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CAD一体化集成(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方案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平台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80da4a0e4a7302768e993934.png)
计算机世界/2006年/7月/31日/第B27版应用构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正在由个体化、串行流程的产品研发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产品设计,而支持协同设计的CAD平台正是这种转型的基础。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平台梁江协同设计是企业内不同设计部门、不同专业方向上或者同一项目的不同设计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和配合,本质上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
由于这种跨专业、跨地域的基于网络化协同设计可以极大地缩短产品设计和研发周期,快速地研发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国内外优秀企业产品开发工作正在从个体化、串行流程的产品研发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产品设计。
“协同”已经成为当代产品研发策略的重点方向之一。
CAD协同设计的不同层次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设计协同的程度和要求不同。
在CAD设计领域,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层次:1. 数据共享协同,包含文件传输、图档存储、网络图库等。
数据从最初建立开始到整个工程周期结束都可以实现共享,能够与不同公司的文件格式(如AutoCAD 的 DWG格式)互相兼容,每个项目设计者都可以自由上传和下载图形、文本等资源,设计者之间可以相互参阅,以期达到实现数据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相较而言,这一层次的协同设计是比较初级的。
设计数据必须保存入库后重新打开才能实现更新,设计更改的滞后难以避免。
而在这段时间内,设计内容的一些变更无法得到及时共享,会导致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惟一、准确的设计图纸。
对于高度协同化的设计工作而言,这种错误的后果不堪设想。
2. 信息交流协同,包含消息互发、可视化等。
设计者之间的沟通无时不在,随时的消息互发可以进行快速沟通和反馈,可以在Internet环境下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评审设计方案、流转校审圈阅,使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设计的看法和意见。
这一层次的协同是目前解决协同设计问题的主流思路。
什么是协同设计
![什么是协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afe7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c.png)
什么是协同设计协同设计是指为了完成某一设计且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主体(或称专家),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换和相互协同机制,分别以不同的设计任务共同完成这一设计目标。
[编辑]协同设计的特点与传统CAD系统相比,协同设计系统有如下特点:(1)多主体性:是指设计活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专家参与,而这些设计专家通常是互相独立的,并且各自具有领域知识、经验和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2)协同性:具有一种协同各个设计专家完成共同设计目标的机构,这一机构包括各设计专家间的通讯协议、冲突检测和仲裁机制。
(3)共同性:多设计专家要实现的设计目标是共同的,他们所在的设计环境和上、下文信息也是一致的。
(4)灵活性:参与设计的专家数目可以动态的增加或减少,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也是灵活、可变的.通过下表来对传统CAD系统和协同设计系统进行性比较详细的对比:表协同设计系统与单机CAD的比较[]协同设计的主要方式协同设计是先进制造技术中并行工程运行模式的核心。
传统设计是串行迭代的模式,即瀑布式的设计方法,就是说按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过程顺序执行.在使用阶段发现问题后,在前面各阶段中找原因加以解决. 并行工程则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尽早考虑产品寿命周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全面评价产品设计,以达到设计中的最优化,最大限度消除隐患.因此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不同部门的专家必须协同工作,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不仅设计专家要进行讨论,协调产品的设计任务,而且工艺、制造、质量等后续部门也要参与产品设计工作,对产品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协同设计也是快速制造、动态联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今,市场形势日趋多变,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品种增加、批量减小,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价搔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往往依靠其特有的一些技术构成的新产品以赢得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地提供可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快速开发新产品,重组资源,组织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产品”的需要,就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不(完整版)什么是协同设计断发展的关键。
协同设计的解决方案
![协同设计的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21771759eef8c75fbfb34b.png)
协同设计的解决方案记VHSyndesign纬衡协同设计平台解决方案一、设计协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
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的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发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
同时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产品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市场快速多变、不可捉摸。
为增强市场实力、保持竞争优势,满足企业研发过程的不断变化,设计协同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设计及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行业实施信息化,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的共识,但因为设计行业独特的特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不仅没有直接促成企业飞跃和提高,还在某些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
1.“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2.设计过程的资源凌乱庞杂3.基于开放技术标准的数据互动与共享问题4.版本不一致,参照图纸不一致5.数据及图纸的共享存在不安全因素网络上进行数据及图纸的共享很容易,而数据丢失、非法拷贝及违纪外泄也容易。
6.设计成品、工程图纸缺乏信息化管理,不能网络查阅目前设计文件、工程图纸还是手工记录。
尽管已开始存储图纸的电子文档,但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还不能网络查阅。
7.难以及时掌握管理决策数据目前是人工收集数据,不能保证实时性,管理者对各项目的进度、质量、专业人员情况、经济数据等都不能立刻动态掌握,很难迅速地进行管理决策。
8.受环境限制需重复大量劳动相近、相似的设计,通过互提资料、图形引用的方法,各专业人员可共享设计成果。
