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2 1 年第 3 00 期
内 蒙 古石 油4 r L_ - -

川 口油 田川 4 区 长 6油 层 组 精 细 地 层 划 分 与 对 比 6井
张 云 姿 , 生 强 杨
( 西安石油 大学 油气资源学 院 , 陕西 西 安 706) 1 0 5
摘 要 : 油 田开发 中后期 中高含水 阶 段精 细 地质 研 究基 本单 元是 单 油砂 体 , 在 因此 要求 对地 层 进行 精 细 划分 与 对比 。 而精 细地层 划分 与对 比 为研 究储 层微 构造 、 层 沉积 微相 、 层 流 动单 元 、 储 储 剩余 油分 布 特 征 以及 最 终预 测有 利含 油 区块 提 供基 础数 据 。本 文通 过 利 用测 井 曲线 和岩 心 资料 , 分析 了研 究 区 2 0 0 余 口井 长6油层 组 的 岩 、 电特征 , 对川 口油 田延 长组 长6油层 组进 行 了精 细 划分 与对 比 。 长 6油层 组 自 将 上 而下 划分 为 长 6 、 6 、 6 、 6_ 、 6~、 6~ 、 6- 长 6- 长 和长 6 卜 长 卜。 长 卜 长 。 。长 。 长 。 长 32 33 ‘等9个 不 同级 别 的 小 层 , 小层 厚度 不等 ; 中 , 6 、 6 、 6 等 小层砂 体 发育 , 水 下分 流 河道 微相 , 各 其 长 卜 长 卜 长 。 属 为川 口油 田川
2 标 志 层特 征 在对 川 口油 田长6油 层组 2 0余 口探 井 、 0 开发 井 岩、 电特 征研 究 的基 础 上 , 为 B , 。B , B 标 志 认 B , B , 层 ( 图 1 对 于 延长 组 长 6油 层 组 的精 细 划 分 与 对 见 ) 比至关 重 要 L , 特 征表 现 如下 。 4其 ] B 标 志层 , 4 5油层 组 的底 部 的两 个 高阻 尖 长 + 子 组 成 , 者 相 距 2 m 左 右 , 们 对 应 的岩 性 多 为 两 0 他 碳 质 泥 岩 和 含 碳 泥 岩 , 中 下 部 高 阻 尖 子 作 为 长 其 6 的顶 界 。 卜 B 标志层 , 以长 6 部 的 斑 脱 岩 为 标 志 , 度 顶 厚 大约 2 左 右 。相 应 的 电性 特 征表 现 为 : m 自然 伽 马 呈 高值 , 电阻 率呈 中一 高值 , 自然 电位接 近 泥岩 基 线 。 B 标志 层 , 长 6-顶 部 的斑 脱 岩 为 标志 , 度 以 31 厚 约1 2 , ~ m 该层 分 布稳 定 。相 应 的 电性 特 征表 现 为 :

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堆积相研讨
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 2.油层划分原那么 3.精细油层对比技术 4.精细地层对比方法和流程 二、砂岩储层堆积相研讨 1.研讨堆积相的主要目的 2.堆积体系的根本概念 3.堆积相常规研讨方法 三、堆积微相研讨
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
标标志志层 层的越作多用,越—c典—.小型起,着层分对布层规越位稳归模定属,的要对控比制顺精造应度用也。单就越层可靠厚,因度此精分心布选定概标志率层是,对比目任务的的重有要两内容个之一:。 一是使 ①在确砂定 层小规电范性层井规:范内参未照制所区定含域之地前砂层可分有层层两数种数据做并法最经弥三补少维:,地震二资料是初步减检验少,找对出厚地层层延续砂、完岩好的的井作劈为规分范。井。坚持小层
但应留意到有些动态分析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需反复 ②钻井分层与地震解释相结合
根底预备:在众多单层中要坚持等时关系,实现全区的一致闭合,最根本的方法是编制小层砂体分布典型剖面图。 以规范井为出发井,采用邻井对比,井点幅射,逐渐蔓延的方法,实现骨干剖面本身、剖面之间以及全区的一致划分闭合,并应与断
层 某模些型小反 层复 的交 、“互 单编 层动辑 数, 能静对够矛 会结盾 添井 加合点 。做〞必要,调整综。 合判别,才有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b.注采井组动态反映与单层对比的一致
标志层:在反复对比实际中,应留意发现对比标志层。
单层是一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并以其为边境条件,彼此 留意,典型剖面不是独一不变的,而是随单层对比任务的不断进展,一定会有调整,完善。
二是堆积旋回的多级次性,级次越高旋回性越明显,分布也越稳定。 是控制油水运动自成体系的流动单元;
小层划分

牛居油田牛12块东营组小层对比研究

牛居油田牛12块东营组小层对比研究
[ 收稿 日期]2 0 1 3—0 3—1 2 [ 作 者 简介 ]舒 曼 ( 1 9 8 7 一 ) ,女 ,硕 士 生 ,现 主 要 从 事 油 气 地 质 工 程 方 面 的 研 究 工作 。 [ 通讯作者 ]许 晓宏 ( 1 9 6 5一 ) ,男 ,教 授 ,现 主要从 事油藏 描述 、数学 地质 、GI S应用 、计 算机 软件 等方 面的研 究工作 。E ma i l
x u x h 6 5 2 3@ s i n a .c n o
第 1 O卷 第 2 6期
蔡 晓 亮 等 :得 妥断 裂 带 断层 泥 中 石 英 碎 砾 表 面 S E M 特 征 分 析
势 ,在 Q 早 期 为最 强烈 时期 ,而 后 一直处 于减弱 趋势 。最新 活 动时期 主要 是在 Q 晚期 到 Q 期 间 ,Q。 以来无 活 动性 ,或 有 过微 弱活 动 ,活 动性 不 明显 。
等 资料 ,同时考 虑生 产 中 的实用 性 ,建 立合 理 的地 层格 架 。针 对 牛 1 2块 东 营组 东 部 凹陷湖 盆 窄 、块 断
活动 强烈 、断层 多 、岩性 粗 、相 变快 、地层 复杂 的特 点 ,研究 采用 “ 旋 回控 制 、分 级对 比” 的方 法 。首
先在 单井 剖 面 中识别 较 大规模 的沉 积旋 回和 相应 标 志层 ,划分 地层 界 面并标 定地震 层 位 ;其 次通 过地 质
长江大 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9 月号石 油中旬刊 第 1 o 卷 第2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S e p . 2 0 1 3 ,Vo 1 . 1 0 No . 2 6

