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36学时 新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标准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标准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本教材结构新颖、内容丰富、临床实用性强,主要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在职急危重症护理工作者参考使用。

二、学时分配《急危重症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理论学时为35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急危重症护理是高等职业医学类的护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而又独立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护理学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急危重症护理是高等职业医学类的护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而又独立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护理学必修的专业课程。

任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是以培养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有现代急救、重症监护护理理论,并能够应用现代护理理论及熟练技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技能。

使学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筹,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救护原则及护理措施,实施监护,配合抢救和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基本操作技能。

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特点、性质、工作流程及管理。

2.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救护及监护知识、最常用救护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评估、抢救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4.熟悉现代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护理配合。

(二)能力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常用救护技能。

2.掌握常用的急危重症急救及监测的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及监测技术。

3.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去识别患者的健康问题。

(三)情感目标1.理解常用抢救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严谨求实,无私奉献,慎独品行,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职业道德。

4.培养急危重症救护职业中的应变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Emergency nursing 课程编码:Z203208总学时/总学分:3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4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综合特色课程。

2、课程目的: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理论知识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②掌握各种常见急、危、重症识别和救护原则。

2)基本技能①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

②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能。

③熟悉危重病监护技术。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急内部分第一章绪论理论 0.6学时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3)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作业: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谈谈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第二章院外急救理论1 学时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1)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任务、原则。

(2)了解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3)理解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4)理解急救技术的应用和急救用品的配备。

(5)掌握院外急救现场评估、现场急救及转运途中监护。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作业:(1)准确说出院外急救、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概念。

(2)院外急救护理包括哪些内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危重病情的现场评估?课程论文:结合我市情况,查阅资料,探讨适合我市的院前急救模式。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课程一般信息急危重症护理学教课方案文案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种类必修课《急危重症护理学》主编:张波、桂莉使用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3 年 11 月第 3 版。

教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讲课形式讲堂讲解讲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讲课老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今世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年青的新兴学科,以挽课程简介学时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促使患者痊愈为目的,以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在专业课程系统中处于重要地点。

总合拟 36 个学时,此中理论学时26 个学时,实践学时12 个学时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色2.掌握常有急、危、重症辨别和救护原则3.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4.掌握各样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术;5.熟习危大病监护技术。

【能力目标】1.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剪发展的需要,成立整体护理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式.2.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单元急诊护理,培育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样临床常有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习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此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学情剖析3.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使学生熟习危重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以及营养支持。

4.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加强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术,熟习机械通气和急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作用。

【感情态度目标】1.经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育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停进步、勤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认识和提高。

2.经过实践操作,培育谨慎务实、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急危重症护理本科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本科教学大纲

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critical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36学时学分:2.0适用对象:护理本科四年制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就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临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教材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进行编写。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使以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

一.总述(一)教学目的1、通过急救护理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2、获得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的基本知识;3、具有判断病情、重症监护、救护配合和实施基础生支持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总学时:理论讲授,36小时(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五)教学效果评价: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了解现场救护的原则。

2.了解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二、教学内容:现场救护的原则,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法第二章院外急救一、教学目的1.了解院外急救技术应用原则。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院外急救的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急救用品的配备。

2、熟悉: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3、掌握:院外急救护理。

二、教学内容: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拣、院外急救护理(护理体检、救护要点、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三、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与参观见习相结合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教学目的1、了解: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的任务、组织结构、工作质量要求、人员编制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三、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参观见习相结合第四章重症监护一、教学目的1、了解:ICU设置与管理2、熟悉:脑功能监测、肾脏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人卫版(护理、助产)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人卫版(护理、助产)

护理系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 课内实践学时:16执笔人:高仁甫审核人:督导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急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为此,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和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学科界限,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而进行设置。

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将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整个课程包括急诊服务体系(院前救护、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的一般知识,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重症监测技术和急救技术。