但是,由于相互间的绘图环境不同,图层、线型、字型,颜色、比例等需求等不相同,图形或资料的引用要受到相当的限制,要重复进行大量相近的设计。
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内容(范文)
![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内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1edbc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f.png)
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内容(范文)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设计质量作为产品质量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设计质量达到预期标准,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设计流程优化、设计评审机制、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
二、设计流程优化1. 流程梳理与再造设计流程是设计质量保障的基础。
企业应首先对现有设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流程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流程图绘制:绘制详细的设计流程图,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和责任主体。
环节优化:对冗余环节进行精简,对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确保流程高效顺畅。
流程固化:将优化后的流程固化成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设计人员按流程操作。
2. 并行工程应用并行工程是指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后续生产、装配、维护等环节的需求,通过多部门协同工作,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
具体措施包括:跨部门团队组建:组建由设计、工艺、生产、质量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共同参与设计工作。
早期介入:在生产、工艺等部门早期介入设计过程,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协同平台搭建:建立协同设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
3. 设计变更管理设计变更是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频繁的变更会影响设计质量和进度。
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变更申请审批:所有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申请和审批,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变更记录跟踪:对变更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跟踪变更的实施情况。
变更影响评估:对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变更不会影响整体设计质量。
三、设计评审机制1. 评审流程规范化设计评审是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规范化的评审流程,确保评审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具体措施包括:评审计划制定:根据设计进度制定详细的评审计划,明确评审时间、内容和参与人员。
详细介绍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
![详细介绍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e9e4235022aaea988f0f5d.png)
详细介绍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所谓的一体化协同设计,就是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个专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设定项目中心文件集体共享。
这种设计方法将各专业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信息共享消除各专业间的冲突,能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中,各专业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易发生冲突,设计变更情况较多。
建筑结构采用一体化协同设计后,不仅能解决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还能提高结构设计的科学性,而建筑信息模型为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详细介绍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
一、建筑信息模型及其特点(一)概念建筑信息模型,英文简称bim,是一种利用数字模型进行设计、施工与管理的一种新工具[1],在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
(二)特点1、信息具有集成性建筑信息模型核心是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构成,囊括建筑建材、建筑构件性质等物理信息,建筑结构空间关系、建筑构件尺寸等几何信息,建筑构件荷载、连接方式等分析信息,供应商等制造信息等[2],与建筑相关的所有信息基本都包含在内,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2、工作具有可传递性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程序支持工程数据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使工具具有了可传递性。
在工作可传递性下,设计者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自动设计与调整,如果设计师修改了某项内容,建筑信息模型立即将修改反映至与之关联的图元中,自动完成各专业设计修改。
3、设计具有协同性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以几何学、建筑学、空间关系、地理咨询等信息为基础的新设计平台,为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实时处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所需要的信息,优化电气照明系统、供排水系统等各专业设计[3]。
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有碰撞检测功能,能根据各专业不同设计原则自动进检测建筑构件间的影响,极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而且,也可以建设设计缺陷,提高设计质量。
二、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全新的设计平台,为建筑工程一体化协同设计提供了工具,使建筑协同设计成为了现实。
ca建设工程施工
![ca建设工程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92881ce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6.png)
标题:CA建设工程施工CA建设工程施工是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技术,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效、精确和智能化。
CA建设工程施工能够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标志。
一、CA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1. 设计高效、精确:利用CAD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工程图纸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CAD技术还能实现设计参数的实时调整和优化,为施工提供精确的依据。
2. 信息共享、协同工作:通过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实现设计、施工、管理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