古龙南地区茂15-1区块葡萄花油层划分对比研究

古龙南地区茂15-1区块葡萄花油层划分对比研究

作 为精 细油 藏描 述 的一 项 重 要基 础 工作 , 已 成 为 确 定 挖 掘 潜 力 和 提 高 采 收 率 等 措 施 的 重 要 途 径 。 所 谓 “ 小层” , 通 常是指 单 砂体 或单 砂层 , 属 于 油 田最 低 级 别 的储 层单 元 , 为油 气开 发 的基本 单元 。 只 有 建 立 正 确 的等 时对 比, 才 能 在 油 田范 围 内统 一 层 组 的 划 分 , 才 能 将 砂 体 确 定 在 同 一 个 时 间 单 元 之 内 。其 划 分 与 对 比的可靠 程度 直接 关 系到油 藏描 述 的成败 。 划 分 与 对 比 依 据 :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是 相 辅 相 成 的, 合 理 的 层 组 划 分 是 正 确 对 比 的基 础 。 层 组 划 分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沉 积 层 序 旋 回 性 与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相 结 合 , 各 级 次 的 层 组 应 体 现 层 组 内 储 层 开 发 地 质 特 征 的相 对 近 似 性 、 层 组 间的差 异性 和 相对稳 定性 。 在 油 田开发 中 、 后期 , 随 着 开 发 的深 入 和井 点 的 增加 , 测 井 曲 线 对 比在 地 层 对 比 中 占有 绝 对 优 势 。测 井 曲线 的形 态特 征是 岩性 、 物 性和 所含 流体 的综 合反 映 。 因 此 , 测 井 曲线 对 比实质 上就 是岩 性对 比 , 根 据 油 层 组 岩性 、 岩 相 变 化 的 旋 回 性 及 其 反 映 在 电 测 曲 线 形 态 上 的组合 特征 , 总 结 区域 沉 积 地 层 演 变 规 律 , 建立沉 积 地 层 对 比概 念 , 利 用 油 层 组 顶 底 自然 电 位 基 线 变 化 、 声 波 时差 变 化 及 电阻率 突 变 点划 分 油 层顶 底界 限[ 1 ] 。分析 油 层组 内部旋 回的性 质 、 岩 性组 合 类 型、 演变 规律 、 厚 度 变 化 及 电 测 曲线 组 合 特 征 , 在 同一 局 部 构 造 和 同 一 岩 相 带 内旋 回 间 一 般 有 相 对 稳 定 分 布 的泥 岩 层 , 用 来 作 为 对 比时确 定 层位 关 系 的具 体界 限, 在 每 一 个 旋 回 顶 界 面 往 往 出 现 薄 层 标 志 层 。利 用 薄 层 标 志 层 或 者 辅 助 标 志 层 来 控 制 小 层 界 线[ 2 ] 。 在 地 层 精 细 划 分 与 对 比 过 程 中 ,遵 循 “ 先寻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X姜官波(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其对比精度和准确性关系到是否能发现以前漏掉的一些储集层。

王家岗油田断裂复杂,钻遇断点多,单砂体较薄,划分对比较困难,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来自薄储层,本文就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5个砂层组,24个小层,此划分及对比在油田开发上更加趋于可观合理。

关键词:王家岗油田;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学;小层划分;小层对比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51—02 所谓“小层”,通常是指单砂体或单砂层,属于油田最低级别的储层单元,为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

小层对比划分工作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砂体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需要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是一项大工作量、高度细致的工作,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的效果[1]。

因而,合理地划分小层,对于油田注水开发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方案的编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区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的实际对比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该区块断裂系统复杂,钻井钻遇断点较多,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存在矛盾比较突出;工区范围大,断层多,钻遇目的层不完整,可选取的标准井比较少。

由于滩坝砂沉积,砂体发育为薄互层,单砂体对比较困难。

对此,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了油田开发资料,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强调等时对比,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资料,以正确的对比模式、沉积相模型作宏观控制,综合考虑构造、沉积旋回、油水关系、沉积微相和油藏动态信息等多种因素,开展全区砂层组和小层的对比,为进一步油田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王14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主体部位,地理位置处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以南,广饶县东北。

