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发布_机器人新战略_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王喜文

合集下载

日本成立官方工作组应对德国“工业4.0”

日本成立官方工作组应对德国“工业4.0”

日本成立官方工作组应对德国“工业4.0”作者:王喜文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53期日本机器人的实力,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

目前,日本仍然保持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

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伴随德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也需要不断朝智能机器人升级。

为此,日本政府于2015年1月23日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

该战略首先列举了欧美与中国的技术赶超,互联网企业向传统机器人产业的涉足,而给机器人产业环境带来了剧变。

这些变化,将使机器人开始应用大数据实现自律化,使机器人之间实现网络化,物联网时代也将随之真正到来。

牵头机构日本机器人革命促进会2015年5月,日本机器人革命促进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日本机器人新战略”迈出了第一步。

最初,“日本机器人新战略”主要有两大目的,即“扩大机器人应用领域”与“加快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研发”。

而近两年来,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相继涌现,加速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的制造创新趋势。

日本政府也积极跟进,决定在日本机器人革命促进会下设“物联网升级制造模式工作组”。

2015年7月15日,“物联网升级制造模式工作组”召开了第一次大会。

除了三菱电机、日立制作所等工业控制设备厂商之外,富士通、NEC等IT企业,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日立造船、丰田汽车、日产汽车、本田等工业企业、贸易集团以及智库等制造业相关的77家代表企业参会。

此外,还有15个商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了大会。

主要任务实现物联网对日本制造业变革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审议官高田修三在致辞中说到:“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新成立的工作组将肩负弥补日本制造业在互联网技术上短板的重要责任,带领日本制造业重新做大做强。

专访 王喜文:大数据如何驱动工业4.0深度剖析

专访  王喜文:大数据如何驱动工业4.0深度剖析

专访| 王喜文:大数据如何驱动工业4.0深度剖析导读:大数据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前言大数据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由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与网加时代网发起并承办,数邦客、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协办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进程100人”大型人物专访活动全面启动,被采访对象分别来自政府、产、学、研、企各个领域,他们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大家阐述当前大数据产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探索经验、保驾护航,敬请关注!第二十三期专访人物: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王喜文,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房山区工委副主任,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

本期特邀嘉宾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发起人鲁四海,就大数据与工业4.0向王喜文先生发起提问。

鲁四海:今天的主题是工业4.0与大数据,关于工业4.0有很多说法,但都不深刻,那么先请王老师给我们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工业4.0?王喜文:好的,“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机械化(第1次),电气应用(第2次),自动化(第3次)之后的第4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在“智能工厂”利用“智能设备”将“智能物料”生产成为“智能产品”,整个过程贯穿以“网络协同”,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它的典型特征是:融合性与革命性,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二O一六年三月前言201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亚洲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工业机器人继续保持产销国高度集中态势,各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日益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技术发展呈现人机协作、自主化、信息化、网络化四大趋势。

201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初步形成,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创新创业热潮推动产业蓬勃发展,新企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企业成本压力大、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值此2016中国(东莞)国际机器人领袖峰会召开之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写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全面梳理全球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近况,对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应用、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及相应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归纳总结。

在提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2016年的产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发展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目录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1)(一)产业规模 (1)(二)区域分布 (2)1、日本 (2)2、美国 (3)3、韩国 (3)4、德国 (4)(三)主要特点 (5)1、工业机器人产销国高度集中 (5)2、亚洲成为最重要市场 (5)3、各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6)4、产品向模块化等方向发展 (7)5、技术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7)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9)(一)产业规模 (9)(二)区域分布 (10)1、长三角地区实力雄厚,发展水平较高 (10)2、珠三角地区控制系统占有优势,市场应用空间大 (11)3、环渤海地区科研实力较强,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 114、中西部地区借助外部科技资源,发展势头强劲 (11)(三)典型机器人产业园 (12)1、上海机器人产业园 (12)2、常州武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 (13)3、芜湖机器人产业园 (15)4、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 (16)(四)主要特点 (17)1、本土企业快速成长 (17)2、外企加速在我国布局 (18)3、本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较低 (19)4、创新创业热潮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19)三、国内外重点应用 (20)(一)工业机器人 (20)(二)服务机器人 (21)四、国内外企业发展状况 (24)(一)总体发展状况 (24)1、发达国家企业占据工业机器人市场绝大份额 (24)2、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24)3、国内互联网企业积极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 (25)(二)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27)1、工业机器人 (27)2、服务机器人 (33)3、关键零部件 (35)(三)国内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38)1、工业机器人 (38)2、服务机器人 (41)3、关键零部件 (43)五、国内外机器人产业政策环境 (46)(一)主要国家和地区政策 (46)1、美国 (46)2、欧盟 (46)3、日本 (47)4、韩国 (48)(二)我国及地方产业政策 (48)1、国家相关政策 (48)2、地方相关政策 (50)六、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2)(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2)(二)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52)(三)企业成本压力大 (53)(四)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 (53)(五)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54)七、2016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展望 (55)(一)全球机器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55)(二)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56)(三)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稳步推进 (56)(四)创新中心建设有望加速 (57)(五)应用领域和区域不断扩展 (57)八、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8)(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58)(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58)(三)深入开展示范应用 (59)(四)集中突破重点产品 (59)(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9)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一)产业规模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需求大幅增加。