3. 智能化施工: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施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4. 工程可视化: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可视化展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施工过程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应力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6. 绿色施工: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二、CA建设工程施工的应用领域1. 房屋建筑工程:利用CA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2. 道路桥梁工程:借助CA技术进行道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3. 水利工程:应用CA技术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益。
4. 电力工程:利用CA技术进行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港口航道工程:采用CA技术进行港口、航道的设计和施工,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安全运行。
高质量CAD文件数据集成方法
![高质量CAD文件数据集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0413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c.png)
高质量CAD文件数据集成方法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现代工程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CAD文件的高质量数据集成,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质量CAD文件数据集成的方法,以提升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CAD文件数据集成的重要性CAD文件数据集成是将多个CAD文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文件的过程。
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CAD文件,包括不同部件、图纸和设计方案等。
将这些分散的CAD文件进行集成,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信息丢失和错误。
因此,CAD文件数据集成对于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二、CAD文件数据集成的方法与技术1. 文件格式的兼容性不同的CAD软件使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为了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首先需要确保各种CAD文件的格式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可以使用通用的CAD文件格式,如DXF(Drawing Exchange Format)或STEP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Data)等。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文件格式不兼容而导致的数据转换错误和丢失。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应用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管理CAD文件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的集成。
DBMS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管理和组织结构,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查询、更新和共享。
通过将CAD文件存储为数据库中的记录,可以实现文件之间的关联和集成,提高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可维护性。
3. 版本控制与协同设计在CAD文件数据集成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人协同设计的情况。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需要引入版本控制和协同设计的技术。
版本控制系统可以追踪和管理CAD文件的不同版本,确保设计过程中的修改可以记录和追溯。
协同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对CAD文件进行编辑和更新,提高设计团队的协作效率。
4. 数据交换标准的应用为了实现CAD文件数据的集成,需要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
浅谈建筑协同设计的建立
![浅谈建筑协同设计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a3e19ac428ea81c758f57873.png)
浅谈建筑协同设计的建立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建立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流程,改进协作模式。
实现协同设计、同步管理是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保证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a design standard, regulating the work flow, improved cooperation mode.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synchronous management is to improve the design efficiency,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esign the effective way.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laborative design0引言一个建筑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投标方案选定、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和确定、形成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的修改确定、施工图设计过程、施工图成果文件审核批准、成果文件出版归档、施工图变更。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协同设计无疑是提高设计工作效率,杜绝设计过程中出错的有效途径。
1计算机协同设计网络的建立1.1协同设计过程模块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如某院在2009 年 2 月,结合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套建筑协同设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是基于CAD二维协同设计的项目管理系统。
其实质是搭建一个将“设计”与“管理”进行了一体化紧密集成的“协同设计平台”,并围绕设计项目管理过程和各专业间CAD 协作设计过程开发设计模块及功能。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a3cf48336c1eb91a375ddf.png)
协同设计2.1 协同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协同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各成员围绕一个设计项目,承担相应的部分设计任务,并交互地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的设计方法。
协同设计强调采用群体工作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传统设计中项目管理与设计之间、设计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以及设计周期过长、设计费用高、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等缺点。
协同设计的概念源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on Work,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他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
CSCW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理论等。