辽河油田锦45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辽河油田锦45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Ⅱ兴1 ~ 分界: 漏斗泥岩 , 高感应, 高时差 , 自然电 布 ,局部还是发育 的,用感应去找还是可以发现 位平直 , 感应曲线多数井区见漏斗状 ;兴 I Ⅱ 的。通过翻阅所有 的 , d 井 按着识别标志层的方法 , 分界 : 灰色泥岩 , 高感应 , 高时差 , 然 电位平直, 先确定可能出现的标志层 , 自 然后再对 比 证实 , 一般 感应曲 线兴 I 段底部呈明显指状薄层 ;1 .古生 地说, 1. .2 2 通过完井图可找到特殊岩性标志层 、 砂岩标 物。 虽然古生物不能为油层组 , 砂岩组及小层细分 志层、 油顶标志层, 泥岩标志层在后期油层对比是 带来可靠依据 , 但对于划分于楼 、 兴隆台油层顶底 通过曲线再去落实。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区测井曲 及于楼油层 , 兴隆台油层之间的界线还是可靠 的。 线特征,发现在东营组 的底部存在—层厚度 1  ̄ o 东营底广泛地分布拱背河北介及弯脊东营介 ; 于 2m, 5 测井曲线表现为高电阻率, 低时差、 然电位 自 义。 楼油层发育大西营介、 仲玻璃介等沙一中的 化石 ; 平直特点的一段 比较好的标志层 。1 . .3 1 3对比阶 兴隆台油层发育金星介小个体( ) 成层 及丰富丽星 段。 本次分层思路是以基准井, 基准区块分析为起 1地层特征 锦4 5块地处欢喜岭油 田西南端 的大有地 介、 椭园拱星介等 s 及 s 的化石 ; 1 2 确定 s ( 2兴隆 点,以骨干剖面为基础 ,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渐推 的 通 进, 全区闭合。具体方法如下 : 立标准单井柱状剖 区, 隶属辽宁省凌海市。 开发 目的 层为下第三系沙 台油层底界) 化石有立皱锥藻及华北介化石。 且 地层要全 , 不能有断点 ;砂体要全 h 河街组沙一中吨 二段, 即自下而上分布为兴隆台 过古生物资料确定大层为下步划油层组砂岩组 及 面的要求是 - 油层及于楼油层。 小层带来方便 , 即可达到三级对比、 逐级控制的目 ( 旋回清楚) , 便于追索对比;标志层尽量的多 , c . 有 的。I . .2 I 3旋回性 。 虽然在沉积 E 属于扇三角洲沉 利于控制层位 ; 不整合面清楚 , 1 地层 的划 分与对 比 . 1 d . 有利确定对 比原 每个小层不同相带存在着辫状河道 , 口 河 砂坝 则;尽可能在地震测线上 , e 有利于层位标定。 前人根据地层及油层基本对 比原则方法和 积 , 盆地的沉积特征, 在湖相沉积理论指导下 , 探索总 等正反旋回不同类型的沉积,但在对比中发现总 1 2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及分析 于楼 和兴隆台油层在沉积上同属于扇三角 结出了陆相碎屑岩油层对 比方法, 旋 回对 比 体来说上部粗 ,下部细 的反旋 回为主的特征 。 即” 子 1 5块内虽然断层较多 ( 4 洲沉积类型 , 有 3 为西八千扇三角洲砂体的前缘部分。 级控制不 同沉积相带区 别对待”” 、 以旋回为基础 , 1 . 厚度。在锦 4 . 断块为单元, 标志层控制 , 古生物划界限” 在这次 条)但无论是断层的时期 , 。 , 断距及延伸长度上看, 根据地层对 比标志,两套油层沉积剖面的旋回组 不控制沉积 , 因此对比中可参考厚 合特点 , 隔层发育状况和原油性质变化等规律, 将 对比中, 除了考虑该方法外, 由于研究区油层属于 规模都比较小 , 扇三角洲沉积,垂向上旋回性明显、平面相变较 度。 . . 1 . 油水关系。 15 2 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于楼油层 两套油层划分为于 1于 2兴 1兴 2四个油层组 , 、 、 、 快, 经过反复对 比分析 , 区油层 的对比中, 油水界面为一 0 0 ~0 0 在于楼油层底界及兴 1 在本 以 1 3 m 15 m, 2个砂岩组 ,4个小层, 2 各油层组、 砂岩组问均有 测井曲线为手段 , 标志层为控制, 按沉积旋 回 所反 隆台油层顶部之间划分时, 上部为水层 、 下部为油 较稳定泥岩隔层。 界线应该划在水层的底部、 油层的顶部 , 不至 于I 油层组总体厚度一般为 8 m左右, 1 可划 映出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相似性,同时还考虑到 层 , 岩性组合、 地层厚度变化的连续性 、 油水组合的合 于把于楼油层底界划人兴隆台油层或把兴隆台油 分为 6 个小层 , Ⅱ 于 油层组总厚度—般为 6 m 也 5, 可划 分为 6个小层 ,兴 I 油层组总厚度一般为 理性 , 应用电测 曲线特征 、 志层 、 标 沉积旋回与厚 层划人于楼油层 。 13 . 地层划分对比的 1 方法 4 m左右, 9 可划分为 6个小层。兴 Ⅱ油层组总 度 度四 结合的原则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以区域 统层和化石资料为依据确定地层组合,优选对比 13 曲 . . 线的优选。 于取芯井十分有限 , 11 由 地 般为 6 m左右 , 4 也划分为 6个小层。 2结论 标志层 , 进行油层组、 砂岩组地层划分对 比; 以高 层划分与对 比 工作主要是利用测井 曲线进行的 , 它的优点是可以比较方便地取得大量资料 , 便于 21 根据标志层及沉积旋回将于楼和兴隆台 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划分小层。 1. .1 1 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快捷直观地进行单井的追溯对比。但测井曲线特 两套油层划分为于 1于 2兴 1 2 、 、 、 四个油层组 , 兴 m 断块位于西八千砂体 的中上部 , 比时考 征由于测井系列、时间、 对 地质条件等都会引起不 l 个砂岩组 ,4 2 2 个小层 , 各油层组、 砂岩组间均有 虑砂体的连续性 尽量与临块地层对比相连接 . 同, b . 故必须对其 , 厅 优选。 优选原则如下:垂向具 较稳定泥岩隔层。 a 细微对比特征明显 ; 不同批次井网 h 2 于I _ 2 油层组总体厚度一般为 8 m左右 , 1 用标志层( 顶部及底部标志层 ) 控制含油层段的顶 有高分辨率, 和底 。 沉积旋回( 中间辅助标志层) 划分油层组 、 砂 曲线特征稳定 ; 曲线具有井井普通性 ; 。 基于上述 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于 Ⅱ油层组总厚度一般为 岩组 , 沉积韵律划分小层, 小层之间尽可能具有泥 原则 , 本次划分对比优选了电阻、 然电位与感应 6 m, 自 5 也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 I 兴 油层组总厚度一 9 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Ⅱ油层组总 兴 岩隔层,电性标志明显 , 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追 曲线及时差 ,同时参考 了其它 曲线组 合曲线 。 般为 4 m左右 , .. 12 3 岩l特征 厚度一般为 6 m左右, 4 也划分为 6 个小层。 踪;在旋回性不明显 的层段 , 0 利用厚度变化规律 1 . 寻找标志层。标志层是沉积稳定、 生 参考 文献 辅助划分层组界线 ;对于厚砂体劈分 , d 应尊重相 突出, 分布广泛 , 容易识别 目 最好不重复出现的特 序原则, 并于微电极、 双侧向、 自然电位、 感应曲 线 殊地层。 地层和油层的对比首 先是标志层的对 比。 【 王光付, 1 1 战春光. 刘显大.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 等. 石油勘探与开发 ,0 02 2 0 ,7 或声波时差曲线上有明显标志;充分尊重油田现 在地层剖面上标志层越多, e 平面上分布越普遍 , 对 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叨. 1)5 -7 5 已使用的 划分方案 , 本次划分按照油 田 要求 , 采 比 以 越准确。 然 , 当 对比的准确性和认识程度还取决 (2 :6- . 2 1 美国层序地层学中的新学派一 高分辨 用辽河油田研究院对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Cross所谓的界面与界面对比、岩石与岩石对比,以及有时 是岩石与界面的对比等具体操作方法,其实,在小层对比中 早已这样做了,之所以出现岩石与界面的对比,这是由于旋 回数目的变化造成的。
(四)在名词、概念和表述方法方面:
1、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
Cross采用的基准面旋回与小层比中采用的 沉积旋回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基准 面旋回指的是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动力成因,而 沉积旋回指的是基准面旋回在地层中的物质表 现或遗迹,二者只是出发点不同,反映了基准 面旋回对比更加强调对地层旋回形成过程的动 力分析,而沉积旋回对比则更加注重对地层旋 回特征的描述。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
T. A.Cross等人认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 伏且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是沉积物搬运或 沉积的能量平衡面。
基准面的变化描述的是可容纳空间的产生和消失作用,
A/S值实质上是对可容纳空间变化(沉积条件)的综合
表征。
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力学成因,沉积旋回 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基准面旋回要由地层的沉积 旋回来识别。
短期旋回或较长期旋回的识别都是通过A/S值变化趋势分析进 行的。
开展基准面旋回对比工作,同样也首先需要以区域性标准层和 Ⅲ级层序边界作为大的层段控制。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比
九十年代中期,T. 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或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学)传入我国后, 作为大庆油田的地质工作者,我们对这一学科 及其核心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基准面旋回对比) ”总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经 过反复的学习、研究,以及专门的技术调查, 发现它与我国的“小层对比技术”(沉积旋回 对比)虽然所用的概念、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 法不尽相同,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一致的,大有 “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认定二者实属没有 任何本质区别的同一种技术。具体对比分析如 下:

