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合集下载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1、什么是爬坡车道?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Ⅱ导入新课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

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一、视觉分析(一)视觉分析的意义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

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三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三

复习题三简答题1、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地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汽车在转弯过程中,其行驶轨迹是一条曲率连续变化的轨迹线,它的形式和长短则随行车速度、曲率半径和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快慢而定。

从安全角度出发,缓和曲线的合理设计有利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致偏离车道,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从一曲线过渡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的曲率成正比。

从直线驶入圆曲线,如果不设置缓和曲线,其曲率会产生突变,在一定的车速情况下,乘客就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设置了缓和曲线,其曲率是直线到圆曲线逐渐过渡的,离心加速度的过渡也是逐渐的,乘客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道路路线在弯道上要设置超高和加宽,从双面横坡过渡到单面横坡,和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加宽宽度,这一过程变化一般是在缓和曲线长度内完成的。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圆曲线与直线相连接,其曲率是突变的,在视觉上有明显不平顺的感觉。

设置缓和曲线以后,线形连续圆滑,增加了线形的透视美,同时驾驶人员也会感到安全。

2、简述道路外业勘测常规定测一般由哪些作业组组成?答:导线布设一般要求尽可能接近路线位置,根据视察中拟定的路线走向,在控制点间进行布设,在平原区以尽量接近两点间的直线布导线,但根据地物地貌情况可作适当的偏离,在丘陵区,应综合考虑纵坡与平面线形布设导线,导线常有一定的起伏和折转,在山区,主要以纵坡控制,使导线纵坡接近平均纵坡,使平面有大致的平顺性。

水准测量工作,一是设立水准点,并进行标平测量,二是沿导线中线,对所有控制地形的加桩进行中平测量,也可用经纬仪作视距高程测量。

横断面测量,要求对导线中桩逐桩进行测量,在有挡土墙等人工构造物段应加测横断面。

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大中桥桥位和需要处理的地质病害地段,必要时应沿导线两侧大约100—150米范围内测绘地形图。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与要求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与要求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的线形状况是指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

线形设计首先从路线规划开始,然后按照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进行,最终展现在驾驶员面前的平、纵、横三者组合的立体线形,特别是平、纵线形的组合对立体线形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动力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特别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一)组合原则平面与纵断面组合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二)组合方式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a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如图所示,宜将竖曲线的起终点,放在平曲线的缓和段内;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和流畅的效果。

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忌不能形成多而小。

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c当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不宜重叠,或必须增大平、竖曲线半径。

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不得与反向平曲线拐点相重合,以免失去引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

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a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直坡段相配合,对双车道公路能提供超车方便,在平坦地区易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调,驾驶员易疲劳。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理1、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避免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3、选择合适的合成坡度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注重道路与其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能引导视线的作用。

二、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必须注重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

而当计算车速小于或等于40km/h时,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规定的限值,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理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大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下图表现了平曲线和竖曲线相互重合的透视形状。

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而流畅的效果。

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使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也要注意大而平缓,切不能使另一方变化过多。

因为这种线形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的情况,使得线形看上去非常别扭,失去了视觉上的均衡性。

3、暗、明弯与凹、凸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

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舍近路、坦坡不走,而故意绕弯、爬坡的感觉。

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在坡差不大时,矛盾不显突出。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是指设计公路平面布置时,根据道路的特定需求和周边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公路的纵坡、水平线形及曲线形等要素的组合方式。

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舒适性、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变化、交通安全、通行能力、视距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保障行车的舒适性。

同时,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还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因素,使公路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

在实际设计中,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比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乡村公路等。

不同道路类型的设计要求和要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舒适性、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建设更优质、更便捷、更安全的公路网络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和框架,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首先,本篇长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的整体安排。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详细介绍了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相关要点。

结论部分则对正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会概述本篇长文的主题——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以及与该主题相关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有条理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正文部分是本篇长文的重点,会详细介绍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要点。