该课程理论、实践并重,教授临床急救所需的部分操作项目。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两个环节。

教学总时数48学时(包括操作训练及考核)。

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1、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2、掌握快速接诊、迅速识别并主动协助医生抢救常见急危重症及危象。

3、掌握迅速识别、配合抢救危重症病人。

4、掌握心肺复苏、四大技术等常用急救技术的运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5、理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管理知识。

6、了解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任务、原则及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3、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章院外急救1、掌握现场评估与呼救(重点)。

2、掌握现场救护的分类和要点(重点、难点)。

3、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与原则。

4、理解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5、了解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急诊科管理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常用的分诊公式(重点、难点)。

2、理解急诊科的任务、急诊科设置。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2.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

【重点、难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含义;2.分析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2)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2.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1)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2)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教学方法】讲授法、学导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院前急救的定义、任务;医院急诊科救治的定义、任务;ICU的任务;2.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的特点;院前急救组织的标准;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运转模式;ICU的运转模式;3.了解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重点、难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2.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谈谈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1)院前急救(2)医院急诊科救治(3)重症监护【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教学目标】1.掌握急诊科抢救室设置的原则;急诊留观制度;急救绿色通道的定义、管理;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及措施;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主要为预检分诊处、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观察室及辅助检查室六个部门;急诊科的总体布局、通讯、信息设备、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管理;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3.了解急诊科的组织结构;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人员编制与管理、急诊科的主要制度;急诊绿色通道的收治范围;三级医院急诊科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参考值。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新)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新)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编号:C25课程学时:36学时开课专业:护理学制定时间:2009年01月制定者:刘庆国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重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科学的急救思维,具备扎实的急救理论和掌握常见实用的急救技术。

本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训16学时。

课程共13章,其中讲授8章,其余5章内容在内外科护理学已经讲过,不再重复。

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及救护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了解:医院急诊科及社区救护中心的任务。

第二章院外急救第一节概述掌握:院外急救、急救半径、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概念;掌握院外急救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了解: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掌握:现场救护要点、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熟悉:现场评估与呼救,伤员急救分类及标记。

第三章急诊科的管理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熟悉:急诊科设置、急诊科任务。

第二节急诊科(室)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掌握: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掌握:急救护理工作流程、护理程序。

熟悉: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第四章重症监护第一节ICU的设置与管理熟悉:ICU的基本功能与服务对象,ICU的模式与规模。

第二节急重病人监护熟悉:收治程序与治疗原则。

了解:监护内容与监护分级。

第三节监测技术掌握: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呼吸功能、体温、肾功能等监测内容、相关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熟悉:休克指数、CVP的概念;影响CVP的因素及并发症防治;漂浮导管基本原理及并发症防治。

了解:动脉血气分析和酸碱监测的内容、临床意义及相关正常值。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掌握:心脏骤停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诊断。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课程学习对护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能力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本课程的前置课程有:文化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结构与机能、药物应用、病原生物等);通用护理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估、护理人文等)。

同步课程为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精神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等。

后续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

(二)设计思路基于原来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设计项目非常清楚,学生容易接受,但同时也发现由于教学设计的问题,学生对疾病(患者)的处理缺乏连续性,对人的关注缺乏整体性,而这是目前护理教育中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学生眼中只有“病”没有“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对课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1) 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室的救护到ICU的监护为逻辑主线展开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急危重病例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各种损伤、中毒,对这三类病人的正确处理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

(2)与行业紧密合作,开发学习情境、选择合适载体,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我们联合金华市中心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共同研讨,确定《急危重症护理》以典型的事件和案例为载体,引出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解决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最后组织为五大学习项目,分别为:认识急危重症护理;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损伤病人的急救和监护;中毒病人的急救和监护;常见意外伤害的救护。

