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8d4b69b84ae45c3b358ca4.png)
呼吸机上的湿化器调节温度显示 32~40℃为宜,若温度在32℃以下,会 使吸入气加温不足;如超过40℃,会造 成气道烫伤。
(三)防止漏气 用注射器向囊内注气, 同时用听诊器在颈部听诊,以刚刚听不 到漏气声为适宜。目前临床普遍使用高 容量低压气囊,气囊注气至达到鼻尖硬 度即可,每隔24h将气囊放气1次。
(一)妥善固定 用寸带固定好外套管 或气管套管,套管带子在颈部的松紧以 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 切开的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 管脱出,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 下气肿等并发症。
气切套管
普通气管套管
带气囊气管套管
(二)预防感染 ①定时进行空气清洁消毒。 ②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 1%碘伏涂擦,并更换无菌敷料,每班进 行1次或每天进行4次,分泌物多时应随 时消毒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30min后复查血气。对严重喉头水肿、激素治疗无效
者,应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后再行气管切开
术。应鼓励和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定时变换体位、拍
背、雾化吸入、做深吸气,必要时予鼻导管吸痰。
(八)密闭
其特点: 1.采用纸塑包装的合格消毒产品, 启封方便。 2.选用优质医用材料,设计 科学,操作方便。 3.吸痰管远端柔软, 管口圆滑,不伤及粘膜。 4.薄膜防护套 韧滑,高度密闭,具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之作用。 5.防漏气内芯结构严密,有效 防止血液,分泌物渗入防护套。
④使用一次性吸痰导管和一次性手套,以减少 交叉感染。 ⑤用2%碳酸氢纳液清洁口腔,每天4次,防止口腔 溃疡和感染。病情许可,应给予低半卧位或 半卧位,特别是进行鼻饲时及鼻饲后应给予 半卧位30~60min,防止误吸返流的危险。 ⑥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86d1a0d5bbfd0a795673a6.png)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应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及护理进展内容进行概述。
,1 保持呼吸道的温湿度,1(1 气道湿化的方法,1(1(1 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是以加温湿化空气,温度设置在32?~37?,气体相对湿度95%左右,以减少寒冷、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加温后的气体可在呼吸机管道产生凝结水,要经常清除,以免积水太多返流患者气道内发生气道感染。
另外,应注意加热器内随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不得使用生理盐水和药物,以免烧干。
警惕恒温调节失灵,导致水温骤升,引起喉痉挛、呼吸道烫伤等。
,1(1(2 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雾滴一般低于5 μm,通过吸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可保持气道湿润,稀化痰液,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杨晶等提出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2 h雾化吸入10 min,可增加黏膜用药浓度,达到局部预防、治疗感染的目的,避免了长时间雾化导致血氧分压下降现象的发生。
,1(1(3 气道内滴注湿化 ?间断湿化: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快速注入气管内,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0~120 min,每次3~5 ml,每天注入总量不少于200 ml。
在吸气末给药,引起患者呛咳,及时吸出痰液及生理盐水,可预防并控制痰液附着管壁而形成痰痂,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但由于气管内间断给药法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引起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SpO<sub>2</sub>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
但目前临床上用的较多的还是此方法。
?持续湿化: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咳嗽,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减少咳嗽次数及其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944f5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3.png)
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气道护理在临床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人工气道护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人工气道护理的重点环节人工气道护理是指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等人工气道装置插入患者的气道中,以辅助或替代患者自主通气。
人工气道护理的重点环节包括:建立人工气道、定位气道插管、气道护理、气道分泌物清除、气道处置、气道通气、气道监测等。
这些环节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非常关键,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精细化管理是指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精益化改进,以达到优化管理效果的管理手段。
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精细化管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护理技术要点,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稳定性,减少操作失误和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方法要实施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和专业标准,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作业规范。
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他们掌握了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技能。
还需要建立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系统,通过建立护理档案和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护理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实时监控,了解护理环节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数据分析和护理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四、效果观察的重点内容在实施人工气道护理中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之后,我们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
观察的重点内容包括:操作规范性、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效果、医护满意度等。
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数据和效果指标,分析和评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提供依据和参考。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课件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30cc1501f69e314332949e.png)
•病人自然坐直
•嘴巴张开
•尽可能伸出舌头, 不用说“啊”
•检查后咽结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9
Lehane and Cormack Grading分级
