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印度鼠疫大流行

合集下载

鼠疫的流行史

鼠疫的流行史

鼠疫的流行史一、世界鼠疫流行简况公认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第一次大流行在公元6世纪(527-565)。

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最后传到北非、中东和欧洲,持续时间50~60年,死亡1亿人,第二次大流行在14世纪(1346~1665年)。

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

这次大流行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

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

第三次大流行在19世纪末(1894年)流行持续到20世纪中叶。

起源于我国云南,鼠疫在云南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流行,传至广州和香港。

由香港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

死亡1000多万人。

二、我国鼠疫流行简史鼠疫在中国的流行历史悠久,最可靠记录是14世纪的大流行,当时死于鼠疫者1300万人。

根据历史资料和近年调查的中国20世纪前各省有鼠疫流行的最高记录,1754——1899年有10个年份有鼠疫流行。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以前(1644年-——1899年)我国南方和北方有13个省(区)的202个县(市、旗),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人,死亡137万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又有吉林、黑龙江、陕西、浙江、湖南、和上海等7个省、市陆续发生鼠疫。

1900——1949年,最高鼠疫陆续达最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陆续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584人,死者达1028408人。

1955年——1979年鼠疫的发病人数较建国初期明显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疫情又明显上升,1981年——1990年,发病149例,年均14.9例,1991年——2000年,发病550例,年均55例,2001年——2002年161例,年均80.5例。

三、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有17个省(自治区)、216个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2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到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个省(区)。

历史上重大疫情

历史上重大疫情

历史上重大疫情历史上的重大疫情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xxx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史上十大最严重的瘟疫

史上十大最严重的瘟疫

1、黑死病(1347 - 1351)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

普遍认为是由一种名为鼠疫的细菌造成的。

但最近有人认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

关于鼠疫的起源在专家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或中亚。

在随后的数年内由商人和士兵携带到俄罗斯南部克里米亚。

在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欧和北非。

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

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

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

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

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

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

以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14世纪20年代当此瘟疫细菌再次爆发之前,它已经在亚洲戈壁沙漠中潜伏了数百年,之后迅速随老鼠身上的跳蚤中的血液四处传播,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亚和土耳其,然后由船舶带到意大利,进入欧洲。

欧洲密集的人口成了此疾病的火药筒。

3年里,黑死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再传播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2、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s)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于中国云南省的一场重大鼠疫。

这次世界性大流行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前两次而出名。

这场鼠疫蔓延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先从云南传入贵州、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后,这些地方死亡人数就达10万多人。

中国南方的鼠疫还迅速蔓延到印度,1900年传到美国旧金山,也波及到欧洲和非洲,在10 年期间就传到77个港口的60多个国家。

单在印度和中国,就有超过1200万人的人死于这场鼠疫。

据世界卫生组织透露,这次大游行一直延延续到1959年,这时全世界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数减少到了200个左右。

人见死鼠如见虎

人见死鼠如见虎

人见死鼠如见虎人见死鼠如见虎——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作者:乌影不移鼠疫(plague)又名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在历史上,以其危害惨烈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源体广泛寄居于鼠类及旱獭等野生啮齿动物体内,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人类鼠疫,发生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感染者最后因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造成皮肤出血坏死,患者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人和鼠大量死亡,尸陈街巷,惨象绝伦,令见者谈鼠变色。

在人类的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诗文和绘画,描述鼠疫大流行时的恐怖景象。

一、黑死病的恐怖景象鼠疫的每次大流行,都给世界留下了沉痛的记忆。

清代乾隆壬子癸丑年间(公元1792~1793年),中国数省流行鼠疫,云南赵州年轻诗人师道南,在他的诗集《天愚集》中,有《鼠死行》一篇,以其奇险怪异的文字记下了当时鼠疫流行的惨酷状况。

《鼠死行》诗曰:“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渗淡愁云护。

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

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

须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

乌啼不断,犬泣时闻。

人含鬼色,鬼夺人神。

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

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

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考。

我欲骑天龙,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洒天浆,散天乳,酥透九原千丈土,地下人人都活归,黄泉化作回春雨”。

据洪亮吉《北江诗话》记载,师道南作此诗后,不数日也死于鼠疫,死时未满30岁。

在欧洲,鼠疫肆虐更凶更早。

在中世纪之时,由于卫生情况的恶劣,城市人口密集,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鼠疫流行猖獗。

英国有幅著名的版画《伦敦鼠疫流行图》,描述躺在街上无人收拾的尸体,横七竖八,犹如在战场上被打死一样,街的两侧楼房空寂无人,天空也阴气沉沉。

法国作家西蒙·科维诺在一首《黑死病》的诗中写道:“……需埋葬的人数超过了剩余的活人……城市渺无人烟,成千座房屋铁锁把门,另外的几千幢房门大敞四开,里面不见住户,他们已完全腐烂……”。