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临床实践挑选最具代表型的典型案例,根据工作过程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室的救护和ICU的监护三个环节进行学习,学习任务之间是平行关系,重点强调技能操作,包括院前的徒手救护到急诊室的急救仪器使用,最后到ICU病房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课程学习对护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能力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本课程的前置课程有:文化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结构与机能、药物应用、病原生物等);通用护理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估、护理人文等)。

同步课程为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精神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等。

后续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

(二)设计思路基于原来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设计项目非常清楚,学生容易接受,但同时也发现由于教学设计的问题,学生对疾病(患者)的处理缺乏连续性,对人的关注缺乏整体性,而这是目前护理教育中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学生眼中只有“病”没有“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对课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1) 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室的救护到ICU的监护为逻辑主线展开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急危重病例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各种损伤、中毒,对这三类病人的正确处理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

(2)与行业紧密合作,开发学习情境、选择合适载体,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我们联合金华市中心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共同研讨,确定《急危重症护理》以典型的事件和案例为载体,引出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解决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最后组织为五大学习项目,分别为:认识急危重症护理;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损伤病人的急救和监护;中毒病人的急救和监护;常见意外伤害的救护。

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临床实践挑选最具代表型的典型案例,根据工作过程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室的救护和ICU的监护三个环节进行学习,学习任务之间是平行关系,重点强调技能操作,包括院前的徒手救护到急诊室的急救仪器使用,最后到ICU病房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前言编制本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本科护理学专业方向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提供指导性纲要。

根据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要求和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共授课36学时。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教师理论课讲授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第二级是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选择性的讲授,未讲授的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也可选择性的讲授。

由于学时有限,部分与其它学科重叠的内容列为自学内容,只提出了教学目的要求,而没有提出教学内容。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本学科的新进展,甚至修正教学内容。

大纲后附学时分配可酌情变更。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2.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教学时数 1学时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 相关概念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2.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的任务理解: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转模式。

教学时数 2学时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2.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及管理。

3.常见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类型。

4.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理解:1.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急诊科人员资质要求、抢救室的设置原则。

2.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

3.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基本原则、常见类型、应急准备。

4.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运用: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教学时数 2学时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 ICU区域布局。

2.ICU病室设置。

3.ICU院内感染高发的原因。

4.ICU院内感染管理环节。

理解:1.ICU总体布局。

2.ICU人员编制。

3.ICU仪器设备配置。

4.ICU收治原则。

5.ICU收治对象。

6.ICU转出指征。

7.ICU组织领导。

8.ICU管理制度。

运用:ICU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五章灾难护理(自学)【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灾难、检伤分类、START、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2.灾难救援医学的发展规划。

3.医疗单位灾难应急预案的制订。

4.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建制。

5.灾难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和种类。

6.灾难救援中心理评估的目的和原则。

理解:1.护士在灾难救援各阶段的作用。

2.初级分类的常用方法和检伤分类的标志。

3.二次分类的常用方法。

4.灾难现场伤病员的安置和现场救护内容。

5.灾难现场伤病员的转送指征。

6.不同工具转送的途中护理。

7.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8.灾难救援中伤病员的一般心理干预。

9.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10.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运用:1.运用START原则进行伤病员的现场分类。

2.灾难现场常用的急救护理技术。

3.担架转运伤病员的护理。

教学时数 0.5学时第六章急诊分诊【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诊分诊.2.急诊常用分诊方法。

3.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4.分诊程序的内容。

理解:1.急诊分诊作用。

2.分诊处的设置。

3.分诊护士的资质。

运用:急诊分诊程序。

教学时数 1学时第七章急诊护理评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诊护理评估。

2.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的内容。

运用: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

教学时数 1学时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人生存链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2.引起心搏骤停的四种常见心律失常及心电图表现。

3.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4.成人生存链5个环节。

5.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6.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7.心肺复苏中的注意事项。

理解:1.心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3.高级生命支持内容。

4.心搏骤停后治疗目标。

5.心搏骤停后治疗措施。

运用: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教学时数 4学时第九章严重创伤(自学)【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创伤、严重创伤、创伤救治链、多发伤、复合伤、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心理危机。

