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下
高一第一册生物各章知识点
![高一第一册生物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8e27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7.png)
高一第一册生物各章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高一第一册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整理和概述:第一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起源的一些理论,包括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生物进化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在地球上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各器官的功能以及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多样性与功能本章重点介绍了细胞的多样性及其功能。
包括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对比,细胞的分类以及细胞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本章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组合、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
第五章: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基因的重组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基因的重组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基因的自由组合是遗传变异的基础,而基因重组则是生物种群进化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染色体的功能等方面。
第七章:生物的分类与进化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等。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本章重点介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包括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等方面。
第九章: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本章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与代谢。
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的物质运输等方面。
第十章: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本章重点介绍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包括动物的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动物的运动与支持以及动物的消化和循环系统等方面。
第十一章:动物的生殖与遗传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生殖和遗传。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调控以及动物的遗传规律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八素材 (新版)北京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八素材 (新版)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d69e1ee518964bcf847c8d.png)
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1948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就选择了一种分子量小,但具有蛋白质全部结构特征的牛胰岛素作为实验的典结晶牛胰岛素型材料进行研究。
于1952年搞清了牛胰岛素的G链和P链上所有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以及这两个链的结合方式。
次年,他宣布破译出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两条多肽链牛胰岛素的全部结构。
这是人类第一次搞清一种重要蛋白质分子的全部结构。
桑格也因此荣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人工合成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花、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
合成工作是分三步完成的:第一步,先把天然胰岛素拆成两条链,再把它们重新合成为胰岛素,并于1959年突破了这一难题,重新合成的胰岛素是同原来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的结晶。
第二步,在合成了胰岛素的两条链后,用人工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相连接。
这种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获得成功。
第三步,把经过考验的半合成的A链与B链相结合。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总结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总结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2c343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c.png)
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
是( C ) A.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
存在抗药性变异
B. 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 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 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育
返回目录
14. (202X成都)达尔文认为,பைடு நூலகம்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C )
返回目录
先发现了1只黑色虫,啄了几口就放弃了,转而发现了绿色蝗虫,啄 了两下,就吃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第2只,第3只……黑色蝗虫却都 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本来,黑色蝗虫在受到攻击以后,体内 的苯乙腈迅速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鸟类少量摄入就会头晕、眼花、 呕吐,如果继续摄入,就会有性命之忧,鸟类轻度中毒,再也不敢 造次,所以黑色蝗虫的体色和蔼味都成为其很好的防备武器。
A. 生存竞争的结果
B. 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过度繁育的结果
返回目录
二、非选择题 15. (202X嘉兴)(资料分析)有一火山岛,散布着数目相近、毛 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 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年份
2000
返回目录
7. (202X盘锦)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D)
A. 由水生到陆生
B. 由简单到复杂
C. 由低等到高等
D. 由体型大到体型小
返回目录
8. (202X贵阳)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 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B. 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目——判断不同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1807b70b4e767f5acfcef3.png)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单元复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下面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B.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C.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在极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2 .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究的目光。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C.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D.生物的遗传,导致了生物的进化4 . 生命的起源很久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被许多学者认同。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个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
B.我国科学家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第二个阶段的推测。
C.化学进化学说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演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
D.米勒的模拟实验证实了,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有机物,进而演变成了原始生命。
