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白居易诗二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课《古诗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课《古诗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语文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思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思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怀旧:思念故友。

〔7〕翻似:倒好似。

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0〕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注音凄凉〔qīliáng〕赋〔fù〕柯〔kē〕畔〔pàn〕暂〔zàn)凭〔píng)长〔zhǎng)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思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奔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首古诗则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这些古诗的解读与学习,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的知识点:一、《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七言诗,是最有名的七绝之一。

通过描写登高的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追求高峰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感慨自然之美的情感。

二、《古风·鲁山》,唐·杜牧这首古风是一种七言歌行的文学形式,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脆弱生命的关怀,并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和歌颂。

三、《江雪》——柳宗元这首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五言古诗。

它通过对江雪的深入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营造出一种幽静美丽的诗意境界。

四、《静夜思》——李白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五言绝句。

它通过描绘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境况,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怀旧情感。

五、《清明》——杜牧这首五言绝句,生成唐代,于唐代时期名气不大,无人为之翻译造成传承的局面。

但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位诗人“三峡南过”李清照,钟情于写《清明》一诗,从而使这首诗传遍海内外,成为代表唐诗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亲人离世和生死轮回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思考,极富哲理性和人文情感。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将诗句反复,不断使用古说句式和黄老骈文风,形成了隐隐的比兴语言,加强了诗歌的意向性和辞藻华丽性,极富文学性。

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是一首八言古诗,通过对美丽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探索,打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

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这首七绝五言诗,主要是描绘了早春时节江南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精神。

九、《将进酒》——李白这首诗是唐代颇具盛名的五言古诗,表现了作者引领诸侯参观康广仪表的情形,以此形式抒发诗人不服命运压迫,坚持崇高理想的精神。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琵琶行》名家鉴赏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

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

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

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

在艺术标准上他又是以通俗平易为世人所称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唐代大诗人之一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白居易从两个方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

他常以陈子昂、杜甫并提,因为陈子昂诗多兴讽,杜甫即事忧时。

在二人中,他对杜甫学习得更多。

讽谕诗正是从杜甫《新安吏》《石壕吏》等作品变化而出。

另一类,他自己所谓“闲适”诗,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也不小。

他在诗中也常表示对于陶、韦诗风的企慕。

这两个方面在他全部生活中并行不悖,既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作“独善其身”的打算。

照作者自己的想法,认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乃士大夫的“本等”,他在“兼济”时也决不会不要这种“本等”。

初中语文课本64首必背古诗词

初中语文课本64首必背古诗词

初中语文课本64首必背古诗词七年级上1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 江南春(杜牧)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七年级下11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九年级)古诗词背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九年级)古诗词背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七年级上册:课内: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八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八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八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八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智慧。

在七年级的语文课外学习中,接触古诗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八首,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也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不断超越自我。

2.《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性格,也道出了人生短暂、时光飞逝的哀怨之情。

3.《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生机,也引人深思花开花落的无常。

4.《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景王师道。

朝代更长久,天山雄帝都。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文化的推崇,让人们对历史和山河之美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6.《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寒江孤舟中的孤寂和清冷,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深层思考。

7.《夜泊牛渚怀古》- 杜牧牛渚西江夜,青枫叶底秋。

秋花倚栏楼,人愁没好愁。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牛渚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秋意渐浓的清凉和愁绪缭绕的心情,也引人思考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

8.《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首诗以望月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人生离别的伤感和共度时光的温馨。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2首)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2首)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2首)第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诗中描绘了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的精神。

第二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创作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以及思乡之情的诗。

诗中的明月和思故乡的情感让人感到无比深情。

第三首:《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泊舟心欲破。

水香遍湖岸,江鸟叫无休。

该诗是白居易所创作的《夜泊牛渚怀古》。

此诗以夜晚泊舟在西江牛渚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夜景和寂静的湖泊。

第四首:《望月怀远》海可枯,石可烂,忍将别离抛绪竹。

明月随,长云遮,唯见青山入暮霞。

这是张九龄创作的《望月怀远》。

诗中描绘了月亮的变化和忍受离别之苦的情感。

第五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之涣创作的《登高》表现了旷远的大自然和人的渺小。

诗中描述了风急天高的景象,表达了人们永远无法掌握自然规律的感叹。

第六首:《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诗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之一。

诗中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人类对宇宙的无尽探索,带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第七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的《春晓》。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春夜中花开花落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八首:《登山》缓缓饮二首,徐步登彼岐。

莽苍忽已暮,槐杨凋竟时。

这是王之涣的《登山》。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徐徐登山的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瞬息即逝美好时光的珍惜。