工信部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工信部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成本低 ✓效率高 ✓交货快
大规模定制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X 成本高 X 效率低 X 交货慢
✓品种多 ✓个性化
大规模定制生产与大规模生产的比较
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定制
管理理念 以产品为中心,以低成本赢得市场 以顾客为中心,以快速响应赢得市场
驱动方式
根据市场预测安排生产,属推动式 的生产方式
根据客户定点安排生产,属拉动式生 产方式
二、中国制造2025
良好的 效率效益
优化的 产业结构
三 "互联网+"行动
“互联网+”重新定义制造业
B2C→C2B
三、"互联网+"行动
普惠金融
智慧能源 益民服务
现代农业
高效物流
协同制造 创业创新
电子商务 便捷交通
绿色生态
4 3
5
6
7
8
2
9
人工智能
1
10
11
11项重点行动
工信部在贯彻“互联网+”指导意见中,工作主要定位在“两个重点”和“两个支撑 ”。这“两个重点”叫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和“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的融合发展。同时还有“两个支撑”,这“两个支撑”就是推动全社会“互联网+” 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水平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水平。
2011年曾经挂职北京市房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 会副主任,参与过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大 招商项目。
2014年曾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参加由中央统战部 组织的“民主党派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微信号:wangxiwen126,QQ号:1072964394
一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作者:王喜文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06期为了保持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迎接欧美与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赶超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所带来的新挑战,日本政府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阐释了日本机器人革命的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值得我国产业界借鉴。

伴随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以及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的高级化,物与物通过网络相连接的物联网社会正在不断地变成现实。

欧美各发达国家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变化,开始谋划抢占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先机,纷纷将机器人视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试图掌控机器人新应用的主导权。

中国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产品质量品牌的重视,未来也将大规模应用高端工业机器人。

面对新的挑战,机器人大国日本推出了机器人新战略。

机器人应用造就日本制造辉煌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机器人以制造业工厂应用为主,迅速普及。

尤其是在主要需求领域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中,机器人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可以说,机器人应用造就了世界制造中“日本第一”的辉煌时代。

日本机器人的实力起初是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

目前,日本仍然保持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

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

但是,在机器人朝“自律化”、“信息终端化”、“网络化”的变化的趋势下,日本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局限于制造业,因为日本机器人传统上是以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为出发点的,主要是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采用机器人。

例如,如今的汽车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的大规模量产技术中,就大量采用着各种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拣、搬运到送货

机器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拣、搬运到送货

物联网技术 2017年 / 第3期 6未来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机器人技术的支持。

机器人技术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引领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目前,机器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和无人机送货三个作业环节。

1 机器人技术在包装分拣作业中的应用传统企业中,带有高度重复性和智能性的抓放工作一般依靠大量的人工完成,不仅给工厂增加了巨大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还难以保证包装的合格率,且人工的介入很容易给食品、医药带来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机器人技术在包装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施展。

尤其是在食品、烟草和医药等行业的大多数生产线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其包装作业基本实现了机器人化作业。

机器人作业精度高、柔性好、效率高,克服了传统的机械式包装占地面积大、程序更改复杂、耗电量大等缺点,同时避免采用人工包装造成的劳动量大、工时多、无法保证包装质量等问题。