小层对比划分研究——以欢喜岭油田锦16块为例

小层对比划分研究——以欢喜岭油田锦16块为例

镇 组L3。欢 喜 岭油 田锦 1 块 于楼 油 层处 于 辽河 坳 陷西 部 凹陷南 部 ,是 被南 、北 2条断 层夹 持 的背 斜 构 2] _ 6
造 ,轴 向呈 NE S 的 长条 状 。沙一 段沉 积 时期 ,盆地 基底 断 裂活 动相 对 较 弱 ,处 于裂 陷衰 减 的地 质 时 —W
是一 项 大工作 量 、高 度细 致 的工 作 ,其 划 分 结 果 的合 理 与 否 ,直 接影 响 到 开发 方 案 的部 署 与实 施 的效 果 。因 而 ,合 理 地划 分小 层对 于 油 田注水 开发 分 析 、油 藏数 值模 拟 、油 田开 发方 案 、调 整方 案 的编制 等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 。为此 ,笔 者根 据辽 河 盆地 锦 1 】 ] 6块 油藏 研 究 ,从 原 则 和 方 法 上 对小 层 对 比划 分
2 2 连 井骨 架 剖面对 比 .
选择 剖 面时 ,应 选择 在 全 区均 匀 分 布 、主力 开发 区块 重 点 加 密 、可 全 面 反 映 研 究 区 地 层 及 砂 体 展 布 、满足 控制 砂体 研究 精 度需 求 的剖 面 ,并且 要 求剖 面 的延 伸方 向与物 源水 流 方 向平行 或垂 直 ,尽 量远
[ 收稿 日期] 2 1 —1 0 1 1—2 3 [ 基金项 目] 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 (S 0 2 ) J155。 [ 作者简介] 许晓 宏 ( 9 5 ) 1 6 一 ,男,1 8 年 大学毕业 ,博士 ,教授 ,现主要从 事油 藏描述 、数学地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95
期 ,主 干断 裂 活动 降低 ,下降 幅度 较小 ,主要发 育 冲积 扇 和扇 三角 洲 沉积 - 。据现 有勘 探成 果 表 明 ,沙 4 ] 河街 组 为辽 河盆 地 主要 油气 富集 层 位 ,沙一 段 为该 区 主要 油气 富集 层位 。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温亮;冷桂芳;孙海涛【摘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在小层划分对比中必须遵循逐级细分、"等高程"、"等厚切片"、叠加砂体等对比原则.在对比过中须首先选取标准层和标准井,建立标准井对比剖面,进行剖面闭合,进而进行全区对比,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0(036)019【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小层划分;小层对比;技术方法【作者】温亮;冷桂芳;孙海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地层的合理划分与对比是油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重要程序。

只有合理地划分层组,才能正确地揭示多油层的层间非均质性,也只有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才能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

根据油藏描述的要求,目前对储层组段一般划分到小层或单砂体。

通过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可以为构造、小层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主要资料依据和完成的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收集新钻井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②绘制“网状”骨架剖面。