世界十大灾难

世界十大灾难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属于恒河平原的东南部,其西为东高止山脉,东为阿拉干山脉,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境内有河流230条,每年的河水泛滥都使孟加拉国蒙受巨大的损失。加之这里地处季风区,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带着温暖而又饱和的水汽向低压区冲来。当受到山脉的阻挡时,立即降雨。这就使得地势平坦低洼的孟加拉国难逃水灾的侵袭。
水灾的发生,加剧了人民的贫困程度,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这样巨大的损耗却仍未得到政府的重视。大自然原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但通过有力的预防措施可使其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1987年9月,孟加拉国灌溉、水利发展和防洪部长阿尼斯·伊斯拉姆·马哈茂德在事后说道,“如果我们和印度、尼泊尔能在有效利用本地区水利资源,即在冬季增加河水流量,在雨季控制洪水这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话,我们本来可以减轻7月和8月份在这里发生的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的。”他的这番话若早能做到,数以千万的人民就不会无家可归。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幸存者的口里,人们知道了惨案发生的经过,伴随着昨晚飞响的,还有一股幽灵般的圆柱形蒸气从湖中喷出,整个湖水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掀起的波浪袭击湖岸,直冲天空,高达80多米,然后又像一柱云烟注入下面的山谷。这时,一阵大风从湖中呼啸而起,夹着使人窒息的恶臭将这朵烟云推向四邻的小镇。

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

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

H2N2流感
▪ 1957年-1958年亚洲甲型流感大流行
▪ ▪ 1957年2月在中国贵州暴发,其后散
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响的人数占总人 口的10%至30%,但死亡率较1919年西 班牙流感为低,约为总人口的0.25% (100万)
H3N2流感
▪ 1968年-1969年 香港型流感大流行
▪ 1968年7月香港突发流感,向东南亚、中 东、澳洲、日本、美国蔓延,全球的死亡 人数达75万人,其中美国就占3万多人
▪ 实时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与检测 技术培训
▪ 开展相关研究
赴现场前的准备(1)
▪ 任务来源: 上级指示、当地请求、其他部门请求、国际组
织邀请、疫情发展与防控形势需要 ▪ 组织成立调查处理工作组 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
不明原因疾病 多学科专家组成
病因明确的 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联合调查组负责人可由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有卫生行 政官员担任
➢ 实验室支持 ➢ 其他专业支持
根据了解的现有信息,对暴发疫情性质作出初 步估计
赴现场前的准备(3)
▪ 根据现有信息,制定调查工作方案、设计调查表(格) (随调查深入可修订,完善)
▪ 现场工作设备、参考资料的准备 ▪ 实验室现场检测设备、采样管、诊断试剂等 ▪ 个人防护用品、药物、疫苗等 ▪ 疫点疫区处理器械 ▪ 交通保障 ▪ 后勤保障 ▪ 经费预算
▪ 1994年8月印度苏拉特市发生震惊世界的肺鼠疫 暴发流行,发病人数近千人,是近年来最大的一 次人间鼠疫流行,被称为“苏拉特风暴” 。
霍乱
▪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大规模流行的世界性霍乱共发生7次, ▪ 1817~1823年,霍乱第一次大规模流行,从“人类霍乱的故乡”印

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致命传染病历史大回顾】

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致命传染病历史大回顾】

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致命传染病历史大回顾】鼠疫鼠疫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为惨烈的传染病。

这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致命传染病,哺乳动物病原体广泛寄居于渡鸦等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

最常见的鼠疫是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的腺鼠疫、肺部感染鼠疫杆菌导致的肺鼠疫(肺鼠疫患者可能通过飞沫传染他人)。

如果病情发展为败血型鼠疫,则会造成皮肤出血软骨,患者尸体呈紫黑色。

人类历史上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查士丁克劳狄尼统治拜占庭帝国初期。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的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整个欧洲南部损失了1/5的人口。

随后的五六十年相互之间,较大规模的传染一直在继续,据估计有1亿人死于这次鼠疫大风行。

第九次大规模公元前流行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鼠疫爆发起源于中亚的戈壁,10年之内就蔓延到中国几百年中原地区并在此后的间频繁爆发。

1348年,处于传染高峰全盛期的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开罗每天有超过7000人死亡。

到了1349年,整个六分之一中东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死亡率更高达二分之一。

1346年,鼠疫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

1348年1月,佛罗伦萨鼠疫侵袭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港城,然后蔓延到整个克罗地亚。