第九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诗中表达了岁月更迭,人事如梦的感慨与无奈。

上海沪教五四制初中语文七上《11白居易诗二首》PPT课件-(3)【可编辑全文】

上海沪教五四制初中语文七上《11白居易诗二首》PPT课件-(3)【可编辑全文】

“三日”与“七年”:
说明此“一策”必须 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烧”与“辨” :
则形象地表明还需要一定的方式。
说明方法 很简单: 让时间去 考验。
2024/10/24
课件来源于
7
颈 联: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举出历史上绝无仅有 的两个事例,说明此 “一法”的灵验。
2024/10/24
课件来源于
白居易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 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 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 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 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 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 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卖炭翁》就是其一。
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总结,既是写给
友人的,也是自勉,从中更可看出诗人那
磊落的、坦荡的襟怀。
2024/10/24
课件来源于
9
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 金石。
2024/10/24
课件来源于
10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诗中借 用比喻和历史故事,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 方法。特别是三、四两句,作者运用典故, 证明辨别事物真伪,评述历史人物功过,往 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 判断出是非,得出可靠的结论来。最后四句 诗,过去常为一些小说引用。例如《三国演 义》第五十六回,写曹操大宴铜雀台,对诸 文士谈到自己的生平志愿之后,作者就引用 了这四句诗。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七年级语文课邯郸冬至夜思家2

七年级语文课邯郸冬至夜思家2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 句二首· 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 “冬至到,吃水饺。”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 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 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在 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 俗称“添岁”。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 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 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 南北)。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城,葬于香山。 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他的诗 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 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 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 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景小景相映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触物生情,抒发感慨。

议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北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咏中秋之作。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上阙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两句写景,“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也是我们为之后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一)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二)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⑴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

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达理二首》古诗_作者白居易_古诗达理二首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达理二首》古诗_作者白居易_古诗达理二首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达理二首》古诗_作者白居易_古诗达理二首的原文诗意翻译
赏析_
何物壮不老,何时穷不通。

如彼音与律,宛转旋为宫。

我命独何薄,多悴而少丰。

当壮已先衰,暂泰还长穷。

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

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懵然与化俱,混然与俗同。

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

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鸟兽及水木,本不与民伍。

胡然生变迁,不待死归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为主。

况彼时命间,倚伏何足数。

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

唯当养浩然,吾闻达人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教案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教案沪教版

《放言五首(其三)》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了解以议论为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3、领会诗人所表达的观点——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字词义;领会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教学难点:了解以议论为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写作背景: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二、整体感知1、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决——判断、决断(孔子不能决也)狐疑——怀疑(满腹狐疑)向使——假如、假使三、赏析诗歌1、诗中共举了几个例子?试玉、辨材(正面)周公、王莽(反面)2、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这里通过正反说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最后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时间未到,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质是很难的。

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这种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以通俗语言说出人生哲理没,真是小中见大,耐人寻味!3、作者想借助本诗说明什么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地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四、拓展延伸再读全诗,为诗歌找一个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

五、课后作业完成《学习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白居易诗二首卖炭翁教案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白居易诗二首卖炭翁教案沪教版

卖炭翁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2、评说字词句,能用自己的语言赏析用词的精妙。

3\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背诵、默写。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白居易,学生并不陌生, 特别是学习本诗,学生能在逐步感受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抨击黑暗政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情感,接受诗人同情弱者的熏陶。

3重点难点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

评说字词句,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卖炭翁导入1、题解《卖炭翁》一诗原来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2、介绍“宫市”:(结合书下注释)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ppt投影书上宫市)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

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

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

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一、1、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

2、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诗二首
(唐)白居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放言》,熟读《卖炭翁》,圈划佳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理解《放言》表达的哲理,学习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领会诗歌的主题;体会《卖炭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本诗的讥讽意义。

3.感受白居易诗歌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培养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著名诗人之一,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人。

2.《卖炭翁》描写了卖炭翁谋生艰难和劳动果实被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

【正音正字】
蓍shī篡cuàn辗zhǎn 辙zhé敕chì叱chì直zhí(同“值” )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的一生虽然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多灾多难,曲折多变,但也遭受过排挤。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生活的认识更清醒。

他的这首诗虽然是劝解老友的,但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的很多感慨与思考。

诗歌开头提出“决狐疑”的方法问题,接着否定了这些方法。

三四句用怎样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回答了这个“决狐疑”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

在历史与时间面前,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终将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五六句,诗人借用周公和王莽的典故,通过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周公也有被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人的时候。

最后两句,白居易除了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外,也是在借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平。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赠”字有何表达作用?
郑重其事的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2. 本诗用了哪些例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本诗用了四个例子:“试玉、辨材、周公、王莽”。