Grade I : 可以看见大部分的声门
Grade II : 只可以看见声门后侧
Grade III: 看不到声门,只看到会厌
Grade IV:
即使会厌也看不见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插管导丝
16
无气囊(有气囊)异形气管插管 专用于头、颈部位手术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双腔支气管插管
左侧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右侧
喉切除术气管插管
用于喉或气管手术中 气管插管不适用时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食道/气管双腔急救导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其他插管方法
• 小儿经口气管插管 • 经鼻气管插管 •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 • 逆行导管引导插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3
人工气道建立
• 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 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 • 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 塞的主要措施 • 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4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 短时间内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 • 气道梗阻 • 呼吸衰竭为机械通气提供的通道 • 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道通
气管插管 • 利于吸取口腔分泌物不易
损伤口腔粘膜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30
人工气道的固定
• 经鼻气管插管 • 除用胶布固定颊部外 • 加一边带固定在头部 • 防止脱管,每班记录气管
插管留置刻度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PPT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cf56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2.png)
定期检查和清理气道,确保导管通畅,对于严重堵塞的情况,可采用纤维支气 管镜进行疏通。
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患者舒适度是一个重要考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生 理状态。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和型号,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同时合理使用镇静剂和止痛 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新型护理方法的实践与推广
为了充分发挥新型护理方法的优势,需要加强实践与推广工作。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各种新型护理方法的应用技巧。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新 型护理方法的普及和应用。
人工气道清洁与消毒的新技术
人工气道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人工 气道是患者呼吸的重要通道,保持其 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关 键措施。传统的清洁与消毒方法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繁琐、效果不 稳定等。因此,探索新的清洁与消毒 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人工气道的作用
确保呼吸道通畅,保障有效通气,减少呼吸道阻力,防止呼吸道 黏膜干燥,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
维持患者生命
人工气道能够及时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患者舒适度
合理的人工气道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 其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科学的人工气道护理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呼吸道 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备自动调节、智能控制等功 能,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 自动调整参数,提高患者的舒 适度和治疗效果。
可穿戴设备
利用可穿戴技术监测患者的呼 吸、心率等生理参数,方便医 护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 化。
智能护理机器人
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e22ec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9.png)
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摘要:人工气道建立是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指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可保证气道通畅性,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气道原有解剖结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气道防御功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多项研究指出,加强人工气道管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使人工气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本文就对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危重症;人工气道;护理引言危重症患者为紧急、濒危病症,需尽早进行有效诊治,避免造成重度伤害或者死亡后果。
人工气道建立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但是,因操作、护理不当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1]。
近年来,临床对于人工气道评估、固定以及吸引等管理技术研究愈加深入,现综述如下。
一、气道评估实现有效气道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合理进行气道评估,动态、科学评估患者气道实际情况,可为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提供良好支持。
气道管理专家共识指出,气道评估包括以下方面:1、通畅情况及时评估气道的通畅性,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调整、处理,避免发生其他严重后果。
2、固定是否妥当在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伴随其体位变化,导管可能会出现移位、脱出等情况,因此,需重视固定,及时评估气道是否妥善固定,保证气道固定安全,并及时进行调整。
1.气囊压力及时评估气囊压力是否适当,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
以免气囊压力不当可能会造成漏气或气道粘膜的损伤,因此,需定期监测气囊压力,避免发生漏气或气道粘膜损伤现象[2]。
4、气道湿化气道湿化不足或者过度等均有可能影响人工气道应用效果,故需及时对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估调整。
5、痰液性质痰液量、颜色以及性状等均可反映患者病情状况,所以,需及时评估痰液的量、色及性状,加强痰液观察,便于更好掌握病情状况。
6、耐受程度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性,为确保人工气道应用安全性,需每日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及时给予镇静、镇痛处理以及约束保护措施等。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31de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b.png)