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

1348年底,英格兰南部也受到侵害。

一年以后,从爱尔兰、挪威分布区到维也纳的广大地区都变成了鼠疫时髦区域。

但灾难未有就此结束,它无情地扫荡了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于1532年进军俄罗斯西部。

从那时起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盛行于鼠疫流行高峰。

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鼠疫仍对欧洲人共同组成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

1664年到1665年,伦敦的鼠疫大流行使英国人陷入恐怖之中,10万人因此丧生,直到伦敦大火灾后再起才得以平息,黑死病一词正是出现于这次瘟疫之中。

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鼠疫(plague)又名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在历史上,以其危害惨烈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源体广泛寄居于鼠类及旱獭等野生啮齿动物体内,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人类鼠疫,发生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感染者最后因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造成皮肤出血坏死,患者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人和鼠大量死亡,尸陈街巷,惨象绝伦,令见者谈鼠变色。

在人类的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诗文和绘画,描述鼠疫大流行时的恐怖景象。

东罗马帝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爆发鼠疫,文献记载是发生在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建都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因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流行则是世界性的。

此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的时期。

查士丁尼为拜占庭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时称拜占庭,也即今日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

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 of 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人。

中亚细亚第二次大规模流行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10年之内就蔓延到中国的中原地区并在以后的几百年间频繁爆发。

1348年,处于传染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开罗,每天的死亡人数超过7000人。

到1349年,整个中东地区有1/3人口死于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有1/2人死亡。

1346年,鼠疫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

1348年1月,鼠疫侵袭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港口城市,以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

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

历史上的重大疫苗事故和灾难

历史上的重大疫苗事故和灾难

历史上的重大疫苗事故和灾难由于疫苗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然而,在疫苗的试制和生产过程中,因为污染、减毒不彻底、脱毒方法不正确、安全实验不健全、生产过程不严谨和无菌生产环境不合格等原因,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疫苗事故和灾难。

尤其在疫苗的早期研制阶段,大小事故十分频繁。

血的教训使科学家和生产厂商认识到保证疫苗生产过程的净化环境和严谨操作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必须对疫苗产品的纯度、效力、无菌性和安全性作严格的监测以后才能上市。

结果促使世界各国都逐步建立了对疫苗和生物制品的专门监督机构。

1901年,在美国接连发生了13名儿童在注射了马血清白喉抗毒素以后,因为破伤风感染而相继死亡的严重事故。

事后找到的原因是这种抗毒素是用染了破伤风的马的血清制备的。

鉴于这个沉痛的教训,美国国会于1902年通过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管制法规,也称病毒、血清和毒素管制法。

当今具有世界权威性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署(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就是从此起步的。

下面就一些历史上重大的疫苗事故和灾难作简介。

1902年10月30日,在印度的Mulkowal小村庄中,共有谓107人接种了鼠疫死疫苗,其中有19人于11月 4-5日发生破伤风感染而相继死亡,其余88人却安然无恙。

事后发现这19个人接种的疫苗都是从编号为53N的同一个瓶子抽取的疫苗;而没有患破伤风的人接种的都是从其他瓶子抽取的疫苗。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在53N瓶子的鼠疫死疫苗中分离到破伤风杆菌。

由于破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因而可断定是在鼠疫死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破伤风杆菌的污染。

当时印度鼠疫大流行,疫苗供不应求。

为求疫苗产量而生产管理松懈、不严格遵照操作程序、疫苗中又没加防腐剂,结果造成了这一次19人死于非命的灾难。

卡介苗在早期是通过口服的途径给婴儿免疫预防肺结核病的。

20世纪30年代初,在德国的Lubeck,有251名婴儿误服了有致病性的结核杆菌,而不是减毒的卡介苗。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历史回顾
老鼠,不仅偷吃粮食,它给人类带来 的最大危害就是传播病菌,人类历史上 曾多次发生过鼠疫的流行,全球性流行 发生过3次,死亡人数过亿,不少城市灭 绝。据文献统计,死于鼠疫的人数,超 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的人数的总和。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2
在18世纪末,清朝的云南省暴发鼠疫。清朝赵州诗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20
鼠疫自然疫源地目前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 洲的53个国家;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大约 有100万平方公里(超过了1/10国土面积), 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 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云南、 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及贵州 等19个省区,主要宿主有13种,主要媒介有14 种。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 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 可获一定免疫力。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 状的咽部携带者,因此认为可能存在隐 性感染病例。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19
4.自然疫源地:
鼠疫在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 鼠间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 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 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 感染。
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 血坏死性炎症。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 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 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 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 可见出血性炎症。
鼠疫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29
肺鼠疫肺部病变以充血、水肿、出血为主, 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肺泡内有血性渗出物, 含有大量鼠疫耶尔森菌。
第2次大流行:发生在14世纪,遍及欧洲、 亚洲及非洲,以欧洲最严重,仅欧洲死亡人数 就达到2500万人。