它具有分布性、共享和通信、开放性、异步性、自动化支持、工作协同性、信息共享性和异质性、产品开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异构性、产品数据的复杂性等特点。
协同设计过程具有以下特征:(1)分布性:参加协同设计的人员可能属于同一个企业,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又在不同的地点,所以协同设计须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分布进行,这是协同设计的基本特点。
(2)交互性:在协同设计中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互,交互方式可能是实时的,如协同造型、协同标注;也可能是异步的,如文档的设计变更流程。
开发人员须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交互方式。
(3)动态性:在整个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开发的速度,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设备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
为了使协同设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开发人员需要方便地获取各方面的动态信息。
(4)协作性与冲突性:由于设计任务之间的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使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各个任务之间须进行密切的协作。
另外,由于协同的过程是群体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因而须进行冲突消解。
(5)多样性:协同设计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产品造型、零件工艺、数控编程等设计活动外,还有促进设计整体顺利进行的项目管理、任务规划、冲突消解等活动。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ff634933687e21af45a9ba.png)
同步协同设计 同步协同设计是一种紧密结合的协同工作,多个协作者在相同的时间 内,通过共享工作空间进行设计活动,并且任何一个协作者都可以迅 速地从其他协作者处得到反馈信息!
1 二维协同绘图与三维协同标注。
研究的三个方面
Kim 等人开发了一个基于的三维协同标注系统 CyberView ,该系统 采用浏览器 /服务器结构, CyberView 使多个用户能够通过 Web 对服务 器端的三维模型进行浏览和标注,从而间接地支持三维协同设计。 2 同步协同的三维建模。 同步协同的三维建模支持多个设计人员在共享工作空间中对产品的 三维模型进行设计、修改和观察,它是提高产品三维建模速度和质量的 新途径 3 三维CAD模型的网上快速传输。 在同步协同设计,特别是集中式同步协同建模中,三维CAD模型能 否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协作者对协同设计的同步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 网格模型的快速传输方面人们己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面片模 型的压缩传输、累进传输、流式传输等诸多方法
设计协同是pdm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 得市场快速多变、不可捉摸。以前,一流产品的优势平均可以保持几 年,而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只能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周。由于业务本身的 发展速度比以前快得多,企业必须通过重新定义它们的产品开发流程, 才可能长期更快地生产出更优秀的产品,并保持其竞争优势。 另外,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 已经成为产品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 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 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增强市场实 力。
INTRALINK 的主要功能
1)本地数据的集中管理; 2)从 INTRALINK 系统与设计环境(如PROE、Word 等等)的本地 连接;
Creo_ECAD和MCAD一体化设计的解决方案
![Creo_ECAD和MCAD一体化设计的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918b0db52acfc789ebc966.png)
PTC ECAD和MCAD一体化设计的解决方案近来,由于设计领域间相互融合步伐的加快,机械、电子和软件专业之间原本清晰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相互交织甚至常常几乎无法区分,数据交流周期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这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发生在几乎所有的产品和行业中,涵盖智能电话(如苹果的iPhone)、汽车(如资讯娱乐、导航、安全和性能监测系统‐机电一体化)、军事(如head hear)甚至服装(如兼容IPod 功能的耐克运动鞋)等行业。
在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中,ECAD和MCAD 领域的相互融合更迫切地要求实现设计详细资料的高效共享。
当前,ECAD和MCAD工具之间交换设计数据时采用的格式不能用于处理增量设计变更(例如 DXF、IGES、IDF 3等)。
这些格式是专门为交换整个数据集而设计的,因此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灵活的机制:1.仅对变更内容进行建模(不必交换全部设计数据)2.获取变更内容(包括变更之前及之后的描述)3.跟踪变更的解决以及变更历史和注释(接受、拒绝等)4.支持变更的同步和异步沟通(文件和讯息)对增量设计变更进行建模、跟踪和沟通交流是ECAD–MCAD协同流程的一项基本要求。
PTC是第一家推出基于ProSTEP iViP工作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2008年第一季度发布的产品包含集成了Pro/ENGINEER野火版 4.0的ECAD–MCAD协同功能,结合ProductView ECD Compare、ProductView Intercomm。
该解决方案允许MCAD设计师在PCB设计中与ECAD设计师协同作业,方式如下:1.与 ECAD 设计师进行基于PCB 设计视图的互动2.逐步提出和评审电路板布局变更3.逐步提出和评审元件布局变更4.实现增量变更的参数和图形可视化5.管理各项变更,通过接受/拒绝流程追踪每项变更决定6.验证相应 ECAD 和 MCAD 数据库之间的设计差异案例:在国内某电源传统的ECAD和MCAD一体化设计,由于ECAD部门和MCAD部门在产品设计中的位置等同,所以经常会发生需要ECAD和MCAD需要协调,解决设计干涉的问题。
建筑行业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系统方案
![建筑行业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076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6.png)
建筑行业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系统方案第一章数字化设计概述 (2)1.1 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2)1.1.1 设计效率的提升 (2)1.1.2 跨专业协同设计 (3)1.1.3 绿色建筑设计 (3)1.1.4 个性化设计 (3)1.2 数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3)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3)1.2.2 建筑信息模型(BIM) (3)1.2.3 计算机模拟分析 (3)1.2.4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3)1.2.5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3)第二章 BIM技术应用 (3)2.1 BIM技术的基本概念 (4)2.2 BIM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4)2.2.1 设计信息整合 (4)2.2.2 设计方案优化 (4)2.2.3 设计协同 (4)2.3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4)2.3.1 施工模拟 (4)2.3.2 施工管理 (4)2.3.3 施工质量控制 (4)2.3.4 施工安全监控 (5)2.3.5 施工资料管理 (5)第三章数字化施工管理 (5)3.1 施工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5)3.2 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的构建 (5)3.3 