5 . 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史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前寒武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前寒武纪时期→太古代→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C.古生代→中生代→前寒武纪时期→新生代D.古生代→前寒武纪时期→中生代→新生代→元古代6 . “进化树”(如图)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代表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B.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界C.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B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用种子繁殖D.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小体型到大体型,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7 . 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A.水蒸气、氨气、甲烷B.甲烷、氧气、水蒸气C.水蒸气、氧气、沼气D.氧气、氨气、沼气8 . 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C.现代地球上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大气中具有氧气9 . 如图为在我国发现的“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复原图,它虽然看起来接近鸟类,却具有更多恐龙的体形特征,如具有牙齿、翅膀上长有爪子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生物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生物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c39163f9cfc789eb162dc860.png)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生物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B. 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会存在爬行类和哺乳类化石C. 比较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可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 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C. 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的化石D.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3.鸟的种类多种多样,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这些现象是()A.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C.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D.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4.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中,错误的是()A. 森林古猿是人类的原始祖先B.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C. 化石是探索生命起源的最重要证据之一D.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5.蚊蝇等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 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B. 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C. 遗传变异的结果D. 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6.下图表示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沉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B.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C.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D.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7.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A. 环境变化的结果B. 生存竞争的结果C. 自然选择的结果D. 人工选择的结果8.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B.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C.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胚胎学和解剖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B.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 达尔文经过长期观察证实了现存的生物有共同的祖先D. 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更大10.一种生活在浅海的章鱼,能根据周围环境不断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和形状。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25b20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9.png)
5.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早期的藻类是植物的祖先而不是动物的祖先,其原因是()A.具有固定作用的假根B.具有叶绿素C.具有真正的细胞核D.具有遗传物质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结构简单→结构复杂B.低等→高等C.体型小→体型大D.水生→陆生3.下列观点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型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B.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效果明显降低是因为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是为了躲避鹰的捕杀而定向选择的结果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4.如图是进化树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A.①代表的生物可以是青蛙B.图中生物进化的次序是②→①→③→④→⑤C.由图可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D.能够适应陆地生活的是③、④、⑤5.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学说为依据,并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BB.米勒实验证实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实现原始生物的形成C.最初形成的生命是需氧型单细胞生物,如蓝藻、草履虫D.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6.在家里用某种蚊香驱赶蚊子,开始效果不错,但是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从达尔文观点来看,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蚊香的质量越来越差B.蚊香中的药物使蚊子发生了抵抗药物的变异C.蚊香选择了蚊子中能抵抗药物的变异D.蚊子适应能力强7.抗生素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卫生部表示,在中国,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
下列关于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A.会导致抗生素的药效降低,使我们在传染病爆发时可能无药可用B.会使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甚至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C.使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种类越来越多D.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但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8.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蛾大多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bfb72ba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2.png)
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人的概念
人既属于社会,各时代各种社会有不同的法律给社会的“人”以严格的定义。例如关于社会人的法律定义是:人是享有生存权、人身支配权(人身自由)等社会基本权利的社会成员。然而,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作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可以当作商品买卖,因而不被当作社会的人看待。美国南北战争前的黑人也不被当作社会的人。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是“人”,而另一部分却不是。
二、人的形态学特征
Gould(1977)对人类进化的幼态持续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比较,人类发育迟缓,骨骼钙化很晚,性成熟晚,幼年期长,寿命也长。这些特征都显然与控制发育的激素有关。正是由于发育迟缓和寿命延长,人类才具有创造文化的能力。人类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期加在一起占个体寿命的1/4到1/3,因而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学习。随着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知识的迅速积累,人类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幼态持续假说还指出了另一个重要原理,即生活史或生命周期本身也经历了进化过程。调节控制发育基因的突变和自然选择,能够改变一个物种的个体生长发育的速率。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指人的社会属性或社会人的本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对的。人究竟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呢?从生物学特征的比较来看,人与灵长目动物并没有“天壤”之别。我们人类与黑猩猩在形态学位和基因组成的差别并不比猴子与大象之间的差别大,甚至并不比灵长目中不同物种(例如狐猴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大。人与动物的差别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行为特征上。
