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哈佛大学办学理念
哈佛大学简介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的高等学校。
建于1636年,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
当年,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为其子孙后代的幸福,仿效当时故的模式,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这所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始称剑桥学院。
逐渐兴起的小镇,从此亦称剑桥,中文译音称坎布里奇。
1639年,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目的是为了永久纪念学校创办人之一和办学经费的主要捐献者、伊曼纽尔学院文学硕士约翰·哈佛。
1780年,哈佛学院被马萨诸塞州议会破格升为哈佛大学,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常被简称为哈佛。
哈佛大学是的八名成员之首。
哈佛大学校训哈佛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 [1643])、“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 [1650]),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 [1692])。
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lation)之间的动力关系。
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
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
" 现在,在近几年里,哈佛大学的校训又有了新的进步,只有一个词语:真理。
就是说只要哈佛的学生掌握了新的真理,你就可以对你的校长和教授说:“你错了”。
哈佛大学机构设置现在,哈佛大学规模庞大、资产超群,常被人戏称为“哈佛帝国”。
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
其中本科生院两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等。
哈佛大学校训六句话
哈佛大学校训六句话哈佛大学一直被视为全球最高水准的一所顶尖私立大学,为此也拥有着六句蕴涵富有深意的校训,以教给后辈们不懈追求完美的精神。
首先是“哈佛家真正的精神,是不畏艰辛的毅力”。
这句校训犹如光辉,激励青少年们勇往直前,勇气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与困境,不畏惧任何挫折,勇敢地前行,奋勇拼搏,让梦想变成现实。
其次是“应学无倦勤求真知”,校训中的它将知识探索和学习作为优良遗产的继承者,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旨在提倡学生不断求索真理,不断追求完美,至此思想和行为犹如宝剑,可致行精彩人生。
第三句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字里行间尽显强者的意识,以勤耕自强为本,坚持不懈,及时创新,突破周遭环境,勇往不向,为追求梦想及持之以恒精进,旨在强身心,厚德载物。
第四句是“爱真理,恪守信用”。
哈佛大学鼓舞人们珍惜个人的诚实和正义,秉承优良的道德风尚,相信社会进步的力量和自身的道德伦理,而步步前进,让优良的信誉传播出去,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大环境。
第五句是“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这句校训的启示是,要胸怀灵魂和大气,有远大的志向,勇于担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多,以梦想为马,着眼未来,不断发掘潜力,不懈追求卓越。
最后一句是“以善最美德志长青”。
这句校训不但提倡学生爱心,送出祝福和希望,同时也号召学子以善良及其美德铸就一座大学生态之城,让善良的未来永存,缔构最好的状态。
综上,哈佛大学的校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鼓舞着学子勇于创新,克服困难,既激励他们勇于奋斗,又弘扬着仁爱、和谐的品质。
这些哈佛大学校训将永远激励每一位当代及未来的哈佛人,以此传承哈佛勤奋不息、理想高远的优良遗产,让品行得失。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哈佛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之地,在这里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哈佛大学的经典励志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篇一:哈佛讲给新生的励志故事文/蒋光宇多年以来,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入校的学生讲下面的小故事:奥斯勒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他为了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每晚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到多晚,一概雷打不动。
他天天读书,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8000多万字、1000多本书。
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
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
他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
权威人士把他撰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
科尔是美国的一位数学家。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
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均未如愿。
后来,在纽约数学学会的年会上,科尔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
有人问他:“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多年以来,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生讲上面的小故事,以此来解释校图书馆墙上的一句名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篇二:哈佛大学励志姐传奇故事这位美国版励志姐名叫“道恩·落金斯(Dawn Loggins)”,居无定所,家境贫寒放在美国的语境下,便是生活在贫民区,父母都是瘾君子。
在洛金斯的童年记忆中,烟雾弥漫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就算她将房间整理好,用不了多久又会恢复到一片狼藉。
她记不得父母从什么时候开始吸毒,只记得因为家里没有自来水,她和年幼的兄弟要走到公厕提水;她记不得有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只记得同样因为没水,几个月不能洗澡的尴尬;她记不得父母除了吸毒还做过什么,只记得在昏暗的光线下啃完一本本课本……还有别人对她的帮助,老师同学帮助过她解决用水问题和看书问题,虽然只是送给她一些蜡烛和学校更衣室洗澡等小事,不过对于洛金斯来说,这一切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哈佛校训六句话
哈佛校训六句话摘要:1.引言:介绍哈佛校训的背景和意义2.第一句校训:阐述“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意义和启示3.第二句校训:解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唤醒灵魂的内在力量”的深刻含义4.第三句校训:讨论“拥有智慧不如运用智慧”的实践意义5.第四句校训:分析“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的鼓励与启示6.第五句校训:阐述“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的道理7.第六句校训:解读“时刻保持警惕,即使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危机就会降临”的寓意8.结论:总结哈佛校训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呼吁大家践行哈佛校训精神正文: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级学府,其校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这六句校训,既是哈佛学子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珍贵财富。
首先,哈佛校训的第一句:“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要不断向古希腊先贤们学习,尊重并追求真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探索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句校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唤醒灵魂的内在力量。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三句校训:“拥有智慧不如运用智慧。
”智慧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用来炫耀的。
我们应该把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解决困难的利器。
第四句校训:“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这句话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战胜它们,从而成就精彩的人生。
第五句校训:“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坚定信念。
只有不断自我提升,才能走向成功。
最后一句校训:“时刻保持警惕,即使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危机就会降临。
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1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哈佛家训》。
平时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在老师那里听到“哈佛”这两个字,所以,对这两个字充满了好奇。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立刻被里面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给吸引了。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从它里面,先后走出了七位美国总统,三十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数以百计的科学家等。