它们既是论
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例揭示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3. 诗中哪些句子说明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4. 这首诗歌揭示一个什么哲理?
这首诗歌揭示了一个哲理: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来考验。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翻译《卖炭翁》。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翻译:一个卖炭的老人,(终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分析: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地在深山老林中烧炭,已经是无可奈何之事。

原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翻译:满面灰尘透出烟火熏烤的脸色,两鬓已经灰白十个指头全是黑黢黢的。

分析:这两句写出烧炭的环境非常恶劣。

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翻译:(要问)卖炭赚得的钱作什么用?要解决身上穿的衣裳、
口中吃的食粮。

分析:老人卖炭是要解决燃眉之急。

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翻译:尽管身上穿得很单薄,但是担心炭贱所以还是希望天更寒冷些。

分析:写出老人矛盾的心理:大雪天气“衣正单”已非常冷了,还希望天再寒冷些——为了多赚点钱。

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翻译:夜里城外积起一尺深的雪,拂晓驾着一车炭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分析:为了多赚几个小钱,老人不顾疲劳,一大早饿着肚子、赶着牛车上路。

原文: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翻译:中午牛走累了人也饿得走不动了,只得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浆地里歇息。

分析:拼着老命把炭拉到集市门口,实在没力气从泥潭中挣扎出来,只得将就着就地休息一会儿。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翻译:两个潇洒的骑马人是谁?原来是穿黄衣的出使宫市的太监和穿白衫的爪牙。

分析:老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遇上了耀武扬威的使者和打手。

原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翻译:(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宣读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向北拉去。

分析;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强行把一车炭给抢走了。

老人一场辛苦全都落空。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翻译:一车炭足足一千多斤,被宫使赶走了,老人舍不得也没有办法。

分析;面对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强抢明夺,老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默默忍受。

原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宫使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抵炭的价钱。

分析:“半匹红绡一丈绫”对老人来说,没有丝毫用处,根本不能解决眼前的温饱。

【课文分析】
《卖炭翁》是诗人叙事诗的代表作,通篇采用了对照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中唐时期“宫市”泛滥,百姓本来生活艰苦,还得承受宫廷的肆意盘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

本诗通过一个卖炭老翁的遭遇,揭示了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歌着力刻画形象,一个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跃然纸上:“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把老人急于卖炭为生的心理刻画得
入木三分。

“夜来城外一尺雪”,天遂人愿,老人的心愿该实现了。

可是情节急转直下,两个宫使彻底粉碎了老人的梦想。

最终他只得了“半匹红绡一丈绫”的报酬。

结尾没有交代卖炭翁的结局,给人留下悬念。

在诗里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通过形象、心理、动作刻画,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与愤恨。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卖炭翁是怎样一个人?这个形象是通过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出来的?
卖炭翁是一个贫穷、体弱的老翁,在天寒地冻的终南山砍柴、烧炭的普通劳动者。

两鬓苍苍:说明老翁年岁很大,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老无所养。

十指黑:说明工作环境很差,烧炭非常辛苦。

衣正单:说明家庭条件很差,生活非常困苦——毫无温饱可言。

愿天寒:说明老翁生活艰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这些炭能多卖些钱。

2. “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为后面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作有力的铺垫。

3. “夜来城外一尺雪”,真是天如人愿啊!可是结果卖炭翁怎样呢?请把表示结果的句子找出来,并说明含义。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说明一车炭所换得的东西,并不能解决老翁眼前的困难,卖炭翁的劳动果实被无情地掠夺了,他的希望破灭了。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表明来者的身份和不可一世的神态,点明造成卖炭翁悲惨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宫市”制度。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明明白白地点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

其中“把、称、回、叱、牵、”等,极富表现力。

4. 《卖炭翁》哪些语句具有对照意义?这些对照写法有什么作用?
①“衣正单”:揭示老翁生活艰辛;“愿天寒”:点明老翁对这车炭寄托希望。

两者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老翁辛勤劳动,年老体衰,还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养尊处优,盛气凌人。

前后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写出老翁度日艰难;“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宫使仗势欺人,使老翁的希望破灭了,生计毫无着落。

前后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老翁处境凄惨,
体力不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

前后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

⑤“宫使驱将惜不得”:“驱将”写出宫使蛮横;“惜不得”写出老翁无可奈何。

前后对比,暴露阶级压迫使人透不过气,敢怒不敢言,甚至连怒都不敢,只得默默忍受,习以为常。

5. 以上这些对照,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
一句中对照:“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联中对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两两对照:“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近对:见“一句中对照”、“一联中对照”例。

遥对:见“两两对照”例。

【课外预习】
1. 读几遍《酬乐天扬州初奉席上见赠》,扫除文字障碍。

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