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的应用 (6)第四章项目管理与协作 (6)4.1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6)4.2 项目管理与协作系统的设计 (7)4.3 项目管理与协作系统的实施 (7)第五章建筑材料数字化管理 (8)5.1 建筑材料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8)5.2 建筑材料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8)5.3 建筑材料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9)第六章工程成本与预算管理 (9)6.1 工程成本与预算管理的挑战 (9)6.2 工程成本与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10)6.3 工程成本与预算管理的实施 (10)第七章质量与安全管理 (10)7.1 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要求 (10)7.1.1 概述 (11)7.1.2 质量要求 (11)7.1.3 安全要求 (11)7.2 质量与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 (11)7.2.1 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1)7.2.2 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11)7.3 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 (12)7.3.1 质量管理应用 (12)7.3.2 安全管理应用 (12)第八章环境与能源管理 (12)8.1 环境与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12)8.2 环境与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 (12)8.3 环境与能源管理的实施 (13)第九章智能化施工设备 (13)9.1 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发展 (13)9.2 智能化施工设备的管理与应用 (14)9.3 智能化施工设备的未来趋势 (14)第十章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系统实施与评估 (15)10.1 实施策略与步骤 (15)10.1.1 制定实施策略 (15)10.1.2 实施步骤 (15)10.2 实施效果评估 (15)10.2.1 评估指标 (15)10.2.2 评估方法 (16)10.3 持续优化与改进 (16)10.3.1 优化策略 (16)10.3.2 改进措施 (16)第一章数字化设计概述1.1 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工程与系统集成——协同设计和优化整体性能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工程与系统集成——协同设计和优化整体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387271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1.png)
智能化集成:将各种智能化设备集成在一起,实现对机械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决策
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对机械设计过程的有效管理
系统集成在机械设计中的实施步骤
确定系统集成的目标和需求
添加标题
设计系统集成的方案和架构
05
能源行业:协同设计和系统集成可以提高能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03
电子行业:协同设计和系统集成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02
航空航天行业:协同设计和系统集成可以提高飞机、卫星等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04
建筑行业:协同设计和系统集成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可靠性
医疗行业:协同设计和系统集成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增强竞争力:系统工程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力。
协同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03
协同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协同设计:多个设计团队或个人共同参与,共享信息和资源,协同完成设计任务。
重要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创新和竞争力。
协同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多学科、跨领域的协同设计,提高机械设计的综合性能。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工程与系统集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工程
03
协同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04
系统集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05
协同设计和系统集成在优化整体性能中的应用
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工程
02
系统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系统工程的定义:是一种跨学科的工程方法,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CAXA协同研发设计和管理PLM解决方案ppt课件
![CAXA协同研发设计和管理PLM解决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024b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0.png)
置其角色 物料
工艺过程
清单
规划
CAD 工程图
统一的产品数据模型
2D、3D、CAPP及工艺数据统一 产品数据的结构化管理
在协同环境下浏览各类文档
内嵌式浏览器: 兼容200多种主流
格式的文档
2D
CAXA 电子图板 给企C业AX带A实来体的设好计 处: CAXA CAPP
3D
只浏览文档内容的人员不需要
础上提高大约70%的效率。
CAXA PLM方案
实施前
实施后
图纸 工艺 报表 ERP 图纸 重复 电子 管理 总体 设计 编制 汇总 录入 查找 设计 归档 成本 效率
广泛外协/外购
– 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了40-80%产品零部 件
– 协同产品开发和交付
灵活的业务模式
– 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造不同的产品 – 合作伙伴动态和随机出现 – 所有的合作伙伴具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流程和
信息系统,尽管有差异却需要能够快速连接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 新产品快速过时
– 市场上快速的产品创新速度 – 但仍需要支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维护与服务
PBDOMM管理
编配码置管管理理
零部件管理
BO变M更管管理理
配置管理 变更管理
项目管理
m CAPP
国防军工
工艺路线 项目工艺管设理计
C材A料PP定额
工艺路线 工艺设计
材工料艺定图额表
工工艺艺图汇表总表
工艺汇总表
MPM
装备
作业管理 设备管理 M工P装M管理 作质业量管管理理
设备管理
工统装计管分理析
质量管理 统计分析
重复设计 对于经常进行同类产品设计的人员,重复设计最 大可达到20%的工作时间。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应用解决 了10%左右的重复设计时间。
设计院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生产平台
![设计院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生产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d3227e11866fb84ae45c8d5b.png)
设计院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生产平台赵继东,张玉国 北京建设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 概述在国内,设计师从逐步丢掉图板,到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基于AutoCAD、MicroStation平台的各种专业软件。