而《哈佛家训》这本书就把哈佛大学独特的育人理念融入到一个个小故事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故事,感觉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未来的方向。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题目叫做《优势不是炫耀的资本》,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故事讲诉了有一天,三个旅行者一起出门,第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第二个旅行者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带,但是晚上回来的时候,带伞的旅行者浑身都湿透了,带拐杖的旅行者浑身都是伤,只有什么都没带的旅行者安然无恙。
为什么呢?因为有伞的人仗着自己有伞,大雨来临的时候,他依然大摇大摆地在雨里走。
有拐杖的人仗着自己有拐杖,就专走一些泥泞坎坷的小路,结果摔得满身伤痕。
只有那个既没伞又没拐杖的人,大雨来了连忙避雨,在泥泞路上走也是小心翼翼的,结果什么事也没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优势,而少了忧患意识,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我课外参加了朗睿英语的学习,就总觉得自己在英语方面高人一等,常常放松自己,结果几次英语考试都没取得好成绩,我很惭愧,就更明白了不能依仗原有优势,而应更加努力学习的道理。
《哈佛家训》里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感受着智慧的力量,我想,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有一天,也能走进哈佛这个万千学子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2从小,我就有一个宏伟的大志向,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哈佛情商课》读后感
《哈佛情商课》读后感第一篇:《哈佛情商课》读后感《哈佛情商课》读后感情感智商又名情商,情商是指情绪控制能力或情绪智力高低,情绪控制技能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它们对企业应如何决定该雇佣谁,父母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学校应怎样教育学生都是有用的。
《哈佛情商课》结合西方情商研究成果与我国的文化背景,深入浅出地讲述情商理论,介绍提高情商的具体方法,如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的阿尔法训练、改善了际关系的有效方法等。
情商理论的产生源自对当代教育反思传统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现状而我们中国当前教育的现状还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在当前小学教学中,许多不顾小学生身心特点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仍大量存在,不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只关注考试的成绩。
在小学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现象。
长此以往,抑制了学生情商的发展,最终也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进步。
情商包括五个主要方面:1.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然而一个低情商者却是自我意识差,没有自信,无确定的目标,也不打算付诸实践,严重依赖他人,说话和做事时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经常大发脾气,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应对焦虑能力差,生活无序,爱抱怨。
感悟百年哈佛_感悟一 坚持真理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Amicus Plao,Amicus Arlstotle,SedMag is Amicus Verltas.(拉丁文)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I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英文)——哈佛校训威廉姆斯·艾米思(Williams Ames)的名言最有价值的一堂课美国著名作家爱德华·黑尔说:“有一句话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就是‘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这是我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它使我走向了成功,使我赢得了荣誉和尊敬。
”什么是真理?每一个国家、民族对这个词汇都有不同的理解。
在哈佛大学,它被赋予的含义是:“真相、诚实和正直。
”“真相”,即弄清事物的真相和向世界提供真实情况,而不是生活在虚假和欺骗中;“诚实”,即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不自欺欺人;“正直”,即正直地做人,正直地做事,不为一时之利降低自己的人格。
早在1636年哈佛大学初创时,“真理”便成为它的核心价值观,它的灵魂。
哈佛大学最早的校训是:“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但最重要的是,让真理与你为友。
”它体现了哈佛的立校兴学宗旨——求是崇真;它强调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质、操行、品德、治学方面都应坚持真理,力争在事业和品行两方面都成为时代楷模。
在哈佛大学成立200周年之际,也就是1836年,哈佛校训简化为:“让真理与你为友。
”它被镌刻在哈佛校徽上,沿用至今。
它也一直被哈佛大学一代又一代继承者们奉为金科玉律。
在哈佛大学的正门上以及建筑物上,随处可见“真理”二字,它的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
”的确,在任何国家,大学都是敏锐反映本国历史和特性的一面可靠的镜子。
1869年,当年仅35岁的化学家艾略特出任哈佛大学校长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我们要在这里稳步建立一所最伟大的大学。
哈佛大学的普通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 m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09- 84 20 )3 0 8 - 5 A 1 0 2 5 (06 0 — 0 7 0
普通教育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自1 9世纪上半叶始 , 由于美 国社会的激烈变革 , 传统的 自由 教育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传统办学理念与新 的办学理念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过。古典课程逐步丧失 了以往独领风骚的地位。课程 内容的范围不断扩大。而随着课程范围的不断扩大 , 大学在培养 目标上也 产生了变革 。可 以说 , 传统的自由教育已失去了其赖 以存在的社会政治 、 经济和文化基础 。但是 , 这并不 是说传统的 自由教育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 而只能说传统的 自由教育在新 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 普通教育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早在 16 , 89年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P A 查德波尼就发表文章批评将职业教育作为学院办学取 向的观 .. 点。查德波尼认 为, 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才是为此而存在的, 尽管现时社会职业训练会 占据主要 的地位 , “ 但是, 我们的政府要求年轻人拥有广泛的文化基础 。在这个时代 , 年轻人可以有 自己的特殊追求 , 但是 所有的一切都应有助于他们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共同的公民义务 。 自由文化虽不 能创造财富, 但能培养大 量有能力的人 , 这一点更为重要” -查德波尼进一步指 出, 。1 教育的 目的是使人过幸福 的生活。在一个民 主的社会中, 人受教育不仅是生产各种产品 , 而且要将生产的产品用于享受和智力生活。最高层次的教育 要发展人超越动物 的各种能力——智力、 趣味和社会的、 道德的能力 。这些能力 的培养是通过学习各门科 学、 艺术 、 历史 , 通过研究人 自身以及人与宇宙、 人与上帝的关系而实现的。查德波尼认为 , 这才是学院区 别于专业或职业训练的独特的领域。 P2 ) ¨ ( .9 查德波尼赞成国家大力发展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 同时他也对学院教育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表示出 但 某种担忧。 随着美 国学院与世 隔绝状态的彻底打破 , 自由教育不得不通过使 自己的学科教材与当前的事物相联 系来证 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要求 自由教育具有最适切的后果的趋势。在实用主义盛 行的时代 ,为 自由教育奠定实用主义基础的尝试方式有两种。一方面 , “ 人们试图对 自由科 目进行彻底检 查, 使它们与当代种种问题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与永恒人性一样 的永恒课程为一种更能反映个别差异的 选修制所取代。人们通过注意各个科 目 在接受社会熔炉检验时 出现韵结果来决定它们是否真实。理智被 看作是手段而不是 目的。因此 , 自由教育课程 中不再具有永恒真理 , 而有不 同程度的确定性” 。 哈佛大学的艾略特校长在对待传统 自由教育上的态度十分明确。他指 出:在过去的 20年里 , “ 5 随着 知识的普遍增长以及新的文学、 艺术 、 科学 的兴起 , 有必要定义新的 自由教育 , 并由此增强了文学学士学位 的重要性 , 而这是 自由教育的必备特征。这种古老的学位在意义上已经经历了很多次重大的修正 , 而现在 它应 当得到彻底公开的变革” [ ‘ 。 】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显示出两点: 3‘ 第一 , 现在被普遍称之为文学学习的东 西不再保持其永恒 的魅力 ; 第二 , 所有保守派的反对、 功成名就 的教授或学者的阻挠都不能阻止新 的学科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研究