第十二章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人的双重属性和人的概念
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人的概念 人既属于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系统),又属于自然界(生物界)。人类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界,因此,人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的属性和自然的(生物的)属性。因而也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的概念,即社会人的概念和自然人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8d30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0.png)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
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课堂反馈
例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②在越古老的地壳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③在越新近的地壳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确的是( D )
A.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B.物种A的出现早于物种B C.在Ⅰ层内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D.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三、课堂反馈
例4.能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提供证据的化石是( C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
四、课堂小结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
④在越新近的地壳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三、课堂反馈
例2.下列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D )
A.形态和结构 B.蛋白质的结构 C.地层中早期人类的脚印 D.外形和功能
三、课堂反馈
例3.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 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正
4 在地壳变化
和风化作用下, 逐渐露出化石。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1: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
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 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依 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2: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见下表)进
七年级生物第十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十二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b22c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0.png)
七年级生物第十二章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有关生命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命体的研究。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七年级的学生们需要学习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其中第十二章是非常重要的章节。
第十二章主要内容是关于生殖细胞和生殖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重点介绍该章节的知识点:一、生殖细胞在动物和植物的身体中,都存在着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其特点是具有遗传物质DNA和染色体。
在动物中,生殖细胞称为精子和卵子,分别由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产生。
在植物中,生殖细胞称为花粉和卵细胞,分别由雄蕊和雌蕊产生。
生殖细胞的特点是每个细胞只有一半的染色体数量,也就是说,它们是一半的细胞。
二、交配和受精交配和受精是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也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动物中,交配的过程是指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结合,进行生殖细胞的结合和交换。
在植物中,交配是指花粉结合花柱,该过程通常被称为授粉。
受精是指生殖细胞的结合,合成一种新的细胞,称为受精卵,这个过程是生命的起源。
三、基因基因是DNA的一部分,它们控制了生物体内的一些特征和性状。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在基因中存储。
人类的基因组大约有20000到25000个基因。
基因的表达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和性状。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四、染色体染色体是存放在核内的遗传物质DNA的一种形式。
它们负责把遗传信号传递给下一代。
染色体在生物体内呈现出不同的数量和形态。
例如,人类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成对出现,而最后一对是性染色体。
五、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决定了生物体内的一些性状。
它们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在细胞中被复制和传递给下一代。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组合是随机的,因此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性状。
遗传基因对于生命的保持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生殖细胞、交配受精、基因、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学习了解,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时,学生们要深刻理解生物学中的各个知识点,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21736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f.png)
5.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描述正确的是()A.两栖类→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D.鱼类→爬行类→两栖类2.下列属于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氨气、氢气、氧气B.氮气、二氧化碳、氧气C.甲烷、氢气、氨气、水蒸气D.氨气、水蒸气、氧气3.找关键词是学习生物学的好方法,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关键词的是()A.过度繁殖B.遗传和变异C.用进废退D.适者生存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5.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下列对哺乳动物进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定向变异的结果D.与遗传变异无关6.下列运用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解释生命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颈鹿的颈长是为了摄取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了抵抗抗生素的变异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其运动形式是爬行D.草原上的狼和兔子越跑越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7.有关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氨等气体,但不存在氧气B.米勒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地球能产生原始生命C.在研究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提供最直接的证据D.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不包括()A.过度繁殖B.生存竞争C.和谐共存D.适者生存9.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叫做()A.生存斗争B.过度繁殖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10.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米勒实验证实了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形成原始生命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的证据C.哺乳类和鸟类都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D.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生物不能自然发生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