主动湿化技术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水分子直接送入气道内,以达到湿化目的。例如,使用雾化器、人工鼻、热湿交 换器等装置。
湿化技术的原理
湿化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气体中的水分子含量,使气道黏膜得到充分滋润,维持纤毛正常运动, 同时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湿化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湿化技术的应用
湿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工气道管理中,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等。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技术和装置。
新进展包括使用新型湿化器和智能温湿交换器等设备,能够更好地控制湿 化温度和湿度,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05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的研究展望
湿化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湿化技术联合机械通气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湿化技术可以改善呼吸道黏膜的功能, 降低呼吸道阻力,提高通气效果。
湿化技术联合吸痰护理
湿化技术可以软化痰液,使痰液更容易被吸出,减少肺部感染的风 险。
湿化技术联合抗感染治疗
通过湿化技术,可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湿润度,增强呼吸 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的长期效果评估
1 2 3
肺功能评估
通过评估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呼吸频率等, 可以了解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对肺部健康的影响。
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如蒸馏水湿化、加 热湿化等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湿化过度、湿 化不足或温度过高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等。
新进展包括使用新型湿化器、智能 温湿交换器等设备,能够更好地控 制湿化温度和湿度,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滞留等原因,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和肺部 感染。
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9b94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f.png)
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观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护理已经成为了重症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施人工气道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况和环节,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实施重点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和规范,更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本文旨在对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重点环节人工气道护理作为重症监护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做到精准、细致。
一方面,人工气道护理需要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运行。
人工气道护理还要确保气道的清洁和防止感染,从而减少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关键的环节主要包括:气管插管的操作、呼吸机的调节和监测、气道的湿化和吸引、口腔护理和预防感染等。
二、实施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为了提高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程序。
制定并不断完善人工气道护理的操作规范,从而使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再盲目依赖经验,而是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护理工作。
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
医护人员是人工气道护理的执行者,其技能水平和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院应该定期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对人工气道护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对人工气道护理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人工气道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4.加强团队协作和信息沟通。
人工气道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医护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及时分享患者相关的信息和护理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和采取有效措施。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6fba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f.png)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将导管置入气道以维持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
它是应用于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的管理方法。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1. 定期清洁气道导管:人工气道导管上的黏液和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影响通气。
定期清洁导管,可以采用吸痰、漱口、擦拭等方式,保持导管的通畅。
2. 气囊压力监测与调整:人工气道导管的气囊应定期监测并调整,以确保气囊的充气量符合标准。
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充气量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 固定人工气道导管: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气道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拔管的风险。
常用的方法有束带固定、颈圈固定等。
4. 防止误吸: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减少误吸的发生。
如引流吸痰、提醒患者做到嘴周清洁、避免误吸食物或液体等。
5. 定期更换导管:人工气道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6. 预防感染:人工气道导管插入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保持洗手、佩戴洁净手套、消毒仪器等。
二、人工气道的并发症管理1. 气道导管堵塞:定期清洁导管、规范咽部护理,有效预防气道导管堵塞的发生。
如果导管堵塞,可轻轻抽吸或更换导管。
2. 肺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吸痰、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使用抗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感染。
3. 吸气困难:人工气道导管的存在可能导致机械性喉痉挛,呼气时间延长。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并及时给予辅助通气。
4. 声音嘶哑:避免误吸及机械性喉痉挛,定期清洁喉、漱口,及时处理导管位置不良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声音嘶哑。
