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外国语学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外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之五】
重视教学反思,加速教师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教师成长
1.什么叫教学反思
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至少告诉人们,反思性教学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讲得通俗一点,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的特征:
第一,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既可以是个人经验反思,也可以是群体性(教研组)教学反思。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界的实践行为。
第二,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这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三,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教学反思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2.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由境界。
3.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一般有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两种。
纵向反思,就是教师从时间维度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表现为:
(1)“课后思”:一场课下来或者是听完一堂课、一场报告后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教学
日记或心得体会,这对教师的成长、成熟是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4)“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进行反思。
横向反思,则是教师主体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理论的与实践的,将理论努力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去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向他人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将外出听课、研讨交流等活动作为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以优秀教师的课或教学案例来对照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避免重犯他人的教学失误和不当,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合理、更科学、更经济有效。
4.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是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通过对反思日记这一工具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提炼,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自身成长。
二是群体面对面交流讨论。所有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
三是迅速崛起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Blog,成为很多教师反思的最爱。也让群体反思成为可能。尽管Blog中的反思日志随意性较大,有些只是只言片语的随笔,但有些也是长篇大论,一针见血。其反思的角度、质量、深度,让发起人、参与者不得不心服口服,观点不得不认同。同时,各种观点、思想经过交流、碰撞也将变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有价值。
5.教师成长的过程
从教师成长的过程来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适应期:这一阶段的青年教师的基本需要属于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他们刚从“我是学生”转变为“我是教师”,从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希望社会认同,职业的稳定,归属于学校集体,成为一个合格教师。这一过程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适应性强的教师,时间会短些。
(2)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希望继续进修,深造,再当一次学生,以图获得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的提高,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成长点,努力进修,加强自我教育,为迅速有效的成长打下扎实的思想业务基础,力争脱颖而出。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有的教师可能一辈子走不出发展期,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这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的关健期。
(3)成就期:这一时期教师的心理需要是成就需要,发挥潜能,形成特色,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孜孜不倦,乐此不疲,需要领导和主管部门大胆使用,实现进一步发展,满足成就需要。
(4)贡献期:这一时期的心理需要完全是一种高尚的心理需求,是希望努力地传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教学法方法。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
从课堂教学的水平来看,又可以把课堂教学分为“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三重境
界。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底线,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被视作是失败的,甚至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所以,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以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和“无效”等有悖于我们的教育追求和教学规律的行为和做法,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保证使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提高和收益。
“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高效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想和现实追求。
“魅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魅力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而且它还不仅仅是从效率和效果层面上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有“人格”、“个性”、“艺术”、“科学”、“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和体现。“魅力教学”的魅力首先在于执教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凝聚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其次在于课堂教学彰显师生“个性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课堂迸发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再次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精妙的“艺术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向心力。另外,“魅力教学”的魅力还在于课堂教学合乎学生认识规律所产生的“科学魅力”,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而产生的“创新魅力”,更在于能够使师生得到共同进步和提高的“发展魅力”。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学反思是一种自觉性的行为。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教学反思是一种超越型的行为。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教学反思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通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甚至上升为一种指导实践的理论力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亦将不断更新、递进和丰富。正是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更趋成熟,教师才得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更高阶段过渡,由“新手”到“专家”,由“一般”到“优秀”,实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