路线设计PPT课件

路线设计PPT课件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缓和人体感到的离心加速度的急剧变化,且使驾驶员容易做到匀顺地操纵方向盘,提高视觉的平顺度,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缓和曲线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条件 《标准》规定: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S3′为对向车行驶的距离,按 t 2 的三分之二时间确定。
式中: V′— 对向汽车行驶速度(Km /h)。
行车视距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标准如下表。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停车视距(m)
缓和曲线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 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
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 使汽车平顺地由直线段过渡到到圆曲线段,并对离心力的增长有一定的限制; 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的必要时间以利驾驶员顺适地操纵放向盘; 满足道路设置超高与加宽过渡的要求。
第一节 平面线形
一、 直线
二、 圆曲线
三、 缓和曲线
四、 行车视距
五、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2.弯道部分的特别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 3.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以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4.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摘要:本文对在实际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线形结合时应该遵循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线型组合,设计原则前言在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纵断面线形配合不好,不但有碍于行车舒适等优点的发挥,而且会加剧视觉不良,造成行车上的危险。

平、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很好的配合,通常无须增加造价就能提高公路的品质,安全和完美线形,并有助于保持连续、匀速行驶。

1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 4) 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 平纵线形组合方式及注意问题2. 1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中视景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和超车频繁,在组合时一般应避免这种情况。

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 如交叉口) ,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为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设计时可用划行车道线、标志、绿化、注意与路旁建筑设施配合等方法来弥补。

2. 2 平面直线与纵段面凹形竖曲线组合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由于纵断面上插入了凹形竖曲线,因此线形不再生硬、呆板,而且给予司机以动的视觉印象,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避免采用较短的凹形竖曲线( 一般以大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的3 - 4 倍为宜) ,以避免产生折点。

( 2) 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注意不要插入短直线。

若能将两凹形竖曲线合二为一,则会具有更佳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

A为回旋线参数,R2 为小圆半径(m)
R2 0. 2 0 .8 R1
D / R2 0.003 ~ 0.03
4、凸型
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径相衔接的组合,如图5-4
回旋线参数及连结点的曲率半径应满足最小回旋线参数、圆曲 线最小半径的规定
(五)复合型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如图5-5。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 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3、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 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实际应用中,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 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 在圆弧段之内。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位臵可不受 上述限制;若做不到平、竖曲线较好的组合,宁可把二者拉开相 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一)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纵断面设计要点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纵断面设计要求为:保证行车的平顺、安全及汽车运输的经济, 使道路建筑费最低,路基和构造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纵断面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坡长限制、 坡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等)。 (2)纵坡应均匀平顺。纵坡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 变坡点处尽量设臵大半径竖曲线,尽量避免极限纵坡值;缓和 段配合地形布设,垭口处纵坡尽量放缓;越岭线应尽量避免设 臵反坡段(升坡段中的下坡损失)。 (3)平面上直线路段不宜在短距离内出现凸凹起伏频繁的纵断 面线形。 (4)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即应考 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 来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确保空间布局 合理、流线顺畅,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和心理需求。
美学性
可持续性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重美学表现,通过 线条、色彩、材质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 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
设计应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材 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要点
空间布局
积水对道路造成影响。
节约工程量
竖曲线设计应尽量节约工程量 ,减少土方开挖和填筑量,降
低工程造价。
考虑景观要求
竖曲线设计应考虑景观要求,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道路
的美观性。
04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
功能性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保持整体风格和元素 的统一,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协调。
平曲线类型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应用场景,平曲线可以分为圆弧形、抛物线形、椭圆线 形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平曲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竖曲线定义
竖曲线定义
竖曲线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曲线,通常用于建筑物、山体 等物体的设计。竖曲线的设计可以改变物体的高度和形状, 以达到特定的功能和视觉效果。
竖曲线类型
路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和车辆类型,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以提高路面 的耐久性和防滑性能。
优化竖曲线设计
坡度与坡长
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以降低车辆行驶的阻力和提高排水性能。
竖曲线半径
选择合适的竖曲线半径,以平衡视距和道路线形的美观性。
视距与净空
确保足够的视距和净空,以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优化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道路勘测设计A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A及答案

期末考试卷(A 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得分适用专业交通工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间长度一.填空题(本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面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3、对于公路净高的要求,我国规定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的净高为 ,三、四级公路为 。

4、公路线形设计时,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 时,同向圆曲线之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 为宜;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 为宜。

5、我国《标准》规定不同的摩阻系数,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三种最小半径,分别是 , , 。

6、最小坡长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 的行程为宜,在高速路上, 可满足行程及几何线形布设的要求,在低速路上取 。