十多年来,这些软件不断升级,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在这些软件及二次开发的CAD专业应用软件的帮助下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图板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借助于各种软件共享技术,设计标准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推广。
虽然设计师自身的设计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设计师整体的配合和管理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绝大部分勘察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还停留在依靠人工协调的阶段,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z项目人员缺乏统一的项目工作环境在传统的勘察设计单位中,设计人员采用单机工作模式,缺乏统一的项目工作环境,无法实现项目文件、图档数据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对于企业知识的积累、知识再利用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因此有必要建立项目组级别的协同工作环境。
z缺乏严格的提资流程和提资记录提资管理一直是困扰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提资不规范造成的重复性劳动增多,提资文件频繁改动造成的上下游之间扯皮现象出现,以及提资版本冲突造成的设计质量下降等方面。
另外由于提资流程控制的缺失导致提资记录无法有效管理。
z缺乏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协同设计标准制图规范和协同设计标准的制定是推广协同设计的必要条件,协同设计本身意味着多专业参与的共同工作,缺乏标准和制图规范同时就意味各专业间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图层冲突、线型冲突等多种冲突,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协同设计标准。
规范和标准的建立是设计生产平台推广的关键基础条件。
z协同工作过程中很难实现各专业间有效的权限管理协同工作过程中,各专业对于同一个文件,甚至文件目录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过去的传统方式下很难有效的实现各专业间文件权限的有效管理,容易造成非授权的文件访问与操作。
BIM桥梁设计论文(全文)
![BIM桥梁设计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95e8f0650e52ea541898c6.png)
BIM桥梁设计论文(全文)目前,桥梁设计普遍采用将结构简化成平面(空间)杆系计算,运用二维三视图技术绘制工程图纸,它是桥梁设计行业最终交付的设计成果。
而对于构造与功能日益复杂的桥梁结构,二维设计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连一些空间桥梁结构最基本的几何信息也无法完全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三维设计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采用三维设计,可直接通过三维形式表达设计构思与意图,使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回归到方案构思与计算分析上。
因此,采用三维设计技术成为桥梁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三维数字化设计发展与现状1.1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发展从1963年美国MIT机械工程Coons,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概念开始,军工、航空航天以及精密制造业等领域就开始了CAD的研究与开发。
到20世纪80年代,CAD技术开始走向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开始出现在PC终端系统中。
1989年,PTC公司推出Pro/Engineer产品,用参数化的特征设计为CAD三维设计建立了新的标准。
此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三维CAD 设计开始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及精密仪器制造业等领域[1-3]。
1.2三维设计应用在国内外的基础建设领域,三维设计技术也正在蓬勃发展,其中在水利水电、公用与民用建筑等行业已经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二维设计向三维协同设计的转换。
如图1所示。
图1水电厂房剖切视图对于公路工程,特别是桥梁设计领域,CAD设计系统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大多还处于二维阶段,或者应用其他主流的三维CAD平台对桥梁结构进行三维展示,中国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发的桥梁三维造型系统Bridge3D,尝试了采用参数化技术进行桥梁结构外观造型设计。
但是,相对于制造行业的参数化、变量化的三维CAD 设计系统差距还很大[4-5]。
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设计概念2.1BIM技术定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技术和理念由AutoDesk公司于2021年率先提出,它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的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完整、逻辑的建筑信息模型[6-7]。
工业设计智能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工业设计智能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5000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b.png)
工业设计智能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智能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简介 (2)1.2 解决方案目标与意义 (3)第二章智能设计基础 (3)2.1 设计原理与方法 (3)2.1.1 设计原理 (3)2.1.2 设计方法 (4)2.2 设计工具与软件 (4)2.2.1 设计工具 (4)2.2.2 设计软件 (4)第三章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 (5)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1 数据采集 (5)3.1.2 数据处理 (5)3.2 数据分析与应用 (6)3.2.1 数据分析 (6)3.2.2 数据应用 (6)第四章设计与制造的集成 (6)4.1 集成框架与流程 (6)4.1.1 集成框架 (6)4.1.2 集成流程 (7)4.2 关键技术与应用 (7)4.2.1 关键技术 (7)4.2.2 应用 (7)第五章智能制造系统 (8)5.1 系统架构与组成 (8)5.1.1 系统架构 (8)5.1.2 系统组成 (8)5.2 系统实施与优化 (9)5.2.1 系统实施 (9)5.2.2 系统优化 (9)第六章智能制造设备 (10)6.1 设备选型与配置 (10)6.1.1 设备功能指标 (10)6.1.2 设备兼容性 (10)6.1.3 设备智能化程度 (10)6.1.4 设备维护与维修 (10)6.1.5 设备投资回报期 (10)6.2 设备控制与监控 (10)6.2.1 设备控制系统 (11)6.2.2 设备监控系统 (11)第七章信息管理与协同 (11)7.1 信息管理系统 (11)7.1.1 系统架构 (11)7.1.2 功能模块 (12)7.2 协同设计与管理 (12)7.2.1 协同设计平台 (12)7.2.2 协同管理策略 (12)第八章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 (13)8.1 安全生产措施 (13)8.1.1 安全生产管理 (13)8.1.2 安全生产培训 (13)8.1.3 安全生产投入 (13)8.2 质量控制体系 (13)8.2.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3)8.2.2 质量保证措施 (14)8.2.3 质量改进 (14)第九章智能设计与制造案例分析 (14)9.1 典型案例介绍 (14)9.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5)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行业发展趋势 (16)10.2 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16)第一章概述1.1 智能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简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设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质量管理与CAD一体化集成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质量管理与CAD一体化集成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方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60b4a1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2.png)