高二选修一生物总结知识点
![高二选修一生物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be19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0.png)
高二选修一生物总结知识点生物是我们身边最为神秘和奇妙的事物之一,生物学作为研究生物的学科,涉及到了生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发育、演化和分类等诸多方面。
高中生学习选修一生物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思维,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将对高二选修一生物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生命起源的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包括:生命起源于何处?是怎样开始的?到底有多少不同的起源?生命起源有什么化学特点?现在有多少细菌类?大约有多少不同的起源?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是如此令人着迷,使人们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大量的发现和论点。
2. 生物地球历史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与地球环境演变的过程密切相关。
要了解生物地球历史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了解地球及地球环境的演变。
根据地球地质学家们的研究,地球的历史主要分为前地质时代、中地质时代和新地质时代。
“前”地质时代约5亿年前开始,至2.5亿年前。
3. 生物进化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门重要理论,它颠覆了生物学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生物种类是从共同的祖先逐渐变化而来的观点。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天演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进化论。
进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进化的原因、动力和规律问题。
第二章细胞及细胞器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无论是蘑菇、牛、狗、开心果、柳树、大猩猩、还是你自己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结构和功能多样,因其结构和功能表现形式不同,所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特点。
2.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壁两部分。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以及一些在蛋白质,糖和胆固醇成熟。
细胞膜负责细胞的物质交换、生物学膜特征在离体系统和动物细胞细胞间的交换等。
进化生物学试题(全章节)
![进化生物学试题(全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effdf441336c1eb91a375d94.png)
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
A用进废退B一元论C多元论D动物的内在要求2.在生物学领域里再没有比_A_的见解更为有意义的了。
A进化B变化C辨证统一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3.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___。
A种内斗争B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C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4.表现生物遗传特征的生命现象是___。
A自我调控B自发突变C自我完成D自我复制5.在人类进化过程中__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生物学进化B社会文化进化C环境的变化D基因的进化二、填空题1.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括________ ,____ ,_ ,____ ,_____ 。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生物进化:2.进化生物学:3.广义进化:4.中性突变:5.同工突变:四、简答题1.什么是进化?2.什么是生物进化生物学?3.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的内容4.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水平与方法5.简述拉马克学说的创立及其主要内容五、论述题1.试述达尔文与拉马克学说的异同2.学习进化生物学的意义3.试述生物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关系第二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一、选择题1.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__。
A、熵流B、熵变C、熵D、熵产生2.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___。
A、自我复制B、自我更新C、自我调控D、自我突变3.团聚体和__均为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
A、类蛋白质B、类蛋白质微球体C、微芽D、微粒4.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
A维生素B无机盐 C A TP D氨基酸5.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__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开放系统D半封闭系统6.关于核酸和蛋白质起源的三大分支学说是陆相起源说、海相起源说和__A氨基酸起源学说B核酸起源学说 C RNA起源学说D深海烟囱学说7.关于地球的起源,科学界普遍公认的是__A地心说B日心说C星云说D宇宙说8.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和。
高一必修一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4c9e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5.png)
高一必修一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起源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分类、生物学的发展与意义。
2.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地球的形成与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生命的进化与多样性。
3. 生物的发展过程:细胞的起源与细胞理论、生物体的形成与发育、生物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1. 细胞的组成和形态:细胞的组成、细胞的分类、细胞的形态特征。
2.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代谢、细胞的运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3. 细胞的器官: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生物大分子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体中重要的大分子,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具体内容包括:1. 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和异糖的结构和功能。
2. 脂质:甘油脂质和磷脂的结构和功能。
3. 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
4. 核酸:核苷酸的结构、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四章、细胞的生命活动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进出、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
具体内容包括:1.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物质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渗透、扩散和运输蛋白。
2. 细胞的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细胞呼吸和发酵的比较。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4.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目的、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本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包括遗传基因的本质、遗传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和变异的类型等。
具体内容包括:1. 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结构、基因的功能、基因的位点和等位基因。
2.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基本规律和染色体的遗传。
动物学第12章-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第12章-棘皮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26f98d9bda38376baf1faef5.png)
吻
吻腔 脊神经增厚处
细毛上皮
表皮神经丛 环肌
脉球
柱 头
心囊
心 口索
虫
背神经索
身
吻孔
体 前 端
领圈外肌 领圈内肌
领部纵肌
纵
神经管
剖
纵肌 腹隔 细毛器神经 口前纤毛器 吻咽头背面 鳃杆
背纵肌
舌杆
腹神经增厚处 咽头腹面
鳃孔 鳃囊 腹侧肌
二、分类 肠鳃纲:单体、自由生活,如柱头虫 羽鳃纲:群体、固着生活,如壁杆虫
短腕幼虫
第三节 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有柄亚门: 海百合纲
游移亚门: 海星纲:中央盘与腕界限不明确. 腕足是5
的倍数,有步带沟.