7、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螺旋展线。

8、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高速公路的最大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为( )。

A.60km/h B.80km/h C.100km/h D.120km/h2、基本型平曲线设置,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长度之比宜为( )。

A.1:1:1 B.1:2:3 C.1:2:4 D.1:3:13、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

A.60000~80000辆B.25000~55000辆C.65000~90000辆D.60000~100000辆4、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

A.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B.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倾覆现象C.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同时发生D.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发生的次序无法确定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保证的行车视距为( )。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第三节竖曲线设计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

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

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

其基本方程为:若取抛物线参数为竖曲线的半径,则有:(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计算图示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通过推导可得:2、竖曲线曲线长:L = Rω3、竖曲线切线长:T= TA =TB ≈ L/2 =4、竖曲线的外距: E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R—为竖曲线的半径,m。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1)缓和冲击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

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3秒钟。

(3)满足视距的要求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竖曲线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的视线。

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2.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1)缓和冲击: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重量增大;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当重量变化程度达到一定时,就会影响到旅客的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悬挂系统。

(2)前灯照射距离要求对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路段,在夜间行车时,若半径过小,前灯照射距离过短,影响行车安全和速度;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上有许多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D )。

A.L=R/ωB.L=RωC.L=R+ωD.T=1/2LE.T=L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是(ADE )。

道路勘测第4章 纵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第4章 纵断面设计


三、高原纵坡折减
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
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
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 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
2.《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
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
则 Rmin
V 1.2
L min
3.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
4.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3秒行程 。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定义:
第三节 竖曲线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 称为竖曲线。
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
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差代替, 用ω表示,即
ω=α2-α1≈tgα2- tgα1=i2-i1
i3 凹型竖曲线 ω >0 α i1
1
i2 ω
凸型竖曲线
α
4.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 方——即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 满足最小纵坡要求,最小填上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6.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 和缓、避免产生突变。
7.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临界状态:下滑力等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Gsinα=Gk
因为sinα tgα= i,则纵向滑移临界状态条件:

道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探讨

道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探讨

标准》 对于平纵线形组合 设计 有如 下要求 : 当道路 的设计 速度不 3 交通 安 全对 平纵线 形组 合设 计 的要 求 汽车行驶在道路上 , 驾 驶员 通过视 觉 、 运 动感 觉 以及 时间变 小于 6 0 k m / h时 , 必须 重视 线形平 纵组 合 的合 理性 , 尽 量 满足 线 形连续 、 指标均衡 、 视觉 良好 、 景观协 调 、 安 全舒适 ; 当道 路 的设计 化感觉来判断道路 线形 。驾驶员 感受 到 的是 道路 三维 立体 线形 速度不大于 4 0 k m / h时 , 则首 先保 证行 车安全 , 然 后在 条件 允许 的综合效果 , 而非平 面或纵 断面的单一 因素 。因此平 纵线形 组合 设计的优劣 , 对 视觉诱 导起重 要作 用 , 任何 导致视 觉 中断或 扭 曲 范围 内尽量做到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 减 轻和避免 不 良 组合 。 的线形组合都可 能导致 交通 事故 的发生 。在 进行 平纵 线形 组合 1 平纵 线 形组合 设计 的基 本原 则
2 ) 重 视平 、 纵线形指标的均衡协调 性。这与道路 立体线形 的
平顺 性 及 工 程 费 用 息 息 相 关 。
车方 向但行车速度 又过 高 而造 成交 通事 故。平 面设 计 时尽量 少 采用或避免 在
破 坏了线形连线性 , 往 往诱导驾 驶员产 生错觉 , 是 3 ) 应 采用合理的合 成坡 度 , 保证行 车安全 和路面排水 。合 成 不 同程度扭 曲, 道路上的事 故 多发处 。尤其 是 高速 行 车时 , 驾 驶 员更 易 出现 错 坡度过大 , 可能产生急弯 和陡坡 的组合 , 威 胁行车安 全 ; 合 成坡 度 觉, 公路 轮廓是 驾驶员判 断行 车方 向 的主要 因素 , 因此 需特别 注 过小 , 易造成路 面积水 , 行车时溅水成雾 , 同样存在行车危 险。 4 ) 充 分利用道路 的周 围环境 减轻驾 驶员 在行 车过程 中的疲 意平纵线形 的配合及形成 的视觉效果 。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六.避免急弯与陡坡的不 利组合。
七.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 与缓和曲线重合。
平、纵线形组合与 景观的协调配合
内容: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 人造景观设计 线形与景观的配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绕避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区、
文物保护区。 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
然地融为一体。
3.可采用 修整、植草 皮、种树等 措施加以补 救。
驾驶者的周界感随 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标题
V=72km/h时, 驾驶者视角在 ±30~40°的范围,
添加标题
V=97km/h时, 视角< ± 20°
添加标题
97km/h时,关 注中心而不顾两 侧。
4.视觉分析方法
一.道路透视图:是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 二.作用: 三.判断立体线形是否顺适, 四.有否易产生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 五.路旁障碍是否有妨碍视线。 六.若存在上述缺陷则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然后再绘出透视图分析研究,直至满意为止。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
适用条件及要求:
2
V设计≧60km/h时,必须注重平、纵
的合理组合;
3
V设计≦40km/h时,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避免和减轻不利组合。
4
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5
在视觉上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
视觉的连续性。
6
保持平、纵线形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
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7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 护
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
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 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 一化,将绿化视作引导 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 造环境的一种技术措施 进行专门设计。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 折线。平面确定后,地面线自然就唯一的确定下来。反映 了路线中线处的地形起伏情况。 设计线: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由设计人员确定 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形,反映了路线的起伏变化 情况。由直坡段和竖曲线构成。
坡度=两变坡点高差/平 距 直坡段 坡长:两变坡点水平距 离
2、道路阻力 (1)滚动阻力 汽车的轮胎具有弹性,所以当车轮滚动时,轮胎会连续反复 地发生变形。车轮轮胎的变形属弹塑性体的变形,导致能 量损失。 (2)坡度阻力 汽车在坡道倾角为α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 方向的分力为Gsinα,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 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