拣选作业主要指由移动式机器人进行品种拣选,如果品种多,形状各异,机器人需要带有图象识别系统和多功能机械手。

机器人每到一种物品托盘前就可根据识别系统来判断物品形状,采用与之相应的机械手抓取,然后放到搭配托盘上。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仓储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器人+”物流让仓储物流的搬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015年6月,硅谷公司Fetch Robotics 获得了日本软银公司领投的2 300万美元融资,而Fetch Robotics 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物流机器人。

一个被称为Fetch 的机器人可以根据订单把货架上的商品取出,放到另一个叫Freight 的机器人里运回打包。

2 机器人技术在装卸搬运中的应用装卸搬运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要素之一,存在于货物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过程中,贯穿于物流作业的始末。

目前,机器人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物流的装卸搬运作业,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搬运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环境的空间,提高物料的搬运能力,大大节约装卸搬运过程中的作业时间,提高装卸效率,还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王喜文译)

日本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王喜文译)

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2010年4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日本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

战略中设定了到2020年在日本销售的新车中,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一代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50%等目标。

以期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运用日本的先进技术优势,达到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环境的效果。

该战略共分为“整体战略”、“电池战略”、“资源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系统战略”和“国际标准化战略”六个部分。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王喜文2010年6月30日前言全球汽车市场正朝向多样化发展。

北美主要由大型车辆承担远距离运输任务。

日本和欧洲小型车需求强劲,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生态环境友好型车辆。

而中国和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中,低价小型车仍是大多数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同时,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更多地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飙升的原油价格等因素制约。

图1 全球汽车市场发展 (1930-2008)在全球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制约的背景之下,日本政府意识到社会大众对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关心,汽车制造业应更加重视节能减碳、燃料多样化等新的市场需求。

2009年底开始,由经济产业省协同日本各大汽车企业、学术团体共同召开“新一代汽车战略研究会”。

2010年4月12日正式公布了《日本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

战略中设定了到2020年在日本销售的新车中,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一代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50%等目标。

以期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运用日本的先进技术优势,达到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环境的效果。

日本政府认为,“新一代汽车战略”应该是一个为应对气候问题,实现日本25%减排目标,促进电动汽车以及汽车电池发展等的综合战略。

所以,该战略共分为“整体战略”、“电池战略”、“资源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系统战略”和“国际标准化战略”六个部分。

图2 新一代汽车战略整体图其中的“系统战略”备受关注。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 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 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 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 ,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 ,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 量减,尽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制造2025解析(王喜文)

中国制造2025解析(王喜文)

二、中国制造2025
(四)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 统制造业能 效提升、清 洁生产、节 水治污、循 环利用等专 项技术改造。
开展重大节 能环保、资 源综合利用、 再制造、低 碳技术产业 化示范。实 施重点区域、 流域、行业 清洁生产水 平提升计划, 扎实推进大 气、水、土 壤污染源头 防治专项。
制定绿色产 品、绿色工 厂、绿色园 区、绿色企 业标准体系, 开展绿色评 价。
重点开展行业基础 和共性关键技术研 发、成果产业化、 人才培训等工作
制定完善制造业创 新中心遴选、考核、 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二、中国制造2025
(二)智能制造工程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 域关键环节,开展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 和工程应用。
支持政产学研用 联合攻关,开发 智能产品和自主 可控的智能装置 并实现产业化。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 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 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 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 用。
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 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 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 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 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 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 产业化瓶颈。
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 建一批 " 四基 " 研究中心, 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 系。
提高 生产率
缩短创新周期,解决产品的复杂性, 运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作用
缩短产品 上市时间
提升 灵活性
实现大规模定制,满足不 确定情况下的市场需求, 提升生产调度管理水平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德国工业4.0
01
02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王喜文译】日本机器人新战略Japan’s Robot Strategy——愿景与战略——日本国家机器人革命推进小组2015年1月23日目录第1章序章 (2)第1节“机器人大国日本”的现状 (2)第2节机器人的剧变与日本的未来 (4)第3节机器人革命 (7)第2章实现机器人革命的三大目标 (11)第1节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 (11)第2节日本全境“机器人随处可见” (14)第3节引领世界机器人革命 (16)第1章序章第1节“机器人大国日本”的现状第1项机器人大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机器人以制造业工厂应用为主,迅速普及。

尤其是,主要需求领域的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中,机器人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增长。

可以说,是机器人应用,造就了“日本第一”的辉煌时代。

日本从很久以前就重视机器人的多样性,前瞻性的尝试研发宠物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并在这些领域领先于世界,受到广泛关注。