5. 纵隔气肿:过度充气导管气囊、导管位置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纵隔气肿。
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和处理。
6. 导管移位或拔管:正确固定导管,及时发现拔管或移位,并紧急处理。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PPT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55c4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e.png)
经皮气管穿刺 ★由ICU医生掌控
★不必等待手术医生及手
术间的准备
★出血减少
★减少伤口感染
★降低气管发生狭窄和疤
痕的几率
可重复使 用内套管
Q4H更换内套,避免套管阻塞,减少更换外套引起的损伤
硬式无气囊 气切套管、内管
不需要呼吸机、无吸入性危险,需永久性造口
附发音喉气切套管
适用于未使用呼吸机患者
人工气道加温、湿化不足的后果
损伤粘液纤毛转运系统 引起呼吸道炎症 引起人工气道堵塞和肺萎缩 因此,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
呼吸道粘膜纤毛及腺体功能的正常发 挥是非常必要的。
机械通气湿化方式
蒸汽加温、加湿 雾化加湿给药 人工气道内直接滴注 温-湿交换过滤器(HME) 的应用
气道湿化方法一
可调式固定翼对于 创伤、水肿、 阻塞或因肥胖
可调式 气切套管
需要调整导管进入 气管长度的患者 有很大的帮助
可冲洗气切套管
人工气道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放置 牙垫
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闭气管插管
利于吸取口腔分泌物 不易损伤口腔粘膜
人工气道的固定
经鼻气管插管
除用胶布固定颊部外 加一边带固定在头部 防止脱管,每班记录气管
目的:
★长期清除气道内 分泌物
★减少气道阻力及 死腔
★应用于需要长期 机械通气患者
准备:
★向清醒患者解释、摆 体位
★准备气管切开包、吸 痰用物、气管套管、手 术灯、抢救用物等
气管切开配合:
★吸痰 、观察 、固 定 、整理
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方法
标准外科手术
★在气管前壁切开,通 过颈前正中(第3-4环 状软骨)进入,切开 气管上段的前壁插入 套管
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a8afc79ec3d5bbfd0a74ab.png)
·92·
和持续滴注湿化两种方法:(1)间歇滴注湿化。将 湿化液用注射器滴人3~5 ml/次,1次/2 h。(2)持 续滴注湿化。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去 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 cm,以4— 6滴/min的速度滴入,注入量>200 ml/d Ll引。也有 人提倡用微泵控制滴入速度,8—15 ml/h。间歇滴 注湿化的效果与持续湿化比较,持续滴注湿化的效 果优于间歇滴注湿化,它能使气道24 h保持湿润, 用微泵控制滴速效果更好,滴入量更均匀u1。。(3) 雾化吸人。常规每4 h 1次,加人相应药物进行雾化 吸人。徐春玲等¨21改良气管切开雾化吸人管喷头 的制作与应用。制作方法:(1)剪F输液器莫非氏 滴管下1/3部分作为喷头,保留输液管7 em(与硅 胶气管套管等长)。(2)将麻醉插管接头的细端嵌 接于硅胶管的一端。(3)将硅胶管另一端套人莫非 氏滴管内。将药物配好后装入雾化吸入器药杯内, 旋紧杯盖。取下雾化吸人器原带的扁喷头,将用莫 非氏滴管制作的喷头的粗端套入射管,将射管上方 的氧气管与氧气装置连接。打开氧气开关,将氧气 流量调至5 L。看到有雾气喷出后,将喷头插入气 管套管内,即可由患者或家属手持雾化吸人器进行 雾化。用毕,将喷头作为医用垃圾处理,其余部分用 1 000 mg/L有效氯浸泡20 min,再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晾干备用。
湿化液吸人人工气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2~37 ℃,不能低于20 cc,不能高于40℃。吸入气体低于 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 引起应急性反应诱发哮喘;吸入气体的温度高于40 ℃可造成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可 能会灼伤局部黏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 在95%~100%。 6.3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6.3.1湿纱布覆盖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直 接覆盖于人工气道口的方式存在误区,湿纱布应做 成罩状。置于距人工气道口一定距离,湿化充分又不 会减少有效通气面积,且吸痰时不必反复取走湿纱 布,从而减少污染。卢丽华∽3等设计了一种气管切 开患者专用湿化罩,湿化时用小喷壶向纱布上喷洒 湿化液,避免外源性污染。 6.3.2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 管口沿导管内壁滴人。临床上可采用间歇滴注湿化
人工气道管理护理进展共37页文档
![人工气道管理护理进展共3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1ad410f25c52cc58ad6be32.png)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ຫໍສະໝຸດ 谢谢!人工气道管理护理进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dcb08bf7ec4afe04a1dfda.png)
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摘要: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
本文就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行分析,介绍人工气道固定、气囊压力、吸入气体加温与湿化、气道内吸引等问题的研究。
提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随时掌控导管气囊压力,必要时清除气囊与声门之间的积液,防止误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湿化方法,利用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式吸痰法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
关键词:人工气道管理;气囊管理;气囊湿化Abstract:artificial airway is a gas channel established by inserting the catheter through the nose / mouth into the trachea or tracheotomy. It is an emergency measure for the rescu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f artificial airway fixation,air bag pressure,inhalation gas heating and humidification,airway attraction and so on. This fixation method in the clinical work should choose according to patient characteristics,ensure nursing safety under the premise of increasing patient comfort;control catheter balloon pressure at any time,evacuation of the effusion betweenthe gasbag and the glottis when necessary,to prevent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wet method;choose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uman body,the use of closed suction with the improved method of sputum suction and effective removal of airway secretions。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84d2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5.png)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和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提高 其认知水平。通过教育宣传,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人工气道 的重要性、日常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应对技巧