3、《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 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 近5.5%为宜。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 为宜。 在任一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城市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对于海拔 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0.5% ~1.0%。
4、最小坡长 (1)理由: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

影响行车平顺性;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
几何条件的要求。从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 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最短长度。
(2)《标准》和《城规》规定,各级道路最短坡长应按表 3-14和表3-15选用。在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的匝道以及 过水路面地段,最短坡长可不受此限。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
平坡为0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题库(题库版)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题库(题库版)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题库(题库版)1、填空题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和C型等六种形式。

正确答案:S形、卵形、凸形、复合形2、单选《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A、各种地形的路(江南博哥)线B、三、四级公路路线C、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D、高原地区正确答案:C3、问答题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正确答案:1,若平均纵坡度较大,汽车上坡用低档时间较长,易引起汽车马达“开锅”。

2,下坡时候,汽车较长时间加速,为保证安全必须频繁制动,这样会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掉制动片从而造成车祸,3,为使行车便利安全,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以及缓和坡段的规定。

4、单选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设置一处开口。

A.1km;B.2km;C.3km;D.4km正确答案:B5、填空题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正确答案:克服离心力6、问答题变速车道的布置条件如何?变速车道有什么作用?答:正确答案:变速车道的布置条件: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变速车道是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加速车道是为了使车辆在进入主线之前,能安全地加速以保证汇流所需的距离而设的变速车道。

减速车道是为了保证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能安全减速而设置的变速车道。

7、填空题《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和()。

正确答案:极限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8、填空题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称为()。

正确答案:越岭线9、填空题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

正确答案:小半径、拐点10、问答题超高设计中,无中间带道路绕道路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时如何过度。

正确答案:先将外侧车道绕道路中线旋转,待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1、什么是爬坡车道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Ⅱ导入新课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

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一、视觉分析(一 )视觉分析的意义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

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当车速再增加,驾驶者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三)视觉评价方法所谓线形状况是指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在汽车快速行驶中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

设计者通过公路透视图评价线形组合是否顺势流畅,对易产生判断失误和茫然的地方,必须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

二、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一)组合原则平面与纵断面的线形组合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感,研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公路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者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的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断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

反之亦然。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这样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 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平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愈周全。

设计速度≤40Km/h 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运用线形要素最小值,在条件许可,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期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组合方式1.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一般要求:(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这种组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竖”。