目前一般应用Petrel软件对主要目的层进行了大层的划分与对比;在大层划分基础上,针对小层划分对比。

地层精细对比的总体思路是从岩心资料入手,建立岩相与测井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生产测试资料,在区域沉积相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测井相特征,按照不同的地层对比模式精细对比划分各井点不同级次地层单元界限。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②第四纪
⑥二叠纪
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陆相和海相)。发生于石炭 纪的海西运动,到二叠纪时更为激烈。在我国北方形成 了几个陆相盆地,与石炭纪连续沉积,一般称石炭二叠 纪;在南方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石灰岩, 海水退去后,又开始新的海侵。 主要生物为纺锤虫、珊瑚、腕足类和菊石等,前一时 期极盛一时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逐渐灭绝。出现了高 级爬虫类——锯齿龙。植物中封印木、鳞木开始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松相类、苏铁类以及大羽羊齿等。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2)主要特征
③志留纪
志留纪仍然是一个平静的海侵时期。奥陶纪 末期部分地区海退;到志留纪海侵又继续发生 ,开始沉积碎屑岩;中志留纪时海侵继续扩展 ,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到上志留纪时发生海 退,沉积泥质灰岩与硅质页岩互层,构成许多 小的沉积旋回。海退期间在我国西南还造成了 一些内海盆地。 主要生物有笔石、层孔虫、温瑚、苔醉虫、 三叶虫、腕足类等。
地层、油层 纲
绪论
第—章 地质时代与地层
第—节 地质时代 第二节 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命名
第二章 地层对比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应用实例
第三章 油层对比
第—节 单层(小层)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油层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油层对比应用实例
④泥盆纪
志留纪末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到泥盆 纪时期发展剧烈,在震旦纪陆台的周围形成了 许多山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高原和盆地。 主要生物有三叶虫和笔石衰落,水中出现了 鱼类,陆地上出现了大量棵蔗植物群,还有古 鳞木和古芦木等。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为例

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北部地区小层划分与对比——以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为例

南 阳 凹 陷 魏 岗 油 田北 部 地 区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
— —
以 核 桃 园 组 三 段 二 亚 段 为 例
张 远 ,彭 冰 璨 ,宋 俊 杰 ,王 宇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1 o o )
[ 摘 要] 前人研究表明南 阳凹陷魏 岗油田北部地 区核桃 园组地 层精细划分 程度较低 ,小层 的划分 结果 尚不
统 一 。 针 对 该 区研 究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以 层 序 地 层 学 、 沉 积 学 等 理 论 为 指 导 , 综 合 利 用 地 质 、 测 井 、
地 震 等 技 术 , 完成 了研 究 区核 桃 园 组 三 段 二 亚 段 ( E z h ; ) 小 层 精 细 划 分 与对 比 的工 作 ,将 E 。 h ; 划 分为 1 O 个 小 层 ,其 中 E h ; 一 、E 。 h ; 一、E z h ; ~、 E h 。 砂 体 较 发 育 , 为 主 要储 集 层 和 产 油 层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9 月 第3 5 卷 第9 期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S e p . 2 0 1 3 V o 1 . 3 5 N o陷 ; 魏 岗油 田 ;小 层 划 分 ;地 层 对 比
[ 中图分类号]T E 1 2 1 .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0 9— 0 0 1 5 —0 3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南 阳凹陷属 于南 襄盆 地 的一个 次级 构造 单元 ,为一南 深北 浅 的 中新 生代 箕状 断 陷湖盆 ,具 有南 北分 带东 西 分块 、凸 凹相 间 的构造 格局 。根 据 凹陷 的沉积 特征 可将 凹陷分为 3个 构造 带 ,即南 部断超 带 、中