2021年5月第46卷第3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M a y2021V o l.46 N o.3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研究徐志强(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44)摘要:作为对博雅教育的继承和发展,通识教育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兴起,对美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争相借鉴㊂目前,中国内地高校普遍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但是实施情况并不理想㊂通过研究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特点与核心理念,重在指出,通识教育继承了博雅教育的人文性,同时具有典型的民主性和强烈的时代性,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致力于培养一个负责任的人和优秀公民,希望能够为中国的通识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㊂关键词:通识教育;哈佛大学;人文性㊁民主性与时代性;优秀公民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21)03-0094-07D O I:10.3969/j.i s s n.1005-6378.2021.03.011当前中国高校普遍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但是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尤其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探讨得很不深入㊂仅就综合性大学而言,有的高校把通识教育视为英才教育(e l i t e e d u-c a t i o n),有的高校把通识教育看作通才教育(w e l l-r o u n d e d e d u c a t i o n),有的高校把通识教育当成素质教育(q u a l i t i e s-o r i e n t e d e d u c a t i o n),还有一些高校甚至把手艺之类的一技之术开成了通识课程 其实追根溯源,通识教育与 才 的培养没有直接关系,它致力于培养的是个性全面发展㊁有德有能更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㊂通识教育产生于美国,普遍实践于美国大学乃至高中教育,而且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㊂本文通过研究美国通识教育的典型代表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通识教育的主要特点与核心理念,希望能对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引起人们对中国大学教育过度功利化和过早专业化的反思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全面实施肇始于1945年由哈佛委员会(t h e H a r v a r d C o mm i t t e e)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a F r e e S o c i e t y,简称‘红皮书“,国内译名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报告(以下简称‘红皮书“)㊂1943年春,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J a m e s B.C o n a n t,1933 1953年任哈佛大学校长)任命文理学院和教育学院的12名教授组成哈佛委员会,来探讨通过通识教育改革本科课程的问题㊂经过近3年的深入研究,委员会发表了‘红皮书“,它不仅揭开了哈佛大学本科学院通识教育的序幕,而且使通识教育从几所大学的尝试演变为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运动,进而使通识教育理念深入人心㊂1945年至今,哈佛大学已经进行了三轮通识教育改革,除了1945年的第一次改革,还包括1973年开始㊁1978年通过的 核心课程 (t h e C o r e C u r r i c u l u m)改革以及2002年全面启动㊁2007年正式推出的21世纪通识教育改革㊂这三次改革的理念一脉相承:它首先继承了博雅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它面向更广范围的学生群体培养其公民责任意识,具有典型的民主性;它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收稿日期:2020-06-20作者简介:徐志强(1975 ),男,河南确山人,博士,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㊂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㊂它以培养优秀公民为目标,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对优秀公民内涵的理解㊂一、通识教育具有传统的人文性通识教育(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和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的博雅教育(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一种 自由教育 ,目的是为了培养 自由人㊂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直译是 自由教育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最初指针对自由人即公民进行的教育,自由人与奴隶相对,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㊂自由人是有闲的统治阶级,其教育没有实用色彩,以自由学科(l i b e r a l a r t s )为内容,致力于培养人的公民素养㊂在罗马共和后期,自由教育的含义发生了转变,培养目标从 自由人 变成了 具有自由思想的人 ,即实现人的思想解放㊂从希腊化时期一直到中世纪,自由教育以 七艺 为主要内容,包含人文㊁社会㊁自然各方面,基本涵盖了当时人类的知识范畴,可谓 博雅 ㊂ 博 强调知识广博,这是使人的思想得到解放的基础:它不仅能使人知道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也能使人对社会规范㊁传统和习俗进行批判性省思,从而全面理解自我以及自己在社会乃至整个宇宙中的责任和价值,成为一个道德高尚㊁人格完善的人㊂ 雅 强调品性高雅,一方面突出了自由教育所具有的一种贵族气息,一方面强调思想和心灵的自由,致力于思考和追求高尚的生活,成为一个绅士㊂正如约翰㊃纽曼(J o h n N e w m a n )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指出的, 自由教育造就的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天主教徒,而是绅士㊂成为绅士是件好事;具备有教养的才智,有灵敏的鉴赏力,有率直㊁公正㊁冷静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㊁谦恭的风度是好事 这些都是广博知识天生具有的本质 [1]㊂美国高等教育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博雅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然后在现代化时期完成了美国化㊂美国现代大学之父㊁哈佛大学校长查理斯㊃艾略特(C h a r l e s W.E l i o t ,1869 1909年任哈佛大学校长)指出,美国大学必须 从美国社会习俗及政治环境中慢慢自然而形成 [2],它致力于培养 精神贵族 ,但这里的精神贵族不是欧洲绅士,而是 美国绅士 ㊂显然,欧洲和美国传统大学博雅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精英㊂正如科南特校长在‘红皮书“导言中指出的: 通识教育问题的核心是自由和人文传统的承继㊂[3]v i i i 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在美国的新发展,在本质上仍然是人文主义取向,与专业教育(pr o f e s s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相对㊂在这个意义上, 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代表的不是 普通教育 或 普及教育 ; 它并不是关于 一般 知识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㊂它 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4]40㊂也就是说,通识教育致力于解决在一个日益专业化的时代里该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文主义传统这一重大问题㊂它首先尊重人的价值㊁尊严和个性,使人成为人,成为自由人,通过教育 变成 自己,以此为基础培养人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作为共同文化的继承者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与他人共享文化传统㊂因此,通识教育关注的不是个人的能力发展问题,更不是才的培养问题,而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㊂1978年的第二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核心课程 继承了‘红皮书“的人文主义理念,强调通识教育要关注知识的人文性和多样性,提出培养 一个有教养的人 (a n e d u c a t e d p e r s o n )㊂改革主导者㊁文理学院院长亨利㊃罗索夫斯基(H e n r y R o s o v s k y )从五个方面来界定 一个有教养的人 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并把它们作为通识教育的最低标准:有能力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即学会批判性思考;在我们认识和理解宇宙㊁社会和自身的方式上具有批判性思维;不能无视其他的文化和时代;了解并在体验中思考伦理和道德问题;对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5]㊂这些基本特征都是从个人角度提出的,强调的不是让学生获得具体知识或单一的学术传统,而是掌握 认知的方法 (w a y s o f k n o w i n g)㊂正如罗索夫斯基所说: 概言之,核心课程的目标是鼓励学生批判地掌握认知的主要方法,以便他们能够获得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某些重要领域存在哪些知识类型?这样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它又是如何被运用的?它对我们个人意味着什么 [6]这些重要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和艺术㊁科学㊁历史研究㊁社会分析和道德推理㊁外国文59徐志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研究69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化五大方面㊂核心课程希望通过它们来培养一个有 教养 的人,即一个有 自我价值 的人,这样的人能够深入思考人性价值和人生目标,自觉肩负个人在民主社会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和担当㊂21世纪初的第三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在2005年发表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报告‘哈佛学院课程评价“(H a r v a r d C o l l e g e C u r r i c u l a r R e v i e w)中重申,通识教育是一种解放个人的广博的教育,它提供学生以基础知识㊁反思能力和分析能力㊁艺术创造力以及对科学概念和实验精确性的理解力,它希望学生们在本科毕业时都能作为独立的思想者获得智力㊁艺术㊁道德和公民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㊂通识教育注重自由探究而不强调将来的职业应用,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周围的世界有更多的洞察,能够敏锐地感知生活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能够灵活而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反省自己的选择和信仰,加深对自然和人类家园的认识和意识,成为一个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高度负责的人㊂二、通识教育具有典型的民主性哈佛大学第一次通识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面向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培养优秀公民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㊂第二次通识教育改革提出培养 