若平竖错位,只要错开位置不大于平曲线上,则认为是可以的,半径大时可不受此限制。

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而流畅的效果。

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且使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特别是凹形竖曲线处车速较高,二者半径更应该大一些。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根据德国研究结果,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米时,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

平曲线和竖曲线中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

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

(3)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悦目的。

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舍坦坡、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

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很突出。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平、竖曲线重合是一种理想的组合,但由于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这种组合往往不是总能争取到的。

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

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二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前者会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后者会使路面排水困难,产生积水。

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对凸形竖曲线诱导性差,事故率高;对凹形竖曲线路面排水不良。

3)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前者是去引导视线的作用,驾驶员必须接近坡顶才能发现平曲线,导致不必要的减速或交通事故;后者会出现汽车高速行驶时急转弯,行车不安全。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把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形象的表示为下图所示。

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若做不到平、竖曲线较好的组合,宁可把二者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4)避免在长直线或一个平曲内设置多个竖曲线。

浪形5)避免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与坡度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的组合。

6)从总体安全角度出发,尽量避免纵断面暗凹情况。

7)交叉口不应隐藏在凸曲线之后。

8)小的平曲线和小的竖曲线避免组合9)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应极力避免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形多次转向形成蛇形的组合线形。

蛇形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平面的长直线与纵断面直坡段相配合,对双车道公路能提供超车方便,在平坦地区易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调,驾驶员易疲劳。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很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的观点上,平面的直线与一个大半径的凸形竖曲线配合为好,与一个凹形竖曲线相配和次之;在直线中较短距离内两次以上的变坡会形成反复凹凸的“驼峰”和“凹陷”,使线形视觉效果既不美观也不连续,使驾驶员的视线中断。

因此,只要路线有起有伏,就不要采用长直线,最好使平面路线随纵坡的变化而略加转折,并把平、竖曲线很好的组合。

但要避免教师元一眼就能看到路线方向转折两次以上或起伏三次以上。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组合时应注意1)平面长直线配纵面长坡时,线形单调、枯燥,容易使司机疲劳和超速行驶。

2)平面直线上短距离内纵面多次变坡,有隐蔽路段,同时影响夜间行车前灯照射。

3)在平面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4)在平面长直线上不能设置陡坡及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5)在平面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凹暗、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

长坡配长直线长直线内多次边坡锯齿形路段暗凹路段3.平、纵线形与景观的协调(1) 应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

尤其在规划和选线阶段。

(2) 在选定路线时,应充分地利用自然风景,尽量作到路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产生生硬感和隔断大自然。

特别是在长直线路段上,应使驾驶者能看到前方显著的景物。

(3)对道路本身不能仅把它当作技术对象,还应把它作为景观来看待,修建时要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尽量避免高填深挖。

(4)横面设计要使边坡造型和绿化与现有景观相适应,弥补填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5)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应将绿化作为诱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措施而进行专门设计。

(6)应根据技术和景观要求合理选定构造物的造型、色彩,使道路构造物成为对自然景观的补充。

三、平、纵线形组合形式、特征和注意问题(1)-(3)是垂直平面内的线形类。

( 1 )平面上为直线,总面上也是直线------构成具有恒等坡度的直线A、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景观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B、驾驶易超速行驶,超车频繁;C、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如交叉口),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 2 )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A、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B、线形不再生硬、呆板;C、给予驾驶员以动的视觉印象,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 3 )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A、线形视距条件差,B、线形单调,应尽量避免。

无法避免时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若与(2)型组合时,应注意克服“驼峰”“暗凹”和“浪形”等不良现象出现。

94)-(6)是立体曲线。

(4)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构成具有恒等坡度的平曲线A只要平曲线半径选择适当、平面的圆曲线与纵面直坡段组合其视觉效果是良好的。

B若平面的直线与圆曲线组合不当(如断背曲线)、或平曲线半径较小时与纵面直坡段组合将在视觉上产生折曲现象。

(5)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6)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5)(6)A平包竖。

B注意平、纵曲线几何要素指标均衡、匀称、协调。

C注意凸形竖曲线顶部与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D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E、应避免出现“暗凹”、“跳跃”等不良现象。

Ⅳ课堂小结1、组合原则2、组合方式以及一般要求Ⅴ作业布置1、平、纵线形组合原则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