蛇尾纲:中央盘与腕界限明确,无步带沟 海胆纲:无腕,骨骼形成坚固球状,有许多
管足.
海参纲:骨骼退化,不连续.
魔鬼海胆
海羊齿 红 海 参
1.海百合纲
• 是棘皮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 以柄营固着生活 (海百合),或无柄营自由生活(海羽星)。5 个腕的基部多分支,使身体看似杯状,但口面和 反口面均在同一个面。现存630余种。
• 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其原口(胚孔 blastopore)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 口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口,即后口。
第一节 门的特征
成体五辐射对称,幼虫全部两侧对称。身体 表面具有棘、刺,突出体表之外。一部分体 腔形成了特殊的水管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 统。骨骼全部起源于中胚层,由钙化的骨片 组成。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卵裂形式为辐射卵裂,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口在原肠孔 相对的一端另外形成。
骨骼都起源于中胚层(内骨骼),由 许多钙质的骨片组成,骨片上有小孔,位 于体壁的结缔组织内。骨片可以形成棘、 叉棘、刺等结构,突出于体表之外,使体 表粗糙不平。不同形式的棘行使防卫、清 除体表沉积物等功能。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b69a7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b.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这是一节探索生命奥秘的重要课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但对于生命的起源这一复杂而神秘的科学问题,他们可能还存在许多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起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4.问题引导:提出一些与生命起源相关的问题,如“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生命的起源对人类有何意义?”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二)讲授新知
1.生命起源的学说:介绍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如原始地球假说、化学进化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科学观点和理论。
2.生命起源的过程:讲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包括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有机大分子的出现、生命的复制等,让学生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步骤。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短视频、实物模型、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生命起源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生命起源的学说、过程和意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中深化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2.设计一些课堂小测验或作业,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彼此的进步和提高。
生物起源及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生物起源及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ab4bb9ec3a87c24028c4e7.png)
10
General Biology
28.1 生命的起源
1、陆相起源说
火山的局部高温地区发生聚合反应合成生物大分子,经
雨水冲刷汇集到海洋里
General Biology
28.2 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特殊结构——鞭毛、芽孢和荚膜,这些结构有助于细菌在各
种环境中生活。
鞭毛:运动;
菌毛:粘附、生殖;
芽孢:恶劣环境下存活; ology
28.2 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二、真细菌多样性进化
营养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依据碳源、能量源及电子供体性质不同,分4种营养类型:
光能自养型: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来源、以光为能源; 化能自养型:以CO2为碳来源、自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 光能异养型:能量来自日光、碳来源为有机物;
化能异养型:依靠有机物氧化获得能源和碳源。
依据氧的需求: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
现真核单细胞生物,6亿年前出现真核多细胞生物,太古宙 和元古宙的时期是原核生物的世界。 2、原核生物的分类
生命三域分类学说:真细菌域、古核生物域和真核生物域
原核生物
16
General Biology
28.2 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细菌多为单细胞 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球菌
杆菌
形成菌落
17
蓝细菌(螺旋藻)
3
General Biology
28.1 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的起源是自然的历史事件
神创论——上帝创造万物,最后造成人。 宇生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 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说明脊椎动物也具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均来
自用鳃呼吸、有尾的水栖动物祖先,而人类则 是从有尾的动物发展而来的。