一个有教养的人 ,强调使学生在深刻认识人性价值和道德责任的基础上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㊂第三次通识教育改革提出了培养 世界公民 的宏大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肩负起对社区㊁地区㊁国家乃至全球的多重责任㊂‘红皮书“的正式名称‘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已经旗帜鲜明地点明了通识教育的民主性㊂虽然当时实施通识教育的初衷是基于对文理学院即本科学院通识课程改革的思考,但科南特校长希望哈佛委员会对高中和本科学院的通识教育问题进行通盘考虑,以期为通识教育开拓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民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㊂ 通识教育一定程度上具有博雅教育的内涵,但它同时适用于学院和高中,是为更广范围的学生而设计㊂ [3]52可以说,用 通识教育 一词来取代 博雅教育 既是科南特校长的提议,也是哈佛委员会的共识㊂科南特对此进行了解释㊂他认为 通识教育 在综合考察美国中学和学院的多样化行为时更有优势,能够为这些学生持续提供在每个教育阶段进行价值判断的机会,因而通识教育不能只为进入本科学院的大学生设计,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每一代美国人中的绝大多数㊂一方面,当时高中毕业生中约有25%会升入普通高校或技术学院,其他75%都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通识教育为所有的高中生提供共同的价值基础㊂ 高中生在毕业后将走向各自不同的生活,只有使他们获得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㊂ 高中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后和最好的机会,正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㊂ [7]另一方面,科南特敏锐地洞察到二战后美国教育将面临深刻的变化,大学将从 精英化 转向 普及化 : 出身高贵的少年绅士 已经减少,将来还会减少; 出身普通的公民 在增加,将来还会增加㊂大学将从 发展优雅生活的鉴赏力 过渡到 发展对美国公民所享自由和应尽责任的鉴赏力 ㊂ [8]因此,在反思和重构大学自由教育的目标时,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在本科阶段的教育,而必须上下延伸,同时考虑高中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延续自由和人文传统,为社会发展打下共同的思想基础,为美国民主做出特殊的贡献㊂20世纪70年代的 核心课程 改革时期,美国社会面临的不再是民主的延续问题,而是民主社会中的生活质量问题㊂因此,哈佛大学第二次通识教育改革没有把重心放在社会需要上,而是强调认识和反思个人价值㊂ 核心课程 的重点不在获得知识,而在获得知识的方法(a p p r o a c h e s t o k n o w l e d g e),它要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 有教养的人 ,以便使他们形成多元文化社会统一的思想基础,能够更好地面对纷扰的社会和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才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理想㊂哈佛大学的思考在于,在一个文化㊁思想和价值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通识教育要挺身而出致力于培养 新优秀公民 ,他们不能只满足于成为 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而要更多地思考作为 一个有教养的人 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思考人性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责任,也就是对自我价值有清醒的认识,在彰显自己个性的同时,永远牢记民主的价值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㊂21世纪初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提出了培养 世界公民 的目标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在2007年发表的‘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R e p o r t o f t h e T a s k F o r c e o n 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中指出,一些学生在毕业后会走进学术界,而其他的许多毕业生会成为医生㊁律师㊁商业人士等各类人才,但不管他们成为什么,也不管他们将来是在美国还是在另一个国家,他们都要成为公民,成为促进文化㊁宗教㊁政治㊁科学㊁技术等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一种力量㊂他们都会在将来的个人生活和职业工作中面临经验重估㊁文化表达以及伦理两难等重要问题,因此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从 确定 中找出 不确定 ,使 熟悉 变成 不熟悉 ,以揭示表象背后隐藏的实质,引导学生在失去方向后找到新的方向㊂通识教育要把学生四年的本科学习和他们走出大学校园以后的人生清晰地连接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并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这样他们就能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过上健康幸福㊁事业有成的生活,为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㊂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将来成为当地的㊁国家的乃至世界的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优秀公民㊂他们要了解那些推动地区㊁国家和全球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形成社会认同感的多样性文化;政治㊁经济和社会组织;以及科学和技术进展㊂学生们要意识到,在今天这个时代,公民身份意味着多重的责任,包括对当地的责任和对全球各国的责任,还包括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世界的责任㊂三、通识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从1943年初开始的第一次通识教育改革,到1973年开始筹划的 核心课程 ,再到2002年正式启动的第三次改革,哈佛大学本科学院的通识教育经历的这三次全面改革,中间相隔差不多都是30年㊂这不是巧合,而是因应时代发展的及时选择㊂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哈瑞㊃刘易斯(H a r r y Le w i s )在‘失去灵魂的卓越“(E x c e l l e n c e W i t h o u t A S o u l ,2007)一书中指出的, 大约每25年,大学要根据社会和文化发展重估其本科课程㊂然后改革课程以反映社会和学术发展[9]㊂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繁荣,也给其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㊂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扩展,对教育造成了直接影响,美国教育尤其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㊂现代化大生产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引起的 知识爆炸 又进一步推动了专业化,进而使社会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同时促使教育结构㊁教育功能以及教育机构不断地改组或扩张㊂这种深刻的时代变革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普遍反思,一方面许多探讨教育问题的书籍和文章纷纷面世,另一方面几乎每一所大学和学院都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研究教育问题,尤其是本科教育的基本问题㊂哈佛大学及时响应,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美国教育和美国社会,力图对以下两个教育基本问题做出有力的回答: 专业化训练旨在培养人们走向千百种不同命运,它与意在继承公共的精神遗产和培养公民的通识教育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4]3 (高中)3/4即将进入现实生活的学生的利益与另外1/4即将进入高等学府受教育的学生的利益如何协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两群兴趣不一样的年轻人从教育过程中获得对社会基本一致的和有约束力的理解? [4]5因此,‘红皮书“提出的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了高中和大学本科两个阶段,是为整个美国而设计的教育方案,它要回答美国教育和社会面临的时代课题:在一个庞大㊁复杂和多元的社会,个人的需要㊁利益和能力千差万别,该如何赋予美国教育制度某种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高瞻远瞩,‘红皮书“不是在实践上为美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而是在理论上重新强调了自由教育的人文传统和民主价值,对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发展了自由教育的理念并大大拓展了其时代内涵㊂‘红皮书“因此成为美国通识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典文献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国内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㊂ 大学校园随处可见静坐和游行的示威场面,甚至发生校园大楼爆炸或纵火事件㊂高中校园也出现了反战示威的场景㊂ 1965年4月,以学生为主的超过25000人参加了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反战示威㊂ [10]3051968年4月,民权运动领袖马79徐志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研究89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丁㊃路德㊃金遭暗杀身亡,两个月后,美国联邦参议员罗伯特㊃F㊃肯尼迪又遭暗杀,这两起事件在美国引起了全国范围更大的城市骚乱,大学校园成为许多民权运动和反战示威的阵地㊂ 1968年前6个月,超过100所大学校园发生了221起大型示威活动,参与的学生达39000人㊂ [10]307这一时期的民权运动㊁反战运动和学生的权利运动给大学校园带来了重大影响㊂一方面,学生在管理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课程要求也变得更加宽松㊂另一方面,学生们把精力放在游行示威上,几乎荒废了学业㊂示威和骚乱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人们开始呼吁回归法治,恢复社会秩序㊂反主流文化造成了青少年行为上的反叛和精神上的空虚,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㊂现代技术的发展又造成了人的物化和异化㊂这些严峻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不断反思,如何通过教育培养社会责任,确保民主价值㊂哈佛大学及时响应,改革通识教育实施 核心课程 ,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价值,意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自觉肩负起个人的民主责任㊂21世纪初,世界格局的最大特点就是全球化㊂世界各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时代课题:经济上日益相互依存,政治上却依然缺少互信,人员交流不断加深,文化和教育差异仍然造成隔阂,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㊂人类需要共同努力,在一体化与多样化㊁民族性与世界性㊁个性与共性㊁发展与保护之间做出协调和平衡,从分裂走向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㊂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的民族国家相互交流㊁碰撞和融合,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教育,从气候到环境,对这些全球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全人类的命运做出反思,寻求共同的生存之道㊂作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全球化成为21世纪初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国家对教育目标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培养 世界公民 ㊂具体到美国国内,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㊂一方面,不断涌现的新学科㊁新方法论使知识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化和职业化㊂另一方面,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的全球化促使大学课程越来越向综合化㊁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㊂大学教育在这样的张力之下面临着时代的变革㊂哈佛大学在2002年10月正式全面启动新世纪的本科教育改革,尤其是对 核心课程 进行重新设计,致力于培养 世界公民 ㊂四、通识教育以优秀公民为培养目标从以上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三个主要特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文性㊁民主性和时代性共同体现在培养 优秀公民 上,这既是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㊂一方面,通识教育继承了博雅教育培养自由人的人文传统(h e r i t a g e),致力于培养 公民 ,这是其一脉相承的 不变 之处㊂另一方面,通识教育不断根据社会变化(c h a n g e)丰富和发展自由教育的时代内涵,致力于培养 优秀 公民,这是其与时俱进的 变化 之处㊂在‘红皮书“时期, 优秀公民 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㊂在 核心课程 时期, 优秀公民 是一个能够认识到自我价值的有教养的人㊂进入21世纪以来, 优秀公民 是一位 世界公民 ,能够放眼全球,胸怀天下,为世界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㊂虽然这三次通识教育改革的直接目的在发展变化,但其培养目标和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人文主义教育取向,都强调个人价值和公民责任,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深化和更新对个人价值和公民责任的认识和理解㊂菲利斯㊃凯勒(P h y l l i s K e l l e r)在哈佛大学第二次通识教育改革时期担任文理学院教学副院长,他在回顾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时指出,‘红皮书“的重要意义 不在于它推出的学院教学方案,而在于它提出的通识教育哲学理念㊂‘红皮书“是要为美国教育提供一个 统一的目标和理念 [11]㊂这个 统一的目标和理念 就是培养 优秀公民 ,它不仅是哈佛大学历次通识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美国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㊂具体而言,优秀公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皮书“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优秀公民是一个 全人 (a w h o l e p e r s o n)㊂全人首先是一个 好人 (a g o o d m a n),一个个体的人,拥有自己个性化的生活㊂然后是一个 好公民 (a g o o d c i t i z e n),能够适应公共生活,作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与他人共享文化传统㊂最后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a u s e f u l p e r s o n),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㊂。
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
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是一本由著名作家李开复所著的励志传记,书中讲述了李开复从一个普通的中国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最终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并在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不仅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李开复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从小就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他在中国的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对知识充满了热情。
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一名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我深受感动。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对知识充满热情,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书中讲述了李开复在哈佛大学求学的经历。
他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
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哈佛的求学经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最后,书中讲述了李开复在科技行业取得成功的经历。
他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科技行业的奋斗经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哈佛校训六句话
哈佛校训六句话
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努力学习,才能实现梦想。
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天,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这句话鼓励我们不要放弃,即使感到为时已晚,但实际上仍然有机会重新开始。
4.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不要拖延。
5.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这句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虽然学习过程可能会痛苦,但不学习的后果会更严重。
6.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这句话提醒我们,时间并不是阻碍学习的借口,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足够努力。
这些校训都强调了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持续学习的
重要性,体现了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与哈佛同行——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阶梯
2、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书或学习表;
你一定不会否认,在你“忙碌”学习的外表下, 还是隐藏着一颗想要偷懒的心。每个人都会有惰性, 而你不能一直指望他人来监督和提醒你。
怎么办?你当然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哪怕你自己 觉得你只是一个孩子,你必须要养成自主学习、高 效学习的好习惯。只要给自己规定一段时间,写出 自己的任务和安排,最好能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表, 然后按照计划准备完成学习任务。如此坚持下去, 你自然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地学习。
• 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赵小兰被评选为学生代表,带领着 毕业生队伍与哈佛告别。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东 方女学生。
• 赵小兰无疑是个天才,不过在哈佛求学期间,她付出更多 的还是勤奋与劳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才使她从 一个连字母都不认识的小女孩,成为哈佛硕士毕业生,并且 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华裔内阁成员和劳工部长。
期名为《哈佛凌晨四点半》的节目,从中我们看到 了哈佛图书馆里面,已经坐满了认真学习的学生, 他们认真地看书,专心地做笔记或者积极地思考问 题-------
凌晨4:30的哈佛图书馆
座无虚席的哈佛图书馆
除了哈佛的图书馆,像学生餐厅,教室、甚 至医务室里,仍然不乏认真学习的哈佛学子!他 们将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那 种强烈地学习氛围感染着哈佛的每一位学子!