2.根据伤后伤情的轻重及是否需要紧急救治的分类。

3.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初级评估的目的;复合伤的基本特点。

4.常见的创伤心理反应及心理问题。

理解:1.创伤的分类、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创伤死亡的3个高峰时间。

2.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修正的创伤记分、简明创伤分级法、损伤严重度评分和APCAHEⅡ评分的内容。

3.创伤气道的评估与建立。

4.多发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救治原则和程序。

5.创伤的心理评估与心理危机干预。

运用:1.创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2.多发伤的救治与护理。

第十章常见各系统急症(自学)第一节呼吸系统急症【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呼吸困难、急性肺栓塞、支气管哮喘、ARDS、COPD、自发性气胸、窒息。

2.呼吸困难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与判断。

3.呼吸困难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4.窒息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5.气道阻塞引起窒息的严重程度分级与相应的救治与护理。

理解:1.呼吸困难的分类。

2.呼吸困难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常见呼吸困难急症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

4.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5.窒息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6.大咯血窒息时的紧急处理。

运用:1.判断引起呼吸困难的急症。

2.呼吸困难的即刻护理措施。

3.评估与判断引起窒息的原因。

4.气道异物引起窒息采用的Heimlich手法。

第二节循环系统急诊【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的救治原则。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

6. 主动脉夹层的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

7.相关概念急性心力衰竭。

8.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9.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原则。

10. 急性左心衰竭的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

11.相关概念心律失常、危险性心律失常。

12.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初步评估与进一步评估。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14.心搏骤停、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救治流程。

理解:1.急性胸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的辅助检查。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分级。

4.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急性左心衰竭的辅助检查。

6.心律失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7.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8. 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运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

危险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护理。

第三节消化系统急症—急性腹痛【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性腹痛。

2.腹痛的共同特点,引起腹痛的病因和腹痛的救治原则。

3.相关概念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

4.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5.出血严重程度的评估和消化道出血的救治原则。

理解:1.急性腹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2.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3.消化道出血病因与部位的确定。

运用:1.对急性腹痛病人进行病情评估与判断。

2.对急性腹痛病人实施护理措施。

3.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病情评估与判断。

4.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护理措施。

第四节代谢系统急症【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相关概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状态、低血糖症、低血糖昏迷。

理解: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状态、低血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状态、低血糖症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运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状态、低血糖症的救治与护理。

第五节神经系统急诊【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

3.脑卒中的初步评估。

4.Glasgow 昏迷评定量表。

5.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6.脑卒中的救治原则。

7.脑卒中的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

理解:1.脑卒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3.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制定的脑卒中患者到达院内的关键时间目标。

运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

教学时数 1学时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相关概念:中暑、淹溺、溺死、近乎溺死、电击伤。

理解:1.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运用: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时数 2学时第十二章急性中毒【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性中毒、中毒后“反跳”(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中间型综合征(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2.毒物中毒机制。

3.毒物的吸收、代谢、排出。

4.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5.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机制。

6.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临床意义。

理解:1.急性中毒病情危重的信号。

2.急性中毒的一般救治原则。

3.急性中毒的一般护理措施。

4.催吐、洗胃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及基本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5.“阿托品化”的表现。

6.“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

7.胆碱酯酶复能剂的用药护理。

8.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9.百草枯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10.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11.一氧化碳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12.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护理措施。

13.急性酒精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运用:急性中毒的护理措施。

教学时数 3学时第十三章常用抢救药物【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常用心脏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兴奋呼吸药、血管活性药、镇痛药、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理作用、适应证。

理解:常用心脏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兴奋呼吸药、血管活性药、镇痛药、利尿药及脱水药的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运用:结合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脑卒中等病例,灵活运用各种常用抢救药物,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时数 0.5学时第十四章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血液动力学监测、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脑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