4.分子生物学证据
细胞色素C
的 多肽分子,从进化上看,它是很保守的分子。不 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反映 了这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根据细胞色素C分子中氨基酸顺序的差异, 可以得知这一分子的基因核苷酸顺序的差异,依 此也同样反映出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细胞色素C是一个具有104~112个氨基酸
地区而定居下来,自行繁衍后代,造成基因频
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瓶颈效应
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活季节中,数量有很 大的差异,如果某一基因残存的个体多,下一 世代繁殖后,这一基因的频率也相应增多,反 之某一基因的个体少,下一世代中该基因的频 率也相应减少,从而引起种群内部基因频率的
改变。
C.基因迁移
一个种群的个体迁入到另一个种群中 去的现象。不管是老个体的迁出还是新个 体的加入,都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同源器官在构造及发育上的一致性说明这些动物 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
1肱骨;2尺骨和桡骨;3腕骨和掌骨;4指骨
痕迹器官 t功能 不大的器官。
如:人的阑尾、犬齿;男性的乳房等。
3.胚胎学证据
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和 人,它们的早期胚胎很相似,都具有鳃裂和尾。
遗传的变异。
(2)繁殖过剩
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但是自然界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3)生存斗争
生物存在着繁殖过剩现象,出现了生存斗争。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斗争
(4)适者生存
生物体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其中 有利变异得到保存,对生存不利的变异遭 受淘汰,出现适者生存。
2.灾变论
居维叶(Curier,1769-1832),他证明了从 两栖类到人类的四肢骨骼都相似。 他把生物化石的变化与环境的灾变联系在一 起,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 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他反对一个物种从另 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实际上,居维叶是以 上帝的多次创造代替一次创造而已。
组中的遗传因子称为逆转座子。
遗传因子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点转移到
另一个位点,抑或是借助病毒的转导作用,在种 与种之间进行水平转移,将一个种的特征传给另 一个种。
8.“不进化”现象
有关结构进化到一定程度以后,与其功能 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小,从而进化的动力也 越来越小,结果使得这些结构的进化停顿下来, 产生不进化,但并不是真的“不进化”,此时进 化的焦点转移到另一更高一级的结构层次。 “不进化”现象可以被看成进化普遍性中的 特殊性。 例如:豌豆和牛的H3、H4组蛋白结构是一 样的。
(3)70年代后期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致使中性学说得以正式确立。
无表达功能的内含子的进化速度远远高于有 表达功能的外显子的进化速度。 伪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碱基序列, 但是不能产生有活性的基因产物,也不参与调控 其他基因的功能,属于死亡了的基因)中的突变 (置换),不论是同义置换抑或非同义置换,均 较功能基因快上好几倍,这一特点最强有力地支 持了中性学说。
根据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的强弱程度,确定不 同生物之间的亲疏关系。 验证了人和黑猩猩、大猩猩的关系最近,和猴 的关系最远。 证明了大熊猫和熊科动物的亲缘关系比和小熊 猫的亲缘关系更接近,说明大熊猫应属于熊科 而不应属于浣熊科。
二.进化学说(进化理论)
1.神创论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1707 -1778),创立了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但他按照旧约创世纪的记载,认为人是上 帝创造的。“上帝一开始创造了多少不同的 形式,现在就有多少物种”。
第二: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 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这个学说的特点在于彻底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学 说,认为进化现象是群体现象,肯定了自然选择所 起的压倒一切的重要作用。 (1)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种群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基础是遗传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 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 加入,没有自然选择),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 群,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 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称为哈迪-温伯格定 律。 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为: (p+q)2 =p2 +2pq+q2 =1 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进化含有连续变化的意思,而这种变化又带有 定向的成分,进化即朝一定方向变化的趋势。 生物从共同祖先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逐步分化演变的过程叫进化(evolution)。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1.古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化石是古代埋藏在地层中的动、植物遗迹。 如:石化的躯体、躯体印痕、足迹、 排遗物粪便等。 琥珀和深冻猛犸与化石一样,也是研 究生物进化的好材料。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里,某一等位