质量管理与CAD一体化集成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方案详细1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意义1.1建设背景传统设计管理模式下,延期、返工、变更等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普遍性存在,这不仅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影响当下进度、质量、成本的因素有很多,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1.2建设目标精诚协作-构建交流平台,改变单兵模式,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错漏碰缺,提升设计质量;避免返工-上游专业发生变化自动通知下游专业,避免差错与无谓返工;集中管理-将散落的资源自动收集起来形成权威过程与成果库;安全共享-图档资料、知识资源、涉密资料分别单独存储,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检索到,图档资料根据权限只能在线浏览,无法下载、拷贝、修改;质量管理-实现设—校—审全程带图电子化管理,杜绝ISO贯彻两张皮;过程追踪-图纸版本随校审统一管理,实现电子化圈阅审图与图纸历史追溯;远程办公-笔记本/平板/手机/4G上网,领导出差照常办公,不耽误院内生产工作;提高效率-自动电子签名,自动图纸比较,自动图纸分析提取图名,自动图纸质量检查进一步提升了设计效率;提升管理-工时进度生产过程中动态采集,项目真实情况一目了然;建立设计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企业领导/设计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计进展状况、调阅设计图纸(含草图)、查阅办理过程、掌握实时的设计进度信息、质量信息以及标准规范执行的情况。
协同设计平台定位:建立以数据为中心,以“流程+事务”驱动的生产模式。
“协同设计平台”是面向设计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套软件产品,它以设计项目为管理单元、以设计标准为前提、以设计流程为核心,严格控制设计成果的设计、修改、批阅、校审、出版、签章(盖章)、归档、分享与利用的全过程,达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2协同设计关键技术2.1支持分布式部署大型的集团公司一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协同设计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即在集团总部服务器部署主文件服务器,在异地的分公司也部署从文件服务器,在不同公司的人员登录协同设计系统的时候,将根据人员所在地来自动调整访问文件服务器的位置。
企业级CAD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实践
![企业级CAD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e21be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a.png)
企业级CAD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实践李嘉军【摘要】为了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建筑设计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团内的技术资源共享。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于2003年就启动了CAD信息集成与协同设计的前瞻性课题研究。
【期刊名称】《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协同设计;CAD;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平台建设;企业级;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资源共享【作者】李嘉军【作者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3为了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建筑设计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团内的技术资源共享。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于2003年就启动了CAD信息集成与协同设计的前瞻性课题研究。
历经近7年的技术研究、基础建设与应用推广,集团CAD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已全面覆盖集团的所有设计公司,目前每天有近1600名设计人员同时在平台中进行设计工作,利用平台中开展协同设计的项目已达300多项,在平台中集中存储的设计图纸量已超过100多万张。
现代集团的CAD协同设计技术和统一的平台化管理水平不仅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的同行中如此大规模的企业级运用也并不多见。
1 项目背景与目标建筑设计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建筑设计团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业主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建筑设计的方式原来是绘制纸质的图纸交施工企业实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行业经历了“甩图板”的革命,已经进入了“人脑+电脑”的工作模式。
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日趋大型复杂而项目设计周期却日益缩短,这给建筑设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频繁的设计变更加大了设计工作量和巨大的内部沟通成本,而设计师设计软件的个性化又造成内部信息沟通不畅,致使设计图纸经常由于内部沟通不及时而出现错漏碰缺等低级错误,同时设计图纸存储在个人电脑也存在诸多的信息安全隐患。
如何提高建筑设计的协同工作效率,是建筑设计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意义1.1建设背景传统设计管理模式下,延期、返工、变更等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普遍性存在,这不仅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影响当下进度、质量、成本的因素有很多,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1.2建设目标➢精诚协作-构建交流平台,改变单兵模式,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错漏碰缺,提升设计质量;➢避免返工-上游专业发生变化自动通知下游专业,避免差错与无谓返工;➢集中管理-将散落的资源自动收集起来形成权威过程与成果库;➢安全共享-图档资料、知识资源、涉密资料分别单独存储,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检索到,图档资料根据权限只能在线浏览,无法下载、拷贝、修改;➢质量管理-实现设—校—审全程带图电子化管理,杜绝ISO贯彻两张皮;➢过程追踪-图纸版本随校审统一管理,实现电子化圈阅审图与图纸历史追溯;➢远程办公-笔记本/平板/手机/4G上网,领导出差照常办公,不耽误院内生产工作;➢提高效率-自动电子签名,自动图纸比较,自动图纸分析提取图名,自动图纸质量检查进一步提升了设计效率;➢提升管理-工时进度生产过程中动态采集,项目真实情况一目了然;➢建立设计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企业领导/设计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计进展状况、调阅设计图纸(含草图)、查阅办理过程、掌握实时的设计进度信息、质量信息以及标准规范执行的情况。
协同设计平台定位:建立以数据为中心,以“流程+事务”驱动的生产模式。
“协同设计平台”是面向设计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套软件产品,它以设计项目为管理单元、以设计标准为前提、以设计流程为核心,严格控制设计成果的设计、修改、批阅、校审、出版、签章(盖章)、归档、分享与利用的全过程,达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2协同设计关键技术2.1支持分布式部署大型的集团公司一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协同设计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即在集团总部服务器部署主文件服务器,在异地的分公司也部署从文件服务器,在不同公司的人员登录协同设计系统的时候,将根据人员所在地来自动调整访问文件服务器的位置。