通过检查避免错误,要想做事稳妥细心,那么就 应该认真检查,这是做好事情的关键环节。
3、要培养沉稳心细的性格和多问的学习习惯;
这可以从新闻行业得到最好的印证,那些信息 每天都是怎样登上报纸、进入电视和广播的?这些 全是新闻记者问出来的。多提问,恰恰是我们在学 习过程中一个最关键的要素。
只有心细、多问,才能解决学习中那些不明白的 地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在积极的情绪中学 好知识。
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解读
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解读史美兰哈佛案例教学与哈佛案例一样经典。
如何把哈佛的经典案例搬上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非常重要。
哈佛案例教学的独特的方式是什么?经过在哈佛的学习体会,我的解读包括以下环节。
哈佛案例教学是区别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绝对不是简单的举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以一个案例为中心,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课前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课程按照严格的教学环节展开,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自从把案例教学方式引入管理学科的教学之后,几十年来,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一直将案例教学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
为什么坚持案例教学,哈佛人有明确的认识。
在哈佛,教学方式与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方式是哈佛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哈佛大学办学的宗旨是"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
在这样的办学宗旨下,哈佛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管理人才--公司经理式的通才"。
肯尼迪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
"既然是培养未来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因此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的灵活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哈佛人认为,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哈佛人要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方法。
案例教学要求学员学会把已有的理论及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的信息解决问题。
2锻炼决策的勇气和信心。
案例教学通过课堂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员的思维和决策能力,锻炼学员决策的勇气和自信。
学员要学会迅速、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果断制定战略,明确阐述自己的政策。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_演讲稿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President Bok, former President Rudenstine, incoming President Faust, members of the Harvard Corporation and the Board of Overseers, members of the faculty, parents, and especially, the graduates:尊敬的 Bok 校长, Rudenstine 前校长,即将上任的 Faust 校长,哈佛集团的各位成员,监管理事会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I’ve been waiting more than 30 years to say this: Dad, I always told you I’d come back and get my degree.有一句话我等了三十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 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I want to thank Harvard for this timely honor. I’ll be cha nging my job next year … and it will be nice to finally have a college degree on my resume.我要感谢哈佛大学在这个时候给我这个荣誉。
明年,我就要换工作了(注:指从微软公司退休) …… 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我有一个本科学位,这真是不错啊。
I applaud the graduates today for taking a much more direct route to your degrees. For my part, I’m just happy that the 1 / 27Crimson has called me Harvard’s most successful dropout. I guess that makes me valedictorian of my own special class …I did the best of everyone who failed.我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到高兴,你们拿到学位可比我简单多了。
哈佛校训的24个启示——目录
哈佛校训的24个启示——目录目录1.Heritage重视传统——积淀先人智慧启示1:继承苏格拉底的遗训被暴政杀,为真理死认识你自己,为无知而求知知识即美德,无知是罪恶苏格拉底留给哈佛的镇山之宝启示2:追随柏拉图的理想在心中种一个理想实践,不畏惧艰险不抛弃,不放弃启示3:发扬亚里士多德的个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批判权威,成就权威做最博学的智者2.Truth与真理为友——做真理的信徒启示4:与真理为友唯一的校训,最高的原则著名的谎言,不变的真理三本书的三种解释和一个启示启示5:做真理的信徒因为无知,所以探索忠实真理,先忠于自己在真理面前做个诚实的人启示6:为高傲的哈佛骄傲不为势所压,求真崇实不为利所诱,坚持真理不为情所动,坚守原则不为权所倾,坚守节操3.Freedom崇尚自由——为真理插上翅膀启示7:自由的氛围关于自由的传承自由碰撞在多元化的熔炉里搞笑诺贝尔,学术不一定要严肃启示8:自由地求知享受自由,先学会自我管理业余时间,他们在哪里自由讨论,自由理念的精髓启示9:自由地生活像绅士一样玩哈佛学子都打工裸奔,让思想与身体一起解放4.Think独立思考——照亮通往真理的通途启示10:让独立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独立思考,第一教育原则你的观点在哪里?真理,越辩越明启示11:独立,对权威说不挑战权威,大胆质疑合上书本,自己思考不从众,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不僵化,打破经验的壁垒启示12:思考,有科学的方法有自己的认识,看清思维的角度批判,让思考更理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5.Innovation开拓创新——开辟真理新里程启示13:创新是一种精神追求创新是哈佛人的特质人人都可以创新冒险和勇气,创新必备条件认识思维惯性扩展视角,打破定式启示14:创新是一种思维联想创新思维组合创新思维逆向创新思维模仿创造思维启示15:创新是一种能力好奇心,创新的原动力正确的心态,创新的卫士机遇,创新的契机开发你的创新思维耐克的启示,创新的品质6.Dream拥有梦想——让生命不息启示16:要拥有梦想谁能成功穿越玉米地乞丐也能上哈佛人生没有回头路启示17:该有怎样的梦想哈佛≠成功先到你想去的地方想象未来同学会上的你想当元帅的兵未必是好兵明确自己的爱好启示18: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独臂诺贝尔奖获得者机会青睐于奋斗的人生原子弹之父给我们的启示感动哈佛的中国女孩风雨哈佛路7.Eelite精英意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启示19:厚积薄发,比谁更用功哈佛,造就精英的大学今天不走,明天要跑像狗一样学习哈佛,天堂还是地狱哈佛的魔鬼考试启示20:进哈佛,光学习好不行光学习好,进不了哈佛合作精神:让个人价值最大化社交能力:靠什么混哈佛竞争意识:哈佛主席是咱中国人领导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启示21:永远的NO.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哈佛毕业生的可怕实力哈佛的人是专才更是通才创业,成功人士不走寻常路哈佛人自信的境界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强项8.Duty社会责任——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启示22:成才必先成人成才必先成人尊师,尊重知识哈佛的傲慢与偏见在美国遇到“雷锋”做人与做学问启示23:雏鸟反哺,学会感恩从哈佛图书馆的故事说起哈佛与耶鲁的“恩怨”学会感恩,从父母开始启示24:回馈社会,成就大我哈佛商学院的第一课小气的盖茨,慷慨的捐赠人生必修课:做义工哈佛的颜色,爱图的心爱心无国界,关注弱势。
哈佛校训六句话
哈佛校训六句话
摘要:
1.哈佛校训的背景和意义
2.哈佛校训的具体内容
3.哈佛校训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校训不仅代表了哈佛的精神内涵,也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哈佛学子。
哈佛校训一共有六句话,分别体现了哈佛的校风、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
首先,哈佛校训的背景和意义。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 年,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其校训的形成不仅与哈佛大学的创建历史有关,也与美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哈佛校训所传达的智慧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哈佛大学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和文化。
其次,哈佛校训的具体内容。
哈佛校训一共有六句话,分别是:“真理”、“正义”、“勇气”、“自由”、“责任”和“荣誉”。