基因的数量就是这个基因在这个种群里的 频率。 例如:A=60% a=40%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里,某一等
位基因的基因型的数量就是这个基因型在 这个种群里的频率。 例如:AA=40% Aa=40% aa=20%
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种群全部个
体所带的全部基因(包括所有等位基因) 的总合。
(3)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A.突变 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突变给自然选择提供
了原材料。如果突变性状被选择,这一突变基
因就在基因库中积累增多。
B.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
在一个小种群内,基因频率由于偶然的机会
(不是自然选择的原因)而随机增减的现象。
建立者效应
一个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另一
由此说明,自然群体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意想不 到的多态性,而这正是综合进化论所解释不通的。
• 分子钟概念的提出
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 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每年每个氨 基酸置换频率为0.3~5 X 10-9个,是个常数。 两个物种在同一蛋白分子中的氨基酸相异的数目 即发生置换的数目,与该两种生物分歧的时间成正比。 血红蛋白、 MtDNA 、核DNA 、病毒DNA 用MtDNA的基因中的同义置换的频率来计算进化 速度要比用核基因快7倍,于是MtDNA便成为测定 分 子进化速度的更方便更合理的“钟”。 MtDNA可以比作分子钟的长针,核DNA则为短 针,病毒的进化速度被比喻为分子钟的秒针。
同位素衰变
同位素具有一定的衰变速度,并且这个速度 不受环境条件(如气候)的影响。利用这一特 点,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各新、老地层和
化石的年龄。
各种同位素的衰变速度都是用半衰期(half-
life)来计算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
品中某一同位素原子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同位素衰变
87铷-87锶
由此可见,变异是随机的,是没有方 向的,只有通过定向的选择,才能保存有 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即:变异+选择= 适应,称为“二步适应”。
总之,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 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 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种不同了,这样就演变成 了新种,即变异的选择和积累则是生命多样性 的根源。
3.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法国拉马克(Lamarck,1744-1829),科 学进化论的创始者。 他认为生命是连续的,物种是变化的, 环境改变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主要思想:“用进废退”或称“获得性状 遗传学说”。即生物在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经常 使用的器官逐渐发达,不使用的器官 逐渐退化, 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
5.综合进化论(现代达尔文主义)
• 1937年D氏发表<<遗传学和物种起源>>这一 著名著作。 • 来源于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主义,孟德尔遗 传学(1856年开始豌豆杂交)。 • 突出人物:T.杜布赞斯基(th.Dobzhansky)
• 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第一: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范畴。
遗传漂变的理论
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性的,
即无所谓好或坏。遗传漂变是随机的,并
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中性学说的内容
A. 分子进化速度的一定性,即同一生物大分子在 不同物种中的进化速度是一样的。 B. 功能上对生命生存制约性低的分子或一个分子 中不那么重要的部分,较之对生命生存制约性高的分 子或分子中重要的部分,其突变置换率高。 C. 进化过程中,对分子功能不损害或损害轻的突 变(置换)较之损害严重的突变容易发生。 D. 具有新功能的基因一般起源于基因重复。 E. 中性突变包括有害程度轻微的突变;分子进化 中遗传漂变对中性突变在群体中的固定发挥着重要作 用,即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
半衰期
适用范围
232釷-208铅 40钾-40氩
238铀-206铅 235铀-207铅
14碳-14氮
490 亿年 140 亿年 45 亿年 13 亿年 7亿 年 5730 年
1 亿年 2 亿年 1 亿年 1 亿年 10 万年 6 万年
2.比较解剖学证据
同源器官
homologue organ
是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外部形态,但却有相同 的基本结构的器官。 如:蝾螈和鳄的前肢;鸟类的翅和哺乳类 的前 肢以及人的手臂。
D.自然选择
通过自然选择对基因型的影响和基因重组的 作用,从而定向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结果使 生物类型发生改变。
青霉素对细菌抗性的选择 DDT对家蝇抗性的选择
E.选择压 selection pressure
指在2个相对性状之间,其中一个性状被选择 而生存下来的优势。它是经选择以后发生效果
Charles Darwin(1809-1882),22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