日本机器人的实力,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

目前,日本仍然保持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的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

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据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

第2项发展问题大国日本也是世界上高速步入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的国家,随之而来,日本也是最早出现劳动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过大等社会问题的发达国家。

实际上,2013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9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5.1%(老龄化率),也创下了最高记录。

与之相对应,劳动人口持续减少,从8000万人减少到了7901万人。

而,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在2012年度高达108.5568万亿日元,接近国民收入的30%。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无人控制技术,清洁能源,以人工智能,工业一体化为代表,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王喜文:呼唤新产业政策

王喜文:呼唤新产业政策

王喜文:呼唤新产业政策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7年第10期王喜文博士供职于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现任中国智造与工业4.0 研究所所长。

他自称“跨界者”。

工业背景:1998—1999 年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过2 年,深谙数控机床、铸造、装配、来图加工等工业制造流程;信息化背景:2000—2009 年为日本开发了10 年计算机软件与互联网系统,精通各种编程语言、数据库;企业基层经历:有10 多年“工业”和“信息化”一线实践工作经历,熟悉技术,了解流程,了解企业的政策需求;产业研究经历:在科技部科技情报所从事博士后科研期间,参与过国家科技重大支撑课题。

2009 年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从事产业研究工作8 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地方政府挂职经历:因特殊的、跨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曾经引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统战群工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党委的关注。

2011 年7 月,曾被选派挂职北京市房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参与过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大项目,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跨界经历,王喜文博士近两年来接连出版10 多部专著。

其中,《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是国内第一本工业4.0 方面的专著,得到了九三学社中央赖明副主席的重视,并亲自做序推荐;《工业4.0( 图解版):通向未来工业的德国制造2025》得到了互联网大佬级人物360 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的赏识并作序推荐;《中国制造2025 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是国内第一本《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著作,并且得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要牵头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作序大力推荐;《工业互联网:中美德制造业三国演义》由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作序推荐;此外还有《世界机器人未来大格局》《机器人+:战略行动路线图》、《工业机器人2.0:智能制造时代的主力军》《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 的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思维: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 工业》等多部畅销书。

“机器人+”时代将提前到来

“机器人+”时代将提前到来

The "Robot +" Era Will Come Ahead of Time 作者: 王喜文
作者机构: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页码: 44-5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5期
主题词: 机器人+ 工业4.0 智能制造
摘要: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以及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的高级化,物与物通过网络相连接的物联网社会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机器人也将迎来巨大转机。

欧美各国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开始谋划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掌控新一代机器人技术与市场的主导权。

作为制造业大国和机器人大国,日本政府推出《机器人新战略》,旨在使机器人技术在日本得到极大产业化。

2015年,我国机器人市场正式进入启动期。

同时,2015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也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各领域工作效率、改进各领域工作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随着机器人的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对各个领域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日本机器人战略解读:不被边缘化

日本机器人战略解读:不被边缘化

日本机器人战略解读:不被边缘化王喜文【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化》【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10-12)【作者】王喜文【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工学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

曾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过两年,后开发10年计算机软件,2009年8月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作,历任信息部副主任、主任、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工业4.0研究所所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机器人以制造业工厂应用为主,迅速普及。

尤其是,主要需求领域的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中,机器人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增长。

可以说,是机器人应用,造就了世界制造中“日本第一”的辉煌时代。

日本机器人的实力,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

目前,日本仍然保持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

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

但是,制造业是日本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自律化”、“信息终端化”、“网络化”的变化中,日本机器人传统上是以作用于生产的稳定性与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为出发点的,主要是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采用了机器人。

例如,如今的汽车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的大规模量产技术中,大量采用着各种机器人。

而Google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新商业模式,进军制造业。

就制造业而言,美国还设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举全国之力,推动新生产过程的开发、全产业链的优化。

这些趋势之中,关键是模块化和意在获取国际标准。

所以,日本政府担忧,假设日本在机器人开发中的着眼点依然落后于这一趋势的话,机器人领域也将边缘化,制造领域领先的商业模式也将走向衰落。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王喜文
【期刊名称】《中国工业评论》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为了保持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迎接欧美与中国的机器人技
术赶超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所带来的新挑战,日本政府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阐释了日本机器人革命的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值得我国产业界借鉴。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王喜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2.人工智能各国战略解读:日本机器人新战略
3.日本机器人新
战略浅析4.日本《机器人新战略》概述5.日本为推动《机器人新战略》成立“机
器人革命倡议协议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子报/2015年/3月/31日/第003版国际报道提出三大核心目标确保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政府发布《机器人新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王喜文近年来,日本政府意识到,如果不积极推出机器人技术战略规划,将会威胁日本作为机器人大国的地位。