这六句话既体现了哈佛大学的校风,也体现了哈佛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
其中,“真理”体现了哈佛大学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正义”体现了哈佛大学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勇气”体现了哈佛大学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自由”体现了哈佛大学对个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尊重;“责任”体现了哈佛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荣誉”体现了哈佛大学对个人荣誉和道德的尊重。
最后,哈佛校训的启示和影响。
哈佛校训的六句话,不仅对哈佛大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世界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哈佛校训所传达的智慧和价值观,不仅启示着哈佛学子,也启示着全世界的人们,鼓励人们追求真理、正义、勇气、自由、责任和荣誉。
美国哈佛大学解读
美国哈佛大学解读美国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高教育学府。
也是很多留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那么美国哈佛大学到底怎么样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哈佛大学简介哈佛大学一直是许多国内外学子的梦,许多学生拼尽全身力气只为圆自己最理想的大学梦,哈佛是美国的高等学府,出过8位美国总统,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哈佛同时也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诞生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是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
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
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
截止2014年,学校有本科生67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余人。
文化传统校训拉丁原文: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要与柏拉图为友,要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校徽哈佛大学校徽为传统盾形,寓意坚守、捍卫;底色为哈佛标准色“绯红”。
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动力关系。
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与下面一本书共同构成校训中的“VERITAS”,“VERITAS”在拉丁文中即“真理”。
办学规模院系设置截至2014年,哈佛大学下设13个学院,分别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牙科医学、哈佛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哈佛学院,另设有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总共在46个本科专业[1] 、134个研究生专业招生;其中本科生教育主体由哈佛学院承担。
看风雨哈佛路的心得体会
看风雨哈佛路的心得体会《风雨哈佛路》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在哈佛大学求学和生活的经历。
这部电影不仅令人动容,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体会。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展示了人生的不易。
在哈佛大学求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背后却有着艰辛与挑战。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都是经过了无数的辛苦努力才得以进入哈佛,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敢地迎接挑战。
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动力,让我明白到只有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走上成功的路上。
其次,这部电影展现了友情的力量。
在哈佛求学的过程中,主人公们相互支持和帮助。
他们一起度过了困难的时刻,分享了彼此的成功和失落。
友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能够给予人力量和支持。
电影中的角色们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都能够相互倾听和互相鼓励,这让我明白到友情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
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人的重要性。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的家人都是他们最坚定的支持者和鼓励者。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支持他们的选择。
无论主人公们面临什么挑战,他们的家人总是默默地在背后给予他们力量。
这让我感受到了家人无私的爱和奉献,让我更加珍惜和珍爱我的家人。
再者,在电影中,主人公们的坚持和信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他们从未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哈佛的学业艰巨,社交活动繁忙,但他们都不曾放弃。
他们用执着和毅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这让我认识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坚持和信念非常重要,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这部电影给予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哈佛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之一,但它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电影中的角色们都经历了自我怀疑和困惑,他们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明白到,人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学历和成就,更在于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并为之努力奋斗。
总之,《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深刻的体会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梁雷(哈佛大学音乐系,剑桥,美国, 02138)[摘要]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教育的成功,是美国教育200余年提倡”思想自由”与“政治自由”同等重要的结果。
其教育特点是,重视通识教育,而非应试教育;鼓励学生直接接触原典,主动地、独立地去理解、分析、归纳和判断,提出新颖的看法;认为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力;提倡学生们具备一种”全球”的、”多元”的世界观,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主观的、过于简单的、极端的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情绪。
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需要的是有思辨能力的、能做出理性决定的、并关切全人类福利的世界公民。
我生长在一个音乐家庭。
17岁去美国读书,25岁时被哈佛大学聘为青年院士。
后来我又通过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和担任助教参与教学的机会,对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有些个人的体会,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在谈哈佛大学的教育之前,我想先从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说起。
因为从某些方面看,它给我的教育与后来哈佛大学所给我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我的第一所学校我最初的老师是我的父母。
我4岁开始学习钢琴,是一个非常不专心的学生,经常离开作业,弹奏一些头脑里的“音乐”。
当我这样走神“乱弹琴”的时候,父母常常会问我:“你在弹什么呢?”我说:“不知道。
”但他们没有责怪我,因为他们从“乱弹”的声音中听到了“音乐”。
我的父母能保护我的音乐想像力,让其自由发展,这是我人生的幸运!尽管我小时练琴不用功,父母对我的教育却一直以鼓励为主,并以我喜爱的邮票作为奖励。
从6岁起,我每“写”出一首作品就能得到一张邮票。
我父母还帮我把随手弹出来的曲子录音,后来又教我记谱。
如果当时没有父母的呵护,我童年时期的“作品”恐怕早已丢失了!现在我有时也会遇到爱“乱弹琴”、能创作优美乐曲的学生。
但他们这种自由表达往往遭到了家长的干涉。
我很为这些孩子忧虑,希望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对学生和子女的自由想像加以保护和培养。
我从11岁开始跟周广仁教授学习钢琴。
周老师根据我的特点,为我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案。
我记得她特别注重训练我的速读能力,每个星期都为我带来几首我没有弹过的作品,如巴托克的《小宇宙》等。
这类作品既练习了我的速读能力,又提高了我对现代乐曲的了解。
记得那时,每首试读的作品只许我弹两遍:第一遍,节奏可以错,但音不可以错;第二遍反过来,音可以错而节奏不可以错。
周老师还有其他的严格训练的方法,使我至今获益匪浅。
另外,我的家庭音乐环境非常丰富。
父亲梁茂春是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学者,母亲蔡良玉是研究西方音乐史和美国音乐的学者。
因此我从小就接触到了中西方不同的音乐传统。
我小学快毕业时,面临究竟上普通中学还是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选择,记得周广仁老师向我父母建议让我上普通中学。