教授患者和家属应对人工气道相关不适的技巧,如深呼吸、 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掌握应对不适的方法,提高其自我 调节能力。
04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呼吸道堵塞的预防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定期进行吸痰护 理,合理使用气道湿化装置,避免过 量分泌物的产生。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
如发生呼吸道堵塞,应立即进行吸痰 或重新插管,解除呼吸道梗阻,同时 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次发 生。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气囊破裂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检查气囊完整性,如发生破裂应及时更换,同时注意调整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大或过小。
促进康复
康复训练能够加速患者的 康复进程,使患者早日回 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步骤
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呼
吸肌力量和肺功能。
排痰训练
通过有效咳嗽、体位引 流等排痰方法,促进呼
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 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
跑等,增强身体素质。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 支持,减轻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
评估指标
包括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 况等,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状况。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康复进展和预后情况,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长期护理
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患者,应提供专业的护理服 务和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止.
始 ,直 到 吸 气 时 听 到 少 量 漏 气 为 止 .
2.然 后 抽 出 0.5m l 气 体 ,可 闻
少量漏气声.
3.再 注 气 ,直 到 在 吸 气 时 听 不
到漏气声为止.
优 点 1.不 易 发 生 误 吸 .
1.避 免 气 影 响 潮 气 量 .
误吸或食物向气道内反流。
气囊的管理—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目的:可降低机械通气病人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率,延缓VAP的发生时间, 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
方法:使用简易呼吸器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 原理:在病人吸气末呼气初时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插管与
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至口咽部便于清除。
周 围 有 一 向 上 的 气 流 ,可 将 流 向 肺 内
的痰液咳出.
2.减 少 了 潜 在 的 气 道 损 伤 (与 MOV 相
比)
缺 点 比 M LT 易 发 生 气 道 损 伤 .
1. 对 潮 气 量 有 影 响 .
2. 易 发 生 误 吸,气 囊 周 围 滞 留 物 渗 入 肺 内
气囊的管理—放气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湿化过度; 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
冲洗——表明气道湿化不足; Ⅲ(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
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尤其对哮喘 病人要注意。
三、气囊的管理
➢ 作用: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止反流 ➢ 类型:高压低容、高容低压、等压气囊(Bivona充泡沫套囊) ➢ 气囊压力CP:〈20mmHg
气囊的管理—充气
气囊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最小漏气技术(MLT) 不论使用MLT或MOV,气囊的 压力(CP)要保持在20mmHg 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 受的最大CP范围
2.位置: 气管插管(ETT)深度: 经口: 门齿22土2cm 经鼻: 鼻孔27土2cm 气管导管距隆突2-3cm
二、管路固定
(一)气管插管的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胶布固定法、绳带固定法、支架固定法、 弹力固定带法 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每12小时做口护一次, 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 另一侧,以免长期压迫引起口角溃疡、糜烂。若口腔内分 泌物浸潮固定胶布,随时更换重新固定。
二、管路固定—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段绕过颈后,在颈部 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 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 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 止脱管发生。
气管插管UEE的处理 判断是否拔管→插管明显脱出→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呼吸机持续低压报警→气囊充气下有呛
咳反射或有声音发出→确定脱管→立即通知医生→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准备抢救用物 若脱出《6-8cm→重新插回气管插管
若脱出》6-8cm→放气囊拔出插管 警告:不得私自回纳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UEE的处理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步骤: 1.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2.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 1.同MOV。 2.然后抽出气体,从0.1开始,直到在吸气 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现在:按需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吸引不畅、听诊有啰音、气 道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吸痰指征分为:客观情况、病人、护士三方面。
1.客观情况包括:“气道压力报警”、“SpO2下降”等; 2.病人方面包括:“病人主动要求”“病人咳痰无力”; 3.护士方面包括: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听诊、血气指标、胸部X等)
导致: 1.一些上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如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和部分内防御功
能;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均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些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所以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细致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二)
1.护理内容:人工气道的固定、气囊压力的监测、 人工气道湿化、 气道的清理技术、 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等
名称 最小闭和容量(MOV)
最 小 漏 气 技 术 ( M LT )
定 义 气 囊 充 气 后 ,吸 气 时 无 气 体 漏 气 囊 充 气 后 ,吸 气 时 有 少 量 气 体 漏 出 .