2015年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

这一战略提出3大核心目标,即:“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

为实现上述3大核心目标,该战略制定了5年计划,旨在确保日本机器人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机器人必须改变日本机器人要提升“易用性”,并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趋势发展。

为实现机器人革命,必须改变日本的机器人。

首先,要提升“易用性”,实现任何人都可以熟练使用。

根据各种领域的实际需求,灵活改变机器人。

以往,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是以汽车、电子制造产业等大企业为主,主要是嵌入到大规模的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

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多地应用于三品(食品、化妆品、医药品)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制造领域、各种各样应用环境的服务领域和中小企业等。

同时,在已经应用机器人的领域,也应制定较高的目标。

除了现有技术之外,还要能够支持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制造,能够简单进行频繁切换等。

此外,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广泛应用,机器人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用户之间的关系也要重新定位。

与以往不同,这三者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可共赢、可获取高附加值的关系。

未来,在通用平台之下,通过模块组合满足各种需求的模块型机器人将成为主流。

其次,机器人正朝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趋势发展。

要开创“自律化”、“数据终端化”、“网络化”等世界领先技术的机器人,并加以广泛应用。

由此,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获取数据、获得应用,形成数据驱动型的创新。

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在制造、服务领域带动产生新附加值的同时,还将成为在各种信息传达、娱乐和日常通信领域带来极大变革的关键设备。

未来,机器人概念也将发生变化。

应该从新的潮流以及发展可能性的角度上,灵活把握机器人概念。

以往,机器人主要是指,具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3个要素的机械。

随着数字化的进展、云计算等网络平台的充实,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一些机器人即便没有驱动系统,也能通过独立的智能控制系统驱动,联网访问现实世界。

随着物联网世界的进化,机器人仅仅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就能够应用于社会的各个场景之中。

通过三大核心战略搞机器人革命制定着眼于机器人新时代的三大核心战略,以实现机器人革命,并解决社会问题。

实现机器人革命,主要有三大核心战略:一是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彻底巩固机器人产业的培育能力。

增加产、学、官合作,增加用户与厂商的对接机会,诱发创新,同时推进人才培养、下一代技术研发、开展国际标准化等工作。

二是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社会——使机器人随处可见。

为了在制造、服务、医疗护理、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应对、工程建设、农业等领域广泛使用机器人,在战略性推进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的同时,要打造应用机器人所需的环境。

三是迈向领先世界的机器人新时代。

物联网时代,数据的高级应用,形成了数据驱动型社会。

所有物体都将通过网络互联,日常生活中将产生无数的大数据。

进一步而言,数据本身也将是附加值的来源。

随着这样社会的到来,要制定着眼于机器人新时代的战略。

为此,要推进机器人相互联网、自律性存储数据、加以应用等的规则,并积极申请国际标准。

同时,平台安全以及标准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到2020年的5年间,要最大限度应用包括政府制度改革在内的多种政策,扩大机器人开发投资,推进1000亿日元规模的机器人扶持项目。

届时,机器人并不是简单地替代人类劳动的概念,而是“机器人与人之间形成互助互补的关系,与人一起创造高附加值的合作伙伴”。

随着机器人的深度应用,一些社会制度也需要适时调整。

尽管机器人的进化日新月异,但是相对于能够识别各种状况作出判断的人类来说,机器人能做的事情依然存在很大局限性,需要中长期进一步进化。

就政府管理而言,通过运用机器人,能够保障区域安全,提升区域满意指数,也能够解决安保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升地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医疗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果机器人得到深度应用,就可以提供许多目前还实现不了的高级医疗手段,提供负担较轻但是质量较高的护理服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机器人应用带来的效果。

如果机器人在社会的各种场景得到应用,也将培育出机器人参与协同工作的各种新业态。

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通过营造创新环境、人才培育和面向下一代三方面来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

实现机器人革命的第一要义是“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

包括营造创新环境、人才培育和面向下一代三方面。

一、营造创新环境日本需要不断培育给社会带来变革的机器人创新体制。

具体而言,为了实现机器人革命,日本设置了“机器人革命促进会”,协调各相关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共享进展情况,共同推进机器人新战略。