全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全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是鼠疫。

鼠疫对于亚洲、非洲和欧洲来讲,就是一种恐怖的灾难,乃至改变了历史进程,例如它间接促使了东罗马帝国的崩溃。

历史上的第一次鼠疫发生于公元 6 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几乎波及到那时所有著名国家。

疫情持续了约 50 年至 60 年,肆虐巅峰时期天天有万人丧命,死亡总数约近一亿人。

第二次鼠疫,即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

这次鼠疫发生于公元 14 世纪,断断续续持续了近 300 年,疫区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北海岸。

直到史称的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份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才随之平息。

这次鼠疫中,欧洲共死亡 2500 万人,占那时欧洲总人口的 1/4,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则为其总人口的一半。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达最顶峰,总共波及亚、欧、美和非洲的 60 多个国家,死亡万万人以上。

这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域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看似“小病”的流行性伤风却能给人类造成最致命的要挟。

流感变异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成为人类历史进展的一个严峻要挟。

据统计,从上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 5 次可谓恐怖的大流感解决。

★灭人 5000 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当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难。

但是,就在这场大难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暴发夺去了近 5000 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 年流感。

科学家研究发觉,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

这次流感是 1918 年 2 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专门快传播至底特律等 3 个城市, 3 月美国远征军搭船带至欧洲前线, 4 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 5 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及印度孟买, 6 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 1919 年 1 月达澳大利亚,不到一年时刻席卷了全世界。

人类历史上的10次大瘟疫

人类历史上的10次大瘟疫

人类历史上的10次大瘟疫病毒(英语:virus,中文旧称"滤过性病毒")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从未离我们远去!殷鉴不远,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那些大的瘟疫给人类带来的后果:01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

雅典鼠疫是一场毁灭性的传染病,袭击了整座古希腊罗马城。

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对这场毁灭雅典的瘟疫的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身强体健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射出火焰,喉咙或舌头开始充血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伴随呕吐和腹泻而来的是可怕的干渴,这时患病者的身体疼痛发炎并转成溃疡,无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触碰,有些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

甚至狗也死于此病,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的乌鸦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02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公元164-180年)古罗马“安东尼瘟疫”是因为传染而引起的。

据史书描述得此传染病的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喉咙肿痛,溃烂,高烧热得烫手,手脚溃烂或是生了坏疽,感到难以忍受的口渴,皮肤化脓。

战场上的士兵回到罗马帝国,带来了天花和麻疹,传染给了安东尼的人们。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北美黑风暴: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

大风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

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秘鲁大雪崩:1970年5月31日20时30分,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区。

当时,周边地区不少人都已进入了梦乡。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

随即大地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控,在疯狂、猛烈地颤抖着……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孟加拉国特大水灾: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

在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

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印度鼠疫大流行:1994年9-10月间,印度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瘟疫,30万苏拉特市民逃往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时也将鼠疫带到了全国各地。

恐惧的心理甚至蔓延到了世界各地……销声匿迹多年的鼠疫为何再度在印度流行呢?专家们一致认为鼠疫的爆发是极为肮脏的环境所致。

据说,苏拉特市是印度最脏的城市,垃圾成堆,臭味熏天。

鼠疫流行期间,该市每天清理出的垃圾多达1400吨。

喀麦隆湖底毒气:1986年8月21日晚,一声巨响划破了长空。

次日清晨,喀麦隆高原美丽的山坡上,水晶蓝色的尼奥斯河突然变得一片血红,尼奥斯湖畔的村落里,房舍、教堂、牲口棚完好无损,街上却没有一个人走动,而屋里全部都是死人!后来专家终于查出了“杀人凶手”——喀麦隆湖底突然爆发的毒气。

伦敦大烟雾:1952年12月4日,英国伦敦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雾都劫难”震惊世界。

鼠疫的历史回顾

鼠疫的历史回顾

鼠疫的历史回顾1. 鼠疫的定义鼠疫,又称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菌可以通过跳蚤叮咬或者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给人类。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曾在历史上造成大规模的死亡和恐慌。

2. 历史上的鼠疫大流行鼠疫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流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次:2.1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6世纪)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开始于公元541年,起源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