她认为这样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文化基础。
于是我去了北京市重点学校第80中学读初中。
这是在周老师影响下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对我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
为此,我一直非常感谢周老师。
我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学科学习。
我永远感激给我了最初的音乐专业训练的附中老师们,包括李滨扬老师、郭文景老师,还有曾经教过我父母的何振京老师及沈灿老师。
教我视唱练耳的是朱有臻老师。
记得有一次考试,朱老师给我80分。
她对我说,“你其实是够资格拿90分的,但因为是你,我只给80,希望你更加努力。
”这种既充满关爱又非常严格的“特殊教育” 一直使我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可以说,我的”耳朵”是朱老师给的。
进入哈佛大学之前我 17岁离开北京去美国读书时还是个中学生。
一到美国,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生活比较艰难的时候,一天只有一美金的伙食费。
那时一顿便宜快餐大约要三四美金,我是以大减价时买的方便面为主食的,还发明了一美金的不同做饭方法。
各种各样的工作我都做过,比如在餐馆端盘子啦,给人溜狗、剪草、刷油漆啦,甚至还帮人盖过房子!印象最深的是在中餐馆打工时,老板要求穿黑色的鞋。
我买不起,就捡了双人家不要的鞋穿。
因为鞋不合脚,脚被磨得流血。
打工虽然辛苦,回到家躺在床上数钱时,却感到快乐。
我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都是在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上的。
在查尔斯河的对岸就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我喜欢综合性大学的学习环境,总觉得音乐学院的课程太狭窄,满足不了我多方面的兴趣。
所以,我常常去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看书,有时还旁听一些课程,比如世界宗教史、现代建筑、哲学、科学史、美术、人类学等等。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
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是在东亚地区以外的馆藏中文图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尤其出名的是这里收藏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善本书和孤本书。
我就是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一点一滴地找到了中国的文化。
说起来令人惭愧,很多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我是在国外才读到的,很多影响我至深的中国书籍也是在海外才注意学习的。
那时读书还有一个手抄的习惯。
为省钱,我常常把喜欢的书抄下来。
记得我手抄过的书包括敦煌本的六祖惠能《坛经》。
《坛经》这本书曾被钱穆先生称作”中国人不能没有读过的十本中国书”之一,可我在国内上学时从未接触过。
依钱先生的标准,我没有成为文化上合格的中国人。
当时我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但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虽然从民族、国家的意义上讲是中国人,并为此骄傲,但是从文化和精神的角度看,我非但不感到自豪,反而感到极大的空虚。
我不能不承认对自己的文化非常无知。
这是非常可悲的,尤其我的民族自豪感与内心中对中国文化的无知两者间强烈的反差更令我惭愧。
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中国是国人一致认同的精神凝聚的核心力量,其重要性几乎可以取代过去一切曾经流行的信仰。
但我逐渐在自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民族自豪感”掩盖不了自己的“无知”与“空虚”,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自信心。
读书有时也带来意外的缘分。
潘天寿先生的《画语录》是我手抄过的书之一。
一次,我在纽约的朋友家遇到一对夫妇,交谈中说到潘先生的艺术理论。
我非常兴奋,背出很多他的画语。
这对夫妇非常感动,原来这位先生是潘天寿先生的公子潘公凯老师。
后来潘老师夫妇把他们家收藏的最后一本潘天寿《画语录》送给我,留作纪念。
我非常激动,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我钟爱的书架上。
我在图书馆还接触到很多线装书。
后来,我有幸住在赵元任先生的长女、哈佛大学赵如兰教授家,接触到了很多赵元任先生的藏书,比如线装的《四部丛刊》等。
当指尖触摸着柔软的宣纸,眼睛看到柔和的淡黄色,脑海映入大大的竖行方块字时,我经受到了精神与感官的全方位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在思想上触及到中国文化,而且仿佛在身体感官上也”触摸”到了一个失去了的“中国”!这种感动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
我想,我心中的中国就是在这种精神与感官的“品尝”和“触摸”中逐渐自己建造起来的。
这个“中国”与我生活过的“中国”产生出的距离,或许是虚幻,是梦,但由于它,我的内心逐渐变得充实。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我在国内的中学学习中国文化时,很少读原典原著,阅读的往往是被教材挑选好,由教育部门“咀嚼”过的“中国文化”,已经远远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到了美国后的自学过程中看到的是原典,如同直接向孔孟、老庄、佛陀请教,发现他们个性强烈,言语活泼,思维不羁,充满幽默。
更感到过去所受的教育,严重误导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所以,我学习的结论是,在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的条件下,学习的最好方法是直接接触原典,自己分析、领悟和归纳,对原典的内涵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要通过中介者的过分干预,造成误导。
我在读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时还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罗伯特•科根(Robert Cogan)教授。
他原先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是著名作曲家罗杰•塞深斯(Roger Sessions)。
他对我说,“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一段话,我也告诉你。
他说,…学习音乐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
树的根要扎得很深很宽,要花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有耐心地慢慢积累,坚持成长。
‟”这棵树的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哈佛大学院士协会对我的影响哈佛大学有个“院士协会”(Harvard University Society of Fellows),创办于1933年。
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机构,采用与博士学位不同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杰出的年轻学子自由地学习和研究。
其发起人和创办者、已故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针对当时哈佛大学体制上的缺陷,说:“我们已经走到整批地培养庸人的境地。
”“假如一个青年具有突击队员的素质,就不该把他当作步兵来培养。
”“我并不想蔑视博士学位,而是想创造一种代替的方式,以便更适合于鼓励那些罕见的、独立的天才。
”他和他的同事认为对这种人才“给予其自由”是最好的原则。
因为有了这个原则,哈佛大学院士协会从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不从属于任何学院,但保持与各学院的互动。
院士协会每年从全世界提名、挑选8至 10人聘请为“青年院士”。
他们在哈佛大学享有三年的副教授待遇,却没有教学任务,可以专心致志、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
院士协会成立至今,已经产生了16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其中“资深院士”和“青年院士”各有8名。
他们当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发现去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和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巴丁(John Bardeen)等。
1998年,我即将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意外地收到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来信,通知我已被提名为青年院士,约我去面谈。
面谈后不久,便受聘为青年院士。
我在就任的三年期间,真正体会到哈佛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独立的教学理念和资深院士们崇高的学术品德与人格。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被正式聘任的第一次晚餐前,有一个就职仪式。
由当时任哈佛大学的校长宣读誓词,带领我们宣誓就职。
这篇“哈佛大学院士协会青年院士就任誓词”是洛威尔校长(Lowell)写于1933年的,它清楚地概括了院士协会的学术宗旨。
现在翻译如下:“你入选本院士协会是因对你在学术领域中作出重要成就之厚望,及你在知识与思想上作出显著贡献之承诺。
此承诺,你需尽全部智识与道德力量去实现。
你应实践学人的美德,摒除其弱点。
你当尊敬前辈——正由于前人的探索才有你今天的起点;也当帮助后来者,进而继续你拓展的事业。
你的目标是知识与智慧,而非名利。
绝不占有他人的成绩,也绝不因他人获得更好的机遇而生妒嫉之心。
你所追求的是一远大的目标,并永不为已取得的成就而自满。
所有的成就与发现都应被你视作每位追求真理的学人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探索的、更辽阔的图案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青年院士,你将终生为此目标而献身。
“这篇誓词像一面镜子,我时时要拿它来观照,检验一下自己。
我在院士协会的最可贵的经验是亲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代表哈佛大学最高水平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