该促进会负责:学、官的合作以及用户与厂商的对接,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发布;起草日美自然灾害应对机器人的共同开发等国际合作方案;起草国际标准战略,制定管理制度改革提案、数据安全规则;示范项目的共享与普及。

同时,引领机器人革命,需要建设开创前沿的各种新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实验(机器人实验)环境。

设置既能保障机器人实验所需的充分空间,又不受现有制度约束可以实验的自由实验场地,以汇集代表性的机器人革命的国内外挑战者。

推进上述政策之际,要与日本科技创新推进小组密切合作,制定科学技术与创新有关的整体战略。

二、人才培育培育机器人系统集成、软件等信息技术人才,以及关于机器人革命的关键性人才。

首先是以系统集成商为主,通过实际项目,为其增加实际现场安装机器人的机会,通过实际项目培训来培育系统集成人才。

目前应用机器人的生产线设计需要具备技术与经验的高级人才,要充分增加这些高级人才的储备。

此外,要运用职业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制度,支持系统集成人才培育,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相关人才的教育培育,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等,也要立足于中长期,制定机器人的培育与安装实施的专业人才的培育政策。

培育专业人才之际,还要充分注意信息安全的保障。

三、面向下一代首先是推进下一代技术的开发。

变化极快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中,为了使日本技术在将来仍然保持最高端、最主流的地位,需要着手开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技术的研发。

届时,数据驱动型社会中,研究机器人的头部、眼睛、手指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感知与识别、驱动以及控制等)的同时,还要不断关注到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广泛领域(能源、材料、通信、安全、大数据、人机接口等)的创新。

通过技术的开发与实用化,提升机器人功能的同时,改变机器人操作性、易用性也很重要。

例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的高级化,有望实现对人类而言,直观、简易的,谁都可以操作的机器人。

其次是标准的国际化。

日本开发的机器人走向国际,需要事先争取国际标准。

今后,多个机器人合作,可成为一个系统。

因此,除了每个设备之外,还要重点推进中间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软件与接口、通信等设备间合作,以及这些功能的认定与标准化工作。

同时,为了促进机器人应用,还需要加快推进物流托盘以及建筑维修设计等机器人应用行业的有关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日本全境“机器人随处可见”对于当前激烈的企业竞争来说,大数据成为商界领导者们最为关注的方向。

完成机器人革命要实现充分应用机器人解决社会问题。

同时,加速机器人应用普及,打造最高端的机器人创新基地。

一、各领域的应用首先是机器人应用的基本出发点。

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生产率较低的生产过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重体力劳动等可通过大规模安装机器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使人才释放出来,转向高附加值领域。

同时,安装机器人并非一项独立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关联的前后端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扩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例如,从手工劳动到机器人作业的过渡,需要将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数据化,并搭建平台来利用、加工和应用这些数据。

每个行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类似对策,才能整体优化各种领域的系统,最大限度应用机器人的功能。

其次是各领域的定量目标(KPI)的制定与落实。

制造、服务、医疗护理、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对应、工程建设、农业等各领域都将确定2020年的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并基于此逐项落实。

机器人的用户、厂商、大学、行政等所有机构都应积极为实现2020年目标而努力,从机器人开发到现场安装,一体化推进机器人的市场投入。

再次是加大机器人应用的各种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之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机器人应用领域。

例如,机器人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并非以替代手工劳动为出发点,而是培育新的价值。

未来应用潜力很大的领域有很多,应当进一步扩大机器人技术应用,向更多领域推广技术开发成果。

二、支持机器人灵活应用总体政策首先是以系统集成为主,推进机器人安装。

为在各种领域应用机器人,需要在搭建机器人系统方面,加强系统集成能力,获取用户的各种需求,汇集厂商,使用户与厂商不断对接。

同时,系统集成商作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为了确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关键是需要打造简化的系统集成概念,同时打造可灵活支持各种需求的技术平台,扩大支持模块化的机器人的安装。

其次是扩大各类企业的参与度。

为了使机器人在日本全国都能被日常使用,不仅仅是现有机器人厂商,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也有可能参与到机器人市场之中。

再次是机器人应用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机器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这需要从放松管制和建立制度两个角度考虑,推进相对平衡的管理制度改革。

尤其是多数尚未鼓励机器人应用的管理制度,需朝促进机器人先进应用的方向进行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