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
(3)能明显反映岩性上各个标志层的特征;
(4)能反映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5)技术经济条件成熟,能大量获取,广泛应用,测量精度高;
图5地层对比技术路线图
2.1选取资料
小层划分中广泛应用的资料是测井资料,但测井资料种类很多,因此必须在研究岩性和电性关系的基础上对众多的测井曲线进行多信息综合分析后精选出几种曲线作为层组划分及油层对比的工具,所选取的资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能明显反映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
(2)能明显反映各级旋回特征;
储层单元的成因分析是小层单元划分的基础。对于储层单元,尤其是小层,可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以沉积、构造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划分。本次研究中将以传统的小层对比方法和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小层对比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目的层小层划分中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划分结果更为真实。
1.1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法
1.2.2.2地层旋回的等时对比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在依据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和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后进行的。它是同时代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砂对砂、泥对泥对比,也不是旋回幅度和岩石类型的对比,而是根据在一个旋回中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地层发育特点进行对比。
Cross认为,可容空间增加到最大值或减少到最小值单向变化的极限位置为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turnround point),它是基准面旋回二分时间单元的划分界线,并在地层记录中某些位置表现为地层不连续面,某些地理位置则表现为连续的岩石序列,因此可作为时间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强调注意确定什么时候岩石与岩石对比、岩石与界面对比或面与面对比。不仅一个完整旋回可以和相邻另外一个完整旋回对比,也可以将向上变细的半个旋回和另一个向上变粗的半旋回对比,甚至可以和无沉积记录的一个面进行对比。实际对比过程中,总的原则是先进行较大旋回对比,然后依次进行较小旋回的对比。在一个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同一地质时期不同地点的沉积环境,有的地段发育了完整的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上半个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下半个旋回,而有的地段却没有沉积物沉积。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划分 油研 分对 层数
与 对 比是进 行 沉 积微 相 、 层储 层 评 价及 剩余 小 究的基 础 。 人在 砂层组 及小 层 、 前 自然 砂 体 的 划 比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卓 有 成 效 的 工 作 , 些 对 比分 这 据 在 油 田开 发 过 程 中 发 挥 了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
③ 曲线具 有井普 通性 。 基 于 上 述 原 则 , 往 R0 5 微 电 极 显 然 不 适 台 以 . 、
分 层 要 求 , 原 因 是 R0 5太 平 滑 , 电 极 齿 化 又 过 其 . 微 细 。 本 次 划 分 对 比优 选 了三 侧 向 与 自然 伽 玛 及 自然 电位 曲线 , 时 参 考 了 0 2 m , . 5 , . m 视 电 阻 同 . 5 0 4m 2 5 率 及 其 它 组 合 曲 线 。 据 西 区 沙 二 上 2 3层 系 的 实 根 +
比 成 果 , 取 平 面 构 造 图 。 究 小 层 砂 体 平 面 展 布 特 提 研 征 及 沉 积 微 相 特 征 , 油 藏 富 集 因 素 做 出合 理 分 析 , 对 最 终 预 测 有 利 含 油 区 块 等 。 因 此 , 好 精 细 地 层 对 做
比 , 油 田的开发具 有重 要意义 。 对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开 发 成 果 , 也 发 现 某 些 砂 层 的 划 分 但 不尽合 理 的现象 。 次 小层对 比、Ⅱ 工作 在 充分尊 本 戈分 重原 有 的小 层对 比、 分意 见 的基 础 上对 某 些 划分 划 对 比 不 合 理 的 砂 组 、 层 和 砂 体 界 线 做 了 一 定 的 调 小 整。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期 08 2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风城油田重18井区齐古组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风城油田重18井区齐古组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风 城 油 田重 1 8井 区 齐 古 组 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研 究
常天全 ,李维锋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 北武汉4 3 0 1 o o )
李 映艳 (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 研究院, 新疆克拉玛依 8 3 4 0 0 0 ) 朱 键 ,谭 凯 中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 3 0 1 o o )
准噶 尔盆地 西北缘 上侏 罗统 齐古组 是 风城油 田重要 的产 油层位 ,也是 新疆 油 田分 公司近 年来 稠油 产 能建 设 的重点 。前人对 侏 罗系 地层 进 行 了层序 划 分 _ 1 ] ,且 研 究 区齐 古 组 做 了初 步 划 分 ,但未 进 一 步 细 分 。此外 ,准 噶尔盆地 西北 缘上 侏罗统 齐二 段顶 面界 限在不 同地方 划分标 准存 在矛盾 ,其顶 面剥蚀 区域 不确定 。为此 ,笔者对 准 噶尔盆 地西北 缘重 1 8井 区上侏 罗统 齐古组 小层 划分 与对 比进行 了研 究 。
侏罗统八 道湾组 、三工河组 和上侏罗统齐古组 地层 ,缺失 中侏 罗统西 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地 层L 2 ]( 见表 1 ) 。
表 1 重 1 8井 区构 造 、地 层 划 分
2 地 层 划 分
2 . 1 J q顶底界 限划 分
风城 油 田重 1 8井 区上侏 罗统 J 。 q 顶 部 以上覆 地层 白垩 系 K t g底部 的全 区稳定 发育 的砂 砾 岩 为标 志
[ 摘 要 ] 通 过 地 震 解释 资 料 、岩 心 资料 、录 井 及 测 井 资 料 对 风 城 油 田 重 1 8井 区上 侏 罗 统 齐 古 组 进 行 了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分 析 。研 究表 明 ,重 1 8井 区上 侏 罗 统 齐 古 组 与上 覆 地 层 白垩 系 吐 谷 鲁 群 及下 伏 地 层 下 侏 罗 统 三 工 河 组 或 八 道 湾 组 均 为 不 整合 接 触 ,分 界 面 清 楚 ;齐 古 组 可 划分 为 齐 二 段 ( 包括 J 。 q ; 、J 。 q ; 、J q ; 和J 。 q i 。小 层 ) 和 齐 三 段 ( 包括 J s q { 、J 。 q ; 、J 。 q i 小层) ;风 城 油 田重 1 8井 区上 侏 罗 统 齐 古 组 地 层 南 倾 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内的油层细分对比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

因为构造和沉积的演化,是以沉积地层的界、系、统、群、组、段的划分为基础的。

每个地区的地层层系都是经过地层古生物、古地磁、岩石同位素年代的测定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及地面露头剖面测量而划分命名的。

由于各地区有各自的标准剖面,地层多采用地方性命名,经过大区区域地层对比,统层后最后确定,地层框架在地震剖面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以上的层序划分基本采用前人的成果和结论。

地下含油气段的地层细分对比,一般由钻井地质录井资料与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划分对比而确定。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资料的不断积累,细分对比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油藏的不同认识阶段,含油气组、段地层细分对比的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改变。

在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上,也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总结与探讨油气层组、段地层细分对比,对于作好地质基础工作,搞好油藏描述十分重要。

一、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细分对比概念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是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描述地层的时空分布。

严格地讲,应包含划分和对比两个部分。

划分是对比的前提,对比是划分的延伸。

地层划分和油(气)层、段细分实质上都是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和构造、地层层序有关信息,在单井剖面上研究不同层、段地层的时序变化,分析地层间的差异性和地层的组合特征,认识它们各自的个性。

不同的是,研究的纵向单元和尺度不同,前者很大、较大;后者较小,精细。

地层对比和油气层段对比,实质上是在井剖面和井剖面之间,寻找、研究横向之间沉积地层的相似性,确认同一时间的同一地层各种参数的共性并研究它的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它的时空展布特征和几何形态。

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组的细分对比要解决的问题是,地层和油气层的构造层序演化过程,认识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的差别,搞清同一时期沉积地层的共性和平面变化,以及它们和构造运动演化史和沉积演化史的关系。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界线定在细粒沉积物所对应
的电测曲线处。
依据:由于河流强烈的切割
作用,不同时期河道位置的
继承性,每期河流沉积物都
主力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模式
可能被后来的河流冲刷改道,
不同时期河道砂迭置成厚度
较大的复合砂体。
3.地层划分对比以沉积模式为指导
叠置厚砂层分层处理
1. 以研究区的沉 积模式为指导
1.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法
• 1. 对比原则: • a.逐级细分对比原则; b.“等厚切片”对比原则; • 2.对比步骤:标志层对比;沉积旋回对比;岩性厚度对比; • 3.应用实例:垦西油田K71井一个井间小层对比实例
是否仍具
有一定的 使用范围?
➢沉积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沉积物理 性质的改变,形成沉积旋回,而这种 沉积旋回在测井曲线上必然有所反映, 如图中第5 小层的尖灭就是在第5、 6、7 旋回的控制下造成的;
然后运用相序递变规律、沉积旋回和 反演结果在地层格架内对比砂层组;
最后利用模型以及岩性和厚度比例对 比单砂层。
(3)对比的步骤: a.构建大套地层等时格架; b.在地层格架内对比砂层组; c. 对比单砂层;
井震联合分级控制小层对比研究思路(据于兴河,2006)
(4)应用实例
井震联合控制下的砂层组对比图(据于兴河,2006)
三、地震和测井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简介
•1.测井资料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简介
•a. 测井曲线是地下各种地质信息的综合反映; •b. 从测井曲线中,提取小层对比信息是获得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c. 测井曲线的小层对比信息主要包括岩性特征、厚度特征、位置特征、曲线形态特征和邻层特征; •d. 地层对比最基本的依据是测井曲线的形态和异常峰值的方向和幅度等特征与层段、层组或层位间的对应关 系,对比按照曲线在同一岩层或同一层段上的最大相似性原则进行。