另外系统采用C/S与B/S架构的混合模式,结合屏幕校审、数字签名等技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各分支机构与总部间的异地协同设计。
同时,通过集中—分散同步处理技术,保证了异地协同过程中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的速度。
2.2内容级全文搜索引擎支持内容级的全文搜索引擎,进入协同平台的设计文件,可以通过检索文件中的文字内容进行检索,通过海量数据搜索来定位文件。
2.3模板化权限体系系统提供一系列的文件夹模板和权限模板,实现系统的权限管理:✓批量设置某个文件夹下所有子文件夹的权限✓批量设置某些文件的权限✓提供容易理解的权限模板:阅读、修改、管理2.4扩展和集成系统设计系统支持与多种软件产品的集成:✓支持AutoCAD 2004-2015所有版本的集成✓支持国产CAD如浩辰CAD✓支持微软Office和金山Office✓系统可独立使用也支持与其它OA和项目管理系统的集成2.5离线办公设计人可脱离协同设计环境,把设计图纸带回家里进行设计,然后通过上传功能对图纸进行升版操作,保证图纸的一致性;也可以在家通过VPN拨入的方式,安装协同客户端,进行远程办公,不影响设计人的工作。
2.6图纸安全浏览✓提供图纸安全浏览插件,实现图纸快速浏览而客户端不留痕迹,保护敏感图纸和文档的不被窃取2.7邮件和即时消息推送支持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消息推送通知,包括如下应用:✓订阅的文档版本升级✓有待处理的流程✓新发布的通知公告✓收到最新分享的文档2.8微信任务推送和办理支持用微信的消息推送通知,包括如下应用:✓账号绑定✓获取待办任务✓获取已办任务2.9管理平台与协同设计平台数据互通通过优秀的图形处理技术,将管理平台与专业设计软件无缝集成,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管理平台与设计过程的良好互动。
管理平台可自动获取生产环节中的所有信息。
如设计人员的设计进度,工作负荷情况;项目的进展情况,质量情况等。
完全无需设计人员手工填报,在大大减轻其工作量的同时,杜绝了手工输入的误差。
管理平台的信息可自动流入协同设计平台,确保一处填写,处处引用。
以一个大型项目的项目名称为例,需要填写在上百张表格、几千张图纸、数百个文件中,但其源头在市场经营部。
在传统的管理系统中,如果市场经营部修改了项目名称,系统无法实现在上述所有的表格、图纸、文件中实时修改项目名称,只能层层传递,由于时间延误等原因,就会造成表格、图纸、文件上的项目名称不一致。
但采用本系统后,一旦市场经营部修改了项目名称,则包含项目名称的所有表格、图纸、文件中都会自动实时修改,无需设计人员进行任何填写和修改工作,也就绝对不会再出现数据的紊乱和不一致性。
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控制生产平台。
设计院制定的制度(如用什么字体、线型、图层、图幅等),原来都是靠下发制度,规定设计人员执行,设计人员是否很好的执行,并没有很好的检查和制约手段。
现在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设计院制定的制度和规则,只要在管理平台上设定,生产平台(AutoCAD)上可即时体现,若设计人员不按规定执行,则生产平台(AutoCAD)会控制他无法进行设计,完全无需三令五申和检查。
3协同设计主要功能3.1标准化管理建立图纸文件集中存储规范(例如:按照项目/单项/阶段/专业/分区/分类….)建立设计协作基本流程运转规范(例如:设计校审流程、资料互提流程、出版发行流程,…)统一设计用标准图签、图框、字体、以及图纸命名规范等管理设计草图签入/签出的所有版本(N个)、设计成品、PDF、DWF格式文件3.2信息任务管理(1)项目待办列表采用项目名称进行分类和流程类别进行分类;(2)管理人员能看到项目中哪些专业完成互提、校审等;(3)个人待办任务办理;任务自动推送到个人任务窗口,进行校审等操作。
(4)个人已办任务的查询、查看;(5)与RTX进行集成,所有的设计任务都推送到RTX客户端,可以在RTX客户端进行直接办理;(6)支持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手机,通过安装客户端后进行办理任务;(7)支持绑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推送任务到手机端,直接在微信端进行任务办理;(8)支持手机短信进行任务提醒办理等。
3.3设计分区管理在管理平台登记项目信息,并进行人员专业策划以后,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员打开CAD 后,将会看到与自己参与的项目,自动按项目、阶段、专业等,来组织文件目录信息,可分类自定义设计文件分区:项目公共区、专业公共区、共享区、提资区、成品区等,实现协同设计;1)设计信息查询:可以在CAD端直接查看,业主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贯标表单、标准、规范、图集、作业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批文、选址意见书、红线图、外审意见等。
2)参考资料:用来放置项目前期资料,此类资料无需经过流程审批,气象、水文、地质、市政设施接口等资料、环评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投标文件、方案、初设文件、底图,业主来函,其它设计输入资料等;3)各专业需标明是哪个所的专业(存在相同专业不同所的情况);4)项目负责人:以项目负责人的角色的工作内容在此管理;5)工作区:将设计师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文件统一管理;6)输入区:存放经过设计输入评审后的资料,以及其它设计输入资料;7)提资区:用来存放本专业提交给外专业的资料;8)收资区:用来存放外专业提交给本专业的资料;9)成品区:用来存储最终的成果图;10)项目组中的人员都能看到本项目中的所有的专业。
项目名称阶段阶段参考资料项目负责人建筑给排水...公司的项目也可以根据项目名称、项目阶段、专业、不同项目类型文件目录树进行管理,并且根据不同使用角色对目录树进行授权。
目录可灵活调整,任意节点或文件均可以单独授权,支持分级授权管理。
目录树模板可以通过管理员进行后台维护管理,维护结果直接反映到客户端界面。
3.4设计文件管理协同设计系统界面:启动AutoCAD,在AutoCAD左侧可以看到协同操作面板,如下图所示:3.4.1双备份管理实现CAD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双备份管理,服务器端保存历史发布的版本,本地客户端保存最新版本,这样实现避免项目设计资料的丢失。
本地工作目录(仅保留最后一个版本的文件)3.4.2新建上传在新建图纸的时候,提供插入标准图框、图签的功能,插入的图签,将自动提取项目名称、设计编号、设计阶段等共有信息,图签共有信息一次录入后,其他图纸在使用时可复用。
功能介绍:启动AutoCAD,展开工作区,在图纸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的新建图纸菜单,弹出如下面的对话框。
输入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图纸比例,然后选择一个图框类型,文件名称(如果不输入文件名称,那么会默认为图纸编号+图纸名称作为文件名),选择插入方式(如果图纸已经绘制完成,那么请把原来的图框删除后再选择“插入到当前图纸中”的方式插入)。
如果选择新建一个图纸文件,点击保存以后,在协同系统中新生成一个图纸文件。
另外还支持多种格式文件在协同平台中直接新建:包括Office格式,DWG格式,3DMax 文件格式,Sketchup文件格式,Photoshop文件格式,Pdf格式等文件进行新建。
3.4.3批量导入上传如果需要绘制的文件已经在本地计算机中绘制好了,在这里只需要添加到协同工作区的文件列表即可,具体操作如下:点击添加图纸文件导入即可。
同样可以添加文档文件,添加图片文件和其它文件,而且还可以新建目录文件夹,便于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3.4.4图纸参照对于存在外部引用参照的图纸,系统将自动检索图纸中所有涉及到的参照图纸文件,并上传到服务器,在参照文件发现变化的时候,图纸参照信息将即时更新,保证图纸的一致性。
3.4.5批量改名支持批量修改DWG图纸中的项目名称,设计阶段,建设单位等信息。
3.4.6签入签出已经上传到协同系统的工作区中的或在工作区新建的CAD图纸、word等文件,通过选中文件右键‘修改’按钮,将文件签出进行图纸的修改(即调整修改状态),当完成文件内容的修改后利用系统功能“生成新版本”完成文件的签入系统。
3.4.7删除在目录树上支持批量删除的功能,按住Ctrl键,选中多个文件以后,单击鼠标右键会出现删除菜单。
3.4.8权限管理选中文件夹或者文件,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对该文件夹或者选中的文件进行单独授权,权限体系分为4种,列表、查看、查改和管理,列表权限能够查看缩略图和文件属性信息;查看权限是能够查看该文件,但是不能进行删除,修改等操作;查改权限是能够查看别人上传的文件,但是可以上传和删除自己上传的文件;管理权限是完全权限,能够进行一切操作。
3.4.9版本管理在修改文件以后,每一次版本发布,都在服务器上留了一个版本的文件。
任何图纸、资料均可以进行版本管理,可以进行追溯,支持历史版本查看与下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