鼠疫迅速传播到地中海地区,造成估计有1000万人以上的死亡。

这场鼠疫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并对欧洲的人口、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14世纪)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也被称为黑死病,始于1338年,席卷了整个亚洲和欧洲。

这场鼠疫造成了估计有2500万至7500万人的死亡,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瘟疫。

黑死病导致了欧洲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改变了社会结构,并对经济和艺术产生了影响。

2.3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9世纪)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855年,主要影响了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

这场鼠疫造成了约1000万人的死亡。

尽管如此,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并没有对全球产生像前两次那样深远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疫苗的发明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

3. 现代鼠疫防控自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对鼠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3.1 疫苗接种疫苗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人类有了预防鼠疫的手段。

目前,鼠疫疫苗主要用于高风险人群,如实验室研究人员和防疫工作者。

3.2 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如清洁卫生、跳蚤控制和隔离措施,对于防止鼠疫的传播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鼠疫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3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鼠疫的传播途径、病菌变异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支持科学家进行鼠疫相关的研究工作。

4. 结语鼠疫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曾在历史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PDF.pdf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PDF.pdf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鼠疫概述及诊断治疗

鼠疫概述及诊断治疗

小家鼠
根田鼠
青海田鼠
五趾跳鼠
达乌尔鼠兔


沙狐
荒漠猫
昆虫媒 介传播
空气 传播
接触 传播
实验室 感染




传播途径 2.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 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 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 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 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 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 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4)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 实验室事故,可通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
察北鼠疫的流行

内蒙古察汗崩崩村于1949年8月13日发 生第1例鼠疫病人,到10月18日,发病 19户,患者34人,全部死亡。开始发病 的3例病人为腺鼠疫并相继死亡,后发展 成肺鼠疫,相继在龙王庙、沈万青、前营 吐、后营吐村发生鼠疫,共有53人发病。 后传至河北省康保县的北沙城、李占地、 南井沟,相继有11人发病。张家口市姬 家房村民郭俊德从察汗崩崩村染疫,回村 后郭及其家人相继4人发病死亡。这次鼠 疫流行共发病68人,死亡66人。交通封 锁、铁路中断、村村封锁、停市停课。
鼠疫杆菌革兰氏染色
鼠疫菌美兰染色
病原学
1、菌体特性
典型菌:短而粗,两端钝圆,两极浓染,几乎 成卵圆或椭圆形的小杆菌,长约1~2um,宽0.5~ 0.7u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鼠疫影响
1890年2月广州市开始发生鼠疫流行,以后每年2-5月发生小流行。1894年广州城的鼠疫开始大规模流行,并 传至香港,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估计在中国便导致约300万人死亡,印度约有900万 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维持至1959年,全球死亡人数少于250万人时,方才正式结束。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始于1855年的鼠疫大流行
01 鼠疫影响
03 产生原因 05 科学研究
目录
02 鼠疫特点 04 传播方式 06 人类对抗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Third plague pandemic)起始于1855年的清朝云南地区,后造成1894年香港鼠疫,此 后传向世界各地。此次鼠疫的大流行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 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直到1894年,在香港从鼠疫病人分离出了鼠疫菌,人类开始对鼠疫有了真正的认识,逐渐弄清楚了鼠疫的来 源和传播方式,开始研究科学的防治措施,鼠疫才逐渐被控制。
产生原因
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 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养时,呈卵并传播至香港。两名细菌学家,法国人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 及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分别在香港的病人身上分离出引致鼠疫的细菌。 由于北里柴三郎的发现后来被发现有错 误,现时一般认为叶赫森是首名发现鼠疫杆菌的科学家。1967年,鼠疫杆菌的学名改为 Yersinia pestis以纪 念叶赫森。
19世纪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先后发生过6次鼠疫的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15万, 死亡约100万人。其中主要疫情包括东北1910年鼠疫事件、山西鼠疫等等。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1. 鼠疫的自然疫源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啮齿动物间传播。

根据研究,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

在亚洲地区,我国和印度尼西亚是鼠疫的主要自然疫源地之一。

非洲地区的马达加斯加和坦桑尼亚也曾发生过鼠疫疫情。

而在美洲地区,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的西部地区也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之一。

2.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动物鼠疫的流行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动物群体中骤然出现逝去现象,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大规模逝去。

其次是动物体内发现鼠疫杆菌的阳性检测结果。

动物鼠疫的流行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比如季节性的气温和湿度是否有利于鼠疫杆菌的生存和传播。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我认为在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方面,必须对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充分了解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

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鼠疫疫情。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对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我们应对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关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研究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鼠疫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在增加。

加强对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鼠疫的传播规律和危险因素。

通过对自然疫源地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鼠疫的爆发风险,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