孤岛油田馆陶组稠油储层对比模式研究及应用

孤岛油田馆陶组稠油储层对比模式研究及应用

孤岛油田馆陶组稠油储层对比模式研究及应用X王爱平(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 251507) 摘 要:孤岛油田西南稠油储层特征复杂,全区的精细储层划分与对比对采油厂的增储上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根据储层多层次逐级细分对比方法,将孤岛西南区Ng5-6砂岩组划分为11个小层、14个沉积时间单元,并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对比模式。

储层对比结果及应用效果良好,改善了该区稠油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孤岛油田;稠油储层;对比模式;开发效果 中图分类号:T E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6—0148—021 孤岛油田西南稠油储层特征孤岛油田为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砂体变化大,砂地层压力,改善缝高。

经过多次实践,低排量起泵对控制缝高起到一定的作用,正常施工是起泵排量在3.5- 4.0m 3/min,现在低起泵排量优化为1.5- 2.5m 3/min 。

如C41X63井,模拟显示裂缝主要向上延伸,起泵排量定为2.0m 3/min,全过程2.0- 2.2- 2.5m 3/min 变排量施工。

后期模拟显示支撑剂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目的层中。

1.2.5 优化控水砂技术,解决油水层间间距小的问题控水砂的作用主要是在砂体表面改变油水润湿性,从而达到油层以出油为主的目的。

有些井油层上部或下部存在水层,且间距小,单纯的控缝高技术很难使油水层不被压开,这时需要应用控水砂技术。

因控水砂的耐压性不然陶粒砂,为此优化了控水砂用量,并不是全部过程使用控水砂,而是加砂结束时尾追5m 3左右的控水砂,达到控水作用。

C41X54、C41X63井,处理层段的上层或下层都存在水层,C41X54井压裂层段上部53号层为水层,距压裂目的层顶部垂深6.0m;C41X63井压裂层段上部53号层为水层,距压裂目的层顶部垂深6.0m ,50、52、54号层测井解释含水.实施后,见到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未出现高含水。

作业四 测井地层划分对比

作业四  测井地层划分对比

作业四测井地层划分对比
一、目的和意义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基础工作。

该项研究工作是研究地下地层特性和构造形态的前提,也是研究开展油层划分对比(即小层划分对比),进而研究油气藏空间形态的的重要基础工作。

本作业使同学掌握地层对比的基本方法。

二、要求
1、根据已知骨架剖面,确定各井相应层段(A、B、C层段)的位置;
2、找出剖面中的断点位置,断距大小并确定断层性质。

三、作法
1、熟悉所给资料中已知骨架井的岩性和电性特征,并找出标准层;
2、根据骨架井每个层段的岩性、电性特征,按照由近及远的对比原则和临井进行对比。

逐一确定每个层段的位置,并标在井轴线上;
3、若遇断层,应将断层所在位置用特殊符号在井轴线上标出,再根据周围井地层的变化关系,将断层画出来;
4、将断层同一盘的相同地层,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资料
图3-1中,1井为对比骨架井(标准井),已经标出各个层段的位置及标准层的位置。

五、断层识别原则
1、地层缺失或重复;
2、地层减薄或增厚;
3、地层标高的突变;
4、地层厚度等厚图上,等厚线的突变;或构造图上构造线密集程度的突变;
5、地层压力梯度的突变。

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

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

勘探开发【关健词】油藏描述;油田;剩余油;饱和度众所周知,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于地层之中,面对这部分原油,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针对它的开采,本来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问题。

只有了解到剩余油如何在地层中分布、存在以及储层的构造,我们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而目前使用的地震监测方式却只能在宏观上对地层给出认识,精细描述远远达不到。

因此,我们只有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地质知识和储层预测规律,才能很大程度提高储层的认识。

1 我们一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藏进行描述1.1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建立含油气地质模型,描述油气藏形态,揭示油气藏内部构造和油气分布,指导勘探部署。

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所要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区域地层、构造特征、区域沉积背景、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

岩心、岩屑、气测、泥浆等录井资料。

岩石物理分析、岩石学分析、岩石力学分析和岩石化学性质分析。

我们主要的描述有:(1)圈闭描述。

层位标定、编制油组(或油气层)顶面圈闭形态图、圈闭特征描述与圈闭发育史、圈闭构造发育史、圈闭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沉积相研究。

主要确定目标区目的层段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时空展布。

层序划分与对比、单井项研究(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和单井划相)、地震相分析、沉积相综合研究、沉积相对储盖层发育的控制(沉积相与储层岩性、储集物性、盖层岩性发育和分布的控制规律)。

(3)储盖层描述。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储集特征研究、测井储层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综合评价、盖层描述与评价。

(4)油气藏特征描述。

油气解释及油气水系统划分(层间和井间对比分析,确定流体性质和变化规律)、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边界的确定、油气水性质及其分布、油气层压力和温度特征(油气层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特征)、油气井产能(日产量、采油强度和采油指数)。

(5)油藏地质模型和油藏综合评价。

油气储量计算(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油藏地质模型、油气藏综合评价(油气富集高产部位和分布情况)、经济评价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油气储量丰度、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生产一线,
柏涛约3193字
摘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常用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在大分层的基础上,针对各油组的地质条件采用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及等高程法对JIV及JIII6+7油组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提出了在油田开发地质工作中,针对地质条件不同的综合性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关键词: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
一、引言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水关系及油砂体研究及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目前,常用的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岩性法、沉积旋回法、韵律层法、重砂组份法、生物地层法、等厚切片法、等高程切片法等[1]-[3],但由于陆相地层在纵横向相变快,常用的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地层的“等时”关系,因而不能真实地展现井间砂体的分布和连通情况,从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制定、实施。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文针对该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料条件,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采用准层序组法、准层序法,并结合等时法、切片法对轮南油田2,3井区JIII5-JIV油组的小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