出.
步 骤 1.将 听 诊 器 放 于 气 管 处 ,向 气 1. 同 前 .
囊 内 注 气 ,直 到 听 不 到 漏 气 声 2. 然 后 抽 出 气 体 ,从 0.1ml 开
四、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气管内滴入
1.是一种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前抽吸2-5ml生理盐水注入气道,可迅速降低痰液 泡沫的表面张力,从而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吸出
2.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管内滴注生 理盐水往往会造成气道壁上细菌移位,而增高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对病人不但没 有明显的有利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有害作用和潜在的危害;
五、人工气道的净化技术
1.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因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降低, 使咳痰能力丧失。 2.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重要方法,是气道管 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3.吸痰是一行极为重要的护理,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 控制感染极为重要。
五、吸痰
过去:适时吸痰——常规2h观情况吸痰一次,多项文献证明更易误伤血管,不必要的刺激反而 使分泌物增多;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等
➢ 严格掌握吸痰时间,以免加重病人缺氧。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秒,动作轻柔,不可带着负压 进入ETT,鼓励患者自主咳痰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吸痰超过3次或持续时间过长,SaO2会降 低甚至出现窒息、气道损伤。
吸痰注意事项(三)
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性状及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黏稠度 分为三度:
若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若气管切开伤口未形成窦道时(即术后48h),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立即请耳鼻喉科
医生会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再切开用物准备 配合做气管切开 若窦道已形成,给予充分吸痰,放气囊,回纳气管切开管,并重新固定 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切开位置。 警告:不得私自回纳气管插管!
概念:通气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指机械通气超过24 小时发生的肺炎,是由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防御功能受损,并暴露于大量潜在的病 原菌之后所发生的一种肺炎。
常见危险因素
雾化器储 水罐污染
高龄
口咽部定植 细菌下移
应用抗菌药物 和制酸剂
吸痰注意事项(一)
➢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5cm,粗细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或略小 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
➢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根吸痰管只用于一次吸痰; ➢ 负压大小: 成人-100到-120mmHg ➢ 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 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碗/瓶应分别注明“口鼻腔”、“气管内”的字样,不能交叉使用,
四、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正常的上呼吸道黏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 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保证充分的呼吸道温、湿化非常重要
四、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蒸汽加温湿化
气道温度:32 ℃ -37℃ 气道湿度:100% 湿化器类型:带加热导线 湿化量:>250ml/天
3.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推荐,不应在吸痰前常规应用盐水。
四、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人工鼻(温-湿交换过滤器)的应用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HME)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 细孔网纱结构的装置,使用时一端与人工气道连接,另一端 与呼吸机管路连接。 其作用原理是:当气体呼出时,呼出气体内的热量和水分保 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 人工鼻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 危险性,降低院内感染率。
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
➢ 患者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 ➢ 及时吸引上呼吸道分泌物 ➢ 采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 正确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 无菌吸痰技术,“视气管如血管” ➢ 及时倒弃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防止返流入患者气道 ➢ 有效的气道湿化 ➢ 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湿化液每天更换、 湿化罐每周消毒灭菌。
谢谢!
谢谢各位的聆听
气囊的管理—放气指征
➢ 重新调整气囊压力时 ➢ 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 ➢ 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 允许病人发声(气管切开)
气囊的管理—放气方法
充分吸引气道和口腔分泌物 两人配合: 〈1〉降低床头
简易呼吸器
〈2〉一人放气 一人同时进行气管内吸引
气囊的管理—放气的注意事项
放气囊时必须应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患者进食时,充气囊不宜采用最小漏气技术,而应将气囊充分充气,并让患者半卧位,以免
1
概述
2
管路固定
3
气囊的管理
4
呼吸道的温湿化
5 人工气道的净化技术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7 健康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