生平均得分4.35分,区分度0.39属于难度较高、区分度较大题目。

此题以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切入,很好的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的唯物史观的立意要求,意在考查学生对西方近现代史的理解,要求学生精准审清题意,解读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对所拟论题加以探讨论证的能力。

试题涵盖史实宏富,时间跨度大,学生可选角度多。

本题做题步骤如下:
1、通过审题,明确该题要求学生拟定论题,而论题需要探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系。

2、回到材料,了解材料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论述。

3、选取一个自已熟悉的论点,拟定论题,调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4、答案组织尽量条理规范,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

学生失分情况一是审题不清,个别学生甚至离题万里。

二是材料阅读能力差或者基本不看材料。

三是史实运用不够熟练,迁移能力有限。

四是成文表述的能力较差,答案缺乏逻辑性。

甚至有的答案不能自圆其说。

第三选修部分总分15分,均分分别为45题8.03分,46题8.09分、47题12.82分。

三道选做题中47题选做的同学最多,平均分也最高。

第一问考查“严凤英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答案点较多,在材料中基本有呈现,学生一般是直接摘取,简要归纳。

甚至有部分学生创造性的答出了建国后“双百方针”的影响,
超出答案的范围但合情合理。

第二问考查“严凤英的优秀品质”,易于学生发挥,得分相对容易。

但也有部分答案答题规范性差,笼统作答,写成一片,毫无层次逻辑;要点重复,大网捞鱼,侥幸心理。

语言表述能力极差,缺少逻辑,遣词造句粗野生硬。

二、试题分析
1、抓纲守本,重视主干知识,基础性强。

本次二模历史试题抓纲守本,坚持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中心,将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历史学核心素养渗透其中,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题强调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如31、33、34题),这对高三历史冲刺复习思路的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第29题则把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两个热点结合起来,这样既体现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又切中了学生学习缺乏迁移的“软肋”。

第35题题以漫画的形式,从美国最近的两任总统对待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入手,考查学生对美国史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的复习和理解情况,现实感强烈。

2、立足教材,注重能力考查的和核心素养的渗透。

试题除了抓纲守本、立足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则是指向学生对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的核心素养的渗透也在其中。

如41题第1、2问,考查学生归纳和概括、提炼和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第47题,以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为切入点,很好的体现了家国情怀的基本理念。

3、关注热点问题,渗透时代精神。

试题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又非常关心热点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二模考试时又恰逢五四临近,第41题着眼于五四运动,以五四时期国人应对外交危机为切入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关注重大国策,如第41题第3问直接考察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很好的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渗透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4、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知识综合
试卷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综合特点,如12道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4道,中国近现代史4道,世界史4道,共三大,块每一大块又分别侧重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不等,无不体现综合特点,对引导学生在复习时注意专题的贯通,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5.情景创设新颖,试卷赏心悦目
试卷中除了文字叙述外,还使用了漫画、表格等形式。

如选择题第35题的漫画,第41题和42题的表格。

这种形式,既充分展现了历史学科的鲜明特色,又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表格作为背景材料和切入点,多角度地考查材料中蕴含和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和因果关系,新颖别致。

三、复习建议
1、重视研究考纲、真题
科学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和说明,深入研究历年的高考真题尤其是全国卷和海南卷。

考试大纲和说明是命题、复习的依据;教科书是命题、复习的依托和蓝本。

考试大纲和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是需要认真复习的,因为这些内容是形成学生能力的“载体”,是命题的“载体”。

要学习钻研考试大纲和说明,按考试大纲和说明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

要把考试大纲和说明与高考试题、教材、相结合,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把握和领会高考试题特点及其
变化规律,发现高考考查方向的知识点。

2、夯实基础
高考历史学科测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

没有基础知识作依托,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建议后期复习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强化对相关细节知识的理解。

3、加强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就是授之以渔,主要是思维方法和知识运用(解题能力)的培养。

对高三学生来说,主要是应考能力的培养。

应考能力主要包括:①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判断、归纳、分析、比较、评价等能力。

②思维能力:包括知识迁移、知识发散、知识创新等能力,简单说就是对知识的演绎能力。

③解题能力:包括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等能力。

如何培养应考能力,建议从以下途径入手:①典型示范: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针对各种能力要求,进行典型示范,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构建起思维模式,提高各种应考能力。

②引导提高: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教师要选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通过反复训练,逐步使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

③练习巩固:通过示范和引导两个阶段的教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自己来梳理知识,教师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再示范、引导,达到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4、关注学术前沿与社会热点。

历史学科考热点问题主要是通过历史事件辐射出来的。

因此,要注意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的程度,对热点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

所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关注热点,寻找现实与历史的关联处,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历史学科的能力测试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常常被用来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同时,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重大社会问题也常是命题的取材之处。

5、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导
本次考试反映出,缺乏解题技巧是一个制约成绩提高的瓶颈。

建议加强解题指导,审题要仔细、题目提示信息和要求要看清、答题要先理清思路再落笔、答题要完整。

另外,文科综合如何分配和把握好答题时间、对于三科的时间分配和做题的先后顺序、选修题目如何选择等也是需要加以指导的。

有些同学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前面的选择题上或者是某一个学科上,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另外后期规范化训练很有必要。

所谓规范,就是答题的规范,包括卷面的整洁、答题程序的规范、表述的规范、解题思路的严谨、字词表达的规范。

“规范出成绩”是有一定道理的。

阅卷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比较规范地使用历史术语答题,条理混乱,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很有必要加强学法指导,否则高考失分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