轮南油田2,3井区JV—JIII5沉积了一套砂泥岩组合地层,地层颜色以浅灰色和浅绿灰色为主。

作为储集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至中粗砂岩,其次为粉砂岩和砂砾岩。

整个轮南地区JV—JIII5由下而上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河流环境的变化。

JIII5,JIV8为河流相沉积、JIII6+7至JIV1+2以三角洲相
沉积为主、JIV3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整套地层沉积经历了2个水体先变深后变浅;物源供给由大至减小再增大;地壳由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构成两个完整的旋回。

[图片]
二、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

而大分层的首要工作是建立标准剖面。

标准剖面建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适应于全区对比的各层识别标准,并以此标准层对研究区各井进行大分层,以便进一步作好小层对比工作。

大分层的工作程序是在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井作为标准剖面,以此在全区展开对比解释。

由于轮南2,3井区存在多条断层 ,断层附近的井因构造影响不宜选作标准剖面。

经过筛选轮南X井可作为本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图1)。

在大分层的基础之上,利用测井与岩芯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并结合其它的一些方法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

[图片]
(一)准层序法
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4],是以湖泛面或相应界面作为边界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组序列。

一般在滨浅海(湖)相、近岸平原、三角洲、海滩、河口湾等环境中,因沉积水体浅、水深变化对沉积物影响显著而易于识别,而在河流沉积中准层序难以鉴别,并且在不能反映水深突然增加的较深水陆坡和深海盆地中也难以识别[5]。

尽管准层序边界是一个时间—地层面,但它分布范围一般较局限[6]。

准层序法是基于地层岩性在纵向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方法,而岩性变化的规律性是由于湖平面的相对周期性变化造成的,这种规律可从湖盆边缘追踪到湖盆中心,可用于小层对比。

但这种方法对于河流相沉积及因构造
作用而破碎严重的地层,其适应性较差,因而,主要针对有旋回性特征的地层而采用这种方法。

轮南油田2,3井区JIV1+2油组旋回特征明显,主要采用此种方法。

(二)准层序组法
准层序组是一组具清晰叠加模式的、有成因联系的准层序序列。

其界面也是以湖泛面或
与之相对应的界面作为边界,但规模明显大于准层序,与层序的其它边界面关系密切:1、与准层序边界对应;2、与体系域边界一致;3、与层序边界一致。

准层序组的界面则为更大的湖泛面及与之对应的界面。

常见的准层序组叠加样式有加积、退积和进积。

准层序组的叠加样式既受沉积物补给条件的影响,又与基准面有关[7]。

目前,由于层序地层学采用了地震、地质、测井等综合分析法,因而,其研究结果精度高。

按照层序地层学的解释原则,对轮南地区的测井资料进行了仔细地分析,考虑到轮南2,3井区JIV油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及其过渡带沉积,小层在纵、横向变化相对较大,因而,在层位标定大分层的基础上,采用了准层序组对比方法,避免了准层序对比因地层单位太小而易串层的问题。

并通过对比,共划分出准层序组3个(图3)。

[图片]
(三)等时法
等时法是指将同一时间沉积的地层划作同一小层的方法。

这种同一时间形成的地层叫年代地层单元。

实际上,前面采用的用地震、测井资料解释的准层序组、准层序均是年代地层单元,均是等时法划分的结果。

这里之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是由于前述的地层单元,其厚度均较大,往往由多个岩层所组成,而这里等时法划分的是单层,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岩层。

并且,这一单层常是具有一定特征、容易在钻井和测井资料上识别的广泛分布的标志层以及凝缩层[7-8]。

凝缩层在陆相盆地中,主要为陆源碎屑补给不足时所形成的一套准层序向陆推进的、薄而连续的远离陆岸的较
深水沉积。

由于其厚度小、相对连续,基本上可看作是同时沉积,因而它代表的是一个“等时线”。

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稳定、地层连续且分布稳定的层。

因而,JIV3层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分为JIV3-1、JIV3-2、JIV3-3,其中JIV3-1和JIV3-3均为这样的等时泥岩层,因此其中间的JIV3-2也应为一套等时的砂岩沉积。

[图片]
(四)切片法
切片法是把两个标准层之间的地层带有一定任意性地等分或不等分地按地层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片(即小层段砂组),切片界线就是对比的“等时线”,然后再进一步细分小层。

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不稳定的层段,如河流相或因后期构造运动破碎严重的层段[9-10]。

本次研究针对JIII5油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的特点,采用切片法对JIII5的砂体进行了划分对比研究(图5),共划分出3套砂体。

[图片]
三、结论
(一)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各种资料。

建立了研究区JIII5-JIV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对比格架,地层对比格架的建立是区内小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

(二)分别采用了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切片法和等时法等对轮南油田JIII5-JIV层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三)提出了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方法的综合性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参考文献
[1]宋荣彩,李仲东等,八屋气田早白垩系登娄库组小层对比研究,矿物岩石,2002,98-102
[2]吴瑞堂,张守信.现代地层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61-100.
[3]裘亦楠,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21-140
[4]郭秀蓉,程守田,油藏描述中的小层对比,地质科技情报,2001,
20(2):55-58
[5]Van Wagoner J C,Posamentier H W,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key definations[J]. SEPM special
publication,1988,42:39-45
[6]刘招君,董清水等.陆相层序地层学导论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2-30.
[7]Shanley K W. Alluvial architecture 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yic framework[J].Journal of Geology ,1994,102(2):105-109
[8]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8-70.
[9]Shanley K W. Aluvial architecture 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yic frame work[J].Journal of Geology ,1994,102(2):105-109
[10]吕晓光,赵汉卿等,河流相储层平面连续性精细描述[J].石油学报,1997,(2):66-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